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当前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
铜政办〔2008〕88号
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市政府同意,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近年来,经过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全省处先进水平。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擅自使用违禁药物和化学物质行为还时有发生;小食品加工作坊无证生产现象还依然存在。这些都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我们一定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全面、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要按照“全市统一领导、理顺监管职能、认真履行职责、各方配合行动”的总体要求,突出重点,加强协调,落实责任,在抓好专项整治的同时,强化日常监管;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引导企业诚信守法;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加强社会舆论监督,使全市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基本放心,在此基础上使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二、突出抓好食品安全重点工作
(一)强化综合执法力度。在加大日常监督管理的基础上,突出食品技术监督的手段,有计划、有重点地对问题多、隐患大的常用食品品种开展抽检、检测,及时将检测结果在委员会成员单位间通报,有针对性地加大打击力度,对问题严重的经营者必须责令其退出市场。
(二)强化水产品及蔬菜的源头污染治理。立即着手开展水产品及水质状况检测。年内完成对全市现有67470亩(铜陵县52665亩)养殖水面进行全面监测。其中对50亩以上的水面进行检测,50亩以下的水面抽样检测,了解养殖水域的环境状况,摸清水产养殖许可证的发放底数,逐步在水产养殖领域推行行政许可制度。按照《水产法》的规定,对不符合检测标准的水产养殖户,农业部门要采取禁养措施,逐步使水产品养殖由无序走向有序。开展规模以上蔬菜基地土壤检测,对检测不达标的,采取禁止种植的措施,从源头上保障蔬菜安全;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向种植、养殖人员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知识,积极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规范种植、养殖行为。
(三)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许可制度。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实行生产企业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等制度。加强卫生许可证管理,严格食品卫生许可准入条件。继续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逐步消除食品中滥用添加剂的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各类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制作食品的违法行为。巩固肉品市场整治成果,进一步加强对定点生
猪屠宰厂的监管,整顿和规范肉品流通秩序。
(四)强化食品流通环节的整治。以集贸市场、超市、社区、城乡结合部、小食品店和农村食品市场作为重点监管区域,以配送源头、销售渠道、储存运输等为重点环节,规范上市食品质量管理,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违规行为;严把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关口,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一律不予注册登记;全面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质量准入制度,不合格食品销毁、召回和退市制度,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等,积极推进经销企业落实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和质量承诺制度以及市场开办者质量责任制度;对于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食品以及重点整治和清查的食品,实行特殊商品进货报告制度;推行个体食品经营单位进货登记、经营须知告知等制度,建立和完善个体食品经营单位专项巡查记录档案。倡导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开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对重点食品实行定期质量监督抽检。
(五)强化食品消费环节的整治。加强对餐饮业、学校食堂及建筑工地食堂的监督检查,对中、小型餐饮消费单位和流动食品摊点要强化卫生监督,对消毒保障措施难以落实到位的,鼓励使用“一次性消毒餐具”;同时,在中小餐饮单位要全面开展餐饮消费管理公示制度,引导群众消费,提高餐饮单位的自律意识。
三、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
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认真研究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重大政策和总体规划,部署有关专项整治及其他全市统一行
动;组织建立我市食品安全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及时报告制度以及日常监管信息沟通机制,处理食品安全重大突发事件;协调解决食品安全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指导、监督和检查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承担日常工作。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抓好本意见的落实,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工作,推进我市食品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十月九日
第二篇: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
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年报的通知
铜政办〔2009〕14号
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2008年,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各部门、各单位重视下,开拓创新、稳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2008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年报》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领导、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再上新台阶。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二月十七日
2008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一、2008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2008年,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制度建设、搭建信息公开平台、拓展信息公开渠道等方面入手来强力推进。
(一)加强领导,各司其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发以后,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对贯彻实施《条例》工作进行了研究。去年初,成立了以市政府副秘书长为组长,市监察局、发改委等9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公开目录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分工负责、协调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明确市政府办公室为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市监察局负责受理投诉举报和责任追究,市经济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市文化局、档案局和政务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各自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建设等。一县三区,市直部门,部分公共企事业单位以及25个乡镇街道,也都于去年10月底前相继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分管领导、主管部门和具体承办机构,指定人员负责具体工作,初步建成了从县(区)政府、市直部门和重点公共企事业单位延伸到乡镇(街道)的覆盖全市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网络体系。
(二)强化培训,规范操作
一是市政府召开中心组专题学习会议,邀请国务院法制办专家来铜做《条例》专题报告,对《条例》进行全面解读,包括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和单位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二是开展集中培训。市政府办公室等单位先后举办了4期培训,邀请省信息中心的专家到场授课,对全市227家单位的近300名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市政府办公室、市经济信息中心先后派员参加了省政府办公厅等单位主办的《条例》培训和研讨会,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市有关人员的培训;三是制定下发了《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信息发布操作规范》,对公开指南内容、信息发布格式以及政府信息公开网的操作规程等进行了规范。
(三)制定方案,加强督查
1.制定工作方案。制定了《铜陵市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信息公开目录编制工作方案》,明确了编制原则、主体、内容、组织保障和工作要求,编制了县区、市直部门和公共企事业单位的单位代码和主动公开目录。
2.强化指导督查。一是制定工作计划,落实责任单位。针对工作重点提前做好谋划,对具体任务进行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二是开展督查,查摆问题。5月中旬组织4个督查组,对全市21个部门和单位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专题督查,并进行通报;三是通过网站改版,强化督查功能。在新改版的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上专门开辟了“督查通报”版块,通过信息发布数量、环比、同比等数据,对公开单位的信息发布情况进行实时的统计排名。同时还在信息发布平台上实现了公开发布时限考评功能,确保了政府信息按时发布,此项功能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首创。
各单位在推动这项工作中,结合工作实际探索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市政府办公室将信息公开工作纳入到各科室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当中,建立了领导在签发或批阅文件时直接批示该信息是否公开和以何种形式公开的审核制度;铜官山区政府印发了本区编制方案,组织区直部门及街道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市档案局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建设,制订了《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暂行办法》;铜陵县政府制定了一套行政职权流程图示范格式文本,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四)建章立制,健全机制
1.制订下发了一系列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文件。自3月中旬起,我市先后转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准备工作的通知》、《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等10多个文件,并对《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等重要文件提出了具体贯彻意见。
2.修订政府信息公开规范。对《铜陵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行了重新修订。修订后的《铜陵市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新增“推行政务公开”章节,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载体、制度建设等。《办法》结合《条例》内容做了大篇幅的修改,如:增加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更新协调、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澄清、考核评议等配套制度的专门章节,并特别加入了“法律责任”章节,明确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出现违反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的行为后,将受到包括司法追究、行政问责在内的七种责任追究。此外还拟定了《铜陵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规定》、《铜陵市政府虚假或不完整信息公开澄清工作规定》,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
3.强化监督考核机制。先后制定了《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考核暂行办法》、《关于开展2008政务公开考评和编写政府信息公开报告及依申请公开指南目录工作的通知》两个重要文件,分别从组织领导、考核原则、范围、内容、方式、标准以及结果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明确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2008年全市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对考核不合格单位将给予责任追究,直至一票否决。
(五)搭建平台,拓展渠道
一年来,除了不断完善新闻发布会、《铜陵市人民政府公报》等公开方式外,还积极探索公开的新形式、新载体,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公开渠道。
1.建立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按期开通了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http://zwgk.tl.gov.cn),设有“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年报”4个栏目。其中在“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下,设置了市及县区两级政府(办公室)类子栏目17个,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和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组织类子栏目11个,乡镇(街道)类子栏目7个,公共企事业单位类子栏目10个,搭建起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发布的统一平台。铜陵市人民政府网站、“市民论坛”以及大部分单位的门户网站均在显著位置设置了与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的链接。根据要求,及时对政府信息公开软件平台进行升级,将于今年初逐步实现铜陵市人民政府网站和政府信息公开网的信息互通。此外,在前期投入20万元用于网站建设的基础上,又投入了近3万元,对政府信息公开网进行升级改版,突出了专题信息、信息搜索查询等功能,创新设计了“依申请公开”版块,设计增加了“便民查询”等栏目,强化了网站的量化考评功能、信息集约化功能和便民服务功能。在升级改版中还增加了依申请公开办理提示,有效地保证了申请办理的及时有效。
2.建设信息查阅场所。在市政务服务中心、档案馆、图书馆设立了3个政府信息查阅点。目前,市政务服务中心已将进驻中心窗口的所有审批项目(涉密事项除外)的项目名称、法律依据、办理程序等8项内容在办件大厅的触摸屏上进行公布。市档案馆在原查档室的基础上设立了信息查阅场所,并单独配备了电脑设备,建立了相关制度。市图书馆在电子阅览室内设立查阅点。
3.完善传统公开方式。一是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会制度。2008年共召开青铜文化博览会、民生工程、教育等专场新闻发布会共计20余场(次);二是做好《铜陵市人民政府公报》的赠阅工作。普通公民除可以在乡镇(街道)及社区查阅外,还可以在全市32个街头报刊亭、5个部门办事大厅免费查阅。去年共免费赠阅《铜陵市人民政府公报》万余份;三是积极搭建群众参政议政平台。下发了《市民代表旁听市政府常务会议和重要市长办公会议办法》,邀请市民代表旁听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制定和重大决策部署的政府重要会议。2008年共有近20余人参加了旁听。
4.积极探索政府信息公开新渠道。一是充分发挥“行风热线”作用,建立了市政府领导定期上线工作制度,市长、副市长将轮流走入直播间,与群众进行交流;二是利用铜陵市人民政府网站、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市民论坛”等网络载体,加强与市民的沟通与联系。对市政府部分拟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民生工程、城市建设等社会较为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大决策,如:铜陵火车站广场规划设计及周边地段城市设计方案、《铜陵市城镇非职工居民医疗暂行办法》实施效果、天井湖公园喷泉项目方案、关于促进和规范我市出租汽车行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城市公交线路设计方案等进行网上公开,广泛征求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取得了较好效果;三是继续做好881数字电视《政府信息》专用频道建设。该频道于2007年12月开通,是安徽省首个数字电视《政府信息》专用频道。市政府通过数字电视880资讯平台公布政府信息,24小时发布政策政令、部门权限、办事指南、时事要闻等内容,集政策性、服务性、权威性为一体。市民足不出户便可以通过电视了解和掌握政府发布的政策政令、办事公开等信息。
(六)加强宣传 营造氛围
1.积极开展“政务公开宣传月”活动。5月31日,市政府办公室、市纠风办和市电台在铜都广场联合举办了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为主题的政务公开大型广场宣传咨询活动。有32个部门和单位参加,现场发放宣传资料近50000份,制作政务公开展板33块,解答群众咨询5300余人(次),接受群众投诉360余件。“行风热线”电台直播车还进驻活动现场,部分单位上线交流。当天,市政府分管领导还在《铜陵日报》上发表了名为《统一思想 精心组织———认真学习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署名文章,对全市各部门、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2.加强经验交流。除编发了多期政府信息公开专题的政务信息外,还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上设立了“八面来风”、“政策瞭望”等专栏,宣传介绍和交流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去年以来,还通过《政务公开工作简报》、《政务信息》等刊物以及新闻媒体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和经验交流。
二、铜陵市政府信息公开网运行情况
截至2008年底,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已有227家发布单位,共发布信息6457条,其中市直部门65个,占发布单位总数的28.64%,发布信息4155条,占信息发布总量的64.35%;县、区政府部门98个,占发布单位总数的43.17%,发布信息1593条,占信息发布总量的24.67%;乡、镇及街道25个,占单位总数的11.01%,发布信息153条,占信息发布总量的2.37%;公共企事业单位39个,占单位总数的17.18%,发布信息556条,占信息发布总量的8.61%。
在各类公开栏目中,“政府机构”、“机构设置”类栏目发布信息273条,占4.23%;“人事信息”类栏目发布信息58条,占0.90%;“政策法规”、“规范性文件”类栏目发布信息2025条,占31.36%;其他类栏目发布信息4101条,占63.51%。目前,政府文件从生成到上网公开平均需要15个工作日,最长需要20个工作日;其他信息从生成到上网公开平均需要5个工作日,最长需要15个工作日。
全市受理信息公开申请3条,均为网上受理,申请事项涉及住房补贴、卫生医疗等方面。其中,可以依申请公开的2条,占总数的66.67%,信息不存在的1条,占总数的33.33%。答复申请均按照申请人申请所示,通过公开网平台或以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了答复。未收到涉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举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开展近一年来,大部分单位都十分重视,其中市政府办公室、国税局全年发布信息均为473条,发布数量居首位;市人民医院、铜官山区政府办公室、铜陵县房产局等单位发布的信息结构较为合理,如将市民最为关心的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政府规范性文件和会议纪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和房屋拆迁公告等及时地进行了网上公开。但也仍有一些单位重视程度不够,工作进展缓慢。其中: 市直单位:市城乡规划局、地震局、银监局、邮政局等4家单位未发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市监察局、信访局、史志办、残联、红十字会等单位3个月以上未更新维护本单位公开栏目,市银监局至今仍未发布信息。还有一些单位的信息量与本单位工作职能明显不符,如市发改委自2008年6月至12月信息发布数量为零。
县区政府部门:铜陵县有32个二级发布单位,其中有28家未发布公开指南,9个部门至今未发布信息;铜官山区有27个二级发布单位,其中有18个未发布公开指南;狮子山区共有19个二级发布单位,均发布了指南,并公开了政府信息;郊区有20个二级发布单位,其中7个部门未发布公开指南,3个部门至今未发布信息。
乡镇街道:25个乡镇街道中仅有4个发布了公开指南,铜陵县五松镇、顺安镇、钟鸣镇、胥坝乡,铜官山区杨家山街道,狮子山区西湖镇、新庙街道、东郊办事处等8个单位至今未发布信息。
公共企事业单位:39个发布单位中有30个未发布信息公开指南,14个至今未发布信息。
三、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推行以来,在全市范围内已逐步形成政府牵头,上下联动,各方参与,全力推进的政府信息公开体系,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国务院督查组、省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检查组也对我市公开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单位基础性工作薄弱。有的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工作机制,有的没有明确专人负责,有的信息发布审核流程不明确。二是各单位重视程度不一。仅从2008年12月公开网信息发布情况看,当月发布信息526条,其中市直部门发布410条,占77.95%,是主要信息来源。县区(含乡镇街道)100条,占19.01%,公共企事业单位(大都为住房城建、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系统的二级单位)仅16条,占3.04%。三是信息发布的种类不均衡。一些单位对于决策类、公示类的政府信息特别是规范性文件、会议纪要、办事公开、人事等信息发布数量不多,而考察调研、内部学习等工作动态信息所占比重过大,影响了公开效果。四是指南目录编制和信息发布格式不规范。仍有一些部门和单位未发布公开指南,个别单位未按照格式进行编制,如对必须设置的,如:机构领导、机构设置、办事公开等基本栏目擅自进行了删减,能够体现本单位工作特色的个性化栏目较少。还有一些单位在发布信息时,直接将Word、Excel等文档和图片以附件形式上传,造成信息主体页面空白,影响了网页的美观性和统一性。发布员责任心不强,有信息发错栏目或必填项目错漏项的情况。五是依申请公开有超时办理的情况。2008年3例依申请公开中,就有2例超时限办理。
四、200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打算
(一)开展对2008年政务公开工作的考评
将在全市范围内首次开展包括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在内的政务公开专项考评,考评结果将作为各单位“效能建设”、“政风评议”等设定分值的组成部分,与2008年各单位岗位目标考核挂钩,并将对考核结果予以通报。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监督检查、考核评议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体系,不断加大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力度,以促进信息公开工作的常规化和规范化发展。
(二)针对薄弱环节,强化督促检查
督促县区政府以及住房城建、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等系统的主管部门,加强对二级单位的指导督查,建立健全审核发布、保密审查、发布协调、虚假或不完整信息澄清、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等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公开范围和办事程序,及时更新和维护政府信息公开网等公开渠道,加大重点、热点信息和群众关注信息的发布。尚未发布信息公开指南的单位要尽快编制指南,对已经发布的信息进行梳理,科学分类,及时补充相关内容。有门户网站的单位尽快与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做好链接。市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将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
(三)进一步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网应用水平
做好市政府信息公开网升级改版后新增功能的应用培训,使之尽快发挥作用,加快完成与市政府网站的信息平台对接,实现信息的互相调用和栏目共享。
(四)扩大政府信息查阅点
县区政府要充分利用各自的政务服务中心等窗口,建立政府信息查阅点,有条件的市直部门可设立公共查阅室、资料索取点、电子信息屏。对信息查阅点等公开场所建设要规范化,要有明确的指示牌和使用须知,配备上网电脑、打印、复印等设备,免费向公众开放。
(五)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流程
加快制定出台铜陵市依申请公开的具体工作规定,各公开单位要依据规定,做好单位内部的学习培训,指定依申请公开受理机构,明确受理机构和相关业务部门(科室)的分工。要依托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的“依申请公开”系统,完善工作流程,建立起依申请公开归档等制度,规范相关文本,严格遵守时效规定。
(六)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着力营造良好氛围
各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和网络等加大对信息公开工作的宣传,引导群众正确行使知情权,帮助更多群众掌握查阅信息的办法和申请信息公开的途径,着力营造广大市民积极参政议政的良好氛围。
第三篇: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创建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铜陵市创建 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
铜政办〔2009〕80号
县、区人民政府,各有关单位:
《铜陵市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实施意见》业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铜陵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九年七月二十二日
铜陵市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打击传销工作的深入开展,建立完善打击传销工作长效机制,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根据省综治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公安厅2009年工作部署,决定在全市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平安铜陵为出发点,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止传销条例》、《直销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省综治办、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公安厅对打击传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工作的总体要求,本着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方针,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开展传销活动的综合治理,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工作目标
在全市各社区(村)大力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建立对传销严密监控和及时预警的互动机制,快速打击传销活动、严肃惩处头目的信息反馈机制,职责明确、责任追究到位的责任机制,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的预防机制等打击传销长效工作机制。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传销活动,教育广大群众提高认识,进行群防群治,在我市创建一批“无传销社区(村)”,通过以点带面,最终实现我市无传销的目标。
三、工作方法
在前一时期打击传销专项执法行动的基础上,县(区)政府、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选择一至两个社区(村)为试点。通过在社区(村)大力开展“五个一”的工作,即派发一张联系卡、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发放一封公开信、签订一份责任书、构建一个监管网,实现社区(村)无传销组织、无传销网络、无传销人员的目标。
(一)建立打击传销互动机制。以派发一张联系卡为内容,建立打击传销的群众、社区、职能部门之间的互动机制。要将公安派出所、工商所、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居(村)委会打击传销的举报电话和联系方式告知每个居(村)民,以便群众及时反馈社区内的传销情况,让基层组织迅速掌握辖区内传销工作动态,使各基层执法单位能迅速及时出动,把传销遏制在萌芽状态,真正形成群防群治群管制度。
(二)建立打击传销信息机制。各社区(村)要以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管理为重点,建立线索收集和指挥协调为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将社区(村)内的出租屋、宾馆、饭店、公众聚集场所、常住人员、外来人员的基本信息登记造册,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工商所和派出所、居(村)委会、出租房屋户构成的四级出租房屋管理服务网络的作用。社区(村)要实现对出租房屋的“两清楚”和暂住人口“四知道”,即清楚出租房屋的底数,清楚房屋出租人的基本情况;知道是什么人、在干什么事、有什么资金来源、主要有什么活动。基层执法部门要通过信息平台及时掌握线索,迅速进行排查,捣毁传销窝点,清理传销人员,抓捕传销头目及骨干分子。
(三)建立打击传销宣传教育机制。各社区(村)要印发《致群众一封公开信》和《致房屋出租业主一封公开信》,加强对常住人口、外来人口、出租房屋户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发放传单、张贴海报、悬挂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切实做好打击传销宣传进社区(村)活动。要利用典型案例向群众介绍传销组织和传销人员的诈骗手法、操作方式及参与后果,彻底揭露传销坑人害人的诈骗本质,使辖区内群众能深入了解传销的危害,自觉远离传销,主动举报传销。要抓好对农民工、在校学生、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宣传教育,形成广泛的打击防范传销群众基础。通过宣传教育,努力形成对传销活动人人抵制、人人揭露、人人喊打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四)建立责任明确和责任追究相结合的责任机制。按照中央综治办、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关于做好将打击传销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评工作的意见》(综治办„2007‟69号)精神,县(区)政府、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要进一步完善打击传销属地管理责任制度。县(区)政府与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之间,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和居(村)委会之间,公安局(分局)和派出所之间,工商局(分局)和工商所之间都要签订“创建无传销社区(村)”责任书,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要把打击传销工作纳入综治工作目标,对完不成责任目标的,视情况予以扣分处理,对因领导不重视、措施不落实而导致在全市有重要影响的传销案件发生的,取消平安乡镇(街道)暨平安村(社区)资格。
(五)建立打击传销监管机制。各乡镇(街道)和居(村)委会要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广泛参与打传工作;要认真落实定期排查制度,强化对传销的监控预警。各有关部门要齐抓共管,措施到位,形成合力,确保政令畅通,在社区(村)建立纵到底、横到边的立体监管与全面打击的联动工作网络。
四、实施步骤
试点阶段(2009年7—8月份)。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县(区)政府、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辖区内选取1―2个社区(村)作为试点。县(区)、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打击传销办公室和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加强对试点社区(村)的工作指导。
全面推广阶段(2009年9—11月份)。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县(区)政府、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辖区内全面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
检查验收阶段(2009年12月份)。市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从成员单位中抽调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县(区)政府、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创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对不积极支持开展“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的,给予通报批评,符合查究条件的,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坚定信念,打好攻坚战。要彻底根除我市的传销活动,首先要实现社区(村)无传销组织、无传销网络、无传销人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并为创建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各级职能部门和基层组织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畏难情绪和厌战心理,坚定必胜信念,采取切实措施,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打好这场攻坚战。
(二)缜密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创建活动。创建活动要总揽全局,科学策划,细心安排,稳步推进,逐步完善各项工作措施,务求实效。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边试点、边完善、边深化”的工作思路,精心做好准备工作,分工负责,定岗定人,把“五个一”工作落到实处。各级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的督促指导。各级政府要对传销活动严重的社区(村)实行包干定点,督促检查,积极推进“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的开展。
(三)加强协作,形成合力,树立一盘棋思想。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扎实做好相关工作,根据具体分工,积极参与,大力配合,建立上下指挥通畅、左右配合密切的指挥协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通力协作,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强大攻势,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四)及时反馈,交流经验,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县(区)政府、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要于8月15日前向市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试点社区创建工作开展情况,11月10日前上报创建工作全面开展情况及检查验收自查报告,工作中的重要情况要及时上报。市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信息沟通、反馈,及时总结推广各地的经验做法,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创建无传销社区(村)”活动迅速深入开展。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工作意见
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
工作决定的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xx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3号)及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xx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定的意见》(XX号文)的精神,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市人民政府决定对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明确责任
近期以来,我市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势头得到遏制,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和水产品的质量状况不断改善,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趋于好转。但是,由于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执法装备缺乏,检测设备设施落后,监管力量还较分散等原因,我市控制和保证食品安全的总体能力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食品安全工作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定点屠宰还未完全普及,部分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企业仍存在脏、乱、差现象,特别是食品生产经营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普遍较低,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仍时有发生,非法使用违禁药物现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威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了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各县市区、各部门要认清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充分认识xx出台《决定》的重要意义和自治区下发《关于贯彻xx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决定的意见》的紧迫性,进一步提高抓好落实的自觉性。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全面履行人民政府的职责,切实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继续坚持“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落实责任,加大执法力度;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突出重点,在注重抓好专项整治的同时,强化日常监管;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引导企业诚信守法;强化~监督,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加强社会监督,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
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努力探索食品安全监管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在研究如何提高监管水平上下功夫,不断总结有特色、有价值、出成效的办法,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全市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得到及时查处,食品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各县、市(区)的蔬菜农药残留平均超标率逐年下降;10大类食品基本完成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进一步实施其余13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县级以上食品商场(超市)的散装食品经营行为得到规范,大型市场、超市全面实行进货索票索证;畜产品使用“瘦肉精”的行为和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得到有效控制,全面遏制注水肉、病害肉上市,实现城市生猪全部进点屠宰,乡镇进点屠宰率达90%以上;面粉、肉类、儿童食品加工企业基本消除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餐饮业全面推行量化分级管理,县级以上的绝大部分学校食堂实行量化分级管理;稳步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增强,食品信誉得到恢复和提高。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懈努力,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信用体系更加科学有效,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安全责任和意识进一步增强,食品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和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
二、近期工作重点
(一)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业,切实提高食品工业水平。以食品专项整治确定的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为重点品种,严厉查处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要坚决予以取缔;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严格发证前的审查、加强发证后的监管,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严格产品出厂检验;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实行生产企业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等监管制度;强化企业法人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新资源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包装材料等的安全性评价,严厉打击滥用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保健食品添加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
食品生产加工业的整顿由各级政府统一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通过整顿,扶持一批名优企业,关闭一批不具备产品质量安全条件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严厉惩处一批制售假冒劣质食品的违法犯罪分子。
(二)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从源头上防止农产品污染。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农药残留、禽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按照《XXX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禁止使用和销售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通知》(XXXXX号)文要求,从源头上制止高毒高残留农药进入蔬菜、茶叶、水果等食用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加强对兽药生产经营的管理,严厉打击水产品使用氯霉素和畜产品使用盐酸克伦特罗等违禁药物的非法行为;向农民普及安全使用化肥、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和动植物生长激素等知识,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兽药和无污染添加剂,规范种植、养殖行为;建立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检测;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养殖小区、示范农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出口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和推动农产品和食品认证工作,推广“公司+基地”模式,有条件的食品生产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原料基地,加快对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
(三)狠抓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食品流通、消费领域的监管。深入实施以“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三绿工程”,倡导现代流通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积极推
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鼓励诚信企业,培育守信企业,惩戒失信企业,宣传信用良好企业,发布食品安全信息,编印《食品安全简讯》等资料,充分发挥宣传和社会~的监督作用,切实增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诚信风险意识。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起全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对本《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第五篇: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
曲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 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各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央、省属驻曲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09〕4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9〕3号)、《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若干意见》(云政发〔2009〕1号)、《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的意见》(云教学〔2009〕3号)等文件精神,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结合曲靖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做好当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 大中专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中高素质的生力军。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打造现代工业强市和建设珠江源大城市的重要措施,也是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毕业生总量持续增加、需求相对缩减双重压力的影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工作的影响,中央、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全力以赴抓紧抓好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进一步拓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
(一)各级党政群机关有编制空缺和进人计划的,优先从毕业研究生和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考国家公务员。
(二)事业单位有编制空缺和进人计划的,优先从毕业研究生和大中专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工作人员。
1.市、县(市、区)属财政全额、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应从具有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中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其中,公开招聘小学、幼儿园教师、文艺类演员、演奏员、播音员和医学类影像、麻醉、放射、护理、助产士等可放宽到中专学历。自收自支和乡(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可放宽到中专学历。
2.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在主要选拔师范类毕业生的同时,应选拔符合教师条件、专业对口并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市属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应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同时,要认真清退代课教师和临时聘用人员,把学校的缺编和岗位空缺主要用于接收大中专毕业生。
3.按照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人事厅、云南省公安厅《关于转发人事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的通知》(云人〔2006〕5号)规定,财政全额、差额拨款及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都必须实行公开招考。
4.按照《云南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有关问题的通知》(云人〔2007〕9号)规定,招聘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在公开招聘过程中可以免笔试进行招聘;招聘特殊岗位(野外、高空、高温、有毒、有害、地下、水下作业及特殊技能岗位)人员,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可免笔试进行招聘;紧缺急需专业技术人才和特殊行业(农、林、水、地质等艰苦行业)的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招聘人数与实际报名人数比例低于1:3的,经市人事局审核同意后可适当放宽招聘条件或开考比例。
5.加分条件。大中专毕业生报考公务员的,按录用公务员加分的有关规定执行;报考我市事业单位的,按以下办法给予加分:
(1)少数民族中除白族、回族、纳西族、蒙古族、满族等5种民族外的其他少数民族考生加10分。符合加分条件的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持《户口册》经当地县级以上(含县级)民宗、公安部门审核认定并出具证明材料,市人事局给予办理加分手续。
(2)优秀运动员:大中专毕业生在大中专院校就读期间,参加省运会、省城运会获得金牌者,事业单位可免试接收;取得单项第二名或集体项目二至三名的加20分;取得单项第三名或集体项目四至六名的加15分;取得单项四至六名或集体项目七至八名的加10分;取得国家一级运动员证的加30分;取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的加20分。对取得奖章、奖牌、证书,符合加分条件的,须经省、市体育主管部门审核认定并出具证明材料后,市人事局给予办理加分手续。
(3)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的加分办法按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09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通知》(云组通〔2009〕34号)规定办理。
(4)参加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服务(工作)期满后且考核合格,报考事业单位的,笔试成绩加4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5)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从2003年开始服务的“全国计划的西部志愿者”,凡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按《关于做好200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工作的通知》(云青联〔2004〕8号)规定,报考事业单位的,笔试成绩加5分。按《云南省教育厅、共青团云南省委、云南省人事厅、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的办法〉的通知》(云教学〔2005〕14号)、《关于印发〈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的意见〉的通知》(云青联〔2006〕25号)规定,凡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并获金、银、铜奖的人员,报考事业单位的,笔试成绩分别加4分、3分、2分。
(6)按照《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确定的革命烈士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报考事业单位的,笔试成绩加5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符合上述六项加分条件的,经县级人事部门审核认定并出具证明材料后,市人事局给予办理加分手续。加分人员同时符合几项加分条件的,只按其中最高一项加分,不得重复加分。
(三)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就业。
1.积极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计划。根据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开展2009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通知》(云组通〔2009〕34号)规定,全市选聘1142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选聘人员聘用期为3年,期满后,经双向选择,可继续聘任,连续聘用不超过2个聘期;不再续聘的,引导和鼓励其自主创业或自主择业。选聘人员在聘用期间因违反管理规定或个人要求解除合同的,予以解聘。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按人均每年1.5万元的标准发放工作、生活补贴,以及参加养老社会保险,购买医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此外,按每人200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补贴资金由中央财政和省、市、县财政共同承担。
2.认真实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根据《云南省人事厅等八部门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云人〔2007〕4号)等文件规定,2009年我市招募185名高校毕业生,安排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简称“三支一扶”)。“三支一扶”服务期限为2年,服务期间,与选聘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享受同等待遇。补贴资金由省、市、县财政共同承担。
3.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根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教师〔2006〕2号)规定,公开招聘大学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有特殊困难的县和少数民族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聘期为3年。特设岗位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
4.贯彻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云南省地方项目的有关政策。根据省的安排,全省每年招募一定数量大学毕业生到乡镇农村中小学、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等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志愿者服务期间每人每月生活补助费600元(分别由省财政补助200元、市财政补助200元、县财政补助200元),每人每年交通补贴200元(由省财政解决),人身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200元(由省财政解决)。
选聘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特设岗位、“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高校毕业生,服务(工作)期满且考核合格的,可享受国家和省有关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的,市、县(市、区)人才服务中心为其协助推荐就业;被录用(聘用)为公务员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经市级组织、人事、教育部门认定,其服务(工作)年限可以合并计算工龄。
(四)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特别是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对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县(市、区)人才服务中心为其提供人事代理服务;经曲靖市人才服务中心审核开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以下简称《就业报到证》)或与用人单位签订过一年及其以上《人才招聘协议书》的大中专毕业生,参加我市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可享受当年大中专毕业生有关就业政策;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的大中专毕业生,今后考录或招聘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缴费年限可合并计算为工龄。
对招用我市登记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单位应缴纳部分的补贴。延续鼓励企业吸纳登记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的税收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大中专毕业生,与其签订l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规定在相应期限内定额依此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12月31日。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当年新招用我市登记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达到企业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l00人的企业达15%)以上,并与其签订l年以上劳动合同期限的,参照每人不超过5万元的额度,贷款最高可达200万元的小额贷款扶持。市、县(市、区)财政对小额担保贷款给予贴息。对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在专家选拔、人才流动、人员培训、户籍管理、职称评聘、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享有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相同待遇。对在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从事科技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申报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科技成果或荣誉称号时,有关部门予以倾斜支持。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到曲靖市企业就业的,取消落户限制。有关部门为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档案管理、人事代理、社会保险办理和接续等方面的服务。
(五)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1.大中专毕业生申请个体工商业、创办合伙企业或独资企业登记,一律不受出资额限制。申办营业执照工商部门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
2.大中专毕业生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给予免费办理有关证照,首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3.允许大中专毕业生创业人员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其经营活动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
4.从2009年1月起,大中专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工商业户,营业税起征点从1200元/月提高到3000元/月。5.从2009年1月起,大中专毕业生创业从事个体经营,2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6.延续鼓励登记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对持《再就业优惠证》的大中专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按规定在限额内依此减免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审批期限延长至2009年12月31日。
7.凡参加经我市劳动保障部门认可的创业培训,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按每人不超过1300元的标准分阶段给予培训补贴。
8.按规定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我市登记失业大中专毕业生,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给予不超过800元标准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9.对从事个体经营的首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2009年1月1日后创业成功,带动我市3人至5人(含5人)就业的,给予2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带动我市6人(含6人)以上就业的,给予3000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10.首次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大中专毕业生,可按上统筹地区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为基数,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参加工伤保险的,可按用工人数、经营面积或工程总造价等情况实行实名制定额缴费。
11.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前2年继续保留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12.登记失业大中专毕业生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开业满3个月的,可按照其未领取的失业保险金一次性发给本人创业补贴,原失业保险待遇期不再保留。
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还可以享受我市关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国家有关再就业税收政策中属地方税种的优惠政策,同时可按照当地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参加社会保险。
(六)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1.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2.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3.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考试时,优先录取。
4.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退役后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
5.退役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七)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尽快启动大中专毕业生服务社区项目,街道、社区聘用劳动保障协理员要积极吸纳大中专毕业生。
(八)各用人单位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接收革命烈士子女、残疾军人子女、身患残疾、家庭特别困难或父母双方均已下岗的毕业生。
(九)我市毕业生到外地就业,给予办理放行手续,放行手续到曲靖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外市毕业生到我市就业的,一般应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
(十)应届毕业生在规定时间无法落实就业单位的,可延期就业,对延期就业的非应届毕业生,办理就业手续时,按当年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办理。
(十一)对当年9月1日以后仍未就业的应届毕业生及半年以上仍未就业的毕业生,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登记证》(以下简称《就业登记证》)或《就业报到证》)到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享受我市各项免费就业服务。
(十二)对户口迁回生源地因患病不能就业且无生活来源的困难毕业生,可由民政部门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费用由财政部门负责列支。
(十三)对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的大中专毕业生,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大中专毕业生(包括办理了城镇登记失业的“零就业家庭”的、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连续失业1年以上的、残疾的、完全失去土地而未就业的生活困难大中专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困难家庭的大中专毕业生,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摸清底数,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并组织其参加就业见习、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的活动。
三、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
(一)进一步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公共就业服务。按照《就业促进法》关于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规定,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功能。人事、劳动保障、教育部门所属相关机构及院校要加强协作和信息共享,对大中专毕业生免费开展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服务,采取网络招聘、专场招聘、供求洽谈会和用人单位进校园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面向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招聘活动组织工作,维护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权益。有关部门和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招聘会,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大中专毕业生收取费用。要严格控制大规模招聘会,加强招聘活动的安全保卫措施。
(二)建立健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逐步实现与国家、省、市、学校就业信息网络的连通,为用人单位和大中专毕业生提供网上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要实现我市大中专学校就业市场、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相互贯通,实现资源共享。
(三)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登记制度。用人单位要向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报送需求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
(四)各县(市)区和市属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大中专毕业生,必须制定招考实施方案,经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审核同意并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后,方能公开招考。为规范各用人单位选拔大中专毕业生的考务工作,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招考由市教育局组织实施;非教育系统事业单位招考由市人事局组织实施;经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同意,也可由各县(市、区)和市属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五)对符合就业政策和用人单位公告的岗位、招考条件,并按公开考试招聘大中专毕业生程序考试考核入选的大中专毕业生,用人单位不得拒绝接收。否则,该单位三年内不得进人。
(六)统一招收的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非师范类毕业生到曲靖市人才服务中心报到登记,师范类毕业生到市教育局报到登记。确定就业单位后,按以下方式办理就业手续:
1.通过公开招考录用为国家公务员的大中专毕业生,持录用文件、《毕业生就业登记证》或《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毕业证书》到曲靖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报到证》。
2.通过公开招考进入事业单位的大中专毕业生,凭《云南省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情况登记表》、《云南省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审批表》、《曲靖市事业单位公开考试招聘人员名册》、《毕业证书》、《毕业生就业登记证》或《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到曲靖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有关录(聘)用手续;持市人事局开具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事业单位聘用人员通知》、《云南省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情况登记表》,到公安部门办理落户手续。
3.到中央、省、市、县(市、区)所属企业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凭用人单位及主管部门接收意见、《曲靖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登记表》、《毕业证书》、《毕业生就业登记证》或《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企业招聘的还须持有《人才招聘协议书》),到曲靖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没有《毕业生就业登记证》或《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但取得国家认可学历的毕业生,确定就业单位后,持《毕业证书》、经毕业学校盖章和就业单位签署接收意见的《就业推荐表》原件、县级以上医院的《体检表》到曲靖市人才服务中心办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公安部门凭《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为其办理落户。
四、进一步强化各级各相关部门工作责任
(一)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切实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发挥职能,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有关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落实到位。对落实不力的,责令限期改进。
(三)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实际需要,统筹安排资金用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做好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工作所需经费预算,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四)各用人单位特别是各类企业要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性,正确处理精简人员与吸纳优秀人才、储备人才、优化人才结构的关系,力争多接收大中专毕业生。
(五)充分发挥各级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在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完善运行机制,拓展工作领域,搞好指导服务,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推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
(六)各级人事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人事、劳动监察力度,规范用工行为,严格执行就业资格准入制度;加强对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监督管理,严厉打击各类欺诈行为。凡是用人单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人事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都要监督其办理劳动或聘用合同鉴证,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逐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劳动保障制度。对各类用人单位招聘大中专毕业生不签订劳动或聘用合同、滥用试用期、拖欠或克扣工资、拒缴社会保险费等行为,要依法予以查处。严惩各种打着招聘人员幌子坑骗大中专毕业生的行为,切实保障大中专毕业生合法权益。
(七)各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和大中专毕业生在基层创业成才的成功典型,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唱响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的主旋律,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的良好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