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市场主体变化看中国经济发展潜力
从市场主体变化看中国经济发展潜力
作者:张晓松时间:2014-02-27浏览次数:107 次
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其数量的多少、规模的大小、增长的快慢、结构的优劣,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商总局企业注册局27日发布的2013年全国市场主体发展分析报告显示,去年以来,我国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投资信心明显增强,市场主体蓬勃发展,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改革红利初步释放,这些都为中国经济积蓄了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市场主体快速发展 投资信心明显增强
截至去年底,全国实有各类市场主体6062.38万户,再创历史新高,与2012年底相比增长10.3%,增速比2012年提高1.7个百分点;实有资本总额101.2万亿元,增长18.7%,增速提高3.9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市场主体退出数量减少。去年,全国注销各类市场主体412.22万户,同比下降4.6%;吊销各类市场主体145.38万户,下降40.1%。
报告指出,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反映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投资信心明显增强。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私营企业数量增长较快,增速达到15.5%,私营企业数量占企业总数比重由2012年底的79.4%增至去年底的82.1%,反映了民间投资热情高涨,微观经济活力增强,市场体系日趋成熟。
新设主体增速提高 改革红利初步释放
2013年,全国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31.54万户,同比增长19.6%,比上年同期高出17.8个百分点;资本总额10.99万亿元,同比增长49.2%,比上年同期高出61个百分点。特别是去年10月国务院部署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四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加速增长,新增主体318.01万户,同比增长46.2%,环比增长4.4%;资本总额3.22万亿元,同比增长59.9%,环比增长31%。
报告指出,新设市场主体增速提高,主要受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政策影响。在广东、上海等改革试点地区,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后,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迸发,市场主体出现爆发式增长,有的地方增速超过100%。
区域发展趋于平衡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分区域看,尽管东部地区市场主体数量仍然较多,但去年中西部地区市场主体同比增速均高于东部地区,也高于全国;西部地区市场主体数量占比由2012年的24.3%增至去年的24.6%,中部地区从27.1%增至27.2%。
报告指出,这表明我国地区差距正在缩小,东中西部发展趋于平衡。
分产业看,截至去年底,第三产业实有企业1101.46万户,占全国企业总数72.1%,比2012年底提高0.9个百分点;注册资本64.73万亿元,占全国企业注册资本总额66.8%,提高了1.6个百分点。
此外,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量持续增长,现代服务业市场主体整体发展水平高于传统
服务业,文化及相关产业市场主体数量比重有所上升。
报告指出,上述变化反映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正在增强。市场主体将现增长高峰 工商指数预示经济向好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将于3月1日全面推行,其他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也将有序展开。
报告预测,伴随着上述改革措施“落地生根”,市场主体数量将迎来一个新的增长高峰,必将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持久动力。
此外,工商总局依托全国市场主体信息编制的企业发展工商指数持续攀升。
2010年5月以来,企业发展工商指数持续下滑,一度跌至31,但从去年3月以后出现了连续5个月的反弹,8、9月份增势有所放缓。10月重拾上升通道,至去年12月升至50.9,这也是近两年来该指数首次回升到50以上。
报告指出,企业发展工商指数有大约2到6个月的先行周期,该指数持续攀升预示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走势有较大可能持续向好。
第二篇:华尔街观后感-从华尔街看中国经济
华尔街观后感
------从华尔街看中国经济
华尔街具有强大的力量,这是毋庸置疑的,它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历史中无法抹灭的一笔,从荷兰人到英国人,再到发扬它的美国人。它一次次地受到挫折,又一次次华丽涅槃,这都能证明它强大的影响力和存活力。
在它光鲜的外壳之下还有一个深刻的话题:贪婪。
从庞兹到麦道夫,从个人的金融诈骗到整个华尔街的崩盘,都是投机者贪婪的后果。一个人的贪婪可以让一群人受到损失,而一群人的贪婪则可以危害到整个国家,甚至影响到全球经济。
自私和贪婪,作为一个经纪人,这两个要素是可以理解的,但它们带来的危害无法估量,这一点亚当斯密早就提出过。
但是,世界就这么大,资源就这么多,利润就这么高,你拿走了我就没有了,我拿走了你就没有了,这就是游戏规则,这就是行业本质。因此,华尔街的金融大鳄却认为传统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远远不够的,要一分耕耘十分收获才是“新美国梦”,所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是远远不够的。怎样才能实现这一雄伟而宏大目标呢?只能是“道高一尺,魔高十丈”,于是华尔街的金融大鳄就变成了修行和手段能高十丈的金融大魔。
华尔街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都与投机者的自私贪婪丝丝相关:1837年土地投机引发金融恐慌,1907年爆发银行危机,1929年经济大崩盘进而出现十几年的经济大萧条,07年的的次贷危机,已经08年的金融海啸,每一次金融危机,华尔街都是首块多米诺骨牌,并接连波及到美国的实体经济,而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它同样震动了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的影响是绝大多数人实实在在能感觉到的。次贷危机爆发前,中国的股市处在一个巅峰时期,中国股民的数量也在急速增加,那时大家都觉得炒股是挣钱的好途径。随之而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也打破了中国的股市泡沫,大盘一泻千里,无数股民亏得头破血流,这些是我们都实实在在感受到的。
反观中国的经济现状,物价居高不下,房地产火爆异常,GDP增长年年走高,这些都和华尔街危机爆发前的景象惊人地相似。或许由于中国经济在很大程度上能被政府掌控,对危机的爆发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有人认为中国的房地产虽然虚高,但只要政府不允许,它就不会破灭,但我不这么认为。毫无疑问,支撑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产生了大量新增住宅需求,从而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变化,我国房地产现在是在供不应求的阶段,但随着人们财富的积累,总有一天会过度到供应存量可以完全满足需求量的阶段,那时泡沫必然会破灭。房地产市场经历重大调整将导致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 “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自去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为了筹集现金,国内部分房地产开发商已开始降价销售。8月份,反映全国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目前,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可以预计,伴随商品房成交量的持续下滑,购房者持币观望心理增强。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进一步导致开发商面临现金流短缺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也将大为提高。但中国的投机者们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或者意识到但无法抑制自己内心的贪欲。政府也对现在这个状况显示出无能为力的态度,实在堪忧。
我认为,中国应该从华尔街中获得经验,也要汲取教训。首先应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实
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实体经济是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商贸物流、建筑业、服务业等提供实实在在产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虚拟经济则是指市场经济中在信用制度和资本证券化基础上产生的虚拟资本的活动。实体经济是经济活动的基础,虚拟经济是在经济发展进入一定阶段在实体经济基础上产生的经济形式,其发展必须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并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当虚拟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时,虚拟经济发展会促进整个经济发展;当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过度膨胀时,则会产生经济泡沫,造成经济虚假繁荣,严重时会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甚至危机。因此,要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并根据实体经济的发展状况积极发展虚拟经济,使二者相互适应、相互促进,而不能相互脱节。
同时,正确认识、妥善处理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要求金融不断创新,以支持整体经济发展。金融创新包括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组织创新、金融体系创新、金融秩序创新、金融制度创新等。但必须明确,创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金融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同任何创新都有风险一样,金融创新也会有风险。而且,由于金融具有特殊的运作规律,金融创新的风险往往更具严重性。所以,必须处理好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防范的关系,在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要预见金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建立健全监管和防范机制。为促进经济发展,无疑要致力于金融创新,但同时一定要加强金融监管,努力保证金融安全。
第三篇:从国富论看中国经济——读国富论有感
《从国富论看中国经济——读国富论有感》
管理学院会计1303班 程亚超
摘要: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被誉为经济学开山之作,其中的科学思想对当时的经济发展乃至当今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以国富论的内容和思想为出发点,解读中国经济的过去和现在,以及中国梦的经济发展道路。
关键词:国富论 中国经济 中国梦
正文:
《国富论》出版于1776年,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在英国工业革命以前。书中总结了近代初期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批判吸收了当时的重要经济理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动过程做了系统的描述,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对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发展起了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虽为资本主义经济著作,但其中也不乏对中国经济的论述。斯密在书中阐述了对过去中国经济的看法和见解,更重要的是其诸多经济思想对于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仍具有很多借鉴意义。时至今日,再读国富论,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解读中国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1亚当斯密眼中的中国经济
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多次提到中国,并提出了关于中国的一些独到的看法。他认为中国的确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中国对白银的需求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白银的流通和价格。但与西欧国家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相比,中国早已陷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与五百年前马可·波罗的描述相差无几。中国落后的根源是因为极端轻视对外贸易,轻视制造业,以及落后的法律制度。概括来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有关中国的论述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1富有但停滞不前 斯密对中国的总体认识可以归纳为两句话:中国曾经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现在却停滞不前了。“富有”而“停滞”这个观点是斯密在论述怎样增加居民收入和社会资本时提到的。在书中他说到:“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各旅行家的报告,虽有许多相互矛盾的地方,但关于中国劳动工资低廉和劳动者难于赡养家属的记述,则众口一辞。中国下层人民的贫困程度,远远超过欧洲最贫乏国民的贫困程度。”
斯密对当时中国下层人民的描述大体是无误的,当时的确很多人终日劳作亦难以糊口,手工业者状况则更差。当然,他关于中国“停滞不前”的论点同样有自相矛盾之处。比如如他在书中随后说到:“中国虽可能处于静止状态,但似乎还未曾退步。那里,没有被居民遗弃的都市,也没有听其荒芜的耕地。每年被雇用的劳动,仍是不变,或几乎不变;因此,指定用来维持劳动的资金也没有显然减少。所以,最下层劳动者的生活质料虽还缺乏,但还能勉强敷衍下去,使其阶级保持着原有的人数。”
斯密在行文中反复使用“可能”、“似乎”这样含义模糊的词语,甚至“进步”与“退步”这样自相矛盾的词语同时用在对中国的分析上,显然说明他对中国的实际状况有很多猜测的成分,但并不影响它的实际意义。
1.2重视农业但忽视外贸
一方面,在斯密看来,以农为本的重农国策,是中国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他承认中国在农业方面的优势,认为,中国比较新大陆国家更富有,比欧洲国家更有优势。新旧大陆国家,与中国的耕作制度和农业产量相比是难以匹敌的。他同时指出,中国是特别注重而且是只重视农业的国家,政府的政策也特别保护农业。恰恰是因为封建中国君主的收入,几乎都是以土地税或地租为唯一源泉。租税征收额的大小,取决于土地年产物的多寡。地租制度使得君主和政府坐享耕作土地的利益,却抑制或挫伤土地经营者的生产积极性。按照斯密的说法, “为了增进农业而特别重视农业,并主张对制造业和国外贸易加以限制的那些学说其作用都和其所要达到的目的背道而驰,并且间接妨碍他们所要促进的那种产业”。重农国策导致过去中国社会发展于农业又停滞于农业,成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掣肘,在工业革命的的浪潮中被远远抛下。另一方面,斯密在他的著作中更多的是强调外贸的作用,他认为,外贸在国民财富的增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代中国的城市,它不是经济控制中心,而是政治控制力最强的地方。显然,他们不可能成为商品经济发展的因素,也不可能成为对外贸易发展的中心。而且历代王朝的一贯政策都是重本抑末。对商人在政治上严格限制外,经济上残酷勒索,更为重要的强制控制手段,是中国特有的官商、官办手工业制度。该制度既可以使国内商品需求(统治阶级消费)得到满足,也不致失去对商品经济的行政基础。概而言之,鄙视甚至敌视对外贸易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所以,尽管面临代表工业文明的大海,却不能超越大陆。
1.3白银与中国
中国对白银的大量需求对全球产生了影响。白银与中国的关系如此之密切,也难怪斯密在《国富论》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在论述以白银衡量商品的真实价格和货币价格时,斯密对广州和伦敦做了一番比较。他说,在中国广州,半盎斯白银所可支配的劳动量或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量,比伦敦一盎斯白银所可支配的也许还要大。银价的这种差别,在欧亚初通贸易时,亚洲各国尤其是中国和印度就比欧洲高得多,迄今仍是如此。在这里,斯密关于中国经济真实情况的了解可能不是十分的确切,但中国对白银的大量需求以及银价的高昂这一事实,在当时则是确定无疑的,因为他亲眼看到了欧洲白银大量流往中国的事实。现在的研究表明,斯密的论断是非常正确的,也是非常有远见的。
尽管斯密对中国的认识有许多矛盾之处,但他的分析对我们来说仍富有意义,他的许多论点有意无意之间成为我们今天论证的出发点。今天看来仍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国富论对于当今经济发展的启示
自斯密发表对中国的议论以来,二百多年过去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告别停滞不前,迎来迅速增长,在当今世界经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改革事业不断向纵深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斯密在《国富论》中所提出的市场机制,经济人假说,看不见的手等理论,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1重视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仍是现代市场经济最有效的运行机制。斯密在国富论中通过对分工交换、价值规律的分析,来论证市场机制是商品经济发展阶段最有效的运行机制。西方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就是有力的证明。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共性,我们应当尊重经济运行的规律。市场机制虽有局限性,但其对于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还是不容忽视。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必须重视与之相应的自由竞争环境的创造,破除经济活动中人为的封锁和垄断,在有关法律规范的保护下,自由公平地广泛开展竞争。
2.2重视私人利益
斯密的经济人假说指出人在经济生活中的利己性是搞好市场经济的前提。私人利益的驱动,自发诱导国民财富自然增进,引导资源得到有效配置,自动使社会供求趋向均衡。人性假定是经济学的第一块基石,经济学的大厦就建筑在这块基石之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尊重经济个体的理性选择。经济主体利益是支配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市场经济的运行内核,在微观层次是受私人利益驱动并以此为核心的。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高度重视主体利益,并确立起以经济主体利益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利益机制,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让各经济主体围绕其利益的自我制导来从事充分自主的生产经营。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利己性假设,应成为我们分析经济问题的基石,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好的经济制度,才能有行得通的经济理论和实践。在社会主义现阶段, 经济发展的动力问题, 仍然是经济发展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社会主义的企业和劳动者与斯密所说的 “经济人” 有区别, 但决不能因此忽视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经济利益, 这就需要我们自觉地运用利益杠杆来激励和调控企业及其劳动者的积极性, 以便更好更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2.3把握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国富论提出的依靠 “看不见的手” 管理经济、尽量减少政府干预的思想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经济由于经济主体利己心的驱动, 其运行机制必然依靠市场的调节。市场自发调节形成了生产者之间的竞争, 竞争使价格水平降低到最小, 既能够保证生产者继续生产, 又使消费者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市场自发调节保证了按照经济和最有效率的方式使用资源, 既在最低的价格水平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又使生产者愿意在最低价格下提供产品。我国现在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 经济发展主要由关心自己利益的基层人民来推动, 而不是由政府推动,市场经济的权力在民, 而不在政府。当然, 市场经济并不是不要政府, 而是要一个知道自己界线在哪里的政府。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也指出允许政府在“看不见的手”之外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按照亚当·斯密的观点,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三项基本职责是:保护社会免遭其他社会之暴力入侵;尽可能地保护每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社会成员之不正义的压迫;建立和维护特定的社会公共工程和公共制度。而即使在履行这些职责时,政府的设计也应当考虑引入竞争。在市场与政府关系上, 应强调市场的自我调节和经济运行机制, 强调自利和竞争的作用, 并允许政府在 “看不见的手” 之外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现阶段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应配合有限的政府干预, 以自利和竞争为基础, 以达到市场的自我调节和财富增长的目标。
3中国梦下的经济发展道路
正如中国梦所追求的那样,《国富论》正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实现国富民强。而“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经济发展是基石,想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实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和基本主题。从中国梦旗帜下中国经济升级的角度看,质量和效益并重,着力改善民生,绿色生态发展,坚持改革开放都尤为重要。
3.1质量和效益并重
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中国梦,实现国富,不能仅仅追求速度和数字,更多地要看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看中国经济能否顺利完成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放慢脚步,发现自身发展存在的弊病,努力创造高效的发展方式。当然,中国经济能否成功升级,经济质量和效益能否提高,根本出路在创新。创新一定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科学技术,另一条腿是制度环境。在鼓励和扶持企业创新的同时还要培植敢于尝试、不怕失败的创新文化。双管齐下,让技术创新带动经济的高质量、高效益的发展。
3.2着力改善民生
中国梦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事,更关乎于每个人的幸福。经济发展在创造“国富”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民富”。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改善民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政府应该投入更多财力物力,努力实现城镇化转型,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就业,改善居民收入;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实现安居乐业和人民幸福;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着力改善民生,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就需要扩大内需以更高的标准来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让大家过上更加幸福、更加美满的日子,以国富带动民富。
3.3绿色生态发展
中国梦的色彩必定不能缺乏绿色。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否则国富的实现就没有意义了。今后,中国的的经济升级必须要实现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转变,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才是长久之计。尤其是现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改善环境需要我们从方方面面做起,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和环保投资,呼吁全民环保等等。绿色发展不是要我们回到原生态的生活方式,而是超越和扬弃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和不合理的消费模式,提升全社会的文明理念和素质,使人类活动限制在自然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3.4坚持改革开放
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改革开放,今后的经济发展同样离不开改革开放。首先政府的自身改革至关重要,其中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职能观。政府应该把该放的权力放掉,把该管的事务管好,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把政府工作重点切实转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其次,经济体制改革也需要更多地投入,才能创造更加自由活跃的市场环境。当然,开放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中国梦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中国的经济升级,是开放的升级。我们要继续学习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思想文化,发展的大门不但不会关闭,而且会开得更大。自身改革加对外开放,才是中国经济腾飞必须坚持的道路。
4.结语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好书就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经典,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如《国富论》一样,二百多年的时代变迁并没有磨灭它的全部光辉。如今,品读国富论,我们不仅可以在书中回顾中国的过去,探究落后的原因;更能从中汲取营养,审视现在,得到前进的启示。经济发展为的就是更好地实现我们的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富论恰恰在教会我们如何实现。而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应该坚持经济发展,让经济腾飞带动中国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亚当·斯密,国富论[M].谢宗林,李华夏译.中央翻译出版社,2011.[2] 仲伟民.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中国[J].河北学刊,2003(2)[3] 杨成乐,吴玲.《国富论》核心思想对我国现代市场经济的启示[J].科学与管理,2009(1)[4] 闵勤勤.中国梦与中国经济升级版[J].时事报告,2013(6)
第四篇:从身边变化看改革开放
从身边变化看改革开放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一场长达十年、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长时间的社会**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文革过后,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已经近35年了,中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上就有很大体现。
因当时物资缺乏,用票来控制购买,因此买衣服还要要布票,清一色的绿、蓝、灰,军装、中山装、喇叭裤,如今中国也有了自己的国际品牌,人们会更加注重着装,追求时尚,关注潮流,在衣着上体现自己的个性。
从前买食物要粮票,白面馒头在当时都是好东西,北京方便面只能在过年过节吃,更不要说大鱼大肉了,如今人们连大鱼大肉都觉得不新奇了,开始变着各种花样吃,青蛙肉,蛇皮,蚕蛹,海豚肉,竟然还有人喝婴儿汤,当然享受新奇事物的同时也要付出代价,人们吃果子狸,结果引发了非典。西餐也在中国越来越盛行,有的人喜欢西餐厅优雅安静的环境,不像中餐馆那么嘈杂,然而有的人喜欢中餐馆的热闹欢乐的氛围,不像西餐厅那么拘谨。人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挑选用餐环境,饮食也更加多元化,可以品尝到世界各地的美食。
房价在当下也是一个热门话题,中国的房价是世界上最高的,如今的房价比起从前不知道要翻多少番,当然人民的住宿水平也提高了,从前住平房且十分拥挤,家里有好多口人,睡在一张大床上,现在楼房越盖越高,越来越多的高层出现,人民住宿水平也不断提高。
交通也越来越发达,从前公交车非常少,很多人都坐不起,人们都骑“二八大杠”,现在人们从海陆空都可以到达他们想去的任何地方,私家车也越来越多,反倒是开始提倡环保,鼓励人们骑自行车,限制汽车数量了。
当然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改变不仅仅停留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上,我国的国家形象也因此在国际上迅速提升。
2008年我国举行了世界瞩目的奥运会,演员们在奥运会开幕式上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的文明历程,外国媒体纷纷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予非常积极的评价,称这是艺术之美的杰作,中华文化的缩影。回想男子自选手枪冠军许海峰在1984年为中国拿到第一枚金牌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如今中国在奥运会上名列前茅,夺金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已经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在2008年的奥运会上,中国获得45金,15银,21铜,中国已经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呼,迈向了体育强国。当然体现出中国体育事业的飞速发展的不仅仅是奥运会,还包括中国人在NBA打球,在英甲踢球,F1跑道修道中国等等。
在航天事业上中国如今也名列前茅,从毛主席提出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并由钱学森先生,邓稼先先生等人研制起,到今天中国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和嫦娥二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中国航天事业的飞跃使世界都为之震惊。
国家形象在电影上也有体现,从最早的皮影戏到黑白电影,再到如今中国电影在世界上也渐渐被关注,中国电影人为此付出了许多心血,外国人不再认为中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她们在电影中看到了中国的变化,看到了中国的生气勃勃。中国演员也越来越多的进军国际,在戛纳等国际电影节上走红地毯,在好莱坞电影上也能够露露面,他们代表的是中国的形象
随着中国国际形象的提升,随着中国军事力量的发展,从从前被领国强占岛屿的忍气吞声,到如今对钓鱼岛的据理力争,习近平主席提出“三个牢记”第二条是“要牢记,能打仗、打胜仗是强军之要,必须按照打仗的标准搞建设抓准备,确保我军始终能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中国在和平的前提下,强硬表态,绝不做让步。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打开了认识世界,接受世界,最终改变世界的大门,让中国也成为带动世界发展的一部分,中国改革开放为我们带来的远远不止这么多,它更是让世界开眼看中国的窗口,因为改革开放,世界看到了中国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巨大改变,世界开始重新认识中国。
第五篇: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新走向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从政府工作报告看中国经济新走向
作者:刘铮 王希 赵晓辉
来源:《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2年第03期
温家宝总理2012年3月5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2012年中国经济的主要预期目标,部署了宏观调控和推进改革的一系列措施。
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透过这份报告,人们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走向。双稳: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基本稳定
7.5%,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八年来第一次略微调低了经济增速的预期目标;4%左右,物价调控的预期目标与去年保持不变。这样的搭配,体现了怎样的意图?会怎样影响经济走势?“在各种矛盾交织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来应对难题。同时通胀压力仍然不小,增速稳一些有助于稳定物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副主任刘树成说。
经济增速和物价往往是一对矛盾。在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中,由于经济增速过快引发物价大涨并不少见,而一味压低物价又要冒经济“失速”的风险。
报告提出,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要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我们要的是经济增速和物价的双稳,二者之间要寻求好平衡点。”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分析指出。
多种因素作用下,2011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回落,从一季度的9.7%回落到四季度的8.9%,这一态势今年仍在延续。与之相应,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从去年年中
6.5%的高点回落到年底的4.1%,虽然今年1月份反弹,但主要是春节提前的季节性因素。不少代表委员认为,当前虽然物价涨势已趋缓,但成本推动的物价上涨压力是长期存在的,国际油价走势不定,百姓特别是低收入群体对物价非常敏感,不能掉以轻心。推进:扩大消费与产业升级将加大力度
稳不是目的。不稳,进不了;但不进,也稳不住。稳中求进,是今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在外需低迷之际,中国经济发展靠什么支撑?在市场竞争加剧之时,中国经济靠什么应对?报告指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在外需萎缩的情况下,扩大内需、走向消费主导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分析认为,有效释放国内消费能力,可以使中国经济在未来一二十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扩大消费,最根本的办法是提高收入水平,最大的潜力在于城镇化。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大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逐步将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农民工。
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报告中得到了强调。在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的倒逼下,产业结构升级是唯一出路。报告指出,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是更加现实的选择。报告安排,今年要扩大技改专项资金规模,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激活:以改革破解难题激发活力
中国经济面临的种种困难如一团麻般复杂,但换个角度看,却如同一根线般简单,那就是体制、机制的制约。
报告提出,以更大决心和勇气继续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各项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今年的改革重点任务包括: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改革,不仅解决今年中国经济的问题,更会激活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强调。
报告提出,完善和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打破垄断,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等领域。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已召集45个部门,研究制定工作计划、倒排时间表,确保在今年上半年出台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相关实施细则。
迟福林委员认为,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都要毫不动摇加快发展,关键是要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这样才会促进中国经济效率提高和活力增强。
收入分配改革牵动人心,关系长远。报告提出,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迟福林委员强调,收入分配改革关系到消费扩大和社会公平,“调高、提低、扩中”的思路早已明确。同时,这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在权衡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情况下,果断决策,尽快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