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师德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

时间:2019-05-12 16:4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构建师德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构建师德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

第一篇:如何构建师德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

如何构建师德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

网友:最近全社会都在关注“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教育系统正在掀起学习张老师崇高师德的高潮。事实上,崇高师德从来都没有缺席过,有的惊天动地,有的化为平常。我认为构建师德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很关键,请问该如何完善相关机制呢?

专家: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构建师德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对于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须从“领”、“学”、“评”和“督”四个方面着手,构建师德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师德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好师德学习活动。建立学校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行政班子、相关处室各负其责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师德学习活动规划和指导,将师德学习提上议事日程,提高全校教职工对师德学习活动的认识;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负责学校师德学习活动的具体组织和落实,确保师德学习活动顺利开展。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互相配合,为全校师德学习活动开展奠定良好的组织基础和条件保障。

二是定期组织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学”好师德内涵与规范。首先,坚持个人与集体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系统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文件,掌握师德规范的基本内涵和教师行为准则,明确师德学习的方向;其次,定期召开主题学习与交流研讨会,教师互相分享个人学习心得,学校提出下一步师德学习活动计划和目标,通过交流进一步加深对师德学习的认识,增强师德学习的内驱力和促进师德学习常规化;最后,抓住师德学习的特殊时机,如当前张莉丽老师的先进事迹在全国引起轰动,各地各校正以此为契机加强师德学习,着力提高师德水平。

三是建立健全评价机制,“评”好师德学习活动。学校一方面要领导组织实施好师德学习活动,同时要加强师德学习活动考评,进而使师德学习活动制度化和规范化。首先是将师德学习与教师年度考核相结合,将师德学习作为年度考核的指标之一,并根据学校实际确定合理的考核权重和方式,师德学习活动达不到一定量和质的标准,年度考核将不合格;其次是对师德学习活动突出者给予适当宣传和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授予某种荣誉称号如“某某学校优秀师德标兵”等;最后是将师德表现作为职称评定和评优评奖的“高压线”,对师德表现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制”。

四是设立电话、信箱和邮箱等多种举报方式,“督”好师德学习活动。学校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合适的途径,设立专项信息渠道,让社会和学校监督师德学习活动,若社会或学校发现违背师德规范者可通过多种方式向学校反馈,学校根据举报信息进行核查,一经查实,绝不手软,让师德成为教师的生命线和生存之道。

(中国教育科学院 李新翠)

第二篇: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黄旗堡街道中心幼儿园

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挥在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在教师的所有素质中,师德最为重要,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关系到的办园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面对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师德建设的垒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造就关爱幼儿,教书育人,学人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合格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作出贡献。

一、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统一协调机制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做好师德建设工作,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健全机制。建立统一协调机制是师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内容。教育部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人员落实。

二、以教师为本,构建教师的成才成长机制

邓小平同志讲:“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

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训,要从思想教育人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引导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教育幼儿,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引领幼儿。

三、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

第一、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师德考核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做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考核可以激发教职工的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能够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职业道德,改进和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二、健全师德建设的奖励机制。幼儿园要把对教师道德规范要求纳入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具体决策之中,要将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制度化,要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奖励与舆论导向相结合,在精神奖励上,通过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和倡导高尚的师德活动,树立教书育人的典型,以掀起树形象、学榜样、找差距、作贡献的热潮,充分发挥典型任务的激励、向导、示范作用,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在物质奖励上,通过设立师德奖励基金,对师德高尚、业绩卓著的教师予以表彰和重奖,在晋级、评聘,职称评审、进修深造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教师发表的有关教书育人的文章、著作,应以教育科研成果对待。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的舆论宣传。通过校报、宣传栏、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师德先进,如在校报上开设“名师”专栏,建立师德教育网站等,以扩大师德宣传网络的覆盖面,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利用每年的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对那些思想道德素质优秀、教书育人事迹突出、贡献突出、家长称颂、幼儿喜欢的优秀教师大力进行表彰,广泛宣传先进事迹,交流家园共育、教书育人工作的先进经验,以倡导尊师重教的好风尚。

四、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动态监控机制

教师的师德行为具有外在性、主动性、善恶性、可塑性的特点,可以通过教育、评价、监督来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构建民主监督、教师职业良心自律监督等方式来调控教师的师德行为,最终促使教师自觉履行师德义务。构建监督机制也应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首先建立师德建设的领导与监督机构;其次建立师德建设督导队伍;最后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

第二、建立系统完善的约束制度。幼儿园要依据《教育法》、《教师法》以及有关法规、条例,从增强敬业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师德风范入手,制定本园《师德建设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制度,重点强化教职工队伍在思想道德、教学纪律、教学风气、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举办经验交流座谈会、观摩教学、参观访问、学习典型等多种形式,使师德教育制度化、科学化、有形化、经常化。

五、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信息反馈机制

反馈是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构建信息反馈机制,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信息反馈要迅速、准确。信息具有滞后性、时效性特点,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反馈的时效和速度,一旦发现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应及时汇报,迅速向上级领导反馈,信息反馈者要对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认真核实,对所掌握的材料认真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保证信息的价值及准确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建设,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和体现高等教育精神的重要一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实践,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之所在。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扎扎实实地将师德建设抓紧抓好。

第三篇:关于构建学雷锋活动长效机制

关于构建学雷锋活动长效机制

一、雷锋精神的时代意蕴

雷锋精神就是雷锋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与高尚品质,是雷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也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半个世纪以来,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雷锋精神历久弥新,成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巨大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胡锦涛总书记曾深刻指出,“雷锋精神对于我们这个民族和社会过去具有、现在仍然具有重大价值和时代意义。发扬光大雷锋精神,仍然为我们这个时代进步所必

[3] 需,仍然为我们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所必需。” 雷锋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党的光荣传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以下五种精神:

(一)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雷锋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应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坚持,人民的困难就是他的困难,帮助人民克服困难,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是他应尽的责任,也是最幸福的事情。雷锋热爱人民,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始终坚持扶老携幼、扶危济困,乐于助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为了人民的事业而无私奉献的神圣誓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

[4]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一个共产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当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 看成是自己的幸福。” [5] 雷锋走到哪里,好事就做到哪里,坚持把帮助他人、奉献社会作为自己的人生乐趣。

(二)公而忘私、为国分忧的献身精神。雷锋坚持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价值观,积极投身于火热的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以自己对工作和人民的满腔热情去践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他不论在地方还是在部队,都始终坚决要求去党和祖国最需要、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工作,不怕困难,勇于献身,无怨无悔。雷锋说:“我活着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当祖国和人民处在最危急的关头,我就挺身而出,不怕牺牲,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6] “从我参加革命那天起,就时刻准备着为了党和阶级的最高利益牺牲

[7]个人的一切,直至最宝贵的生命。” 雷锋真正做到了把个人追求同祖国与人民的前途命运相结合,把个人奋斗同党的事业、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相结合。

(三)勤学苦练、刻苦钻研的敬业精神。雷锋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就在于他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头脑,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着昂扬的精神状态和勇往直前的革命干劲,对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对业务勤学苦练、刻苦钻研而又精益求精,成为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劳动积极分子、生产标兵与技术骨干。雷锋总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挤出时间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学习生产劳动技能,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他在谈及学习时,深有体会地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8] 雷锋这种立足岗位而刻苦学习、锲而不舍、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敬业精神永远值得人们推崇。

(四)知恩图报的感恩精神。雷锋是一个感恩的典型,他对受到党和人民的照顾而怀有十分感恩的心,对党无限忠诚,对祖国与社会主义无限热爱。雷锋认为,党的恩情永远报答不完,是伟大的党把他从旧社会的火坑中拯救出来,给了他新的生命,是党和人民把他养育成人,是党的不断教育和培养,使他从一个穷孩子成长为一个有一定知识和觉悟的共产党员。雷锋无限感激党的关怀和温暖,并把这种感激之情转化为对党的忠诚、对祖国、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与对困难群众的关爱和照顾。为了报答党的恩情,雷锋时时处处严于律己,立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使社会主义新社会变得更加美好。雷锋真正做到了对待同志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像夏天一样的火热。他为了报答党的恩情,决心做到对党、对人民要忠诚老实,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他在日记中写道,“伟大的党啊,我慈祥的母亲,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属于您的。我要永远做您忠实的儿子,做人民的勤务员。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哪怕高山、大海、巨川,就是头断骨粉,也身红心赤,永远不变!”[9]

(五)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一生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他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幸福,坚持在工作上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乐于做艰苦细致的工作,从不怕苦怕累,将一切艰难困苦视为磨炼自己意志与决心的试金石。雷锋认为,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和永远谦虚的人,有理想、有出息的青年人必定是乐于吃苦的人。雷锋在日常生活中克勤克俭、厉行节约,将节约下来的工资与津贴捐献给灾区,帮助困难群众,并在帮助别人中体验心灵的愉悦和精神的满足。他说:“我们的国家不富裕,还有困难,一定要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我每花一分钱都很自然地联想起过去的生活,告诫自己不能忘本。” [10] 雷锋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发扬光大。

二、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主旨

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就是要引导全体社会成员通过积极参与学雷锋活动,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将雷锋精神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格,使人们把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变成一种长久的自觉行动和整个社会的风尚。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以时代化的雷锋精神净化人们的心灵,振奋人们的精神,鼓舞人们的斗志,陶冶人们的情操,对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友爱、诚信、融洽的新型人际关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促进全体国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一)要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就必须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因为加强党性修养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工程。党性修养是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与自我完善。只有加强党性修养,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雷锋是一名共产党员,具有强烈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共产党员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与雷锋精神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党员干部应学习雷锋作为共产党人的信念,学习雷锋的操守修养,砥砺个人品格,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筑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基础,忠实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忠于职守和党的事业,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自觉成为人民群众的表率,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先人后己的模范。

(二)要激发人们提高个人品德的热情,就必须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时下我国社会生活领域仍然存在制假售假、坑蒙拐骗、堕落腐败等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负面现象,个人思想道德境界与道德品质低下是根本原因。提高个人品德是促进社会道德进步与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前提条件。提升社会道德水平和公民道德素质,必先从提高个人品德入手。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的实现最终要依赖个人品德来完成。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提高个人品德,就要求人们坚持从自身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服务社会中去领悟和体会人生的真谛,去修炼个人的道德情操。个人品德良好的人,绝不会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假、善恶、美丑、荣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照社会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要通过学雷锋活动,感悟雷锋精神,唤醒人们内心潜藏着的美好情感,一则使人们学会像雷锋那样做一个品行端正的好人,做一个勤劳、善良、正直、诚恳、热情、大方、坦荡的人。二则使人们学会像雷锋那样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之间的关系,个人服从集体,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对祖国和人民怀有高度的责任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还要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一个道德沦丧、诚信缺失、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的人必将害人害己,永远为世人所唾弃。

(三)要凝聚全社会的共同理想信念,就必须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要实现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就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凝聚人们的智慧和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人们的斗志,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人们的价值取向。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要通过学雷锋活动,切实提高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境界,打牢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凝聚全国人民的思想和意志,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要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就必须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引导他们坚持不懈地学雷锋,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惟其如此,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要通过学雷锋活动,一要引导青少年从小树立为祖国、为民族争光的远大志向和崇高理想,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锤炼坚强的意志品格,勇于开拓创新,时刻准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二要引导青少年学会做人做事,学会感恩和回报,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学雷锋活动长效机制的建立

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必须健全制度保障,建立一系列常态化的工作机制来强化教育引导。

(一)组织领导机制。学雷锋活动的组织领导机制是长效机制中的指挥、控 制系统,通过决策、计划、指导与协调,实施对学雷锋活动的科学管理。这是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组织保证。时下,国家设立了“全国学雷锋树新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地方各级政府也相应地成立了学雷锋活动领导小组,由党委宣传部和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统辖,是负责组织、宣传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常设领导机构,将每年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且每年要总结推广一批学雷锋活动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同时,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协调配合作用,将立足岗位学雷锋与开展各种社会公益性服务活动作为学雷锋活动的重要载体。

(二)舆论引导机制。要把学雷锋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就必须强化舆论引导机制。要紧紧围绕“学雷锋,树新风”的主题,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橱窗等大众媒体的宣传鼓动和舆论导向功能,通过宣传新时代涌现出来的雷锋式的道德模范人物,营造学习先进、弘扬正气、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舆论氛围,引领社会新风尚。强化舆论引导机制,要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让人们感到树立的先进典型的确是可敬可亲可学的时代榜样,在全社会形成崇尚雷锋精神的良好氛围。同时,要通过深入企业、学校、军营、城乡社区做主题报告、展览等活动大力宣讲雷锋事迹与雷锋精神,使人们更深入、更全面、更准确地把握雷锋精神的实质,逐步将雷锋精神转化为个人的内在精神追求,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社会的自觉性。

(三)教育激励机制。要激发人们学雷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把学雷锋活动纳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大中小学教育范畴,使学习雷锋精神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二要把学雷锋活动与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党员结对帮扶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少先队手拉手活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三要通过设立学雷锋基金与评选学雷锋活动先进模范,以大力表彰与奖励学雷锋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英模人物,鼓励和引导人们坚持学雷锋,乐于做好事,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思想、为国争光、廉洁奉公、助人为乐、勤劳勇敢、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党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光大,使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尊老爱幼、礼让宽容、拾金不昧、捐款捐物、扶危济困、扶弱助残、无偿献血、志愿服务、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等良好风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四)考核评价机制。要把学雷锋活动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任务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管理中,坚持规划部署、精心安排、扎实推进、指导落实、定期考核。换言之,要使学雷锋活动成为考核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硬性指标。要把弘扬雷锋精神情况作为干部考核评价的重要标准,将政治表现与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问题加以综合考察。要把社会环境安全稳定和谐的程度、社会文明程度、人们的精神风貌以及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的评选与学雷锋活动的成果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第四篇: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

满庄镇中淳于小学师德师风建设长效

机制构建

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挥在哪、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在教师的所有素质中,师德最为重要,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和基础,关系到的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面对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促进师德建设的垒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造就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学人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合格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作出贡献。

一、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统一协调机制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垒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做好师德建设工作,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形成合力,健全机制。建立统一协调机制是师德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有力保障,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关键内容。教育部明确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人员落实。

二、以教师为本,构建教师的成才成长机制

邓小平同志讲:“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培训,要从思想教育人手,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真学习《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营造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引导教师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志存高远,爱岗敬业;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教育学生,以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引领学生。

三、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

第一、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师德考核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教师做出善恶判断,确定其道德价值,表明自己褒贬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考核可以激发教职工的荣誉感和职业责任感,能够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职业道德,改进和提高教职工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二、健全师德建设的奖励机制。学校要把对教师道德规范要求纳入有关法律法规和各项具体决策之中,要将评选师德先进个人制度化,要注意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奖励与舆论导向相结合,在精神奖励上,通过开展评先创优活动和倡导高尚的师德活动,树立教书育人的典型,以掀起树

形象、学榜样、找差距、作贡献的热潮,充分发挥典型任务的激励、向导、示范作用,从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在物质奖励上,通过设立师德奖励基金,对师德高尚、业绩卓著的教师予以表彰和重奖,在住房、晋级、评聘,职称评审、进修深造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教师发表的有关教书育人的文章、著作,应以教育科研成果对待。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的舆论宣传。通过校报、宣传栏、网站等多种形式宣传师德先进,如在校报上开设“名师”专栏,建立师德教育网站等,以扩大师德宣传网络的覆盖面,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利用每年的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对那些思想道德素质优秀、教书育人事迹突出、贡献突出、学生称颂的优秀教师大力进行表彰,广泛宣传先进事迹,交流教书育人工作的先进经验,以倡导尊师重教的好风尚。

四、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动态监控机制

教师的师德行为具有外在性、主动性、善恶性、可塑性的特点,可以通过教育、评价、监督来改变。因此,可以通过构建民主监督、教师职业良心自律监督等方式来调控教师的师德行为,最终促使教师自觉履行师德义务。构建监督机制也应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一是建立师德建设的领导与监督机构。二是建立师德建设督导队伍。三是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资源。

第二、建立系统完善的约束制度。学校要依据《教育法》、《教师法》以及有关法规、条例,从增强敬业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塑造师德风范入手,制定本学校《师德建设规范》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制度,重点强化教职工队伍在思想道德、教学纪律、教学风气、教学科研、教书育人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通过举办培训班、经验交流座谈会、观摩教学、参观访问、学习典型等多种形式,使师德教育制度化、科学化、有形化、经常化。

五、以教师为本,构建师德建设的信息反馈机制

反馈是控制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构建信息反馈机制,必须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信息反馈要迅速、准确。信息具有滞后性、时效性特点,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反馈的时效和速度,一旦发现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应及时汇报,迅速向决策机关和管理部门反馈,信息反馈者要对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认真核实,对所掌握的材料认真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保证信息的价值及准确性。

第二、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建立一支有高度责任

感的信息反馈队伍,形成信息网络,建立必要的信息反馈制度,明确责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德建设,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和体现高等教育精神的重要一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实践,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之所在。作为的领导者必须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扎扎实实地将师德建设抓紧抓好。

满庄镇中淳于小学

2014年9月

第五篇: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路径探究

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路径探究

【摘要】教师为本,师德为魂。本文就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的路径起点、路径平台、路径保障三个维度展开探析,对使命感、制度化、实践性三个层面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关键词】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路径

一、综述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师德,乃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强德。我们广州工商学院的校训“正德厚生”正是浓缩了师德教育的精粹。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是具有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师德建设在营造高职院校品牌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师德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品牌竞争力的名片。高职院校教师师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要建设发展一流的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就愈显得更为重要。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师德总体状况良好,广大高职院校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职业认同感以及立德树人意识也不断增强,工作尽职尽责,注重为人师表。但毋庸讳言,当今高职教育发展快速,但高职教师的师德建设却相对滞后。由于社会大环境和小气候影响,在现代利益文化的熏陶下,部分教师在理想信念、治学态度、育人意识等方面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甚至有的教师师德失范,损坏了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形象,削弱了高职院校品牌竞争力。因此,在深化师德建设内涵的基础上,多维探索和构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模式、路径、方法,对高职院校弘扬崇高师德氛围,提升高职院校品牌竞争力与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具有强有力的制度保证和有效的实践推动。本文正是从使命感、制度化、实践性三个层面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研究,进而探究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的路径。

二、增强使命感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路径起点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给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参训教师回信中强调:发展教育事业,广大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你们牢记使命、不忘初衷。

透过教育文化的视野可知,教师在文化教育的环境中不只是像普通民众那样充当着被“教育”的角色,而是还承担着传承文化、发展教育的重任。因而,传承文化、发展教育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增强使命感有利于内化凝聚师德的自觉性和稳定性,并催生及形成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前提,是通向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科学化道路的路径起点。

增强使命感,具体说,教师就是要确立忠诚教育事业的理想与信念,并内化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增强神圣使命的荣誉感与紧迫感,明确“敬业、育人、师表”为核心的师德要求,提高师德修养,树立“爱生乐教、立德树人”的师德形象。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师德具有鲜明的模范意义的道德特征。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应当奉“崇师德、铸师魂、正师风”为职业道德。本人在高校从教三十多年,一贯注重个人的师德修养。从业以来将“爱岗敬业”作为个人职业道德的起点,将“关爱学生”作为立德树人的切入点,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作为树立个人师德形象的重点。本人在原教学单位为人正派、师德形象良好。除了担当部份教学任务外,主要负责全校各实验室的设备经费开支及教学实验管理。由于工作兢兢业业,退休后还获返聘两年。现在来到广州工商学院任教,新工作、新起点,本人将珍惜学院给予我的工作机会,不断增强传承文化、发展教育的使命感,继续保持良好的师德形象,继续端正师风,把教书与育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慎独自律,弥补不足,完成院系的课程及工作安排,为工商学院的高职教育发展发挥余力。

三、完善制度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路径平台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必须以自律和他律相结合、道德约束和制度保障相结合为基本原则,进一步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构建及完善师 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是师德建设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以其强制性和约束性而产生制约作用,明确的规章制度有助于保障师德师风建设的长久有效。

而师德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践中,既要激发教师的道德自律和优化师德建设环境,更要对师德制度建设进行规范与完善。铺设完善的制度平台以作为师德建设的路径平台,这是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科学化道路的有效路径,其科学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科学化体系的成效。

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相关的制度机制,应该从系统子机制入手,多维推进包括健全师德建设的领导制度、制定师德考评制度、完善师德培训制度、强化师德监督机制等系统子机制,这对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师德建设取得成效的制度保障,有利于师德建设持续发展。

(一)健全师德建设的领导制度。通过健全学校的管理机制及运行机制,提高学校的师德建设领导水平。学校领导层要重视师徳建设的制度执行与管理实践。并加强师德宣传,打造高尚师德的校园文化,将师德师风建设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之中。

(二)制定师德考评制度。师德考评要具体做到评价要素的发展性、评价标准的可操作性、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学校应定期召开总结大会,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奖勤罚懒,依靠舆论导向和典型榜样的力量,调动教师自律性及积极性,促进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优良师风的形成,加快师德师风建设进程。

(三)完善师德培训制度。加强师德培训是不断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素质的关键手段。学校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的载体,围绕教师师德师风的要求,制定师德师风培训规划,实行岗前培训,全员轮训,建立师德师风培训档案,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机制。教师通过参加培训活动,不断强化教师的师德师风素质,并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不断的反思来提高自己的师德师风素质。并实施师德培训在线网站建设计划,促进优质师徳教育资源共享,为师德师风的塑造创造条件。

(四)强化师德监督机制。学校应采取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处置的监督办法,一方面成立师德师风督导小组,并结合校园网站、手机终端,形成覆盖面广、效果显著的师德师风监督网。另一方面强化社会监督的力量,形成教师、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合力。加强社会舆论监督,注重从源头上进行监控和管理,以此塑造良好的师风师德。

四、注重实践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路径保障

当前,师德观念呈现出由崇高师德趋向底线师德、由拓展性师德趋向专业化师德、由抽象化师德趋向实践性师德的发展态势。认识师德观念的发展趋势,辨析师德新观念的内涵,对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师德建设,要面向实践。马克思曾经说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我国师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师德师风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典型的教育实践活动,它在实践中发展,其价值也在实践中创生。注重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践,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路径保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建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当代形态,克服师德建设实践结构比较单一,成效性差的缺陷,形成具有“主体——客体——主体”相关性模式的实践结构。在多极异质主体之间(师德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受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与教育者)凭借教育手段(教程、语言、活动等)进行多维度的实践交互,以实现师德建设的主体间实践活动。寓德于教,并通过实践检验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制度的成效。

结语:在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中,使命感、制度化、实践性三个层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只有坚持职责到位、制度到位、实践到位,三个层面协同作用, 才能建立有效的师德建设机制,才能把师德建设落在实处,营造一个崇师德、正师风的校园氛围。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时代对教师的师德标准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师者为师亦为范,教师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做到育人先育己。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同时教育的持续发展也拓展了师德建设更多的内涵与外延,从教育大视野维度,把师德师风教育与树立学校品牌学校形象结合了起来。我们作为工商学院的教师,为塑造学校良好形象,提高学校品牌竞争力,为切实推进师德师风的建设,更要加强个人师德建设,从自我做起,立德树人作表率,向“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的目标努力。

下载如何构建师德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构建师德学习活动的长效机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师德长效机制

    师德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师德培训制度。每个继教周期,都要把师德培训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坚持每周2小时的政治学习。组织教师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事政治......

    师德长效机制

    关于开展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督查报告 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构建民族振兴,教育是根本,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指出: “一个学校能不能成......

    立德树人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立德树人——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摘要] 高校作为教育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思想、文化、科技资源的聚集地。高校师德建设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在整个高等教育中起着......

    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青岚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而持久的影响。“为人师表”才能“立德树人”。我校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师德长效机制自查报告[大全]

    连丰乡中心小学校开展师德建设 长效机制贯彻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师德......

    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为深化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师德水平,促使全体教师进一步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崇高风尚,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

    构建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构建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2013年08月26日08:37来源:学习时报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活动”可以有始有终,但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联......

    浅谈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

    浅谈构建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 “小金库”是指个别单位和部门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应列入而未列入符合规定的单位帐簿的各项资金(含有人证券)及其形成的资产。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