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目前有5个本科专业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目前有5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车辆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低温与制冷工程、工业工程、环保装备及环境监测;4个工程硕士授权点: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动力工程;4个高校教师系列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工程;6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环保装备及环境监测工程,5个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A类)、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绿色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工业车辆重点实验室(共建)、安徽省汽车NVH与可靠性重点实验室(共建)、安徽省低温与制冷重点实验室(共建);4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车技术与装备工程中心、安徽省汽车自动化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汽车VNH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锻压数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学院的大部分学科专业已有近60年的历史,也有部分是新兴学科专业。
学院设有9个系:机械设计工程系、机械制造工程系、机械电子工程系、工业工程系、车辆工程系、真空与过程装备工程系、动力机械及工程系、制冷与低温工程系、工程图学系;有机械实验教学与研究中心、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还有摩擦学研究所、噪声振动研究所、汽车装备工程研究所等二十几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
全院有教职工24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8人、教授41人、副教授近97人、讲师(助研、工程师)有博士学位的61人、读在职博士的59人。有在读的博士后4人、博士生164人、硕士研究生717人、工程硕士研究生577人、本科生4100多人、成人教育学生240人。
科学研究一直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院的组织和全体教职工的努力,科学研究无论在承担的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均取得长足的发展。近5年来,学院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等100多项,研究经费3000多万元。
服务区域经济建设,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是学院的科研特色之一。与多家企业联合成立研究中心和研究所,承担横向课题300多项,研究经费约1.3亿元。近5年来,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在国内外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0多篇,形成了若干在国内外有影响、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学院的主要研究机构有:
噪声振动研究所、摩擦学研究所、汽车装备工程研究所、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研究中心、CIMS(现代集成制造与数控装备)研究所、特种加工研究所、安徽省汽车技术及制造装备工程研究所、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制造系统工程研究所、制造过程检测、控制与管理研究所、新型机电传动研究所、数字化家电研究所、数字化管理与管理可视化研究所、绿色设计与制造研究所、电动汽车研究所、汽车底盘研究所、汽车动力学与控制研究所、汽车车身技术研究所、真空科学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所、制冷空调技术研究所、能源与动力研究所、液压气动技术研究所、工业工程与工程管理研究所、汽车装备工程技术研究所。
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1.振动及噪声测量方法与技术
2.摩擦学及摩擦设计
3.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4.现代设计理论及数字化设计
5.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
6.汽车成套制造技术与装备
7.区域及城市交通系统规划理论与方法
8.节能环保汽车设计方法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9.高效节能环保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
10.制冷与低温工程
11.环保装备及环境监测工程
12.真空工程与装备
13.制造过程监测、控制与管理
第二篇:机械工程学院本科专业介绍
机械工程学院本科专业介绍
(一)学院简介
南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核电装备工程方向、车辆工程方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含核能与动力工程方向)五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湖南省重点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为国家管理专业。机械工程学科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具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实验中心为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实验室、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实验平台,设立有全国CAD应用工程培训网络湘南基地、国家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三维CAD原厂认证联考授权考试网点。
学院有教学科研人员60余人,其中教授18人,硕士生导师24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2名,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第一、二、三层次人选各1人。近年来,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重点项目、全国高等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等各级各类科研、教研课题共70余项。在数控加工技术、激光加工技术、热喷涂技术、过程与设备工况监测与控制、CAD/CAM、振动控制、微制造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部分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已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国防科学技术奖、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省级教学成果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70余篇。拥有5kw横流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500wYAG固体激光器、数控加工中心、扫描电镜等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00余万元。
学院学生管理工作成绩斐然,连续五年被校团委评为“大学生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团总支于2010年获得湖南省“五四红旗团总支”的光荣称号,学生党支部两次获得南华大学“优秀党支部”的荣誉称号。学生积极参加科技活动,已承担完成4项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大赛三等奖、湖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及湖南省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二、三等奖等30余项。学院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8%以上,是南华大学的“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核电装备工程方向、车辆工程方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含焊接方向)、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三专业](理工类 语种:英语)
0803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核电装备工程方向、车辆工程方向)(理工类 语种:英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先进制造技术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道德水准和科学素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相应的业务基础、创新设计与实践能力,能从事工业、农业和国防相关领域中的设计制造、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材料、机械原理与设计、制造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工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制造工程学、控制理论、数控技术、核电厂机械设备及其设计等。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特色
南华大学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为南华大学实施卓越计划的4个试点专业之一。
培养目标:面向国防、核工业和地方装备制造业,依托广泛的校企合作企业,以能力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掌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强、能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现代机械工程师。
培养模式:采用“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分为3年校内学习和1年企业学习实践两个培养阶段。
校内主要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工程材料及应用,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原理与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检测技术与控制工程,机械制造工程学,液压与气压传动,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
企业主要课程:机械制造工艺装备设计,制造工程组织学,机电系统建模与仿真,机械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检验、检测设备的性能、使用和维护,现代设备维修技术,反求工程,现代质量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企业工程项目设计,毕业设计
学分要求:学业学分178学分,第二课堂5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08030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含焊接方向)(理工类 语种:英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道德水准、人文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科学素养,具备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创新设计与实践能力,能胜任工业、农业和国防等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自动控制、运行管理、科技开发、应用研究以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电工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过程控制原理与应用、机械设计基础、制造技术基础、热处理原理及工艺、材料成型原理、材料成形数值方法、成形技术、熔焊原理、焊接结构、特种焊和压力焊、特种加工等。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080304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工类 语种:英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能胜任石油、核电、化工、环保、轻工、生物、食品、医药、冶金和机械工业等部门的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工程热力学、化工原理、流体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核动力机械、现代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控制技术、过程装备设计理论等。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080401 测控技术与仪器(理工类 语种:英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测控技术、精密仪器设计与制造、测量与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毕业后能在测控与机电一体化领域从事测控系统与智能仪器的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电路原理、模拟及数字电子技术、精密机械设计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信号与系统分析、传感器原理与应用、测控电路、机电一体化技术、测控仪器设计等。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080501 热能与动力工程(含核能与动力工程方向)(理工类 语种:英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流体与热科学的基础知识、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知识与技能,毕业后能在大型火力发电厂、核电厂、能源动力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从事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管理及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制造技术基础、机械设计基础、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热力发电厂、核电厂系统及设备、热工测量与技术、热工过程自动控制。
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第三篇: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2004年行政工作总结
我院有教职工280多人、本科生3500人、硕士生430多人、博士生83人、博士后5人,另有成教学生400多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和工程硕士研究生300多人。学院有7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点、6个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工程硕士点和4个教师系列硕士授权点,还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在校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和各兄弟学院的帮助下,通过广大教职工的努力工作,我院较好地完成了2004年工作目标,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学科特色
我院十分注重凝练学科方向和强化学科特色,一方面要求教师和科研人员能够坚持在一个方向上潜心研究,同时也在制定政策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原来十分分散的力量形成逐步凝聚的态势。在保证各学科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如各学科都明确了一个以上将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的主攻研究方向,形成了重点发展数字化设计制造和汽车这样一条主线。这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体现在:
1. 针对“安徽省汽车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确定了中心的建设方案,并已经开始实施。
2. 为申报“机械设计及理论”国家重点学科、“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或“绿色设计与制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汽车制造技术及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做了大量工作,如组织了专门的申报工作小组。同时,我们也为申报“热能与动力工程”博士点做了大量工作,使这一已被学校亮黄牌的学科被国内同行专家认可。
3.上半年我院迎接了省科技厅对 “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进行的中期检查。为了能顺利通过验收,在资金和用房条件十分紧张且现有实验室分散的情况下,加大了调整和建设力度,以形成亮点。
4. 我院目前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从2001年建设以来,取得了很大进展。今年12月初,完成了省教委中期检查材料的准备工作。
5. 在学校领导的统一安排和部署下,我们积极参与申请安徽省科学城项目的建设,所申请的安徽省汽车技术研究院项目已获批准建设。同时我们也密切注意国家级中心的申报工作。6. 组织申报了“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并获得批准。7. 与江淮汽车公司联合开展培养博士后的工作。
此外,我院在增强学术氛围上也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如加大对参加学术活动的投入、对中青年学术骨干在学术上提出明确的要求等,从而使学院的学术气氛更加浓厚,主要情况表现在: 8.举办了20多次学术活动与学术讲座。
9.有100多人次参加了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以及到国内著名高校访问,其中有1名基础课教师出国参加了学术会议,多名教师到国外及香港进行了学术交流。
10.主办了“全国内燃机高新技术发展研讨会”,全国有内燃机学科的高校和主要内燃机企业和研究所几乎都参加了会议,参会代表有150多人。
11.办了“安徽省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邀请了两位院士和一些国内知名的企业家和管理专家参加会议并做了大会发言,省委省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
12.主持了由教育部批准的“首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华东赛区预赛”工作。13.参加了多种一级学报的编委和董事会,如《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汽车工程学报》等。
二、迎评促建,努力规范教学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我院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投入教研室建设经费、强化学院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使教师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很好地保证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以下重点和有特色的工作: 1. 是为了迎接教育部的本科生评估,我院启动早、工作扎实。2004年3月聘请了周熙教授为全院教职工做了如何做好评建工作的讲座;其后,学院又安排了各教研室教师出访国内达到优秀的学校以找出存在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将评建工作逐项落实到人。在学校7月份做出将在10月份对我院进行本科评估自评检查的决定后,我院要求全员在暑假期间待命,有相当多的教职工放弃了休假,加班加点,初步解决了多年来教学文件不规范的问题,较好地完成了学校自评检查工作,把学院的教学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2. 为了把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入课堂和课后,我院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为人师表,也要在课后负起教育的责任。例如,针对新区客观存在的问题,我院为新区学生开展了专家系列讲座,聘请了院士为他们作学术报告,还为新区学生成立了由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组成的选课和学业指导组。3. 在教改方面,我院完成了多项教学研究课题,目前还承担有教学研究课题了17项。
4. 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我院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已有20%以上的课程自己开发了多媒体软件。林启迪、张炳力等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获省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校级二等奖2项。5. 在双语教学方面,已有8门课程进行了试点,一些老师的授课受到学校的好评。
6. 全院共参加全国性教学会议和调研的人员达上百人次,10多人次当选为全国性教学研究组织的理事以上负责人,如被推荐为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和华东地区理事长单位。7. 学院鼓励教师们发表教学研究论文和编写教材,共发表教学论文15篇,出版教材十多部。8. 学院注重实习等实践性教学和毕业设计环节,机电教研室、机制教研室2组10人被评为校级优秀实习队;2004届陈威等14位同学的毕业论文被评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张炳力、韩春民、沈健等教师带队参加多个全国性本科生科技竞赛获得优异成绩。
9. 《工程图学》课程列入省重点课程建设项目,《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并通过中期检查。
此外,学院管理的成教生有500多名,为学校创学费100余万元,为学院创收30余万元。较好地完成了成教生教学计划制定、机电和计算机两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教室安排、教师聘请、收交学费、学籍管理、毕业证书核发、教师酬金发放等工作,得到成教院的好评。
三、注重创新,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最近几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加上学校管理部门将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全面下放到学院,如何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做好研究生的管理工作,给学院提出了新的课题。对此,学院积极应对,采取了系列的措施,保证了研究生工作的平稳过渡,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1. 配合学校积极推进研究生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大量工作,如配备专门的研究生学籍管理人员、将研究生资料计算机信息化等,迅速适应和平稳地做好以学院管理为主的研究生日常培养管理工作,并且步入高效、有序的学院管理轨道上来。
2. 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精神,充分发挥研究生指导教师作用,规范和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加强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制订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使授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 举办了校第三届研究生学术交流年会学院分会,组织教授、博导和研究生进行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营造良好的研究生学术氛围,取得较好的效果。
4. 积极申报校研究生“十大科技标兵”和研究生优秀学术论文,取得较好成绩。5. 为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积极申报研究生创新开放实验室。
6. 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做好研究生招生工作。对于统招学历硕士和博士,学院于2004年11月举行2005年报考学院研究生咨询动员会,收到较好效果。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通过寄发宣传广告资料和各种途径,加强宣传力度,拓宽生源。今年新办3个专业学位研究生班,做好国家统考工程硕士和高校教师在职硕士招生录取工作。
四、重视科研,为学科和教学保驾护航
科研能力以及项目、经费与成果的质与量的提升,是学科建设和教学水平提高的基础。为了提高师资水平和科研水平,增加科研成果的质与量,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在制订学院考核和岗位津贴评选细则中将有无科研和学术论文给出了硬性规定、在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上进行了引导与倾斜,设立学院的科研基金等等。这些措施取得一些成效:
1. 纵向在研课题达40多项,且最近又争取到2005年的项目10多项,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合肥市攻关项目5项、合肥市制造业信息化专项课题也将不会少于5项。同时还正在争取一些国家攻关项目和军工项目。此外,也在和一些大的研究院所进行国家“十一五”项目建议工作。全年到帐经费278万元
2. 2004年新增横向课题达数十项,实际到账1586万元。
3. 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4. 发表论文300篇以上,出版学术著作多部。
为了稳定科研项目的来源,我们积极与政府部门和企业联系,共建一些研究基地,已成功的有: 5. 与合肥市科技局共建了“合肥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市局第一年投资50万,以后还将每年给予支持,同时也为争取合肥市的其他项目创造了条件。
6. 与11家企业共建的工程研究中心或研究所大多稳定运行,有不少还持续提供了研究项目和经费。
此外,学院对2003年启动的11项院科研实验室基金项目进行了检查验收,总体情况很好,将很快启动2005年项目。
五、认真规划,建立良好的实验教学基地
实验室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是:以迎接2006年教学评估为契机,紧紧围绕本科教学评建工作这个中心,按照本科教学评建工作达优的基本要求,做好基础实验室和各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实验项目确定和实验经费的申报、执行;加快实验室建设项目经费执行购买速度和力度;做好安徽省机械基础本科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建设和安徽省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和实验室规章制度建设;积极思考新形势下,实验教学计划内容、条件建设、运行体制机制、管理改革和建设亮点特色等深层次问题。具体完成如下主要工作:
1. 按照2006年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对实验教学达优的要求,逐门、逐项对照标准,落实到广大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做好基础和各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建设工作,全院形成了人人参与实验教学规划和建设的新局面,打下了良好基础。并已初步按照本科教学评估要求,开展了教学实验大纲的修订和完善工作。
2. 千方百计做好安徽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建设。一方面顺利完成了该实验室搬往新区的工作,另一方面完成该实验室专项基金的仪器设备购买工作,使其面貌焕然一新,并通过了省里的验收。此外,还为该实验室成为开放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做了大量工作,为其冲击国家实验教学示范基地打下了一定基础。
3. 针对性地完善了实验室各项分配制度、工作量计算考核制度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实验室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按章办事。目前实验室管理逐步走上正规、实验室人员钻研业务,追求上进,惜岗、爱岗、敬业的风气逐步形式。4. 四易其稿完成了机械二楼学科楼的规划、完成了机械二楼水、电、网络、电话布置和通风、通气、降噪、防腐、地基、大型设备的安装设计和施工准备工作。
5. 针对实验室经费采购缓慢的问题,学院加大了工作力度,在实验室处的支持下,进度大大加快。经过努力,完成2000年、2001年共建经费和2002年老专业专项修购经费剩余经费的采购,正努力完成2003年共建经费、留学基金项目经费和日本协力银行贷款项目经费的执行。自评估后,迅速与各专业协商、讨论和确定2004-2005学校建设与发展基金本科实验室建设项目计划,并上报学校评建办公室。同时,我们也努力做好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实验室建设项目收集申报、2004年学校建设与发展基金项目申报、2004年老专业修购和新专业购置专项基金申报工作。6. 收集和制订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收费办法,提高了大型设备的利用率。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由于我国制造业今几年发展迅速,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极大,给我院的人才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对此,学院努力把工作做深做细,稳定了队伍,同时也吸引了一些人才,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主要工作体现在:
1. 引导教职工定位并形成学术团队。学院通过多次学术骨干的座谈会凝练研究方向,下达了各个教学研究单位要按课程、按研究方向为每个成员定位的通知,对学术带头人在申报项目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倾斜。由此,我院的学术团队正逐渐形成。
2. 保持接触,吸引人才。为了吸引人才,我院召开了全院的人事工作会议,明确每个教研室和研究所都有引进人才的任务,且学院在财力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对于博士,只要有意向来校工作,学院做到跟踪不间断。此外,对于我院出国的人员,学院也始终保持接触,力所能及的为他们排忧解难。通过这些工作,起到很好的效果,2004年,进人方面也比以往有较大进展,共新进30多人,其中有博士和博士后5人,博导1人,还有一些博士正在联系中,大大缓解了我院人才短缺的压力。3. 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和全体教职工素质提高。为了提高青年教职工的水平、素质和学历,我院始终支持和鼓励他们进修和攻读高一层次的学位,目前全院有50多人在攻读博士学位以及做博士后和在国外进修。
4. 为加快对新进教师的培养,学院为每位新教师配备了导师。
七、创造条件,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为了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改变了枯燥的说教,寓思想教育于富有创意的活动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由此保证了3500名本科生的稳定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爱专业爱学校的信念。同时,学院注重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保证学生的出口通畅。其主要工作体现在:
1.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3. 积极鼓励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院设置了专门的学生科技创新机构,培养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 ① 成立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并形成了梯队。
② 成立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大学生汽车爱好者协会”,紧密结合我院专业特点,在学院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负责汽车专业的介绍和汽车文化的宣传,开展如“概念车设计竞赛”等有关汽车方面的科研创新工作的开展。
③ 成立了“大学生机器人创新设计制造爱好者协会”,目前有成员100多人,积极开展机器人知识的普及活动和准备参加各级机器人竞赛活动。
学院尽可能地为同学们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很多活动中取得了好成绩,如:在2004年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取得了“男子总分第一、女子总分第一和团体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在2004年的“全国第三届著名高校大学生汽车知识大奖赛”上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工业设计专业全国毕业设计作品展中,我院选送3人参赛,获得3个优秀奖;在“创新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中获奖两个,且“无动力旅游观光车”作品被选送参加全国大奖赛;在“全国首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获得三等奖;在我校工业培训中心承办的“安徽省第一届数控机床大赛”上我院有28名同学参加了竞赛,我院2002级朱长江、吴海军、李金生同学进入全国数控机床决赛,其中朱长江同学取得了安徽省第一名的好成绩;我院两名学生在首届“江淮汽车杯全国高校大学生汽车知识竞赛”上进入决赛,并在决赛中荣获三等奖。4. 积极落实班主任和班导师工作制,构建专兼结合、多重覆盖的学生工作队伍
根据学校党委的要求,我院全面落实了班主任和班导师工作制度,并制定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班主任和班导师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了在我院实施班主任班导师制度的保障措施,明确工作内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考核指导,逐步适应新形势的“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同时,我院还拿出较大的经费以保证这项工作真正落实。
5. 以学风考风建设为核心,全面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
6. 积极开展毕业班的就业指导,努力扩大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始终保持高就业率
学院已形成“全院重视、齐抓共管”的局面,使毕业生就业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我院在2003届就业工作受到学校的表彰,并获得了“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学院进一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请进来走出去,使2004届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96.22%,考研率达到了23.1%。7. 巩固两个校区我院“奖、贷、勤、助”等的制度化建设,严格执行班级全体同学研究讨论制度、公示制度,将“奖、贷、勤、助”等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恰到好处,也成为我们进行思想教育管理的重要环节。努力在本学院拓展勤工助学的岗位。8. 为本科生举办了十场学术报告和专家论坛。
9. 推动了“安徽星马汽车集团公司”在2003和2004年两年在我院毕业班中设立“星马奖学金”。
八、行政工作
1.职称评聘工作 在校人事处的支持下,我院的职称评聘试点工作进行了三轮,做到了公平公正。2.
财务公开工作 在校财务处、工会等部门的支持下,第三年实行了财务公开试点。
3.岗位津贴与考核工作 在学校统一部署的基础上,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制订了一些考核与评定细则,更好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4. 认真做好预防非典工作
去年非典期间,我院涉及4000多名学生、280名教职工、230名离退休人员及其上千名家属,工作量极大。但学院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学校各项政令的畅通,安然度过困难时期。
5.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制定了档案工作细则,建立了档案日常工作网络,按照党政、教学、科研(实验)、研究生和学生五大类工作分成五个系统收集,最终汇总到学院集中管理的方式,实现档案统一管理。
6. 加强学院文化建设
建立学院宣传窗口。组织完成学院新的网页建设工作以及材料收集、内容更新和申报评奖等工作;做好学院宣传专栏工作。
7. 其它 学院人多、机构多,而相应工作人员少。但学院行政部门保持了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保证了学校各项政令的畅通,也能及时向上反映教职工乃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如为认真贯彻学校《关于清理纠正我校教职工以房改价超标准购买公有住房问题的通知》精神,我们做好了我院教职工文件学习、表格填写、审查、汇总上报等工作。
第四篇: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行政工作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行政工作
2003-2004年工作总结
我院有教工250人、师资180人,本科生3400人、硕士生350多人、博士生53人、博士后4人,另有成教学生400多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和工程硕士研究生300多人。学院有7个本科专业、11个硕士点、6个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工程硕士点和4个教师系列硕士授权点,还有3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约占全校的1/3)。在校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和各兄弟学院的帮助下,通过广大教职工的努力工作,我院较好地完成了03-04年工作目标,在投入低于全校平均水平的情况下,以全校1/7的师资,完成了全校1/7强的教学工作量和约1/3的科研工作量。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凝练学科方向,强化学科特色
我院十分注重凝练学科方向和强化学科特色,一方面要求教师和科研人员能够坚持在一个方向上潜心研究,同时也在制定政策等方面加以引导,使原来十分分散的力量形成逐步凝聚的态势。在保证各学科正常发展的情况下,如各学科都明确了一个以上将在国内达到领先水平的主攻研究方向,形成了重点发展数字化设计制造和汽车这样一条主线。这一阶段的重点工作体现在: 1. 在科研处的支持下申报成功了“安徽省汽车技术及装备工程研究中心”。2. 在学校创新团队的申报中,我院有2个团队获得批准建设。
3. 为申报“机械设计及理论”国家重点学科和“汽车制造技术及装备”、“汽车电子”、“绿色设计与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做了大量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也为申报“热能与动力工程”博士点做了大量工作,使这一已被学校亮黄牌的学科被国内同行专家认可。
此外,我院在增强学术氛围上也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如加大对参加学术活动的投入、对中青年学术骨干在学术上提出明确的要求等,从而使学院的学术气氛更加浓厚,主要情况表现在: 1.举办了20多次学术活动与学术讲座。
2.有100多人次参加了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以及到国内著名高校访问,其中有1名基础课教师出国参加了学术会议,多名教师到国外及香港进行了学术交流。
3.主办了“全国内燃机高新技术发展研讨会”,全国有内燃机学科的高校和主要内燃机企业和研究所几乎都参加了会议,参会代表有150多人。
4. 举办了“合肥市制造业信息化高级培训和研讨会暨安徽省专家江淮行活动” 5. 主持了由教育部批准的“首届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华东赛区预赛”工作。
6.参加了多种一级学报的编委和董事会,如《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汽车工程学报》等。
二、教学秩序良好、教学质量较高、教改成效显著
我院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投入教研室建设经费、强化学院的教学指导委员会督导,使教师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很好地保证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以下重点和有特色的工作: 1. 是为了迎接教育部的本科生评估,我院启动早、工作扎实。2003年10月就召开了全院动员大会,布置了工作。2004年3月聘请了周熙教授为全院教职工做了如何做好评建工作的讲座;其后,学院又安排了各教研室教师出访国内达到优秀的学校以找出存在的差距,并在此基础上将评建工作逐项落实到人。
2. 为了把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融入课堂和课后,我院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为人师表,也要在课后负起教育的责任。例如,针对新区客观存在的问题,我院为新区学生开展了专家系列讲座,聘请了院士为他们作学术报告,还为新区学生成立了由有经验的中老年教师组成的选课和学业指导组。3. 在教改方面,我院完成了多项教学研究课题,目前还承担有教学研究课题了22项。
4. 在教学手段改革方面,我院大力推进多媒体教学,已有20%以上的课程自己开发了多媒体软件。5. 在双语教学方面,已有6门课程进行了试点。
6. 全院共参加全国性教学会议上百人次,10多人次当选为全国性教学研究组织的理事以上负责人,如被推荐为全国机械原理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和华东地区理事长单位。7. 学院鼓励教师们编写教材,共出版教材11部。
在研究生培养方面重点做了以下工作:
1. 配合学校积极推进研究生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大量工作,迅速适应和平稳地做好以学院管理为主的研究生日常培养管理工作,并且步入高效、有序的学院管理轨道上来。
2. 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精神,充分发挥研究生指导教师作用,规范和强化研究生培养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加强研究生专业课程建设,制订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使授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3. 成功举办学校第二届研究生科技活动学术报告,营造良好的研究生学术氛围。
此外,学校管理的成教生有500多名,为学校创学费100余万元,为学院创收30余万元。较好地完成了成教生教学计划制定、机电和计算机两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修订、教室安排、教师聘请、收交学费、学籍管理、毕业证书核发、教师酬金发放等工作,得到成教院的好评。
三、重视科研,进一步了提高质与量
为了提高师资水平和科研水平,增加科研成果的质与量,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在制订学院考核和岗位津贴评选细则中将有无科研和学术论文给出了硬性规定、在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上进行了引导与倾斜,设立学院的科研基金等等。这些措施取得一些成效:
1. 纵向课题达项40多项其中2003年争取到19项,2003年实际到账276万元,占全校的1/4。2. 2003年新增横向课题达54项,实际到账1154万元,占全校的49%,其中百万元以上课题3项。3. 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4. 发表论文420篇以上,其中2003年有近300篇、SCI、EI和ISTP检索的近20篇,总量占全校的1/4。5. 出版学术著作15部左右。
6. 申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获准实用新型专利1项。
为了稳定科研项目的来源,我们积极与政府部门和企业联系,共建一些研究基地,已成功的有: 7. 与合肥市科技局共建了“合肥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市局第一年投资50万,以后还将每年给予支持,同时也为争取合肥市的其他项目创造了条件。
8. 与11家企业共建了工程研究中心或研究所,这些企业都提供了建设经费,有不少还持续提供了研究项目和经费。
9. 与上市公司“安徽飞彩集团”共建了博士后流动站。
10. 为了抓住合肥市兴建“科学城”的机遇,我院在校领导直接指导下和科研处的帮助下积极组织申报了计划投资1亿多元的“汽车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 此外,学院设立了院科研实验室基金,2003年启动了11项课题。
四、认真规划,建立良好的实验教学基地
由于最近几年学院重视实验室规划,每个实验室都制订了近期建设目标和五年建设规划。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采取了以下措施:
1. 按照2006年本科教学评建工作对实验教学达优的要求,逐门、逐项对照标准,落实到广大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做好基础和各专业实验室建设规划和建设工作,全院形成了人人参与实验教学规划和建设的新局面,打下了良好基础。并已初步按照本科教学评估要求,开展了教学实验大纲的修订和完善工作。
2. 千方百计做好安徽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基地建设。一方面顺利完成了该实验室搬往新区的工作,另一方面完成该实验室专项基金的仪器设备购买工作,使其面貌焕然一新,并通过了省里的验收。此外,还为该实验室成为开放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做了大量工作,为其冲击国家实验教学示范基地打下了一定基础。
3. 有针对性地完善了实验室各项分配制度、工作量计算考核制度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实验室管理有章可循,有章可依,按章办事。目前实验室管理逐步走上正规、实验室人员钻研业务,追求上进,惜岗、爱岗、敬业的风气逐步形式。
4. 四易其稿完成了机械二楼学科楼的规划、设计和施工准备。
5. 针对实验室经费采购缓慢的问题,学院加大了工作力度,在实验室处的支持下,进度大大加快。同时,我们也努力做好学院学科建设与发展实验室建设项目收集申报、2004年学校建设与发展基金项目申报、2004年老专业修购和新专业购置专项基金申报工作。
6. 收集和制订大型仪器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收费办法,提高了大型设备的利用率。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1. 引导教职工定位并形成学术团队。学院通过多次学术骨干的座谈会凝练研究方向,下达了各个教学研究单位要按课程、按研究方向为每个成员定位的通知,对学术带头人在申报项目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倾斜。由此,我院的学术团队正逐渐形成。
2. 保持接触,吸引人才。为了吸引人才,我院召开了全院的人事工作会议,明确每个教研室和研究所都有引进人才的任务,且学院在财力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对于博士,只要有意向来校工作,学院做到跟踪不间断。此外,对于我院出国的人员,学院也始终保持接触,力所能及的为他们排忧解难。通过这些工作,起到很好的效果,03-04年,我院有一批教师从国外学成归来,同时在进人方面也比以往有较大进展,03-04年共新进30多人,其中有博士和博士后4人,还有一些博士正在联系中,大大缓解了我院人才短缺的压力。
3. 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和全体教职工素质提高。为了提高青年教职工的水平、素质和学历,我院始终支持和鼓励他们进修和攻读高一层次的学位,目前全院有50多人在攻读博士学位以及做博士后和在国外进修。
六、创造性开展学生工作,就业工作成绩突出
为了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改变了枯燥的说教,寓思想教育于富有创意的活动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由此保证了3400名本科生的稳定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爱专业爱学校的信念。其主要成绩体现在: 1. 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
3. 积极鼓励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院尽可能地为同学们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很多活动中取得了好成绩,如:在2003年学校秋季运动会上取得了“男子总分第一、女子总分第一、团体总分第一和体育道德风尚奖”的优异成绩;在2003年的“全国第二届著名高校大学生汽车知识大奖赛”上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工业设计专业全国毕业设计作品展中,我院选送3人参赛,获得3个优秀奖;在“创新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中获奖两个,且“无动力旅游观光车”作品被选送参加全国大奖赛。
4. 积极落实班主任和班导师工作制,构建专兼结合、多重覆盖的学生工作队伍
根据学校党委的要求,我院全面落实了班主任和班导师工作制度,并制定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班主任和班导师工作实施细则》,明确了在我院实施班主任班导师制度的保障措施,明确工作内容,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考核指导,逐步适应新形势的“全员育人”的工作机制。同时,我院还拿出较大的经费以保证这项工作真正落实。
5. 以学风考风建设为核心,全面加强学生的日常管理
6. 积极开展毕业班的就业指导,努力扩大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始终保持高就业率
学院已形成“全院重视、齐抓共管”的局面,使毕业生就业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我院在2003届就业工作受到学校的表彰,并获得了“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目前2004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已经达到94.8%,达到并将超过去年的水平。
7. 推动了“安徽星马汽车集团公司”在2003和2004年两年在我院毕业班中设立“星马奖学金”。
七、行政工作 1.
职称评聘工作
在校人事处的支持下,我院的职称评聘试点工作进行了三轮,做到了公平公正。2.
财务公开工作
在校财务处、工会等部门的支持下,第三年实行了财务公开试点。3.
岗位津贴与考核工作
在学校统一部署的基础上,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制订了一些考核与评定细则,更好地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4. 认真做好预防非典工作
去年非典期间,我院涉及4000多名学生、280名教职工、230名离退休人员及其1上千名家属,工作量极大。但学院克服重重困难保证了学校各项政令的畅通,安然度过困难时期。5.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
制定了档案工作细则,建立了档案日常工作网络,按照党政、教学、科研(实验)、研究生和学生五大类工作分成五个系统收集,最终汇总到学院集中管理的方式,实现档案统一管理。6. 加强学院文化建设
建立学院宣传窗口。组织完成学院新的网页建设工作以及材料收集、内容更新和申报评奖等工作;做好学院宣传专栏工作。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党总支2003-2004学年工作总结
2003-2004年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党总支认真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逐步落实第六次党代会的任务和要求,紧紧围绕学校党委和行政工作要点,密切结合学院的重点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的开展了各项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思想力和行动力。
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文件精神。学习领会教育部2004年工作要点和学校的各项政策。学院党总支规范学习要求和纪律,双周三为时事政治学习,单周三为业务知识学习,学习中要结合工作实际,为学院的党建、教学工作、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发展献计献策,要求学习中认真做好考勤和发言记录,每学期将记录报学院党总支。引导学院全体教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明确思想和行动指向,统一思想,聚焦重点,共谋发展,努力实现思想力与行动力的结合。
二、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党总支的监督保障作用。
1.深入到学院的各个教研室、实验室了解学院教职员工的实际状况,掌握学校各项政策和学院工作的执行情况,认真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在学院办公会进行反馈和总结,学院党总支倡导:在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同时把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也提出来,提倡良性性互动,换位思考,避免发无谓和牢骚。
2.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支持本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做到合而不同,合在团结,以学校的大局为重,以学院的发展为重,经常和学院院长相互沟通;不同在于尊重副职的分工,支持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在工作中交换意见和看法,在民主生活会中统一思想,汇聚集体的力量,努力实现阶段和任期目标。
3.学院党总支充分认识,深刻理解做好稳定工作的重要意义,无论是在非典时期,还是在出现异常情况时刻,都严格执行党委和行政各项任务和要求。一年多来,保证了学院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聚精会神,做好党建和党员发展工作。
在深入学习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和朱新民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辅导报告后,学院党总支先后召开党总支委员会和党支部书记扩大会,充分认识党员发展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和任务,主要开展了重点工作有:
1.制定学院大学生党员发展任务三年规划。学院党总支分析了学院党员发展工作状况,总结党员发展工作的经验,由下至上的反复论证,在广泛征求各个党支部意见和充分考虑可执行度的基础上,形成大学生党员发展三年规划,明确了党员发展的任务。2.完成组织员在学院各个班级的配备。根据党委组织部的工作部署,机械汽车学院党总支在本科生88个班级中,落实配备42名党员教师组织员,为加强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做好了队伍保障。3.成立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分党校,加强党员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首批党校学员174名学生结业,为加强党员发展工作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
4.实现党支部建在班级上零的突破,机械2001级3班成立了党支部,随着学院大学生党员队伍的不断扩大,学院党总支本着成熟一个建立一个的目标,努力实现高年级党支部建在班级上的目标。5.经过近一年多的基础性准备,2003-2004学年党员发展工作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2004年6月底大学生党员数量达到355人,比例为10.7%。
6.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主题突出,民主评议过程中每个党员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回顾总结,使党员民主评议工作更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和现实性。通过党员民主评议活动,大大增强了广大党员的党性观念,提高了党员的思想素质。
7.完成研究生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2003年随着研究生管理工作方式的转变,将研究生党员共计112名接转到学院党总支,保证了研究生党员组织生活的顺利开展。
四、以人为本,培养全员德育意识,关心关注师资队伍建设。在工作中以人为本,依靠人,为了人,了解人,理解人,关心人;努力创建和谐、友善、团结、奋斗的教书育人氛围。
1.针对新校区师生缺乏必要的交流的实际,成立了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专家论坛》,邀请专家学者给学生开展 “党的知识”、“数学方法”、“行业发展”、“法律常识”等讲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学生们的欢迎。
2.学院为本科生88个班级组织、考核、选聘了班主任、班导师共计67名,补充制定保障办法,严格考评制度,认真落实了学校党委行政的要求,为充分发挥全员全过程的教书育人优势打下了较为有利的基础。
3.通过学院的在职攻读学位教师的情况调查,了解师资队伍的状况,帮助他们尽快完成学业,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为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做好准备。
五、支持工会、共青团工作,初步形成学院特色。
1.院工会以各类活动为平台丰富教职工生活,为教职工办实事,增强凝聚力,工会工作呈现出较强的活力,院务公开活动形成特色。2003年学院工会荣获“标兵工会”荣誉称号。
2.共青团工作以引导理性、法制教育为基础,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亮点,开展宣示效果明显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团员青年的热情,发挥了青年学生的主体作用,学院学生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2003年机械与汽车学院在第二届“全国著名高校大学生汽车知识大奖赛”中取得团体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2004年6月8日
第五篇: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7年工作总结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2017年工作总结
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带领师生员工积极进取,学院党建和发展工作总结如下。
一、党建和精神文明
1.政治理论学习。增强“四个意识”,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中心组学习11次,周三教职工学习16 次。
2.基层组织建设。10月25日,召开学院党员大会,选举产生学院新一届党委会。认真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6个支部达标。及时调整支部设置,选齐配强支部班子,加强党务干部培训。规范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党员活动室建设、党员活动日等工作有效开展,执行党委委员联系支部制度,学院党委定期对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活动进行督查。
3.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总书记视察安徽一周年之际,开展“三个一”活动,以及“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专题警示教育;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结合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增强广大教师尤其是党员教师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党风廉政。贯彻落实“两个责任”,营造廉政建设氛围。党员订阅关注“安徽纪检监察”微信达到100%,微博和客户端订阅均达到50%以上。组织教工党员赴芜湖县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廉洁自律意识。落实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开展四个专项治理自查工作,坚决防止“四风”反弹回潮。
5.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和服务工作。364学员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结业,183名学员在读,135名学员参加预备党员培训班结业。全年发展党员154
名,48名预备党员转正,127名毕业生党员转出,10人参加学校教职工党员培训班学习,2人参加学校暑期处级干部培训,3人参加学校暑期支部书记培训班学习。
6.人才引进力。充分利用省和学校人才引进政策,以学科为导向,接收3名博士和3名硕士;5人晋升高级职称; 1人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称号;推荐校级教学骨干一档以上2人,二档3人,三档7人。
7.立德树人和师德师风。获校师德先进集体1个、师德先进个人2人,校十佳学雷锋先进典型事迹2人。组织教师收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直播,加强科学道德、规范学术行为教育。
二、教学与专业建设
1.日常教学。每学期领导听课4次,完成了2017年两学期试卷复查,610余名学生认识实习和640余名学生生产实习,卓越工程师专业定岗300人实习,以及2017届七个专业724名学生毕业设计指导等教学工作。组织2017年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推荐2人参加学校竞赛,1人获二等奖,1人获三等奖。
2.教学工程。获校级优势专业1个,名师工作室1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项目1项,优秀课程2门,教坛新秀1人,重点教研项目3项、一般2项,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题(2015年立项)15项,在研17项,新增18项。获各类学科与技能竞赛省级以上奖110余项;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比赛,比赛超过1000人次。
实施车辆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2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省级卓越工程师计划,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项,校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校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项校级教研项目等,完成了结题验收;1项校级示范教研室项目完成中期检查。
3.专业建设。2017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完成自评
报告提交和专家现场考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请获得受理;全面推进10个专业审核评估工作;省级“金属材料工程”新专业建设振兴计划,省级“机械工程”新专业建设振兴计划等在研项目进展顺利; “机器人工程”专业获批,已完成首届招生;金属材料工程、机械工程新专业评估获得通过。
三、学科科研与研究生工作
1.研究生工作。录取研究生78名(学术硕士21名,专业硕士57名),完成2017年招生计划;完成16级专业硕士研究生、学术硕士研究生的开题论证,15级学术硕士研究生中期检查、14级学术硕士及15级专业学位研究生硕士论文送审与答辩工作;组织开展2017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级评优,“合力”、“鑫龙”与“大富配天”企业奖学金的评选和安徽省优秀硕士论文推选工作;完成2017级导师研究生双选、研究生“三助”津贴审核工作。
2.硕士点建设。完成了招生计划,以及培养计划修订工作;积极开展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组织教师赴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等高校开展招生宣传工作,2018年研究生第一志愿报考人数为120。完成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位点自评估材料的撰写与校外专家评议工作。完成机械工程申报省级一流学科材料撰写。
3.学科与科研。纵向180万元,横向850.8万元(计入安普);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项,立项3项;预期申报20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项;立项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2项。发表学术论文68篇,其中一类论文26篇(SCI 21篇,EI 5篇),二类论文9篇;新增授权发明专利51件。
4.学科与平台建设。完成先进数控和伺服驱动技术省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级平台,以及4个校级平台的检查工作。
5.积极开展学术交流。选派3人赴国外研修;邀请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赵克功教授、芬兰奥卢大学Marko Huttula教授等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20人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5人次。
6.科技活动。组织研究生、本科生参加校市两级专利大赛,向学校第六届专利发明与创新大赛提交137件作品,入围决赛10件;向第六届芜湖大学生专利创新创业大赛提交137件作品,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1项。
四、学生工作
1.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规范、合理、科学、公正的辅导员工作考评体系,鼓励辅导员积极参加培训、竞赛和专业技能提升,共发表论文6篇,获得校级、省级以上奖励荣誉10项。
2.思想教育。牢记“立德树人”宗旨,积极开展新生入学教育、知名专家讲座、系列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等活动,注重思想引领;规范学生党支部建设,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法治宣讲、整治共享单车、主题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发展学生党员150人;
3.学风建设。建立和完善动态报告制度,在重要时段安排辅导员值班,及时发现和处理突发事件;利用安全教育培训班、主题班会、防火防震演练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利用早签到、早锻炼、晚自习、寝室走访、班会活动等形式,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开展“课堂心态”活动,建立教室巡查和堂监督制度。通过分类认定,优化认定程序,规范评选过程,成立评审小组等措施,完成毕业班双优生、优秀毕业生和奖学金等评定工作,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学风优良寝室和学风优良班级的评选,以及大富配天奖学金、合力奖学金等企业奖学金评选;暑期实地走访困难学生,及时掌握信息,完善困难学生帮扶体系。
4.学团工作。充分发挥院团委、学生会、班级和团支部作用,构建第二课堂活动阵地。开展学风建设活动月、体育心理健康月、安全教育活动月、科技竞赛活动月、萌新活动月、职业规划月等活动。
5.创新创业和就业。以大学生涯设计、职业规划等系列活动为载体,支持大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创新创业训练,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就业率95%
以上,质量明显提升
五、工会和综合管理
1.教授治学和民主管理。充分发挥教代会执委会、教授委员会的作用,开展校友分会工作,走访校友企业,接待4个班级校友返校联谊。
2.工会工作。积极组织教职工参与“三八”节、乒乓球赛、排球赛、校运动会、三人篮球赛等文体活动,获校运动会团体第三名,“三对三”篮球赛第六名。
3.安全稳定工作。认真开展实验室、学生寝室安全检查工作,完善制度落实责任,持之以恒地抓安全,无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