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寨乡如何帮助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发展生产实现少生快富的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6:56: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后寨乡如何帮助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发展生产实现少生快富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后寨乡如何帮助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发展生产实现少生快富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后寨乡如何帮助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发展生产实现少生快富的调研报告

后寨乡如何帮助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发

展生产实现少生快富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促进“生育关怀行动”扎实深入开展,充分发挥计生协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中的作用。近年来,后寨乡帮扶农村“两户”发展生产少生快富的活动开展得到了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欢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8年5月以来,笔者先后赴全乡13个村对“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进行深入调研,调研过程中,分别与村级基层干部、计生协会班子进行了座谈,深入考察了全乡帮扶的59户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并与100多名群众进行面对面访谈。通过调研,笔者对在新时期后寨乡如何帮助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发展生产实现少生快富这一民生工程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后寨乡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发展生产的现状。后寨乡总人口22322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在人口计生工作的长期实践中,后寨乡党委、政府领导深刻认识到,农村人口计生工作始终是人口计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解决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存在的实际问题又是农村人口计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的问题,目前,根据笔者对“生育关怀行动”的基线调查反馈,后寨乡13个村共有59户农村计生困难家庭,这些家庭普遍存在着劳动力缺乏、年人均

收入、受教育程度、掌握的农业科技实用技术、市场信息动态等偏低的现象较为严重,帮扶工作落实极为困难。

二、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好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抓好帮扶工作的落实。

针对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帮扶工作落实难的这一现状,笔者认为:要解决好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存在的实际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好乡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明确各职能部门帮扶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目标任务,动员、部署好各职能单位帮扶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帮扶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抓好帮扶工作的落实。

1、帮扶活动的切入点。把加强农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建设作为帮扶活动的切入点,以村为基础,以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为着力点,通过生育文明建设,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生育方式,树立科学发展的新理念,生育的新观念,生活的新方式。

2、帮扶活动必须紧紧围绕农业发展与繁荣、农民富裕、生育文明家庭的建设目标,从“三个结合”出发,帮助计生户创业、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第一、结合发展新产业,向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提供“六个优先”,指导农户发展生产,实现产业致富。即:优先提供生产项目,优先安排计划场地种苗,优先开展技术培训,优先提供产销服务,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发放小额贷款

等。

第二、结合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建立与完善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的经济政策体系,健全与 完善以政策优先,少生奖励,困难救助,贫苦扶持,医疗卫生,养老保障等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第三,充分培育新型农民,实施“人口素质工程”。通过政策扶持,项目扶持,资源扶持,技术扶持,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树立帮扶典型,以发展生产带动生育观念的转变。为创建生育文明的幸福家庭服务。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思路

在开展帮扶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人、财、物力的投入不够,加上群众的文化水平偏低、知识面狭窄,难以实现要达到的帮扶目标。二是一些职能单位对帮扶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对开展帮扶工作中农民群众的需求与愿望缺乏深入探讨与研究,有急于求成的思想,片面追求数量指标,对人口素质教育建设缺乏长期规划。三是宣传教育工作相对滞后。虽然对此项工作乡宣传办也着力进行宣传教育,产生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投入不足,仍然以传统的传单、宣传品进村入户为主,大量的科普、农技、法律法规及优生优育知识得不到很好的普及。通过对帮扶活动的调研发现,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此项工作,近年来也进行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

展。然而帮扶工作是一个长期探索的过程,目前,通过调研笔者认为还需要加强三个方面的研究:一是要加大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解决好农民群众的急需急盼的问题;二是帮扶的各职能单位要加强自身的政策理论,科技兴农等方面的学习,以适应帮扶工作的需求;三是加强对宣传教育工作的研究。要加大对宣传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通过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增强宣传教育的知识性,引导农民转变生育观念,规范农民的生育行为,提高农民的国策意识,从而达到帮扶的目的。

第二篇: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体系研究

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体系研究

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是农村困难救助的特殊群体,做好这一特殊群体的救助工作,事关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

一、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和提高。为让广大农民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从中央到地方将民生问题摆上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惠农利农逐步成为执政的基础和重点,越来越多的农民由此加快了致富步伐。在此同时,为让自觉执行国家各类特殊政策的农民群体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好处,有关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待政策,形成了“普惠+特惠”的利益导向模式。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为响应国家号召实行计划生育,很多农村家庭作出了牺牲和贡献,这些家庭需要更多的关爱和体恤。为此,国家推出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和特扶制度,并通过多种方式,对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给予救助,计划生育利益导向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多年来,我区一直高度关注和重视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问题,因地制宜出台了许多关爱和帮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政策措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这些困难家庭的生存状态,有些家庭因此走上了致富道路。当前,“新农保”、“新农合”正在农村大力推行,广大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空前提高,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作为最需要关爱的弱势群体,理应得到更好的救助。但在实际救助过程中,有些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享受了“低保”、“五保”、“奖扶”、“特扶”等“硬性”救助,而有些处于这些“硬性”救助边缘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却缺乏应有的救助,或者仅仅享受了临时性质的“软性”救助,出现了救助不均衡的现象,形成了“夹缝断层”,不利于整体救助成效的提升,甚而影响公平正义的实现。如何科学系统、有序有效、兼顾公平地组织开展好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工作,是必须认真面对和全力解决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从我区“生育关怀”对象(区镇确定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中随机抽取1000户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作为调查对象,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60份,问卷回收率为96%。为开展相关对比研究,同期随机抽取200户多孩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79份,问卷回收率为89.5%。

二、当前现状

1、界定标准的模糊性。由于没有市级乃至省级统一标准,县乡一级在界定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方面基本都是自设标准、自行其事。从与镇级计生服务中心负责人访谈情况来看,界定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标准比较模糊。界定的依据主要有3类:一类是按家庭成员患严重疾病认定;一类是按缺少劳动力无经济来源认定;一类是按人均年收入认定。按人均年收入认定一类中,标准又各不相同:有的镇按人均年收入低于1200元,有的镇按人均年收入低于2000元,有的镇按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等等。

2、救助对象的随机性。实际救助过程中,除享受低保、五保、奖扶、特扶等待遇的救助对象外,大多临时性救助组织和救助单位在寻找救助对象时,往往根据村级、镇级提供的名单随机确定,有些救助组织和救助单位还通过其它渠道确定救助对象,以致出现了“应该救助没有救助”、“无需救助重复救助”的现象,引起一些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不满,没有把好事办好,人为造成了不必要的矛盾,影响了救助工作健康运行。

3、救助方式的单一性。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救助方式,以现金为主,实物为辅。实物大多是食油、粮食、棉被等,有些实物由于属于淘汰产品,没有实用价值,造成了闲置和浪费,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这些家庭的反感。救助时间基本都集中在年关岁底和重要节日,平时的救助行动较少,出现了“平时不登门,年终挤破门”、“一送就走,一走一年”的现象,没有按照这些困难家庭的实际需要,给予针对性、持续性、实效性的救助。

4、救助行为的功利性。有些救助单位为了追求新闻效应、社会效应和政治效应,在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提供救助时,常会邀请新闻媒体人员一同前往,没有顾及这些家庭的心理感受。一些救助对象在接受采访时,很无奈、很矛盾,讲了一些言不由衷甚至违心的话,因为贫困而造成的心理阴影被人为放大。有的救助单位热衷于做“锦上添花”的事,不愿做“雪中送炭”的事,背离了救助的本义,没有发挥应有的利益导向作用。

5、资金募集的零散性。为正常做好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工作,我区专门设立了人口公益基金,基金总额为50万元。设立人口公益基金的镇有5个,占总数的29.4%,基金合计总额为8.5万元。区、镇两级人口公益基金总额为58.5万元,这对总数达3000多户(镇级上报数据)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而言,确实是“杯水车薪”。为弥补救助经费的不足,人口计生部门通过多种途径争取和募集资金。民政部门、慈善总会、红十字会、工厂企业等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的支持和协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由于资金募集渠道的不确定性,以致救助经费经常出现“短缺”甚至“断流”的现象,影响了救助工作的稳步开展。

三、成因分析

1、责任主体不明确。目前,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工作主要由计划生育协会具体承担。作为群团组织,计划生育协会没有行政强制能力,只能依靠自身有限的影响力,采取协商解决的办法,处理救助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有些人口计生管理部门在救助工作中也作出了许多努力,但无法整合多方力量,实施综合救助行动,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救助看似各方都应负责,事实是各方都未负责,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

2、组织协调不到位。救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仅靠少数部门的努力,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实施救助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和单位没有从全局出发,只是依据自身的职能开展相关活动,未能形成救助的合力,存在着“各自为战”的问题。人口计生部门因为没有权限组织相关部门联合行动,经常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3、经费来源不稳定。从各级政府人口计生经费预算情况来看,直接用于优待计划生育家庭的列支项目主要有:奖扶特扶配套经费、独生子女父母奖励金、免费服务经费、城镇企业职工一次性奖励经费等,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经费没有列入其中。这就从源头上决定了救助经费是“软性支出”,而不是必须到位的“硬性支出”。从调查情况来看,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以他们现有的收入水平,多数家庭入不敷出。在农民增收难度不断加大的今天,如果得不到“硬性”救助,他们的贫困状况很可能会继续恶化。面对贫困的现实,有5.62%的家庭对当初实行计划生育感到后悔;有6.87%的家庭表示,假如还有生育条件的话,会考虑通过再生育的方式,改变贫困面貌;有0.94%的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子女出现“补偿性”违背政策生育的情况,表露出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救助工作中缺位的失望情绪,形成了负面示范效应。而从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和多孩家庭人均年收入比较结果看,多孩家庭人均年收入是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多倍,两者悬殊较大。如果没有“硬性”救助,两者之间的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少生快富”理论的支撑点就会出现动摇。

4、资源利用不集中。随着“以人为本”执政理念逐步深入人心,造福群众已经成为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作为特殊的社会弱势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关爱。如何将分散的社会资源,引导集中到救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方面来,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救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不仅仅需要资金,而且需要项目、技术、生产等多种要素,只有化零为整、合理匹配,才能形成“拳头”,发挥“聚合效应”,实施准确、快捷、高效的救助,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5、关爱行动不规范。关爱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既是道义层面的工作,更是政治层面的工作,对各级政府机构而言,应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如何关爱和救助这些家庭、如何维护这些家庭的应有权利、如何保证救助的实际效果等等,都应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可在实际工作当中,有些单位和组织只是从自身需要考虑,开展一些没有实际意义和长远意义的救助活动,未从这些家庭的立场“换位思考”,更没有考虑他们的实际需求和人格尊严,因为频繁的“被救助”、“被关怀”而受到更大的伤害,同时也助长了一些不劳而获者的惰性心理。

四、对策探讨

1、制度设计科学化。救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是一项必须长期开展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在救助形式上,应当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运作、社会参与”;在救助途径上,应当实行“资金资助、政策扶持、自我发展相结合”;在运行机制上,应当实行“因地制宜、层级负责、资金到户、救助到人”;在具体运作上,应当实行“资格确认、经费筹措、资金发放、过程监督”四权分开;在保障措施上,应当实行“定领导、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救助体系,推动救助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地开展。

2、实施主体责任化。从调查得知,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致贫原因主要是由于男方病或残(占24.06%)、女方病或残(占21.25%)、夫妇双方病或残(占6.25%)、子女病或残(占8.44%)、男方死亡(占10%)、女方死亡(5.94%)、夫妇双亡(1.25%)、子女死亡(6.56%)等客观因素造成的。这些家庭因为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而陷入困境,应当得到政府的直接救助,各级政府应当像推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制度和特扶制度一样,成为救助工作的主体,承担起相应的救助责任,尽快形成“人民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具体操作,社会各方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使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成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的延伸和补充,实行“奖扶、特扶、救助”齐头并进,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提供生存保障。

3、救助条件公开化。省市一级应当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分类确定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救助条件,并严格组织开展救助对象的资格审核。采取入户征询、社区张贴、网上发布等多种方式,公示救助对象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实行“阳光操作”,增强社会公信力。同时,参照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扶、特扶制度年审的方法,每年组织对救助对象进行一次公开评审,确定继续救助和退出救助对象名单,确保真正需要救助的对象得到应有的救助,增强救助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

4、资金筹措制度化。各级政府在编制预算时,应当将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经费纳入预算范围。就我区而言,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数量大致为3000多户(其中包括部分奖扶和特扶对象)。如果参照奖励扶助制度的出资比例,对这些家庭(已经享受低保、五保、奖扶、特扶等固定补助的家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剔除)实行直补,县级财政将增加50多万元支出。这对我市的县级财政来说,应该可以承担。在此基础上,建立“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基金”,通过向社会广泛募集,扩大救助资金规模。基金可由财政设专户管理,实行统一的募集及管理规则,全部用于救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直接发放到户,并建立救助人(或单位)与受助家庭联系制度,定期进行回访,基金使用情况及时对外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5、政策措施系统化。救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采取综合政策措施方能真正奏效。据调查,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的帮助,包括资金、技术、政策、养老、劳力、项目、生产、医疗、教育、其他等多个方面。各级政府应当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出台《救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实施办法》,明确救助对象、工作目标、基本原则、主要措施、方法步骤等,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对困难家庭实施多种形式的救助,形成完备的救助体系。思想救助:扶贫先扶志。首先应从这些家庭的思想状况入手,深入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个人意愿,提供情感救助,帮助他们树立信念、恢复信心。事实上,有些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只要经济状况稍微出现好转,就不愿再接受救助。对一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家庭应采取一定的激励和惩戒措施,让他们认识到勤劳致富才是最好出路。财政救助:各级财政应划拨部分经费,每年给予困难家庭一定数量的资助,引导社会各方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项目救助:通过相关部门专列到户经费,给困难家庭一定的资金和物资等项目支持。基金救助:对于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视其困难程度,从“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基金”中列支实施救助。医疗救助:将因病致贫的计划生育家庭纳入“新农合”和农村医疗救助体系,提供专项救助。对患大病的家庭,自负医疗费超过起付救济线的部分,应在当地规定的救助限额内全额给予补助。就业救助:为有劳动能力的困难家庭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强其“自食其力”的能力。教育救助: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子女入学提供更多的优惠和便利,加大相关费用的减免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全程免费。对考上大学的困难家庭子女,给予专项奖励,提供无偿资助或免息助学贷款。养老救助:鼓励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参加“新农保”,实现参保“全覆盖”。地方政府可以提高参保补贴标准,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从根本上解除这些家庭的后顾之忧。结对救助:充分调动农村党员干部、致富能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邻居亲友、多孩家庭等方面的积极性,结合困难家庭的个人意愿,实施“一对一”结对救助。在实施救助时,应由各级人口计生部门根据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状况,提供救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名单,实行统一救助,救助情况及时通报各相关部门,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避免出现重复。应当加大脱贫致富典型的宣传报道力度,加强正面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6、关爱行动常态化。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救助工作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征,必须持之以恒抓紧抓好。应将救助工作有机融入到新农村建设、农村扶贫工程、幸福母亲工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等各种惠农活动当中,实行长效救助,力求关爱行动不断线。可以通过发放医疗救助减免卡、农机作业减免卡等各种优先优惠证件,提供更实际、更有效的救助。尽量减少“作秀式”的临时关爱行动,将救助工作做在这些家庭最需要帮助的时候,让他们真正感受到政府和社会的贴心关怀。各级政府每年应定期组织对救助工作成效进行检查考核,加大问责力度,并不断探索救助的新路子、新方法,推动救助工作深入开展,促进计划生育第一国策在农村得到更好的贯彻实施。

第三篇: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调研报告

永安镇瓦堆湾村村主任助理刘颖

一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受经费制约的问题突出。自从计划生育工作提出建立利益导向机制,由处罚多生向奖励少生转变以来,有效调动了群众主动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但由于乡镇财政拮据,在落实经费上困难很大。尤其是计划生育工作搞的比较好的地方,需要兑现政策的人数越多,落实经费困难更大,负担更重。

二是流动人口管理难的问题较大。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递增,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但也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大量计划外出生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上。虽然国家和省上都建立了“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平台”,流入地对流动人口信息提供到网上,但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强,流入地管理不够完善,流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村级计划生育组织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税费改革之后,村级计生干部普遍减少,基本情况是每村没有一个计生专职干部,而各村民小组的计生宣传员基本上由村干部兼任,只保留了人口较多的村名小组的宣传员,育龄妇女自管小组

长由于无酬低,工作责任靠得不实,开展工作不够得力。加之村组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直接生活在一起,怕得罪人,在提供计划生育真实信息上主动性不强,造成了镇村两级计划生育工作“两张皮”的现象。由于村一级计划生育工作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计划生育工作基础不够稳固。

以上这些问题,是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基层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积极主动地搞好基础工作,也需要国家和省市、区在政策层面给予调控和协调,共同加以解决。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继续坚持和完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计划生育系统“三线”考核为主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不断强化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制定靠实村组基层计生干部责任的制度和措施,建立岗位责任与报酬挂钩的奖惩制度,建立报酬增长机制,调动村组干部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同时,加强对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强化素质,提高其履行计划生育职责的水平。通过完善网络,靠实责任,提高水平,形成计划生育经常抓的工作机制,做到底子清,对象明,各项节育措施及时落实,夯实工作基础。

二是要建立计划生育工作投入机制。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是引

导农民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使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必须建立计划生育投入机制。主动抓好各项节育措施。同时,要加强监管,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使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群众真正得到关怀,得到实惠,带动广大群众转变婚育观念,逐步走上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道路。

三是要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进一步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明确流出地和流入地的责任,充分发挥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作用,认真执行协议管理、协查通报、数据共享、信息公告等制度,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对流出人口,流出地要全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签订管理合同。对流出已婚育龄妇女要主动和流入地联系,实行委托管理,并加强联系,形成流出地、流入地互动的管理机制。流入地要加大管理力度,定期验证,及时督促落实节育措施,及时向流出地反馈婚育信息,提高协查通报率和信函回复率,保证回函质量,杜绝弄虚作假。对流入人口,流入地要与本地户籍人口一样,实行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计生、公安、工商、劳动等部门齐抓共管,摸清外来流动人口底数,分类梳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行动态管理。要主动为流入人口提供优质服务,做到跟踪到人,随访到人。

四是要强化优质服务,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要进

一步加强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改善服务站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服务站技术人员力量,进一步提高环情、孕情、病情服务及节育手术、术后随访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同时,积极主动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妇女病普查普治、婚育咨询等生殖保健服务,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

第四篇: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调研报告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调研报告

一是外来流动人口管理难的问题较大。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外来打工人员逐年递增,已经成为各企业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但也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虽然国家和省都建立了“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平台”,流出地对流动人口信息提供到网上,但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不够完善,经常出现人在信息却未登记,或者人不在信息却还在的情况。

二是村级计划生育组织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村合并后,每村的计生专职干部依然只有一人,而需要管理的育龄妇女却增加了几倍,而各村民小组的计生宣传员基本上由村民组长兼任,工作责任靠得不实,开展工作不够得力。加之大多数的村民组长是男性,年龄也较大,在提供计划生育真实信息上主动性不强,造成了各种计生信息反应的不够及时,传达各种计生政策不够准确。由于村一级计划生育工作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计划生育工作基础不够稳固。

以上这些问题,是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基层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积极主动地搞好基础工作,也需要国家和省市、区在政策层面给予调控和协调,共同加以解决。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继续

坚持和完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计划生育系统“三线”考核为主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不断强化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制定靠实村组基层计生干部责任的制度和措施,建立岗位责任与报酬挂钩的奖惩制度,建立报酬增长机制,调动村组干部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同时,加强对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强化素质,提高其履行计划生育职责的水平。通过完善网络,靠实责任,提高水平,形成计划生育经常抓的工作机制,做到底子清,对象明,各项节育措施及时落实,夯实工作基础。

二是要完善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把责任明确到各分片的协管员,充分发挥新市民系统和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作用,认真执行协议管理、协查通报、数据共享、信息公告等制度,共同做好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对外来流动人口要全部做好登记和办理《苏州市非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卡》,做好管理服务。对外来流动人员要与本地户籍人口一样,实行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计生、公安、工商、劳动等部门齐抓共管,摸清外来流动人口底数,分类梳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行动态管理。要主动为流入人口提供优质服务,做到跟踪到人,随访到人。

三是要强化优质服务,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改善服务站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服务站技术人员力量,进一步提高环情、孕情、病情服务及节育手术、术后随访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同时,积极主动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妇女病普查普治、婚育咨询等生殖保健服务,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

第五篇: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调研报告

虽然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受农村经济水平的制约和农民落后的婚育观念的影响,以及在工作措施方面的不到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难度依然很大。

一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受经费制约的问题突出。自从计划生育工作提出建立利益导向机制,由处罚多生向奖励少生转变以来,有效调动了群众主动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但由于县乡财政拮据,在落实经费上困难很大。尤其是计划生育工作搞的比较好的地方,需要兑现政策的人数越多,落实经费困难更大,负担更重。

二是流动人口管理难的问题较大。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递增,劳务输出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但也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大量计划外出生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上。虽然国家和省上都建立了“流动人口信息管理平台”,流入地对流动人口信息提供到网上,但由于流动人口流动性强,流入地管理不够完善,流出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三是村级计划生育组织作用发挥不好的问题较为突出。由于税费改革之后,村级计生干部普遍减少,基本情况是每村有一个计生专职主任,而各村民小组的计生宣传员基本上由村干部兼任,只保留了人口较多的村名小组的宣传员,育龄妇女自管小组长由于报酬低,工作责任靠得不实,开展工作不够得力。加之村组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直接生活在一起,怕得罪人,在提供计划生育真实信息上主动性不强,造成了乡村两级计划生育工作“两张皮”的现象。由于村一级计划生育工作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造成计划生育工作基础不够稳固。

以上这些问题,是当前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基层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积极主动地搞好基础工作,也需要国家和省市在政策层面给予调控和协调,共同加以解决。

一是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继续坚持和完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领导机制,进一步完善以党委、政府、相关部门、计划生育系统“三线”考核为主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不断强化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制定靠实村组基层计生干部责任的制度和措施,建立岗位责任与报酬挂钩的奖惩制度,建立报酬增长机制,调动村组干部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完善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同时,加强对基层计生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强化素质,提高其履行计划生育职责的水平。通过完善网络,靠实责任,提高水平,形成计划生育经常抓的工作机制,做到底子清,对象明,各项节育措施及时落实,夯实工作基础。

二是要建立计划生育工作投入机制。建立利益导向机制是引导农民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农村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要使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必须建立计划生育投入机制。主动抓好各项节育措施特别是二女户结扎的落实。同时,要加强监管,确保优惠政策落实到位,使遵守计划生育政策的群众真正得到关怀,得到实惠,带动广大群众转变婚育观念,逐步走上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道路。

三是要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流动人口管理。进一步完善“以现居住地为主”的流动人口管理体制,明确流出地和流入地的责任,充分发挥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作用,认真执行协议管理、协查通报、数据共享、信息公告等制度,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对流出人口,流出地要全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签订管理合同。对流出已婚育龄妇女要主动和流入地联系,实行委托管理,并加强联系,形成流出地、流入地互动的管理机制。流入地要加大管理力度,定期验证,及时督促落实节育措施,及时向流出地反馈婚育信息,提高协查通报率和信函回复率,保证回函质量,杜绝弄虚作假。对流入人口,流入地要与本地户籍人口一样,实行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计生、公安、工商、劳动等部门齐抓共管,摸清外来流动人口底数,分类梳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行动态管理。要主动为流入人口提供优质服务,做到跟踪到人,随访到人。

四是要强化优质服务,不断提高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要进一步加强乡镇计生服务站建设,改善服务站基础设施条件,加强服务站技术人员力量,进一步提高环情、孕情服务及节育手术、术后随访等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同时,积极主动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妇女病普查普治、婚育咨询等生殖保健服务,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

下载后寨乡如何帮助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发展生产实现少生快富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后寨乡如何帮助农村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发展生产实现少生快富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人大到甘寨乡调研情况报告

    县人大到甘寨乡调研情况报告各位领导: 欢迎到我乡检查指导工作,按照要求,现将我乡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春耕生产进展情况 今年我乡在春耕生产坚持......

    铁炉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铁炉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建设调研报告一、总论(一)概况(二)自然、社会、经济状况1、自然状况乡位于**县西部,距县城45公里处。总面积98平方公里。行政机构改革后辖庙坝、铁炉二乡之......

    寨河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寨河乡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调研报告公共卫生事业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多年来,我乡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加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使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

    计划生育对家庭竞争力的影响调研报告

    计划生育对家庭竞争力影响的调研报告调查时间:2010年8月29日调查地点:XX大学XXXXX区调查对象(印章):XX大学XXXXX区30名在校生调查目的: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已经实行了近30年,近三......

    关于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社会保障问题的调研报告(优秀范文5篇)

    关于忻城县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 社会保障问题的调研报告一、背景及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经济社会......

    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我区农村乡风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是理想......

    羊三木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羊三木乡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整个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近几年,羊三木乡不断......

    乡关于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调研报告

    乡关于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调研报告农村调研报告双江乡关于农村宣传思想工作的调研报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系列调研报告之三双江乡位于娄星区的最北端,湘乡、宁乡、涟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