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定稿)

时间:2019-05-12 16:3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定稿)》。

第一篇: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定稿)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韩 俊 任兴洲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35年波澜壮阔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但也应看到,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仍需深入推进,市场秩序有待规范,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市场规则不统一,市场竞争不充分。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当前,应在以下几方面着力。

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明确提出了改革的基本取向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20多年来,我国在资源配置方式上基本实现了由国家计划配置为主向市场配置为主的转变,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但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来看,目前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领域仍然以政府配置资源为主,在一些关键环节如一些重点领域投资、重要产品价格形成等仍然主要由政府作决策。因此,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之所以是核心问题,就是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改革的成效。这就需要更清晰地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角色定位。就政府职能而言,目前仍然存在对微观经济活动干预过多的问题。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不仅缺乏科学性,而且造成行政成本过高、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和腐败等问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就是要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职能,最大限度减少对生产经营活动的许可,最大限度缩小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范围,最大可能减少对各类机构及其活动的认定,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决定性作用。凡是市场有能力做好的事情就交给市场去做,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清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市场

全国统一市场,是指在全国范围内,在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各地市场相互依存、优势互补、整体协调、开放高效、通达顺畅的市场体系;市场封锁、地方保护等现象基本消除,商品和要素资源能够依据经济规律和统一市场规则在全国范围顺畅流动和优化配置。建设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体系的形成以及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我国在打破地区封锁、建设全国统一市场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商品和要素的跨区域流动明显增强。但毋庸讳言,各类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仍然存在,全国统一市场仍未真正形成。目前,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表现更隐蔽、形式更多样。一是在保护内容上,由保护本地产品、资源为主转向保护本地市场为主,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二是在保护手段上,由简单设置关卡转为制定地方规则和行政壁垒,往往以“红头文件”形式使保护措施“合规化”;制订地方标准排斥外地产品和服务;通过对外地产品重复检验、多头执法等手段实施地方保护。三是在保护范围上,由过去的保护商品为主扩大到保护要素和服务市场。

针对现实问题,《决定》提出“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地区封锁屡禁不止、统一市场难以形成,根本原因是体制障碍和制度制约。现行的财税体制和财

权事权划分,使地方利益刚性化;简单以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考核机制,强化了地方保护。此外,区域发展差距大、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约束地区封锁的法律制度欠缺、监督监管乏力等,也是地方保护和区域封锁的重要体制和制度根源。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阻碍了统一市场的形成,进而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损害了市场主体的利益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滋生了腐败。因此,着力消除各类市场封锁和地方保护,形成全国统一的商品和要素流通政策和贸易体制,根据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国际发展趋势,推行全国统一的、合理的技术标准、检验体系,促进统一市场的形成,是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健全监督机制,公正公平执法,加大查处力度,是转变政府职能、建立高效公正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任务。同时,加强媒体和公众监督,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监督环境,对于建立全国统一市场也很有必要。

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促进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

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涉及更深层次的统一生产要素市场体系的构建。近年来,我国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推动了市场体系建设,促进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从总体上看,市场体系发展并不平衡,要素市场化改革一直是薄弱环节,要素市场化进程远远落后于商品市场化进程。要素市场分割,制约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影响我国经济提质增效。

从土地市场看,在现行土地管理制度下,我国土地市场还不完善,在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统一,特别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基本被排斥在土地市场之外。对此,《决定》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一段时间以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受到干扰。在城镇,城镇化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工业、房地产开发都需要土地,市场需求旺盛,地价高企、“地王”频现。这种城乡分割的土地市场格局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围绕土地征收拆迁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改革现行土地管理制度势在必行。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关键是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

性建设用地,缩小征地范围,公平补偿被征地农民。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资产价值充分显现出来。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进入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使用权,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平等权益,可以防止土地流转价格扭曲,有利于充分挖掘集体建设用地的巨大潜力,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应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的途径,建立与城镇地价体系相衔接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地价体系。完善农民宅基地与房产制度。培育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允许农民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城镇各种建设用地应更多地通过市场公开出让,促进土地在竞争性使用中得到优化配置。

从劳动力市场看,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农民工大规模向城镇转移,城乡分割的体制弊端进一步凸显,劳动力市场被户籍制度人为分割为城镇就业者和农民工就业者的二元格局。农民工在就业、教育培训、工资福利等方面受到一定的身份歧视,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比较低,与户籍制度紧密相联的各类社会保障也难以惠及他们。这种城乡分割的体制使劳动力市场发展不稳定、不平衡、难持续,对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带来负面影响。因此,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关键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应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并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打破行业垄断,创造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在我国市场体系建设中,各种经济成分市场主体共同竞争发展的格局已经形成。而且,伴随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比例不断上升。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创造了我国60%的国内生产总值、50%的税收和70%以上的就业岗位,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然而,不同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竞争的环境还没有形成。一是一些重

要领域的市场准入机会不均等,民营经济进入一些垄断行业仍面临“玻璃门”、“旋转门”问题。二是在平等使用要素资源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有明显差别,从贷款、融资、财政扶持到土地等要素资源的获得,国有企业都具有明显优势。三是在监管力度和法律环境方面,民营企业还不能与国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创造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需要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得到法律的平等对待和保护。为此,一方面需要继续完善和落实有关政策,为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提供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形成公平竞争的法律体系,用法律法规和必要的制度安排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作者分别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

第二篇:浅谈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发展方向

一、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合理规划市场体系

**市位于**盆地的中西部,西南地区的核心地带。1993年,国务院将**规划为中国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十多年后的今天,**市已建设成为对西南地区乃至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强烈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大都市。

一是交通优势。目前,**境内有宝成、成昆、成渝、达成四大铁路主干线,形成了以**为中心的西南最大的铁路枢纽和**至天津、青岛、连云港、上海、深圳等多条出海铁路通道。2005年,**铁路货运量近13310万吨,货物周转量达到1133亿吨公里。**是**省公路网的支撑点,经过**和以**为起讫点的国道主干线和国道干线共有八条,省道七条,成渝、成绵、成乐、成雅、成南、成灌、成温邛等多条通往省内外各地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并打通了**至北海、上海等地的公路出海通道。2005年,**公路货运量约13315万吨,货物周转量达到509000万吨公里。**地处繁忙的亚欧航线中点,是中国东部地区、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通往欧洲的理想经停地点,**双流国际机场是国家民航总局确定的六大地区性航空枢纽之一,目前已开通了国内国际航线245条。2005年,**双流国际机场旅客运量693万人次,位居全国民用机场前列,货邮吞吐量32.4万吨,货物周转量达到32900万吨公里,居全国第六位,在西部十大机场中居首位。

二是资源优势。**经济的快速崛起和交通的大发展,加速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向**聚集,国内外许多知名的工商企业纷纷在**投资和安家落户,形成了国有、集体、合资、联营、股份制、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并存,多渠道、少环节竟相发展的大市场、大流通新格局。国内外众多物流企业也把目光投向了**,十分看好**物流业的发展前景,目前,**的物流业已经形成了以**为中心,通达全国各地的以铁路、公路、航空为骨干的运输网络,货运量居全国同类城市的前列,各类现代物流中心、基地、园区等相继规划建设,传统粗放型物流已逐渐被现代物流所取代,**现代物流的发展已驶入了快车道。

三是规划优势。根据**省人民政府制订的《**省“十五”及2010年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发展目标,在“十五”期间及到2010年,**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努力构筑以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以网络技术为主的物流信息平台,以规模仓储和自动化管理为主的物流储存配送平台,促进物流市场和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市作为**省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有利条件和突出优势;根据区位条件和现有设施,**物流园区的功能定位是运输、仓储、装卸、加工、包装、配载、配送、运输方式的转换及信息服务等;要充分依靠和发挥**的独特作用,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运作,努力使其成为全省乃至西南地区的一级物流枢纽。

在《**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和**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了**市物流建设发展框架,并且提出了**物流业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到2010年,**将初步建成高效畅通的物流网络,功能健全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交通运输设施平台和三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四个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若干市域性专业型物流服务站,初步形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全国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00亿元。到2020年,建成层次分明、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初步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全球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300亿元。根据上述的奋斗目标,并制订出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使现代物流业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根据**市的城市总体规划,新都区被列入了《**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中,成为四个区域性综合型物流中心之一。新都区是**市的北大门和城北副中心,也是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走廊的桥头堡,新都区扼守**市公路货运的咽喉,其区域内有宝成、成渝、成达、成灌四条铁路过境,铁路货物年吞吐量达到400万吨。新都在物流发展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目前,新都吸引了一大批的知名物流企业在此安家落户。据不完全统计,在国道、省道等公路交通沿线,各类专业仓储基地(市场)有50多个,仓储总面积达132万平方米,仓储能力占全市80%以上,注册的物流企业有20多家,市场自发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产业,在发展物流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新都区已将新都火车站片区约2.87平方公里(4300亩)范围规划为新都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用地。我市应力争在新都区建成全省乃至西南地区综合性的一级现代粮食物流园区,并依托大中型国家粮食储备库和省

级粮食储备库的铁路专用线和大量的仓储设施及人力资源优势,依托城区五块石粮食批发市场和新都粮食批发市场等成熟市场的市场影响力,建立二级粮食物流节点和配送中心,下联广大的粮食现货经销企业,以此形成粮食市场物流体系。

二、拓宽市场融资渠道,建设现代物流体系

国有粮食流通企业欲跟上现代物流前进的步伐,兴利除弊,摆脱困境,就必须在政府统筹规划下按照现代物流发展规律和市场组织规律大胆改革,敢于创新,同时又要掌握分寸、循序渐进,不能—哄而起,盲目扩张:根据我市粮食行业现有生产力水平和形势发展需要,宜组建有**特色的粮食物流配送中心。可采取如下战略步骤:

一是以大型粮食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为主体,以发展现代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为目标,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进行抓大放小,资产重组。除了保留储备库外,其他的粮食企业应全面推向市场,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股份制为主要组织形式,采取联合、兼并、租赁、拍卖、破产等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是省市共同组建好物流中心性的省级中心批发市场(如新都粮食物流园区)与市县级现货批发市场。政府可选择粮食产销集散地、交通枢纽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市)作为国家级的粮食物流节点。确定合适场地,投资组建成具有相当规模和现代化水平的省级以上粮食中心批发市场,以市县级粮食现货批发销售市场作为下级节点,并在总体布局上合理规划,保持各节点之间占有适当的空间范围和辐射能力,避免重复建设和相互排挤。力求尽快形成符合粮食供求平衡规律、布局合理的全省或全市粮食批发市场网络体系。在中国“入世”之后,迫切需要各地政府加紧批发市场建设,加大投资改造的力度,同时,也鼓励多种所有制主体采取股份制方式或摊位租赁者先投资后优惠使用等方式,广泛筹集建设资金,共同构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平台。

三是用现代物流技术改组和提升粮食流通产业,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现代物流配送中心是粮食流通产业的发展方向,是粮食流通企业发展的最佳选择。目前应放手着力发展两种类型:一是从事粮食流通专业的大型产供销一体化的专项多品种配送中心。—些大中型粮食批发企业、储运企业、中转库都可以在发挥场地、设施、组织网络等优势,利用批发市场或物流中心的聚焦与辐射能力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规模,改造基础设施,提高机械化程度,拓展和整合收购、仓储、运输、加工、包装、配送等功能,与上下线的粮食生产、加工单位及零售商建立稳定的订单购销和配送业务关系,对粮食流通实行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给予产供(加)销一条龙服务。这一中心在组织形式上可以大型批发、储运企业(包括中转库)为龙头,带动相关配套的中小企业以契约关系或实体兼并,组建成纵向联合体或横向联合体。其配送方式主要是共同配送。政府要打破行政区划局限,允许产销区合作放开,鼓励粮食流通产业化经营。二是以粮食流通业务为主、并利用其剩余生产能力代理其它业务的社会化的综合性多品种配送中心。属于此类的传统企业由于专业业务受粮食季节性影响而不稳定,常有一些生产能力处于闲置状态,并受计划经济局限而常常亏损,对其进行适当改造,盘活存量资产,拓展并配套相关功能,以自有配送与代理配送相结合的方式,为若干连锁店、超市、食品加工单位提供中介服务,从而发展成集商流与物流一体化的物流配送中心,不断拓宽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业务范围。只有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生存下去。政府应顺应企业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打破行业封锁,允许其一业为主、多种经营。

四是加强粮食物流配送中心的规范化与现代化建设。政府要加强建网工程的投入,为粮食物流配送中心及社会商品流通构建网络信息系统,并及时提供粮食信息服务。企业要对员工加强网络人才及物流配送技术的职业培训,提升员工业务素质、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要积极入网,运用高度现代化、自动化的计算机网络及与中心业务相配套的信息管理系统,促进电子商务和粮食信息交流;要以配送服务为核心,从整体上完善生产、收购、储存、加工、包装、配送、销售等环环相扣的物流链,实行粮食流通的全程自动化管理。此外,政府还要为物流配送健全政策法规,加强市场监督,从而确保配送中心能够充分体现优质、规范、高效以及适应现代化大生产、大流通的特征。

五是谋求与外贸企业或外资企业合作合资,推进粮食流通的国际化。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市场将受到国际物流集团的分割和冲击,国内粮食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又较弱,在此复杂严峻形势下,一些有条件的粮食流通企业可以利用世贸组织协议关于对外出口享受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减让的优惠条件,积极与外贸企业密切协作,在世贸组织成员国和地区间开展粮食外贸业务,或与外商合资,借助于外资从事现代物流配送的经验、技术、资本及其市场份额,同时用好国内外“两种资源、两大市场”,进一步延伸物流链,增强核心能力,从而尽快建设成以粮食流通为主体,适应产业化经营、连锁经营、网络营销及社会商品流通发展需要的,使商流、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有机结合的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第三篇: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情况汇报

宿豫区供销合作总社

关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

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对我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按照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市场运作的要求,我们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扩大农村消费、繁荣农村市场,大力推进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建设,加大各类农产品市场主体的培育,加快农产品流通有形和无形市场建设,强化农产品营销推介力度,使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健康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

为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的领导,我区成立了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分管领导担任,区农工办、农委、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工商局、商务局、供销总社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供销总社,建立了各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提供了有效组织保障。同时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任务层层分解。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为全面加快华东农业大市场建设,安排专人负责协调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问题。明确各乡镇分管农业农村工作负责人负责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今年曾4次召集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就农产品生产、销售、市场行情等情况进行座谈研究,有

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二、多措并举,加快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建设

为加快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城乡市场,我们高度重视农产品批发交易有形市场建设,初步建立起以华东农业大市场为龙头,城区珠江路农贸市场、城东农贸市场为重点,各乡镇集贸市场为补充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体系。华东农业大市场是市、区重点工程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总规划占地1000亩,总投资10亿元。一期工程占地300亩,规划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将建成市场交易、农产品物流配送、农产品检验、电子结算、深加工、信息服务、技术研发、生产服务等八大中心,成为上海曹安市场、常州凌家塘市场等国内知名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供应基地。为扩大市场影响力,拓宽销售渠道,区供销总社今年多次与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嘉兴、常州等地大型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联系,为华东农业大市场牵线搭桥,先后组织4批人员到上述各地进行考察,建立合作关系,并多次向省、市有关部门申请,为华东农业大市场争取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扶持资金。其中区供销总社为其争取100万元,文件已到。华东农业大市场已于11月21日正式开业运营,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营业还不够繁荣。为进一步提高农贸市场承载能力,改变小城镇面貌,各乡镇均把乡镇集贸市场建设作为小城镇建设“一加四”工程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先后有6个乡镇新建了集贸市场,7个乡镇进行了扩建、改造。到目前为止,全区各类农产品市场共有23家,2011年全区农产品市场交易额已超过16亿元。

三、加大无形市场建设,构建农产品信息平台

在抓好有形市场建设的同时,我们认真抓好农产品无形市场建设,着力构建农产品信息交流平台。我们先后成立了肉鸡、蔬菜、瓜果等农业十大产业协会。各协会均把组织农产品销售作为协会重要工作抓实抓好,除主动与各地龙头企业、农产品市场、经纪人加强联系外,还将协会网站当成农产品准则的重要渠道,定期在网站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动态,组织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确保我区农产品产得出、销得掉,提高我区农产品知名度,扩大影响面。同时,加强业务培训,重点是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和农民经纪人等培训工作,尝试农产品网上销售流通方式。

四、注重实效,实现“农超对接”,取得了积极成效

农超对接,就是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直接与鲜活农产品产地的生产经营者对接,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发展农产品从基地到超市的直接流通方式。这种对接方式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消费者在超市能够买到新鲜实惠的蔬菜,既方便又卫生,质量安全得到保证,购物环境干净、整洁,也不烦心。我们宿豫区是高效设施农业发展比较快、面积比较大的县区,随着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有不少基地的农产品直接进入超市,特别是一些大的超市,如:蔡集、丁嘴、曹集、顺河以及黄墩等乡镇基地的蔬菜、水产品相继和大的超市对接,把农产品输送到超市,如苏果、华诚等,就苏果而言,全年销售各类鲜活农产品可达700余万元。

五、积极组织和引介与外地农产品市场对接、洽谈合作

2011年,我们积极邀请省内外知名农产品企业到我区考察,组织区内农产品经纪人、基地负责人外出参观,洽谈签订农产品产销合作协议,推动双向合作,促进双盈互利。先后邀请南京众

彩市场、常州凌家塘市场、苏州南环桥市场、无锡朝阳市场、河南商丘市场、上海曹安市场、山东寿光市场以及嘉兴果品市场负责人到宿豫考察,并组织部分生产基地负责人和经纪人到南京、常州凌家塘、嘉兴等地市场考察,与当地的农贸市场进行了对接,并签订了常年产销合同,同时学习他们先进的市场管理经验,为市场运行奠定了基础。

六、加大扶持力度,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我们重点加大对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扶持力度,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主要及分管领导多次研究会办项目建设工作,明确区交通局、供销总社为招商引资服务单位全程帮办服务,并且安排工商、质监、公安、农业等相关部门全力以赴为市场建设提供帮扶,确保项目建设无障碍推进。7月14日,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华东农业大市场会办会,决定成立华东农业大市场市场管理办公室,由工商、农委、供销、商务、公安等部门专门派人进驻华东农业大市场,进行现场帮办。华东农业大市场项目建设过程中,免收区权范围内的一切行政规费,建筑营业税按规定征收后,按实际征收额的60%奖励给投资方用于项目建设及经营;项目建成运营后,市场经营主体实际缴纳的所得税、营业税的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奖励。除区政府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措施外,区有关部门还积极加强项目对接,向上争取“农超对接工程”、“新网工程”等项目资金,加快我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升级改造。

2012年3月15日

第四篇: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商务部: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

当前商务形势系列述评之九

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 扩大农村消费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

农村消费市场是我国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对于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支持下,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逐步释放,成为拉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农村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我国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5万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94.1%;农民居民家庭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3660.7元,比2003年增长了88.4%;农村居民年人均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医疗保健支出分别为1598.7元、211.8元、678.8元、174.0元、360.2元、314.5元和246.0元,比2003年分别增长了80.4%、92.0%、120.1%、113.0%、121.7%、33.4%和112.4%。农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7%,比2003年降低了1.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年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支出在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分别为11.5%、2.9%、6.1%和4.2%,比2003年分别提高了1.3、0.2、0.7和0.4个百分点。

2009年,农村消费市场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前4个月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万亿元,同比增长16.9%,比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2.8个百分点,增幅首次超过城市。农村市场对全国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但从流通的角度来看,当前搞活农村流通、扩大农村消费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方面农村消费环境差制约了农民消费需求的释放。从网点上看,尽管近年来国家实施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全国累计建设了26万家农家店,但目前只覆盖全国49%的乡镇和33%行政村,传统的“夫妻店”、小卖部仍是我国农村零售网点的主体。从物流设施看,我国农村市场点多、面广、线长,加之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薄弱,使得农村商品物流成本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制约了农民购买力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761元,比2003年增长了81.6%。但城乡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为11020元,比2003年扩大了88.4%。同时,城乡消费差距仍在扩大,2008年城乡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绝对差距为3.1万亿元,比2003年扩大了125.9%。金融危机以来,大量农民工返乡,农民非农收入增长压力进一步加大。

为搞活农村流通,拉动农村消费,在当前形势下,商务部门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目标,以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扩大农村消费为重要任务,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产品“农超对接”、“双百市场工程”、下乡产品和农资流通网络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促进农民增收,拉动农村消费。

一是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改善农村消费环境。2009年,全国规划建设农家店15万家,农村物流配送中心1000个,进一步扩大农家店的覆盖面,强化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功能,增加农村商品统一配送品种,降低农村物流成本。推进“万村千乡”网络与农资、电信、医药、邮政等网络的结合,提高农家店综合服务水平;引导生产企业设计开发符合农民消费需求特点,包装简、成本低、质量好、功能全的产品,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鼓励“万村千乡”承办企业利用农家店在送工业品下乡的同时收购农产品进城销售,促进农产品流通。

二是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一方面,积极开展农产品“农超对接”。2009年,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对接,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帮助农民培育农产品自有品牌,建设从农产品产地到超市的冷链系统、物流配送系统、快速检测系统,促进产销衔接。另一方面,继续实施“双百市场工程”,2009年,在农产品重点产销区建设和改造200家农产品批发市场,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冷链、质量安全可追溯、安全监控等实施建设,改善农产品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促进农民增收。

三是健全下乡产品流通网络,拉动农村消费。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扩大农村消费,国家先后实施了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一系列惠农工程。这些工程的实施对于激活农民购买能力,加快农村消费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国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下乡产品流通网络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政策作用的进一步发挥。2009年,商务部将在全国开展下乡产品流通网络建设,支持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企业建设下乡产品销售网点、物流配送体系、售后服务体系和信息系统,规范下乡产品流通渠道,确保下乡产品质量,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服务农民的水平。

四是完善农资流通体系,促进农业发展。农民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农民消费除了日常生活消费外,还有农业生产消费支出,而农资作则是农民生产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完善我国农资流通体系,为农民生产消费营造良好环境,2009年,商务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供销总社等部门加大对农资流通体系支持力度,在部分省市开展农资流通体系建设试点,建设改造一批农资连锁门店和区域性配送中心,着力构建畅通高效、诚信安全、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的农资流通体系。

第五篇:关于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

商务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关于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意见

(2008年5月14日 商建发[2008]18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局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质量技术监督局,供销合作社: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若干意见有关政策措施分工的通知》(国办函[2008]21号)要求,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和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就“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提出如下贯彻落实意见:

一、不断完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

(一)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商务主管部门要按照“巩固成果,扩大范围、提高质量、提升水平”的思路,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巩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成果。

一是扩大农村日用品现代流通网络。继续深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着力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在巩固、完善现有流通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连锁化农家店的覆盖面,争取2008年农家店覆盖80%以上的县(市),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二是提高连锁农家店的质量。重点加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统一采购、统一配送,逐步提高食品、洗涤日化用品和农资等商品的配送率,切断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农村的渠道。狠抓项目建设质量,严把承办企业准入和农家店验收关,完善农家店质量“回访”制度。

三是增强农家店的自我发展能力。继续推进“一网多用”,加强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部门的战略合作,使更多的电信产品与服务落户农家店。进一步落实农家店在药品、邮政用品、文化用品的经营政策,扩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网络功能。

四是夯实农村商品对接平台。总结推广大型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合作开发农村市场、支持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经验,进一步落实已达成的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搭建合作与对接新平台,畅通产销联结渠道,引导带动优质工业品下乡,降低流通成本,使农村消费更加便利、安全、实惠。

五是完善支持农村流通网络建设的政策体系。在继续落实国家开发银行100亿元贷款的同时,积极开辟邮政储蓄等新的融资渠道,争取三年内落实邮政100亿元的授信额度;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减轻农家店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为农家店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扎实推动“新网工程”

各地供销合作社要重点应针对农村流通点小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经营方式落后等问题,加大基层网点建设和改造力度,按照“整合、改造、优化、提升”的原则,以现代连锁经营等方式构建一个有利于城乡互动、一网多用、低成本、覆盖面广且高效运作的“新网工程”网络。

二、加快建设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

(一)继续实施“双百市场工程”。商务主管部门要继续扶持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重点支持农产品冷链、质量安全可追溯两大系统和检验检测、结算、信息、监控、废弃物处理五大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与冷链系统改造,着力提高农产品流通现代化水平。

(二)积极开展农产品“农超对接”试点。商务主管部门要积极推动综合超市、食品超市等国内外大型连锁企业直接从产地采购,发展一批农产品直采基地,与农民或农民合作组织建立长期的产销联盟,推动和扩大订单生产,支持农产品“农超对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定农产品销售,夯实农民增收基础。

(三)逐步完善和落实配套扶持政策。引导财税、金融、保险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推动落实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仓储设施建设用地与工业企业同等对待政策。

(四)积极培育农产品流通主体。工商部门在做好培育农村经纪人,特别是粮食、水果蔬菜等经纪人的同时,引导农村经纪人提高品牌意识,鼓励注册服务商标,利用现代技术拓展农产品市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要加强农产品协会建设,提高协会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协会联系政府与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行业诚信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环境。

(五)大力推进专业合作社发展。各地供销合作社要通过龙头带动、市场牵动、网络拉动等多种方式促进专业合作社发展,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推进农业标准示范基地的建设,努力提高专业合作社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支持专业合作社与农产品交易市场、连锁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对接。支持供销合作社农资经营企业发挥主渠道作用,推动农资供应与测土配方等农技服务的有机结合,提升助农增收水平。

三、坚决整治农村市场违法行为

(一)集中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行为。工商部门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确定重点整治的区域、市场、品种和流通环节,强化监管执法,在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和农资市场监管上不断开拓创新,尽快建成农村食品市场和农资市场监管网络体系框架。质检部门要继续深化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对薄弱环节采取“回头看”行动,继续推动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规范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行为。

(二)严厉处罚违法经营假冒伪劣有害商品行为。工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坚决取缔农村无照经营的违法行为,从严从重打击经营假冒伪劣有害有毒商品行为,严厉查处销售无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等产品违法行为,严厉查处超出限定区域销售小作坊生产的食品违法行为,加大对无照经营、经营假冒伪劣有毒有害商品行为的曝光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那些故意经营有毒有害商品的违法分子,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加大对农村违法经营重要商品案件的查办力度,建立健全重大违法经营案件逐级报告制度和案件协查与协作机制,建立工商行政执法与其他行政监管执法机关、司法机关紧密配合协作的工作机制。

(三)进一步加快农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各地工商部门要加快研究制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并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精心试点,采取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方式,稳步推进,逐步深化,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建设,逐步建立起我国农村商品市场信用监管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使农村市场监管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深入推进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分类监管制度,逐步建立起农村商品交易市场征信制度、评价制度、披露制度、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积极开展宣传教育、信用培育、失信联防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农村市场信用意识,营造促进市场信用良好环境,形成诚信经营氛围。

(四)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质检部门要组织开展“进千村、入千户、抽千样”活动,以“质监检测进乡村,服务农民到田头”为主题,以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为突破口,对农民购买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等产品进行免费检测,充分发挥质检系统的技术优势,利用监督、执法、检测手段,把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和执法打假工作拓展到田间地头,贴近到农民群众身边。开展送名优农资下乡活动;组织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的生产企业,将优质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送货下乡,使优质的农资产品到达田间地头。同时,抓住现场发现的线索,严厉查处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积极帮助农民索赔维权。

(五)不断强化农资生产监管。质检部门要严格准入许可,对属于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必须获证后方可生产、出厂、销售。严格监督抽查和执法检查,对重点农资产品安排专项监督抽查,加强粮食、棉花收购环节在用计量器具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巡查力度,严厉查办假劣农资坑农害农案件。严格把好厂门,督促农资生产企业严把原材料进货关、生产过

程关、产品出厂检验关,防止不合格农资出厂。

下载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关于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 情况情况 区供销合作总社 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按......

    2011年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宿豫区供销合作总社 关于2011年宿豫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工作 情况汇报 2011年,我们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和省社有关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有关文件和宿政发[2010]82号文件精神,......

    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情况总结

    一、**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基本概况 **区位于**市西南部,辖5镇9乡4个街道办事处,全区人口32万。现具有服务农村商贸流通功能的市场主要有三大块:一是区市场服务中心管理并经营的......

    xx区市场体系建设设想

    xx区市场体系建设设想一、我区市场体系培育和发展现状的评估(一)基本特点1、消费品市场总量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我区消费品市场历经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及近几年的三次市......

    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情况工作总结★

    一、**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基本概况 **区位于**市西南部,辖5镇9乡4个街道办事处,全区人口32万。现具有服务农村商贸流通功能的市场主要有三大块:一是区市场服务中心管理并经营的......

    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调研措施

    根据财政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通过深入**清真牛羊肉市场、东郊蔬菜市场、金积农贸市场等农产品市场,对市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进行调研,围绕市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了......

    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情况工作总结

    一、**区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基本概况**区位于**市西南部,辖5镇9乡4个街道办事处,全区人口32万。现具有服务农村商贸流通功能的市场主要有三大块:一是区市场服务中心管理并经营的......

    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

    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为加强对全国粮食市场体系建设的指导,规范粮食流通市场秩序,合理配置粮食市场资源,充分发挥粮食市场在组织粮食流通、保障市场供应、稳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