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评估工作计划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思想政治工作评估工作计划
为了迎接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估,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学校党委安排,我院对此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安排,在各项工作中将深入开展自评和检查,针对自评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逐项分析,找出差距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整改提高工作。
一、成立化学系思想政治评估工作小组
组长:汪晓艳
副组长:赵国虎
成员:陈明凯白林王小安刘敏王莉
二、工作安排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
2010年6月 29日
第二篇: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绿色、爱心你我同行;发展、和谐共创未来
二、活动内容
1、建设绿色家园,发挥专业特色
以“化学与人类生活”为主题,通过印发传单、制作展板、举办讲座等形式,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宣传活动;以“青春迎奥运,奥运在我心”为主题,开展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的宣传活动;通过实地徒步考察、发放调查问卷、查阅环保资料、走访厂矿企业等形式,开展环保调研;开展打捞白色污染物、水质监测、植树造林等环保服务,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以创新实验为平台,开展创新实验技能大赛;组织团队到厂矿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专业实习;利用专业所学,组织团队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环境保护、科技支农等方面的服务活动。
2、情系祖国大地,爱心传递温暖
结合四川大地震,开展预防地震灾害相关知识宣传,地震对非地震灾区居民影响状况调研,支援四川灾后重建等活动;在“八一”建军节之际,组织慰问团队步入军营学习军人舍身忘我,英勇救灾的精神;以迎接残奥会的到来,开展关爱残疾人,共迎奥运的志愿服务活动;以“关爱老年人”为主题,组织团队到农村、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心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开展农村基础教育状况和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专题调查,与农村中小学开展结队帮扶工作,开展义务支教活动。继续筹集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和农业科技知识读本,为我校援建的“安徽省共青书屋”补充新书、好书。
3、关注国家发展,激发爱国热情 以“我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为主题,结合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改革开放成果宣传、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调研、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以“为奥运喝彩、为祖国加油”为主题,倡导学生收听、收看奥运健儿比赛,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鼓励青年学子发奋图强。
4、服务和谐建设,互增能力才干
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团的十六大精神,开展形势政策以及抗震救灾精神宣讲活动;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开展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结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组织学生骨干宣讲团,通过宣传资料发放、图片展、报告会、文艺演出等形式,开展和谐社会建设宣讲教育,帮助基层干部群众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营造推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社会的浓厚氛围;针对物价上涨现象,开展物价上涨对农村经济、社会生活等影响的调研活动。
三、活动形式
结合本院活动的特点,我院将“分层次、有重点”地采取“集中—分散—集中”的形式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即离校前由各年级辅导员集中动员,提出明确要求;离校后就近就便,分散进行;返校后将实践结果汇总,形成有价值的实践报告。具体活动形式如下:
1、成立两支校级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
根据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今年暑期,我院拟组建“模拟就业训练营”重点实践团队和“宣传环保知识,共建生态文明”重点宣传团队每个团队设主要负责人一名,指导老师3名,并设若干个小组负责人。
2、设立若干支院级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
为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学院决定成立院级的重点团队若干支,并给予500元的经费支持,重点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调研和宣讲,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调研、征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研、城市网吧经营和管理的调研、农村留守儿童的调研、和谐社区的建设等活动。
3、组建若干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分队
全院安徽省学生按地(市)分为若干个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并分设小组长,部分外省学生则自行组织,由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领导组的若干成员负责若干小组,按照学院统一要求集中培训动员,每个小组要根据活动内容确定工作重点。各指导老师要对自己负责的小组进行现场巡视指导,对于活动开展得好的小分队学院将给予200元不等的资助。
4、个人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更多同学能够参与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对于部分外省没有参加小分队的同学可自行组织或参与社会实践小分队,同时,学院还鼓励有能力的同学争取企业支持,自拟课题组织小分队独立开展下乡实践调研活动。也可以到学院报名并申请介绍信等回乡进行暑期个人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紧密结合活动主题,进行合理大胆的创新构想。要求开学初一周内,向学院分团委提交社会实践成果。
四、实施方案
(一)、宣传动员阶段(6月20日--7月8日)
通过学院网络主页、辅导员开班会、暑期社会实践动员大会、海报等形式宣传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暑期系列实践活动,同时号召全体同学积极参与投身社会实践活动。院团委各部负责作好各项实践活动前期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并拟订出各项实践活动细则。
(二)、实践活动阶段(7月10日--8月中旬)做好出发前的动员及培训工作,包括邀请专业老师讲解调研活动的开展方法、如何撰写调查报告、以及实践活动应该注意的问题;做好心理准备应对各种考验和困难、注意安全。同时,对于活动的经费予以预算,扶持重点团队,鼓励不同地区的小分队结合地区特点进行活动创新,为当地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三)、总结表彰阶段(开学一周内完成)
1、个人提交活动成果,由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组组织评比并推荐参加学校评比,各活动负责人及时总结实践活动开展中取得的经验与出现的问题,便于指导今后的工作,同时组织系列实践活动交流报告及座谈。
2、学院通过宣传栏、广播、校报等形式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经验与成果进行交流和总结,对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
3、组织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书评选活动,对优秀规划书进行表彰奖励。
4、暑期社会实践与综合测评挂钩:对于不参加者德育分减5分,弄虚作假者扣10-20分;对参加者按规定加分;对优秀者按规定奖励能力分4-8分,06级、07级纳入第二课堂素质认证体系。
五、活动要求
1、每位同学都应高度重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结合专业特点和各自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切实将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时刻注意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的文明风貌、精神风采等,向更多的人宣传师大,宣传化材学院,注意安全问题等;
2、全院学生应就近进行专业见习,并按要求填写《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暑期学生专业见习表》、《暑期社会实践见闻表》及一份见习心得体会。三年级学生同时做好以下工作:就近就便参加教育见习、工业见习,力争在附近的中学“听一堂课、上一堂课”,在附近的工厂、企业“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为教育(专业)实习和就业打下基础。此项由全体辅导员负责动员落实;
3、全院每个学生应按照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要求,根据当地的实际就近、就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带回一份由村、街道以上机构或企事业单位盖章的《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一份暑期见闻,重点写一篇征文,一份职业规划设计书;
4、在活动过程中,请每位同学注意材料的挖掘,如文字证明、调查问卷、照片、图片、短片、感谢信、报纸电台的报道等,重点团队要有活动日记。
5、开学之处,活动团队和小分队要向院团委上交活动总结和调研报告。要求总结要精练,图文并茂;调研报告格式要规范,论证要有理有据。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组将将根据上交的总结情况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并评出优秀个人若干,颁发证书,对于实力较强的小分队和个人将推荐到学校参加评比。
第三篇: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工会2008工作计划
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2008年工会工作计划
1、积极参加校工会组织的各种文体活动。
2、2008年12月(暂定)召开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二级工会年会。
3、加强教工小家建设,增加投入。
4、在上半年拟举行一次全院教工参加的户外活动(4月份,登山)。
5、三.八妇女节女教工旅游(景宁少数民族风情游)。
6、元旦春节困难教工慰问。
7、在新教工中发展新会员。
8、参加学院民主建设。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工会2008工作计划
根据校工会的要求,学院工会对2008的工作计划进行讨论,并形成以下事项。
1、贯彻学校工会的工作计划,执行学校工会的工作安排,积极参与
各项工会活动。
2、组织女教工“三.八”节疗休养,参加校工会“三.八”节系列活
动。
3、组织全体教职工进行“迎奥运登山健身”活动。
4、加强与兄弟学院的文体交流,举办与旅游学院乒乓球对抗赛。
5、继续举办“博士论坛”、开展“三育人”、“事业家庭兼顾型”评
选。
6、加强教工小家的建设和管理,做好教工小家的装修搬迁,增添、维修活动器材。
7、开展师生足球赛、排球赛等,增强师生情谊。
8、举办学院教工卡拉OK大赛,为参加校第三届“十佳歌手”选
拔选手。
9、继续举办大受全院教职工欢迎的“迎新嗒嗒球大赛”。
10、协助、筹备召开学院“双代会”年会。
2008-3-14
第四篇: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由地理科学系、环境科学系、城市与区域经济系、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人口研究所、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开放实验室、教育部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组成。目前,设有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环境科学和生态学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地理科学专业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现有院士1人,正副教授130余人。学院内,还设有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现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生态学、人口学等7个专业招收博士学位研究生;有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第四纪地质学、区域经济学、气象学、人口学、人类学、课程与教学论、生态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学、河口海岸、海洋化学等15个专业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自然地理学是国家重点学科和上海市“十大”重中之重建设学科,生态学是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学院的地理学和生态学综合实力居国内一流,在河口海岸与三角洲研究的若干领域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或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特色学科有河口海岸与三角洲、植被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地理、城乡规划、城市遥感、人口学、计算地理、环境生物、城市气候等。
学院教师和研究人员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973”和“863”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级及省市部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运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系统工程、数学模拟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对地理环境的形成、演化与区域分异,包括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分布规律、人地关系的优化调控、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研究,为国家(区域)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近10年来组织完成国际合作课题30余项,国家和省市部委级科研项目210余项,以及直接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课题640余项。许多研究成果得到了很高的评价,有些成果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学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荷兰、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斯里兰卡、马尔代夫等国家和有关国际机构的相关科研部门、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交流合作关系。
2006年起学院以地理科学类和环境科学类招生,进校后第一年按大类学习基础课程,然后学生根据自我需求和能力,地理科学类学生在地理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环境科学类学生在环境科学专业、生态学专业,选择专业方向继续学习。
地理科学系
地理科学系是新中国成立后组建的第一个高校地理科学系,成立于1951年,是我国地理科学教学与科研中心之一。目前地理科学系是全国5个地理学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也是全国4个具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是国家首批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之一,也是全国最早的2个具有自然地理学重点学科的单位之一。
地理科学系拥有一流的教学和科研条件,师资力量雄厚,教育培养层次完整。现有正副教授近60人。地理科学系依托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平台以及国家河口海岸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地理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在人才培养上具有很强的学科综合优势,本科教学的系统化、综合化、定量化特色更加凸现。最近几年,为适应国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行了地理学与社会应用及信息技术的结合,开设了双语课程教学,并强化学生实践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此同时,还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学生学术交流,为培养一流的地理学人才创造更好的环境。毕业生除出国或读研继续深造外,多数到科研单位、高等院校、重点中学以及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地理科学专业(基地班、师范)
地理学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班是国家培养地理科学人才的摇篮。主要培养数理化、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面广、能胜任地理科学研究的后备专业人才。大学四年期间开
设的课程,除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之外,还增设了多门双语教学课程、创新设计实验课程以及跨地域的野外实习课程,在读学生实行导师专业指导制,学生在读期间可申请创新研究项目和基金经费资助。进入该培养基地就读的学生资格实行择优滚动制,大学毕业后大多数可免试直升国家重要研究机构、重点高校和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也可到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重点院校从事管理、科研和教学工作。
地理科学专业师范班,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地理科学研究与地理、环境教育工作者。四年期间学习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地球概论、地图学、现代地质地貌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遥感学、地理信息系统、中国地理、世界地理、计算机辅助地理教学等,并安排多次长途野外实习。师范班与基地班实行相互择优滚动,大学毕业后除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外,主要从事地理教育、环境教育工作,也可以适应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需要。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研和应用开发能力的地理信息技术工作者和研究人员,适应环保、国土、经济、规划、房地产、旅游、城建等部门地理信息系统管理与开发应用的需求。四年本科学习期间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地图学、遥感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地图制图、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方法、信号与遥感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程序设计、3S集成与应用、数据挖掘与虚拟地理环境等。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在全校名列前矛,除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外,主要在政府管理部门、大中型企业、公司、事业单位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与开发应用工作,也可从事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
城市与区域经济系
城市与区域经济系是华东师范大学为了顺应世界科学发展趋势、满足国民经济和区域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新系。该系目前设有国家教育部批准的西欧北美地理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国家民政部批准的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批准的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以及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和沿江十四(地级)城市政府联建的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拥有人文地理学和人口学2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以及区域经济学、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学、人文地理学、人口学、人类学、课程与教学论等6个硕士学位授予专业。现有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2人、教授17人、副教授15人,在读研究生200余人。近年来,承担了大量国家、地方和企业的科研项目,围绕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人口、资源、城市、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在行政区经济、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网络、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大都市发展、城市规划、企业环境、区域经济与区域创新等领域形成了位居国内外领先地位的研究特色。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非师范)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地理研究或城市与区域管理工作者,适应宏观经济调控、城市与区域规划产业布局、土地开发管理、企业发展规划等工作的需求。本科生毕业后,主要在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从事城市与区域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企业管理以及教学和科研工作,或是继续攻读资源环境、城乡规划、区域规划管理和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有:地图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环境学、遥感学、地理信息系统、经济统计分析、区域分析与规划、产业交通规划、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与景区规划、城市与区域GIS管理、投资环境评价、城市规划设计及制图等。
环境科学系
环境科学系创办于1986年,它是在环境科学研究所(创建于1978年)的基础上组建的,是国内较早从事环境科学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目前,拥有教职工3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0余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累计出版教材专著20余部,获得国家及省部级以上奖励10多项,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以及面上项目20余项;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生态学、环境科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生态学是国家、上海市以及“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自创建以来,环境科学系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教育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些毕业生分布于全国各地的科研、教学单位及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其中不少已成为所在单位的科研业务及行政管理骨干,有的已成为年轻的学科带头人。
环境科学系目前拥有上海市“城市化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并设有恢复生态学实验室、城市生态学实验室、环境生物学实验室、环境生理与毒理实验室、环境化学实验室、环境监测实验室、环境地学实验室、天童生态实验站以及环境生物工程实习基地。其中,天童生态站已入选为国家野外研究站,正式定名为“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迄今,已完成一批达到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国家有关部委及上海市的科技奖励。曾多次承办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学术研讨会,已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德国、日本、美国和英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学术团体或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合作研究关系。环境科学专业(非师范)
环境科学系是国内最早建立环境科学专业的单位之一,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之后,形成了从本科生、硕士生至博士生的完整培养体系。
环境科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合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及行政部门从事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科毕业生也可以继续攻读环境科学和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学位。
目前设置的主要课程有:环境科学导论、生态学概论、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环境工程等专业主干课;环境微生物学、环境毒理学、环境化学、城市生态学、生物监测等专业特色课以及多门类的专业选修课。
生态学专业(非师范)
本专业是国内第一批拥有生态学专业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2002年生态学专业第一次招收本科生,迄今已形成了从本科生、硕士生至博士生的完整培养体系。
生态学专业主要培养适合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以及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生态系统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及生态环境建设与管理等领域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本科毕业生也可继续攻读生态学和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其中成绩突出、各方面表现优秀的毕业生可以免试直升我校和国内其它高校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成为科研或教学机构的高级专门人才。
目前设置的主要专业课程有:生态与环境学导论、地学基础、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植被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等专业主干课;污染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恢复生态学与生态恢复技术、分子遗传生态学、生态工程学等专业特色课等。
第五篇: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新闻中心2012学年工作计划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新闻分中心2012学年工作计划
2012年,我院学生新闻分中心将在校党委宣传部、三江潮学生新闻中心、院学生处的直接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内涵发展、质量建设”主题,以丰富我院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为工作出发点,以服务学院的发展建设为根本立足点,以提高我院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工作目标,坚持创新、务实、和谐、高效的团队精神,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唱响主旋律,为我院的发展和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开创我院宣传思想工作的全新局面。
工作重点:
根据我院新学年将以“内涵发展、质量建设”为主题,以学科建设、质量建设、文化建设、继教工作为重点的要求,新闻中心将通过深入宣传、部门建设、开拓创新等方面认真履行宣传工作职责,加强和校内外媒体的合作,积极发挥新闻媒体在引导舆论、推动工作中的积极作用,为推动我院的全面发展献出绵薄之力。
主要工作:
一、抓住重点工作,新闻宣传有新的声势
以争创我校文明学院为载体,围绕创先争优、深化内涵、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新闻宣传的速度、深度、敏感度,提升我院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新闻宣传工作紧密结合各个组织的工作,积极整合媒体新闻宣传资源,采取策划、集中宣传等形式积极做好新闻宣传报道工作,为促进我院可持续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1、加强对干事的公文写作、海报制作、软件处理等方面的培训,打造高素质高效率新闻宣传团队。
2、将我院新闻网进行改版,同时建立网络论坛,为我院师生提供深入沟通的平台,新闻中心将收集师生留言和舆情,并第一时间向学院领导、老师反映。
3、结合学院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密切配合我院各个学生组织工作,打造一系列的特色报道,做到敢为人先,我为人先。
二、抓住重要活动,新闻宣传有新的特色
作为我院的宣传媒介,新闻中心将加强文明单位创建,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探索新方法,加强舆论引导,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宣传体系,使舆论形成集中向好的趋势。
1、以新学期伊始为契机,着重筹备化生学院学生新闻分中心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对外展示上一学年的工作成果,提高新闻中心成员的自我总结与自我学习能力,同时促进我院与其他学院各个组织在工作经验上的交流,以学习借鉴兄弟学院,共同进步。
2、深入开展“身边的榜样”学习宣传活动,深入报道第三届自强之星及创建优良学风班、学雷锋等创先争优活动。
3、将我院系列环保活动——“绿色兑换”、爱心植树、地球熄灯一小时等进行重点报道,突出我院专业特色。
三、以活跃广大人师生文化生活为目的,继续抓好活动宣传工作。
为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同时树立广大青年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新闻中心除了做好常规宣传工作,更应营造浓厚的正确的舆论氛围,为此,新闻中心将举办有奖征文、三笔字比赛等活动。
本学期计划
2月-3月:对新闻中心成员进行专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筹备、举办化生学院第一届新闻发布会。
3月-4月:做好“学习身边的榜样”、雷锋月、环保系列活动的宣传工作。4月-5月:对校季运动会、创建优良学风班等活动进行跟踪报道。
5月-6月:筹备毕业生晚会,包括晚会现场PPT制作,环节的设置,现场视频、音频的播放等。
6月-7月:做好短学期的宣传工作,对我院组织开展的校内外见习、实习等进行跟踪报道。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新闻分中心
2012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