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宜宾扶贫和移民工作局
宜宾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 2015年度部门决算编制的说明
按照决算管理有关规定,部门决算编报内容包括预算单位的全部收支情况。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宜宾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扶贫开发和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全市扶贫开发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承担扶贫移民资金管理责任;制订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年度计划;负责扶贫开发和移民信访接待等职责。
2015年宜宾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及市委关于集中力量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全面打响脱贫攻坚工作, 清晰脱贫思路, 坚实脱贫支撑, 完善扶贫措施, 壮大社扶力量, 精准扶贫基础,加强扶贫和移民资金监管;同时有序推进移民规划工作, 加快实施移民安置工作,不断深入移民后扶,移民持续总体稳定,圆满地完成2015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二、部门概况 宜宾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为一级预算单位,无下属二级决算单位。
三、收支决算总体情况
2015年宜宾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收入决算总额为1277.9万元,其中:当年财政拨款收入796.89万元,上年结转收入481.01万元。财政拨款收入决算总额较2014年增加64.16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根据年度目标任务和工作实际财政追加了驻村干部帮扶资金、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经费和规划编制工作经费、人员工资标准调整等经费。
2015年宜宾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支出决算总额为861.17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4.07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1.27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5.8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31.14万元,农林水支出288.82万元。支出决算总额较2014年增加374.47万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15年人员工资标准调整、财政追加的扶贫培训费、扶贫项目管理费等增加支出。
四、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宜宾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财政拨款支出主要用于保障本单位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以及承担全市扶贫和移民事业发展相关工作。
基本支出,是用于保障宜宾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以及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办公设备购置等日常公用经费。
项目支出,是用于保障宜宾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为完成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用于扶贫和移民专项业务工作的经费支出。
按支出功能分类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54.07万元。主要用于:保障机关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以及办公费、电话费等日常公用经费;
(二)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1.27万元。主要用于:离退休人员和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移民干部及移民劳动力技术培训费支出;
(三)医疗卫生支出15.87万元。主要用于:机关单位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及公务员医疗补助支出;
(四)住房保障支出31.14万元。主要用于:单位按照规定标准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支出;
(五)农林水事务支出288.82万元。主要用于:扶贫项目规划编制、扶贫项目检查验收和公示、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移民干部及移民劳动力技术培训费等支出。
五、其他重要事项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宜宾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2015年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履行一般行政管理职能、维持机关日常运转而开支的机关运行经费合计41.27万元。
(二)政府采购情况
宜宾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2015年政府采购货物、工程、服务共计支出2.55万元,其中:采购货物支出2.55万元,主要用于:购置办公用电脑等。
(三)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
宜宾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2015年末资产总额533.5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69.39万元。固定资产包括汽车、办公设备及家俱,其中:汽车1辆,价值34.34万元;其他办公设备及家俱35.05万元。
第二篇: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工作总结
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扶贫移民局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全局职工紧紧围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围绕项目抓管理,规范实施扶贫和移民项目,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全年争取项目资金3200余万元,被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全市2013年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
一、精心编制,《乌蒙山片区(沐川部分)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15年)》审批通过
按照省市要求,对《规划》多次进行了修改完善,目前已获省政府审批通过。《规划》编制项目246个,其中十二五期间规划项目74个,估算总投资33.67亿元,其中中央及省级财政资金投入使13.85亿元、市县配套财政资金3.37亿元,扶贫贴息贷款0.53亿元,业主融资13.19亿元,农户自筹2.73亿元。储备项目172个,总投资74.14亿元。
二、感恩奋进,扶贫工作卓有成效
(一)扶贫项目和资金争取成效显著。按照早规划早启动的原则,认真编制项目规划,积极参加省市规划评审,争取省市级项目7个,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到2880万元,为历年之最。其中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2个,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0万元;整村推进项目2个,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0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1个,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劳务扶贫培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0万元;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资金40万元。
(二)扶贫项目有序推进
1、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第一批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5月中旬启动,项目涉及大楠、箭板2镇6村,总投资4489.52万元,其中省级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截至目前,累计投资3533.44万元,完成村道硬化6.4公里,组道硬化13公里,村公路整治18.55公里,新建泥碎石路6公里,联户路9公里,新建漫水桥1座,维修桥1座,山坪塘整治1口(800立方米),解决安全饮水3490人,新建水窖44口,沼气池建设77口,蓄水池建设7口,新建农房61户,改建农房115户,农户庭院绿化2000平方米,低产林改造500亩,林竹丰产经营6000亩,种植黄白姜5081亩,猕猴桃700亩,养殖生猪270头,兔1200只,兔舍建设2700平方米,新建村卫生室2个,地质灾害避难场所1个,新增50kv变压器1台,新架低压线1千米。第二批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涉及杨村、茨竹2乡4村,项目总投资5687.08万元,其中省级专项扶贫资金1000万元。目前方案已通过省上评审,待方案批复后实施,力争年底启动。
2、整村推进项目。第一批整村推进项目于5月中旬启动。项目涉及6个“十二五”省级确定的整村推进村,即大楠镇新场村、高山村、箭板镇福田村、武圣乡罗山村、底堡乡龙沱村、海云乡和平村,其中大楠镇新场村、高山村、箭板镇福田村放在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中实施,其余3个村各100万单独实施,项目计划总投资1046.1万元,其中省级专项扶贫资金300万元。截至目前,累计投资892.5万元,完成村内道路11.05公里,新建山坪塘1处(500立方米),微水池4口,种植苗木280亩,新改建茶园500亩,魔芋100亩,绵竹、香椿1640亩,养猪186头,鸡2万只,修建猪圈3745平方米、鸡舍960平方米,培育种养大户12户,危旧房改造13户。第二批整村推进项目日前正式启动,涉及炭库乡新开村、杨村乡龙洞村、茨竹乡寺坪村,计划总投资1003.7万元,其中省级专项扶贫资金300万元。
3、产业扶贫项目。项目涉及建和乡河口村、桃花村、石围村。项目计划总投资605.4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200万元。目前,项目正式启动,正在进行种苗挂网招标采购。
4、劳务扶贫培训。通过在全市范围内邀标比选,确定沐川中等职业学校和XX市新力学校中标,共同承担2013年我县500人劳务扶贫培训任务。目前已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5、村级互助资金。截止目前,全县37个村扶贫互助社,农户总数12171户,常年在家农户9062户,入社农户5103户,占57%,确定贫困户入社344户,组建互助小组950个,地方安排互助资金570万元,农户交纳互助金131.045万元,农户累计借款6745笔,发放借款总额1850.74万元,确定贫困户240户借款总额99.99万元,其中种植业借款911.18万元,养殖业借款722.26万元,其他借款217.3万元,占用费收入61.18万元,无逾期违规借款。扶贫互助社运行良好。
6、扶贫贷款贴息项目。2013年下达我县20万元扶贫项目贷款贴息资金和20万元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目前已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并上报,待县政府审定后实施。
7、社会扶贫。募集社会扶贫资金142万元,捐献大米、菜油等实物折款计28万元,帮助农户解决肥料4.8吨,无偿支援农药512瓶,种子260公斤,捐献棉被、衣物等3000件(套)。其中“金石”集团出资48万元,支援优秀在校贫困学生118人,“海能”公司出资36万元,无偿资助大学学子42人,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完成扶贫解困人口3600人,占目标任务3400人的106%,项目实施区农户增收效果明显。
三、情系移民,移民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加强移民后期扶持人口动态管理,按时兑现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认真开展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的核查,完善移民后扶人口台帐和项目档案资料。截止11月,全县后期扶持人口为7041人,1-11月核减60人,其中:死亡21人,农转非39人。坚持每月10日前将后扶人口变动情况及时上报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无迟报、漏报现象。每月25日前按时将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发放到移民个人手中。1-11月共计发放移民后扶资金388.835万元,无移民后扶资金被截留、挪用、贪污、虚报冒领等违规现象。
(二)积极争取移民后扶项目资金,认真实施后扶项目。全年争取移民后扶项目资金340余万元,比上年多100余万元。坚持“急需解决、暂缓解决、创造条件解决”的原则,组织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民生工程项目,着力解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住房难、就医难等“五难”问题,库区和安置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现。目前共完成投资448万元,其中投入移民后扶资金219万元,受益2556人次(移民1685人次)。累计完成库区道路建设7.5公里;新建蓄水池130立方米,铺设管道3.5千米,解决857人的饮水困难;新建茶园100亩,实现了户均增收1800元,人均增收500余元。(三)加大移民技能培训力度。科学制定培训实施方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以集中授课与分组讨论相结合,远程教学与印发资料相结合,整合培训资源,以点带面,分片组织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移民及移民干部培训,切实使移民群众长知识开眼界,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创业机会。目前,已成功举办水产养殖技术、茶叶种植技能、畜牧养殖技术培训8期,培训移民群众近千人。
(四)顺利完成金王寺水库移民工作。一是完成左右岸上坝公路的征地拆迁;二是完善了库区移民提出的出行问题的设计变更;三是协调移民设计、移民监理完成相关工程建设新增占地变更手续;四是配合相关部门妥善解决了部分移民房屋“两证”办理和部分自主选址建房手续的报批;五是完善生产安置移民相关资料;六是认真做好库底清理工作,抓好房屋拆迁。截止目前,完成68户的房屋拆迁工作,占任务91%。(五)扎实做好岷江航电龙溪口枢纽工程相关工作。加强与市扶贫移民局、市航电办、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炭库乡等相关单位、部门衔接,配合各级、各部门圆满完成岷江航电龙溪口枢纽工程移民安置规划报告确认、延长岷江航电龙溪口枢纽工程建设征地封库期限和炭库乡罗家坝渡改桥有关情况对接。完成岷江航电(沐川段)执行移民政策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六)库区维稳工作取得实效。认真履行信访维稳工作职责,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移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前介入,超前处置,全力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确保了库区稳定。坚持局领导带班接待来访群众,同时按照下访寻问题的要求,深入库区乡镇了解情况,对移民不稳定因素逐一进行排查化解。全年排查库区矛盾纠纷2件化解2件,化解率达100%。办理上级交办市长热线反映问题6件,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四、创新机制,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督
(一)引入项目竞争比选机制。实行扶贫和移民项目公开演讲、竞争比选,得分高的得项目;同时签订项目建设责任书,充分调动乡(镇)实施扶贫项目的主动性,增强乡镇责任感。今年,我县通过竞争比选,从全省43个县中脱颖而出,获得了2013年第二批乌蒙山区连片扶贫项目。杨村乡、茨竹乡通过竞争比选获得2013年第二批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建和乡获得2013年产业扶贫项目。
(二)强化扶贫项目和资金监督检查,规范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全年由县纪委、监察局牵头,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对2010年—2012年扶贫项目资金和使用情况检查2次,局机关自主检查4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有关乡镇进行整改。10月下旬,接受了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检查组检查,获省市好评,对提出的问题已整改完毕。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一是制定《XX县乌蒙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管理细则》等7个管理办法,印发《XX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资料》,加强了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扶贫资金实行“专人负责、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一只笔审批”,坚持扶贫项目资金紧跟项目工程建设进度,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二是完善和重申了扶贫项目验收管理办法,规范扶贫项目验收。三是建立项目动态跟踪管理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实施规划,当年6月前下达的项目,12月底完成比例应不低于80%;6-10月下达的项目,12月底完成比例应不低于30%;10月以后下达的项目,12月底以前必须启动,在规划时间内完成。对未达到进度的,将扣减乡镇目标分,同时在安排扶贫项目时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四是建立项目后续管理长效机制。按照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在项目规划时,确定管护责任、资金来源等,实行“建、管”一体。项目建成验收时,未落实管护责任的,不予验收。五是完善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政务公开栏、村务公开栏等宣传载体,把项目选择、资金投入、分配使用、覆盖对象、补助标准、建设内容等情况公开公示,强化项目地区干部群众对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管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五、明年主要工作思路和打算
(一)抢抓机遇,调整扶贫工作思路。紧紧抓住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重大机遇,按照汪洋副总理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坚持开发式扶贫,把连片扶贫开发区域作为主战场,提高扶贫精准度,变“漫灌为滴灌”,改进财政扶贫资金分配使用方式,把增加扶贫对象收入、提高发展能力、巩固温饱成果并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切实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二)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做好2014年项目规划,积极争取扶贫和移民项目。进一步加大对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和汇报,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力争全年争取资金达到2000万元。
(三)极力将我县的连片扶贫开发和村级互助资金打造成为全省的两张名片。继续抓好第一批2013年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和整村推进项目、产业扶贫项目以及移民后扶项目等,力争按时完成;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开工第二批2013年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编制2014年连片扶贫开发和整村推进规划。加强村级互助资金监管,力争2014年新增10个村级互助资金试点村。规范实施劳务扶贫培训和扶贫贷款贴息项目,创建劳务培训基地。
(四)移民工作要有新突破。全面完成金王寺水库移民安置工作,积极开展岷江航电龙溪口枢纽工程相关工作。力争移民后扶发展资金争取有新突破,库区基础设施等条件有较大改善。与海能公司共建库区扶贫帮扶基金。开展移民技能培训,提升移民素质和能力。加强信访维稳工作,维护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和谐稳定。
(五)创新工作机制,完善项目和资金管理。进一步完善扶贫和移民工作相关制度,加强扶贫和移民项目及资金监督检查,确保项目实施规范,资金安全有效。
第三篇:XX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情况汇报2
xx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2011项目实施情况
自查报告
xx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2011扶贫移民、两资、以工代赈工作在上级的关怀指导下,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扶贫移民工作局和项目实施单位的努力工作、认真实施、科学管理,项目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现根据上级要求对2011扶贫移民、两资、以工代赈工项目,特别是新村扶贫、产业扶贫、扶贫贴息贷款、产业化推动工程、通村公路项目、人口饮水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及2011年扶贫移民资金项目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自纠时间、内容及方式
10月26日至11月1日,根据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具体安排部署,我局立即组织人员,成立自查小组,采取财务审查,项目建设实地检查,评建设成效,走访农牧民群众,查阅档案等形式。对2011扶贫、两资、以工代赈工等项目的实施、建设成效、资金到位、使用管理方面和质量效益进行自查,同时,通过自查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整和完善,最后进行综合评议,作出自查结论。
二、2010跨年项目执行情况
(一)资金下达情况
饮水项目,xx乡x村、xx乡xx村、xx乡xx村人口安全饮水工程恢复性建设进展顺利,年内均可完成建设任务。
6、桥梁建设。xx乡xx村、xx乡xx村、xx乡xx村、xx乡xx桥梁等x处桥梁建设项目,除xx乡xx桥、xx乡xx桥因今年汛期撇河难度太大,无法进场施工,安排在2012年4月进场,其余桥梁建设月内均可竣工交付使用。
7、扶贫贴息贷款。与xx协作,实施贴息与xx贷款有机结合,现已累计贴息xx万元。
三、2011年项目下达及执行情况
(一)资金下达情况
2011年下达项目有xx个,资金总量xx万元,其中以工代赈项目x个,资金总量xx万元,两项资金项目x个,资金总量xx万元,(二)项目实施情况
1、xx乡xx村xx户太阳能热水器招投标采购已经完成,x乡x村村民自筹资金修建浴室工作有序开展,计划在11月15日前完成安装。
2、xx乡xx村水利灌溉项目建设,已完成管道、管材购臵,由水务部门实施的蓄水池土建及水渠开挖工程流标,现正着手准备第二次招投标工作。
3、xx乡xx村、xx乡xx村永久性桥梁建设现正进行前期工作,测量、设计,继而完成了招标工作,明年开春后进场施
会达成项目实施协议,已着手启动,预计今年年底完成50%,明年完成50%。
2、xx乡xx村大桥修复建设已完成,并交付使用。
3、xx乡人口安全饮水工程的恢复性建设,提供管道、管材,正在实施中。
4、xx乡人口安全饮水工程修复建设在上级下达任务时已下停建令,我局准备明天5月份实施。
第四篇:移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对我县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安排,于10月25日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对我县移民搬迁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先后到琴江镇怡然居、客家源、小松镇莲香苑、古井移民新村点现场进行察看,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在小松镇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县移民扶贫办和小松镇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的情况汇报,向基层干部群众征询了意见建议,对近年来我县落实移民搬迁扶贫政策情况进行了全面了解,现将调研情况向常委会报告如下:
一、项目建设情况
我县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移民扶贫的难得机遇,把解决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群众脱贫与脱险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并从2007年开始实施移民搬迁扶贫工程项目,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全县共搬迁深山区、地质灾害区贫困户775户3873人。建成48个集中安置点。在安置区建设移民住房27.9万平方米,户均面积达360M,住房结构全部为砖混结构。在安置区新修公路34.4公里,修建灌溉水渠8390米,架设输电线路43公里,建设沼气池186只,安装太阳能热水器268个,建设社区活动场所1.05万M。
二、项目实施成效
我县的移民搬迁工程建设,以较低的扶贫成本,极大地改善了搬迁群众的基本生产和生活条件,并通过培育和壮大安置区的后续产业,为搬迁群众搭建起增收致富和长远发展的平台,实现了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目标。移2
2民搬迁扶贫工作实现了四个100%的工作目标,100%移民户实现了集中安置,100%的集中安置点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100%的移民建房补助款在春节前足额发放给移民户,100%的移民户在当年春节前迁入新居。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移民搬迁,让群众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深受群众的欢迎,影响和带动了其他未搬迁群众的积极性,较好地推进了移民整体搬迁工作全面开展。同时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该项工作连续多年评为省、市先进,在我县召开了全市经验交流现场会,作为经验典型进行推广。
(一)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促进了搬迁群众脱贫增收。通过把贫困群众迁移到交通便利,资源相对较好的区域,同时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兴修水利灌溉设施,推广先进实用技术,调整产业结构,搬迁群众的基本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使搬迁群众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为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极大地改善了生活条件,提高了搬迁群众生活质量 通过移民扶贫搬迁,户户建起了新房,家家通了电视、电话、自来水、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多数农户建有沼气池。学校、村卫生室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安置点内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和环境绿化并安装有各种健身器材,与过去大多居住在山高低温、干旱缺水、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地质灾害频发等生存环境相比,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琴江镇怡然居客家源两个移民安置点,每户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建了沼气池、绿化了一片休闲地,为移民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小松镇的古井新村,将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建成了全县一流的新村庄。
(三)促进了思想观念的改变,增加了脱贫致富的渠道
通过加大社区建设,提供社区服务,实施移民搬迁扶贫,为搬迁群众搭建了认识和接受新事物的平台,转变了搬迁群众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思想观念,增强了发展的动力,通过大力开办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培养了搬迁群众的经济意识和科技致富意识,移民的文明素质有了明显提高。搬迁群众收入来源由原来单一的种植业,逐步向种养业、加工业、运输业、服务业、商贸业等多元化转变,有了更多的生活门路。例如:小松镇莲香苑移民安置点共安置了53户257人深山区移民,该安置点利用临近圩镇的地理优势,安置房第一层统一按厂房功能进行建设,提供出租,仅这一项每户每年可获租金收入4000元左右,又可在厂内务工,开辟了一条移民创业的新途径。
(四)保护了生态环境,巩固了赣江源头生态屏障
移民搬迁区域大多生产生活方式落后,在山区的农民长期依靠森林资源为生,过度采伐,使森林蓄积量急剧下降,毁林开荒,土壤受到严重侵蚀,造成水土流失、水旱灾频繁和森林火灾频发。通过对居住在深山区的农民实施移民搬迁,有效地促进了迁出区域的生态恢复和保护,促进了我县的生态屏障建设。
三、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
1、组织领导到位。我县把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列入县乡两级政府“重点民生工程”之一,实行县领导挂乡、包片,部门挂点,干部包户的工作责任制,并将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纳入政府
年终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明确职责、任务和奖惩措施,采取调度、督查、考核等强有力措施,推进移民搬迁工作的深入开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和激发各级干部做好移民搬迁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2、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一是严把对象审查关。在逐户调查核实,摸清搬迁对象底数的基础上,严格执行本人申请、民主评议、村和乡镇审查、张榜公布、县里审批、签订协议等程序,实行“阳光操作”,确定搬迁对象。二是严把整体搬迁关。凡达不到整体搬迁要求的原则上不作搬迁安排,极个别特殊情况,也在第二年实现整体搬迁,没有留下任何“尾巴”。三是严把资金补助关。在资金补助发放上严格按政策规定人平3500元的资金标准足额补助到位,按照工程进度和程序拨付,实行一户一卡,落实到户到人。四是办事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移民对象确定,安置点选址、规划、购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移民补助款的发放等环节都进行了全面公示。
3、优化安置条件。移民集中安置点,基本都是选择在近路、近电、近学校、近医院、近城镇的地方,移民建房,按照统一征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建设,分户建房的“四统一分”进行,既尊重了群众意愿,又调动了移民户的积极性。移民安置点普遍达到了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和路面硬化、社区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及沼气建设“五通四化一气”的标准。
5、创新了工作模式。在搬迁扶贫工作中,能结合我县实际,创新工作模式,打造了一批移民集中安置工作新亮点。一是与
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县委、县政府把移民安置点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制定了对接措施,对20户以上的移民集中安置点,采取同步推进,同时享受新农村建设政策优惠。全县有48个移民安置点纳入新农村建设范畴,使移民安置点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二是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把部分移民安置点建在条件较好的县城或乡镇集镇附近,扩大了乡镇建设规模。三是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用好强农惠农政策,帮助移民户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和扶助政策,开展了针对发展产业的免费技术培训和劳动技能培训,帮助他们的脱贫致富和发展产业。
四、几点意见建议
1、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适当允许分散移民,逐步实施整体搬迁,做到政策实施的原则性和灵活的有机结合,尽量满足群众对搬迁移民政策的需求。
2、加强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后续管理力度,确保移民户搬进来,留得住,能发展,过得好。
3、切实帮助贫困户和五保户等困难群众解决好搬迁难的问题。
4、加强社会管理,做好移民所在村和移民社区之间的管理衔接。
5、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做到逐年增点扩面,造福更多群众。
二O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五篇: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来
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实施方案
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推进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X市发〔201X〕X号)精神,进一步做好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频发区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现就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从2015年起,全市每年力争实施5万人移民搬迁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对全市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15万贫困群众的移民搬迁任务,整体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移民综合发展能力,让移民群众真正实现“整体搬得出、长期稳得住、逐步富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得起”的目标。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加大宣传引导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利益趋向,激发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移民搬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自觉自愿接受移民搬迁集中安置。
(二)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坚持以自然村或居住点为单位,实行整体搬迁,对贫困程度深、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居住点,优先安排。搬迁安置以县城(工业园区)集中安置为主,乡镇和中心村集中安置为辅。
(三)差异扶持、综合推进。整合相关政策,移民搬迁户可享受移民搬迁扶贫补助和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补助,对特别困难的搬迁户,进一步提高建房补助标准。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一对一”帮扶,帮助扶贫对象解决搬迁安置困难和后续发展问题。
(四)统筹规划、稳步实施。科学制定移民搬迁扶贫规划和安置方案,合理确定迁出地范围和搬迁规模。科学选址,配套建设集中安置点公共服务设施。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三、政策措施
(一)加大资金整合和政策支持力度。市、县财政要统筹解决好移民搬迁资金,移民户的建房资金按每人4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对移民搬迁中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其中的特困户实行差别化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房资金按每人5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建档立卡中的特困户建房资金按每人6000元的标准进行补助。移民搬迁进城进园、乡镇、中心村集中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费分别按每人2000元、1500元、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要按照X国土资字〔2013〕182号文件精神,落实土地增减挂钩收益分配政策,确保农民利益。农粮、林业、水利、农网改造等涉农惠农资金,在确保资金性质、用途、管理要求不变的前提下,优先用于移民安置点建设。将移民集中安置点纳入县城和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向安置点延伸,实现共建共享。移民对象办理城镇居住证后,符合条件的可优先享受保障性住房政策。
(二)强化用地保障。把移民搬迁安置用地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计划,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中专项安排用地指标,并积极争取防灾避灾专项用地计划,用于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要认真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扶贫和移民办、省委农工部《关于实施贫困群众移民搬迁扶贫工程意见的通知》(X府厅发〔2014〕20号)“搬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点建设用地指标,由省、县两级按照各50%的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原则专项安排解决”的政策,优先安排进城进园集中安置点建设工作的县(市、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
(三)保障移民合法权益。切实维护移民合法权益,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移民搬迁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经营权贷款抵押、担保。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鼓励搬迁户入股或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山林经营权,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依法保障移民对原居住地的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移民搬迁户原宅基地可通过增减挂等,依法、自愿、有偿退出。
(四)完善社会保障。落实支持贫困家庭的各项优惠政策,统筹移民对象的城乡社保、医保、低保政策。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城镇、工业园区集中安置的移民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符合条件的困难移民户在取得城镇户籍后可申请城镇低保。允许移民对象自愿选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省市统筹时予以认可并接续,已进入企业务工的应随企业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但不得同时参加和重复享受。
(五)优化公共服务。在县城和工业园区安置的移民户可登记为城镇居民户口,享受与当地居民同等的子女教育、公共卫生、文化服务等基本权益,并可在过渡期内享受原户口政策待遇,按规定享受农村4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计划生育政策和国家惠农政策。教育、卫计、文化、公安、民政等部门要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六)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移民搬迁的技能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把移民搬迁的技能培训和劳动力培训纳入“新型农民职业培训”、“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中,通过培训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加强对移民搬迁就业指导服务,帮助移民户在本地本园企业就近就业。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移民搬迁扶贫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亲自统筹谋划;要建立健全“县负总责、部门配合、乡镇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运转协调的工作合力,促进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科学制定规划。按照“整体搬迁、梯度安置、差异扶持、综合推进”的要求,认真分析本地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在调查摸底基础上确定整体搬迁的自然村或居住点,确定整体搬迁目标、搬迁范围和安置地点,制定好搬迁规划。在充分尊重搬迁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引导移民向县城和园区集聚,并实施乡村逐级审核、县审批,“三榜”公示。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三)明确安置方式。根据搬迁农户意愿,结合实际,采取以进县城进园区集中安置为主,乡镇和中心村集中安置为辅的安置方式。对有劳动能力,尤其已有家庭成员在县城或工业园区务工的农户,引导他们进县城进园区集中安置。其他打算长期自愿在农村发展、或不具备在县城或工业园区安置的贫困群众,在乡镇或中心村集中安置,坚决杜绝搬“富”不搬“穷”的现象,做到整体搬迁。
(四)落实工作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通力合作。各县(市、区)应在5月底前完成规划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实施方案等前期工作,确保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将移民搬迁的贫困户纳入结对帮扶对象,精准扶持,如期脱贫。扶贫移民部门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筹措、使用和监督;矿管部门负责指导搬迁安置点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国土资源部门负责移民搬迁安置点的安置用地保障,用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规划建设部门负责集中安置点规划设计工作指导以及住房建设过程的监管;房管部门负责保障性住房相关政策的落实;环保部门负责指导进城进园集中安置点的环境评估;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有关工作。
(五)加大宣传力度。要积极开展实施贫困群众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的政策宣传和引导,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从而充分调动群众参6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与移民搬迁的积极性。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六)完善考核机制。市移民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移民搬迁扶贫工作实行每季度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年终一检查的工作制度,督促指导有关县(市、区)抓好移民搬迁扶贫工作的落实,对各县(市、区)平时检查的情况,将作为市政府年终考核县(市、区)民生工程移民搬迁扶贫专项工作的依据,确保移民搬迁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