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规定的工时制度有哪几种?
工时制度是指关于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及其计算的制度。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工时制度有三种:标准工时制度、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不定时工作制。
标准工时制度,是指法律规定的,对一般劳动者普遍适用的工时制度。我国《劳动法》
第36条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1994年《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3条规定:“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可以看出,《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对标准工时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劳动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而《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是由国务院颁布的,从效力等级上看,《劳动法》的效力应高于《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应优先适用《劳动法》的规定。所以在标准工时制度下,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
综合计算工时制度,是指因工作性质特殊或因受季节、自然条件的限制,对劳动者适用的以周、月、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时的一种工时制度。
不定时工作制度,是不以标准工时制度确定的工作制度,企业以合理确定劳动者6劳动定额或其他考核标准来确定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
第二篇:工时制度
所谓计件工作时间是指以劳动者完成一定的劳动定额为标准工作时间。依《劳动法》第37条的规定,实行计件工作的用人单位,必须以劳动者在一个标准工作日(每日8小时)和一个标准周(一周工作40小时,每周工作5天)的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计件数量为标准,确定劳动者日或周的劳动定额。超过这个标准就等于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计件工作时间实际上是标准工作时间的更复杂的形式。同时又有很大的灵活性。
实行计件工作时间的劳动者,如果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完成了当日的劳动定额,则剩余时间可为休息时间,也可以多做定额以取得更多的劳动报酬;相反,如果劳动者在8小时内未完成定额,则可以在8小时外用以完成定额。实行计件工作时间的单位应在标准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的前提下,合理确定每日或每周定额,适当考虑调整劳动者计件单价,以保证劳动者在享受法定工时制度的同时,工资总量不会减少.1、计件工资单价如何确定? 之前在家服装厂,他们的计件单价不是HR定的,是由专门负责工艺的师傅根据难易程度订的。如果HR定的话,其实也是参照计时工资,比如某产品一天8小时人均生产100件,如果按时薪估算,8小时工资为60元的话,那么计件就是0.6元/件
2、人员请病假、事假、带薪假(婚、丧、产、年休假)期间工资如何计算? 如果纯计件的话休假期间没有计件工资,但全月工资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3、如果有加班,计件人员加班工资如何计算? 加班的计件工资,一个可以规定正常一天产多少件,订一个计件价格,超过的按更高的计件价格。或者是全部按一样的价格计件,加班的按小时给予一定的补助。
作者: peerless时间: 2010-5-27 14:43:00标题: 回复:关于计件工资几个计算问题的讨论
在实行计件工资制下,需明确几个问题:
1、在实行计件工资制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也要遵守法定的标准工时制度,即每周40小时、每日8小时的工时制度。
2、用人单位需依法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即用人单位应在标准工时制度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劳动者的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3、劳动者完成计件定额任务后,用人单位安排延长工作时间的,应依法定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加班报酬。因此,在计件工资制下,关键是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但在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只与劳动者约定了计件单价,而没有确定劳动定额,这样就无法确定加班工作量,也无法确定劳动者的加班工资。在司法实践中,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实行计件工资制,但根据现有证据无法查明正常工作时间工作定额的,通常根据劳动者的工资、工作时间和法定加班倍数折算出的时薪不低于最低于工资标准,则可认定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中已包含了加班工资。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推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所有约定,以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来审查加班的支付问题,即以劳动者所得的工资按计时工资制算出正常工作时间内的小时工资,如果该小时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则劳动者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工资就不会得到法院支持。司法实践中的这种做法应当说有利于用人单位,不利于动者,不合理,但属无奈之举。《劳动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用人单位有义务依法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由于用人单位未依法确定劳动定额,而在劳动者要求支付加班工资时,司法部门却推翻双方约定,且以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对是否支付加班工资进行审查,这明显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并没有关于如何确定劳动定额的相关法律法规或规范,使得确定劳动定额没有可操作性和强制性,致使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都没有确定劳动定额,只是与劳动者约定计件单价。故在无法确定劳动定额时,对劳动者提出的按计件单价标准支付加班工资也难于确定,因此,司法部门只能采取折算成标准工时工资制这种处理方式。
国家规定员工正常上班时间为一天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每小时最低多少钱得根据地方最低工资标准确定,每个地方都不一样。计件的标准主要是根据计时工资标准计算,国家或地方都有相关工作的定额,根据这个定额和计时工资计算。加班主要有三种,每天延时加班、休息日加班、法定休假日加班,加班工资分别是原工资的150%、200%、300%。相关条款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三十六条
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
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九条
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第四十八条
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
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
工时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合同的规定,为履行劳动义务而从事劳动的时间。我国为保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通过立法的形式规定劳动者为履行劳动义务而从事劳动时间的最长限度。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我国的工时制度存在以下几种形式。
一、标准工时制
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小时的工时制度,这就是标准工时制度。标准工时制度是实际生活中存在最广泛的工时制度,是实行其他特殊工时制度的计算依据和参照标准。
二、特殊工时制
特殊工时制是相对标准工时制而言。指因工作性质或者生产特点的限制,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按照法律规定,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工时制度。我国规定因工作性质或者生产特点的限制,不能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标准工时制度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中国已实行的特殊工时制主要有:缩短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不定时工时制、计件工时制。
(一)缩短工时制
即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少于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少于四十小时的工时制度。在特殊条件下从事劳动和有特殊情况,需要在每周工作40小时的基础上再适当缩短工作时间的,应在保证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指单位以标准工作时间为基础,以一定的期限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用人单位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轮调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不定时工作制
不定时工作制是一种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的限制,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能受固定时数限制,而直接确定职工劳动量的工作制度。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用人单位应按劳动法的规定,参照标准工时制核定工作量并采用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四)计件工作制
计件工作制是指以工人完成一定数量的合格产品或一定的作业量来确定劳动报酬的一
种劳动形式。按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标准工时的规定,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劳动定额是指为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而预先规定的劳动消耗标准,或是预先规定单位时间内完成合格产品的数量。劳动定额要合理制定,保证大多数人在正常情况下,按标准时间劳动能够完成定额.标准工时制度,也称为标准工作制度,是由立法确定一昼夜中工作时间长度,一周中工作日天数,并要求各用人单位和一般职工普遍实行的基本工时制度。标准工时制是标准和基础,是其它特殊工时制度的计算依据和参照标准。因此标准工时制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是各国劳动立法中的重要内容。
标准工时制中的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标准也在不断发展和提高。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延长职工的工作时间。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这一制度与劳动法的规定并不相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显然在这里每周工作时间的上限多了四个小时。如何看待这多出来的四小时呢?根据劳动部的有关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时间每周超出40小时但不足44小时,不作为延长工作时间处理,但是劳动行政部门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改正。因此,虽然这在四个小时内用人单位不须向员工支付加班工资,但这只能作为特殊或偶然的情况对待,用人单位不应将每周工作四十四小时作为计算加班工资的基础,如果这样做了,劳动部门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改正并按每周工作四十小时的标准执行。
特殊工时制是相对标准工时制而言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
第五条规定“因工作性质或者生产特点的限制,不能实行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 40小时标准工时制度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这里的 “其他工作时间和休息方法”指的就是特殊工时制。作为一项制度,特殊工时制包括许多种具体的工时制度,我国已实行的主要有:缩短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不定时工时制、计件工时制。
缩短工时制,也称为缩短工作制。它是规定劳动者每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少于标准工作日长度或每周工作天数少于标准工作天数的工作时间制度。适用这种制度的主要是从事特别艰苦、繁重、有毒有害、过度紧张的劳动者以及在哺乳期的女员工。如我国法律规定,有不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每日可在工作时间内有1小时哺乳时间。
综合计算工时制也称为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它是以标准工作时间为基础,以一定的期限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实行这种工时制度的用人单位,计算工作时间的周期可以是周、月、季、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用人单位在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并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的基础上,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轮调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上海市劳动局规定,除个别确系情况特殊的企业,允许以年或季为综合计算工时的周期外,一般均掌握在以周或月为计算周期。
不定时工时制也称为不定时工作制。它是指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的限制,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能受固定时数限制的工时制度。标准工时制、缩短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制都是一种定时工作制,是依据工作时间来计算劳动量,不定时工作制是一种直接确定职工劳动量的工作制度。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用人单位应按劳动法的规定,参照标准工时制核定工作量并采用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企业中的高级管理
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计件工时制也称为计件工作制,是以工人完成一定数量的合格产品或一定的作业量来确定劳动报酬的一种劳动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计件工作的劳动者实行的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不定时工作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七条要求: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标准工时的规定,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需注意的一点是: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或不定时工时制必须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
第三篇:工时制度
工时制度
一、各种工时制
1、标准工时制
标准工时制是指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时间。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标准工时制是其他各类工时制的计算依据。如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用人单位,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时制基本相同。另外,对于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根据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2、综合计算工时制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指因工作性质特殊或者受季节及自然条件限制,需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作业,采取综合计算工时制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制度,如建筑、旅游等岗位。但其平均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岗位,需企业报经当地区县劳动保障局批准,未经批准,不能任意扩大范围。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其工作时间不区分制度工作日与公休日。员工在综合计算工时一个周期内只要总的实际工作时间没有超过法定总的工作时间的,其在公休日工作,不需支付200%加班工资。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待遇”规定,一般只适用于实行标准工时制员工。
对于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员工,采取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等方式,以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工作任务完成。
按劳部发[1994]503号文件规定,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也有三种:
(一)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
(二)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
(三)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3、不定时工时制
不定时工作制是一种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的限制,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能受固定时数限制,而直接确定职工劳动量的工作制度。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用人单位应按劳动法的规定,参照标准工时制核定工作量并采用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不定时工作制,是指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批,对某些职工实行的每日没有固定工作时数的工时制度。
根据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规定,可以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主要有以下3种:
(1)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
(2)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3)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
实行不定时工作制需要审批
根据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规定:“中央直属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经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地方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审批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4、计件工时制
计件工作制是指以工人完成一定数量的合格产品或一定的作业量来确定劳动报酬的一种劳动形式。按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标准工时的规定,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5、缩短工时制
即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少于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少于四十小时的工时制度。在特殊条件下从事劳动和有特殊情况,需要在每周工作40小时的基础上再适当缩短工作时间的,应在保证完成生产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
1994年2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第4条规定,在特殊条件下从事劳动和因特殊情况需要缩短工作时间的,按照国家规定执行。我国目前实行缩短工时制的有四种情况:
(1)从事矿山、井下、高空、高温、低温、有毒有害特别繁重或过度紧张的劳动等职工,每日工作少于8小时。根据1979年10月《纺织工业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纺织企业实行“四班三运转”的意见》,纺织部门实行“四班三运转”工时制度。根据1981年6月《化学工业部、国家劳动总局关于在有毒有害作业工人中改革工时制度的意见》,化工行业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工人实行“三工一休”制、6小时至7小时工作制和“定期轮流脱离接触”制度。煤矿井下实行四班6小时工作制。此外,建筑、冶炼、地质、勘探、森林采伐,装卸搬运等行业和部门均为从事繁重体力劳动,劳动强度高,应依本行业或部门的特点,实行各种形式的缩短工时制。
(2)夜班工作时间实行缩短1小时。夜班工作时间一般指当晚10时至次日晨6时从事劳动或工作的时间。夜班工作改变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增加了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因而夜班工作时间比标准工时减少1小时。
(3)根据1998年国务院发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有不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可在每班劳动时间有两次哺乳(含人工喂养)时间,每次30分钟,多胞胎生育的,每多哺乳一个婴儿,每次哺乳时间增加30分钟。女职工每班劳动时间内的两次哺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
(4)1991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工(年满16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实行低于8小时工作日。
二、案例和拓展
案例56:综合计算工时制大量节省加班费开支?
江苏苏州某大型造纸制造型企业因生产季节性较强,经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批 准,该企业实行以季为周期的综合工时制,核定劳动者每季度总工作时间为502.8小时。该企业根据综合工时制的批复,要求劳动者第二季度的4月和5月连续生产,6月份整月休息。然而,2007年上半年因订单比以往都多,该企业劳动者连续4个月没有休息。该企业劳动者王某以工作时间总数超过1200小时,于7月提出集中休息一周,结果该企业人事部门的答复是,公司订单较多,在生产任务没有完成前,任何劳动者不得休息,因为公司实行的是综合工时制。王某咨询相关专业人员后,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投诉,要求企业保障其相应休假权利并依法支付加班费。当地劳动监察大队调查属实后,责令该企业停止违法行为,要求保障职工最基本的休息权利,并依法支付加班费。
拓展:综合计算工时制下加班费等的计算
(一)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下的加班费处理。
通常理解,没有超过核准计算周期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无加班费,即使是休息日安排加班(遇到法定节假日除外)。如果超过的,(除了法定节假日安排加班以外)一律按照加班小时工资的150%计发,法定节假日安排的按照加班小时工资的300%计发。下面举例说明:
小白是上海某地质勘探队的队员,基本工资960元,该勘探队2009年经劳动行政部门审批采用综合计算工时制,以年为单位。2009年小白全年工作了2196小时,其中8小时为法定节假日加班)。小白想知道自己可以领取多少加班费? 计算步骤:
1、确定年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法定标准工作时间总数为多少小时。年工作日*8小时=(365天/年-104天/年-11天/年)×8=2000小时
2、确定小白实际工作时间为多少小时。
实际工作时间为2196小时(含8小时法定节日)
3、确定超出时间为多少小时。
2196-2000=196小时(其中8小时法定节假日)
4、确定计算加班费标准。
小白的小时工资为:960÷21.75÷8=5.52元
小白的加班费为:(196-8)×5.52×150%+8×5.52×300%=1689.12元
(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运用的限制。
1、关于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有效期问题: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准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批复可以设定有效期。有效期可以依据企业的申请设定,但最长不超过2年。
2、关于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否能够直接适用每个员工的问题:从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审批程序看,在进行审批前企业对对应岗位申请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首先制定相关方案(申请报告、实施方案、工时管理及工资支付规章制度)并且公示,得到员工同意。在获得审批后,对于新进入员工必须要有告知程序,至少在劳动合同中应该得以体现。
(三)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留下来的待解决问题。
1、关于加班超时是否有上限限制:众所周知《劳动法》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那么使用综合工时是否可以突破每月36小时,在相关规定中并无体现。笔者认为,应该不能突破36小时的上限。当然,由于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使用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企业的灵活用工,因此可以在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中明确:经批准可以以月、季、年为单位的企业使用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每月平均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
2、关于得到审批可以使用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因加班费与劳动者发生争议是否可以直接得到支持?笔者认为:获得审批的企业与劳动者因执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下发生争议的,仲裁机构或者法院不能仅凭批复认定企业没有问题。如果劳动者提出实际执行的工作制是标准工作制而非批文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那么作为仲裁机构或法院理应进行实地审查,而不能凭批复简单认为有效。
3、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实施后劳动者的休息权如何得到保护?笔者认为:由于现行规定中没有对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进行一个加班上限约束,为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利,理应明确每天至少保证劳动者休息多少小时。目前,天津(注1)、湖北(注2)等地已经明确职工每天休息时间不少于10小时或者有类似规定。
案例57:不定时工时制只需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吗?
广东深圳某化工材料销售公司与2009年5月招聘程先生担任销售人员并与他签订了劳动合同,并商定程先生每月工资包括底薪和提成。另外支付外勤津贴。其中,提成要根据销售业绩来确定。劳动合同中还约定,程先生适用不定式工作制。2009年5月12日程先生的销售业绩一直不理想。程先生想改行,辞职前程先生提出要求公司发放加班工资,公司称约定实行的是不定时工作制,不存在加班费问题。他遂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了申诉,要求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支付加班工资,并向仲裁委提交了劳动合同书、签到表等证据。经仲裁开庭审理,查明该公司未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仲裁委员会裁决支持了程先生的诉讼请求,该公司按国家规定支付加班工资。
案例58:计件工时制就没有加班费之说吗?
2009年3月,广东东莞某港资服装制品有限公司招收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并与之签订了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服装公司对从事生产线操作的员工实行计件工资制度,每位员工按照自己的实际工作量的多少来领取工资。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公司因产品订单不均衡,既有工作量安排不足的情况,又有要求员工在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加班的情况。为平衡员工利益,在计算工资时,公司采取以计时保底、计件做奖金计算工资的方式发放。即若员工不熟练,计件工资不够计时工资时,公司支付计时工资;当员工熟练,计件工资超过计时工资时,公司支付计件工资。1个月后,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前来检查,审核员判定服装厂计件工资没有依法支付。审核员认为,若员工不熟练,以最低工资为底线支付计时工资并无问 题。但计件工资超过计时工资时,则服装厂很可能未已计件工资的单价的1.5倍或2倍来支付加班工资。
举例而言,若某员工全月公时为160小时正班+40小时1.5倍加班,共生产产品8000件,而单价为0.1元,也即全月计件金额为800元(8000×0.1元),此时,公司支付员工计件工资。这种情况下,员工计件工资应为:800元/(160+40小时)=4元/小时。那么计件工资为4元×(160+40×1.5小时)=880元。即公司少支付了80元工资。基于此,劳动行政部门最后给予服装公司一个警告处分。
第四篇:计件工时制度
文件编号:DED-IE-002 版本:A0
装配部计件工资制度 目的
建立标准工时与工作方法设计、改善、及时联动及维护机制,规范工时补贴申报、核准及考核流程。适用范围
工程、装配、财务、人事行政等涉及薪资成本核算等与产品工时制定、评审、修订及核算相关的部门及人员。术语和定义 3.1 估算工时
估算工时是指试产及首批量产前IE工程师无法深入细节地对产品各工序进行测算,是结合经验性数据及估算法额定的工时;因新产品试制及产品首批量产的数量较少,估算工时不作为基准。
3.2 标准工时
标准工时是指在适宜的工作条件下,利用最适合的操作方法,以一个普通熟练的工人用正常的速度完成标准作业所需的时间并加上一定的宽放所得的工时;在量产阶段,IE需深入各工序进行测评、研究,排除各种浪费并考虑可改善之处,所得到的精准、可信赖、而且可重现的结果称之为“标准工时”,标准工时为管理的基准。
职责
4.1 工程部IE工程师:对产品制造过程进行工序分析与研究,通过科学化方式制定标准工时,消除动作浪费,实施工艺改善,优化标准工时,对工时补贴申报过程予以监管、核定损耗工时及判定补贴工时责任归属部门;
4.2 装配部统计员:统计、核算员工工时,及时、准确、真实申报工时补贴;
4.3 财务部成本会计:负责工资结算、成本核算及工时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及时督促相关责任部门实施成本改善措施,提高效能;
4.4 人事行政文员:负责新工人入厂培训期工作的跟进及装配部计件工资、补贴工时核算过程的监督和相关责任处罚。工时制定
5.1 在新产品试制、首批量产阶段,由IE估算工时,经工程部主管批准;
5.2 在量产前期IE应按规定要求在 6.1 当工作方法、作业标准等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时,标准工时应予以调整,调整由IE提出,报工程部主管审核,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6.2 因生产员工积极性等非客观因素影响,标准工时不更改;
6.3 各类产品标准工时原则上每检讨一次,由IE提出酌情予以修订,报工程部主管批准后执行,特殊产品标准工时的修订,由IE制定方案,报工程主管审核,厂长批准。工时补贴
7.1 新工培训:新工人在上岗前给予3天的培训期,培训期不参与拉线熟练工工时分配,期间按公班单独计发新工人培训薪酬,原则上不鼓励新工人在培训期加班。培训用工由用人单位填报,经人事行政部核实,总经理批准后报财务部;
7.2 新产品上线量产前给予操作工适应期限,期限内未足标准,补至公班,超过期限,仍未达标,按实际工时计算,不再给予补贴;7.3 异常补贴:当有设计、来料、工夹具等异常因素影响生产(如增加工位、停拉待料、产品不良品增加)时,由生产单位
出勤时数*个人出勤时数
附则
9.1 当计件产量超过标准产量时,各类异常补贴不再予以计算;
9.2 虚报工时一经发现,给予大过处分,屡次不改予以开除;装配主管、IE、财务部成本会计均有向人事行政部提报对当事人予以处罚的权力;
9.3 本制度解释权归公司,相关基准、标准每年检讨、修订予以颁布一次。10 相关表格文件
10.1 《排位表》 10.2 《作业指书》 10.3 《生产异常报告》 10.4 《生产异常工时补贴单》 10.5 《生产日表报表》
本制度从2006年4月1日起开始试行,试行果后,正式颂布执行!
2个月后,达到预期效广东**实业有限公司 2006年3月22日
文件编号:DED-IE-002 版本:A0
1、目的﹕
规范标准工时的制定、更新及维护之作业流程。最终使该体系达到流程化、公正化、合理化的效果,从而提高人工成本评估的准确性。
2、范围﹕
本公司各计件车间适用之。
3、定义﹕ 3.1、标准工时是在正常作业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工作所需要的作业时间。
3.2、标准时间的组成公式:
标准时间 = 观测时间×评价系数×(1+宽放率)= 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其中观测时间指的是IE工程师根据各车间各工序的实际情况取3~5名熟练操作员工实际观测20组数据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
3.3、评比系数
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从事该工作的时间长短、该工位的技术含量、辛苦度及危险性、员工操作的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未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评比系数,其中努力度及熟练度对作业时间影响最大,因此现场评比时如无特殊情况可忽略环境因素及一致性(稳定性)的影响,只评价努力度与熟练度即可(具体评价基准表见附件1)。
3.4、宽放时间
作业时间中减除净作业时间外,会另外给出一定的宽放,来作为因疲劳、等待、喝水、上厕及其它生产当中偶发的事务处理等必要的时间预备,我厂宽放的范围约为10%-25%。(具体宽放的执行标准参考附件2A/2B)。
3.5、标准工时制定流程:
为了保证标准工时的合理性、及时,各车间标准工时制定流程按附件3执行。
4、权责﹕
4.1、生产单位:生产车间负责提供正常的作业条件,作业速度正常的作业员及提供需制定标准工时的相关作业工序,同时提供标准工时及工价的参考数据。
4.2、车间文员:计件单价的计算及每月车间员工工资的核算(含计时); 4.3、IE工程师:负责产品相关工序及标准工时参考数据进行确认分析,同时根据现场作业的人、机、料、法观察其作业状态是否合理,观察作业员的作业状态及作业时的努力度和熟练度,确定作业员评比系数及宽放系数从而制定出标准工时。并对计件标准工时进行制定、维护与修正。
4.4、财务:对各车间工序的计件单价进行核定,对每月车间文员提拱的员文件编号:DED-IE-002 版本:A0
工工资进行审核。
5、相关内容﹕
第五篇:三种工时制度
现在我国存在三种工时制度。
(1)标准工时制:标准工时制,是由立法确定一昼夜中工作时间长度,一周中工作日天数,并要求各用人单位和一般职工普遍实行的基本工时制度。我国目前实行的是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因此,如果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8小时之外工作的,就属于加点;超过8小时部分的时间,就是加点的时间。休息日、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就属于加班;休息日、节假日工作时间,就是加班时间。因此,10月1日、2日、3日安排加班的,公司应支付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10月4日、5日、6日、7日安排加班的,公司可以选择调休,不支付加班工资;也可以选择支付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2)不定时工时制:不定时工时制,也称为不定时工作制,它是指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的限制,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能受固定时数限制的工时制度。通俗地讲,不定时工作制就是每一工作日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限制的工作时间制度。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主要有以下三种:(1)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2)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3)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受固定工作时数限制,所以对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劳动者无法认定其加班加点的时间。因此,劳动部颁发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劳部发 [1994]489号)第13条第4款规定:“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劳动者,不执行上述规定(即关于加班加点工资制度的规定)”。但是,地方性立法如上海、深圳等都规定,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不定时工时制的用人单位,在法定休假节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 300%支付工资。因此,10月1日、2日、3日安排加班的,公司应支付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10月4日、5日、6日、7日安排加班的,公司不用支付加班工资,也不用调休。
(3)综合计算工时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指单位以标准工作时间为基础,以一定的期限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按劳部发 [1994]]503号文件规定,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也有三种:
(1)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
(2)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
(3)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分别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实行这一工时形式的企业,无论选用周、月为周期,还是以季、年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职工的平均周工作时间、月工作时间、季度工作时间、年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相同,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应按规定支付职工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即用人单位按不低于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是在法定节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由此可见,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劳动者,工作日正好是休息日的,属于正常工作;工作日正好是法定节假日的,则应按本人日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加班工资。综合计算周期内的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应视为加班加点的时间,均按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如何理解综合工时的加班问题
(1)标准工时制度下的加班。10月1日、2日、3日安排加班的,公司应支付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10月4日、5 日、6日、7日安排加班的,公司可以选择调休,不支付加班工资;也可以选择支付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2)不定时工时制度下的加班待遇。10月1日、2日、3日安排加班的,公司应支付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10月4日、5日、6日、7日安排加班的,公司不用支付加班工资,也不用调休。
(3)综合计算工时制下的加班待遇。10月1日、2日、3日安排加班的,公司应支付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10月4 日、5日、6日、7日安排加班的,综合计算周期内的实际工作时间没有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不支付加班工资也不调休;综合计算周期内的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部分,均按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加班加点工资。
3、实行计件工资的,国庆加班工资如何拿
实行计件工资的劳动者,只有在完成定额任务且实际工作时间达到标准日工作时间之后,根据用人单位的命令和要求从事劳动的,才视为加点;在休息日或节假日,根据用人单位的命令和要求从事劳动的,即视为加班。因此:
10月1日、2日、3日安排加班的,加班期间完成的产品件数乘以单位产品的工资金额,再按《劳动法》规定乘以300%。即:
加班工资=计件单价×300%×件数。
10月4日、5日、6日、7日安排加班的,加班期间完成的产品件数乘以单位产品的工资金额,再按《劳动法》规定乘以200%。即:
加班工资=计件单价×200%×件数
原国家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第五条规定:“依据劳动部《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第五条的规定,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采用的是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但其平均日工作时间和平均周工作时间应与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基本相同。也就是说,在综合计算周期内,某一具体日(或周)的实际工作时间可以超过8小时(或40小时),但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总实际工作时间不应超过总法定标准工作时间,超过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并应当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报酬(本人工资的150%),其中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按《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支付工资报酬(本人工资的300%)。而且,延长工作时间的小时数平均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延长工作时间的,同样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所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可以不受国家延长工作时间的时间限制的说法是错误的。
原国家劳动部《关于职工工作时间有关问题的复函》第七条规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企业,在综合计算周期内如果劳动者的实际工作时间总数超过该周期的法定标准工作时间总数,超过部分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如果在整个综合计算周期内实际工作时间总数不超过该周期的法定标准工作时间总数,只是该综合计算周期内的某一具体日(或周、或月、或季)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其超过部分不应视为延长工作时间。”从劳动部的解释可知,由于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以一定的周期来计算劳动者的工作时间的。所以,只有在整个计算周期超过法定标准工作时间总数的部分,才能作为延长工作时间。
对于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等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职工,企业应当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经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协商,采用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职工的身体健康和休息休假权利以及企业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
按照《劳动法》及相关规定,加班加点的工资应按以下标准支付工资:
(1)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日法定标准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工资标准的150%支付劳动者工资;
(2)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规定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200%支付劳动者工资;
(3)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按照不低于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劳动者工资。
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须批准
有一些用人单位对职工说,我们公司执行的是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因此没有加班,不发加班费。由于一些劳动者对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不熟悉,就给懵住了。其实单位这种解释是错误的。
其一,凡是执行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必须经过劳动部门的批准,也就是说,要有批准的文件。
其二,即使一个单位有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批准文件,也不是意味着这个所有岗位、所有职工都执行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只是对某些特殊需要的单位和岗位,不可能一个单位全部适用。因此,要看批准的文件规定的哪些岗位。三,不定时工时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并不是可以不讲工作时间,超过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也必须按加班计算。
两种方法了解单位实行何种工时制度
第一、看劳动合同中有没有相关规定。
工作时间是劳动合同必须具备的内容之一,用人单位应将特殊部门的特殊工作时间制度写入劳动合同,这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重要依据。但这只是用人单位实行某种工时制度的初步证据。
第二、看用人单位有没有向劳动行政部门即国家劳动部或劳动与社会保障局作过审批或备案手续。
根据上海市劳动部门的最新规定,凡被批准执行不定时和综合工作时间的单位,必须向职工公示被批准的岗位、有效期、计算周期等事项。
否则,即便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写明某个岗位实行的是不定时工时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制,这种约定也是无效的。因为未经审批,用人单位无权自行实行不定时工时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制。根据上海市的有关规定中央直属企业,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应报国家劳动部批准,并报上海市劳动局备案。市属企业,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应报上海市劳动局批准,并报所在区、县劳动局备案;区、县企业,经其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区、县劳动局批准;其他无主管部门的企
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加班计算方法(集中工作集中休息)
1、首先确定审批:本办法所称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是指企业因工作情况特殊或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需要安排职工连续作业,无法实行标准工时制度,采用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
2、如果以采用以月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的工时制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确定当月中综合工时的工作小时:210小时(一般集中工作集中休息)
A、确定当月标准工作时间:(是22天*8=176小时/21天*8=168小时)*标准工时以企业标准为准,没有统一固定时间 B、二者的时差即为加班时间:即210-176=34小时
注:一般延长工作加班不超过1小时-1.5小时,累计当月加班不超过36小时
2、计算方法:
在职的全日制加班工资计算:
1)每小时的加班工资=合同工资 / 21.75天 /8小时
1000/ 21.75/8=5.75元/每小时 2)综合工时的加班工资=5.75元/每小时*再乘以加班小时
其中:A、法定节假日加班按300%计算
B、延长工作时间加班按150%计算
双休日加班不在计算中
注;非全日制2011年最低小时工时不得低于1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