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力建设和绩效考核若干意见(试行)
第一条严格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考录制度和事业单位录(聘)用制度。坚持“凡进必考”,行政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录(聘)用工作人员除个别特殊紧缺专业外,必须实行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用。不同单位录(聘)用相同专业的国家工作人员,推行按专业进行资格考试的办法。通过一定的形式的考录办法,积极吸纳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进入我县各行业、各部门工作人员队伍中,力争到2006年缓解我县人才紧缺状况。
第二条加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培训。强化更新知识培训、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专业培训,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培训,加强外语等级培训,实施标准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强化“WTO事务专业人才”培训和事业单位人员继续教育,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学历水平。
第三条强化公务员的挂职锻炼、轮岗、交流。每年有计划地选派部分年轻公务员到基层或上级单位挂职锻炼。开通我县与本省发达地区之间的公务员挂职交流通道,选派部分公务员出去挂职锻炼。在审批岗位、掌管“人、财、物”岗位和其他重要岗位连续工作满五年的国家公务员,必须实行轮岗交流。
第四条规范公务员调任、转任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流动。公务员必须按照国家公务员调任、转任的有关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流动,必须坚持公开、公正、竞争,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办法》。
第五条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注重平时考核。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工作职能和实际,制定出具体量化、操作性强的平时考核机制。平时考核要以工作实绩为主,在每个月初要拟定本月工作目标任务,并建立台帐,月末按照述职、评议、量化打分等程序进行考核,做到一月一考,一季一评,并将考核结果上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年终考核以平时考核为主要依据,由部门考核领导小组确定年度考核等次。
第六条强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评为优秀的,各单位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连续两年评为优秀的,适当放宽职务晋升的资格条件;连续三年评为优秀的,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工资并给予一次性奖励,享受健康休养(15天);对工作业绩特别显著的,按其贡献程度分别由县政府予以嘉奖,记三等功或向省、市推荐记一、二等功。每三年开展一次“人民满意公务员”和“十佳工作人员”评选活动,获县级“人民满意公务员”或“十佳工作人员”的,享受县级劳动模范待遇,记三等功一次,并给予奖励。
第七条健全国家工作人员约束机制。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的,扣发当年年终一次性奖金,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上年度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本年度仍无改进的定为不称职(不合格)。当年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的,扣发当年年终一次性奖金,在确定为不称职的次月降低一级职务使用,工资级别作相应调整;无职可降的,降低一个工资级别;无级可降的降低一个职务工资档次。工作人员执行办事公开、限时服务、首问责任和一次性告知等制度不力,或因其他不当行为,被管理相对人或服务对象投诉并查实,由县纪检、监察机关从严查处。
第八条实行末位调整待岗制。在年度考核民主测评中排名末位,并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可确定为末位调整待岗人员,包括:违反社会公德,造成一定影响的;因工作责任心不强出现差错,造成不良后果的;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3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10天的;无正当理由工作经常迟到早退的;因效能问题或其他有关问题被投诉或被新闻媒体曝光,且情况属实,造成一定影响或后果的;上班时间擅离岗位,搬弄是非,影响团结,影响工作的;业务素质不高,或虽能基本完成工作任务,但工作主动性不够,某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的等。被确定为末位待岗的对象,经组织审查确定后,予以待岗培训处理,培训期为3个月,培训期内不发奖金。培训期满后,经考核能胜任工作的在原单位重新上岗,不能胜任的,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辞退或解聘。
第九条严格国家工作人员离岗培训和辞退制度。对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不称职(不合格)及有其他不良行为的工作人员,实行离岗培训制度,离岗培训时间一般为3个月,培训期间不发奖金。离岗培训由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旷工连续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不履行义务、不遵守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或造成恶劣影响的国家工作人员予以辞退、开除或解聘。
第十条各单位对擅自离岗、无正当理由长期不上班的对象必须及时按规定作出严肃处理。若不作处理的,单位年终考核不能评优,并追究单位领导责任。
第十一条实行申诉控告制度。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相关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原处
第一条严格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考录制度和事业单位录(聘)用制度。坚持“凡进必考”,行政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录(聘)用工作人员除个别特殊紧缺专业外,必须实行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用。不同单位录(聘)用相同专业的国家工作人员,推行按专业进行资格考试的办法。通过一定的形式的考录办法,积极吸纳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进入我县各行业、各部门工作人员队伍中,力争到2006年缓解我县人才紧缺状况。
第二条加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培训。强化更新知识培训、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专业培训,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培训,加强外语等级培训,实施标准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强化“WTO事务专业人才”培训和事业单位人员继续教育,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学历水平。
第三条强化公务员的挂职锻炼、轮岗、交流。每年有计划地选派部分年轻公务员到基层或上级单位挂职锻炼。开通我县与本省发达地区之间的公务员挂职交流通道,选派部分公务员出去挂职锻炼。在审批岗位、掌管“人、财、物”岗位和其他重要岗位连续工作满五年的国家公务员,必须实行轮岗交流。
第四条规范公务员调任、转任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流动。公务员必须按照国家公务员调任、转任的有关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流动,必须坚持公开、公正、竞争,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办法》。
第五条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注重平时考核。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工作职能和实际,制定出具体量化、操作性强的平时考核机制。平时考核要以工作实绩为主,在每个月初要拟定本月工作目标任务,并建立台帐,月末按照述职、评议、量化打分等程序进行考核,做到一月一考,一季一评,并将考核结果上报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年终考核以平时考核为主要依据,由部门考核领导小组确定年度考核等次。
第六条强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激励机制。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评为优秀的,各单位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连续两年评为优秀的,适当放宽职务晋升的资格条件;连续三年评为优秀的,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工资并给予一次性奖励,享受健康休养(15天);对工作业绩特别显著的,按其贡献程度分别由县政府予以嘉奖,记三等功或向省、市推荐记一、二等功。每三年开展一次“人民满意公务员”和“十佳工作人员”评选活动,获县级“人民满意公务员”或“十佳工作人员”的,享受县级劳动模范待遇,记三等功一次,并给予奖励。
第七条健全国家工作人员约束机制。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的,扣发当年年终一次性奖金,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上年度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本年度仍无改进的定为不称职(不合格)。当年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的,扣发当年年终一次性奖金,在确定为不称职的次月降低一级职务使用,工资级别作相应调整;无职可降的,降低一个工资级别;无级可降的降低一个职务工资档次。工作人员执行办事公开、限时服务、首问责任和一次性告知等制度不力,或因其他不当行为,被管理相对人或服务对象投诉并查实,由县纪检、监察机关从严查处。
第八条实行末位调整待岗制。在年度考核民主测评中排名末位,并有以下行为之一的,可确定为末位调整待岗人员,包括:违反社会公德,造成一定影响的;因工作责任心不强出现差错,造成不良后果的;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3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10天的;无正当理由工作经常迟到早退的;因效能问题或其他有关问题被投诉或被新闻媒体曝光,且情况属实,造成一定影响或后果的;上班时间擅离岗位,搬弄是非,影响团结,影响工作的;业务素质不高,或虽能基本完成工作任务,但工作主动性不够,某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的等。被确定为末位待岗的对象,经组织审查确定后,予以待岗培训处理,培训期为3个月,培训期内不发奖金。培训期满后,经考核能胜任工作的在原单位重新上岗,不能胜任的,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辞退或解聘。
第九条严格国家工作人员离岗培训和辞退制度。对年度考核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不称职(不合格)及有其他不良行为的工作人员,实行离岗培训制度,离岗培训时间一般为3个月,培训期间不发奖金。离岗培训由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旷工连续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不履行义务、不遵守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或造成恶劣影响的国家工作人员予以辞退、开除或解聘。
第十条各单位对擅自离岗、无正当理由长期不上班的对象必须及时按规定作出严肃处理。若不作处理的,单位年终考核不能评优,并追究单位领导责任。
第十一条实行申诉控告制度。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相关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向原处[page_break]理机关申请复议,或向有管辖权的机关提出申诉。对处理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可向上级机关或监察机关控告。
本意见自200x年6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上级直属在县单位应参照执行。
本意见由县委组织部、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县国家工作人员能力建设和绩效考核若干意见(试行)
第一条严格国家工作人员考录制度。坚持“凡进必考”,行政机关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录用工作人员除个别特殊紧缺专业外必须实行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用。不同单位录用相同专业的国家工作人员,推行按专业进行资格考试的办法。通过一定的形式的考录办法,积极吸纳高学历、高素质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
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
第二条加强国家工作人员能力素质培训。强化国家工作人员更新知识培训、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和专业培训,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培训,加强外语等级培训,实施标准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强化“WTO事务专业人才”培训和事业单位人员继续教育,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学历水平。
第三条强化国家工作人员挂职、轮岗、交流。每年有计划地选派部分年轻工作人员到基层单位挂职锻炼。利用长江三角洲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机制,开通我县与上海、江苏和本省发达地区之间的工作人员挂职交流通道,选派部分工作人员出去挂职锻炼。在审批岗位、掌管“人、财、物”岗位和其他重要岗位连续工作满五年的国家工作人员,必须实行轮岗交流。
第四条规范公务员调任、转任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流动。公务员必须按照《关于国家公务员调任、转任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执行,事业单位必须坚持公开、竞争、择优,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办法》。
第五条改进国家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办法。县直机关和乡镇机关对公务员、其他工作人员的考核要突出工作绩效,根据单位性质和工作人员不同岗位,建立上级对下级、同级之间、下级对上级、服务对象对公务员的分类测评体系,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参加测评的人员及权重,提高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第六条规范国家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合理设置地方津补贴和奖金标准,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逐步缩小各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建立与本市其他县(市、区)工资水平的比较体系,逐步形成工作人员收入既与本县经济发展相适应又与其他县(市、区)相平衡的正常增长机制,达到奉献与报酬、职责与权利、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第七条强化国家工作人员激励机制。工作人员考核评为优秀的,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连续两年评为优秀的,适当放宽职务晋升的资格条件;连续三年评为优秀的,在本职务对应级别内晋升一级工资或给予一次性奖励,享受健康休养;对工作业绩特别显著的,按其贡献程度分别予以嘉奖,记三等功或向省、市推荐记一、二等功,并给予物质奖励。每三年开展一次“十佳人民满意公务员”或“十佳国家工作人员”评选活动,获县级“十佳人民满意公务员”或“十佳国家工作人员”的,享受县级劳动模范待遇,记三等功一次,并给予奖励。
第八条健全国家工作人员约束机制。工作人员考核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的,扣发当年年终一次性奖金,一年内不得晋升职务;上确定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本仍无改进的定为不称职(不合格)。当年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的,扣发当年年终一次性奖金,在确定为不称职的次月降低一级职务使用,工资级别作相应调整;无职可降的,降低一个工资级别;无级可降的降低一个职务工资档次。工作人员执行办事公开、限时服务、首问责任和一次性告知等制度不力,或因其他不当行为,被管理相对人或服务对象投诉并查实,按照《永嘉县机关效能监察若干意见(试行)》处理。
第九条实行末位调整待岗制。被确定为末位待岗的对象,经组织审查确定后,予以待岗培训处理,培训期为3个月,试岗期3个月,培训、试岗期限内不发奖金。培训试岗期满后,经考核能胜任工作的在原单位重新上岗,不能胜任的,根据有关规定予以辞退、开除或解聘。
第十条严格国家工作人员离岗培训和辞退制度。对考核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不称职(不合格)及有其他不良行为的工作人员,实行离岗培训制度,离岗培训时间一般为3个月,培训期间不发奖金。离岗培训由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组织实施。对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旷工连续超过15天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不履行义务、不遵守纪律、经教育仍无转变或造成恶劣影响的国家工作人员予以辞退、开除或解聘。
第十一条各单位对擅自离岗、长期不上班的对象必须按规定作出严肃处理。若不作处理的,单位年终考核不能评优,并追究单位领导责任。
第十二条实行申诉控告制度。国家工作人员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权益人事处理决定不服,可以向原处理机关申请复议,或向有管辖权的机关提出申诉。对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可向上级行政机关或监察机关控告。
本意见自200x年9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上级直属在永单位应参照执行。
本意见由县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
负责解释。
第三篇: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方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工作,正确评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促进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能,根据《云南省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和《通海县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办法(试行)》,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第二条
绩效考核的对象为本镇事业单位部门负责人及一般干部。
第三条
镇党委、政府成立工作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人大主席、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研究工作方案,制定考核目标,组织实施考核,综合考核结果,提出考核等次、奖惩方案。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组织委员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考核具体事务。
第四条
考核工作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突出重点、注重实绩、公开民主、力求实效、考用结合的原则。遵循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领导评价与群众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条
绩效考核实行日常通报制度。各站所、中心要将对影响绩效考核的奖罚事项及时报告考核办公室进行登记。考核办公室要将影响绩效考核的奖罚事项及时予以通报。
第二章 考核内容和标准
第六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内容包括履职情况考核和测评情况考核,重点考核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
第七条
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合格)、基本称职(基本合格)、不称职(不合格)四个等次。绩效考核得分在90分以上评为优秀等次,70分至89分评为称职(合格)等次,60分至69分评为基本称职(基本合格)等次,60分以下评为不称职(不合格)等次。
按照参加绩效考核总人数的20%、70%、9%、1%的比例对被考核对象分四个等次进行评定。
第三章 考核方法和程序
第八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分两个层次[部门负责人及一般干部职工],采取绩效考核计分的方式进行。每位被考核对象的绩效考核基础分为100分,包括履职情况得分和测评情况得分。
第九条
部门负责人的履职情况得分为70分,其中岗位目标得分40分与部门负责工作绩效考核的得分挂钩,10分由分管领导对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分;公共目标得分20分与平时考核计分挂钩。测评情况得分为30分,综合测评分三个层次进行,其中镇领导班子综合测评占10分,机关干部职工、组干部综合测评占10分,党风廉政建设测评占10分。第十条
一般干部职工的履职情况得分为70分,其中岗位目标得分30分与部门负责工作绩效考核的得分挂钩,10分由分管领导对其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分,10分由部门负责人对其综合情况进行评分;公共目标得分20分与平时考核计分挂钩。测评情况得分为30分,综合测评分三个层次进行,其中镇领导班子综合测评占10分,机关干部职工、组干部综合测评占10分,党风廉政建设测评占10分。第十一条
考核程序如下:
1、考核准备。被考核对象撰写个人思想和工作总结。
2、述职测评。在测评前,由绩效考核领导小组对被考 核对象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公布。被考核对象在本镇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大会上进行述职。
3、谈话调查。根据考核工作需要,对在民主测评中排
名靠后或有其它需要了解的情况,进行个别谈话和调查核实。
4、评定等次。根据被考核对象的履职情况、综合 表现和测评结果进行绩效考核评分,提出考核等次意见。镇绩效考核领导小组按程序对考核对象进行绩效考核评分,提出考核等次意见。
5、结果反馈。考核结果通知考核对象本人,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公示日起7个工作日内被考核对象对考核结果如有异议,可向纳古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领导小组申请复核或申诉。
第十二条
受党纪、政纪处分的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等次的确定,按照《受党纪政纪处分的人员考核等次的参考标准》(详见附3)执行。
第四章 考核结果的使用
第十三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结果与职务、职级调整,工资、奖金、福利发放以及奖惩、培训等挂钩。
第十四条
绩效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根据核定系数计算奖励性绩效工资,具体岗位系数为:部门负责人:系数1.4;一般职工干部:系数1.2。绩效考核被确定为称职等次的,根据核定系数计算奖励性绩效工资,具体岗位系数为:部门负责人:系数1.0;一般职工干部:系数1.0。绩效考核被确定为基本称职等次的,根据核定系数计算奖励性绩效工资,具体岗位系数为:部门负责人:系数0.6;一般职工干部:系数0.8。
第五章 附则
第十五条
本方案由纳古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解释,未尽事宜,按省、市、县有关考核工作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核暂行办法
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
保障厅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区、市)党委组织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人事(干部)部门:
现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核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积极组织实施,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核暂行办法 附表1,2,3
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3年3月28日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岗位绩效考核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正确评价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绩效考核(以下简称考核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提高事业单位服务效能,促进社会事业科学发展,保证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除参照公务员法进行人事管理和转制为企业以外的各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按照本办法进行考核。
第三条 考核对象为事业单位所有在册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
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考核,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其岗位(职务)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考核以调动工作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科学发展为目的,坚持民主公开、客观公正、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全面准确的原则。
— 2 —
第二章 考核内容和标准
第五条 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绩效。
德,主要考核遵纪守法情况以及在政治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
能,主要考核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业务水平以及管理水平、业务技术的提高、知识更新等情况;
勤,主要考核公益服务意识、工作责任心、勤奋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等方面的情况;
绩,主要考核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取得成果的水平,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廉,主要考核廉洁从业方面的表现。
第六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批准在两类岗位上任职的,考核内容应当包括聘用合同约定的两类岗位职责任务,以其主体岗位为考核重点。
第七条 考核分为平时考核、考核和聘期考核。第八条 各事业单位要围绕考核内容,分别制定符合岗位实际需要、明确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考核一般采取百分制的办法。确实不能量化的,要采取定性表述的方式。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
— 3 — 在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方面应有不同的要求。考核标准按考核和聘期考核分别制定。考核标准应以工作任务为依据,聘期期满考核标准应以双方签订的聘用合同要求为依据;具体标准由事业单位根据本办法和单位实际情况,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自行制定。
平时考核由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重点考核工作人员履行岗位职责与出勤、遵守劳动纪律情况,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阶段工作目标情况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
第九条 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一般在每年年末或者翌年年初进行。
根据行业特点,事业单位也可以按照农历年、学年等周期进行考核。
第十条 聘期考核以考核为基础,一般在聘期结束前一个月内进行。
聘期考核与考核期间不超过半年的,可以合并进行。第十一条 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第十二条 确定为优秀等次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遵纪守法,思想政治素质高,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强,与岗位要求相应的专业技术技— 4 — 能或者管理水平高,积极参加业务培训;
(三)公益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强,勤奋敬业,有改革创新意识;
(四)全面履行岗位职责,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业绩显著或作出突出贡献,服务对象满意度高;
(五)在廉洁从业方面具有模范作用。第十三条 确定为合格等次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遵纪守法,思想政治素质较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较强,与岗位要求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或者管理水平较高,按时参加业务培训;
(三)公益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较强,工作比较认真负责;
(四)能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富有成效,服务对象满意度较高;
(五)廉洁从业。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确定为基本合格等次:
(一)思想政治素质一般,或者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较弱,与岗位要求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或者管理水平较低;
(三)公益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一般,工作纪律较差,或
— 5 — 者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四)基本能够履行岗位职责,但完成的工作数量不足,质量和效率不高,或者在工作中有较大失误,或者服务对象满意度低;
(五)能基本做到廉洁从业,但某些方面存在不足。第十五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确定为不合格等次:
(一)思想政治素质较差,或者道德品质较差;
(二)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不能适应岗位要求;
(三)公益服务意识和工作责任心薄弱,组织纪律性差,或者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差;
(四)未能履行岗位职责,未能完成工作任务,或者在工作中因严重失误、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社会影响;
(五)存在不廉洁问题,且情形较为严重。
第十六条 管理人员(含领导人员)考核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自律,熟悉业务,工作勤奋,有改革创新精神,成绩突出。领导人员能出色完成岗位目标或任期目标。综合量化测评分在90分以上。
合格: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自律,熟悉业务,工— 6 — 作积极,能够完成工作任务。领导人员能较好完成岗位目标或任期目标。综合量化测评分在70分以上。
基本合格:正确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业务较熟悉。工作态度端正,基本能够完成工作任务。领导人员能够完成岗位目标或任期目标。综合量化测评分在60分以上。
不合格:政治、业务素质较低,组织纪律性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或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领导人员不能完成岗位目标或任期目标。综合量化测评分在60分以下。
第十七条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强、勤奋敬业,专业技术能力强或提高快,工作有创新,在科研、专业技术业务工作、新技术推广应用中成绩突出。综合量化测评分在90分以上。
合格: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工作负责、业务熟练,专业技术能力较强或提高较快,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无责任事故。综合量化测评分在70分以上。
基本合格: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遵守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和职业道德,工作负责、业务较熟练,— 7 — 能够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基本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无责任事故或重大失误。综合量化测评分在60分以上。
不合格:政治、业务素质较低,组织纪律性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或工作责任心不强,履行岗位职责差、不能完成工作任务,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或责任事故。综合量化测评分在60分以下。
第十八条 工勤技能人员考核各等次的基本标准是: 优秀:政治思想表现好,模范遵守法律、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精通业务,工作勤奋,责任心强,确保劳动安全,工作成绩突出。综合量化测评分在90分以上。
合格:政治思想表现好,自觉遵守法律、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熟悉业务,工作积极,无责任事故,注重劳动安全,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综合量化测评分在70分以上。
基本合格:政治思想表现较好,能够遵守法律、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业务较熟悉,工作态度端正,无责任事故或严重失误,注重劳动安全,基本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综合量化测评分在60分以上。
不合格:组织纪律性较差,难以适应工作要求,履行岗位职责差,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工作责任心不强,在工作中造成严重失误;或忽视劳动安全、违反工作和操作规程,发生严重事故。综合量化测评分在60分以下。
第十九条 考核优秀等次比例的确定要与主管部门对单— 8 — 位整体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优秀等次人数一般不超过本单位参加考核的工作人员总数的15%。对当年本单位获得省级(含)以上集体奖励的,考核优秀等次人数可提高到20%。
第二十条 聘期考核的结果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完成聘用合同规定的聘期任务或者实现聘用合同规定的聘期目标,聘期考核确定为合格等次。
未完成聘用合同规定的聘期任务或者未实现聘用合同规定的聘期目标,聘期考核确定为不合格等次。
第三章 考核程序和方法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应当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实绩为重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实行单位内部评议与服务对象评价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
第二十二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实行领导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考核工作实绩与考核工作表现相统一的方法。
第二十三条 考核的基本程序:
(一)被考核人员进行个人履职总结,提交有关的工作成果、继续教育进修和证明材料,填写《山西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 9 — 考核登记表》;
(二)单位在一定范围内组成考核单元并组织个人述职;
(三)各考核单元在个人述职并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评议,提出考核意见(评语)及考核等次的建议;
(四)单位考核组织对下属各考核单元提出的考核意见及考核等次建议进行综合评价,审定考核等次,定出考核评语。拟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工作人员在本单位范围内公示,公示期一般为5-7个工作日;对拟确定为基本合格、不合格等次的工作人员进行组织谈话;
(五)考核单位负责人签署考核等次意见;
(六)被考核人员签字确认考核结果;
(七)单位人事部门将考核结果归档。
第二十四条 聘期考核程序由事业单位在主管部门指导下,参考考核的程序确定。
第二十五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在接到考核结果通知之日起十日内向单位考核组织申请复核。单位考核组织在十日内提出复核意见,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本人若对复核意见不服,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一)被确定为不参加考核对象;
(二)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不合格等次;
(三)聘期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
— 10 — 申诉期间不影响原考核结果执行。
第二十六条 事业单位的法人代表和其他领导人员,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按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聘用合同进行考核。
第二十七条平时考核一般采取绩效分析、专项工作检查、考勤等方法进行,由部门主管领导予以审核评价。
注重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完成重大任务时的表现进行跟踪考核。
第二十八条 考核和聘期考核一般采取个人总结、绩效分析、部门内部评议、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综合评价等方法进行。
较高等级管理岗位工作人员考核,必要时可以安排在一定范围内述职,并在本单位进行民主测评。
第二十九条 绩效分析主要通过有关统计数据,对工作人员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以及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计算处理,形成量化结果。
绩效分析指标应当根据行业特点设计,突出公益服务特点。第三十条 部门内部评议主要通过部门内部人员的评价,了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表现以及在本部门工作人员中的公认度。
部门内部评议一般采取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填写评议表等方式进行。评议表应当填写具体的评议意见,包括工作表现、— 11 — 优点、缺点等。
第三十一条 单位民主测评主要通过单位全体工作人员或者工作人员代表的评价,了解较高等级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以及在本单位工作人员的公认度。
单位民主测评一般采取填写无记名测评表的方式进行。测评表分项分档,按照“德、能、勤、绩、廉”五个类别设置测评项目,意见分为好、较好、一般、差等四个等次。
第三十二条 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主要通过服务对象的评价,了解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态度等情况以及在服务对象中的公认度。
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一般采取无记名问卷调查、约谈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行业特点分为普查和抽样调查,意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等四个等次。
第三十三条 综合评价主要对绩效分析、部门内部评议、单位民主测评、服务对象满意度调查的结果和平时考核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相互补充印证,修正绩效分析的量化结果,全面、客观、公正地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作出评价。
综合评价一般应当形成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综合性意见,作为审议考核等次建议的主要依据。
第四章 几类特殊人员的考核
— 12 — 第三十四条 对事业单位新进人员的考核,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首次就业,在试用期内的,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二)非首次就业,本在本单位工作不满半年(含试用期),参加考核,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三)非首次就业,本在本单位工作满半年(含试用期),参加考核,确定等次;
(四)军队转业干部,由接收单位进行考核,其转业前情况,可参阅转业时的鉴定,一般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
第三十五条 对事业单位派出挂职锻炼、学习培训以及执行其他任务的工作人员的考核,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挂职锻炼的工作人员,在挂职锻炼期间由所挂职单位进行考核并确定等次。不足半年的,由派出单位进行考核;
(二)派出学习培训和执行其他任务的工作人员,由派出单位进行考核,主要根据学习培训表现和执行其他任务的表现确定等次。有关情况由其学习培训和执行其他任务的所在单位提供。
第三十六条 病假(因工负伤除外)、事假、非单位派出外出学习累计超过半年的工作人员,不参加考核。
第三十七条 未聘人员未聘时间累计超过半年的工作人员,不参加考核。
第三十八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行政机关任命的)受到
— 13 — 警告处分的,在作出处分决定的当年,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受到记过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考核不能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受到降低岗位等级或撤职处分的,在受处分期间,考核不得确定为基本合格及以上等次。
第三十九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涉嫌违法、违纪被立案调查尚未作出结论的,参加考核,不写评语、不定等次。结案后未给予处分或者给予警告处分的,按照规定补写评语、补定等次。
第四十条 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考核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经教育后仍拒绝参加的,其考核结果直接确定为不合格等次。
第五章 考核结果的使用
第四十一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和考核结果作为其发放绩效工资、续聘、解聘、奖励、晋升、培训、调整岗位的主要依据。
第四十二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被确定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按照有关规定正常晋升薪级工资;
(二)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在当年绩效工资分配时应当予以倾斜,在参加竞聘上岗时同等条件下应当予以优先考虑;
(三)管理人员连续三年考核被确定为合格以上等次的,具— 14 — 有晋升职务的资格;连续两年以上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具有优先晋升职务的资格;
(四)专业技术人员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在上一层级专业技术岗位空缺内,符合相应条件的可优先推荐参加上一层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及岗位聘用;
(五)工勤技能人员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聘用同级或上一级工勤技能等级。
第四十三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对其诫勉谈话,限期改进;
(二)薪级工资不予晋升;
(三)连续两年被确定为基本合格等次的,向较低等级调整岗位。
第四十四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薪级工资不予晋升;
(二)向较低等级调整岗位;
(三)本不计算为现聘岗位的任职年限;
(四)一年内不得参加较高等级岗位的竞聘;
(五)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可以降聘、解除聘用合同,也可以调整其岗位或安排其离岗接受必要的培训后再竞聘新的工作岗位;
(六)考核不合格被调整岗位的,对其聘用合同作相应变更,岗位工资按新聘岗位确定。
第四十五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期考核被确定为合格等次且原聘岗位存续的,如工作人员提出续订聘用合同,事业单位应当与其续订。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聘期考核被确定为不合格等次的,事业单位可以不与其续订聘用合同。
第四十六条 事业单位新聘用人员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的,不予正式聘用。
第四十七条 不参加考核或者参加考核不确定等次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薪级工资不予晋升,本不计算为竞聘较高等级岗位的任职年限。其中对符合第三十四条第二款情形的人员,可依据聘用时的鉴定或考察材料以及平时考核情况,符合考核规定的合格以上等次条件的,可晋升薪级工资。
第四十八条 考核结果的使用,要与事业单位评选先进活动、开展表彰奖励工作、科技项目申报等工作紧密结合。
第六章 考核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四十九条 党委组织部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是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按照职权分别负责党群系统和政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 16 — 第五十条 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考核工作的政策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总结经验,推广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和方法。
第五十一条 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特点,成立考核组织,负责拟定考核标准、制定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审定人员考核等次,受理对考核结果的复核申请等。考核组织成员由单位主管人事(干部)工作的领导、人事、纪检监察部门负责人、职工代表和其他人员组成。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人数不得少于考核组织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单位考核组织的办事机构设在人事(干部)部门。考核组织成员在考核工作中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回避制度。
第五十二条 要增加考核工作的透明度,考核的主要内容、标准、程序和考核最终结果应当公开。
第五十三条 对在考核过程中有徇私舞弊、打击报复、弄虚作假行为的,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第五十四条 建立事业单位考核工作审核备案和检查评估制度。事业单位考核结束后,要将考核工作总结、考核结果汇总情况及考核优秀人员名单报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审核后归口报同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备案。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在事业单位开展工作人员考核工作期间和考核工作结束之后,对部分所属单位进行随机抽查和调研评估,印证考核成效,检查评估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五条 机关工勤人员,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工作人员的考核,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五十六条 各市、各部门按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由中共山西省委组织部、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原省人事厅印发的《山西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办法》(晋人字[2004]102号)同时废止。
— 18 —
第五篇: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
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
一、政治鉴别能力
——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善于从政治上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是非分明;
——具有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和洞察力,正确把握时代发展要求,科学判断形势;
——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依法行政能力
——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法制观念;
——忠实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
——准确运用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
——依法办事,准确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以权代法;
——敢于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维护宪法、法律尊严。
三、公共服务能力
——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诚实为民,守信立政;——责任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有较强的行政成本意识,善于运用现代公共行政方法和技能,注重提高工作效益
——乐于接受群众监督,积极采纳群众正确建议,勇于接受群众批评。
四、调查研究能力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事求是,讲真话、写实情;——坚持群众路线,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和产生的影响;
——积极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预测发展的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善于总结经验,发现典型,指导、推动工作。
五、学习能力
——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有良好的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学以
致用;
——学习目标明确,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工作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累知识与经验;
——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及时更新和掌握与工作需要相适应的知识、技能;
——拓宽学习途径,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
六、沟通协调能力
——有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
——语言文字表达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尊重他人,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建立和运用工作联系网络,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
七、创新能力
——思想解放,视野开阔,与时俱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勇气;
——掌握创新方法、技能,培养创新思维方式;
——对新事物敏感,善于发现、扶植新生事物,总结新鲜经验;——善于分析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八、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有效掌握工作相关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制定可行预案,并争取把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
——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面对突发事件,头脑清醒,科学分析,敏锐把握事件潜在影响,密切掌握事态发展情况;
——准确判断,果断行动,整合资源,调动各种力量,有序应对突发事件。
九、心理调适能力
——事业心强,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爱岗敬业的热情;
——根据形势和环境变化适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保持良好的心态、情绪;
——自信心强,意志坚定,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
——良好的心理适应性,心胸开阔,容人让人,不嫉贤妒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