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的通知
丽政办发(2010)141号
2010-11-0
1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0〕23号、浙委〔2009〕88号和丽委〔2010〕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促进全市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稳定好转,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
乡镇(街道)是政府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的前沿,是基层安全监管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承担者。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关键在基层,重点在基础。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离安全生产监管任务和现实工作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切实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是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责任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领会丽水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对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尽快健全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充实人员力量,建立健全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全力推进本地区的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二、切实加强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加强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三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建设,尽快完善机构设置,充实人员力量,切实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根据丽委〔2010〕6号文件要求,各县(市、区)中心镇和年工业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乡镇(街道),辖区内有矿山或危险化学品、冶金企业的乡镇(街道)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其他乡镇(街道)要明确兼管安全生产工作的机构和人员。确保乡镇(街道)能切实有效地承担起对本辖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职责。各行政村(居)要根据安全生产监管工作实际,配备相应的公共安全协管员,公共安全协管员配备率达到100%。
各级政府要按照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把政治思想过硬且具备较强业务素质、专业知识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员充实到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严格人员选拔标准,优化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的知识结构,乡镇安全生产监管人员一般须具有大专以上的学历,村居公共安全协管员优先由选聘到农村和社区的大学生村官兼任。组织乡镇安全监管人员参加业务培训,严格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安全生产监管人员须经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未经培训或者经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安全生产执法工作。实行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加强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提高基层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执法水平。
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对乡镇(街道)安全监管队伍的考核,实行目标化、量化管理,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基层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对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的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严肃追究责任。
三、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的管理体制和工作职责
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人员统一归口所在乡镇(街道)管理,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负责业务上的指导和培训。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主要负责人的任用调配,跨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人员的交流,要征得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意见,以保持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队伍的相对稳定。
进一步明确乡镇(街道)安全监管职责,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是属地安全生产监管主体,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内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辖区内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对安全生产承担直接管理责任,乡镇(街道)安全监管机构具体落实日常安全职责。按照《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有关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对本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情况实施监督管理,行使以下职权:进入生产经营单位进行检查,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当当场予以纠正或者要求限期改正;对检查中发现的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应当建议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答复;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责令排除;生产经营单位拒不改正的,应当报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检查中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应当在责令排除的同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并报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应当配合和协助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依法受上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委托实施行政处罚。村(居)公共安全协管员要配合和协助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做好安全生产宣传、信息、统计、隐患排查治理和事故报告等基础工作。
四、落实乡镇(街道)安全生产监管的保障工作
各地要把安全生产监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保证财政对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的投入;要加快安全生产监管装备建设,改善安全生产监管的工作条件。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根据当地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落实固定地安全监管办公场地、设施,落实各项安
全生产监管经费,配备必需的安全生产监管装备。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对村(居)安全生产管理员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
二○一○年十月十三日
第二篇: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通知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通知
丽政办发(2010)12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切实加强我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积极预防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中共丽水市委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丽委„2010‟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的紧迫性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设备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特种设备数量以年均20%的速度迅速增长,目前全市特种设备数量已达1.2万多台(不含气瓶),气瓶117万多只。由于特种设备数量的迅速增加,特种设备安全隐患逐年增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已发生3起特种设备相关安全事故,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给安全监管工作敲响了警钟。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必须从建设“平安丽水”、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切实提高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监管、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社会监督”的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和防止各类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明确职责,全面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
(一)政府职责。各县(市、区)政府要全面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保持相应组织机构到位和监管人员稳定,保证监管经费落实;督促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职责;把特种设备安全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责任的分解和落实。
(二)部门职责。质监部门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对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检验单位开展安全监察和行政执法,查处特种设备安全违法违规行为,组织打击、取缔特种设备的非法生产使用行为;开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的持证培训及考核工作;监督、指导、协助其它行业主管部门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组织或参与特种设备事故及相关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发改、经贸、教育、卫生、旅游、交通、水利、建设、公安等部门要按照有关职责规定,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谁发证谁负责”的要求,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的特种设备安全生产工作,对本行业内特种设备安全进行管理,及时掌握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和动态变化;定期组织对行业内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检查,督促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及时排查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协同质监部门对特种设备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负责本行业内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宣传工作。
(三)生产使用单位责任。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应按照特种设备“三落实两有证一检验一预案”的要求,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并认真严格执行;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严格履行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申报检验、日常维护保养、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等义务,保障必要的安全投入,加强从业人员的特种设备安全教育与培训;开展经常性的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制订事故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特种设备安全方面规定,自觉接受所在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的依法监督管理。
三、加强监管,督促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一)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积极推动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标准化建设,有效提升行业或企业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管理水平;探索开展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达标示范活动和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加快推进特种设备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主体责任的有效落实;充分发挥行业中介组织的作用,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推广使用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及企业联盟标准,建立健全行业特种设备安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机制,引导和加强行业自律。
(二)突出重点行业领域的整治和规范。要根据本辖区、本行业、本领域的特种设备种类数量等实际情况,突出主要领域、主要时段、主要问题的专项整治和规范,特别要加大对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重点设备的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排查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日常维护保养、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安全附件和安全保护装置的检验(校验)、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督促生产使用单位及时整改到位。继续开展对土锅炉、土制简易升降机的取缔工作。
(三)加大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力度。在积极督促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依法督促使用单位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整改;对屡教不改或存在严重危及安全的事故隐患单位,要采取责令停用设备、停业整顿等果断措施,及时整改事故隐患;对不能立即整改的事故隐患,要采取相应的应急安全防护措施,并限期进行整改;对存在严重事故隐患又不采取措施整改的使用单位,要严肃查处,并利用新闻媒体予以公开曝光。
四、健全机制,努力提升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水平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特种设备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建设,创新监管方式,推进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转变,阶段性集中整治向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管理转变,事后查处向强化基础转变。要健全特种设备责任落实机制,加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全面推进安全责任落实;健全监督巡查和隐患排查机制,通过多层次全方位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提高监管实效;健全基层基础建设机制,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队伍网络,加强安全宣传培训,提
升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完善动态安全监管机制,充分发挥特种设备网络数据库和动态信息资源作用,提高特种设备安全工作时效性;建立部门联动协作机制,整合监管资源,构建互动平台,形成监管合力。强化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不断增强全社会对特种设备安全的关注和支持,提高全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为特种设备安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努力实现我市特种设备安全状况的稳定持续好转。
二○一○年九月七日
第三篇:丽水市人民政府
丽水市人民政府文件
丽政发„2008‟94号
丽水市人民政府
关于丽人大常〔2008〕10号审议意见
办理情况的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根据《丽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丽水市2008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议意见》(丽人大常„2008‟10号)的要求,现将《审计意见》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分析预测,切实履行财税职能
根据《审议意见》的要求,认真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市财政收入的影响,预测全年的经济运行趋势,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认真研究分析各方面因素变化对我市经济和财政的影响,增强财税工作的前赡性和主动性,用好各项财税政策,统筹安排好财政收支,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1—
并适时推进资源整合和盘活资产。
二、做好财政收入的组织工作
根据《审议意见》的要求,我市各级财税部门努力组织收入,1-10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55.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完成预算86%;上划中央收入24.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7%。市级财政总收入20.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完成预算87.3%。加强对重点税源的引进、服务和管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努力培植新财源。
三、履行财税职能,优化支出结构,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发展 按照财政支出“控、保、压”的要求,今年前10个月,财政部门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在压缩一般性公共支出的同时,集中财力加大对重点支出的投入力度,民生类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一是加大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城乡困难群体的支持补助,构建和谐丽水。全市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38.5%。二是构筑公共卫生体系,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全市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42.7%。三是加快绿谷文化建设,改善人文环境,全市教育、科学技术、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同比分别增长21%、35.5%、18%。四是加大“三农”投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市农林水事务支出和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同比分别增长46.5%和65.6%。
四、严格控制支出,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管
— 2—
考虑到今年的财政收支平衡难度较大,市委办、市府办下发了《关于严格控制经费支出的通知》(丽委办„2008‟53号),严格控制支出,强化财政资金的监管。一是要求财政部门严格预算执行,强化预算约束,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除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和救灾支出外,原则上不予追加经费;二是要求各单位要加强本单位的经费管理,要确保重点支出,控制一般性经费支出,建设节约型机关。要按照规范津补贴工作的要求严格控制单位人员奖励、福利支出;三是要加强财政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各部门(单位)要按照全面开展财政预算资金绩效跟踪评价管理制度的要求,抓好本单位财政预算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深化财政改革,提高依法理财水平
按照《审议意见》的要求,严格执行《预算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规范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努力使财政资金在法制的轨道上有序运行。深化公共财政改革,提高理财水平,一是进一步将各类政府性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整合政府财力资源;二是下半年市直已启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试点工作;三是市直规范公务员津补贴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二○○八年十一月十九日
— 3—
主题词:财政预算意见报告
抄送:市财政局。
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08年11月19日印发 — 4—
第四篇:乡镇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意见
鲁权屯镇
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有关制度
(试行)
为切实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规范机关工作管理,强化组织纪律,提高工作效率,端正干部作风,树立良好的干部形象,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经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制定实施意见如下:
一、考勤制度
(一)全体干部务必按时上下班,上下班时间因时令调整(以办公室通知为准),机关工作人员每天三签到,重点工作组早晚两签到。
(二)实行每周一晨会点名制度,其余时间到办公室签到,规定时间不在场而在半小时之内到办公室签到的,视为迟到,超过半小时仍未签到者视为旷工;在规定下班时间半小时之内提前离岗的视为早退,半小时之前离岗的视为旷工,抽查无正当理由不在岗的,按旷工处理。
(三)早退、迟到者每次罚款30元,旷工者每天罚款100元。
(四)如因报表、开会等工作需要而未签到者,均须向政工书记报告,同时报办公室,否则视为旷工、脱岗、早退处理。其中开会以办公室会议通知为准,报表应由分管负责人签字核实。上午在县里参加会议的,下午必须回镇工作,否则按半天缺勤处罚。要尽量压缩报表人员,多表能由一人上报的由办公室统一汇总后安排专人上报,办公室将对科室在岗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各科室也要拿出工作制度,做为办公室抽查的依据。
(五)考勤情况由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统计,每天的考勤情况9点准时报分管书记及镇长签字并存档;每周考勤由办公室以签字统计表为准汇总张榜,同时列出罚款人员名单及金额,经领导人签字后通过电子屏或政信通公示通知并交财所执行。
二、夜间值班制度
(一)全体干部要严格按值班表所排班次在值班室值班,每晚七点向带班领导报到,并于当晚9:00,早7:30到办公室签到,值班情况由政工书记不定期抽查,抽查不在岗的按旷工处理。值班人员请假须经带班领导及分管书记批准,并找人替班,带班人员替班需找班子成员替换,但每名干部每月必须签满所排班数。
(二)办公室人员白天必须全勤,夜间值班须保证一人,并按值班表执行。楼道内电灯开关、门窗由办公室值班人员负责。
(三)无故不值班者,一般干部每次罚款30元,带班领导连带罚款50元;带班领导不值班每次罚款100元。
三、请销假制度
(一)事假三天以内,一般人员由政工书记批准,三天以上由党委书记、镇长批准,副科级干部请假一律由党委书记批准。
(二)请假者由本人写出请假条须经科室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签字后,由本人向政工书记说明事由,经批准签字后交办公室登记。
(三)如遇婚、丧、产假或直系亲属(只包括父母、子女及配偶)重大疾病等情况,及时报请分管书记批准后到办公室办理手续后方可休假,可不予罚款。
(四)休完假后,要及时进行销假,本人及直系亲属住院以病历显示时间为准,超出时间按旷工处理,休假到期不销假的按旷工处理。
(五)请假期间,每天扣发补助50元,请假天数每月不超3天,超出天数按旷工处理。
四、会议制度
(一)党委政府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的召开全体机关人员或包村干部会议(以通知为准)。
(二)开会时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到会的必须向会议召集人和本口、本片负责人请假,对未请假无故不到会者,按脱岗处罚款30元。
五、所定罚款均须在第二日上午9:00前向财所交纳现金,以上制度,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丽水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科委关于
丽水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项目、成果)
认定办法(试行)
(丽水市科委 二○○○年七月二十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中发〔1999〕14号)、省政府《关于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决定》(浙政〔1999〕1号)和原地委、行署《关于大力推进科技进步的若干意见》(地委〔1999〕32号)精神,建立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项目、成果)认定制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市高新技术认定委员会,由市科委、计委、经委、财政、地税等部门并吸收部分专家组成。下设专业评审组,负责对申报认定的内容进行审查和排序。认定委员会对专业评审组的审查、排序结果或直接对申请人的申报材料进行综合评价和认定。认定委员会办公室设科委,负责日常工作。
第三条 本办法中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申请人必须是依法在本市登记注册的企事业法人。高新技术成果认定申请人包括法人和自然人。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项目、成果)的认定属申请人的自愿行为。
第二章 认定依据
第四条 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项目、成果)的认定,主要 依据国家科技部公布的《国家高新技术目录》,并结合丽水市实际确定。
具体范围是:
(一)电子信息技术及其产品;
(二)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产品;
(三)精细化工技术及其产品;
(四)新材料技术及其产品;
(五)生物工程技术及其产品;
(六)新医药技术及其产品;
(七)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及其产品;
(八)环保新技术及其产品;
(九)改造传统产业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及其产品;
(十)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的其他技术及其产品。
上述范围,将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的发展情况和我市实际进行补充、修订。
第三章 认定条件
第五条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从事一项或多项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业务的经济实体。不包括单纯的商业经营。
申请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其中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和企业技术性收入(包括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出口、引进技术消化吸 收及中试产品销售等技术贸易收入)总和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40%以上。
(二)具有素质较高的科技队伍,大专以上学历或助师以上职称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5%以上,并有一定数量的高中级职称的科技人员,直接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6%。
(三)用于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应占企业总收入的3%以上。
(四)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符合环保要求。
第六条 高新技术产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用高新技术设计、生产的全新型产品和用高新技术对其工艺、结构、材料、性能进行重大改进而生产的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申请认定的产品,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申报认定的产品属于本办法第四条范围;
(二)知识产权清晰,技术成熟,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良好,利润不低于20%;
(三)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符合环保要求。
第七条 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是指申请人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进行后续技术或产品开发技术并形成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能力,或主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生产设备,经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形成高新技术产品生产能力的项目。
申请认定的产业化项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所生产的产品属于本办法第四条的范围;
(二)属新建项目或重大技改项目并已经计划(经济)主管部门批准立项,其资金、人员、设备已落实。
第八条 高新技术成果,是指属于高新技术范围,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和产业化潜力,申请人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申请认定的科技成果必须具备上述条件。
第四章 认定程序
第九条 原则上每年认定两批,认定时间为6月份和12月份,申报时间为5月和11月份。
第十条 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丽水市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报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有关产品鉴定证书复印件;
(四)特殊行业生产许可复印件。
(五)环保检测报告复印件;
(六)上企业损益表复印件。
第十一条 申请高新技术产品认定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丽水市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申报书》;
(二)有关技术成熟程度与知识产权认定文件复印件;
(三)特殊行业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四)环保检测报告复印件。第十二条 申报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认定时,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丽水市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认定申报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项目可靠性报告及立项批准书;
(四)认定委员会要求提供的其他相关文件材料。
第十三条 申报高新技术成果认定时,应提供下列文件材料:
(一)《丽水市高新技术成果认定申报书》;
(二)有关技术成果享有权利的证明文件复印件(鉴定证书、专利证书、获奖证书等);
第十四条 申请人申报的材料由县(市、区)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或市直主管部门进行完备性和真实性审查,并征求同级财税部门意见(申报认定高新技术成果除外)后报送市高新技术认定委员会办公室(一式十五份)。
第十五条 经专业评审和认定委员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高新技术成果由市高新技术认定委员会颁发认定书。
第五章 优惠政策
第十六条 经认定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高新技术成果,享受原地委〔1999〕32号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
第十七条 经认定的市级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 术产业化项目和高新技术成果,优先推荐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高新技术成果。
第六章 附则
第十八条 对在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项目、成果)申报认定过程中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骗取高新技术(产品、项目、成果)认定证书的,由市高新技术认定委员会撤销认定并予以通报,情节严重的追究有关人员和单位的责任。
第十九条 市高新技术认定委员会办公室对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项目)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发现不符合规定条件或严重违法行为的将取消其资格,并不得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二十条 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变更经营范围、合并、分立、转业、迁移或歇业的,必须在实施后一个月内报市高新技术委员会审核备案。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高新技术认定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