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巴塘县人民小学简介
巴塘县人民小学简史
(1904——2011)
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人民小学座落在川、滇、藏三省交汇处的巴塘县城东面,占地约十五亩,其中教学楼占地3232平方米,教师宿舍占地约1646平方米,新建竣工的综合楼1412平方米。学生活动场地约4000平方米。属省、州、县重点小学。
巴塘县一完小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距今已有107年的历史。1904年,巴安粮务委员吴锡珍创办官话学堂,校址设在关帝庙内。1907年9月,川滇边务大臣赵尔丰在巴安设学务局,大办学校,施行强化教育,官府首先强化这所官话学校,并将校址迁至老街西端城隍庙。宣统二年(1910年)官府将官话学堂改名为“县立两等小学”(即含有高年级的”高等”和中低年级的“初等”之意),校址设在军粮府内。
民国十六年(1927年)县长雷振华注重教育,废除“巴安县立两等 小学”并在关帝庙设立“巴安县立小学”,设高级、初级、幼稚等三个班。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春,国师附小学生达300余人。1949年解放前夕,国师校和附小因经费得不到落实等各种原因而停办;为了不致于中断文化教育,巴塘地下党和东藏民青,组织党员和盟员在二营官寨和城隍庙两地组办小学,进行义务教育;1950年4月1 日正式成立“巴塘东藏民青盟立小学”,时有学生122人。同年8月盟立小学改名为公立的“巴塘县城区完全小学”。
解放后,这所学校迅速发展,班次和学生不断增加,成为一所全 1
日制完全小学。由于校舍不够,大部份班级搬到关帝庙上课。直到1964年,州政府拨款9.5万元,修建两幢950平方米的砖木结构的教学楼(共16间教室)。1968年,“巴塘县城区小学”改名为“巴塘县人民小学”,学制改为五年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学校的发展和环境有了很大变化。1978年,县政府投资3.5万元修建一幢446平方米的教师宿舍。同年,州批准本校为州属重点小学,时有学生900余人,分5个年级19个班,教师增至43名,毕业生106人。1980年秋,学制改为6年制,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全日制教学计划,学校开齐了课程,开足了课时。1981年,省教厅批准人民小学为首批办好的省属重点小学。同年11月县组织部批准建立人民小学党支部。1986年,按照州教(86)311号文件,实行两类不同的教学计划,有12个班实行“一类教学计划”,有6个班实行州制定的“二类教学计划”(加设藏文课)。1987年投资30万元,又修建了一幢1200平方米的教师宿舍(三层楼)。这时学校有6个年级17个教学班,633名学生,54名教职工。1990年,县重建家园指挥部从重建经费中投资221.9万余元,修建一幢3232平方米的现代式的全框架阶梯式综合教学大楼,于1991年10月竣工交付使用,并为学校开通了网络,多媒体教学开始走进校园。
1993年县政府将人民小学更名为“巴塘县第一完全小学”。先后从基层和内地充实分配了一批骨干教师。
1999年经过历届班子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顺利通过州级“校风示范校”和“三个一工程”学校验收。新一届领导班子在上级
教育主管部门和巴塘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时逢党的“西部大开发”和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行动十年计划”的实施,学校又增设了英语课;2003至2006年学校申报完成了办学史上的第一个州级规划课题《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藏民族地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活动,新课程理念、教育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得以渗透和体现。
发展至今巴塘县人民小学已走了过她106年的风雨历程。人民小学,沐浴在党的阳光下,成长在民族政策和各界贤达的鼎力相助中,蓬勃发展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拼搏在历届领导班子和一茬茬辛勤躬耕的千百园丁中。“科技兴校,科研兴教,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我们积极努力地探索并逐一实施、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学校软、硬件设施的方案,教育教学管理新举施、新规划,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1068名学生(其中民族学生92.6%,主要由藏族、彝族、纳西族、白族等民族组成);67名教职员工,其中男职工23人,女职工44人,民族职工36人;本科学历6人,专科48人,中师中专13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州级骨干教师三人,县级优秀人才示范岗1人。教师中副高2人,小教高级28人,小教一级34人。
学校的图书室只有一间教室,面积为20平方米,共有图书2924册,分为儿童读物和教师参考用书两大类,生均不到2册,远远
达不到国家规定生均15-30册的标准。图书中大部分为60-80年代出版的老书,很多已经泛黄、破损。由于缺乏阅览所用的桌椅,教师和学生只能坐在过道、走廊上阅读。学校图书的匮乏,设施设备的短缺,抑制了师生渴望学习更多、更新知识的愿望,影响了师生知识面的拓展。为学校图书室增添新鲜血液,添置设施设备,已成了学校全体师生的迫切愿望。
近年来,虽然党和国家加大了民族地区的教育投入,特别是借“西部大开发”和“教育十年行动计划”的春风,巴塘县一完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教育底子薄,基础差,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水平相对滞后,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落后,和先进发达地区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但要靠党和国家政策的倾斜,还要靠社会各界人士的援助,只有群策群力,民族地区的教育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我们坚信巴塘县人民小学将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成为民族教育事业中的常青树,以其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昂扬的斗志向更高水平迈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人民小学全体教职员工将更加紧密的团结在党的周围,用烛光燃起太阳,让明天昭示出更加永恒的光彩!
第二篇:小学音乐五年级《巴塘连北京》说课稿
《巴塘连北京》说课稿
温州瓯海瞿溪四小 刘小荣
尊敬的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巴塘连北京》,这是一首学唱歌曲,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教材分析:《巴塘连北京》出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这是一首藏族民歌。2∕4拍C宫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由两个乐句组成。第二小节的跨小节切分音运用使歌曲的曲调明亮而舒展,情绪热烈,第二乐句的句首紧接第一乐句的尾音,曲调在五度大跳后作了一个旋律波浪性的起伏,好似一条金色的大路逶延伸展,尽情地抒发了藏族人民向往首都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目标: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联系新的课程标准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几点,首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让学生感受藏族音乐与舞蹈的魅力,体会藏族人民与北京首都以及祖国人民紧紧相连的情怀,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民族文化,培养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认识和掌握跨小节切分音。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为能用优美
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并能体会藏族人民向往北京和热爱党热爱祖国的深厚情谊。教学的难点为,跨小节切分音的掌握,以及对音乐情感的处理。
教法学法:本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针对本堂课,我才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视听结合法、体态律动、和模唱等方法,另外通过直观演示法向学生展示藏族认为载歌载舞的场景,为学生提供了形象直观的素材,为学生的创作提供了帮助,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知识不如教学生学习的方法,结合新的课程标准,我将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自由发挥。
下面我将具体阐述一下本堂课的教学过程,总的设计思路分为 组织教学,律动导入→创设情境,感知音律→学唱歌曲,难点处理→合作探究,探索美→拓展延伸,总结评价这五个环节。
一、组织教学,律动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我让学生在新疆舞曲《掀起你的盖头来》做律动进入教室,通过律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感知音律
等学生坐定,教师提出疑问:刚才的歌曲叫什么名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首歌曲是哪个名族的呢?(由学生自由作
答,问题紧紧相扣,)
今天我们将学习另外一个民族的歌曲,想知道是哪个民族的吗?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短片,请你们仔细观看,看完后想一向这是哪里?并说说看完后你的感想。(此时,我将播放事先准备好的一段视频,内容为藏族人民在修建公路的场景,由人们在恶劣的条件下坚持工作,到公路修建完成之后壮观美丽的景象,以《巴塘连北京》为背景音乐,引起学生的共鸣)此时有的学生在看的时候会发出感叹“哇~~”等等。我将适机提问:为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声,由学生自由作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适当的做出正面的评价。当学生说到这条路很美的时候我契机引导学生进入发声的练习,(这条路这么美。让我们用美的声音来称赞这条美丽的路吧)2∕4 1 2 3 4 ︱ 5 6 7 1 ︱ 1 7 6 5 ︱ 4 3 2 1 ︱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4∕4 6 5 6 1 5 — ︱ 6 5 3 2 1 —︱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lu
(这一设计,不着边际地进行了发声的练习,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发声练习也充满乐趣,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进入学习歌曲。)
三、学唱歌曲,难点处理
1、听一听,(听到同学生这么优美的声音,老师很开心,藏族人民也很开心,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喜悦之情,)播放歌曲《巴塘连北京》听完后,讲一讲歌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
象?学生作答:
2、教师完整的范唱歌曲,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找出歌曲中跨小节切分音,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上记号,这一环节我将同时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切分音的掌握
3、再次播放歌曲,边听边看老师示范划2∕4拍的指挥图,复听歌曲时由学生自主掌握2∕4指挥图,边听边划指挥图。(或者用画强弱箭头图的方式)掌握切分节奏。
4、跟琴轻唱,(2—3遍)将速度放慢,以便掌握歌曲的内容,跟唱过程中,注意让学生的能用自然的声音,通顺的气息演唱,避免学生用喊叫的声音演唱。并注意保护学生的嗓音。
四、合作探究,探索美
在能够用准确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示藏族人民载歌载舞的场面,请同学们观察他们的服饰特点,并分成小组合作探究藏族服饰特点,听着音乐边哼唱歌曲边制作藏族头饰和围裙。
(这一设计让学生能从观察中发现美,制作中体验美,创造美,并在音乐声中感受美。)
五、创编舞蹈,合乐演唱
1、轻声合唱。通过创作,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热情,激发了对祖国,最藏族人民的赞美的情绪。在制作完成后,让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道具。教师播放音乐。轻声合着音乐伴奏合唱。
2、再次观看视频短片。让学生想象现在的我们就是藏族人民,当公路开通后,我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带着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并为视频配上我们自己歌唱声。
(这一设计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自然的激发出他们歌唱的渴望。)
总结:在歌曲演唱结束后,教师做简单的总结,并布置作业:回家后通过计算机等途径找一找歌曲《天路》,想一向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设计思路:本堂的设计,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用“听”贯穿整堂课。让学生在听中感悟,在听中思考,在听中完成学习。因为音乐就是听觉得艺术,音乐艺术就是靠听觉来实现的,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第三篇:巴塘连北京教案
《巴塘连北京》教案
哈拉海镇第一中心小学张春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藏族的音调风格及风土人情,以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2.学会用优美抒情的情绪演唱歌曲《巴塘连北京》以表达藏族儿童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3.在学唱过程种继续学习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以更好地表现藏族音乐风格。
4.体验藏族弦子舞中的基本舞步‘‘一步一靠’’和‘‘三步一撩’’。
二、教学重点:了解藏族风土人情及藏族歌舞风格。
三、教学难点:唱好跨小节切分音,连音线,圆滑线
四、教学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师跳一段《翻身农奴把歌唱》舞蹈
师问:你们能看出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动作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藏族舞蹈特点,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引出藏族)
二、走进西藏,了解西藏风土人情(多媒体出示藏族图片)
师:你了解西藏吗?能把你所了解的西藏与大家分享吗?
师利用多媒体出示充满藏族风情的图片(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走进”藏族村寨,了解藏族风情)
三.学习歌曲《巴塘连北京》
1.初听《巴塘连北京》范唱.(设计意图: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了解歌曲情绪)2.复听范唱,师随音乐做藏族舞蹈动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藏族弦子舞有进一步了解,为下一步藏族歌曲风格特点做铺垫,有意识做三拍长音动作)
设问:这首藏族歌曲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音拖的很长)
歌曲特点:西藏呢人烟稀少,地域辽阔,使得喜爱唱歌的藏族人民尽量将歌声唱得悠远绵长,所以形成了独特的民歌风格。歌唱的时候音色高亢明亮,曲调婉转悠长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藏族歌曲的风格特点)
3.多媒体出示歌片,介绍歌曲背景(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为下一步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做铺垫)4.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设计意图: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特点)
5.教师范唱歌曲,并边唱边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做好示范。(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歌曲,加深对音乐的记忆。)6.随琴用“la”音“lu”音模唱歌曲(设计意图:让学生会用正确的发声方法)7.解决难点提示:切分音、圆滑线和连音线。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和重点。)
8.注意刚才几个容易出错的地方,完整的唱一遍歌曲。多媒体出示有重难点的歌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仔细聆听歌曲以便巩固歌曲。)9.巩固歌曲:(1)指生唱(2)接唱(3)齐唱 10.处理歌曲情绪
1. 师讲解藏族弦子舞基本动作“一步一靠”和“三步一撩”
学生模仿做动作 2. 分组创编动作,师适当鼓励。
五.成果展示。
让大家戴上自制的头饰,自由组合,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随《巴塘连北京》的音乐跳藏族弦子步。)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感受弦子舞,让学生更加了解藏族音乐、舞蹈的独特风格之美,同时也激发学生了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课堂总结:
第四篇:《巴塘连北京》教案
《巴塘连北京》教案
教学目标:
1、在感受、体验、实践学习中,了解藏族风土人情,领略藏族民歌风格,培养学生喜爱藏族歌舞艺术兴趣。
2、学唱歌曲《巴塘连北京》并能创造性表现藏族民歌。教学重点:
1、学唱、创编歌曲《巴塘连北京》。
2、感受、体验藏族音乐和藏族舞蹈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
歌曲中第2、3小节中连音线、圆滑线的唱法,跨小节的切分音的唱法。
一、情境导入
1、欣赏《青藏高原》MTV。
师:美好的诗,感人的歌象从高原雪山倾泻而下的河,时空已挡不住它奔向大海的冲动,藏族人日夜聆听的歌也早已跨过时空飞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我们,引导我们走进神奇而美丽的西藏。
2、观看短片,了解西藏风土人情:
师:到过西藏吗?能把你所了解的西藏与大家分享吗?
(1)西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在那可仰望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
(2)在那可观赏雄伟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建筑——布达拉宫(3)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江(4)服饰、礼仪、文字、献哈达
(5)藏族歌舞:刚才我们感受了藏族独特风土人情,藏族素有“歌舞海洋”之称,歌舞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听过哪些藏族歌曲,会哼唱吗?
歌曲特点:地域辽阔,人烟稀少,平时说话养成大声讲话习惯,日久天长,就形成了一种独特艺术风格,高原艺术特色,歌唱时音色高亢明亮,曲调婉转悠长,节奏律动强,衬词运用增添民族特色。
师:歌中有舞,舞中有歌,歌舞一体构成了一种独特艺术风格,锅庄舞,弦子舞是藏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他们用舞来歌颂。
(6)那他们歌舞时主要会用上什么乐器伴奏?(介绍藏族乐器)
二、寓教于乐
感受藏族歌曲风格,学唱歌曲《巴塘连北京》:
1、初听歌曲
师:巴塘人民非常热情,用歌声来迎接我们,听,远处传来了动听的歌…… 请把你初听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2、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优美的旋律吧!①用“lu”哼唱,连贯圆润②哼唱曲谱
3、歌中把彩虹比作云间金色的路,那这是一条怎样的路?请仔细再听录音范唱
生:这条路能把把塘和向往已久的北京紧相连,每当一地公路修起,当地人民非常高兴,唱歌跳舞,歌唱祖国感谢党,让我们也来一起歌唱吧!(加歌词演唱)
4、不足之处纠正(请同学们把刚才这局再唱给老师听听,老师再想听听这非常有特色的一句。
5、接口唱①师生②生生
三、创造表现
(一)歌曲情绪激发
1、师:刚才我发现有些同学演唱时已非常投入了,你觉得应该怎样唱才更能体现当时修起了公路,藏族人民激动心情?
生:①加上衬词②改变速度。
2、师:巴塘山水连着北京,巴塘人的心更向着北京,如今高原上不但修起了公路,更成功修成了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
师:天路让藏族人民从此走向幸福大道,他们无比欢欣鼓舞,赞美幸福生活,此时心情激动欢欣鼓舞,有的甚至流下了泪。
3、那就让我们更加投入,带着深切感受来歌唱吧!
(二)拓展延伸,情感表达
1、喜讯传到巴塘,他们更是欢欣鼓舞,此时他们会怎样传颂这美好生活!欣赏舞蹈《巴塘弦子》
2、小组创编、展示(小组展示创编成果)
四、完美结课
今天我们又一次领略了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了解了他们独特的风土人情。同学们,不同的音乐把我们感染,不同情感把我们吸引,独特的文化让我们为之赞叹,今天我们用歌声用舞姿来感受民族文化,以后愿大家通过音乐课这条纽带继续品位中华民族渊源文化。
第五篇:《巴塘连北京》教案
五年级《巴塘连北京》 临沂市兰陵县芦柞中心小学
一、教学目标
1.在感受、体验、实践学习中,了解藏族风土人情,领略藏族民歌风格,培养学生喜爱藏族歌舞艺术兴趣。
2.学唱歌曲《巴塘连北京》并能创造性表现藏族民歌 3.体验藏族弦子舞中的基本舞步‘一拍一步’碎步和‘退踏步’。
二、教学重点
了解藏族风土人情及藏族歌舞风格。
三、教学难点
唱好跨小结切分音,连音线,圆滑线
四、教学方法
自学与引导相结合、合作式、对比法„„
五、教学准备
钢琴、多媒体、水袖道具等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设问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那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呢?
2,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看幻灯片并欣赏
3、师:请大家猜一猜这首哪个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4、接下来,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巴塘的故事,出示路的图片。
5、师:那么老师今天就带大家顺着这条路,去康巴藏区的巴塘看一看吧。看,这里的人们跳起优美的弦子来欢迎大家呢。(看到藏族朋友这么热情好客,老师也禁不住唱一首藏族的民歌,想不想听?好,谢谢,老师从同学们的掌声中听出大家对这首歌曲的喜爱程度,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歌曲《巴塘连北京》
(视频)<三>、新课教学
(1)下面呢就让我们大家一起聆听这首歌曲,听完以后,请大家来谈一谈歌曲的情绪是怎么样的?或者是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2)拿出小歌单,下面我们听听歌词都表现了什么样的情境? 先说说第一段唱到了什么?再来听听第二段歌词。
(3)请大家用心聆听歌曲,感受乐曲的节拍,同学们可以随着音乐轻轻拍手,或者摆动身体。会唱的同学可以小声哼唱唱词。备注:板书跨小节切分音,唱足三拍。
(4)在这里我们一起复习一下连音线和圆滑线。(连音线在整首歌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有水袖的同学们请拿出你的水袖,其他同学请把双手展开,全体起立,请同学跟老师学习几个动作,在关键的动作上加一些字,比如,挥舞水袖的时候唱一个“挥”、最后的动作加一个“巴扎黑”,并加入音高练习。(可以使学生通过动作把握难点节奏。)(6)同学们的声音真甜美啊,保持正确的歌唱姿势和呼吸,使声音更圆润。(7)现在我们做一个歌词接龙的游戏,老师唱前半句,大家唱唱后半句。<四>、创造表现
1.分组合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分四个组)
2.可以选择用舞蹈、踏步、击掌的方式跟着音乐,把我们刚才学过的歌曲表现一下。分组展示。评语:咱们班同学不单会听音乐,还会表现音乐呢。3.生生互相点评、老师点评,处理歌曲的情绪。
4.藏族歌舞的艺术发展历史,感受少数民族音乐的魅力,欣赏管弦乐《北京喜讯传北京》
(五)、总结 愉快的四十分钟很快就要结束了,感谢同学们的出色表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