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陂镇扶贫和移民2011年工作总结
黄陂镇扶贫和移民办2011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安排,按照民主评议基层站所得工作要求,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顺利的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实际做过细的工作,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工作作风,围绕扶贫和移民办的工作内容切实为群众服务。
二、认真学习党的各项农村方针政策,提高本部门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为实践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三、认真贯彻落实扶贫移民政策,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1、全面完成了8个重点村的项目工程建设,共计项目资金98万元。
2、积极做好移民调查工作,重点调查了荷树村的箬湖、朱源的鸡婆岭,樟坊的流塘,增坊村的凹背等组共108户480人的移民调查工作,落实了2011年我镇31户100人为移民建房户。
3、积极做好一村两生的招生工作,全镇完成招生对象5名
4、积极做好金坑村下陈组沙子嵊的移民征地工作,一期工程的征地工作已经完成,现正在平整场地,计划安置移民户150户600人。
5、及时完成党委、政府布置的其它工作。
四、存在的问题。项目工程进展较慢,工作不平衡。一村两生工作没有完成任务,移民工程进展一比较缓慢。
一年来,我们做了些工作,但离组织上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在新的一年里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努力工作,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二篇: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
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
扶贫和移民办公室年终工作总结
**年,我办紧紧围绕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搬迁移民和保障扶贫工作思路,打赢脱贫攻坚战总目标和县委、县政府提出的2018年“脱贫摘帽”目标,狠抓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一、工作开展和完成情况
1、整村推进工作
**年,上级安排我县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共3XXX万元,根据“十三五”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和今年贫困村退出要求,共安排整村推进项目XXX个,计划总投资5XX.X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3XXX万元,群众自筹和社会捐助资金2XX.X万元。安排在XXX个**年退出贫困村的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XXX万元,项目的实施推进了全县XXX个省级扶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完成了XXX个贫困村退出任务。至目前,已安排的XXX个项目中已有XXX个项目全面完工,占项目任务总数的XX%。其余项目正在施工和完工验收阶段。
2、产业扶贫工作
今年上级安排我县产业扶贫资金2XXX万元,安排项目XXX个,其中:产业扶贫贷款贴息项目1个,安排资金XXX万元,扶贫重点村农民合作社项目XXX个,安排资金1XXX万元,贫困村“农村e邮”精准脱贫站建设项目1个,安排资金XXX万元,到目前,安排的XXX个产业扶贫项目中已有XXX个项目完工,占项目总数的XX.X%。
3、地方政府债券资金项目。共安排资金7XXX万元,项目XXX个,其中安排**年XXX个脱贫村每村XXX万元,计3XXX万元,“十三五”贫困村2XXX万元,潋江镇杨澄村产业基地发展1XXX万元,杰村含田村XXX万元,高兴老营盘村、潋江镇杨澄村产业示范村建设各XXX万元,崇贤乡大龙村XXX万元,目前,项目批文已下达各受益村,正在组织实施有序推进。
4、易地搬迁移民工作
上级下达我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总数为16X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XXX人,同步搬迁人口9XXX人,**年,全县计划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6XXX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XXX人。建设集中安置点8个(其中进城进园安置点1个,乡镇集中安置点5个,中心村安置点2个),今年计划在工业园进城进园安置点安置移民XXX户,目前该安置点已建设完成套房65套,正在施工建设的389套。乡镇集中安置点,已有高兴老圩、茶园圩镇、杰村圩镇已建好主体工程和正在完善基础设施。江背、永丰和中心村2个安置点,已做好安置点规划,正在开工建设,至目前,已认购集中点统建房或已建一层的移民户有XXX户XXX人,已打基础的有4户,XXX人,这些移民人员中,属建档立卡贫困户的XXX户,XXX人,落实补助金额XX.X万元。
5、库区移民工作
①完成了**年移民后期扶持直补对象补助工作,共下拨直补资金1XX.X万元;
②完成了**、**年后期扶持项目结余资金安排调查摸底工作,上级共下达结余计划项目资金2XXX万元,目前,已对全县拟安排的XXX个初选项目,进行了全面实地踏看、评估和筛选。并完成了项目批复工作。现正在加紧组织项目的实施。
6、“雨露计划”工作
①完成了20**实施方式改革试点结余指标审核XXX人,人均补助1XX元,拨付资金XX.X万元,转移就业技能培训XXX人,人均补助XX元,拨付资金XX.X万元。
②完成了**“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结余指标审核工作,符合条件的XXX人,人均补助2XX元,拨付资金XXX万元,转移就业技能培训XXX人,人均补助1XX元,拨付资金XX.X万元。
③**,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全县共有XXX人在网上进行了申报,目前还处在县级贫困资格审核阶段,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补助已审核通过XXX人,人均补助1XX元,已拨付资金XX.X万元。
7、社会扶贫工作
**年,全县共有6家省直单位挂点方太井口、龙口睦埠、崇贤崇义、崇贤大龙、茶园富足、高兴墩坵定点帮扶。市直单位有市地税局、市药监局等23家单位在全县XXX个乡镇定点帮扶,县直有XXX个单位分别在全县304行政村定点帮扶,据统计,国家民政部,**年下拨帮扶资金5XX.X万元,国家烟草局支持**项目资金XX.X亿多元,国土资源部提供了许多土地使用优惠政策,省直单位援助**项目资金**0万元,市直单位援助项目资金XXX万元,同时全县有82家民营企业与全县XXX个扶贫重点村结对帮扶,并提供技术、信息、资金等帮扶措施,为当地村民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有效改变了村容村貌。
二、20**年工作思路
1、瞄准“十三五”规划总体目标,在年底完成XXX个贫困村退出任务后,继续给予政策倾斜和适当扶持,巩固扶贫成果,到2018年底在XXX个贫困村中全面消灭“满目疮痍”村组,达到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2、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和基础设施改善,力争全县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
3、至2020年,贫困村群众全面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安全房的愿望,达到贫困村网络通讯、卫生室、综合文化活动室全覆盖;
4、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和健康扶贫,确保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
5、瞄准我县70155贫困人口,锁定XXX个扶贫重点村,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发展扶贫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全面落实扶贫工作“七个统筹把握”和扶贫攻坚“六大工程”,形成扶贫攻坚新格局;
6、着力发展壮大扶贫产业,拓宽致富渠道,重点抓好贫困村产业升级发展,引导和扶持专业合作社兴办产业实体,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知名品牌产业扶贫之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致富步伐;
7、加快推进各类扶贫项目的组织实施,继续开展结对帮扶、定点帮扶工作。
8、加快搬迁移民安置点建设,确保20**扶贫搬迁10XXX人的搬迁任务如期完成,按计划建设完成进城进园安置点套房700套任务;
9、加快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项目的落地和实施;
10、认真做好“雨露计划”的宣传、调查摸底、网上申报等工作;
11、广泛开展社会扶贫工作,争取更多社会知名人士和企业参与帮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扎实基础。
第三篇:2008年移民扶贫工作总结
赣州市2008年移民扶贫工作总结
2008年我市的移民扶贫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坚持各级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单位密切配合,各项工作开展顺利,截止12月底,移民搬迁入住率达到100.4%,超额完成了今年全市18700人的移民搬迁任务。
一、2008年移民搬迁基本情况
今年省下达我市移民搬迁任务是18700人,涉及全市10个县(市),截止12月底止,全市共签订搬迁协议的4248户18778人,移民建房顺利,移民全部搬迁新居。
1、移民搬迁计划落实早。为全面完成今年的移民搬迁任务,我们在1月28日就以赣市移字[2008]1号的文件下发了《关于下达2008年移民扶贫计划的通知》,全市18778人签订了“搬迁协议书”,其中集中安臵3182户14527人,分散安臵1066户4251人,分别占计划的77.7%和22.7%。为全市移民搬迁任务的完成提供了时间的保证。
2、集中安臵点选址合理。今年全市共安排移民集中安臵点169个,169个集中安臵点全部实现“三通”。
3、移民搬迁建房情况。截止12月底,全市共签订搬迁协议的4248户18778人,超计划78人。移民建房顺利,移民全部搬迁入住。
4、整体搬迁情况。2008年全市移民搬迁涉及899个村小组,有496个村小组实施了整体搬迁,整体搬迁率55.2%。
5、资金到位情况。今年各级财政共安排资金6545万元,其中省级资金到位5610万元,市级配套资金到位74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到位187万元。截止12月底,实际到位资金6545万元,到位率达100%;应发放移民户手中资金5840万元,已发放到移民户手中资金5840万元,占应发放移民户手中资金总数的100%;其他资金705万元,已使用其他资金705万元,占其他资金100%。
二、2008年移民扶贫工作主要做法和特点
2008年移民扶贫工作是列入省政府民生工程的第二年,为圆 1
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移民扶贫工作任务,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和统一部署,7月份,我办组成五个检查组,对全市民生工程扶贫专项工作进行了年中考核,10月初我们又召开了全市移民扶贫流动现场会,部署和促进移民扶贫工作的开展,总结2008年我市移民扶贫工作,主要做法和工作特色如下: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是做好移民扶贫工作的关键
从2007年开始,江西省政府把移民工作列入了民生工程,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民生问题的极大关注,也体现了移民扶贫工作的重要性。为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我市2008年的移民搬迁计划,我市各级党政高度重视,一是市、县都把移民扶贫工作列入了市、县民生工程,并纳入年终目标考核,促进移民搬迁工作开展。二是各县(市)都成立了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移民扶贫工作方案,落实了各部门与乡(镇)的工作职责,确保移民扶贫工作有人管事、有人做事。大多县(市)都坚持了每月有督查、每季有通报的工作制度。三是市、县移民扶贫配套资金足额到位。据统计,我们2008年市、县配套资金共计935万元,其中市级配套748万元,县级配套资金187万元。截止12月底,市级配套资金全部到位。其中于都、石城两县在完成省要求移民建房资金县级财政配套,还按市级要求完成了集中安臵点基础设施配套资金每人500元的任务。寻乌、会昌财政预算安排了部分集中安臵点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资金。移民扶贫资金的及时到位,保证了移民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
2、坚持原则,提早谋化,确保移民工作有序进行
移民扶贫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在移民搬迁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五个原则。一是坚持乡(镇)抓落实的工作原则。“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县负总责、乡(镇)抓落实”移民扶贫工作原则,我们坚持各县(市)将移民扶贫工作列入县(市)对乡(镇)目标考核内容,督促乡(镇)党委、政府抓好移民扶贫工作。在计划安排上不搞平均分配,对乡镇积极性高、工作成效明显的就多安排一些计划,保证移民搬迁进展总体平衡。二是坚持搬迁范围和条件的原则。在搬迁工作中,各县(市)都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简报、出动宣传车在圩镇和进村入户宣传移民搬迁的相关政策规定,移民搬迁安臵的条件和移民对象的申请、申报、审批程序,做到与移民对象户户见面,家家落实。在集中安臵点的选择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努力提升安臵点建设上档次。如2008年,全市共安排集中安臵点169个,截止12月底,169个安臵点全部实现了“三通”,为移民户的居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三是坚持整体搬迁的原则。整体搬迁是移民扶贫工作的一个难点,为了实现整体搬迁,年初,各县(市)扶贫办统一思路,力争突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于都县首先是在政策上实施倾斜,突出整体搬迁。在移民计划上实施两个优先,优先安排整体搬迁的自然村,优先安排村组搬迁后滞留下来的农户。第二是整合资源实现三个一点的办法帮助经济困难的农户搬迁。“三个一点”就是从基础设施配套资金中挤出一点;乡、村在征地过程中让利一点;定点单位或“321”帮扶领导干部支持一点,力争达到整体搬迁目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四是坚持集中安臵的原则,实施集中安臵为主,有利于通过当地政府帮助搬迁户解决建房用地、用水、用电、通路、方便就医、就学、减少搬迁成本,特别是对于移民户的后继扶持,都是很有帮助的。石城县争取县领导的支持和部门的配合,在移民搬迁中实施三个优先,即集中安臵的优先,建成新农村示范点的优先,与圩镇建设相结合的优先,实现全县移民全部在集中安臵点安臵,实现了100%的集中安臵。由于各县市的努力,今年我市集中安臵比例也达到了77.7%。五是坚持提前落实移民对象的原则。落实好移民搬迁对象,是完成移民搬迁的基础,各县(市)为全面完成移民搬迁任务,坚持提前谋化,尽早落实移民对象。安远县2008年的移民对象落实,他们在2007年10月就开展布臵摸底,2008年初开始审批,4月份就已全面落实审核。由于全市在移民搬迁工作中,提前谋化,善于谋化,保证了春节前移民全部搬迁居住。
3、落实政策,寻求合力,提升移民集中安臵点建设水平全市移民扶贫工作,我们有效地落实执行有关移民搬迁有关优惠政策的同时,紧紧围绕四个结合,把移民集中安臵点做大做
强。一是坚持与新农村相结合。我们要求各县(市)在选择安臵点中要做到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好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平台的作用,推动移民集中安臵点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把移民集中安臵点建设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亮点;二是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为实现移民搬迁户“逐步能致富”的目标,我们注重鼓励移民自主创业的同时,加大产业技能培训,引导移民户参与当地产业的投入,使他们由“粮农”逐步向“果农”、“蔬农”、“商人”、“小业主”转变;三是与农民知识化培训相结合,在移民扶贫工作中,我们始终要求,每个移民户必须有一个劳动力参加技术培训,并转移一名劳动力,保证移民户有稳定的收入;四是加强与成员单位的有关惠农政策相结合,促使各种惠农政策向移民集中安臵点倾斜,加快全市移民扶贫工作的进展。
4、精心指导,加强监督,确保移民扶贫工作进度到位
移民扶贫工作任务重、程序多、涉及面广,为使移民户真正了解掌握移民扶贫的相关政策、措施和程序,我们坚持“政府引导、移民主体、干部服务、理事会运作”模式,坚持移民搬迁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全市移民扶贫工作严格按照有关政策和程序。一是坚持“四个到户”:调研和征求意见到户;有关政策资料发放到户;搬迁条件、程序、方法宣传到户;搬迁政策、疑点解释到户。二是严格把握移民对象。坚持移民对象必须填写《移民扶贫搬迁申请书》;移民对象名单必须逐级公开;移民对象审批必须由乡镇党政联席会议集体讨论、审批,保证移民对象的准确性。三是坚持移民主体、理事会运作。四是加强督查指导。我们采用重点督检与面上检查相结合。今年上半年开展了民生工程移民扶贫检查。10月份,市政协对全市移民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项视察,同时,我们要求县(市)一季一检查、市里一季一监督,重点加强了移民集中安臵点的选址,建房规划和进度,基础设施的配套和集中安臵点建设进度,保证移民搬迁工作进度按时保质完成。
5、注重服务,配套扶持,确保后续发展到位
“搬得出”仅仅是移民扶贫工作的基础,“稳得住”和“富得起”才是移民扶贫工作的根本目标,做好对移民户的后续扶持开发工作尤为重要。对刚刚迁移来的农民来说,由于长期生活在深山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与外界接触少,思想观念落后,对先进技术认识掌握能力差,到了新居后,一时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政府对这部分村民“扶上马,送一程”。对移民搬出后,通过各种方式,以提供就业发展机会为目标,以提高素质技能为着手,主动做好观念引导、技能培训、信贷服务等后续扶持工作,为迁移农户脱贫致富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一方面,鼓励移民因户制宜发展产业,移民搬出深山,摆脱了封闭恶劣的发展环境后,他们不等不靠,自谋出路,开店办厂、外出务工,直接进入二三产业,相当一部分从农民变成了工人和商人。政府对移民户发展产业则在政策上支持、资金上帮助、法律上保护,鼓励移民自主创业。各县根据移民的各自特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靠圩镇的优势,利用好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果业,引导和扶持他们自主创业。另一方面,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切实利用扶贫“雨露计划”这个平台,让移民户青壮年劳力中至少每户有一名劳动力掌握实用技术,并推荐介绍就业,从而奠定致富之基础。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整体素质,使招商企业愿意为他们提供多种就业机会,实现了人人就业、人人有事做的格局。各县移民点都成立了果业协会,县乡政府每年都安排技术力量对从事果业的移民进行果业开发技术指导和培训。预计在五年后,就脐橙开发收入平均每户能达到45000元以上,真正达到移民扶贫的效果,走上致富的道路。三是妥善处理好移民后带来的弃耕地和资源的利用问题。为了避免因移民造成的弃耕地、经济林及自然资源的浪费,于都县一些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和措施对遗留问题进行解决。在实践中他们采取以下三种形式给予解决:(1)拍卖。通过拍卖的方式可使遗留下的土地、荒山得以治理。(2)包租、转让。即对遗留下来的耕地荒山由团体或个人包租进行开发利用,转让使用权。(3)退耕还林还草,搞好生态环境治理。对部分土地贫瘠、资源贫乏的地方可以申请经政府批准,实行退耕还林。
三、存在的问题
1、市政府要求各县(市)人平500元的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尚未落实到位,由于资金不足,集中安臵点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2、国家出台的土地政策,使农村现有土地调整困难、移民集中安臵点的建房用地审批困难,直接影响了移民群众的搬迁热情和工作进度;
3、移民扶贫工作经费紧张。扶贫部门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市、县安排的扶贫工作经费和开展移民扶贫工作的实际需要不相适应。
四、2009年移民扶贫工作思路
2009年的移民扶贫工作按照“抓规划落实,促整体搬迁;抓计划方案,促工作进度;抓部门协调,促基础实施;抓社区管理,促长效机制;抓督促检查,促全面落实;抓宣传报道,促典型经验”的工作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加大县、乡政府和部门的管理服务力度,以整体搬迁和集中安臵为重点,全面完成省下达我市的移民扶贫工作任务。
赣州市扶贫办
2008年12月24日
第四篇:镇易地扶贫移民项目工程实施工作总结
镇易地扶贫移民项目工程实施工作总结
zz镇易地扶贫移民项目工程实施工作总结
我镇以工代赈易地扶贫移民项目工程于2001年10月启动实施,在县局和镇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镇移民办会同相关部门紧紧围绕移民扶贫这个目标任务,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和工程实施的各项要求,克服了种种困难,解决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确保了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圆满完成了项目目标任务。现将三年来实施该项目做如下总结。
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完成情况
共建成老安坪和新街移民安置点2个,完成移民搬迁51户191人,其中:老安坪安置点16户62人,新街安置点35户129人,2个安置点都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房屋建设情况。搬迁和新修房屋51幢,其中老安坪安置点16幢,新街安置点35幢,老安坪点房屋为木结构,新街点房屋为砖混结构;房屋总建筑面积6472m2,其中住宅5992m2,生产用房及附属建筑480m2,移民人均占有住宅31.37m2,搬迁后新修房屋估算价值达210万元。
2、道路建设情况。建成主要道路2条,总长580米,其中新街公路为水泥路面,长420米,宽7.5米,建筑方量为2360m3;老安坪通寨公路长160米,宽6米,为砂石路面。
3、输电线路建设情况。架设10KV输电线路560米,低压线路800米,改造低压线路200米,实现移民户家家通电。
4、新铺设老安坪自流引水管道1.8千米,日可供清洁饮用水达30吨;改造自来水工程一座,包括改造输水主管路300米和新建提水站1座。
5、建成沼气池17口,均能顺利产气。老安坪点移民户家家用上了沼气灶和沼气灯。
6、参资建成新街精神文明活动中心,解决了新街移民集会、议事和学习场所。
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国债资金使用包括四大块。
一、移民建房50万元;
二、水、电、路393090.65元;
三、沼气工程16480元和精神文明中心建设工程15万元;
四、管理费用857元。项目工程共投入资金21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国债资金96万元,移民自筹资金109万元,镇人民政府匹配资金10万元。
三、项目实施效果
项目实施以来,我们经常到移民户家中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及思想动态,认为,项目实施效果明显,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改善了项目区迁出地的生态环境。51户移民户来自10个村生态条件恶劣的16个村寨,人地少,坡耕地比例高。迁出部分人口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态压力,特别是大溪沟16户整体搬迁后,生态得以恢复。借退耕还林东风,16个移民村寨因迁出人口而增加退耕还林面积170亩,荒山造林200亩。
2、因为项目的实施,迁入地实现水、电、路三通,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为稳步增收奔小康提供了基础。
3、拓宽了移民就业领域。两个安置点处在或靠近工矿区,70以上移民劳动力由原来单纯从事农业转向从事二、三产业,没有出现因耕地减少而返贫的现象,相反因劳动时间增加了,收入提高了。
4、移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收入稳步提高。搬迁前,移民户人均年纯收入不足600元;搬迁后,由于劳动力转向报酬高的工矿业和服务业,人均收入大幅增加,2004年前10个月,51户移民户人均收入达1000元,最高达2500元,最低达900元。总收入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比例由搬迁前的10提高到70以上。
5、移民思想观念发生改变,由过去的得过且过的懒散习气变为现在勤俭节约,努力创收奔小康的好风尚,人人都在找致富路子,家家在寻生财之道,移民安置区呈现出一派团结、竞争、奋发向上新气象。
实施项目的经验教训移民搬迁工作在我镇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的体会是:
1、必须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我镇移民搬迁51户,只有大溪沟村民组实现整体搬迁,其余35户移民来自9个村15个自然寨,我们的工作原则是移民对象起码应具备3个基本条件:一是居住地自然环境恶劣,是扶贫对象;二是有强烈的搬迁愿望;三是能够承担一定搬迁费用。如当初确定移民对象时不坚持原则,则可能出现搬富不搬穷,出现困难退回去,搬迁后无法生存造成社会不稳定等负面影响。
2、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土地协调,就业安置,水源分配等等问题,那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人心不稳,关系到移民工作成效。做好宣传发动,为移民工作营造宽松社会环境非常重要,可以事半而功倍。
3、必须解决“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返贫”问题。要使移民“住得下”,就业问题是核心,能否就业实际上就是能否解决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只有住的而没有吃的、穿的,或者吃穿来源不能长期稳定,就不可能实现“住得下”,更谈不上稳得住,能致富,不返贫。
下步打算:虽然项目工程已竣工,移民已开始正常的生产生活,但不确定因素仍然
镇易地扶贫移民项目工程实施工作总结
zz镇易地扶贫移民项目工程实施工作总结
我镇以工代赈易地扶贫移民项目工程于2001年10月启动实施,在县局和镇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镇移民办会同相关部门紧紧围绕移民扶贫这个目标任务,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和工程实施的各项要求,克服了种种困难,解决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确保了工程得以顺利实施,圆满完成了项目目标任务。现将三年来实施该项目做如下总结。
一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完成情况
共建成老安坪和新街移民安置点2个,完成移民搬迁51户191人,其中:老安坪安置点16户62人,新街安置点35户129人,2个安置点都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1、房屋建设情况。搬迁和新修房屋51幢,其中老安坪安置点16幢,新街安置点35幢,老安坪点房屋为木结构,新街点房屋为砖混结构;房屋总建筑面积6472m2,其中住宅5992m2,生产用房及附属建筑480m2,移民人均占有住宅31.37m2,搬迁后新修房屋估算价值达210万元。
2、道路建设情况。建成主要道路2条,总长580米,其中新街公路为水泥路面,长420米,宽7.5米,建筑方量为2360m3;老安坪通寨公路长160米,宽6米,为砂石路面。
3、输电线路建设情况。架设10KV输电线路560米,低压线路800米,改造低压线路200米,实现移民户家家通电。
4、新铺设老安坪自流引水管道1.8千米,日可供清洁饮用水达30吨;改造自来水工程一座,包括改造输水主管路300米和新建提水站1座。
5、建成沼气池17口,均能顺利产气。老安坪点移民户家家用上了沼气灶和沼气灯。
6、参资建成新街精神文明活动中心,解决了新街移民集会、议事和学习场所。
二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国债资金使用包括四大块。
一、移民建房50万元;
二、水、电、路393090.65元;
三、沼气工程16480元和精神文明中心建设工程15万元;
四、管理费用857元。项目工程共投入资金215万元,其中以工代赈国债资金96万元,移民自筹资金109万元,镇人民政府匹配资金10万元。
三、项目实施效果
项目实施以来,我们经常到移民户家中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及思想动态,认为,项目实施效果明显,表现在以下方面:
1、改善了项目区迁出地的生态环境。51户移民户来自10个村生态条件恶劣的16个村寨,人地少,坡耕地比例高。迁出部分人口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生态压力,特别是大溪沟16户整体搬迁后,生态得以恢复。借退耕还林东风,16个移民村寨因迁出人口而增加退耕还林面积170亩,荒山造林200亩。
2、因为项目的实施,迁入地实现水、电、路三通,移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提高,为稳步增收奔小康提供了基础。
3、拓宽了移民就业领域。两个安置点处在或靠近工矿区,70以上移民劳动力由原来单纯从事农业转向从事二、三产业,没有出现因耕地减少而返贫的现象,相反因劳动时间增加了,收入提高了。
4、移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收入稳步提高。搬迁前,移民户人均年纯收入不足600元;搬迁后,由于劳动力转向报酬高的工矿业和服务业,人均收入大幅增加,2004年前10个月,51户移民户人均收入达1000元,最高达2500元,最低达900元。总收入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比例由搬迁前的10提高到70以上。
5、移民思想观念发生改变,由过去的得过且过的懒散习气变为现在勤俭节约,努力创收奔小康的好风尚,人人都在找致富路子,家家在寻生财之道,移民安置区呈现出一派团结、竞争、奋发向上新气象。
实施项目的经验教训移民搬迁工作在我镇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我们的体会是:
1、必须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我镇移民搬迁51户,只有大溪沟村民组实现整体搬迁,其余35户移民来自9个村15个自然寨,我们的工作原则是移民对象起码应具备3个基本条件:一是居住地自然环境恶劣,是扶贫对象;二是有强烈的搬迁愿望;三是能够承担一定搬迁费用。如当初确定移民对象时不坚持原则,则可能出现搬富不搬穷,出现困难退回去,搬迁后无法生存造成社会不稳定等负面影响。
2、必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土地协调,就业安置,水源分配等等问题,那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造成人心不稳,关系到移民工作成效。做好宣传发动,为移民工作营造宽松社会环境非常重要,可以事半而功倍。
3、必须解决“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返贫”问题。要使移民“住得下”,就业问题是核心,能否就业实际上就是能否解决生存的物质基础。如果只有住的而没有吃的、穿的,或者吃穿来源不能长期稳定,就不可能实现“住得下”,更谈不上稳得住,能致富,不返贫。
下步打算:虽然项目工程已竣工,移民已开始正常的生产生活,但不确定因素仍然[page_break]存在,继续关注移民的生产生活,跟踪服务仍然很重要,一些基础设施尚有完善的必要,仍然需要投入一定资金,对移民进行定期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以增加他们生产致富的能力,这是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我们的主要工作。
二00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五篇:黄陂镇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模版)
黄陂镇2015年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一、2015年工作总结
2015年,黄陂镇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力实施“四大战略”,着力推进 “百强中心镇”建设,全镇实现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0%,达到3.06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5.5%,达1370.3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达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达到8600元,全镇社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一年来,我镇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出跑项争资,着力夯实镇域发展后劲。
2015年,我镇以 “三大战役”升级版为目标,突出跑项争资工作,着力夯实镇域发展后劲。一是紧扣国家“苏区振兴”和“百强中心镇”建设契机,高度重视项目设计和申报,加大力度开展跑项争资工作,在城镇建设、农田水利、公路交通、文化教育、扶贫救灾等方面,共争取项目20余个、资金3000余万元。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努力推进实体企业引进的同时,大力促进物流产业发展,成功引进物流企业8家,为镇域经济发展广辟财源。三是集思广益,精心谋划“十三五”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共编制申报民生等方面建设项目54个,涉及建设资金5.7亿元,为今后五年镇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项目保障。
(二)突出城镇建设,百强中心镇迈出新步伐。一是扎实抓好城建规划,在顺利完成《黄陂镇城镇总体规划(2013-2030)》的基础上,继续完成了《黄陂镇重点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评审和《黄陂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环境评估》工作。二是抓好项目跟进落地。围绕“百强中心镇”建设目标,加强项目负责人对分管项目落地的协调、跟进管理,共争取并实施城建项目4个。三是依法稳步实施建设。208省道绕开城镇通过,为拉大城镇框架,形成“一河两岸”格局打下了基础。城镇集中供水工程于年初正式向城镇居民供水试运营,经过近一年努力,城镇区老旧供水主支管道改造更新工作已基本完成。同时,投资300余万元的集镇主街道2400米排水管网全线贯通,投资74万元的邓家组至黄陂大桥街道改造工程竣工通车;投资100万元的9个镇村联动点建设工作已经完成,投资100多万元启动了主街道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新设立高架路灯20盏,铺设人行道300米;总投资500余万元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已开工兴建。在推进建设的同时,着力加强集镇管理,一是强化公共卫生管理。城镇卫生保洁队已形成工作制度,全天保洁,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二是在整治公共环境秩序的基础上加大综合整治力度,继续采取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三非”行为,确保城建总体规划顺利实施,一年来共开展集中整治行动4次,共拆除“两违”建筑500余平米,有效扼制了“三非”现象。
(三)突出产业发展,力促农民增收。
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发展烟叶产业为主导,大力支持和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稳定发展烟叶产业。2015年,以红塔集团现代农业基地为依托,全镇共种植烟叶2113.5亩,在不利的天气条件影响下,仍然实现烟叶产值652万元。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鼓励和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能人带动,各类新兴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形势良好,食用菌灵芝、花海特种鹰嘴龟、塘圩水产、西源石鸡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为农民增收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三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村传统种养业向规模化转变。以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中心,全面加强农业科谱推广和农业政策宣传力度,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成效明显。全镇已形成“万友蔬菜”、“明辉毛竹”、“国富食用菌”等各类专业农林合作社(场)23家,同时生猪、肉牛、禽类规模化养殖业蓬勃兴起,目前,全镇累计存栏生猪1450头,肉牛510头,鸡9818羽,鸭4864羽,羊508头。
(四)突出农业农村工作,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善。
切实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着力改善全镇人居环境。在完成芒坳村淳岭组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加大对农村饮水、村组公路等方面的建设力度。完成了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霍源村和白竹片分别完成了投资99万元和151万元农村饮水项目,解决了近4000群众的饮水问题;丰产、上堡、安槎等村的8条村组公路正加紧施工建设,农村群众出行条件将得到改进;白竹小学、大源、罗湾等六所村级小学的重建和改造工作已经完成,村小学教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扎实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月活动,全镇共投入资金60余万元,比上年增加近50%,新建大小垃圾窖19座,购置垃圾清运板车20辆,发放垃圾桶6000余只,村村聘用保洁员的目标已基本实现,农村垃圾处理水平明显提高。进一步重视生态建设,树立了塘圩、上堡2个生态村示范点,全镇共完成山上造林5400多亩,毛竹低产林改造10300亩。
(五)突出和谐黄陂建设,促进全面发展。
社会稳定形势进一步好转,全镇已形成800余户的995“十户联防”网络小组,629户村民参加了“社会治安保险”。全镇共排查矛盾纠纷43起,成功调处41起,调解成功率95.3%,特别是“1.24”山火事件的成功调处,维护了全镇社会稳定。认真落实 “六五普法”责任,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印发宣传材料,张贴标语,法制进课堂、进村庄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群众法制意识和反邪教意识进一步增强。精准扶贫迈出新步伐,通过资金和产业帮扶,全镇816户贫困群众中有297户、803人脱离贫困。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全镇101名60岁以上的退役军人纳入优抚范围。认真落实国家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制度,全镇384户共779位农村困难群众和127户共210名城镇困难居民已纳入最低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持续稳步推进,全镇参合总数5627户21151人,参合率达97%;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参保面进一步扩大,全镇参保人数达5200人,上缴参保资金80余万元。
(六)突出“把纪律挺在前面”,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按照公务消费制度要求,严格控制“三公”消费等非生产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有计划削减。进一步加强了村级财务事务监管力度,压缩非生产性不良支出,着力减轻村级负担,村级工作环境进一步净化。同时,按照县委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四进四联四帮”活动,全镇选派干部组建18个连心小分队,扎根基层一线,通过大量走访群众,了解民情村情,制定工作计划,研究帮扶规划,落实帮扶责任,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各连心小分队走访群众1211户,与497户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2起,向近百户困难群众发出慰问金2.764万元,拟办和正在办理实事46件,涉及资金80.66万元,活动成效明显。
二、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开篇之年,也是我镇全面实施“百强中心镇”建设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我镇的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主动适应新常态,全力实施“四大战略”,坚定不移走“招商引资办工业、农民增收调产业、发展城镇兴百业、和谐务实干事业”之路,努力谱写新常态下 “百强中心镇” 建设的新篇章。
今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全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5%,达到3.5亿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0%,达1435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达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达到9400元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我们将全力做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以谋划长远发展为方向,突出跑项争资工作。一要千方百计跑项争资,以项目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继续以国家“苏区振兴”和省“百强中心镇”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力度开展跑项争资工作,努力在小城镇建设、工农业发展、教育科技、扶贫攻坚等各个领域争取更多的基础项目和建设资金,今年要努力争取各类资金4000万元以上。二要营造条件发展工业企业,进一步夯实镇域经济基础。要牢固树立“无工不富”意识,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工作的 “生命线”来抓,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在全镇上下搅动思想,营造“全民招商,全力护商”氛围,努力引进和发展工业项目。
(二)以百强中心镇建设为重点,迈出项目建设新步伐。坚持“发展城镇兴百业”的发展理念,以“百强中心镇”建设为契机,着力做好城建文章。一是扎实抓好城建项目落地。围绕“百强中心镇”建设目标,加大力度、强化责任,加强项目负责人对分管项目落地的协调、跟进管理,争取后续城建项目尽快立项实施。二是依法稳步实施建设。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几件实事:完成集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和中心镇新垃圾填埋场建设;着力抓好集镇主街道排水管网、街道绿化亮化和人行道铺设后续工程建设;完善黄陂战役纪念馆内部装修,启动红色旅游广场建设;着力实施黄陂中心小学及幼儿园新校舍征地建设;积极配合做好G322公路黄陂至乐安鳌溪段和黄陂至圳口35KV输变电工程建设工作;完成集镇防洪堤项目规划设计,争取早日实施;努力争取连接208省道的集镇两端公路建设,启动黄陂中学至沿河的街道建设前期准备工作,着力改善城镇交通条件。三是依法加强城镇管理。在加快城建步伐的同时,进一步加强集镇管理。要努力争取上级支持,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加大城镇管理力度,继续采取高压态势,严厉打击“三非”行为,确保城建总体规划顺利实施。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环卫队伍建设,不断增加资金投入,实现集镇卫生环境长态化管理。
(三)以结构调整为基点,力促农业产业发展。
坚持“农民增收调产业”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烟叶、蔬菜、特色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快土地流转信息化建设,依法做好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积极引导农民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规模经营。要挖掘和引进农业经营能人,以黄陂烟草基地为基础、以万友蔬菜和食用菌等现有特色产业为龙头,立足城镇,辐射乡村,带领农村群众走产业合作化道路,推动种养产业发展。要进一步推进农业技术培训,培养造就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队伍。鼓励和支持农业招商,引导农村经营能手外引内联,进行各具特色的规模化生产经营,要努力吸引更多民间资本融入黄陂,开发旅游休闲食品,兴办林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同时要着力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充分运作好国家“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推进农村公路和水利等公益项目建设,认真抓好丰产村烟水配套工程等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引导有条件的中心村和村民小组启动公路改造硬化项目申报、建设工作,逐步解决村民小组行路难问题,进一步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四)以旅游经济为着眼点,开拓三产发展新局面。进一步衔接省、市、县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围绕“红色、绿色、古色”资源做好旅游经济发展规划,继续围绕黄陂战役主战场打好红色牌,围绕华南虎现身地打好绿色牌,围绕乐史故里打好古色牌,围绕烟叶重点镇打好金色牌。努力争取项目,开发旅游景点、旅游山庄和农家乐,推动旅游业不断发展,逐步将黄陂镇打造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地方志发源地,绿色生态宝地,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带动二、三产业发展。
(五)以全面发展为总目标,努力推进和谐黄陂建设。一是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认真落实国家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制度,公平公正推进农村和城镇低保工作,要高度重视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切实抓好特困救助和灾民救助工作;进一步完善敬老院基础项目建设,抓好养老院建设筹备工作,提高社会救助和养老收纳能力;要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新型养老保险政策宣传和保费征缴力度,努力力扩大覆盖面和参保面。
二是全面加强环境保护。要认真贯彻县委“生态立县”战略,加强生态功能区的保护,推进污染综合防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巩固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果,加强宣传,加大投入,镇村齐管,全民动手,进一步强化措施,逐步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全镇农村环境治理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三是增强社会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稳定长效机制建设,严格执行属地责任制,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健全安全监管体系,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突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生产形势安全稳定。
四是统筹抓好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要认真抓好中心小学新校区建设工作;全面落实民生实事,健全扶贫移民机制,着力抓好丰产村整村扶贫推进工作,进一步抓好农村饮水工程和深山区、地质灾害、自然灾害重点隐患区群众搬迁安置工作;抓好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宣传,不断提高优质服务能力,努力促进优生优育水平。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加强国防、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建设,不断巩固党政军民关系,同时推进科技、老龄、妇女儿童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面对发展的新常态、改革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政府使命在肩、责任重大。新的一年,我们必须持之以恒抓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推进黄陂新一轮发展。
一是要切实改进作风,提高为民服务效能。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针没有休止符,我们必须保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的作风,经常深入群众,察民情、解难题、促发展。必须强化公仆意识,严格落实“一线工作法”,做到常规工作雷厉风行马上办,突出问题迎难而上主动办,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深入实际上门办,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二是要加强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环境。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反对“四风”。严格控制“三公”消费支出,确保“三公”经费逐年削减。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事务监管力度,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
三是要严格依法行政,推动法治黄陂建设。贯彻落实法制宜黄建设方略,坚持依法治镇、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黄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为建设幸福和谐新黄陂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大力推进政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中共黄陂镇委员会 黄陂镇人民政府 2016年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