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经济现状及困境(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16:0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民营经济现状及困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民营经济现状及困境》。

第一篇:中国民营经济现状及困境

中国民营经济现状及困境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人们发现了一种非常明显的现象:这就是工业的飞速发展。这是二十世纪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也是世界发展的标志。中国从十九世纪开始有思想比较开放的手工业主和商人开始学习西方的管理思想,引进其技术和设备,开始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民族工业迎来了第一个春天,大批有志之士,开始了他们实业救国的梦想,从而也带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新中国建立以后,开展了一场振兴民族工业为主的工业革命。后来随着工业的国家化,使得中国的民营工商业基本消亡了。七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展,许多“不安现状”的国人纷纷开始了投资办厂、投资经商,久违的中国民营工商业从新出现在中国社会中。在邓小平等人的大力提倡下,中国的民营经济、民营工商业有了大的发展,在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多。大批的工人和农民投资工商业,后来逐渐出现了全民洁商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到中国的民族工业的发展和民营企业家们的思想根源。顺着世界工商业发展的趋势而生,不应该逆着这种潮流而动。民营经济起步于个体经济,成长于私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不断发展的过程: 1982年,民企大门悄悄打开,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县工商局悄悄地给牧屿工艺品厂核发了“联户企业”营业执照---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合作企业正式诞生,宣告了高度计划的经济体制开始解冻,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部分---民营经济扬帆启航。根据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登记民营企业659.42万户,注册资本11.74万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底增长9.02%和25.02%。民营企业在内资企业的比重也由2007年底的63.25%上升至70.91%。

民营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不但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增加了税收,还为社会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为促进城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以四川省为例,2009年四川省民营经济缴纳税收收入(含国税和地税)772.75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占全省税收收入的比重为45.5%,上升1.5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企业实现税收622.05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外商投资企业税收12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港澳台投资企业税收28.49亿元,比上年增长30.0%,成为四川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全省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728.29万人。比

上年增长9.1%,新增就业人数60.9万人。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吸纳社会新增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在国民生产总值逼近1万亿元的浙江省,70%的GDP,60%的财政收入来自民营经济,全省从业人员的90%在民营企业就业。

充裕的自由资金、敏税的市场意识和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使民营企业勇于从草根经济积极主动地向创新经济转变,各类出口型企业、创新型企业蓬勃发展。2008年,四川省民营企业出口52.2亿元,增长40.4%,占全省出口额的39.8%,民营企业因此成为四川第一大类出口企业。截止到2008年底,四川经审批的境外投资企业为138家,其中民营企业占69.6%。2009年湖南省新核准民营对外投资企业83家,占全省新核准企业数的88%,中方合同投资额达1.5亿美元,占总额的13%。截至2009年底,湖南省由民营企业投资设立的境外企业有265家,合同投资总额7.49亿美元,中方合同投资额6.3亿美元,分别占全省总额的88%、11%和30%。2009年10月,沈阳国泰航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与意大利阿来尼亚公司签订合同,国泰航空将为阿来尼亚公司提供某型飞机的机舱门和服务门,这标志着中国民营资本正式进入国际航空制造业。由此沈阳国泰航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创造了三个国内第一:第一家拥有国际民用飞机特种工艺生产线、第一家具备国际民用飞机零部件装配能力的民营企业、第一家直接为国际先进飞机制造商提供民用飞机组合件的民营企业。透过这些事例,我们不难看出民营资本四处扎根、蓬勃发展的顽强生命力和雄厚资本。

现在,在整个国家经济中民营工商业的规模应该说已经超过了国营工商业的投资规模,按道理在国民经济比重中,民营工业的收益应该超过国营工商业。可是,实际情况却是恰恰相反,为什么哪?下面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

1. 民族工商业“返祖”现象

“全民皆商”造成了一种很大的声势,却没有得到相应的结果。大量的工人、农民等在积累了一定量的资金以后,就忙不迭的进入了工商界,他们并没有贮备好相应的技术资料、市场资料和现在的管理思想,他们只是凭借着对钱财的崇拜,凭借着在学校学来的和人来往的言谈话语中积累的指示,利用自己全面或者不全面的能力盲目的干起了他们并不擅长,并不十分了解的工商业。其结果是一少部分人凭借着自己的运气、市场的适销对路,很快发家致富,成为一人人谈论的“一夜暴富”。而另外一大部分人有一些是很快经营失败而倒闭,退出工商界,消亡在商海中。另一些人长期处于经营的不景气,苦苦的在浩瀚无边的商海中挣扎。

这是一种典型的“返祖”现象,他们的行为是用现代的技术、资金,用不合时宜的管理思想,用原始的手工业的管理思想去经营现代化的工商业,其结果不用多说就是失败和消亡。即使用少数一些人,取得了成功,但是如果不及时的根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不更新自己的管理思想,他们在市场中也会被淘汰。

2. 民族工商业“盲从”现象严重,投资取向不合理

相当一部分人在进入工商界投资的时候,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分析和调查,只是看到周边的人由于经营“某某”产业而成功,他们很自然的、盲目的从众,跟着别人进入了自己不了解或不太了解的行业。自己很有可能看找同行业的别人在大把大把的赚钱,而自己的投资泉迟迟不能收回,更有甚者会连根烂掉,这是一种典型的“盲从现象”,它是因为投资取向不合理而导致投资失败。

3. 民族工商业管理思想落后

大部分中国民营企业者,他们的管理思想是保守的,他们还停留在原始工业时代,管理思想上还存在着封建残余,用人唯亲不放心任何外人,将它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企业看成是个人的产业事必躬亲,把自己看成是这家企业的主人皇帝实施高高在上,等等。

其实,归根究底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管理思想落后,他们还没有从根本上接受现代工商业管理思想,虽然很多人在搞ISO9000认证,在搞各级各类的产品质量认证,各级各类的管理体系认证。但是从思想上来说,他们还没有一个正确的现代工商业的管理思想,或者没有完整的建立一套现代工商业管理思想,自己的思想深处还处处和现代的管理思想相抵触。

4. 民族工商业者没有和现代工商业发展趋势接轨

我们的民营工商业者们,大部分没有把振兴民族经济、振兴民族工业作为首要任务,而是把赚钱放在首位,这本来没有什么错误,毕竟空洞的口号不能当饭吃,也不能只给工人发放空洞的口号作为工资。毕竟这已经不是政治至上的年代了。可是振兴民族工业,并不是政治的需要而使我们生存的需要。

二十世纪,随着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各国各企业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市场,进行了并且正在进行残酷的斗争,其斗争的激烈程度已经呈现白热化。这就要求我们民族共也形成强有力的集团优势,形成产业优势和地区优势。倒退二十年我们的优势是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可是如今中国的廉价的劳动力市场优势已经被印度和非洲所取代,我们不再有这一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寻求新的优势,制造新的优势,使我们的民族工商业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动力,使我们地民族工商业处于足够的发展空间。振兴民族工业发展我们的民族工业,使我们的民族工业在世界工商业中占据有利的地位,培养我们自己的品牌,民族的品牌,培育我们自己的产业,自己优势的产业。这样才能在世界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使我们的民族工商业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子孙才会有工作,才会有饭吃。

现代世界工商业发展的趋势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我们的民族工商业者从已进入市场就应该学会生存,就应该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

第二篇:民营经济人才困境问题研究

民营经济人才困境问题研究

张南

(中共丹东市委党校 辽宁省 丹东市 11800)

[内容提要]我国的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我国75%的就业,对GDP的贡献已达60%。但是我国民营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阵营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较弱,受经济危机的冲击最大,民营企业自身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人才困境”现象逐渐凸显。本文在对我国民营企业人才困境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从管理、体制、制度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民营企业尽早突破人才瓶颈,实现新的发展。

[关 键 词]民营企业;人才困境;原因;对策

知识经济的特点是,知识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知识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贡献超过了资本、土地和劳动等传统要素,成为生产力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为重要的资源,企业能否赢得更多的用户,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关键取决于知识的储备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不仅是企业当前知识资源的体现者,而且是企业学习能力最主要的决定者,因而备受世界各国企业的重视。然而,我国大多数民营企业所面临的“人才困境”却严重制约了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民营经济面临的“人才困境”问题

本文所谓“人才困境”,是指民营企业一方面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在得到人才后又难以在较长时期内留住人才、发挥人才最大潜能的困难、尴尬的状况。它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处于初创阶段的民营企业,由于其创业资本有限,加上老板急于扩张的愿望,往往实行高积累低分配的政策,而求职到这类民营企业的人才中不少人抱着“捞一把就走”的想法,希望得到较高的薪酬。这种职业理想上的差距所蕴含的危机,在双方合作的初期也许会因为双方主观努力而不会变成现实,但时间稍久就会爆发。二是进行第二次创业的一些民营企业,虽然拥有较为雄厚的资本,给予各种人才的薪酬也较为可观,但也难以在较长的时间内留住他们,更难以保证各种人才全心全意地为企业工作。这两种情况的共同特点是,人才的工作满意度低而流失率高。

人才困境有诸多现实的和潜在的危害。仅就人才流失的成本来看,就足以促使民营企业的老板们急于寻求破解之法。一般来说,人才流失的成本有三个方面:一是可见成本,包括招聘、选拔和培训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二是不可见成本,包括新员工进来之前原有员工需承担的超额工作量、人才流失造成的组织混乱、大众媒体所作的负面报道等;三是其他“软性成本”,包括顾客对新员工可能缺乏信心、新员工业务不熟练导致的生产力下降、原有团队协作受到影响甚至中断等等。据Hay Group(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估计,企业每解聘一个员工所损失的培训时间、生产力和其他要素相当于损失员工两个月工时;企业每流失一人所损失的成本相当于5万美元。毫无疑问,如果流失的是关键人才,有可能使企业遭受灭顶之灾。

二、民营经济“人才困境”形成的原因

从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来看,我国民营企业既不同于发达国家的企业,也不同于我国的公有制企业。现阶段民营企业面临的“人才困境”问题,既有历史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原因,也有民营企业自身的原因。我国古代兵圣孙武在其兵法十三篇之“势篇”中曾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从这样的意义上说,无论是处于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还是进行第二次创业的民营企业,之所以困入“人才困境”而无良策,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引进的人才,而在于老板及企业本身。根据现代组织行为理论,影响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因素主要有心理挑战性的工作、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同事关系、人格与工作的 1

匹配及工作本身的社会价值。考虑到我国民营企业的特殊性及人才在民营企业中的特殊地位,我们认为,民营企业“人才困境”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经济危机等原因的影响

2008年以来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对我国广大中小型民营企业带来了巨大冲击,企业开工不足,富余人员增加,工资奖金减少,结果导致了大量的人才流失。一些多年的有技术,有经验的业务骨干的流失对企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二)企业缺乏对人才管理的正确认识

企业把减少员工、降低成本,开拓市场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而没有把员工视为同企业共克时艰的重要资源。有的企业一裁了之,劳资纠纷增加,给社会的稳定带来了隐患。

(三)企业长期缺乏管理员工的有效机制

1.企业员工管理工作薄弱,缺乏有效的招聘体系。企业缺乏中长期人才规划,一般采取现缺现招的办法,招聘前未制定周详的计划,致使招聘效果不佳。

2.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都很有限,许多物质奖励如加薪、带薪休假、在职培训等几乎没有,精神激励也很少;也没有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尤其是销售人员的工资低于当前竞争对手,工作负荷却相对较重。

3.用人机制不科学。缺乏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论资排辈思想比较严重,员工与职位或工作内容的配合一成不变,不能及时进行工作调配,影响员工才能的提升和发挥。

三、民营经济突破人才困境的对策

尽管人才流动是任何社会都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但民营企业仍需要尽可能降低人才流失率,走出“人才困境”。避免人才流失,培养忠诚的人才员工,不可能有一种全能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各有优势与不足,各有不同的功效,宜博采众长。

(一)建立共同的价值观

价值观代表一系列基本的信念,某种具体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与之相反的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更可取。价值观有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前者告诉人们什么行为或存在状态是重要的,后者表明其重要程度。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态度和行为的最深层的因素。民营企业的“人才困境”,根源就在于价值观的冲突。共同的价值观能够提供世界上惟一不依靠威胁来实现运作的控制和管理系统。

那么,我国民营企业该建立什么样的价值观?信仰不同,人生观不同,会有不同的答案;所处的行业不同,产品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这就是当一个组织的所有成员都深信其所从事的事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崇高的社会价值时,他们就会充满热情、才思敏捷、积极主动,就会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民营企业应当以此为目标,把建立共同的价值观作为走出“人才困境”的制胜战略。

(二)提供不断发展和提高的机会

各类人才一般都是专业人员,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有着显著不同的特征。专业人员的忠诚感在更大程度上是针对他们的专业而不是雇主。他们喜欢处理问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他们也看重工作环境的支持性,希望其他人尤其是单位领导人认为他们从事的工作是重要的。所以,对各类人才最有效的激励就是给他们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专业人才的另一方面的特征是,他们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有强烈的和持久的承诺,为了能够跟上或领先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他们需要经常更新知识。他们对专业的投入意味着他们很少把工作时间定义为每周5天,每天8小时。因此,为各类人才提供受教育和发展的机会,也是非常有效的激励机制。

(三)引进现代激励机制和方案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积累了许多激励企业员工的经验,这些经验对我国民营企业走出“人才困境”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这些经验主要是:

1.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股票期权制度。该制度就是公司给予其特殊员工在一定的期限内按照某一既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票的权利。股票期权制度为企业的特殊员工提供了报酬激励和所有权激励,这样,股票期权制度就把特殊员工行为与公司所有者的利益联系在了一起。虽然我国绝大多数民营企业没有实行规范的股份制,但是借鉴股票期权制度的激励机制,给予各种人才以远期收益的权利,还是有助于留住人才的。当然,也要注意防止这一制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2.以日本企业为代表的终身雇佣制度和年功序列制。近几年来,日本企业普遍采用的这两种激励机制受到了不少人的批评,甚至日本一些企业也开始改革这两种制度。但应看到,这两种激励机制虽有论资排辈压制人才之劣,却也有激励员工稳定人才之优。我国民营企业可以借鉴其合理成分,在共同价值观的指导下,将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与岗位年薪制、远期收益权等配合使用。

3.浮动工资方案。计件工资、工资奖励、利润分成、奖金和收入分成都是浮动工资方案的具体形式。这些报酬形式的特征在于,它们不仅根据工作时间或资历而且根据个人和组织的绩效水平来决定工资。浮动工资不是一种年金,它是没有保障的,报酬随绩效水平而波动。这样就把企业固定劳动成本的一部分转化成了可变成本,在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可以减少费用。

(四)实施正确的招聘与沟通战略

许多民营企业面临的“人才困境”并不是人才进入企业后在与老板发生冲突时才出现的,早在人才招聘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国外成功企业的经验表明,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往往对应聘人进行三方面的测试:第一,知识和技能(看有无能力);第二,动机和态度(看有无意愿);第三,工作偏好(看价值观是否契合)。凡是通过这三方面测试的求职者聘用后都会有较高的成功率。我国民营企业在聘用人才时往往忽视或做不到对工作偏好的测试,导致人才进入企业不长时间后就产生全面的(尤其是物质待遇以外的)不满足感,人才流失自然难以避免。招聘人才进入企业后的首要工作是营造广泛交流的氛围。要了解人才的精神和事业追求,要建立共同的价值观,没有广泛交流的氛围是决不可能实现的。民营企业的老板们应当放心地将各种具体工作授权各类人才去处理,留出更多的时间与企业各方面的精英进行个人访谈,组织交流会议,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广泛的交流,了解不同人才的个性与需要,进行价值观的融通和融合,贯彻企业的使命,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契合。

(五)制定并实施竞争性的薪酬及福利政策

这一点主要对处于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而言。应当看到,外资企业、合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及部分民营企业争夺人才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就是提供较高的薪酬及较全面的福利,同时应当承认,薪酬及福利是极为重要的(不少人认为在我国现阶段是最主要的)人才价值的体现。这就要求那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尽可能为人才提供具有竞争性的薪酬和福利,尤其是在各类人才的努力工作下企业有了好的效益、得到很大发展时,更应如此。如果的确面临难得的发展机会,因而需要减少分配、集中投资时,可以设计股份分享的政策,也可以设计较远期的福利政策。

责任编辑/

收稿日期:2011—9—25

作者简介:张南,男,中共丹东市委党校基础理论部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政治、统战理论等。

第三篇: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

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30%,在一些一般性竞争领域,更是超过了70%。乞至今日,以民间投资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格局已全面替代政府为主投资模式。与此同时,民营经济为吸纳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有资料表明,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中约有65%在民营企业实现了再就业。在地方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中,民营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和纳税主体,而且,民营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例如浙江、江苏、广东等地,其经济增长越快。民营经济已经由所谓的“边缘经济”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1、总体实力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民营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新贡献。广义民营经济2003年创造的增加值占GDP65%(其中外资经济约占15%左右),2004年估计在66%左右。2004年1-9月,民营经济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5%,比全社会工业增加值高出2.5个百分点,比国有经济高出5.7个百分点;所占比重2003年1-9月为56.1%,2004年1-9月上升为57.3%,增加1.2个百分点。2004年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2969亿元,同比增长38.28%,其中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481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比重为65.39%,同比增长35.61%。在这些企业中,集体企业实现利润399亿元,增长31.4%;股份制企业4338亿元,增长3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2826亿元,增长28.9%;私营企业918亿元,增长42.5%。2004年1-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3.23万亿元,同比增长32.8%,其中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实现8.14万亿元,所占比重为61.51%,同比增长37.1%。

2、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岗位,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民营经济的新增就业量占全社会新增就业比重继续上升,仍然是增加就业的主渠道。广义民营经济即不含国有及国有控股单位就业增长率2003年为1.47%,高出全社会0.53百分点;2004年民营经济就业增长率将达到1.5%左右,高出全社会0.5百分点左右,其中私营企业就业量2004年上半年增长9.65%;2004年民营经济中的个体私营经济新增就业将超过600万人。广义民营经济单位就业量(包括农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就业比重2003年为90.8%,2004年将超过91%,其中民营经济在第二、三产业的比重2003年为81.9%,2004年将超过82%。

3幅度有所回落,但占全社会比重仍然较大。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7.7%,2004年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7.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29.9%,民营经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37.4%。民营经济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2003年为61%,2004年1-9月民营经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42.4%,其中内资民营经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3%;民营经济企业纳税总量快速增长,成为国家财力增加的重要力量。广义民营经济缴纳的税收占全社会税收收入的比重2003年为66.5%。2004年1-9月份为71.1%,其中集体企业为

3.61%、股份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合计为31.27%、私营企业为7.46%、个体经营为4.46%,涉外企业为20.98%。全社会税收收入的增长率2003年为20.4%,2004年1-9月为26.2%;国有经济缴纳的税收增长率2003年为9.9%,2004年1-9月为14.8%;民营经济缴纳的税收增长率2003年为20.6%,2004年1-9月增长率为31.1%,高于全社会近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出口额保持高速增长,是对外贸易的重要生力军。广义民营经济出口占全社会出口的比重2003年1-9月为67.3%,2004年1-9月为73.6%;2003年全社会出口的增长率为34.6%,2004年1-9月为35.3%,广义民营经济出口增长率2003年1-9月为45.3%,2004年1-9月为48%,高于全社会12.7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既有体制、政策等因素造成的困境,也有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和弱点导致的发展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条件对民营经济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1、行业准入受到限制。虽然政策规定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民营企业的要求往往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明宽暗管”现象十分严重,即便是一些允许外商投资进入的行业,民间投资也很难进入。在融资、用地、收费等方面,民营经济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

2、融资方面还不便利。难以从银行借贷资金,也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民营经济在获取资金的支持上一直处于相对不平衡的状态。调查表明,国内民营企业在近年通过国有银行和信用社系统融资的比例,始终没有高于它们得到的资金的20%。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证明,民营企业的投资贷款根本没有,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中的99%都给了国企。当然这一数字或许有一定的水份,但民营企业获得贷款的弱势地位却是普遍认可的。另外,由于股市融资存在“所有制”歧视,国家对民营企业严格上市条件和审核程序,民营企业很难通过这个渠道融资。

3.税费负担还有些不尽合理。据测算,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税赋负担率总体上比内资企业约低5个百分点。在一些领域,外资企业可以获得免税、减税和缓税等优惠政策,而民营企业则无权享受。

4、权益保障不够,立法不够完善。中国内地对公民的投资性资产没有法律明文保护,《刑法》中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条款也显不足,法律上对公民投资性资产的保护很模糊,促使私营企业主把资产转向境外,导致资本外逃,不利于经济发展。

第四篇: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

颁奖词

顺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动国际产能合作,在中国民企和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领奖人: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常务副会长、主席团主席、秘书长王燕国

创新故事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组织,4年来,坚持只做一件事:服务民企走出去。他们秉承“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他们凭借“一流的模式,一流的品质”,囊括了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的各个大奖,荣获了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荣誉称号,营造了服务民企的十大平台,强化了党建履责的全面保障。

这个组织就是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

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常务副会长、主席团主席、秘书长王燕国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伴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把目光投向海外,‘走出去’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而在这宏大的境外投资热潮中,中国民企功不可没。”而商会的目标正是更好地为民企“走出去”提供服务。

4年前在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筹备阶段,王燕国就曾实地走访过7个省份36个大型企业,总结出民企“走出去”投资方向上的五大需求和对商会服务工作的三大需要。五大需求是自然资源、科技、市场、品牌和战略资产,而三大需要则是项目、资金和人才。准确了解民企“走出去”过程中的需求与需要无疑为更好地为其提供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4年,由于在扶持、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工作中成绩突出,在全国工商联行业评比中,中国民营经济国际合作商会荣获第一名。王燕国表示,“排名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更好地为民营企业服务。”

王燕国表示,商会工作最重要的是建设服务平台,目前商会已建起十大平台:政策宣传平台、金融支持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国际联络平台、科技创新平台、法律维权平台、政府事务平台、信息宣传平台、国际安保平台和大型活动平台,专门负责解决协调相关问题。

(文I 陈惟杉)

第五篇:浅析中国民营美术馆生存困境与出路

浅析中国民营美术馆生存困境与出路

3.中国民营美术馆生存危机产生的原因 3.1.资金匮乏单一,需政府支持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民营美术馆其资金的来源均是在初创时期,单一的由企业的独自承担,这一部对于民营美术馆的长远发展肯定会带来负面影响。

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大量民营美术馆不得不通过对外出租场地的房式以维持日常的开支,更有不少美术馆,例如:上河美术馆便是因为资金问题,而不得不关闭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这些民营美术馆不可以像国外的美术馆一样,依靠基金生存。

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表示:其实无论是国内抑或是国外的基金,对于跟国内民营美术馆进行合作均有着浓郁的兴趣。曾经有一个国外动物保护基金便对其所在的今日美术馆产生了兴趣,然后基金跟国内民营美术馆难以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主要原因之一便是我国当前相关政策的不足。

美术馆其实是一个虚拟的精神世界,并非一种对人的生存产生即时效应的机构。民营美术馆的存在,其实质正发挥构建新文化与新艺术的创新机制的功能。然而,当前实际是民营美术馆并没有得到政府的相关支持政策与措施,其生存正面临关重重危机。

3.2.学术研究不够,需树立学术品牌

民营美术馆于国内发展时间较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大多数的民营美术馆的综合竞争能力均要比国营美术馆弱。同时,由于受到生存压力的影响,民营美术馆往往忙碌于承办各种各样的展览,发展长期停留于展览馆的性质层面上,而忽略了学术研究。

目前,部分营销较为不错的民营美术馆,其前台均是相当的光鲜,然而后台却是严重的人才匮乏,常常出现展览水平偏低的现象,因而民营美术馆必须要加强学术的研究与策划,逐渐树立学术品牌。

美术馆研究策划的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对馆藏品的研究和策划以及对整一个当代美术的研究和策划。美术馆作为国内美术文化的风向标,有着诱发创意与思考的动力。民营美术馆应该充分看到这特点,积极策划各种具有创新主题以及文化气息的展览项目。

3.3.缺乏人才资源,需加强管理,培养专业人才

目前,我国民营美术馆的生存与发展正面临重重压力,这些也民营美术馆专业人才匮乏、自身经营经验不足、体系不健全有着重要的关系。

现时我国,大部分的民营美术馆于自身学术定位、基金会制度的构建、策展人员设置以及美术馆管理各个领域上均出现专业性不足的情况。从人员角度看,现时国内民营美术馆运营管理者与投资者两者的权利与义务存在着分工不明的情况。简单来说,美术馆的自身运营不管是在体制上抑或是在人员管理上,均存在着大量的模糊地帶,还需要进一步向着专业性、规范化方向迈进。以喜马拉雅美术馆为例,由于其自身运营团队的专业性上的不足,致使美术馆定位出现严重偏差,最终陷入了以教育培训为重点的主次不分的情况。

人员的专业性不足,往往容易导致美术馆在经营定位上面模糊不清,喧宾夺主,同时还会对美术馆自身的日常管理带来不少问题。当前,国内美术馆于内部管理以及建设上面,大部分尚处于初期摸索。每家民营美术馆其内部构架均具有自身的特色,均是不一样的。例如,不少美术馆现在尚未有设置研究部门,更没有收藏部门等。可以说,出现这些不足的美术馆足不完整的。除了这部分明显的部门不足外,同时,不少民营美术馆于职权分丁上也是十分的不清楚。现时,大部分的民营美术馆其运营过程中,均是投资人的自主人格管理,并未有一形成基金会,更没有法人体制下的执行馆长负责制;同时,关于策展人、学术以及收藏的研究的分工,也是没有的。这样自主的人格管理往往只包括了资金的使用以及拨款、展览与收藏却往往难逃投资人的亲主参加,这就难免会出现投资人以自身所习惯的企业家的管理模式来对美术管进行运营,对于美术馆内部循环性发展容易产生负面的影响。

3.4.学术形象不明确,公信力不足,需加强教育功能

现时,不少民营美术馆出现社会捐助匮乏、造血困难等等一系列的经营困境,而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除了是国内现时的社会氛围、国家政策不足、传统经营理念的影响外,同时也跟美术馆自已的形象、公信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总体而言,便是现时国内大多数的民营美术馆学术形象不明确,尚未建立起公众的公信力,难以获得社会的信任与支持,而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是因为大量的民营美术馆的自身学术团队的不完整、学术形象不明确所导致的。

首先,学术团队的完整度确实,指的是民营美术馆没有一个专业的学术团队对其学术权威实施构建,让不少民营美术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影响力。笔者在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以及实地学习后发现,现时大部分的民营美术馆均处于精兵简政阶段,美术馆中大多数的工作均由馆长自己承担,并未根据专业标准,对学术团队进行组建。现时,真真正正是根据美术馆的功能结构对学术团队进行组建的民营美术馆并不多。例如:今日美术馆等,其学习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尝试运用了国外基金会常用的馆长负责制以及策展人制度相结合的模式,馆内设有学术、策展以及行政部门,已经用有了研究、展览以及典藏的主要功能,同时还对这部分展览以及典藏实行了谨慎的筛选。与之相比,现时国内大多数的民营美术馆常设人员仅有3-5个,策展与学术团队相当单薄,在策展与收藏上均没有一个长远的方向性规划。同时,如此单薄的团队往往致使整一个美术馆对馆长的依赖过量。在日常运营过程中,不但邀请外部策展人、抑或是向企业筹款或者是购入藏品,所有的任务均落在馆长身上,靠的都是馆长自身的人脉、能力以及专业判断,这便给美术馆的长远发展带来影响与限制。

同时,体制外的管理模式容易致使专业人才流动性偏大,对团队建设产生影响。致使在不少人眼里,民营美术馆是没有公信力的,只是一支尚没有形成气候的“杂牌军”。跟国营美术馆相比较,其学术团队的构建、学术形象与权威树立、教育功能的实现依然还有一段距离。

3.5.照搬西方管理经营模式,需考虑中国国情 在民营美术馆面临着种种压力之时,大众往往将发展出路放在了西方管理模式的学习上。同时,更有不少美术馆馆长以及管理人员盲目地对西方管理经验模式进行直接的复制,而忽略了中国的国情以及实际情况。

收藏家、新疆广汇美术馆馆长包铭山认为:现时,直接复制西方的管理模式,在国内民营美术馆中进行运营往往难度较大。首先问题是,西方社会私营美术馆,均是在一个基金之下,例如:摩根、洛克菲勒以及杜邦等,这部分家族均没有像中国一样的思维模式,希望以代代相传。西方人往往喜欢将日常经营管理交至职业经理人手上,而这一种特点是:职业经理人往往是负责帮家族对美术馆进行运营与盈利的,出资方家族成立基金,这部分钱在到达基金会过后,部分是拨至支持教育事业的,而部分则是拨至对文化事业的支持。正是由于,西方美术馆拥有家族基金作为后盾,所以,其运营与盈利的这部分人并自己并没有进行艺术投资与美术馆。同时,西方还有遗产税这一个税种,企业成立基金会能够有效地规避遗产税等的问题。而反对国内,我国现时尚未遗产税,更无从说规避,因而,尽管企业有钱,也不一定会选择拨出来部分资金至成立基金。同时,我国也有自己的实情,中国文化的传统特色让大多数人喜欢将物品代代相传,因而民营美术馆的成立之初往往是老板自己喜欢,而当他传到他儿子手上,儿子不喜欢了,其结局也就改变了。

因而,民营美术馆在寻找出路之时,需要向西方学习;但却不能对西方的管理模式照搬、直接复制,这样的结局往往会让管理模式变得水土不服,对于民营美术馆自身的运营也是相当不利的。

4.中国民营美术馆出路思考 4.1.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

我们知道,国外的私立美术馆其发展之所以可以如此顺利而健康成长,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便是他们最为关键的保障。当然,这种保障是建立于社会健全的体制前提下,它的具体表现有政策优惠,尤其是税制上面。因而,中国民营美术馆要需求出路,政府的政策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笔者认为,政府在政策支持上,首先要积极部署,构建国内非赢利性组织的税收法律体制。一个完整非赢利性组织法律体系,应该拥有民法、组织法以及税法等相关法律规范,从方便税收管理的层面上看,我们可以预先于税法当中对这部分非赢利性组织实行规制,笔者建议于《税收基本法》里面,对非赢利性组织的确认标准以及相关税收政策进行清晰的规定。这样做不但有利于非赢利性组织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对于预防漏税也有着积极的意义。第二,让民营美术馆事业得到支持与发展,减轻你生存压力,建议政府将非赢利性组织归纳为免税对象。让民营美术馆这样的非营利性组织可以用有一定的减税与免税优惠,以在法规上给民营美术馆以保障,让其得以繁荣发展。第三,政府应该尽可能的将民营美术馆申请设立各种手续简化起来,门槛尽量降低,解除必要性的限制。进而可以引导与提高民营美术馆其自律性机构的建设,逐渐形成多元的评估系统,推动其健康成长。

4.2.借鉴西方私立美术馆的成功经验

目前,国外私立美术馆于结构与管理上的经验均是较为先进与成熟的,而这些均是国内民营美术馆应该重视并进行借鉴与学习的。

首先,是美术馆的内部机构设置。以美国私立美术馆为例,其内部机构在设置之时,以功能作为重要强调查对象。他们常常将美术馆的职能部分划分为三大部分。行政部普遍较为精简,服务部则常常划分成为“综合服务部”与“教育及服务部”两部分,是一个相对较大的部分。“教育及服务部”内设社会教育部、经营管理部以及会员管理部等不同部分,其覆盖面也是较为到位与全面的。而“综合服务部”则内部则设置了计算机中心、摄影部以及保安中心等部分。由此可见,在国外的私立美术馆其内部机构设置涉及到美术馆的每一个点上。其将服务部门划分为最大的一块,强调对其的建设与日常经营,这些均可以为美术馆带来盈利以降低其资金压力,值得我们学习。

其次,引进西方职业经理人制度,馆长负责制与策展人制度相结合的模式。国内对馆长过于依赖,馆长一人集多项任务于一身的现状,对于民营美术馆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在而走出这一困境,国内民营美术馆应该引入西方的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馆长负责制与策展人制度相结合的模式。职业经验人(馆长)负责美术馆的运营与盈利,而资金的稳定来源则由投资者以及老板等组建专业人员进行管理。

4.3.摆正身份,明确发展方向

根据分析我们发现,导致国内不少民营美术馆出现社会捐助匮乏、造血困难的经营困境,同时还跟美术馆自已的形象、公信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当前,学术团队的不完整,馆内机构设置不科学,大部分国内民营美术馆常设人员仅有3-5个,策展与学术团队相当单薄,这种种问题的存在均是因为民营美术馆自身无论从发展、经营以及管理各个方面均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以及长远的方向性发展规划。

因而,笔者认为民营美术馆首先将自己的身份摆正,明确定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建立的最基础的目的又是什么,未来的发展应该是怎样的道路,最终要建立成为一个怎么样的美术馆。没有定位或者是定位缺失的美术馆只会在经营过程中逐渐走向偏差,容易慢慢变成展销会、教育馆等,往往在不断发展与经营中渐渐迷失。当然,现时国内不少民营美术馆逐渐加强团队的构建、学术形象与权威树立、增强教育功能等方向发展,也是值得借鉴的。

4.4.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民营美术馆

在对国外私立美术馆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解与学习后,我们发展西方私立美术馆其政策环境较为成熟,同时拥有了先进的管理经验以及场馆设置方案,稳定的资金来源。与之相比较,国内则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政策与体制的还处于发展阶段,尚不健全;管理模式相对滞后等。然后,我们也知道照搬国外的发展模式是不科学也不合理的。我们必须要在学习与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自身特色,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营美术馆之路才是关键。

首先,要加强政策与体制的支持。目前,国内民营美术馆正面临着种种的机遇与挑战。国内现时还没有一个完善的关于民营美术馆的税收、捐赠等相关制度。因而,民营美术馆在运营过程中,必须要看到国内的政策环境,在投资、资金运用、学术定位以及美术馆的场馆设置具体职能、发展方向、长期与短期目标等各个方面均进行思量。只有这样才可以民营美术馆得到更快的发展,向着更高水平的发展。而作为政府则应该加强政策与体制的支持。构建适合于非赢利性组织的税收法律系统。调整制度与规范鼓励捐赠行为的捐赠税收制度。同时,加强非赢利性组织的立法工作。

其次,加强管理,人才是关键。

国内民营美术馆生存与发展的压力,除了政策外因,同时还跟其自身的经营体系的不健全,美术馆管理以及经营人员权责不清晰,人才专业化、规范化不足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现时,我国民营美术馆跟国外优秀私立美术馆进行比较,还存在着一段差距。国内民营美术馆在经营过程中,大多数均是以投资人的自身人格进行管理,并没有基金也没有馆长负责制,更没有策展人、学术以及收藏研究的分工制度。所以,从管理层面上看,国内民营美术馆尚未有一个较为清晰而认可的经营模式,我们必须要不断探索与研究,逐渐加强管理,才能找到具有中国特色、合符国情的管理模式。

同时,随着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民营美术馆在经营模式不断完善、美术馆不断发展与规范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与强调专业人才的吸纳与培育,尤其是艺术管理方面的人才,只有这样才可以让美术馆管理不断向着科学、合理、健全的良性方向发展。

下载中国民营经济现状及困境(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民营经济现状及困境(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困境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困境李凤鸣20多年改革开放的最大成就之一,是在体制内即公有制经济进行改革、引入市场机制的同时,体制外即非公有制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前夕,我国几乎......

    民营经济典型材料(范文模版)

    抢抓机遇突出重点实现民营经济发展新跨越(2005年3月2日)蓝山地处湘南边陲,毗邻广东连州市,素有“楚尾粤头”之称,是湘西南通往广东沿海地区的重要门户。全县辖6个镇9个乡,其中少数......

    民营经济讲话稿

    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发言稿讲话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朋友们: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加“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论坛”,在此我代表河北苹乐集团全体员工向这次论坛的主办方—......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心得今年以来,全省上下掀起了一场学习沿海先进经验,加快“三个转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为了实施民营经济发展战略,切实为我市民营经......

    民营经济讲话

    心 得 体 会 ——学习《栗战书在贵州全省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这是一篇关于民营经济的讲话。 在学习这篇讲话前,我首先注意到“民营经济”这个概念。 什么......

    民营经济年终工作总结

    本文由好范文小编辑收集整理,这是一篇关于民营经济年终工作总结,欢迎浏览借鉴!**市人民政府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通过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高效的政务环......

    街道民营经济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街道在搞好城区建设的同时,狠抓民营经济发展,组织企业内部挖潜,盘活资金,努力扩大生产规模,抢抓机遇,占领市场,扩......

    2011年度民营经济工作总结

    瓦埠镇二0一一年度发展民营经济工作 总结2011年以来,我镇党委、政府对发展民营经济尤为重视,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发展的措施,今年新增私营企业3户、个体工商户70户,民营经济增加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