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铜陵市2005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的通知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铜陵市2005年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的通知
铜政办〔2005〕42号
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办公室《铜陵市2005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五年六月三日
铜陵市2005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
(市整规办二○○五年五月)
2005年,铜陵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和省整规工作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和既定的工作格局,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突出问题,以抓好食品药品放心工程、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商业欺诈三方面的专项整治为重点,继续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开发票、偷逃骗税、洗钱和非法传销等行为,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继续好转,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一、继续开展食品药品专项整治
(一)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继续深入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强源头污染治理。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要加强监管和整治,严厉打击生产加工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严格查处无证生产,完善食品标准体系,监督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坚决堵住不符合标准的食品进入市场;在28大类食品中全面推行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在食品流通中倡导现代流通方式,逐步推进城乡食品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和群众监督网。稳步实施“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食品生产经
营卫生许可和监管,开展食品卫生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加强生猪屠宰管理和酒类市场的整治。强化政府和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的责任,落实监管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加强执法部门的协调和配合,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形成整治合力,严厉查处大案要案。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形成失信惩戒机制,揭露和曝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对优质食品、优秀企业的正面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群众的消费信心,营造食品安全环境。
(二)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违法活动,严厉查处无证生产经营行为。对已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进行全面清查,坚决清理取缔不属于医疗器械而虚构医疗功能的产品;打击买卖、出租、出借《药品经营许可证》、挂靠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取缔违法生产经营企业,捣毁制假窝点,净化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继续推进农村药品供应和监督网建设。堵塞监管漏洞,将执法力量向基层和薄弱环节倾斜。加强对农村、城乡结合部、偏远地区等区域,小型、分散的市场主体的监管,加强对未成年人、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保护,保证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和用药安全。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一)继续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进一步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按既定部署很抓落实。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完善保护产权工作制度,加强协调配合,遏制各种侵权行为,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
(二)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巩固和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的机制,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依据保护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新出台的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严厉查处大案要案,形成威慑力。
(三)做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加强与知识产权权利人的沟通协调,解决带普遍性的问题。鼓励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自有的知名品牌和商标,并给予保护。增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促使企业尊重他人,保护自己,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参与竞争。
(四)加强教育培训和对外宣传。组织好2005年的“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在“五五”普法中继续把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作为重要内容。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保护知识产权的有关文件和规定,开展各类培训,加强对公务员、企业管理者、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知识的培训。
三、严厉打击商业欺诈,净化市场环境
(一)整治违法广告。重点整治在市主流媒体上发布误导公众的有关食品、药品、保健品、医疗服务等违法广告;整治夸大功能的种子、化肥、农药、兽药等农资广告和夸大投资回报的经营性广告;加强对广告行业的管理,督促落实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的责任。对利用虚假广告进行欺诈活动的违法分子,要依法追究责任。
(二)整治商业欺诈。以整顿和规范特许经营秩序为突破口,在商业领域开展打击商业欺诈专项整治。整治进出口、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输出、特许经营等领域以及典当、拍卖、旧货、餐饮等行业中商业欺诈行为,规范商业零售企业的促销行为,整治商业零售中以次充好的行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普及防范商业欺诈的有关知识。
(三)打击各种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欺骗群众、非法敛财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宣传教育,揭露商业欺诈的骗术,增强群众识破骗局、防范欺诈的意识和能力。部门之间要明确责任,协调配合,形成防范欺诈的预警和处置机制,特别是对受骗人数众多,尚未败露的商业骗局,要及早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揭露并依法取缔。
(四)整治医疗服务市场。严厉打击无证行医,查处无《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相应资质、资格擅自开展诊疗活动的行为,依法严惩医疗服务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禁止和取缔非法义诊,建立并完善打击非法行医综合治理和长效监管机制。
四、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
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特别是制售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农机、建材等坑农害农、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推进综合治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打击虚开发票等行为;加强税收监管,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加强金融监管,取缔地下钱庄和变相期货市场,打击洗钱行为;严厉打击以“拉人头”为主的非法传销行为。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和矿产资源开采专项整治、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以及房地产市场、建筑市场和价格秩序的整治。
五、加强市场整治工作的协调配合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建设的若干意见》(皖政〔2005〕15号),各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负责市场整治的综合协调工作,各监管部门要认真完成本部门的市场整治任务,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其他部门开展市场整治工作,并及时将市场整治开展情况报送同级政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对带有区域性、行业性的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由各级政府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执法和整治活动,有关监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予以处理。
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整顿和规范工作经验,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尽心竭力,务求实效,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长效监管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营造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人民群众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使整顿和规范工作真正成为维护群众利益的民心工程。
第二篇: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
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年报的通知
铜政办〔2009〕14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2008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各部门、各单位重视下,开拓创新、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2008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年报》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二月十七日
2008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一、2008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2008年,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搭建信息公开平台、拓展信息公开渠道等方面入手来强力推进。
(一)加强领导,各司其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发以后,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对贯彻实施《条例》工作进行了研究。去年初,成立了以市政府副秘书长为组长,市监察局、发改委等9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协调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明确市政府办公室为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市监察局负责受理投诉举报和责任追究,市经济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市文化局、档案局和政务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各自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建设等。一县三区,市直部门,部分公共企事业单位以及25个乡镇街道,也都于去年10月底前相继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和具体承办机构,指定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初步建成了从县(区)政府、市直部门和重点公共企事业单位延伸到乡镇(街道)的覆盖全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网络体系。
(二)强化培训,规范操作
一是市政府召开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邀请国务院法制办专家来铜做《条例》专题报告,对《条例》进行全面解读,包括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和单位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二是开展集中培训。市政府办公室等单位先后举办了4期培训,邀请省信息中心的专家到场授课,对全市227家单位的近300名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市政府办公室、市经济信息中心先后派员参加了省政府办公厅等单位主办的《条例》培训和研讨会,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市有关人员的培训;三是制定下发了《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信息发布操作规范》,对公开指南内容、信息发布格式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网的操作规程等进行了规范。
(三)制定方案,加强督查
1.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铜陵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编制原则、主体、内容、组织保障和工作要求,编制了县区、市直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单位代码和主动公开目录。
2.强化指导督查。一是制定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单位。针对工作重点提前做好谋划,对具体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二是开展督查,查摆问题。5月中旬组织4个督查组,对全市21个部门和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专题督查,并进行通报;三是通过网站改版,强化督查功能。在新改版的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上专门开辟了“督查通报”版块,通过信息发布数量、环比、同比等数据,对公开单位的信息发布情况进行实时的统计排名。同时还在信息发布平台上实现了公开发布时限考评功能,确保了政府信息按时发布,此项功能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首创。
各单位在推动这项工作中,结合工作实际探索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市政府办公室将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到各科室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当中,建立了领导在签发或批阅文件时直接批示该信息是否公开和以何种形式公开的审核制度;铜官山区政府印发了本区编制方案,组织区直部门及街道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市档案局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建设,制订了《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暂行办法》;铜陵县政府制定了一套行政职权流程图示范格式文本,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四)建章立制,健全机制
1.制订下发了一系列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文件。自3月中旬起,我市先后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准备工作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10多个文件,并对《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等重要文件提出了具体贯彻意见。
2.修订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对《铜陵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修订后的《铜陵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新增“推行政务公开”章节,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载体、制度建设等。《办法》结合《条例》内容做了大篇幅的修改,如:增加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更新协调、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澄清、考核评议等配套制度的专门章节,并特别加入了“法律责任”章节,明确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出现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行为后,将受到包括司法追究、行政问责在内的七种责任追究。此外还拟定了《铜陵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规定》、《铜陵市政府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公开澄清工作规定》,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
3.强化监督考核机制。先后制定了《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考核暂行办法》、《关于开展2008政务公开考评和编写政府信息公开报告及依申请公开指南目录工作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分别从组织领导、考核原则、范围、内容、方式、标准以及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明确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2008年全市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对考核不合格单位将给予责任追究,直至一票否决。
(五)搭建平台,拓展渠道
一年来,除了不断完善新闻发布会、《铜陵市人民政府公报》等公开方式外,还积极探索公开的新形式、新载体,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公开渠道。
1.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按期开通了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http://zwgk.tl.gov.cn),设有“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年报”4个栏目。其中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下,设置了市及县区两级政府(办公室)类子栏目17个,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组织类子栏目11个,乡镇(街道)类子栏目7个,公共企事业单位类子栏目10个,搭建起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发布的统一平台。铜陵市人民政府网站、“市民论坛”以及大部分单位的门户网站均在显著位置设置了与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的链接。根据要求,及时对政府信息公开软件平台进行升级,将于今年初逐步实现铜陵市人民政府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网的信息互通。此外,在前期投入20万元用于网站建设的基础上,又投入了近3万元,对政府信息公开网进行升级改版,突出了专题信息、信息搜索查询等功能,创新设计了“依申请公开”版块,设计增加了“便民查询”等栏目,强化了网站的量化考评功能、信息集约化功能和便民服务功能。在升级改版中还增加了依申请公开办理提示,有效地保证了申请办理的及时有效。
2.建设信息查阅场所。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档案馆、图书馆设立了3个政府信息查阅点。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已将进驻中心窗口的所有审批项目(涉密事项除外)的项目名称、法律依据、办理程序等8项内容在办件大厅的触摸屏上进行公布。市档案馆在原查档室的基础上设立了信息查阅场所,并单独配备了电脑设备,建立了相关制度。市图书馆在电子阅览室内设立查阅点。
3.完善传统公开方式。一是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2008年共召开青铜文化博览会、民生工程、教育等专场新闻发布会共计20余场(次);二是做好《铜陵市人民政府公报》的赠阅工作。普通公民除可以在乡镇(街道)及社区查阅外,还可以在全市32个街头报刊亭、5个部门办事大厅免费查阅。去年共免费赠阅《铜陵市人民政府公报》万余份;三是积极搭建群众参政议政平台。下发了《市民代表旁听市政府常务会议和重要市长办公会议办法》,邀请市民代表旁听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制定和重大决策部署的政府重要会议。2008年共有近20余人参加了旁听。
4.积极探索政府信息公开新渠道。一是充分发挥“行风热线”作用,建立了市政府领导定期上线工作制度,市长、副市长将轮流走入直播间,与群众进行交流;二是利用铜陵市人民政府网站、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市民论坛”等网络载体,加强与市民的沟通与联系。对市政府部分拟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民生工程、城市建设等社会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大决策,如:铜陵火车站广场规划设计及周边地段城市设计方案、《铜陵市城镇非职工居民医疗暂行办法》实施效果、天井湖公园喷泉项目方案、关于促进和规范我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城市公交线路设计方案等进行网上公开,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较好效果;三是继续做好881数字电视《政府信息》专用频道建设。该频道于2007年12月开通,是安徽省首个数字电视《政府信息》专用频道。市政府通过数字电视880资讯平台公布政府信息,24小时发布政策政令、部门权限、办事指南、时事要闻等内容,集政策性、服务性、权威性为一体。市民足不出户便可以通过电视了解和掌握政府发布的政策政令、办事公开等信息。
(六)加强宣传 营造氛围
1.积极开展“政务公开宣传月”活动。5月31日,市政府办公室、市纠风办和市电台在铜都广场联合举办了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主题的政务公开大型广场宣传咨询活动。有32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现场发放宣传资料近50000份,制作政务公开展板33块,解答群众咨询5300余人(次),接受群众投诉360余件。“行风热线”电台直播车还进驻活动现场,部分单位上线交流。当天,市政府分管领导还在《铜陵日报》上发表了名为《统一思想 精心组织———认真学习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署名文章,对全市各部门、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2.加强经验交流。除编发了多期政府信息公开专题的政务信息外,还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上设立了“八面来风”、“政策瞭望”等专栏,宣传介绍和交流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去年以来,还通过《政务公开工作简报》、《政务信息》等刊物以及新闻媒体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和经验交流。
二、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运行情况
截至2008年底,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已有227家发布单位,共发布信息6457条,其中市直部门65个,占发布单位总数的28.64%,发布信息4155条,占信息发布总量的64.35%;县、区政府部门98个,占发布单位总数的43.17%,发布信息1593条,占信息发布总量的24.67%;乡、镇及街道25个,占单位总数的11.01%,发布信息153条,占信息发布总量的2.37%;公共企事业单位39个,占单位总数的17.18%,发布信息556条,占信息发布总量的8.61%。
在各类公开栏目中,“政府机构”、“机构设置”类栏目发布信息273条,占4.23%;“人事信息”类栏目发布信息58条,占0.90%;“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类栏目发布信息2025条,占31.36%;其他类栏目发布信息4101条,占63.51%。目前,政府文件从生成到上网公开平均需要15个工作日,最长需要20个工作日;其他信息从生成到上网公开平均需要5个工作日,最长需要15个工作日。
全市受理信息公开申请3条,均为网上受理,申请事项涉及住房补贴、卫生医疗等方面。其中,可以依申请公开的2条,占总数的66.67%,信息不存在的1条,占总数的33.33%。答复申请均按照申请人申请所示,通过公开网平台或以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了答复。未收到涉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举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近一年来,大部分单位都十分重视,其中市政府办公室、国税局全年发布信息均为473条,发布数量居首位;市人民医院、铜官山区政府办公室、铜陵县房产局等单位发布的信息结构较为合理,如将市民最为关心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府规范性文件和会议纪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房屋拆迁公告等及时地进行了网上公开。但也仍有一些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工作进展缓慢。其中: 市直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地震局、银监局、邮政局等4家单位未发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市监察局、信访局、史志办、残联、红十字会等单位3个月以上未更新维护本单位公开栏目,市银监局至今仍未发布信息。还有一些单位的信息量与本单位工作职能明显不符,如市发改委自2008年6月至12月信息发布数量为零。
县区政府部门:铜陵县有32个二级发布单位,其中有28家未发布公开指南,9个部门至今未发布信息;铜官山区有27个二级发布单位,其中有18个未发布公开指南;狮子山区共有19个二级发布单位,均发布了指南,并公开了政府信息;郊区有20个二级发布单位,其中7个部门未发布公开指南,3个部门至今未发布信息。
乡镇街道:25个乡镇街道中仅有4个发布了公开指南,铜陵县五松镇、顺安镇、钟鸣镇、胥坝乡,铜官山区杨家山街道,狮子山区西湖镇、新庙街道、东郊办事处等8个单位至今未发布信息。
公共企事业单位:39个发布单位中有30个未发布信息公开指南,14个至今未发布信息。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行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已逐步形成政府牵头,上下联动,各方参与,全力推进的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国务院督查组、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检查组也对我市公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单位基础性工作薄弱。有的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工作机制,有的没有明确专人负责,有的信息发布审核流程不明确。二是各单位重视程度不一。仅从2008年12月公开网信息发布情况看,当月发布信息526条,其中市直部门发布410条,占77.95%,是主要信息来源。县区(含乡镇街道)100条,占19.01%,公共企事业单位(大都为住房城建、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系统的二级单位)仅16条,占3.04%。三是信息发布的种类不均衡。一些单位对于决策类、公示类的政府信息特别是规范性文件、会议纪要、办事公开、人事等信息发布数量不多,而考察调研、内部学习等工作动态信息所占比重过大,影响了公开效果。四是指南目录编制和信息发布格式不规范。仍有一些部门和单位未发布公开指南,个别单位未按照格式进行编制,如对必须设置的,如:机构领导、机构设置、办事公开等基本栏目擅自进行了删减,能够体现本单位工作特色的个性化栏目较少。还有一些单位在发布信息时,直接将Word、Excel等文档和图片以附件形式上传,造成信息主体页面空白,影响了网页的美观性和统一性。发布员责任心不强,有信息发错栏目或必填项目错漏项的情况。五是依申请公开有超时办理的情况。2008年3例依申请公开中,就有2例超时限办理。
四、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打算
(一)开展对2008年政务公开工作的考评
将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开展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内的政务公开专项考评,考评结果将作为各单位“效能建设”、“政风评议”等设定分值的组成部分,与2008年各单位岗位目标考核挂钩,并将对考核结果予以通报。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考核评议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不断加大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力度,以促进信息公开工作的常规化和规范化发展。
(二)针对薄弱环节,强化督促检查
督促县区政府以及住房城建、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等系统的主管部门,加强对二级单位的指导督查,建立健全审核发布、保密审查、发布协调、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澄清、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等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公开范围和办事程序,及时更新和维护政府信息公开网等公开渠道,加大重点、热点信息和群众关注信息的发布。尚未发布信息公开指南的单位要尽快编制指南,对已经发布的信息进行梳理,科学分类,及时补充相关内容。有门户网站的单位尽快与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做好链接。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将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
(三)进一步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网应用水平
做好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升级改版后新增功能的应用培训,使之尽快发挥作用,加快完成与市政府网站的信息平台对接,实现信息的互相调用和栏目共享。
(四)扩大政府信息查阅点
县区政府要充分利用各自的政务服务中心等窗口,建立政府信息查阅点,有条件的市直部门可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电子信息屏。对信息查阅点等公开场所建设要规范化,要有明确的指示牌和使用须知,配备上网电脑、打印、复印等设备,免费向公众开放。
(五)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流程
加快制定出台铜陵市依申请公开的具体工作规定,各公开单位要依据规定,做好单位内部的学习培训,指定依申请公开受理机构,明确受理机构和相关业务部门(科室)的分工。要依托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的“依申请公开”系统,完善工作流程,建立起依申请公开归档等制度,规范相关文本,严格遵守时效规定。
(六)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良好氛围
各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等加大对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引导群众正确行使知情权,帮助更多群众掌握查阅信息的办法和申请信息公开的途径,着力营造广大市民积极参政议政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
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
点
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全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工作方针,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继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农资市场、文化市场、建材市场、商业欺诈、知识产权保护、打击传销等专项整治,加强市场价格监督,加快“两法衔接”工作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推动标本兼治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建设,促进我县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
一、工作任务
加强食品整治和监管
整治的重点是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围绕重点环节、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对象、重点活动、重点时段,以粮、油、肉、酒、蔬菜、奶制品、豆制品、蛋制品、水产品、酱油、醋、饮料、儿童食品等为重点开展专项整治。通过整治,逐步清理规范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强化基层日常监管和食品质量监测,建立和完善食品分类监管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制度、市场巡查制度和经营者自律制度,实施对食品市场准入、交易和退市的全程监管,积极推行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今年食品安全整治重点将在以下几个环节上下功夫。
1、种植养殖环节,追溯源头;
2、在生产加工环节,坚决打击“黑窝点”;
3、流通环节,狠抓庙会、旅游、车站的监管;
4、消费环节,重点整治餐饮企业、集体食堂。此项工作由县卫生局负责落实,县医药局、公安局、工商局、质监局、商务局
等有关部门配合。
规范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秩序
进一步开展药品经营企业“纠违规、促规范”专项整治活动,重点围绕药品流通、广告、价格、使用等环节展开。加强对药品市场监督检查,对全县药品经营、使用企业监督检查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规范全县药品经营持证单位和医疗器械经营持证单位的经营秩序,全面检查《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执行情况,清查药品批准文号,淘汰过期药品;坚决取缔非法行医,坚决查处药品经营企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无证经营行为。严格审评审批重点品种,打击违法犯罪,从重查处失职渎职违法违规行为。
此项工作由县医药局牵头负责落实,县卫生局、公安局、工商局、质监局、商务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抓好农村市场整治
加强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监管,重点强化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的整治
和日常监管,增强农村食品药品经营者的守法经营意识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者的业务素质。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食品“市场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及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建设,扩大超市进乡镇、放心店进村的覆盖面,发展农村药品连锁,配送网络,阻止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向农村转移,确保农民饮食和用药安全。
此项工作由县医药局牵头负责落实,县卫生局、公安局、工商局、质监局、商务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深入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整治
围绕重点季节、重点地区、重点市场,以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农机及零配件、水产品为重点,对全市农资生产、农资经营、农资广告等方面继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坚决取缔制售假冒伪劣农贸的摊点、商店和地下加工点、分装点,使种子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5%以上,农药产品标
签和质量合格率达到98%以上,杜绝坑农害农重大恶性事件。严格规范农贸生产经营主体行为,认真执行农资市场准入制度,对农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检查,清理不符合资质条件的主体和不合格产品。建立健全农资质量抽检和预警机制,推进农资诚信建设,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企业档案。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开展定点农资市场创建活动,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和农资直供。加强对农资技术人员培训,多方宣传农资料普知识和农资法律法规,提高农民群众的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继续开展毒鼠强等剧毒鼠药的清缴工作。
此项工作由县农业局牵头负责落实,县供销社、工商局、质监局、畜牧局、水利局、公安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严厉打击各类商业欺诈
加大整治虚假违法广告的力度。以药品、医疗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和美容服务、种子、农药、兽药、化肥农资等领域和地方媒体、手机短信等媒
介为重点,加强对广告的监管,完善和落实广告审查、广告活动主体市场退出、违法广告联合公告、广告企业资质认证和广告审查员管理等制度。建立媒体广告发布责任制,强化审查责任,引导媒体加强自律,重点整治房地产信息广告和致富信息广告。打击非法行医和地下黑血点、黑血站。打击投资、招商、外贸、加工承揽、旅游、中介服务、农副产品订购、商业促销、汽车和商品房交易等领域各种形式的欺诈行为。
此项工作由县工商局牵头负责落实,县卫生局、广电局、商务局、公安局、物价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坚持不懈地打击传销活动
集中力量查办涉及地区广、参与人员多以及诱骗学生、农民参与的大案要案,严惩传销组织策划和骨干分子,摧毁传销网络。深入广泛宣传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的法规政策,增强人民群众自觉抵制并积极配合打击传销和变相传销的自觉性、主动性;开展无传销社区
和学校活动。严把直销市场准入关,查处违规招募、培训、计酬和未经批准擅自从事直销的行为。
此项工作由县工商局牵头负责落实,县公安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加强价格市场秩序的监管
全面落实国务院元月四日召开的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四措施”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国家发改委《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文件要求,认真落实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制度,严厉打击当前市场上扰乱市场价格秩序、扰乱企业经营秩序、影响人民生活和消费环境的价格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市场主体价格。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和制止少数企业串通涨价、散布涨价信息、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现象。
此项工作由县物价局牵头负责落实,县商务局、发改委、公安局、工商局等部门配合。
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着重打击侵犯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违法行为。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力度,继续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执法宣传月”等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围绕知识产权大案、要案的查处,进一步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增强公民以及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强化县区政府的责任,开展区域联合执法,完善举报投诉的受理、转交办理、跟踪监督、情况汇总等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
此项工作由县整规办、工商局、文化局、质监局、公安局负责落实。
深化文化市场的整治
按照控制总量、调整结构、规范发展的原则,以促进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音像业发展为主体,全面推进文化市场的强构优化、产业升级和规范
发展。重点加强音像和网络文化市场秩序整顿工作,严肃查处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淫秽色情出版物、盗版盗印非法出版物以及各类非法报刑出版物、传播有害信息等违规违法活动;坚决打击音像图书市场、电子经营场所的违法经营、赌博行为和娱乐场所中的色情淫秽现象,从重查处大案要案;坚持文化下乡,净化农村演出市场。
此项工作由县文化局牵头负责落实,县公安局、工商局、质监局、科技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巩固建材生产经营秩序专项整治效果
对建材产品全面开展生产许可证、3c认证管理的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建材生产企业受检率和经销企业受检率。巩固地条钢和劣质钢材专项整治成效,采取“回头看”的办法,对已关停并转的地条钢和劣质钢生产企业进行全面的复查,防止死灰复燃;按照“五彻底”要求,坚决捣毁生产地条钢和劣质钢材 的非法钢铁厂,确保专项整治工作不反弹。
此项工作由县质监局牵头负责落实,县公安局、工商局、商务局、供电公司等有关部门配合。
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开展诚信宣传教育。组织形式多样、贴近实际、惠及群众的诚信创建活动,大力倡导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诚信制度建设。以各部门行政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结合执法需求,推动市场监管信息的互通共享;实行信用分类监管,综合治理失信行为,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加强行业信用建设,强化诚信自律。加快地方信用体系建设。
此项工作由县商务局牵头负责,县人行、广电局、工商局、质监局、物价局等有关部门配合。
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
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重点抓好衔接工作平台建设,以贯彻落实《省行政执法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暂行办法》规定,建立健全联席会议、线索通报、案件交接、联合办案、法律监督和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有关执法单位之间,以及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的工作平台;规范案件查处、移送、立案、侦破、起诉等程序,依法追究该移送而不移送、该接受而拒不接受案件,以罚代刑的有关人员责任,加强衔接,标本兼治,确保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效。
二、保障措施
抓好重点工作的落实
各乡镇和县直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的安排,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制订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积
极组织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切实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抓好、抓紧、抓出成效。
加大查处力度
对大案要案,尤其对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等危害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和健康的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严厉打击。要排除阻力,按照“五不放过”的要求,一查到底,决不手软,做到不“护短”,不留死角。对监管不力、执法不力或渎职的,要追究有1 2 下一页
第四篇: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创建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创建 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
铜政办〔2009〕80号
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铜陵市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实施意见》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铜陵市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打击传销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完善打击传销工作长效机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省综治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公安厅2009年工作部署,决定在全市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平安铜陵为出发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省综治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公安厅对打击传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工作的总体要求,本着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开展传销活动的综合治理,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工作目标
在全市各社区(村)大力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建立对传销严密监控和及时预警的互动机制,快速打击传销活动、严肃惩处头目的信息反馈机制,职责明确、责任追究到位的责任机制,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预防机制等打击传销长效工作机制。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传销活动,教育广大群众提高认识,进行群防群治,在我市创建一批“无传销社区(村)”,通过以点带面,最终实现我市无传销的目标。
三、工作方法
在前一时期打击传销专项执法行动的基础上,县(区)政府、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选择一至两个社区(村)为试点。通过在社区(村)大力开展“五个一”的工作,即派发一张联系卡、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发放一封公开信、签订一份责任书、构建一个监管网,实现社区(村)无传销组织、无传销网络、无传销人员的目标。
(一)建立打击传销互动机制。以派发一张联系卡为内容,建立打击传销的群众、社区、职能部门之间的互动机制。要将公安派出所、工商所、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居(村)委会打击传销的举报电话和联系方式告知每个居(村)民,以便群众及时反馈社区内的传销情况,让基层组织迅速掌握辖区内传销工作动态,使各基层执法单位能迅速及时出动,把传销遏制在萌芽状态,真正形成群防群治群管制度。
(二)建立打击传销信息机制。各社区(村)要以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管理为重点,建立线索收集和指挥协调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将社区(村)内的出租屋、宾馆、饭店、公众聚集场所、常住人员、外来人员的基本信息登记造册,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工商所和派出所、居(村)委会、出租房屋户构成的四级出租房屋管理服务网络的作用。社区(村)要实现对出租房屋的“两清楚”和暂住人口“四知道”,即清楚出租房屋的底数,清楚房屋出租人的基本情况;知道是什么人、在干什么事、有什么资金来源、主要有什么活动。基层执法部门要通过信息平台及时掌握线索,迅速进行排查,捣毁传销窝点,清理传销人员,抓捕传销头目及骨干分子。
(三)建立打击传销宣传教育机制。各社区(村)要印发《致群众一封公开信》和《致房屋出租业主一封公开信》,加强对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出租房屋户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发放传单、张贴海报、悬挂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切实做好打击传销宣传进社区(村)活动。要利用典型案例向群众介绍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的诈骗手法、操作方式及参与后果,彻底揭露传销坑人害人的诈骗本质,使辖区内群众能深入了解传销的危害,自觉远离传销,主动举报传销。要抓好对农民工、在校学生、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宣传教育,形成广泛的打击防范传销群众基础。通过宣传教育,努力形成对传销活动人人抵制、人人揭露、人人喊打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四)建立责任明确和责任追究相结合的责任机制。按照中央综治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关于做好将打击传销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评工作的意见》(综治办„2007‟69号)精神,县(区)政府、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要进一步完善打击传销属地管理责任制度。县(区)政府与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之间,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和居(村)委会之间,公安局(分局)和派出所之间,工商局(分局)和工商所之间都要签订“创建无传销社区(村)”责任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把打击传销工作纳入综治工作目标,对完不成责任目标的,视情况予以扣分处理,对因领导不重视、措施不落实而导致在全市有重要影响的传销案件发生的,取消平安乡镇(街道)暨平安村(社区)资格。
(五)建立打击传销监管机制。各乡镇(街道)和居(村)委会要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打传工作;要认真落实定期排查制度,强化对传销的监控预警。各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措施到位,形成合力,确保政令畅通,在社区(村)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的立体监管与全面打击的联动工作网络。
四、实施步骤
试点阶段(2009年7—8月份)。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县(区)政府、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辖区内选取1―2个社区(村)作为试点。县(区)、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打击传销办公室和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加强对试点社区(村)的工作指导。
全面推广阶段(2009年9—11月份)。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县(区)政府、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辖区内全面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
检查验收阶段(2009年12月份)。市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成员单位中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县(区)政府、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不积极支持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的,给予通报批评,符合查究条件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坚定信念,打好攻坚战。要彻底根除我市的传销活动,首先要实现社区(村)无传销组织、无传销网络、无传销人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并为创建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各级职能部门和基层组织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畏难情绪和厌战心理,坚定必胜信念,采取切实措施,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打好这场攻坚战。
(二)缜密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创建活动。创建活动要总揽全局,科学策划,细心安排,稳步推进,逐步完善各项工作措施,务求实效。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边试点、边完善、边深化”的工作思路,精心做好准备工作,分工负责,定岗定人,把“五个一”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的督促指导。各级政府要对传销活动严重的社区(村)实行包干定点,督促检查,积极推进“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树立一盘棋思想。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做好相关工作,根据具体分工,积极参与,大力配合,建立上下指挥通畅、左右配合密切的指挥协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通力协作,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强大攻势,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及时反馈,交流经验,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县(区)政府、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要于8月15日前向市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试点社区创建工作开展情况,11月10日前上报创建工作全面开展情况及检查验收自查报告,工作中的重要情况要及时上报。市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信息沟通、反馈,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迅速深入开展。
第五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
于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通知
鲁政发(2001)44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十五”期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好这项工作,营造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根据《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国发〔2001〕11号,以下简称《决定》)和《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3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特作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意义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部署,在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的同时,把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任务,一手抓市场繁荣,一手抓市场规范,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复杂的经济、社会和思想等方面原因,当前一些领域中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状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骗税、骗汇、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屡屡发生,商业欺诈、逃废债务、财务失真、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比较普遍,工程建设领域虚假招投标和违法违规建设问题相当突出,文化市场混乱问题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生产经营中的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因此,党中央、国务院作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大决策,是完全符合山东实际的。
当前,我国正处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组织开展好这次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既是落实“十五”计划纲要,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也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必要条件;既是巩固我国现代化建设成果的重大举措,也是全面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内在要求;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各级、各部门要从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高度,从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的高度,深刻认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意义,把思想真正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上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顺利进行。
二、认真把握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原则和方向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工作指导思想和部署安排上,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一)既要坚持不懈地进行长期斗争,又要抓紧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着眼长远,抓紧当前。特别是要抓住一批严重干扰市场经济秩序的大案要案,加大打击力度,真正起到震慑作用。
(二)既要全面推进,又要突出重点。市场经济秩序混乱问题涉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好转,必须全面部署,综合治理。同时,要抓住直接危害人民切身利益、社会反映强烈、群众可参与程度高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整治,以重点问题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的稳步推进。
(三)既要治标,又要治本。要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和措施,集中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各种违法行为,更要注重从体制、机制和制度上查找漏洞,深化改革,建立和实行严格的行政责任制,从根本上解决存在的问题。标本兼治,着力治本。
(四)既要整顿规范,又要促进经济发展。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思想,坚持依法办事。同时,要注意把握政策界限,正确处理整顿与规范、整顿与发展的关系,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查处违法犯罪行为与帮助指导企业提高素质结合起来,通过整顿规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防止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干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现象。
三、明确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根据国务院《决定》精神,“十五”时期我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不懈地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骗税、骗汇、走私、制贩假币等违法犯罪活动;整顿建筑市场;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审计监督;规范社会中介机构的行为;推进文化和旅游市场整顿;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监察。通过整顿和规范,促进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治目标。
根据国务院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政府确定,当前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重点是:
(一)以食品、药品、农药、复混肥、种子、棉花、建筑用钢材、农用机械及零配
二、拆解拼装汽车及配
二、卷烟、一次性输液(输血、注射)器、化妆品等为重点,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突出抓好重点商品、重点地区、重点市场特别是脱离行政执法机关监管市场的整治和大案要案的查处。
(二)以查处规避招标、假招标和转包为重点,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严厉惩治工程建设应招标而不招标及采取化整为零等方式规避招标,招投标弄虚作假,转包、违法分包,非法挂靠和无证、越级承包工程,以及违反法定建设程序及不执行强制性技术标准、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工程质量低劣等行为。
(三)以查处偷税、骗税、非法减免税为重点,强化税收征管。打击伪造、倒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非法印制、出售伪造普通发票进行涉税犯罪活动的专业化作案团伙,坚决制止和纠正个别地方“以言代法”、“以权代法”,越权减税、免税或搞“先征后返”等行为。
(四)以查处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为重点,打击地方保护主义。禁止对外地外系统产品或工程建设类等业务实行歧视性政策,查处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行业和公用企业妨碍公平竞争,阻挠外地外系统产品或工程建设类等业务进入本地本系统市场的行为,以及其他各种限制企业竞争的做法。
(五)以坚决禁止社会乱集资、乱办金融和规范银企信用关系为重点,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禁止社会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和乱办金融行为,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变相从事金融业务的活动,妥善做好农村合作基金会>期兑付工作。查处金融机构高息揽储、账外账、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等违法违规经营活动,打击金融欺诈、外汇黑市交易、操纵证券市场和内幕交易行为,以及骗逃和非法套汇、制贩假人民币等金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金融债权,制止恶意逃废债务行为。
(六)以清理压缩音像集中经营场所,查处非法经营的“网吧”、“游戏机房”为重点,整顿文化市场。开展音像市场专项治理和“扫黄打非”斗争,打击侵权盗版、制贩非法出版物等违法犯罪活动。查处从事非法经营的各类“网吧”。加强对电子游戏、歌舞娱乐经营场所的监管。
整顿安全生产秩序也是当前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重点是整顿公路交通和水上运输秩序,整顿煤矿、烟花爆竹和易燃易爆生产企业,整顿人员密集场所。加强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建立全省统一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实行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制度,坚决遏制重 2 大事故和群死群伤恶性事件发生。
围绕以上工作重点,用1年时间在全省范围内进行集中整治。总的工作安排分为4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搞好组织发动,形成舆论声势。
二、自查和集中查处阶段。时间为5月至7月,主要任务是各级、各部门普遍开展自查自纠,执法部门全面展开各项整顿,集中查结一批案件,形成严打高压态势。
三、深入整顿规范阶段。时间为8月至12月,主要任务是查摆问题,深挖根源,边整顿,边规范,边打击,边建章立制,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四、检查巩固提高阶段。时间为2002年1月至3月,主要任务是组织检查验收,完善监管措施,使整顿规范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主要标志是: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违法犯罪活动蔓延的势头得到明显遏制;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的大案要案得到揭露和处理;触犯刑律的犯罪分子移送司法机关得到严厉惩处;有关法规、规章得到进一步完善;执法队伍和执法力度得到加强;群众对市场经济秩序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
四、落实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各项工作措施
(一)搞好宣传发动与自查自纠,为集中整治奠定基础。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将全国、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部署及时传达到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统一思想认识,组织开展好自查自纠活动。对已自查自纠的问题,在执法部门集中整治中可视情节不予追究或从轻处理。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宣传导向作用,在显著版面和黄金时段开设专栏或专题节目,大力宣传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成效和经验,选择典型案例进行曝光,扶正压邪,在全社会形成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浓厚氛围。
(二)加大打击力度,严惩各种违法犯罪分子。要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同社会治安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对发现的犯罪线索,必须及时通报并依法移送司法部门立案处理,坚决制止瞒案不报、以罚代管和以罚代刑。对国家机关中与犯罪分子相互勾结,包庇、纵容违法犯罪活动的人员,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违纪的必须依据党纪>纪进行处理,触犯刑律的必须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司法机关要积极参与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规范工作,集中力量侦破一批涉及面广、数额巨大、影响恶劣、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大案要案,依法严惩一批违法犯罪的首恶分子和惯犯,形成严打的高压态势。
(三)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完善社会监督体系。各地、各部门都要设立举报中心,公布举报电话,设置举报信箱和网址,认真受理群众和企业的举报、投诉。要制定和完善举报奖励办法,筹措奖励经费,对举报有功人员予以重奖,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教育、监督、约束企业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各类新闻媒体的作用,强化舆论监督。实行中介机构市场准入制度,切实履行好业务、沟通、公证、监督市场经济活动的职能。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制止违反安全规程的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逐步建立完善以行业自律、新闻监督、群众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监督体系。
(四)打破地区封锁与部门、行业垄断,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在2001年上半年,集中对以下含有地区封锁、行业垄断内容的行为和规范性文件,进行一次彻底清理:以任何方式限定、变相限定单位和个人只能经营、购买、使用本地本系统生产的产品或者只能接受本地本系统企业、指定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提供的业务;在道路、车站、港口、航空港或者本行政区域边界乱设关卡,阻碍外地产品进入或者本地产品运出;对外地外系统产品或业务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及价格,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对外地外系统产品或业务采取与本地本系统同类产品或业务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者采取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技术措施;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外系统产品或业务的专营、专卖、审批、许可等手段,限制 3 进入本地本系统市场;限制或者排斥外地外系统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参加本地本系统的招投标活动;限制或者排斥外地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在本地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对这些投资或分支机构实行歧视性待遇;其他限制外地外系统产品或业务进入本地本系统市场的行为。上述行为或规定属于部门作出的,由同级政府纠正或撤销;属于政府作出的,由上一级政府纠正或撤销,上一级政府不予纠正或撤销的,由省政府纠正或撤销。今后,任何地方均不得制定实行地区封锁或者含有地区封锁内容的规定。自行设立的“经济环境保护委员会”等类组织,必须撤销。要进一步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和重组,强化竞争机制,推进政企分开,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铁路、电力、煤气、电信、保险、卫生防疫、长途运输、交通管理、建筑等行业和部门存在的垄断行为,要逐一梳理,区分不同情况加以研究解决。继续做好政府审批事项的清理工作,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市场机制自身能够解决的审批事项,要坚决予以废止。依法确需保留的行政性审批事项,要公开程序,简便手续,除法定的规费外一律不准收费。同时,按照审批权力与责任挂钩的原则,建立行政审批责任追究制度。
(五)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各级政府要加强行政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增加财政投入,保证办案经费需要。对执法人员要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其政治素质和执法水平。坚决纠正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从严惩治并清除执法队伍中的腐败分子,保持执法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要加快建设和全面推进“金关”、“金税”、“金卡”、“金盾”、“金管”工程等电子监管系统,逐步改善执法机构装备和设施。加快相关部门之间的网络互联,实现监管信息交流和共享,充分发挥高新技术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对信息网络监管手段建设进展迟缓的部门和单位,要视情节追究主管领导的责任。
(六)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各级政府要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过程,作为健全完善法制的过程,根据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制定、修订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加强行政执法组织协调、法制宣传培训工作,使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各个方面有法可依。要在全社会进行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商德商>教育,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体系。要逐步建立企业经济档案制度和个人信用体系,深入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防止商业欺诈、恶意拖欠及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五、切实加强对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组织领导
搞好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必须建立实施“政府统一领导,主管部门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各方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由各级政府组织领导本地的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成立领导机构,统一组织开展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和规范工作,部署和协调各项专项整治行动,定期检查督促工作开展情况。要设立精干办事机构,具体承担日常的检查、联络和协调工作。省政府各部门要按照职责范围,实行严格的部门分工负责制。为便于监督检查和考核,对主要工作任务分工如下: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由省建设厅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强化税收征管,由省国税局、地税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查处地区封锁和部门、行业垄断,由省经贸委、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整顿和规范金融秩序,由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负责,有关部门配合;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由省文化厅、通信管理局、新闻出版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整顿安全生产秩序,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山东煤矿安全监察局负责,有关部门配合。其他工作任务也要将责任落实到部门。各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合作,加强协调,形成合力,避免>出多门、互相推诿扯皮。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是一项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各市政 府、省直各部门要按照全国、全省统一部署,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指导面上工作的开展。要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情况,列入各市、各部门工作实绩和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整顿工作不力、市场经济秩序混乱长期得不到扭转的地区,要依法、依纪追究当地政府主要负责人的责任。集中整治工作结束后,省政府将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总结,表彰先进,鞭策落后,推动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鲁政办发〔2007〕17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
《2007年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三月二十一日
2007年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点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全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突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影响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领域,扎实开展集中整治,着力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切实强化各项基础工作,努力实现全省市场经济秩序持续进一步好转,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保障。
一、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
(一)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突出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和重点领域,强化农产品源头污染治理,规范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秩序,加强餐饮业管理,全面实施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推进监督责任、现代流通、安全信息“三网”建设,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抓好城乡结合部农贸市场、食品批发市场和农村食品专业乡、专业村以及小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的专项整治,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加强食品安全综合评价考核体系建设。制定实施食品安全综合评价考核办法,规范评价考核程序,细化评价考核标准,以评促管,推动食品安全工作上水平、上档次。
(三)强化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和预警。建设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开展食品安全调查分析与风险评估,对各种食品安全危害因素进行风险分析和预警,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体系,增强应急反应能力,努力做到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分析、早处理。
(四)整治药品市场秩序。组织开展专项行动,强化监督检查,依法打击假劣药品,取缔制假窝点,查处违法经营,进一步遏制药品违法案件的发生。开展疫苗、中药材、中药饮片等专项检查,完善农村药品监督、供应网络建设,提高农村药品质量安全水平。
(五)规范药品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加强药品经营许可监管,推进流通领域药品分类管理,实施GMP、GSP认证,规范药品生产和经营行为。认真组织实施《山东省药品使用条例》,强化医疗机构用药监管。加强药品安全应急能力建设,提高药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一)认真贯彻实施《山东省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2006年—2007年)》。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抓住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加强行政和司法保护,健全完善保护制度,遏制连续侵权和群体性侵权违法行为,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创新、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二)启动新一轮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组织开展集中行动,重点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加大对假冒、仿冒注册商标和包装装潢案件的查处,有效遏制商标及其他商业标识侵权行为,加大专利侵权及假冒他人专利和冒充专利行为整治力度。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办法,加强进出口环节和各类展会知识产权保护。
(三)充分发挥保护知识产权举报投诉服务中心的维权服务功能。抓好省和青岛、烟台三 个国家级服务中心的运行管理,提高淄博、德州两个市级服务中心的服务水平,在经济发达地区进一步规划建设市级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健全服务中心举报投诉受理、转交办理、跟踪监督、办结反馈、情况汇总等工作机制,强化案件督办,提高依法维权服务水平。
(四)加强对重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全省保护知识产权重点企业联系制度,选择50户知识产权重点企业(包括20户外商投资企业),建立定期联系沟通机制,加强重点保护。
(五)强化教育培训和舆论宣传。面向市、县(市、区)经贸主管部门和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省内知识产权重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开展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培训,提高监管水平,增强自我保护和应对能力。以“4·26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为重点,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意识。
三、严厉打击商业欺诈行为
(一)严厉打击和查禁传销活动。把打击传销活动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围,完善以基层工商所、派出所和居委会、村委会为基础的“打控防”体系,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活动。建立主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案件移送机制,形成全社会治理传销的合力。严把直销市场准入关,依法规范直销行为,查处违规招募、违规培训、违法计酬等行为,坚决取缔打着直销旗号从事传销以及直销企业从事传销的行为,严格执行直销企业市场退出制度。加大对传销活动相对集中地区的整治力度,严查大案要案,加强对网上传销的监控,严惩首恶和骨干分子。
(二)深入整治虚假违法宣传广告及其他形式的虚假宣传。重点整治药品、医疗、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服务、农资等类别广告,着力打击假借特许加盟、投资招商等名目和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手段,开展商品、服务促销等领域的涉众型欺诈行为。加强广告动态监测,完善广告企业信用监管制度、违法广告主体市场退出制度,净化重点媒体、重点领域广告市场秩序。实施违法广告公告制度,完善内部审查制度,探讨建立媒体单位违法责任人问责制。
(三)建立发现及时、定性准确、查处有力的反商业欺诈工作机制。加强行业管理部门和行政执法机关之间的衔接配合,针对各种商业欺诈的发案规律、作案手法和骗术类型,研究出台政策措施,增强打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大对易受骗人群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其识假防骗能力,从源头上防控和制止欺诈犯罪。探索建立反商业欺诈信息共享机制,对重大复杂的欺诈信息开展分析预警。
(四)巩固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成果。继续做好举报、投诉非法行医案件的查办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医疗机构监管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统筹抓好其他各项重点整治
(一)组织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地区和重点季节,加强市场主体清查,加大对农资批发市场和县、乡、村农资集散地的整治,严肃查处制假售假、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等坑农害农行为,深入开展“红盾护农”活动。
(二)健全农资生产、流通质量监测制度和执法抽查制度,实施质量动态监测。加快推行连锁经营、农资直销等现代流通方式,促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强化鼠药市场监管,巩固“毒鼠强”专项整治成果。
(三)开展建材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深化对临沂、菏泽人造板生产重点区域产品质量整治,强化对建筑用钢材、水泥、人造板、涂料等重点商品质量监管,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市场和重点工地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地条钢”违法行为,遏制反弹势头。
(四)深入推进土地、文化、出版、房地产、盐业、汽车及配件等重点市场秩序整治,依法整治矿产资源开采秩序。
(五)强化税收征管,有效堵塞税收漏洞,推进依法治税。组织开展重点行业税收专项检查和重点区域税收秩序专项整治,重点打击利用做假账、账外经营、跨区域经营、虚开和接受 7 虚开增值税发票及其他抵扣凭证等手段偷逃骗税违法行为。加强金融监管,打击洗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经营证券业务等违法犯罪行为。
(六)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和收费秩序,加强价格监管。开展涉农、涉企、医药、教育、资源、环保、房地产、司法服务等价格和收费专项检查,坚决查处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群众利益的乱涨价和乱收费行为。
(七)加强综合治理,巩固重点地区卷烟打假成果。以酒店、宾馆、娱乐场所、集贸市场、客(货)运中心等场所为重点,加大清理整顿力度。加强日常监管,依法查处无证经营行为。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大户,破除非法经营网络,切断非法卷烟的销售渠道,实现卷烟市场秩序的进一步好转。保持对卷烟制假活动的高压态势,强化对重点地区的监控,严防卷烟制假问题反弹。
五、推进“诚信山东”建设
(一)强化和完善信用分类监管。结合组织开展重点专项整治,进一步完善重点监管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制定实施具体监管措施,探索推进重点监管部门信用信息的适度公开。
(二)开展诚信创建活动。结合地区和行业实际,组织开展创建“诚信企业”、“诚信行业”和“诚信单位”活动,协调组织各地积极争创“全国诚信社区”。
(三)加快市级信用信息网建设。加快建设和开通各市信用信息网,推进省、市信用信息网的互联互通。完善企业“诚信总机”(4007080808)网络系统,增强服务功能。
(四)抓好诚信宣传教育。配合打击商业欺诈行为,强化舆论宣传,普及信用知识,增强信用意识,推动企业建立信用自律和风险防范制度,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
(五)开展信用市场发展状况调研。围绕我省信用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下步发展思路和重点,开展专题调研,研究提出加快信用市场发展、强化信用市场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六、强化整规基础工作
(一)加强对整规工作的检查督导。对重点整治工作开展检查和督导,督促有关部门和地方抓好目标和任务落实。通过组织实施暗访等手段,检查整治效果,掌握实际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加以整改。
(二)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完善行政执法机关与公安、检察机关的案件移送制度,推进信息共享,规范、细化工作程序,依法加大对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
(三)强化整规工作宣传。宣传整治成果、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加强正面引导,促进社会稳定,增强群众信心。同时,强化舆论监督,揭露违法违规经营行为,曝光大案要案。
(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抓好市、县(市、区)整规工作机构、人员和经费、办公场所的落实,开展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素质。完善联合督查、沟通协调、案件督办、新闻宣传、调查研究等工作制度,促进整规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