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李再湘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导引》丛书有感
读李再湘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导引》丛书有感
寒假中看了李再湘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导引》丛书,不管是随便翻翻还是全心投入,每看必有新的收获与思考。
今天学习的是《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上篇“教师综合素质提升的途径与方法”这一章节,李老师指导教师怎样“读好书、交高人”,以获得自身综合素质的长足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和谁交朋友的确很重要,朋友甚至能改变你的成长轨迹,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就能登上巅峰。
科学研究证明:“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积极的暗示,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远离消极的人生!反之,交友不慎,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梦想,使你渐渐颓废,变得平庸。
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古有“孟母三迁”,足以说明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雄鹰在鸡窝里长大,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怎能搏击长空,翱翔蓝天?野狼在羊群里成长,也会“爱上羊”而丧失狼性,怎能叱咤风云,驰骋大地?
生命中拥有“高人”是如此重要!
与以往的读书随想不一样,李老师的这些文字激起了我的跳跃性思维,我忽然想起了前一段时间一位朋友所谈到的对于教育的困惑:她的学生和她自己的孩子都“不服管”,以至她难以达到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育目标。李老师的“读好书,交高人”的观点,启发了我的思维,使它产生出一个新的理念,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很多教师和家长都面临的困惑。那就是:做孩子身边的“高人”,不做孩子身边的“高人”!
这第一个“高人”,指的是“读好书,交高人”的“高人”;
这第二个“高人”,指的是“权力高人一等,地位高高在上”的“高人”。也就是说,不管是教师对学生,还是家长对孩子,我们都要抛弃常规思维里的“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身份,做一个与孩子一起学习的好伙伴,一个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优秀学生”,以朋友和榜样的身份来影响孩子。
我们很多班主任老师都抱怨现在的孩子不愿意做公益劳动,缺乏责任感。但是,如果我们不是一味地去指责和要求他们,而是自己先去做那一个“热心公务的学生”,看到教室里的一片纸屑,弯腰将它捡起来,看到走廊上掉落在地的雨衣,小心将它放回原处。从自己做孩子身边有着良好行为习惯的“高人”开始,培养一个又一个新的“高人”,营造一个“高人”环境,大家都来为集体负起责任。
一些孩子不喜欢朗读和背诵,很多老师采用奖励和惩罚并用的方法,仍然收效甚微。如果我们这时候能放开学生,像美国最佳教师奖获得者罗恩.克拉克那样,先自己去做那一个“热爱朗读的学生”,在给孩子们示范朗读的时候,总是做到感情饱满、精力充沛、全身心地投入,在必要时甚至可以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模拟各种各样的嗓音,用尽力气大叫„„这种如痴如醉表现力极其丰富的朗读,能深深地感染学生,他们也会带着表情朗读,根据角色变换嗓音。身边的“朗读高人”让他们懂得,朗读的过程充满了乐趣,朗读,是一件多么令人着迷的事情。
想让孩子学会倾听,首先自己得善于倾听,即使学生的回答让我们失望,即使他的观点毫无价值,都要用心的耐心的听他讲完;
想让孩子一听到上课铃就能很快安静下来,首先得自己在铃声响之前,就做好课前准备,在铃声响起的那一秒钟已经稳稳地站在讲台上巡视所有同学„„
总之,我们希望学生们拥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与优秀的品质,首先自己就去做那一个“理想中的学生”,以孩子们身边的能影响他的“高人”的身份去感染他们,让他们因为崇拜你而学习你,因为敬你而服你。不要只是简单粗暴的“高高在上”的行使你的管理权。
还有就是总有家长向我告状说孩子在家不好好写作业。一会儿看电视一会儿吃零食,拖拖拉拉老是沉不下心来。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坐不稳”。而这些家长很难想象的是,他们的孩子,在学校自习课时却能安安静静稳稳当当地坐下来写作业,一坐就是四十分钟。问题出在哪儿,在家长自己身上!我们必须保障孩子有一个独立的写作业的空间,这个空间很安静,没有电视和电脑的诱惑,没有父母和客人的打扰。如果你的孩子不得不与你同处一室写作业,家长不妨先以身作则做一个“能坐得稳的好孩子”,准备一些书、一些纸和笔,稳稳地坐在桌前认真学习吧。你可以看书,可以写文章,一定要坚持40分钟以上全神贯注不动声色。(如果你自己都觉得这样做很为难,又怎样去要求孩子呢?)在这样一个好的学习伙伴的影响下,我们的孩子再有顽固的恶习,久而久之也会改正过来。
越来越多的家长抱怨“孩子难管”,而问题其实在于:孩子一天天在长大,世界一天天在变化,我们大人尚未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做父母的总是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力量,以为自己可以改变孩子的想法,代替孩子做出决定,而事实是小小年纪的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立的意志和独立的思维,特别是已经升入中学的孩子,他们的个性日渐明显,与父母之间存在差异
与分歧是必然的。在出现分歧的时候,做父母的总以为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明白,把道理讲完了,孩子就应该被说服。其实,父母说的只是父母自己理解了的道理,并不表示孩子也能理解。即使孩子已经理解了,他们也不会马上屈服,因为他们需要自己来做决定。最后的圆满结果,只能是孩子自己说服自己。所以最好的教育,不是竭力管住孩子,而是做孩子身边的一个疏导者,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黄全愈提出,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最适当、最有效的方法,是管理学中的“目标管理法”。在目标管理法中,家长要容忍孩子落实自定目标过程中的反复或失败。大人都不一定能自我控制,对于低龄孩子来说,自己管理自己不可能一步到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做到尽善尽美。因此,家长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要注意鼓励孩子,千万不能看到孩子的自我管理不到位,就失掉信心,放弃所有的努力。这时候我们应该做孩子身边的一个好伙伴,给予孩子适当的督促和提醒,鼓励他一点一滴的进步,绝不应该总是“高高在上”去指责和批评。那可是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命名的“半狼母亲”!我是一个初中二年级孩子的家长,在漫长的暑假中我和儿子一起确立目标,我有我的假期任务,他有他的各科作业,都通过自己管理自己的方式去制定计划、落实行动、达到既定的目标。我们各自管好自己,相互只起到督促和提醒的作用。甚至,我的孩子能在某些方面,成为我身边的“高人”。
第二篇:妮娜读《教师专业发展导引》有感
读《教师专业发展导引》有感 厦门市群惠小学 卢妮娜
《教师专业发展导引》是今年林校长为大家诸位老师征订的指定书籍,它给了我们很多专业性的意见,让我受益匪浅。我从这本书中不仅了解到了许多专业名词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许多新的理念。
书中围绕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能力,课堂教学,学生教育与管理,教育科学研究及教师的职业心理等问题展开了独到的阐述。在探讨这些问题的同时,它还结合教育时间中存在的与学生发展不符的现象和教师认识上的误区、操作上的偏差等进行了剖析。这些认识对于我们正视学生发展及教育上的问题,避免工作中的失误,有很深的意义。
尤其是第五章《学生教育与管理》中关于“学科教师的育人艺术”明确指出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而小学语文学科的基础性、文学性、思想性、生活性决定它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具有的功能与优势。这引起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的我的深刻思考:如何在平日的教学中实现语文学科“教书与育人”的双重任务呢?此书的案例给了我一些启发,那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道”的内涵,发掘语文本身的德育资源,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融德育于其中,纳思想于其内,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
纵观我国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编排体系,基本以“主题单元”建构或“知识或能力单元”建构,但均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具体表现在它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高尚的思想品德为目标,以科学的知识训练和熏陶感染、体验感受为途径,在教学中把思想道德教育寓于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服务。如五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主题是:弘扬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最后一分钟》等,都是弘扬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气节的名篇,教学中教师只有全面了解教材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特点,才能领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道德教育内涵。
打开小语教材,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中洋溢着对祖国、对人民、对亲人、对朋友、对大自然的深挚情谊,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典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具有震撼人的力量。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爱国情,《狼牙山五壮士》的民族情,《故乡的杨梅》的思乡情,《慈母情深》的母子情,《她是我的朋友》、《心愿》的朋友情,《珍珠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情„„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这些积极的情感因素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自然渗透。
例如执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先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感悟出中朝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谊,老师创设了一个这样的情境: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写的是志愿军回国时与朝鲜人民话别的场面。既然是话别,就应该是双方的。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说的话,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的话,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已有一定的基础,在略加思索后纷纷举手,扮大娘的同学说:“志愿军同志,千万别这么说,为了打败美国侵略者,你们离开了祖国,告别了亲人,为我们牺牲太大了!记得„„”扮小金花的同学说:“志愿军叔叔,我不是不刚强,我实在不想让你们走啊!„„”扮大嫂的同学说:“志愿军同志呀,你们有多少战友为我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受点伤又算得了什么„„”学生如果没有读文的认知过程,就不可能有这些入情入理的倾诉。
再如《落花生》这篇课文,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等到成熟了,也不能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这句话向学生昭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教学时,老师只要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反复的朗读,学生就很容易把握花生那种“不求虚名默默奉献从不炫耀自己”的品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你喜不喜欢像花生那样的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喜欢像花生那样的人,有本事也不张扬。”有的说:“我认为这样不好,我表哥很有学问,但就是不善于推销自己,所以至今也还没找到工作。”“我也认为把自己的优势说出来好,我爸爸喜欢看《财富人生》,他说这个栏目主要是名人畅谈自己的创业之路,每个故事都非常感人。他们的成功经验可以供大家借鉴,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摧人奋进,给人启迪”„„老师在充分肯定他们见解的基础上,通过梳理,让学生明白: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固然值得我们学习,但展示自己的真才实学,在当今充满竞争的年代,也非常必要。可以说《落花生》是一篇非常朴实的文章,这位教师能联系社会实际,活用教材,丰富发展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在平等对话、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将现代意识渗透于语文教学,引导学生感悟思考,突破思维定势。这样,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深刻性、创新性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提高,积累的语言得到了运用,思想道德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总之,作为母语的语文,它所承载的是民族的气脉、精神,承担的是培养与塑造学生灵魂的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坚持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时代理念,努力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学生就会在学到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道德情操的陶冶,意志品格的锻炼,审美情趣的感染。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小语学科在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建设道德中的重要作用,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所在。
第三篇:《教师专业成长导引》读后感
专著学习:
读《教师专业成长导引》有感
单位:孟官营初级中学 姓名:张敬生
《教师专业成长导引》读后感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个很时髦的话题,更是个很现实的话题。现代教育的迅猛发展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课程的实施更需要教师专业化成长。只有走专业化成长之路,才能成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教师,才能成就教师职业的理想境界。读了李再湘老师的《教师专业成长导引》,我深有感受。
我们怎样走专业化成长道路呢?我觉得有三点极其重要。
一、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低是不争的现实,教师的职业压力大,社会地位不高,福利待遇差,有人把教师行业形容为“鸡肋”行业,更有人把教师的工作幽默地比喻为“站台”、“卖声”、“吸粉”。故而,众多的教师职业心态差,职业倦怠感强。所以,许多人只是把教育工作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上班、下班,备课、上课、看作业,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从初级做到中级,从中级做到高级,平平淡淡,终此一生。这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人生有两种职业心态:一种是“用生命回应职业的需要”,一种是“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
作为教师来说,应该要有后一种职业心态。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把教育当作事业来追求,用教育这种职业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所长申继亮提出:教师“应该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个规划,凸显个人发展主线。一方面需要创造条件完善自己,另一方面,在内心告诉自己,把教师当做事业来看,而不仅仅是一种职业。”
只有把教书育人当作事业来追求,我们才会由从业到敬业,最终乐业;才会从追求功利价值到追求社会价值,追求人生价值;才会从追求教学技能到追求教学模式,追求教学境界;才会由匠师成长为能师(经验型教师),最终成为人师(专家型教师)。
著名的教育专家李镇西深有体会地说:“我的教育不为领导,不为职称,不为荣誉,只为着我的乐趣本身。” 正是这种良好的职业心态成就了他辉煌的教育生涯。
树立良好的职业心态,建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心理基础。有了它,教师专业化成长才有了“核动力”。
二、吸纳新的教育理念,建立新的教育哲学
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当一流的学生。”这话最著真知灼见,因为当教师第一位的是
学养,第二位的才是教学的技术技巧。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认真学习,挤出时间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不断吸纳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建立和完善自己的教育哲学。
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崭新的要求。新课程强调“四个注重”(重过程、重体验、重探究、重整合)、“五个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首先要转变角色,我们不仅是一部教案剧的编剧、导演、主演,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伙伴、参谋、鼓动者、裁判甚至是学生的欣赏者、供学生分析批判的参照物或靶子;我们要转变思考的维度,不应仅仅思考把什么给学生,还应思考把什么东西不给学生,什么东西用什么方式给学生可以给学生带来最大的思考和收获,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可以给学生带来激励性的评价;我们要转变教学的方法,彻底消除满堂灌,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我们还要转变教学成果意识,它不仅应该有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还应有方法、能力、意识,更有教师自己做人和做学问的态度。
深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的我们,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必须加强学习,加深对“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基本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否则,我们就会落伍,我们就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有教育家早就说过,学校是农村,不是工厂;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生就像植物,需要浇水、施肥、治病、灭虫,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自由发育生长。而我们习惯于将不同资质的人输入机器设备,按同样标准、同样程序、同样时间予以“铸造”。使得受教者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作为一个与施教者对等的主体进入教学程序,而是作为“灌输”对象、作为一个被动的物件进入教学程序,抹杀了个性,限制了特长,弱化了创造,不利于我们的人才培养。这种做法必须改变。吸纳、更新了教育思想,我们才能更好地转变自己的角色,融入新课程,适应新形势,创造新成就。
三、反思教育教学实践,总结实践经验教训
叶澜教授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
而我们的许多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太愿意去进行教育反思。教学常规中强调教师要写教学后记,但真正用心去写的不多;每年要求教师写一篇论文,但一些人总是敷衍了事,总不想认真去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
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反思实际是对本质的追问,反思是校本研究最基本的力量和
最普遍的形式。教学反思是教学理念的反思、教学行为的反思、教学艺术的反思。通过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教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反思,使自己的教学精益求精,渐臻完美。
教学反思要找准切入点。根据专家的看法,对于新手型教师来说,应以自身教学技能反思为切入点;对于适应型教师来说,应以课堂教学策略反思为切入点;对于成熟型教师来说,应以自身教学理念反思为切入点;对于专家型教师来说,应以教育研究反思为切入点。
可以说,上述三点非常重要,乐业积绽底气,学习滋养元气,反思造就灵气。在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有积极的心态,有扎实的学习,有深刻的反思,我们就能达到“职业有认同感、事业有成就感、人生有幸福感”的理想境界.
第四篇:读《电力员工成长丛书》有感
让我们把工作做的完美
——读《电力员工成长丛书》有感
前一阵子分公司总经理熊总为我们员工每人配发了一套电力员工成长励志丛书。我们如获至宝,翻开书,又飘来了那熟悉的阵阵油墨清香。按着编者的思路往下读,我收获颇多,这里仅就几点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
首先就是,责任!企业里,每一个职位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就是一份责任,我们从事这分工作就应该负担起这份责任。而责任感是一种习惯性行为,也是一项很重要的素质,是做一个优秀的人所必需的。我们电力企业员工,有责任感,对电力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对企业稳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如果我们能够承担起这份责任,必然会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从而也能实现自身的价值。那么责任就是我们实现一切的原动力,没有责任感我们的任何工作就都没有个良好的开端。我们不论是在学校在工作,都应该有一份责任感、使命感,把工作做到位,对自己对家人负责,对上级对领导负责,对设备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负责,以求在工作中创造财富,在工作中实现价值,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在电力生产中,我们不仅要有责任感,还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和细致的工作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我们刚离开学校,社会阅历、工作经验相当少,我们凭什么去要求丰厚的薪水?不摆正心态,我们又怎么能看到工资背后可能获得的成长历练的机会呢?只有积累丰富的经验、牢固掌握一门技术,我们才“有饭吃”,生活也会过的越来越好。当然这只是我们生存的基本要求,我们要想获得社会的认可,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在自己的工作中经历千锤百炼,必须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能顶得住压力的都是最后能腰杆站的直的!而另外一方面,对细节的把握,能够让我们把工作做的更好,让我们为人处事更得体;反过来,我们能得到身边人的认可,自己心里也是愉悦,对待工作也更有热情。当我们的设备存在微小的安全隐患时,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正确及时处理,就会留下无穷的后患。所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防微杜渐抓细节,从小事做起,及时处理好不安全因素,避免事故或灾难的发生。注重细节其实也是一种习惯,习惯也是可以培养的,“吾日三省吾身”,省每天有没有把工作做到位,省每天是不是都有进步有收获,省每天是不是有跟同事和谐地相处。我们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也是一种能力,这就是一种能力!
当然,从书中感悟到的还有很多,借鉴过来人的经验,我们可以做的更好。最后,引用丛书中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结语:任何值得做的事,都值得做好,任何值得做好的事,都值得做得尽善尽美!
第五篇: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感
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有感
我并不是一个非常爱读书的人,我是在带着完成读书任务的情况下开始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这本书的。那土黄的封面泛出的淡淡墨香,宛如午后宁静的心灵,喝了一杯咖啡,亢奋不已。看着30位优秀教师的自述性的启迪心智的成长文字,心潮翻滚,心里由衷的感叹: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慢慢地,我被书里的每一位名师的教育理念吸引着,我不禁想到这样一个故事:
在非洲的巴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存着一种古老的生活仪式,当族里某个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犯了错误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每当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误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教训”他。
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然后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告诉这个犯错误的人,他今生曾经为这个部落做过哪些好事。每个族人必须将犯错误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而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赞美。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族人都将评语说完为止。
巴贝姆巴族人是智慧的,他们对待犯错人的态度是:尽管你犯了错,有了缺点,我们依然爱护你,关心你,接纳你,既然你曾经为整个部落做过那么多的好事、善事,有着那么多的优点,那么,请你认真的反思,然后心悦诚服地改正自己的错误。我们整个部落的人多坚信:你一定具备改过向善的信心与能力。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不也是这样吗?对于受教育的儿童来说,毕竟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导致他们的心智发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这么说,没有不存在问题的孩子,只不过存在问题的表现不同而已。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孩子有了问题或是犯了错误,作为教师该怎么办?
可以简单的训诉、可以粗暴的批评、甚至可以来点体罚。可是效果呢?巴姆巴族人的做法实实在在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上了一堂生动的课,那就是“鼓励”是教育人的最好方法。
用赞美的方法“教训”人,其实并不比训斥的效果差,只不过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的不少教师缺少这种思维方式,就觉得训斥来的干脆,从而运用的“得心应手”,而要将“训斥”改为“赞美”,有时只要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即可。
要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其中一条就是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那教师要具有什么样的人格魅力呢?书中讲到:教师要具有主动精神、要有乐观心态、要有生活情趣。
“主动精神”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第一个要素,它意味着“创造性地执行”。“执行力”是指在别人需要你做什么事的时候,你立即动身去做。这是一种雷厉风行的习惯。教师不仅要执行,而且要对自己的一生负责任,要有“生涯设计”,主要是指教师在什么时候让自己有提高、有变化、有自我更新。教师要有“蚂蚁精神”,它总在走路,在不断地行走,它自强不息,要“蚂蚁抱团”的团队精神。在刘良华教授看来,“主动精神”是教师人格中重要的品格,也就是他认为的“工作精神”。就是可以把“工作条例”扩展成“工作范围”的一种精神。范围是把这个“线条的指令”当作一个半径,围绕一个圆点,画一个圆圈,这个圆圈就是工作范围。
主动精神还体现在“控制感”和“生涯设计”。对所有人来说,控制感都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一旦失去了做主的权利,就完全失去的控制感,这个人将慢慢地萎缩、变形、慢慢地死掉。“生涯设计”就是说我们要能够对自己的未来有考虑,对于一个老师来说,能够改变我们的命运的,只有我们自己,而这个途径主要就是学习,也就是“生涯规划”,就是让自己为断地走到另外一个新的平台上,不让自己在一个圈子里转来转去。第一,要坚定自己的职业志向;第二、在一个学校三到五年之后最好离开,当然这个离开是精神上的离开,就是自己的要有一定的补充、要自我更新,精神要出差。精神出差的最好的方式是读书:去阅读,去观看,你的视野就能够变得开阔。一个老师,最可怕的是,重复,看不到希望,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控制感。
主动精神,就是任何人要生存,他都必须凭借自己的力量,去主动地生长。没有人能够帮助他,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乐观心态与主动精神是两个相辅相成的品格。教师的乐观精神主要包括宽容精神、赏识意识和有激情地生活。
宽容精神是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修养,这样的人不会喋喋不休地抱怨。一个班主任应该是一个有宽容心的人。
赏识意识是对他人表达真诚的认可和尊重。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你不要指望你的批评就能够让别人发生改变,批评解决不了什么问题,批评只能给别人带来愤怒,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是:看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赏识。渴望赏识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人性的优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无一例外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
乐观就是宽容加上赏识。
教师不仅要用他的“主动精神”和“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学生,还要他的“生活情趣”去影响学生。“生活情趣”就是让自己有欢乐感,然后让他的学生有欢乐感。怎样才能获得欢乐感呢?第一,过有情趣的生活。第二,生活在爱与被爱的生活中,一定要爱别人,同时也被别人爱。第三,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我们的作品就是我们上好的一堂课,我们的一个好学生,今天我把一件事情做成了,这都是我们的作品。
教师要成长,要增长智慧,要增加快乐,要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开心、快乐。然后才能用自己的智慧和快乐去影响学生,让我们也拥有智慧和快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先人的一番话,在我们的耳边回荡,可是,有多少人在这样的“苦”“劳”中迎面而上呢!战胜自己,自强不息,生命之火炬熊熊,历练和磨难才会成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人也因此而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