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
重庆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职务)申报评审条件(试行)
第一条适用范围
本条件适用于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教研室及校外基础教育机构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民办中小学校教师参照本条件执行。
第二条基本申报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爱与责任的意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学术诚信,积极承担教学科研任务。身心健康,具备从事教育教学的条件。
(二)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三)具备以下资历:
1.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职业中学不含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证书)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2.聘任高级教师职务满5年及以上的教师(教研员)。教研员还必须具有从事教学工作5年且从事教研工作2年及以上的经历。职业中学专业教师每两年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2个月以上,文化课教师每三年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2—3次,或有与其它行业联系的经历。
3.完成规定的基本教学工作量(所教学科应与申报学科一致或相近)。其中校级正、副职管理人员兼任申报学科或相近学科(取得高级教师职务以来至少连续3年且申报时仍兼任该课程)的教学工作量分别不少于专任教师基本教学工作量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
4.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能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教以来,从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担任班主任、团队辅导员、学校艺体及综合实践活动、或企业实习和其他相关教育管理工作)至少6年。
5.任教以来,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教师有1年及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的任教经历。
(四)近5年年度考核为“合格”及以上。
(五)按照《重庆市中小学正高级、高级教师教学水平考评办法》相关要求,经上课、说课、评课考评合格。
(六)具备重庆市职称改革办公室有关外语、计算机考试的规定条件。
(七)按照《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有关要求,任现职期间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应不少于100学时。
(八)具备重庆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有关普通话水平的规定条件。
第三条破格申报条件
(一)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任高级教师职务年限不少于3年。
(二)任现职以来,必须具备下列3项条件(其中第1项为必备条件)
1.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或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在教育部有关司局单位(事业单位)或全国一级学会组织的赛课(或保教活动评比)中获一等奖。
2.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所主持或主研的课题(论文)获得省部级颁发的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三等奖(省部级颁发的中小学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以上,或者在市教委组织的成果评比中获得一等奖1项以上。
3.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含教育管理论文或案例)4篇,并在其它公开刊物上发表8篇;或著述的教育教学专著1部及以上(不少于10万字)且发表论文3篇以上(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或主编的学科教材、教师教学参考书(参与编写的内容应不少于6万字,且不含包括习题册在内的教辅资料),经市级以上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正式出版使用,并发表论文5篇以上(其中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至少1篇)。
4.主研国家级课题1项且主研市级课题1项;或主持市级重点课题1项;或主持市级课题3项,所主持或主研的课题至少有1项通过结题评审。
5.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领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成果卓著,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总工会授予的“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市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重庆名师等荣誉称号之一。
第四条评价标准条件
(一)教育方面
1.学生教育管理
⑴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成果突出,其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经验在市内或全国得到认可或推广。
⑵所带班级(团队)形成良好风气;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学生的思想素质有明显提高。学生犯罪率为零;班级、教师或学生获区县级及以上表彰(奖励)。或者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幼儿班级(团队)、教师在同行、家长中影响力大,获区县级及以上表彰。
2.指导青年教师
教书育人经验丰富,指导2名以上青年教师开展班主任工作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其经验在市级得到推广交流。
(二)教学方面
须具备以下5项条件:
1.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或专业)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完成规定的教学工作量。
2.课堂教学考核良好。在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保教活动等)竞赛中获区县一等奖或者市级二等奖及以上。
3.命题与监测。具有对本学科(或专业)各种层次的测试题目的命制、评价和分析的能力,能独立承担区县级或市级试题命制任务,并较好地完成学业(或技能)成绩检测的监测评价工作。
4.教研进修交流。完成学校规定的听课数量,参加区县级及以上教研机构组织的教研、进修和交流活动,并取得突出成效。
5.指导青年教师。在指导、培养一级、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做出突出贡献,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行家,在教育部有关司局单位(事业单位)、市教委(含市级教研、科研部门)或者全国和市一级学会组织的赛课(或保教活动评比)中获市级指导教师一等奖或者全国指导教师二等奖。
6.开设选修课或综合实践活动课,其经验或成果(如校本教材、教学经验总结等)在市级及以上进行交流或获奖。或者具有较强的行业联系能力和为行业企业培训服务的能力,撰写的企业实践调研报告能在刊物上发表,或获得市级有关部门表彰;或者具有专业产品生产与开发的能力,获得与专业相关的专利证书。或者科学开展一日活动,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科学照料幼儿的日常生活,其保教经验或成果在市级
及以上进行交流或获奖。
7.教学效果。所教班级学风好,学生学习兴趣浓,学习能力强;得到师生普遍认可和欢迎;学生综合素质高;学业(或专业)成绩合格率、优秀率居区县同类学校前茅。
(三)科研方面
具有主持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各类学校(单位)校级正副职管理人员除满足以下相应条件外,还应有较强的教育行政管理能力;公开发表过教育行政管理方面的论文或单位在本系统(本行业)获得过市级及以上教育行政管理方面优秀或先进等表彰奖励3次以上(其中个人至少1次以上)。
1.市教委直属学校(单位)
须具备下列条件:
⑴论文(论著或教材)。至少公开发表论文(含教育管理论文)7篇及以上,其中核心期刊至少3篇以上;或参编论著、教材不少于5万字且至少发表论文4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至少1篇以上。
⑵课题(项目)。主持市级重点课题1项并已通过结题评审,或主持市级课题2项至少有1项通过结题评审,或主研市级课题3项以上并至少有2项通过结题评审。
2.区县属学校(单位)
须具备下列条件:
⑴论文(论著或教材)。至少公开发表论文(含教育管理论文)6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至少2篇以上;或参编论著、教材4万字且发表论文3篇,其中核心期刊至少1篇以上。
⑵课题(项目)。主持市级课题1项或主研市级课题2项及以上,并至少有1项通过结题评审。
(四)成果方面
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获省部级三等奖及以上。
2.获全国学会(含专委会)二等奖及以上。
3.获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市级教研部门一等奖及以上。
4.获市教育科研成果、优秀教育著述(市教委)二等奖及以上。
5.市级学会(含专委会)级一等奖及以上。
(五)优先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同等条件下优先:
1.全面教书育人,获得市级及以上教书育人楷模、劳动模范、重庆名师、模范教师、特级教师、市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市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市级骨干(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之一。
2.长期担任班主任或学生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获得市级及以上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优秀德育工作者称号。
3.长期从事教研科研和课程教学改革,在学科(或专业)建设、减负提质中做出了突出成绩,获市级教研科研、市级课改先进个人称号。
4.被聘为市级教研(课改)、评估与监测、师训、科研或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或行业高级考评员)。
5.被聘为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导师或兼职导师。
6.被遴选为市级未来教育家培养对象或市级名师工作室研修教师。
第五条附则
(一)指导学生获奖,其颁奖单位以市教委或市级有关事业单位文件为准。
(二)课题(项目)认定:国家级指国家社会科学、国家自然科学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市级指市社科、市科委及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区县级指区县科委或教委立项的课题。其他学会课题可视为下一级项目。
(三)论著论文:含译著、研究报告(调查报告、教改实验报告)、教育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案例。教材教参:含教具、教学作品;包括主持、参编和审议教材教参。
论文清样和用稿通知不能作为正式材料报送。
(四)各学科门类除有特别说明外,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当年)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公布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为准。高质量的论文、项目、奖项或者专著等可否折算为核心期刊以及如何折算,由评审委员会根据实际情况研究确定。
(五)论文、著作、课题,均为任现职以来所取得且与申报学科相同或相近的成果;论文除特别说明外须为第1作者、著作(各章节作者未署名的著作)须排名前5位、课题须排名前7位。
(六)任现职期间,出现下列情况,按相关规定执行:
1.近5年内年度考核被确定为“基本合格”1次者,延期1年申报;被确定为“不合格”1次者,延期2年申报。以此类推。
2.受到党纪、政纪“警告”处分并按规定解除处分者,延期2年申报;受到“记过”及其以上处分并按规定解除处分者,延期3年申报。
3.已定性为管理(技术)工作等责任事故的直接责任者,或有教育教学违规被举报查实者,或在申报评审中弄虚作假者(伪造学历、资历、业绩,剽窃他人成果,以及职称考试违纪受到查处),3年内不得申报。
4.凡从事有偿家教的申报者,经查实,2年内单位不得推荐。
(七)过去有关规定与本条件不一致的,以本条件规定为准。
(八)本条件由市职称改革办公室和市教委职称改革办公室按分工负责解释。
第二篇:新疆:全面开评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
新疆:全面开评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
记者近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获悉,新疆近日正式印发《关于做好2016自治区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推荐工作的通知》,全面开评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健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体系。
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开评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是国家为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地位,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而设立的。此次改革不仅增设正高级职称,还打通了中学和小学的职称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较大幅度地调整了中小学教师结构比例标准。
根据规定,新疆各级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教育矫治学校的教师及教研部门和校外教育机构中实行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制度的在岗人员都可以申报正高级职称。民办中小学参照方案组织参加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
此外,根据各地教师总数及教育教学整体情况分配推荐名额,综合考虑各地教育水平、教师总人数等因素,评审推荐向基层一线倾斜、向艰苦地区倾斜、向南疆四地州倾斜。
(新华社)
第三篇:国务院: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增正高级教师
国务院: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增正高级教师
2011-08-
31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
增加财政投入支持发展学前教育听取对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的汇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增加财政投入支持发展学前教育,听取对中央企业监督检查情况的汇报。
会议决定,在近两年山东省潍坊市、吉林省松原市、陕西省宝鸡市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再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国部分地市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改革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建立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相衔接、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特点的职称制度,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核心、覆盖各类中小学教师的评价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并设置正高级职称。职称系列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二)按照注重师德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实绩和一线实践经历的要求,完善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条件。国家制定基本评价标准,各地区制定具体评价标准。对特别优秀的教师制定相应的破格评审条件。
(三)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健全工作程序和评审规则,建立评审专家责任制,全面推行评价结果公示制度。
(四)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有效衔接。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在核定的岗位内进行,岗位出现空缺时教师可以跨校评聘。新的职称制度适用于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和工读学校等。
第四篇:山东省关于做好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推荐工作的实施方案
关于做好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
推荐工作的实施方案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山东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鲁人发„2012‟53号)和《关于做好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聘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社字„2013‟183号)等有关规定,为认真做好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推荐工作,确保推荐评审质量,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推荐范围
被聘用在下列单位教师岗位上从事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教师,符合《山东省中小学教师水平基本评价标准条件》规定的正高级教师条件的,可按规定程序申报评审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
(一)政府举办或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以及民办的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
(二)市及区县教学研究、电化教育、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
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可按照规定的标准条件和程序组织推荐。
二、推荐名额 根据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批准下达的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推荐名额,综合考虑全市中小学学生及教师队伍规模、区县中小学数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按照区县、高新区小学(幼儿园)、初中、高中学段各1个名额,文昌湖区小学、初中学段各1个名额,每所市属学校(单位)1个名额进行推荐。对兼职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师,竞聘推荐前按《关于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中兼职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师推荐评审
职称有关问题的通知》(鲁人社办发„2013‟51号)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推荐数量不超过全市推荐名额的15%。
三、推荐程序
(一)个人申报。
申报人员应如实填写《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填写内容应与所提供的材料相一致。对申报材料中弄虚作假等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其参评资格。
(二)民主评议推荐及材料审查。
相关学校(单位)成立由教育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组成的推荐委员会,民主推荐本单位1名教师参加正高级教师推荐。学校(单位)要认真核实教师申报材料,并将《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申报评审职称情况一览表》在学校(单位)内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无异议后申报材料报送教育主管部门。
(三)区县审核推荐。
区县对所属学校(单位)申报人员的政治思想表现、师德、教育教学工作、申报材料等情况进行审核,按照分配的推荐名额择优组织推荐。各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市属学校(单位)务必于5月22日之前将正高级教师推荐材料报送市教育局组织人事科(具体地点另行通知),联系电话:0533-3189116、3182501),逾期不予受理。
四、市评议推荐和研究上报
(一)市推荐委员会评审推荐。
市人社局、市教育局负责组建淄博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推荐委员会,对区县、市属学校(单位)推荐人员进行评议推荐,按照省人社厅、教育厅相关要求和分配名额提出推荐人选建议。推
荐委员会由外聘教育教学专家组成。
(二)研究公示和上报。
市教育部门根据市评议推荐委员会推荐人选建议研究确定推荐人选。进行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无异议后经市人社部门审核盖章,上报省中小学高级职称评委会。
五、工作要求
(一)充分认识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的重要意义。
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是培养和造就教育家的重要措施。各级人社、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坚持标准,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社会公认、业绩突出的教师选拔出来,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对推动全市教育科学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二)广泛深入学习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相关政策。区县、市属学校(单位)要认真学习省、市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的相关政策规定,准确把握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评审的基本条件和工作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严格要求、规范程序,确保推荐工作顺利进行。为确保推荐质量,各级要加强对职称申报材料的审查工作,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会后要按照要求抓紧对本地区、本部门职称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保证推荐工作有序、顺利进行。推荐过程中要坚持公示制度,接受广大教师监督,确保推荐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2013年5月6日
第五篇:XX正高级教师职称申报推荐工作方案
XX正高级教师职称申报推荐工作方
案
根据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做好XX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x教通〔XX〕x号)、省教育厅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做好有关省直厅局、省属企事业单位所属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职称申报推荐工作的通知》(x教职改办字〔XX〕x号)精神,为做好我校XX正高级教师职称申报推荐工作,特制订工作方案如下:
一、工作机构
学校按照规定要求组建考核推荐委员会,负责对申报人员的资格、基本条件、职业道德、工作表现及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初审,并对申报人员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全面审核把关。考核推荐委员会人数原则上不少于7人,其中一线教师不少于70%。
二、推荐范围
我校实行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的现有在编在岗人员,凡符合《实施方案》规定的正高级教师基本标准条件的,可申报参评,由学校、主办单位、省教育厅进行考核推荐。已经办理了退休手续或已到法定退休年龄但尚未办理退休手续的人员(计算截止时间为XX年11月30日),不属于申报推荐范围。
三、名额分配
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要求,各有关省直厅局、省属企事业单位所属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推荐指标总数为6个,其中,一线教师占比不少于推荐总人数的70%,正校(园)级领导以及教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校外教育机构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不超过推荐总人数的30%,小学幼儿园、初中、高中都需有推荐对象。
省教育厅以各学校(单位)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副高级教师数为依据确定推荐名额,我校推荐名额1-2人(同一学校通过人员原则上不超过1人)。
四、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政治素养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思想素养。
(2)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可持续发展。
(3)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涵和体系。
2、法纪意识
(1)依法执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遵守《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规章制度。
(2)廉洁从教。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维护人民教师崇高职业形象。不私自在校外教育机构兼课兼职;不乱收费,不推销或变相推销商品和课外书刊、教辅资料;不组织学生成建制补课。无“学钱交易”、“以教谋私”、“有偿家教”、“向家长索要或变相索要财物”、“托家长办私事”等行为;无任何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等弄虚作假的违规行为。
3、敬业精神
(1)忠诚人民教育事业,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
(2)努力探索教育规律,根据不同时期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教育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3)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忠于职守,服从工作安排。认真抓好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注重教育教学感悟和反思。
4、育人行为
(1)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了解学生发展需求,注重个体差异,尊重、爱护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并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
(2)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3)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耐心细致教育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无单纯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公布学生考试名次等现象。
(4)没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不泄露学生的个人隐私。
5、学习态度
(1)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2)不断学习、准确把握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与新要求,不断学习和掌握教育研究的新成果、新进展,不断学习新技术、新方法。
(3)潜心钻研业务,具有不断地自我超越、自主创新的精神和能力。注重将理论学习与本职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注重将所学的先进经验和成果与本校本班的实际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继续教育达到规定要求,按照有关规定完成相应的学时(学分)培训任务。
6、师德师风、身心条件
师德师风优秀,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具备从事教育教学的身心条件。
7、资格要求
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的教师资格。
8、其他要求
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刚性要求,论文区别对待。
(二)业务能力水平
.教育艺术高超,育人业绩卓著
(1)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任现职以来承担班主任、辅导员等学生管理工作2年以上,精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善于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培养方案,提供适应其特点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
(3)善于挖掘和充分利用本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元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4)积极参与社会教育活动,与社区和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能够针对学生的教育成长、学校教育工作和社区教育发展等提出指导性意见或方案。
2.教学业务精湛,教学效果优异
(1)课堂教学效果优异,所教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充分培养,学习方法得到有效指导,所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课程教学考核等级达到良好标准,教学综合评价优良率在80%以上,教学效果在本区域内同学科层次处于领先水平。
(2)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课程标准体系和专业知识,能准确把握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备课精益求精,教学方案针对性强,富有创新精神。
(4)课堂教学能够驾驭自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得到本区域内同行的一致认可。
(5)学生课业负担轻,作业有层次、有梯度,作业量适度,作业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具有学科特色,富有创新性。
(6)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创造性地组织、指导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或参与各类竞赛。
(7)具有市级学科(专业)带头人或市级骨干教师等相应称号。
3.研究能力超群,教研成果丰富
(1)具有主持、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2)任现职以来出版过或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过独创性的教育教学研究著作或论文,或持有国家承认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或主持的课题获市州以上奖励,或有经县市区教育部门组织同行专家鉴定或推荐的成果。
4.示范作用显著,区域同行公认
(1)在本学科领域享有较高知名度,为本区域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
(2)具有很强的团队精神,在学校教学团队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积极参与本区域教师培训工作,在指导、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3)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改革,在推动学校发展、促进学科建设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推广与普及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
(三)任职资历等其他条件
.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2.累计有两年以上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
3.教学工作量饱满(管理人员的教学工作量不少于一线教师的1/3)。
(四)破格条件
破格申报正高级教师职务,其近五年考核须具备一次及以上优秀等级,且任现职以来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第1、2项二选一,第3至5项三选一。
.在师德师风方面表现突出,其先进事迹获得党中央、国务院表彰奖励,或先进事迹被国家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2.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显著,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3.在教育教学方面指导至少2名学生在国家级比赛、竞赛中获得第一名或一等奖。
4.主持过国家级重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研究,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5.获得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奖或优秀教改成果奖等。
五、推荐程序
.个人申报。符合正高级教师任职条件的人员自主申报,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如实提供相关材料(材料报送要求及种类见湘教通〔XX〕397号文的附件4),并作出真实性承诺。
2.学校推荐。
(1)考核推荐委员会对申报人员提交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全面审核把关,参照各类人员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采取多种方式综合测评,推荐参评人员。
(2)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推荐委员会提交的推荐参评结果。并按规定对拟推荐参评人员的基本情况(学历、资历、继续教育、奖项、业绩等)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推荐上报。
为充分展示和考察推荐参评对象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艺术及教学效果,客观反映推荐参评人员的教学理论素养和实际教学能力,推荐参评对象须提交一堂完整的授课视频供学校上报。
3.省教育厅职改办考核推荐。组织同行专家对照评价基本标准条件,通过实地考核、审阅材料等形式,对参评人员进行综合考评,确定拟推荐人选并公示。
六、工作时间安排
.10月25日,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申报动员。
2.10月27日中午12时前,申报参评人员提交书面申请及继续教育材料,提交地点:校办公室
(二)3.10月27日下午,确定考核推荐委员成员。
4.10月30日,校办公室统一至上级部门办理继续教育证明。
5.10月31日,申报参评人员报送参评材料,报送地点:学校教师委员会办公室(执中楼207室)。
6.11月1日,校办公室组织推荐委员会对参评材料进行初审。
7.11月2日(周四)上午,召开推荐委员会会议,审核、推荐参评对象。
8.11月2日(周四)下午,校长办公会议审定学校考核推荐委员会推荐参评名单,并在校内进行公示。
9.11月3-8日,校办公室整理报送材料(评审材料须在XX年11月8日前一次性全部提交,逾期主管部门将不再受理材料上报、补充、更换事宜)。
0.11月9日,学校报送参评材料。
学校按照分配名额和有关评审材料报送要求及种类,统一由校办公室负责报送推荐对象参评材料及各类信息资料。
六、工作要求
各有关部门和人员要深刻认识开展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申报推荐和评审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人员都有申报的机会。要严格标准条件,严肃工作纪律,做到规范操作,公开透明,监督有力,真正把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区域同行公认、在教育教学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教师推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