读《电力员工成长丛书》有感

时间:2019-05-12 15:3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电力员工成长丛书》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电力员工成长丛书》有感》。

第一篇:读《电力员工成长丛书》有感

让我们把工作做的完美

——读《电力员工成长丛书》有感

前一阵子分公司总经理熊总为我们员工每人配发了一套电力员工成长励志丛书。我们如获至宝,翻开书,又飘来了那熟悉的阵阵油墨清香。按着编者的思路往下读,我收获颇多,这里仅就几点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首先就是,责任!企业里,每一个职位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就是一份责任,我们从事这分工作就应该负担起这份责任。而责任感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也是一项很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需的。我们电力企业员工,有责任感,对电力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对企业稳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如果我们能够承担起这份责任,必然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从而也能实现自身的价值。那么责任就是我们实现一切的原动力,没有责任感我们的任何工作就都没有个良好的开端。我们不论是在学校在工作,都应该有一份责任感、使命感,把工作做到位,对自己对家人负责,对上级对领导负责,对设备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负责,以求在工作中创造财富,在工作中实现价值,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在电力生产中,我们不仅要有责任感,还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和细致的工作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刚离开学校,社会阅历、工作经验相当少,我们凭什么去要求丰厚的薪水?不摆正心态,我们又怎么能看到工资背后可能获得的成长历练的机会呢?只有积累丰富的经验、牢固掌握一门技术,我们才“有饭吃”,生活也会过的越来越好。当然这只是我们生存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想获得社会的认可,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在自己的工作中经历千锤百炼,必须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能顶得住压力的都是最后能腰杆站的直的!而另外一方面,对细节的把握,能够让我们把工作做的更好,让我们为人处事更得体;反过来,我们能得到身边人的认可,自己心里也是愉悦,对待工作也更有热情。当我们的设备存在微小的安全隐患时,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及时处理,就会留下无穷的后患。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防微杜渐抓细节,从小事做起,及时处理好不安全因素,避免事故或灾难的发生。注重细节其实也是一种习惯,习惯也是可以培养的,“吾日三省吾身”,省每天有没有把工作做到位,省每天是不是都有进步有收获,省每天是不是有跟同事和谐地相处。我们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也是一种能力,这就是一种能力!

当然,从书中感悟到的还有很多,借鉴过来人的经验,我们可以做的更好。最后,引用丛书中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结语:任何值得做的事,都值得做好,任何值得做好的事,都值得做得尽善尽美!

第二篇:电力员工成长丛书读后感

读电力员工成长丛书有感

俗话说“学海无崖,活到老学到老。” 公司XX总亲临现场给大家赠书,可见领导的良苦用心和大家学习的必要性。通过一年多的工作,我已经融入团队融入公司这个大家庭,更加深刻体会电力企业公司性质,感受到企业文化,成为一个真正的中铁能源五一桥员工。

在这一年中我渐渐感到自己的工作方法缺乏理论的支撑,使自己的能力上升到达瓶颈。学习熊总赠于的电力丛书后,让我收益非浅。让自己转变思维,在电力企业的大环境中重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为自身进一步提高提供理论基础。

工作是人类的天职,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一个道德问题。我们选择了什么职业,就要把工作的地方当成自己的家,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认真负责,认真做事,一丝不苟,有始有终。

责任是员工的立业之本,是公司最需要的一种精神品质,不管我们做什么工作必须要有责任感,对工作负责就是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才能感受到自身价值;有责任心,才会喜欢自己的工作,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会想尽办法去克服,不找任何借口,把工作做好做出色。责任也是工作出色的前提,是职业素质的核心,说起来可能虚无缥缈,但其实可以落实到工作当中的许多小细节。一个人有了责任心,才能有激情、有忠诚、有奉献,才有成就一切事业的可能。这样的人,泰山压顶从不颤抖;这样的人,忍辱负重决不停留;这样的人,恪尽职守无怨无悔;这样的人,肩负使命奉献所有。

忠诚是人类最宝贵的美德之一,因为忠诚才能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敢于承担一切,任何时候忠诚永远是我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企业的生存之本。我们做一个忠诚的员工,必须要尽职尽责,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责任感,不做任何与履行职责相反的事,不做有损企业形象和信誉的事,为企业出谋划策,与企业血肉相融。时时刻刻把集体的荣誉放到第一位,戒除私心,不要把企业的物品化为己有,做一个有着强烈的事业心、一心为公司谋取更高的效益,公私分明的员工。

要想谋取高效益,要比别人多下功夫,少说多做,要有吃苦耐劳、勤付出的精神;要勤观察、勤思考,提前做好计划,不拖拉,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更大的效能。

我们要发扬老一辈输变电人的团队合作精神。不要看不起别人,有道是:孤木不成林。人无完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要经常看到别人的长处,补自己的不足,与同事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敬互重,礼貌谦逊,彼此宽容,尊重个性差异,彼此间要相互信任,待人真诚,相互帮助互相关怀,大家彼此共同提高,成就共享,责任共担。

服从是我们每个员工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必备的一种美德,没有服从意识,就不能很好地执行领导交给的任务,再好的创意也没有价值,企业就不可能有效益。

团队合作是任何企业都不可或缺的。一个团结协作,富有战斗力和进取心的团队,必定是一个有纪律的团队,我们要做一个积极主动,忠诚敬业,具有强烈纪律观念的员工,使我们企业更加辉煌,为公司添砖加瓦。如果没有强大的团队作为支撑,再有能力的员工也无法将方方面面都做好。作为员工,这是我必须深切明白的一点。特别作为电力工作,团队成员中必须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彼此信任。良好的合作氛围是高效团队的基础。每位成员在团队中都应强烈的感受到归属感和一体性。对团队的成功表现出的一种骄傲,共同完成公司赋予我们的重要的工作,为公司做贡献。我们一定要给自己一个切合实际的准确合作定位,要抱着一个良好的心态真诚地与上司、同事和谐相处。在合作中去创造佳绩。

或许因为阅历有限,还远远不能体会本书之精华,就像发酵的美酒,越喝才会越香。只希望利用起我闲暇的时光,将这套书重新的细细品尝。醉过方知酒浓,读过乃知书长,也许,对生活的领悟不必那么牵强,只要“朝闻道,夕死可矣”,一身白衣胜雪,轻舞飞扬。

第三篇:读教育丛书有感

读北京教育丛书有感

通州区玉桥小学

代金全

读《教育与人生》有感

国庆长假7天,终于有闲情逸致坐在书桌前阅读早已经放在桌子上的,由任苏民编著,朱永兴审定的叶圣陶教育论著选读——《教育与人生》。

阅读书籍是本人的爱好,阅读书籍后我总喜欢对所读之书细细品味,阅读本书后同样也有一些感受和想法。

读了导言部分,我深切感受到:叶圣陶老先生不愧为卓越的教育家、文学家,真是中国现代文化教育的一代宗师,他从事文化教育工作70多个春秋,几乎亲历了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各个时代和教育改革的整个过程。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感到更有必要能用较短的时间直接感受和系统地把握叶圣陶的教育思想,把自己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思想和行为与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的不足和优点,在今后的教育学生过程中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自己的优点,使之更优。

我首先阅读了叶圣陶1919年2月27日写的《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一文,我对此有以下两点认识。第一,当今中国的小学教育与当年叶圣陶时期的小学教育的现状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多了一些现代化的设备,考查学生的内容越来越多,好像能做出怪题、偏题就是有知识、有素养。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做出这些题目,只顾拼命教书,不管学生是否容受。凡是自己懂的,一一明明白白教给学生,把学校变成了“学科杂货店”。更有甚者,要求各科教师所教学生都是出类拨萃的人。换言之,学生也就是完人,这是永远也不可能的发生的,每一个人不会在所有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第二,出去听的那些好的课,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预先编定教案,自己怎样问,学生应当怎样答,逐句话逐个动作,一一配定了各占若干时间;到了上课的时候,只把自己问的和学生答的照所列的表表演完毕,没有不合预先设计的,有一些连时间也没有差错,更有甚者上公开课,多少年下来就上那几节上得都快烂了的课,这和90年前也没有什么差别,如今依然。

我读后发现,叶圣陶老先生对解放前的教育状况非常不满,基本上是大量的一些非常空洞的话,只是一种牢骚话,或者还有一些就是解放后与当时政治有着千丝万缕的套话,对现实没有太大的意义。老先生在整本书中明确表示了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打定学生一辈子有真实明确的人生观的根基。但是并没有去设计如何实现这一价值的方法。这使我在读完这本书后感到非常的遗憾。

尽管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法,但是他的一些见解我还是非常欣赏的。如“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学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学校教育的目的如何实施,这需要教学研究人员去设计了,而不是我们一线的教师,一线的教师主要还是要贯彻上级部门制定的课程标准,一线工作的教师只能做执行者,因为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既做研究者,又做执行者。除非„„

作为一名教师,我读了这本书后,还是很有收获的。下面是我有同感的几方面思想。“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当教师的人应当讲究修养。”“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思想如要实现,必须改革考试方法才行,否则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因为目前教育界普遍存在急功近利、追名逐利的风气,早就忘记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了,因为育人不是一天两天就行的,人是不同的,有些人是可以刹那间改变的,而有些人也许一辈子也改变不了。就拿法轮功来说吧,有的大学教授也会听信其不正确的思想,但对于我这比大学教授少了很多知识的小学教师来说,不要说一辈子不会相信,就是几辈子也不会信其为真。这是为什么呢?这就说明人是不同的,是形形式式的,教育应该说因人而宜,不能过份地强求统一。

通过阅读,我充分了解到作为教师必须起到教书育人的作用,不能只顾教书,应有如下作用:端正教育思想,这是改革教育最紧要之点;在教育来学的人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知变、求变、善变,有所改革、有所创新;不管你是教什么科目,只要你是教师,总目标就是教育学生,使之成为国家的合格公民;教育的道理多端,教育的方法各式各样,而“身教为先”总归是最重要的一条。

通过阅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我认识得更加透彻。师生的关系应该是如下关系:教师和学生是朋友,在经验和知识上,彼此虽有深浅作用,广狭的差别,在精神上却是亲密体贴的朋友;教训对于儿童,冷酷而疏远,感情对于儿童,却有共鸣似的作用,所以谆谆告语不如使之自化;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其义在“引导”,并非一切由教师主动,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只听教师讲说。各种学科的教师都一样,无非就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就作用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在熏陶,就领受的方面说,进步的教育偏重在自得。总而言之,教育是一门学问,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受父母影响过的,有了一定思想感情的,是千差万别的人。自古以来对教育就有这样的说法:教无定法,因人而宜,因材施教。我还是欣赏陶行知老先生对教与学高度概括的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第四篇:盾牌——读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有感

盾牌——读爱国主义教育丛书有感

一杯好茶,一本好书,往往是读书人认为最惬意的享受。

仍旧是一杯好茶,手上捧的是《弘扬培养民族精神》,却也惬意不起来,毕竟,这是个严肃的话题——一个民族的灵魂。

书上的一个个小故事记录的全是一些为人知或不为人知的民族故事。这一个个故事所串成的,正是世界上最崇高的—一种民族的精神。在现在日新月异的世界里,很少有人会回想当年中华民族日渐崛起的艰难、坎坷,不会回想如今幸福的生活是多少英雄用鲜血、生命等价交换的,不会意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不会意识到团结、真诚、勇敢、勤劳的重要,不会知道——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永无止境的奋斗与追求!然而,今天我重温了这一切,这本书像放电影一样,把从古至今的至高精神体现了出来。

不要认为美国或者英国是多么多么的发达,在几千年前,中华民族早已繁荣、昌盛,中华民族是最古老的、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她拥有最为灿烂的文化,最为先进的技术,虽然后来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各样的历史事件使得中国暂时得沉睡着,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凭着我们最传统、也最可贵的民族精神,曾经沉睡的东方之龙苏醒了,腾飞了!日本这个小小的岛国能立于民族之林,很大的关系在于他们的民族精神,在于他们坚守民族本质、维护民族灵魂。而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之火能重新灿烂燃起的原因,也是因为我们深深的懂得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为我们深爱着自己的祖国,那是一种热血沸腾的爱,那是一种坚定不移的爱,是热爱,是挚爱!我们维护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高尚、纯洁的灵魂!

读完这本书,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其中一章——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四个字,所包涵的却是整个精神领域最为高尚的境界,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精神追求,激励中国不懈奋斗,推动中国朝着繁荣富强的方向前进。古时候,吴越争霸中的越王勾践,受苦耐挫,卧薪尝胆,不屈不挠,以他超凡的自强不息的精神灭了吴国,成为了流传至今的美谈;古时候又有“悬梁刺股”的典故;在远古的神话中,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化身精卫填海,体现的不全是一种神圣的精神——坚毅、自强不息吗?虽然这些是历史故事,是神话传说,但也不失成为我们激励自己发奋图强的榜样。

自强,是指自己独立生活,自己使自己坚强起来;不息,指的是使自强这种精神永垂不朽。很多人能做到自强,他们自立、自尊、自信、自爱;但是,他们却无法做到不息,在挫折面前,他们心力交瘁、伤痕累累,所以他们选择放弃,他们无法坚持,于是,他们无法成大器,无法立大业。古如此,今亦不是如此吗?古人有句话:“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吃苦,对于现代城市里的人来说,已甚为艰难,何况是苦中苦呢?有人说:“这种精神要从小培养。”于是便有了军训,去听听军训营里叫苦连迭的声音,深深感叹:苦,哪里是说吃就吃得起的呢?人的胃摄取食物有个量,即使是山珍海味,只要是超过了食量,就一定会伤到身体,别的事也都如此——做任何事都要有资本。吃苦的资本就是有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曾经听一个老师讲了那么一个事:在英国一所大学里,有个被人称为“唐人街”的公共休息室,在大学里,有十来个中国留学生,临近毕业了,正是找工作单位的时候,也是许多公司来寻找人才的时候。公共休息室因为每次中国留学生都要晚自习到9点多就把关门时间延迟1小时,从原来8:30到9:30了。一家公司的人事部经理注意到了这些学生,后来便与他们联系,进行面试。所有的学生都被录用了,公司总裁当时翘起大拇指,说:“我就是欣赏你们坚持到底、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一些民族在渐渐消失的最为宝贵的东西!而你们,拥有它!”这件事说明了什么?中华民族历来就拥有这种精神!是世界民族之尖也未必拥有的!灿烂的文化并不是徒有虚名,当那些中国留学生互相对视微笑的时候,就证明给了英国人看:

中华民族有多么伟大!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是多么的出色!

当我们感叹生活挫折的杀伤力之大时,我们不妨想想民族精神,把自强不息当作一枚坚不可摧的盾牌,当它与受挫后颓废的心灵碰撞的那一刹那,没有刀光剑影,没有电光火石,但你一定会发现,它是多么的坚硬!

东方之龙的腾飞,标志着中华民族将永远屹立于民族之林!

第五篇:读教育丛书有感1

读了李光路、肖敏写的《师魂》,使我深有体会。我是一名中学体育教师,我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提起教师人人都回肃然起敬,想一想,我们那个人没有受过老师的指点?在我们成长求知的道路上,老师总是一次又一次的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我为我是一名教师感到幸福,同时也感到身上责任的重大。一个教师的言行和品格,师德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八个字时刻提醒着我们每一位教师。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的思想文化修养,提高师德素质,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最大的力量。

一、转变观念,真正认识尊师与严师的含义。

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一向都非常推崇师道尊严。时至今日,一些教师依然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严师出高徒” 的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过分强调师道尊严,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的尊敬,服从老师,对学生只要严厉就能出“高徒”。遇到学生不服,顶撞,只顾维护教师的权威,一味的严厉批评,教育手段简单粗暴,易使矛盾激化。教师应该走出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真正认识尊师的含义。在现代教育中,学生“尊师”不是无条件的,恰恰相反,应该是有条件的,即“你凭什么让我尊敬。”如果教师素质低下,不爱学生,学生又何必尊敬这样的教师呢?教师要想获得尊敬,就要放下“为人师”的架子,从“尊贵”的虚假的台阶上走下来,提高自身的素质,以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话语,博大的胸怀和爱心,同学生交流,沟通,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这个朋友是学生所敬佩的,是学生的榜样。使学生自内心的尊师,而不是留于表面。但也不能用纵容与溺爱去换取学生的尊

敬,还要做“严师”,“严师”并不是意味着对学生提出苛刻的要求,进行严厉的惩罚批评,把学生的个性全部削掉磨掉,好似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是要严而有情,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法,严而不凶,使学生能够明白教师的严是对自己的更深层次的爱。

二、热爱学生,播种爱心,开启心灵。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身为教师必须要做到全身心去爱自己的学生,并全身心投入工作,付出爱心是当好老师的关键和前提。老师和学生是在教学中一起成长的,教育首先是一种保护,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自尊心,如同保护树叶上的露珠一样。喜欢学生、爱护学生,应当是教师的天职,正所谓:师爱即师魂。同时“爱”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可以说是事关教育成败的心理基础。心理学研究发现,学生希望被教师关注。如果着意知觉对方,有意或无意地寄以期望,对方就会产生相应的反应。教师对学生表示好感,学生就会在学业、品德、习惯方面表现进步。教师如果对学生表示厌恶或失望,学生心理就产生负效应,表现为退步。爱是一种由衷的热情,是一种自我牺牲的依依不舍的道德情感。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最基础的美德。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它是世上最崇高、最理智的爱,没有这种爱做基础,就发现不了学生中真、善,美的东西。即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抓住这个闪光点对学生进行表扬,赞美,就会给

对方一种鼓舞,让他感到你对他的期望与关爱,就会逐渐进步。反之,对学生没有爱心,一味的冷嘲热讽,批评打击,只会使他失去信心厌烦老师破罐子破摔,走向堕落。比如:我有个学生上课时总是捣乱。开始我总是批评他,结果他更爱跟老师对着干。后来,我观察到他铅球很好,对体育的兴趣高,还爱打篮球。于是,我让他给大家示范铅球动,篮球动作,他非常高兴。平时我还与他一起打篮球。特别是有一次家访,他本以为我会给他告状,结果我却表扬他体育成绩好,只是以提醒安全为由说了一下纪律是安全的保证。结果,在上课他比以前表现好多了。通过两年的教育他现在上课很好,能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还是我的一个小帮手呢?可见以爱心为基础,热爱学生,用爱的行动去教育他,开始虽然见效慢,但学生的转变却是根本的。

三、言行规范,潜移默化。

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有一定的人格背景,而这种人格背景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勿庸置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除了父母长辈等家庭成员之外,就要数教师了。教师必须处处、时时、事事、言言、行行,严格要求自己,因为青少年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教师言行上不严谨,势必会不知不觉地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影响。毕竟他们年龄还太小,对于是非、善恶、美丑还没有成熟的概念和判断的经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高大的、可信赖的,他们认为教师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可见教师言行的好与坏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

象,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语,都会给他们以前进的动力。当然教师的不经意中做过的一件错事(哪怕很小),或者说过的一句错话(哪怕很短),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要让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教师自己首先就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也是教书育人必备的本领和才能,是教师必需的修养和精神,是21世纪教师必须具备的实实在在的从教素质通行证。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想做到态度温和友善、话语慈爱文明,不随意讲挖苦学生的话,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就必须以一片诚心、一颗爱心、一番苦心面对学生,作学生的朋友。因此一个教师只有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为人师表,才会使学生如沐春风般地受到教育,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身为教师,我们不能把教书育人降低到纯技术层面,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通过学习不断地在思想上、政治上、文化上充实自己,下大力气提高自己的从教素质,完善自己的人格背景,用自己健全的人格,影响一代又一代学生,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合格的教师。

2009.8.26

下载读《电力员工成长丛书》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电力员工成长丛书》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中国廉政文化丛书》有感

    读《中国廉政文化丛书》有感 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猩獗之时,则国势衰微。历来清官受人颂扬;污吏遭人唾骂。 ————题记 廉洁一直是历代为人称道的。由中国方......

    读执行力丛书有感(精选5篇)

    读执行力丛书有感近期,借阅了《我的执行力》、《赢在执行》等执行力系列丛书,深刻领会执行力“就是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个人执行力的强弱取决于两个要素——个人......

    读《中国廉政文化丛书》有感

    读《中国廉政文化丛书》有感 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猩獗之时,则国势衰微。历来清官受人颂扬;污吏遭人唾骂。————题记 廉洁一直是历代为人称道的。由中国方正......

    读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有感

    读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有感 这段时间,拜读了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李烈校长《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中国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人生为一大事来》和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终生的准备......

    读《淘气包马小跳系列》丛书有感

    一本好书会使你感到天地有多么宽广,一个好短会使你永远受益。今天,我向大家介绍《淘气包马小跳系列》。《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的作者是杨红樱,杨红樱阿姨写的书好玩又有趣,重要的......

    读《哈利波特》丛书系列有感

    我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名字叫做《哈利波特》系列,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名叫哈利詹姆波特的男孩刚刚出生,一家人就遭到了杀人不眨眼的黑巫师伏地魔的攻击,哈利的爸爸为了保护哈利......

    教育丛书有感

    《丛书》为我扬起风帆 ——读《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有感 我是一名新参加工作的美术教师,走进花园般的校园,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既感到欣喜又有些茫然,就像一只航行在......

    读阳刚男孩丛书《芦花鞋》有感

    读阳刚男孩丛书《芦花鞋》有感读了阳刚男孩系列丛书,我最喜欢该系列中男孩向前冲的一篇《芦花鞋》。《芦花鞋》讲述了大麦地村一个纯朴的农村家庭艰苦生活的一面,从青铜、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