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秭归县司法局归州司法所人民调解工作纪实
秭归县司法局归州司法所人民调解工作纪实
近年来,归州镇立足实际,探索建立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整体整动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化解在萌芽状态,成效显著。归州司法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构建多元化的调解机制献策出力,为构建和谐归州、平安归州做出了积极的工作。
一、立足实际,搭建“部门联动”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新平台
由于县城东迁,归州新集镇施工、库区公路复建、后靠移民生产资料调整、移民房屋建设等多项工作同时进行,近年来各种社会矛盾纠纷错综复杂,仅2003年归州镇贾家店村发生一起一家四亡的民转刑案件和多起恶性交通安全事故,出现多批次赴市、省、京上访人员,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给地方经济建设带来了阻力和障碍。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矛盾下,如何化解这些矛盾和纠纷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归州司法所提出了“部门联动”多元化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此建议被归州镇党委政府采纳。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整合审判机关、行政机关、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力量,捆绑司法、公安、法庭、经管、信访等部门的力量,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与部门
工作有机结合,实现“诉调对接”、“警司联调”,形成全社会参与的大调解网络,并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这样,全镇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就由原来各自的“小独奏”变成了“交响曲”、“大合唱”,最大限度的把矛盾和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原发地带,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夯实基础,积极探索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管理新体制 司法所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把党委政府的要求变成行动,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建立基层人民调解组织机构,健全人民调解网络体系。
一是强化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体系建设。在镇政府和11个村委会、1个社区居委会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13个,并全部配备了调解主任,其中专职10人,兼职3人,调解委员会成员97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9人。全镇11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全部落实了“三级中心,五级网络”人员,做到有人员,有制度(上墙),有阵地,有措施,2005年10月全镇投资近10万元,所有的村都按统一的模式,建起了规范化调委会。
二是建立“平安中心户长”长效运行机制。为使“三级中心,五级网络”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全镇建立了119名“平安中心户长”,他们是归州镇在新形式下创建平安工程涌现出来的中坚力量。“平安中心户长”是以“共同的地缘
关系和邻里乡情”为纽带和基本单元,通过“群众推选和村两委审核”的方式所确定的农村从事平安创建活动的群众性组织的负责人。每个“平安中心户长”都有自己的“辖区”,负责联系身边60户左右的群众,开展群防群治、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镇委、镇政府通过培训等方式帮助“平安中心户长”提高业务水平,并把对他们的指导、管理纳入村(居)干部的目标考核。“平安中心户长”的具体职责是当好“五员”:不稳定因素和重大矛盾纠纷的情报员;政策法规和公民道德纲要的宣讲员;邻里、家庭婚姻纠纷的调解员;举报和提供违法犯罪线索的信息员;违法青少年和“两劳”回归人员及实施社区矫正的义务帮教员。工作运行模式为“五统一”:统一标牌;统一培训;统一台帐;统一村季例会;统一年终全镇考核奖励。
三是完善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管理机制。一是建立人民调解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将村、社区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细化为组织体系建设、维护稳定、治安防控工作三大项、五大类、十五小项内容共100分进行目标管理考核,分半年、年终两次进行,考核成绩在全镇年终综合目标管理中占20%比例,其分数直接与村、社区干部的待遇结帐挂钩,考核排位在全镇通报,对先进进行精神和物质奖励。对治保、调解主任实行月考核,其考核分数与工资衔接,与村委会全体干部的待遇衔接。二是建立人民调解规范的业务管理制
度。一方面建立台帐制度。4年来司法所代表镇政府与派出所联合,编制的治保、调解主任工作台帐,在印刷厂成册,内容包括:治保会、调解委员会名单,刑事治安案件登记,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重点人口的管理,纠纷调解,治安信息,工作记录,例会日志,考核记载,领导评议意见等内容,一年一本。另一方面建立例会制度。每月18日(原为25日)为例会日,由镇综治办牵头,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参加召集基层治保、调解组织排查梳理矛盾纠纷,分析当月的全镇社会治安稳定形势,对下月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以会代训,提高调解员的政治及业务素质,通过持续多年的例会学习和工作的实践,归州的调解主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人民调解工作新局面。
归州镇是三峡移民大镇,动态移民3万人,因移民搬迁和其他工作产生的各种矛盾纠纷交织,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因此归州镇稳定工作显得十分重要,司法所把人民调解工作即矛盾和纠纷的化解为己任,当作第一工作要务,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服务移民迁建、柑桔销售等工作为重点,扎扎实实开展人民调解工作。三年来,共调解矛盾纠纷547件,调解成功541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防止群体性械斗4起96人,防止民转刑案件8起12人。
通过三年的努力,如今归州镇社会治安秩序良好,人们安居乐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显著增强。今年1至9月统计各类治安刑事案件与2003年同期相比下降3倍,与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60%,法庭案件与与2003年同期相比下降2倍,与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40%,各种矛盾纠纷与2003年同期相比下降2倍,与2006年同期相比下降20%,没有出现民转刑案件,没有出现群体性械斗事件,没有出现因纠纷引起的自杀案件,没有出现群体性上访案件,呈现出祥和平安的态势。
作者向培年 单位:秭归县司法局
第二篇:司法所人民调解
构建“三位一体”人民调解工作体系
全力打造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今年以来,书院司法所在曲阜市司法局,书院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创新方式,突出成效,全面落实人民调解“515”建设,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在“平安书院”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组织开展好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专项活动,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起到第一道防线的。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大力化解矛盾纠纷。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先后争取司法所建设资金10多万元,对现有司法所办公场所进行统一标准化建设。悬挂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标识,配齐各项办公设备,司法所办公用房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新建和改建,司法所办公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今年年初,市司法局为我所配备了空调、电脑和数码相机等办公用品,实现了办公全面自动化。2011年1月,我所被济宁市司法局授予济宁市示范司法所、被曲阜市司法局授予2010司法行政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为配合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司法所坚持从健全组织领导入手,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确保选举期间的社会稳定。今年以来,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案件18件,调处18件,其中重大矛盾纠纷2件,防止群体事件和群体上访2件20余人次,防止民间纠纷引起自杀1起1人。
(二)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长效网络机制
狠抓组织建设,健全调解网络。为把人民调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1
街道办事处建立起多层次的调解组织结构,健全了调解网络,一是成立了有党工委办事处书记为主任、主任为副主任的“大调解”协调中心,由分管领导兼任中心办公室主任,明确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和司法所人员为协调中心人员,各村居落实了一名兼职调解人员,并将一批有调解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热心为群众办事和热爱调解工作的同志吸收到调解队伍中来,充实了基层调解队伍力量。二是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社区工作水平,充分利用法制学校等载体,采取集中授课、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组织社区干部及居民举办调解人员培训班,对调解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广大调解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每名村居调解员都配备了工作日志本、会议记录本和来电、来访登记表。同时,建立了调解办理制度,认真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来电。通过各项措施的制定和实施,规范了社区工作行为,调动了社区干部的积极性,提升了社区整体工作水平,为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加强人民调解网络建设,构筑“大调解”工作格局。按照上级“五有六统一”标准化调委会和“大调解”工作要求,大力加强基层调委会的组织建设。今年4月底,在村支两委换届选举结束后,由各村选举产生了新的调解委员会,将名单进行了汇总上报。目前,街道32个村居全部建立了调委会,现有调解人员106人,街道调委会1个,医患纠纷调委会1个,年内培训调解人员110人次。
(三)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运行机制
1、预防机制。一是坚持信息预防。各村居从抓早、抓小、抓快着手,及时把握信息,解决问题,消灭隐患,防止形成矛盾纠纷。二是坚持普遍预防,采取普法宣传,举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增强广大群众守法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从源头上减少纠纷的发生。三是采取“四超前”措施,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即围绕党工委、办事处的中心工
作超前介入,排查工作建在预防前,预防工作建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
2、排查机制。对辖区内突出的矛盾纠纷,采取定时、定人、定点定责的办法,开展“拉网式”专项排查调处,做到不漏村居、村居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各级调处组织对排查发现的各类矛盾隐患,按性质和轻重缓急进行梳理分类,具体计入档案。
3、调处机制。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机制。实行分级调处制,搞好归口调处,小纠纷由信息员或居民小组长调处;一般矛盾纠纷由村居调委会依法调处;疑难纠纷由街道调处中心及时调处。
4、督查机制。一是领导督查,分管领导负责对本辖区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进行督查,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问题。二是跟踪督查,对于落实到具体部门调处的矛盾纠纷,各级调处组织实行全程督查,按时通报调处工作进展情况,杜绝有调无果、有头无尾的现象。三是会议督查,各村居每季度、街道每半年召开一次矛盾纠纷调处领导小组成员会议,通报情况,讲评工作,部署任务。
5、回访机制。坚持回访预防,对于调处的重大矛盾纠纷由本级调解组织指定专人包案,定期回访,督促履行协议,防止纠纷出现反复,酿成新的事端。
6、报告机制。各村居包村干部每周一、四向街道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一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情况,排查表上有包村干部签字,排查没有发现问题的,也要记录在案,实行“零报告”制度。对那些可能引发重大治安问题和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及时介入调解,同时从发现之日起2日内向街道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报告。
7、培训机制。定期对调解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每季度1次,提升
队伍素质,提高调解水平。
(四)把握有利时机,及时化解矛盾
为将“预防为主、调处结合”工作方针落到实处,街道办事处及时处理好村居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抓住要害部位、关键环节、主要矛盾,切实把工作做实、做细,不留死角死面。通过排查做到三个“心中有数”,即对过去排查出来未解决的矛盾纠纷心中有数;对本次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及时解决情况心中有数;对可能影响本单位、管区稳定的重大复杂疑难纠纷心中有数。在排调中,做到早发现、早控制、快调处,把矛盾纠纷及时消灭在基层,防止和避免排查不及时,调处不及时导致矛盾激化或诱发新问题,严控信访案件的发生和矛盾激化。
强化矛盾纠纷化解、稳控,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和强化稳控工作,做到关口前移。在禁烧、孔子文化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期间要求各村居坚持做到日排查化解日稳控制度,在第一时间排查矛盾苗头、落实化解稳控措施,每周研判共性苗头隐患,预测发展态势,制定应对措施。
在调解村民矛盾时,我们摸索出了一些经验,通常调解邻里纠纷分三个步骤:一是听,在矛盾冲突后当事人双方各说各的理,各执一词,只强调自身的利益,争执不下。这是不妨让他们都说出来出出气。二是劝,首先要掌握时机,双方都在气头上时,不能劝,要耐心等待消气、理智后进行劝说,同时顺着各自的想法提出假设,推论出坏的结果;然后进行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分析,劝说双方各退一步;最后从影响彼此关系的角度阐述其利害关系。三是调,依照法律和人情进行调解,梳理矛盾,分清责任,解决实际问题,彻底化解矛盾。
(五)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最大发挥调解功能。一是充分发挥司法所、村居调解员的作用,及时化解辖区内的社会矛
盾纠纷,尽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街道”。二是加强与法院和政府行政部门的衔接,把三大调解有机结合起来,增大调解成功率。
二、当前调处矛盾纠纷中碰到的突出问题及今后对策
(一)当前调处矛盾纠纷工作中碰到的突出问题
1、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发展不平衡
个别单位的负责人对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熟悉不足,重视不够,行动迟缓。
2、人民调解的基层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
目前街道的调处组织中仍有相当部分尚未达到规范化标准,无法达到规范化调委会要求的最低标准,严重制约了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对今后调处矛盾纠纷的对策和建议
1、科学建立农村矛盾纠纷摸排预警机制
针对当前农村社区矛盾纠纷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摸排预警机制。如何开展矛盾纠纷的摸排工作,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群众性原则。我们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作用,开展摸排预防工作。二是早发现原则。任何矛盾纠纷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爆发的过程,加入我们能够及早发现、及时采取措施,就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确保社会的稳定。
2、加强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协调指导。
要认真履行调解工作职责,切实加强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协调指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周报告、排查调处数据月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月工作例会“三个一”工作机制,及时把握辖区内矛盾纠纷动态,及时研究矛盾纠纷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规律,切实当好党工委、办事处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参谋助手。要通过督促抓好
预防、排查、调处、信息报送、定期分析、信息报送、应急处置、挂牌督办、联调、督导检查、保障等十项机制的落实,进一步加大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力度,切实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多种化解手段并用、三大调解良性互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
3、加大教育力度,维护居民合法权益。
加强对居民的政策法制教育,扩大普法的广度,大力推广村务公开,增强透明度,动员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村务治理,使干部和群众之间互相理解、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减少干群间的纠纷。同时,引导群众积极向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文化道德和修养,做到遇事冷静对待,互相谦让,正确处理,减少各类矛盾纠纷的发生。
第三篇:沾益县司法局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纪实
“大调解”筑牢“第一道防线”
——沾益县司法局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创新发展纪实杨代伦本报记者黄帆启
近年来,沾益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委政法委的领导下,在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将人民调解工作融入全县大调解工作格局之中,加大人民调解工作管理和指导力度,积极推进司法所及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大力开展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工作,通过各乡镇、各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人民调解工作各项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效。
领导重视 统一思想
近年来,沾益县司法局高度重视,把人民调解工作摆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按照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的《沾益县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实施意见》要求,积极落实人民调解工作“以案定补”和“以奖代补”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县委政法委多次与县司法局研究人民调解工作情况,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县司法局加强业务指导,使人民调解工作在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群众自治及基层民主法治化建设、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随着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的调整冲突,社会矛盾纠纷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并且呈现主体多、范围广、原因复杂等特点。许多纠纷如果不能及时疏导、化解,有可能发展成为群体性事件,甚至激化为刑事犯罪等重大恶性案件,严重干扰全县中心工作,影响全县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及改革发展的大局。广大人民调解员通过学习、培训,充分认识到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巩固和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努力使人民调解工作成为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最坚实可靠的“第一道防线”,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抓住机遇 落实措施
近年来,沾益县司法局首先是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各乡(镇)、村(社区)和驻沾中央、省、市属企业都建立健全了人民调解委员会,真正做到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人民调解组织;哪里有民间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就做到哪里”。全县建立了139个县、乡(镇)、村(社区)和企业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其人民调解工作室,并充实了人民调解员队伍。菱角乡还聘请了46名老党员,充实到村级调解组织。按照全县大调解工作格局的要求,还成立了县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工作室,在县环保局、交警大队成立了行业调委会,配备了专兼职调解人员,使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加强规范化建设和制度建设。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工作方法和工作程序,坚持依法调解、自愿调解和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原则,积极开展调解活动,调解过程必须符合人民调解的工作程序和规则。结合人民调解“以案定补”政策的实施,对人民调解文书制作必须按照“六表一册”的要求进行重点的强调和规范;2011年,按照司法部统一的人民调解卷宗“一卷九表”进行规范,使人民调解工作档案和文书制作进一步规范加强。同时,该局还加强了人民调解室规范化建设,将人民调解工作有关制度、调解的范围和程序、调解的效力以及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内容制作上墙,向社会公开,让群众明白,推动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
再次是加强培训,提高队伍业务素质。选送了23名基层调解员参加市里组织的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对各乡镇人民调解员的培训,他们主要是利用每2个月一次司法所长例会进行;各村、社区人民调解员的培训,主要通过乡镇每月一次调解例会,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进行。此外,为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健康发展,帮助基层调解人员提高业务素质,他们还为每个人民调委会征订了138份人民调解杂志,为各司法所购买了有关人民调解的业务书籍,供各级调解员在工作中学习、借鉴、参考。根据各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不同特点,实行分类指导,不断提高调解水平,增强调解效果。
积极预防 化解稳控
化解民间纠纷,调处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社会治安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促进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措施。近年来,沾益县司法局高度重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把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当作履行职能的大事来抓,围绕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积极开展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最大限度的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的减少社会不和谐因素,为维护社会稳定创造有利的条件。并紧紧围绕防激化这个重点,始终坚持“调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广泛深入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复杂疑难纠纷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近年来,该局一是开展冬春季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结合冬春季节全县矛盾纠纷实际,组织开展全县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并发文到各乡镇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了统一的安排和部署,重点开展农民工返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维权工作。二是组织开展市、县“两会”期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重点做好群体性上访和老上访户的工作,为会议召开营造了良好环境。三是开展农村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活动。按照市、县通知要求,结合沾益实际,制定下发通知,组织各司法所在春耕生产、农闲时段等矛盾凸显期,分阶段集中开展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并落实责任,提出要求。四是组织开展各类重大节假日、重大活动期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为党委、政府举办实施各项重大工作任务创造积极有利的条件,确保各项中心工作顺利完成。
强化管理 加强指导
司法行政机关是人民调解工作的主管部门。为此,沾益县司法局领导和业务科室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力度。一是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并深入基层,指导乡、村(社区)调解室规范化建设,使乡(镇)、村两级调解室规范化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开展人民调解创“双优”活动。制定下发了《关于争创人民调解工作“双优”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争创条件、方法步骤、措施要求等。三是积极落实人民调解工作“以案定补”和“以奖代补”措施,调动了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广大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结合“以案定补”案件纠纷的落实,强化了人民调解文书、档案的规范化制作。四是将人民调解工作融入全县“大调解”工作格局之中,努力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寻求矛盾纠纷解决的有效机制。全县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会议召开后,在县司法局成立了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和人民调解工作室,落实了人员,购置了办公室桌椅和设备,指定了专人负责。各级调委会积极履行职责,指导基层人民调解室开展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五是组织开展了人民调解专题调研活动,对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进行登记造册,建立了有关档案材料,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通过以上扎实工作的开展,推动了全县人民调解工作健康稳步发展,广大人民调解员调解纠纷的技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保证了调解质量和调解成功率。据统计,2010年,全县
各级调委会共受理各类纠纷1679起,调解1678起,成功调处1648起,调解成功率达98.2%,其中达到“以案定补”标准要求的案件1087件,兑现补助金额90960元,经审核,符合“以奖代补(无案有奖)”的村(社区)52家,兑现金额52000元(不含乡镇),为基层社会稳定和平安创建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四篇:司法所人民调解案例
人民调解案件
【案件标题】
房屋转让起纠纷 人民调解融冰霜
【案情简介】
2011年9月13日xx镇新村居委会一组村民刘甲将自家祖屋以及屋前的承包田共约1100.00㎡以总价29万元的价格长期转让给xx林场八组村民肖乙和刘丙两人,双方签订了《房屋及土地转让合同》。事后镇政府及国土部门知晓刘甲买卖田地之事,依法对刘甲进行了教育,告知刘甲买卖田地是违法的,土地转让合同无效。因此,刘甲向肖乙和刘丙提出解除合同,双方由此引发纠纷。【承办过程、结果】
2012年3月5日刘甲向xx司法所提出调解申请。司法所受理刘甲的调解申请后,依法审查了刘甲所提供的《房屋及土地转让合同》。依照调解程序,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经调查了解得知:在镇政府和国土部门介入后,刘甲向肖乙和刘丙提出了解除合同,表示退还所有款项并赔偿肖乙和刘丙的经济损失贰万元整(20000.00),但遭到肖乙和刘丙的拒绝。
司法所于4月6日召集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肖乙和刘丙一再坚持合同合法有效,并称在支付了款项之后,他们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现金修缮房屋。如解除合同,将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损失。由于肖乙和刘丙拒绝解除合同,让调解一再陷入僵局。调解员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四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经过调解员的情、理、法并用,双方当事人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
一、双方当事人自愿解除合同;
二、刘甲退还29万元,另外还支付肖乙和刘丙的经济损失及利息,共计叁万元整(30000.00);
三、肖乙和刘丙退还刘甲所提供的房产及土地使用证等证件。【案例点评】
这是一起由房屋转让引发的非法买卖承包地的纠纷。如果单独从房产转让去解决纷争,显然刘甲是违约的,理应当支付对方违约金。而此案当中,转让合同中有牵涉到承包地的买卖。根据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第四条规定:农村土地承包后,土地的所有权性质不变。承包地不得买卖。所以此转让合同中,土地转让部分是无效的。然而在此过程中肖乙和刘丙已经支付了所有款项(29万元)给刘甲,并投入了前期的资金做基础设施建设,也受到了相应的损失。双方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由于不懂国家法律法规,导致转让合同部分无效。但经过调解员对相关法律条文的解释以及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终于使他们握手言和。
第五篇:司法局人民调解工作心得体会
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预防、排查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重要作用,凸显人民调解在“大调解”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实现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效衔接配合,今年以来,县司法局多措并举,狠抓人民调解工作,切实筑牢“第一道防线”,使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高青经济建设中彰显了特殊职能。
一、巩固、健全和发展多种形式的人民调解组织,扩大人民调解工作的覆盖面
在进一步健全、规范和加强镇、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巩固和发展了企事业单位的调解组织,同时在各镇社区又建立了调解中心,做到了哪里有人哪里就有调解组织。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新格局。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调解员的业务素质
根据《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制定下发了人民调解员行为规范,同时狠抓了对人民调解员的培训工作,把人民调解员培训纳入司法行政队伍培训规划,认真组织岗位培训和培训,同时,加强对人民调解协议合法性、规范性的检查指导,确保调解工作质量。
三、加大指导力度,突出抓好工作规范和制度规范
按照法律法规和司法部规章及人民调解工作改革的要求,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尽快实现工作形式、工作内容、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制度化。以规范人民调解协议制作为突破口,着力提高人民调解工作质量,确保人民调解协议所具有的民事合同性质和法律效力,提高人民调解的公信力。
四、有效发挥人民调解的独特功能与作用,突出抓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调解预防矛盾纠纷、法制宣传教育的功能,突出抓好矛盾纠纷的排查和调处两个环节。通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切实做到“三清”:对易发生纠纷的重点户、重点人数底数清;对易激化纠纷的类型和主要环节的情况清;对社会难点、热点、风险点和有关社情民意的情况清。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做到“应调尽调”.今年以来,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2023起,调解成功1963起,调解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7%。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消除在了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