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事纲要》读书报告(合集5篇)

时间:2019-05-12 16:50: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法国国事纲要》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法国国事纲要》读书报告》。

第一篇:《法国国事纲要》读书报告

《法国国事纲要》读书笔记

【著作名称】“科耶夫的新拉丁帝国”

【原文作者】科耶夫

文章在开头以法国所面临的两大危险引出全文,简明扼要,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尤其是当时著作的指向人——法国政府。科耶夫指出战后法国面临的两大危险分别是德国与设想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在应对德国方面,法国要尽量保证其领先地位,而对于设想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法国则要尽量保持中立。

一、历史境况

科耶夫首先指出只有“帝国”而不是“民族国家”才可将真正的现代化的军队统合在一起。希特勒所构建的“第三帝国”是一个民族性的国家,而非真正的帝国。因此德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他民族——国家的性质,其过于突出执著于一个自我民族而排斥其他民族。

随后,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出现,政治实体正在从民族国家移向人性本身,但是如果不经历帝国的阶段,从民族国家是不可能直接跨越到人性的。在苏联,斯大林反对“托洛茨基主义”,造就了苏维埃式的“帝国主性的社会主义”。英美帝国得以在政治上确立自身地位,而英国自己却不能确立地位,根本原因是它具有过多的民族性。

由于民族“亲近感”以及所受到的新教启示,德国将倾向于英美。而对于处于孤立状态的法国的政治命运来说,如果想要维系,也要选择英美帝国。更甚之,法国若想维持其影响力,就要新创一个拉丁帝国,将自身置于帝国领导者的位置上。

二、法国的境况

法国根本不能与英美帝国完全融合,但如果其放弃独立政治的存在,将颜面尽失。

法国国力衰退是因其政治意识形态很落后,还停留在民族国家的理想,在这场战争中,法国要么屈服于德国,要么屈服于英国。

法国必须抛弃其辉煌过去遗留下来的沉重负担,同时必须要经由一个加盟国家所组成的国际性联盟来超越自己,即拉丁帝国。

三、拉丁帝国的理念

民族性政治实体的时代结束了,现在是帝国的时代。以实质内容和历史渊源的统一为基础的拉丁国家的亲缘关系是一个潜在的帝国,在这一帝国内,要确保一种自由、平等和友爱的性格,而在拉丁国家中,法国显然优越于西班牙和意大利,可能居于领导地位。

仅仅依靠精神方面的亲缘关系还不足以保证帝国能够成为一种现实,只有在形成一个现实的经济统一体的条件下,才能成为一个帝国,它必须统一支配各国的资源,劳动力等以实现整体实力的提升。

经济上的联合是拉丁帝国实现统一的必要条件,但拉丁帝国的最终目标是政治性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有一个“共同意志”确保其独立或自主,并且对外政治行为要统一。而实现共同意志就必须要有一支统一的军队,坚持统一,坚持殖民地区域的整合。科耶夫最后把这一帝国赋予正义的色彩,认其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欧洲西部的和平。这样,即使有一天,拉丁帝国被英美拉拢,其本身也仍然会居于较有利的地位。

四、实现的方式

在这一部分,科耶夫讨论了法国所面临的内外部问题以及应对措施。首先,科耶夫讨论的是法国要建立拉丁帝国所面临的外部问题,它既要克服障碍,又要寻求支持,克服来自英国的阻碍,用自由贸易的形式寻求美国的支持。同时,他认为苏联也会对其建立妥协的。因此,他认为最重要的问题还是拉丁伙伴之间的关系,坚决地反对佛朗哥运动,与意大利与西班牙联合起来,并且可联合葡萄牙等拉美国家。

建立拉丁帝国的关键还是法国的内部问题,其阻碍因素有反拉丁的偏见。“无为主义”、“左右派的对立”,抵抗运动和天主教一样的准政治性集团的存在,但是还是有很多有利因素的。戴高乐将军的存在;可以与共产党合作;联合社会主义党;当然还要反对只具有消费性,而不是生产性的激进社会主义党。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如天主教,争取私人企业的领导者,以及最基础要首先产生一个特定的政治精英集团。

随后,科耶夫讲了获得煤炭与刺激经济自主性两个方面。对于煤炭的获取,法国主要谈了德国。除了组成一个购买集团,法国可以利用其战胜国身份提出非激化矛盾的战争赔偿方式,而是通过条约限制强制交换煤炭的方式获取的。第二点,法国要控制对外贸易,并通过改变赋税控制这点,并促进人们的经济自主性。

在文章的最后,科耶夫指出如果要造一个拉丁帝国,就应该有天主教会的支持,除了要对拉丁世界的政府进行激进的改革之外,还要对天主教会进行深刻的改造。

第二篇:法国文学读书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

法国文学 课程(论文)

读《Le château de ma mère》有感

姓 名: 张艳霞

专 业: 英语(英法双语方向)

班 级: 41401101

学 号: 4140110103

评阅教师: 吕敏

摘要

《母亲的城堡》是法国小说家和剧作家马塞尔·帕尼奥尔的童年回忆录中的一部代表作品,讲述了身为裁缝的母亲所给予三个孩子无私的关怀与真挚的爱,虽然她傲人的财富,也没有厚实的肩膀,但是她却用清贫维持着整个家庭,用她纤细的胳膊托着孩子们一步步健康成长。她的温柔与坚强,苍白与柔弱带给孩子们无尽的童年欢乐和乡村回忆,也让作者感动怀念一生。

关键词: 爱

童年

乡村生活

回忆

Résumé

Le château de ma mère était mémoires d'enfance de Marcel Pagnol qui étai le romancier et le dramaturge français ,racontent la mère qu’ était une couturière donnait l'entraide désintéressée et sincère amour à ses trois enfants.Même si elle est fière de la richesse, ni les épaules épaisses, mais elle maintenais toute la famille avec les pauvres, avec ses bras minces grâce à la croissance saine des enfants étape par étape.Sa doux et fort, pâle et faible,elle a apporté aux enfants de joie de l'enfance et des souvenirs rurales,touchent et eu la nostalgie de tout la vie d’auteur.Mots-clés:l’amour l’enfance la vie rural souvenir

引言

《母亲的城堡》又名《再度艳阳天》,本书由法国小说家、剧作家——马塞尔·帕尼奥尔(Marcel Pagnol,1895—1974)于1960年发表,是《父亲的荣耀》即《初度艳阳天》的姊妹篇。这部作品是帕尼奥尔六十岁后发表的总题为“童年回忆录”自传体小说“童年四部曲”之一,他以幽默逗趣的笔调叙述小马塞尔的童年生活和少年时光,为他赢得文学上的巨大声誉,出版后好评如潮,成为法国教育部指定的学生必读书。作品从小马塞尔的出生一直写到中学毕业,分别是《父亲的荣耀》《母亲的城堡》《秘密时光》《爱恋时光》,他细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幸福,这些小幸福丰满、饱涨了他的记忆,而面对那些失去的、悔憾的、悲伤的,他微笑着耸耸肩,像所有法国人一样感叹“这就是生活!”。帕尼奥尔在电影方面受到电影大蛹罗塞里尼等人的推崇。他擅长描写法国南方的风土人情,尤其是普罗旺斯的诗情画意和对家庭的眷念之情。帕尼奥尔笔下的人物都给人好感,他成功的表达了家庭的意义、追求完美的敬业态度和纯朴的生活乐趣。他曾说“在这些回忆录里,我只想讲自己的故事,非褒亦非贬,其实我谈的不是现在的自己,而是早已不再的童年的我,这个我熟悉的孩子淹没在时间的洪流里,就像飞走的鸟儿,没留下任何的痕迹,再者,这个孩子并非本书的主角,而是书中故事的见证人。”在序言中,马瑟·巴纽这样写道:隔了时间的重重纱幕回望童年,有些人和事渐渐模糊,而有些东西却被岁月打磨得愈发明净、清晰,还有些记忆则被重新拆借、组合变成了另一副模样„„从书中,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个老人对逝去岁月的那种淡淡的缅怀和哀愁,当然这泪水里仍交织着欢笑和甜蜜。因为有缅怀,我们学着成长,也因为有昔时的回忆,我们懂得了珍惜。

《母亲的城堡》中的主人公——小马塞尔虽然长在马塞城里,但他的心却是最亲近乡间、田野的,他是一个奔跑在普罗旺斯山区里的孩子。所以在书页间始终闪烁着碎金子般灿烂的阳光,埋下头就能嗅到百里香和薰衣草浓烈的气息。马瑟和在乡下认识的好朋友力力一起设陷阱捕鹌鹑,学习碾黑麦,拍打干鹰嘴豆,到井里挑水灌溉“爱情的苹果”,跟着朱尔姨夫和爸爸擦亮猎枪、拎着猎袋去狩猎,直到夕阳西下才满载而归„„他用大段大段温情满溢的文字来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挚爱—“倚坐在一株巨大而倾斜的老松下,好长时间我凝望四周的风景。远方,遥遥的远方,在手边那几座较低矮的山陵后面,早晨的海面闪耀着金光,正前方,从马塞绵延至维荷的山脉,雪白、裸秃,有如长年积雪的高山峻岭,山脚处晨雾轻轻地漂浮在源远流长的于佛尼河谷上„„一阵微风轻吹,刹那,空气中弥漫着薰衣草的香气,我背起手,鼓起胸膛,上半身向后仰,闭上双眼,深深地呼吸着这属于我的国度的炽热气味。”还是在这里,淳朴的普罗旺斯的乡间,他还经历了生命中第一次的蜕变,遭遇初恋并为爱疯狂,也因为懵懂的纯纯爱恋而伤害了朋友,舍弃了自我。虽然父亲、母亲和姨妈、姨夫这些大人们对他坠入爱河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可笑;虽然他回想起自己那些疯狂的举止也颇有点羞涩;虽然这次爱情仓促地结束了,但没有经历稚气而又狂热的初恋又怎么会成长呢?我们讳忌莫深的少年的爱情,其实很美丽,女孩儿或者男孩儿都是映照自己的另一面镜子,会让人发现自己的虚荣、懦弱、善良和对爱的渴望。少年的爱其实也只是青涩岁月中一段美好的回忆——“我并没有忘却我的恋情,但我的忧伤也染上了当季的色彩:一种悲情悔憾,一种淡淡的哀怨,重组了我的回忆,我已将那些丢人现眼的考验,四脚爬地的诗人和卡西纽家庭最后那杀伤力强大的犯人现形记全部抹灭。我只看见,鸢尾花束后面那对紫色的眼睛,两片微启的嘴唇前那一串葡萄,唱着歌的秋千上,一个女孩用白色凉鞋的鞋尖触碰橄榄树颤抖的枝叶和她棕色的后颈背„„然后,在夜梦中,我听见远方传来音乐,一身红衣的小王后,带着无尽的哀怨和寂寞,在夕阳下,朝一座往日时光的拱形森林,渐渐远去„„”。

后来,小马塞尔进入了中学,赫然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新世界,曾经亲密的家人不再是自己生活的重心,而生活仅仅浓缩于课堂、导师、同龄朋友之间。当父亲和弟弟询问他有关学校的问题时,他说:“我不会告诉他们所有的细节,而且当我在跟他们说这些事情时,心情就好象是一个旅人般,对折从未到过巴西或加拿大的人,诉说着这些陌生国度的故事,而他们当然也不能完全明白。我拥有属于自己的秘密,活在另一个新的世界里,在这个新世界里我扮演着一个截然不同的角色,一个我的家人绝不会认得我的角色。”他絮絮地说着在这个新世界里发生的重要事件,无数个课堂上的恶作剧,孩子之间无数次小小的战役,怎样巧妙地与导师周旋取得好一点的成绩,他还是一个秘密组织的首领,这个组织有自己的徽章还创设了自己的秘密文字来传达口信。这个世界没有成人眼中的好坏之分,马塞尔印象中的好学生都是面白如纸,为着争夺第一名寝食难安的呆子,他关心的是如何战胜自己的怯懦,在维护名誉之战中打赢高年级的胖子,从而建立自己“无畏的战士”的威信,他发明出“代人受过”的办法使所有被惩罚的孩子得以解脱,他帮自己的好朋友写十四行情诗„„在这个小世界中生存法则是:宁可用拳头和恶作剧受人瞩目,也不在暗淡的阴影中平庸度日。所有调皮、热衷于在课堂上树立自己形象的“坏”男孩们,读到这本书恐怕都会绽放会心地一笑。

当我看到瘦小而害羞的母亲为了孩子每个星期周末都在山岗度过,无数次远远致意和殷勤地“偶遇“校长夫人,并最终如愿以偿时,我的心愉悦的反复吟唱着一曲欢乐颂。当我读到在他父亲曾经一位学生布奇格的帮助下,为了节省来回的路程,他们无数次选择捷径——沿着长长的河岸,胆战心惊地穿过贵族们的城堡回到心爱的乡下房子里,我的心也跟着无比激动,为他们的忧愁而忧愁,为他们的欢乐而欢乐。我的童年虽然也是在乡间度过,但缺少父母的陪伴和无微不至的关爱,现在能够回忆起来的零星片段也乏善可陈。但这部作品中母亲的形象深深的触动了我的心灵,是母亲宽容无私的爱呵护马塞尔和弟弟妹妹一起健康成长,是母亲单薄但深切的怀抱包容了小马塞尔童年的幼稚与纯真,是母亲温柔的双手捧起那个小男孩将所有的爱与感动深深地埋入他的心底。

《母亲的城堡》的笔调并不像《父亲的荣耀》那么轻快欢乐,甚至在情节的逐渐发展中感到一种淡淡的无奈与忧伤在蔓延,连自己的心也随着深陷那莫名的哀伤中无法自拔。时间飞逝,它转动生命之轮,如同水流推动水车那般。无情的岁月带走了母亲。帕尼奥尔在书中这样描述:“我走在一架黑色马车后面,它的轮子高高的,高到我能看见马蹄,我一袭黑衣,小保尔用尽全力攥住我的手,时间永远带走了母亲。”寥寥数语,可是悲痛无限,我似乎看见两个身着悲伤织成黑衣的小男孩,跟着轱辘作响的马车后,走在长长的乡村道路上,路是那么长,可是却没有了母亲那纤弱的身影。甚至在多年后,谁也没有勇气再提起她。母亲的与世长辞、弟弟的英年早逝和好朋友的不幸离世给他带来巨大的伤痛,他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人的一生,大概就是如此吧,仅有的那点快乐匆匆逝去,取而代之的是无法忘怀的痛苦。”成年后事业成功的马塞尔想在家乡普罗旺斯建一座影视城,冥冥之中,像是命中注定一般,他又回到那让母亲心生恐惧的那座城堡。他在书中写道:“我重新漫步在儿时假期走过的路,过去的阴影就走在我的身边,在城墙一角运河的近旁,我又找到了那扇黑色的门,那扇在那一年怎么也打不开的门,那扇代表着我父亲耻辱的门,现在我似乎能更自如的呼吸了,缠绕我的心魔已散去,但在时间的另一端,曾有一位年轻的棕发女子,一直紧攥着她那颗脆弱的心,还有那束红色的玫瑰,她听到看门人的训斥 狗的狂吠,她还不知道——这城堡现在属于她的儿子,她苍白、颤栗、永远那样不安。”多么深重的怀念就裹在这悲伤而又无奈的话语里。

结束语

最后,引用译者陈曦琳的话来说就是:这书太可爱了,翻译它是一种享受。到最后一次存盘时,当然也伴随着大大松了一口气的感觉,终于可以阶段性地把显示屏和键盘这两件假设从身上卸下来。可又多么失落,从心底里,我是巴不得每天去那岭子里消磨我的时光的。对于我来说,阅读它也是一种享受,那清新动人的语句让人流连不绝,感叹不已。而法国《文学文献》也曾评论帕尼奥尔是一个极会卖弄关子的说书人。他友善的笑容里透着几分狡黠聪慧,就像阿尔封斯·都德一样,在普罗旺斯灿烂的阳光下溅射出耀眼夺目的才华。而这部作品如此感人肺腑、触动心灵不仅仅是是因为帕尼奥尔自然且略带戏谑的语调,还有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过去岁月的淡淡哀愁。生活如此,岁月无情,人生短暂,生命中有欢笑又有泪水,有爱有恨,有得到有失去,珍惜现在,活在当下。但愿在我们老去时,心中仍存留着童年那份纯真与美好。我们不仅要对生活感恩,还要对爱我们的亲人朋友心存感恩之情。

参考文献

1.马塞尔·帕尼奥尔,陈曦琳,2009,《母亲的城堡》,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 2.马塞尔·帕尼奥尔,施康强,2009,《父亲的荣耀》,浙江,浙江文艺出版社 3.[法]普洛坎,钱培鑫,陈伟,2002,《法国文学大手笔》,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4.张放,晶尼,2000,《法国文学选集》,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第三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报告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活动

读书报告汇编

专业 风景园林(景观建筑设计)班级 景建1班 学委 黄艺

日 期:2015-5-21 《重读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作者简介】

张鸣: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个性鲜明,在嬉笑怒骂中藏着严肃的悲悯之心。社会责任感使然,张鸣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关注天下事,为历史与当下人物事件虚华假面,使真相豁然,真知毕然。

主要学术著作有《辛亥:摇晃的中国》、《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武夫治国梦:中国军阀势力的形成及其社会作用》、《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乡村社会权利和文化结构的变迁》等;历史文化随笔有《中国心绞痛》、《直截了当的独白》、《历史的坏脾气: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历史的底稿》、《历史的空白处》等

【写作背景】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课,大学本科都在开,但是名义上讲的是历史,实际上却不是当成历史课开的,而是按政治课开的,即使在历史系也是如此。这种课的主要目的是想给大家灌输一种世界观,一种意识形态,所以它其实是一个观念史。所谓史实,是被要求服从某种观念的。

可以说,我国的近代史讲解都走着一个基本模式。这种模式通常有两条线索,其中一条是帝国主义侵略论--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总是侵略、欺负中国。强调这样一条脉络,由此证明我们这个民族是苦难深重的,同时说明我们的落后是因为别人侵略、欺负我们造成的。另一条线索就是革命线索--三大革命高潮,从太平天国、义和团然后到辛亥革命,总之就是一个反抗、革命的过程。这样一段悲惨的近代史,一段总是折腾的历史,很容易使我们忽略从晚清以来这么多丰富的变化,不知道该怎么走后面的路,不知道为什么要改革、要开放,为什么还要学洋人那一套东西。

事实上,我们大多不知道近代中国是怎样融入世界的,或者完全无视这个过程,而只强调我们一直在革命,那么我们就不会明白为什么要放下革命搞建设,不会明白为什么要重新开放。结果也就只能是我们重来,再重来,重新开始鼓噪革命,重新开始鼓噪排外。可是这样一来,我们会回到哪儿去呢?我们处在这样一个过程之中,面临着这样的困惑。

【内容提要】

中国近代史是复杂的、精彩的,又是如此颠覆的,它与我们记忆里的古板印象迥然不同,绝非简单的奸忠两列、黑白分明。当诸多人物与史实呈现在我们眼前时,难以用一句简单的是非作判定,在正视一段被扭曲的中国近代史的同时,我们也能发现国人今日问题的精神根源。

在这本书中,作者分析了这段充满矛盾与悖论的真实历史:中国与西方、清廷与民间、满族与汉族士人、洋教与本土信仰、枪杆与笔杆、造反和维新、科举与革命„„在这段历史,除去屈辱与仇恨,还有着太多的内容值得重新去回望和反思。

引用作者的一句话来陈述他的基本观点——如果我们不知道或者完全无视这个过程,就很难在历史长河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很难安放好自己的位置,在世界格局中也定位不好自己的位置。

【心得评论】

阅读完全书,将作者的历史观概括起来便是——中国在近代为什么会被屈辱的挨打?其一,是因为中国在各个层面上全方位落后于西方创建的近世文明;其二,因为中国中世社会与西方创建的近代工业文明社会之间的差距。正是这两点,导致中国在近代一次一次屈辱的加深,而在义和团运动中更是达到了顶点。于是,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们试图抄近路——学习西方,无论是学英、美学、学日还是后来的学苏俄,其实都是在模仿学习西方人创建的近代工业文明,创建近代社会体制。所以说,作者用“近代化”三个字概括了无论是洋务运动、戊戌维新和清末新政等改革、改良措施或是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土地革命等暴力革命。因为,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把近世中国从中世纪社会的落后状态中解脱出来,走向创建近代社会,打造工业文明的强国之路。

相比较起我们的一般认知——范文澜、胡绳的基本模式,有着较大的差异。(通过查阅,我们了解到范文澜的基本模式指的是——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的创始人即是范文澜先生,其所著《中国近代史(上册)》为近代史研究提出了“四段论”: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乃第一阶段,中法战争和中日战争为第二阶段,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为第三阶段,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为第四阶段。他认为第一阶段包含反帝反封建两个矛盾,以反封建矛盾为主;第二阶段包括国内民族斗争和反帝两个矛盾,而反帝矛盾突出;第三阶段以反帝为主要矛盾;第四阶段以反封建为主要矛盾。而胡绳的基本模式指的是——胡绳先生则担任过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著有《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后一本书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影响深远,一版再版。胡绳始终坚持他在探讨中国近代史发展规律时所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方法,坚持他在表述中国历史发展规律时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断。)通过对比,我们普遍认为,张鸣教授的对历史的见解,相比简单的以暴力革命历史观为进步的主流观点,或许更符合中国近代史的实际情况。

抱着学习的心态,大家用了一个月读完了《重读中国近代史》。在最开始的阅读中,我们就被通俗易懂、指戳要点的字句所吸引,就如——“我们会鄙视一个假的东西,但是我们依然依赖这个假的东西。”可以感知,我们所接受的历史其实并不怎么受到青睐,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办法活在一个没有历史的世界里。那么我们所看到的接触到的历史,它到底是真是客观的,还是虚伪主观的呢?其实没有很多人会主动去考究这个问题,在最开始的学习中,大家也只是觉得大概地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就够了。但也许正是这种心态,让我们整个民族现在依旧在“童年阴影”下反复折腾、反复跌碰。正如作者所说“如果我们不能很正确地看待这段历史,就很难吸取教训,很难避免过去的悲剧。我们必须从心理上走出我们的中世纪,才有前途,过去的辉煌历史才有价值。”我们不仅要舔舐自己的创伤,更重要的是如何从这些创伤中学习不再受伤。

在讨论前,我们的一名组员曾说道:“一提到中国近代史,我就感觉可恶、内心格外愤慨。每每当我看到外国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国领土,如何胡搅蛮缠,使得中国政府晕头转向,答应他们无理的要求,我就觉得十分地愤恨。”可是,当大家阅读了《重说中国近代史》后,很多想法得以改变——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鲜为人知的被隐藏的历史,更告诉了我们需要全面客观的来看待历史。

在这本书的一开始,便直接的指出了中国人的三种心态:“怨妇”心态,“泼妇”心态,和“情妇”心态。起初,我们大多数人都不怎么接受这种说法,可是随着渐渐地深入阅读,我们的想法随着作者的思路发生了转变,发现作者说的也并非全无道理。

可以说,这本书最大的与众不同之处便在于——作者不少描写的地方都没有怎样偏向中国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国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这便可能是使得我们观念逐渐改变的原因之一,使得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发热的脑袋变得冷静了些。毕竟,不管中国人如何掩盖,事实就是这样:晚清亡国了。而我们呢?出于一种“爱国主义”,便是大肆宣扬外国人如何如何狡诈,蛮横,而对中国失误的地方,则是轻飘飘地一笔带过,这便让我的思想出现了一种误区。思考问题也变得片面起来,觉得中国人是很无辜的样子,一切都是外国人侵略我们的错。可是,如果中国不弱小,外国人又怎么会打上中国的主意?这种“三妇”心态下的历史教育史很难让我们正确审视历史,或者更重要的是审视我们自己。所以,在反思中,我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或者说是历史侧面。这并不是官方的历史教育说有负面影响,而是只有当我们知道更多、更细的时候才可能找到自己的真正位置。随着向后深入的阅读,书中所述的历史故事与我们身所认知的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在阅读交流中,我们发现:李鸿章这个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其实要比印象中大得多;洋务运动不是改革不彻底,而是不够快;戊戌变法的失败不是因为资产阶级软弱而是因为一个我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东西——帝—后二元结构的存在;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原因之一——颐和园的修建挪用大量海军军费的始作俑者不是慈禧而是她的儿子;还有几乎不怎么介绍过的军事改革,要知道这东西的作用不是我们一两句话能带过的;还有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一道这样的思考题:西方国家支持戊戌维新的原因;被抬高了的康梁等等。

可以发现,这本书在对一些近代历史事件的评价与我们所以为的评价存在极大冲击。

对于这一点,有的组员对其有着深刻的感触——在清朝有一个众所周知的起义军“义和团”。书中对于义和团的兴起认为是西太后用来对付洋人的默许产物,和士绅支持推动的结果。义和团是以神论让平民相信他是顺天而为,常常我们在历史课本上了解的是“诚然,由于当时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的认知还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义和团运动存在着笼统的排外主义的错误;由于认识不到帝国主义联合中国封建地主阶级以压迫中国人民的实质,义和团曾受封建统治者的欺骗;由于小生产者的局限性,义和团运动中还存在着迷信、落后的倾向。但是,一个基本历史事实不容抹煞:义和团运动在粉碎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争斗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摘至《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有褒有贬,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义和团的形象大打折扣。它利用平民对古代先贤的崇拜心理,就是“有宗教性质的民间团体借助气功的魅力进行传教”,他们“实际上成了一些顽固派的工具——整肃政敌”。《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对义和团粉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有重要作用有不同的见解——“解释这个问题不能以此夸大义和团的作用。因为西方国家本身就有多面性。”“西方国家国内的许多政治家已经开始对以往的殖民政策进行反思和批判,处理国家间事物的道德水准跟以往已经不一样了”。列强从清政府的得到的“赔款”也是实行退还庚款,以成立中法大学、中英大学等高的教育学府的形式,从这看出这也促进中国革命的进程,很多的革命者从此诞生。

另外清政府,西太后一直为我们不耻,认为他们毫无建树。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却道——新政,这是清朝最认真的一次改革。改革的三大新鲜事物:媒体的壮大;新市民的兴起和发展,士绅和商绅团体的壮大;准议会的出现。并且还有立宪的想法,只可惜因为皇帝和西太后的去世而告终。这一改革让中国经济在列强的压榨下又慢慢富裕。科举制度,这沿袭几千年的制度并不像我们想的那般死板顽固,它促使民间的文化传播。被誉为“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辛亥革命依旧失败了,失败在他的软弱,最后袁世凯成为了总统。

但在面对这些与认知不同的区别中中,我们在有些地方也任然存在质疑。例如,中日两国在十九世纪同时被西方打开了国门,中国是鸦片战争,日本是黑船事件。中国,日本几乎同时开始自强,同时开始富国强兵,同时开始向西方学习了近代化。日本称明治维新,中国是洋务运动。可是日本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一直昂扬向上,一路成功一直到二战被打败,然而中国却败的一塌糊涂,甚至被各小国欺负。同时改革,却有着差距巨大的结果。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作者通过比较当时日本与中国的不同,强调因为这些不同,日本则取得了创造性的成功。然而有些组员参考《晓松说》对此产生了同样的疑问。真的是因为这些不同,日本才获得成功,而中国落败了么?如若甲午战争,中日对赌国运时,中国赢了。在分析改革结果不同的原因时,原因仍可以不用改写,只用把日本改成中国。其中原因的论述中的一条说日本有藩镇,然而中国也有。日本有神道教,他们信仰天皇,所以团结获得成功,然而中国有儒家,也有自己的科举考信仰。这些种种都反驳了作者在书中对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分析。

其次,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大量不为人之的史实。我们在对义和团运动的讨论中发现——《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对这段历史的记述重点是义和团如何抵抗八国联军,对义和团给社会造成的破坏鲜有详细的记载。张鸣老师却根据大量不为人知的史实,把义和团给社会造成的社会破坏做了详尽的罗列。

感触最深的一点还在于,这本书能够尽力立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评说历史人物的对错。我们认为这一点对于研究历史的人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太多研究历史的人,习惯用后人的视角去评说已经远去的历史。结果,历史反而成了“借古喻今”的题材,而要保证历史结论的客观公正真是难上加难。

当然,并不是说这部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颠覆官方对近代史的诸多论断,相对的,我们认为其中最大的价值在于——它能以新颖的表述改变人们对近代史的诸多误解,让人们能够带着怀疑去读我们的近代史。

【结语】

通过阅读《重说中国近代史》,我们深刻的感知到——本书是为写历史而写历史,几乎不掺杂作者个人任何政治立场、情绪,完全是中立的。这显得非常难能可贵。

相较于以往看过的历史书籍,不是充当现政权的喉舌,就是极力反对现政权。鲜明的政治倾向不可能写出信史,例如:太平天国起义。张鸣教授客观地分析了该起义的的来龙去脉,一方面论述了这次起义的某种必然性,但并没有给与过多的正面评价。即使从革命的观点来看,张鸣教授也并不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有什么革命性,相反是封建王权思想的延续,甚至变本加厉。其次是对历史人物进行了客观地评价——教授从根本上抛弃了阶级的观点,他总是站在当时的历史情境下臧否人物。例如林则徐这个中国近代史首先要提到的历史人物,传统上对他的评价过高,认为他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虎门销烟大快人心。但是,作者认为林则徐仍是一个中国传统官僚,虽然睁开了眼,但对西方社会的了解很少,甚至出现了许多笑话。再比如孙中山,虽然他屡败屡战的决心很大,但是他与日本、苏俄、会党之间的暧昧关系以及个人崇拜的主张使其形象受损。还比如北洋军阀,张教授认为并不是所有北洋军阀都是坏人,他们有的在下台后房无一间,身无分文可以看出并不是毫无理想的酒囊饭袋。

这本书给予我们颇深的感受——它带给我们全新的视角去看待历史,知道许多很有趣的鲜为人知的历史,而这些没有被大多数人接触过的点滴历史汇聚起来就可能产生新的历史观,而这些历史观,在我们看来,更有利于我们发挥历史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中国近代史纲要》

《中国近代史(上册)》 范文澜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胡绳

《晓松说》 2013-09-06 甲午海战中日对赌国运 《晓松说》 2013-09-20 日本出征英勇无敌

第四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报告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专业

2013级

龚小蓉

指导老师

高德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阅读文献汇编与导读》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出版于2014年2月,陈洪主编。此书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一个辅助教材,其目的是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文献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其主要内容由

一、外来侵略与民族抗争,二、艰辛探索与失败结局,三、从开天辟地到开国大典,四、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四个专题。

首先介绍其主要内容。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历史。1949年3月,在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在其所作的报告中不仅提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还谆谆告诫全党要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两个务必”促使党警醒。新中国建立后,面对战争创伤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和一穷二白的现实状况,面对极为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仅在短期内恢复了国民经济,而且迅速地开展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创造性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是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在此基础上,又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虽然在探索的过程中经历了曲折,尤其是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内乱,但我们仍然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体系,积累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工作重心新转移到经济建设,并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成为党的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伟大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同时借鉴国际经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际勇气实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艰辛探索,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经验,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些成就归纳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事实充分证明,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改革开放。因此,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党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开创 工作新局面,赢得事业新胜利的根本要求和重要法宝。在第四专题中我主要想谈谈“论十大关系”的几个关系感想。

一、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须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所以,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比如苏联在过去有大力发展重工业而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结果导致畸形发展虽然产量上去了但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人民生活水平仍然很低下生活质量也不高,人民生活的十分痛苦。后来又改革大力发展轻工业和农业,虽然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但经济发展十分缓慢,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不到提高。所以我们应在轻工业和农业的稳定基础上;在解决人民的温饱基础上大发展重工业是我们的经济的到发展以此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让人民从温饱走向小康生活。

二、沿海工作和内地工作的关系。在过去我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这使得内地的劳动力大量涌入沿海地区,因此沿海地区的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是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至此导致了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留守儿童、贫富差距的扩大等问题。因此我们现在的目标应该是大力发展内地工业努力提高更新沿海工业使其往高精尖方向发展,把中西部的工业大力发展,鼓励人们回乡创业。使东中西部的工业协调发展。

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防和和经济都很重要,一个国家没有国防就会被人占领,没有经济就会被欺负。可靠地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合理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的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更强大。就现在形势和世界格局来看,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当今世界仍是资本主义占绝对地位的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视我国为障碍和威胁,我国的领土和产业也收到许多的威胁和破坏。所以我国应大力发展经济,在军事上国防也要多投入,特别是高科技武器和高新技术产业要大力发展,使得我国的经济和产业能在世界有更多优势减少对其他国家的依赖。

十、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从过去到现在来看,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关系,这是不变的真理。所以对于其他国家我们的态度是合作与竞争。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有点和缺点,所以每个国家都需要不断地去学习别人的有点减少自己的缺点,这样世界才会平衡,才有相对的和平。所以我国也是一样,要向其他国家学习,更要向自己的敌人学习。从历史来看日本以前没有这个强大但日本懂得向这个学习向西方学习,在通过学习后逐渐强大,现在还超过我国。在日本向其他国家学习的时候很多人说日本是谁的跟屁虫还不断嘲笑日本,但现在又有谁还在这样说呢?所以再向别人学习的时候没什么可笑的,但学习要懂得变通,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才有用。也许有一天你会比别人做的更好。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了解了许多的历史,也给了我许多的启发。我学会了客观的去评价一件事情、一种现象;学会运用理论去了解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遇到事情的时候要客观冷静不要冲动;要对自己的选择和所作的事情负责;要树立理想目标并为之奋斗;要有坚定的信念;要学会学习和变通等

第五篇: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报告

读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有感

11121607 机自学院

摘要: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主要写了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的历史,本书在一开始就从中西的对比入手,指出“到了十九世纪,西方的世界已经具备了所谓近代文明,而东方的世界仍滞留于中古。”对于中国怎样才能脱离当时的困境,蒋廷黻继而对:“近百年的中华民族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能近代化吗?能赶上西人吗?能废除我们的家族和家乡观念而组织一个近代的民族国家吗?”这些问题作了自己的论证,他从中国学习西方的技术,制度,文化等一系列过程中认识到必须用“近代化”来改变“中古”的面貌。中国的近代化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虽然蒋廷黻不可能找出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但是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为什么中国在鸦片战争的震撼当初迅速走上维新之路呢?他回答到:第一,中国的守旧性太重。第二,我国文化是士大夫的生命线。第三,中国的士大夫阶级是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

关键词:中古、近代化、民族惰性

一民族的致命伤

在书中第一章第四节有这样一句话:“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一句话无疑有着振聋发聩的效果,近代中华民族所受的压迫与屈辱,都与民族的惰性有着极大的关系。鸦片战争的失败几乎是必然的,那时的中国就如蒋廷黻所说的,是一个仍滞留于中古的国家,“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在内,是中古的人民。”而此时的西方国家在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已经具备了近代文明,所以鸦片战争在一开始胜利的天平就已经倒向了英国。但是,为什么道光年间的中国人不在鸦片战争以后就起始维新呢?如果国人能够早点觉悟,那么远东的近代史恐怕要完全改写了,可惜的是当时的人们在战争前后依然麻木不仁,妄自尊大。对于这个问题,蒋廷黻的想法是:第一,中国的守旧性太重,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使

得要人们做出变革极不容易;第二,我国文化是士大夫的生命线,实行改革必然会影响科举出身的士大夫的利益,反对也随之而来;第三,中国的士大夫阶级是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总有人看事较远较清,但是他们怕清议的指责,默而不言。本书中第一章对于国人对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反应让我们对当时中国的落后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由于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式,丢失了国家主权却还洋洋得意,以为自己外交成功。

二自强及失败

接连的战争失败让部分人认识到西洋的军事是优于中国的,于是他们开始学习西方的军事部分,以恭亲王、李鸿章等人为代表的洋务派开启了国防近代化的进程。他们办军工厂,设武备学堂,派遣军官留洋,创立工厂支持国防费用。但是任何的改革在古老的封建制度下都不可必免的会受到重重阻力,这不仅包括外界的反对,也包括改革者自身的局限性,在旧有的体制下进行军事改革无疑不可能成功,但是改革者自身的局限性使得他们不可能去改变中国的体制与文化,这种不触及根源的改革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甲午战败只是为它划下了结束的句号。

三瓜分及民族复兴

甲午战败引来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浪潮,各国都在中国划分利益,看到国家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一些有识分子站了出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开始提倡政治改革,在光绪的支持下,开始了维新变法。但是顽固势力的阻力无疑是巨大的,变法仅仅推行百日就失败了。书中蒋廷黻对于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很是认同,他认为孙中山的思想伟大是古今无比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革命方略是民族唯一复兴的路径,相比于李鸿章等人的自强,康有为等人的变法,及义和团的反对现代化,孙中山的思想都是极为伟大的。辛亥革命打倒了满清,虽然扫除了民族复兴的一个障碍,但是民国元年的民国还不具备民国的条件,民族内在的各种矛盾还依然没有就解决,军权就是政权的结果就是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而蒋廷黻认为遵照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实行军政、训政、宪政就可以让国家逐步走向近代化。参考文献:

[1]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190.

下载《法国国事纲要》读书报告(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法国国事纲要》读书报告(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读书报告(模版)

    加强道德建设 促进社会和谐--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心得体会外国语学院 2010级英语5班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我国向“文化强国”......

    提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报告要求

    提交《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报告的要求 一、读书报告选题范围(参考) 教材每章后面都有参考文献;阅读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传记或者著作。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的论著......

    法国品牌调研报告

    法国品牌调研报告一、法国品牌基本情况(一)法国品牌的行业分布法国的品牌集中于时尚和奢侈品行业,其中包括时装和皮革制品、香水及化妆品、葡萄酒及烈酒等。拥有诸如路易·威登......

    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

    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1) 理想藏书简介: (法国的)《读书》杂志为帮助读者选择值得各人阅读读的书,并建立个人的藏书架,从1986年起陆续提出了一些专题的理想书目(即建议阅......

    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范文)

    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1) 理想藏书简介: (法国的)《读书》杂志为帮助读者选择值得各人阅读读的书,并建立个人的藏书架,从1986年起陆续提出了一些专题的理想书目(即建议阅......

    近代史纲要 读书报告 黄仁宇与《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与《中国大历史》 迪拉热.艾克拜尔***001最近看了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关于作者以及书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当前的中国史学界学者们 研究的视野愈来愈狭......

    调研报告格式(纲要)

    自动化生产线系统调研报告 作者署名 摘要:摘要应客观地概括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和观点,或调研 的目的等。关键词:关键词为反映报告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具有检索价值。 一般为3~6......

    企业文化报告纲要

    施宇婷:你好!现将工作思路及进度安排发给你,请多帮助、多指导! 祝一切顺利!郭卫东17/3/2002工作成果:1、企业文化诊断分析通过访谈与问卷收集信息2、先进企业文化借鉴主要借鉴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