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史结课论文(定稿)

时间:2019-05-12 16:2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艺美术史结课论文(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艺美术史结课论文(定稿)》。

第一篇:工艺美术史结课论文(定稿)

摘要:

我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制品精巧,丰富多彩,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那优美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器,华丽的唐锦,优雅的宋瓷,无一不反映了卓越的创造智慧,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彩,为世人所赞赏。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关键词:工艺美术;发展;隋唐;价值;意义

正文:

工艺美术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属性,尽管它不是纯艺术,创作不以震撼人心或道德说教等为宗旨,但它对人的影响又绝不小于纯艺术。因为,人可以不去欣赏纯艺术,却不必去专门欣赏它,而它却永远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形式语言,潜移默化地培育起人的基本审美意识,如影随形般左右了人的终极审美判断。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夙享盛誉,长期是中华文明传播的承载体,域外人士在使用中国工艺美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认知了中华文明。

一、工艺美术的起源

数以若干万年计的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都是极其低下的。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们以石器左为主要的生产工具。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距今约50万年前的“北京人”、约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是中国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他们在创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以及制作粗简的装饰品的漫长进程中,逐步锻炼和发展了工艺设计思维能力,从而诞生了最早的工艺美术、装饰艺术。

二、工艺美术的发展

西方工艺美术教育萌芽于18世纪中叶,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而诞生的,经过19世纪的百年发展,到20世纪初其思想和教学体系基本成熟。1919年,德国“包豪斯”的建立是西方工艺美术教育成熟的标志。中国工艺美术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有一些非常著名的工艺美术作品。但在长期的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教育中,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制度下,工艺美术教育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教育基本停留在家族式“传承教育”模式的层面上, “传承教育”也就成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的主要模式,有父子、父兄之教,师徒之授,传授的都是某些行业的技艺和绝招,其目的都是为了传承技艺。《荀子·儒教》有“工匠之子,莫不继事”的记载;《考工记》中有“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父子、父兄之教是家族手工艺延续的方式,特别是工艺绝技和诀窍,不传外人,“传子不传女”。中国正规的工艺美术教育始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新学”和“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开始仿效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制度,陆续开办了一些美术专业学校。

三、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

隋朝公元581年建立,618年结束,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历史书籍常将隋、唐并称为“隋唐”。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是封建帝国的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手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内对外的商品贸易非常繁荣,城市生活繁华,现世思想占据社会思潮的主流,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文坛上出现“盛唐气象”。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汉代之后出现的又一鼎盛局面,史称“强汉盛唐”。

中国工艺美术在唐朝获得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建筑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海纳百川的大唐气象,这使隋唐工艺美术表现出开放、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意匠,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浓艳的色彩、丰富的品种。

1、服装工艺

隋唐时期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隋唐服饰之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

(1)隋王朝统治年代随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的物质基础。

(2)与各国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各族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大量具有异域文化特色的冠服。

唐代女子的服饰,是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丰美华丽,妆饰奇异纷繁,是大唐盛景的展示。隋唐三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等。总体看来,隋唐的妇女的服饰花样繁多,具有艳丽、华美、自由、洒脱的风格。唐代妇女下裳为裙。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多少有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高及腋下。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很多。

2、陶瓷工艺

(1)、青瓷

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因这一带古属越州,故名。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越窑代表了唐朝青瓷的最高水平,工艺精湛,居全国之冠。青瓷是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

(2)、白瓷

邢窑在北方河北,主要制造白瓷,代表了当时白瓷的最高水平。白瓷是我国传统瓷器的一种。瓷坯含铁量低,生坯挂釉,施以纯净透明的釉,釉料中没有或只有极微量的呈色剂,入窑经过高温火焰烧成素白瓷器。成熟的白瓷到隋代才出现。隋代白瓷巳较普遍,唐代达到极盛时期。邢窑所产的白瓷,胎质细润,器壁坚而薄,器型稳厚,作风朴素,不带纹饰。

(3)、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多色釉陶器,是唐代驰名中外的重要陶瓷产品,因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形成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称为三彩,实际上色彩丰富,变化无穷,不只是三种颜色。唐三彩种类很多,有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等。较为出色和世人喜爱的是马俑、人物俑。马俑有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人、天王等。唐三彩造型与雕塑结合,常作为陪葬冥器。

3、玉器工艺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两大强盛帝国,它与东西方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受到波斯文化的影响,在玉器上出现了一些新的造型和图案。佛教题材玉器有飞天,肖生玉有立人、双鹿、寿带、凤等,都受到当代绘画与雕塑艺术的影响,砣法简练遒劲,突出形象的精神和气韵,颇有浪漫主义色彩。尤其是立体肖生形象的肌肉转折处理能收到天然得体的良好效果,和田玉温润晶莹的特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而使形象美与玉材美和谐地融合为一体,提高了玉器的艺术性和鉴赏性。隋至盛唐玉器,不论是简练还是精琢,其处理都恰到好处,均可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五代十国时期再度分裂,现今出土的很少。

(1)玉骆驼

此件玉雕塑小兽伏骑于骆驼上,以空心管钻眼,呈突出状,好似胡人双眼,而大脚板

也是唐代较为惯用的雕法,雕者的巧妙构思,善用其黑斑质地雕成小兽,使此玉兽和骆驼的色泽分开,相映成趣,玉质呈润糖色,有柔光与老化现象。玉料白色,局部有褐色沁,圆雕骆驼。形作卧状,四肢压于腹下。浅刻眼、口、鼻、耳及驼峰,造型温驯。驼峰之间有一个穿孔以便穿带。

(2)兽首玛瑙杯

唐兽首玛瑙杯,又称镶金兽首玛瑙杯、兽首玛瑙杯。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长15.5,口径5.9厘米。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王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这件以深红色、淡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中间竟夹有一层淡白,如此神奇自然的变化,如此鲜润可爱的色泽,使这块红玛瑙成为世间稀有的俏色玉材。兽首圆眼、大耳、双角,其形似牛非牛,目视远方,眼神炯炯有神。作者巧妙用俏色技巧,将兽眼刻画得黑白分明,形神毕肖,真正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兽头上下的肌肉,仅寥寥数刀,已是入木三分,生动传神。两只角粗壮有力,几度弯曲,富丽多色,凝结着力量和生命,显示着强烈的动态美,两耳高高竖起,微微内收,仿佛聆听世间的声音,整个杯的造型与动态,描述了全神贯注,飞驰疾奔的猛兽向前突冲的一瞬间,曲尽其妙,令人心动。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这件国之重宝,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同时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

四、结束语

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将工艺美术资源好好的加以利用,发扬继承。这不仅仅对现代社会中的艺术设计发展有深远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一种复兴。中国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制作方面十分精巧,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在世界工艺美术文化发展中独树一帜。古代的工艺美术不仅以其丰富多彩及高超的技艺显示出了巨大的艺术价值,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型经济,也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我国的古代传统图案遍布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之中,其特殊的文化特色、风格特点及形成因素对于继承和创新工艺美术文化,发展我国的现代社会的美术艺术设计,进一步提高现代文化的审美情趣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其价值不可估量。

第二篇:工艺美术史论文

中国美术工艺史论文

通过系统的学习,吴老师向我们详细地说明了工艺美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的美术加工,也就是对人们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化。从工艺美术的用途分,有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从工艺美术的制作分,有手工制品,机器产品和电脑产品;从工艺美术的性质分,有传统工艺,民间工艺和现代工艺。通常是以材料来分类的,如染织工艺,陶瓷工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木工艺,玻璃工艺,塑料工艺等。就工艺的创造过程来说,它包括设计和制作两个阶段。所以,工艺美术及不只是手工制作或传统制品。,也不只是设计的范畴。工艺美术是生活和美学的结合,它通过没的工艺美术形象(包括造型,色彩,装饰)对各种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做美术加工;工艺美术是艺术和科学的产儿。工艺美术不只是美的设计,最终是制成物质成品。因此,工艺美术作为一个艺术实体,他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它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精神产品。随着历史的延伸工艺美术大体分为欣赏性工艺美术和实用性工艺美术两类。前者已朝边缘性质转化,而后者却随着现实中使用的限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按照人们的情感的逻辑而潜移默化地发挥它应有的审美作用。为此,在广泛的现实生活中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征必然成为工艺美术最本质的审美特征。i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的破坏的反思,使得如今的设计趋于绿色设计的方向。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我,深知工业设计在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已经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地球逐渐变暖就是一个实例。也正因此,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使产品的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利用或重新利用,成了绿色设计的主要原则。所以,现代设计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减少高能耗材料(如锌,黄磷电石等)的用量,多用可循环的再生资源或是一些速生植物作为原料,如竹子等。

工艺美术作为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应需要而存在,应存在而被改变。设计不是无源之水,其本质是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用以满足源自生活中产生的人类各种需求的计划、行动和结果,任何人为事物,例如建筑、道路、桥、轮子、计时 1 器等等,它们的起源和演进最终都是因主观的或客观的限制与调整、突破,进而归结到一种适当的形式而存在。ii正如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也受着文化,经济等因素的限制。现今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让我们可以很好的将其很好的发展下去,所以,如今的我们除了要很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还要很好的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将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以另一种方式传承下去。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产品的加以开发,增加新的品种,新的创意,提高产品的质量,是现代设计的发展的关键。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宫廷画师还是民间艺人,还是人文宗教画,经过无数画师、艺人、巧工名匠的历经多年的创作专研,积累了大量种类繁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有的体现了恢弘灵巧,有的简约,有的精致,有的工整,有的奔放,有的质朴,有的奢华。无论是讲究意境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都在无形中为当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

当代设计可以将传统视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当代设计可以吸收传统的线造型,使一件工艺品有一种灵动的美。如交椅,以纤巧的线条为主要结构,造型简练,线条流畅,稳重不失轻巧。又如明式家具中的圈椅,以线为主,直中有曲,曲中有直,背板呈”S”形,与人的脊背弯曲度相符合,符合人体工程学;可以吸收传统工艺的意蕴感,将一件工艺不仅赋予现代感,又有意匠美。如宋瓷,由于宋代崇尚理学,所以是一个理性的时代,其反映在工艺美术的风格就是具有内蕴,恬淡,雅洁的特点,富于理性的美;可以吸收传统工艺那种重视材料自然美感的意识。《考工记》中“审曲面势”是指造物要顺应材料的特点,要认识材料的特征品性,从而适当选材用材。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漆器专著《髹饰录》以生活本身为出发点,一书提出了“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的工艺美学法则。iii可以说强调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着浓厚的生命象征意味,讲究因材施艺,因势利导,适可而止的工艺美学法则。如今,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除了绿色设计是其发展的趋势之一,设计的多 2 元化也是其发展的趋势之一。较早也较为系统的发展的国外工业设计,以其科技等一定的优势主导着设计行业,许多富有外国先进元素的产品冲击着中国的民族性的设计,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将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元素有机的融合到所设计的产品中,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不能在文化的碰撞中丢失自我,丢失传统的精华,所以,传统工艺美术也要进行多元化发展,要与时俱进,希望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文明,现代工业设计相结合后,传统的工艺美术以新的多样的形式存在着,带着特有的时代特色,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可以向世界展示一个悠久历史的中国,别具一格的中国设计风格。

对于历史,我们要辩证的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我们也应当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将其中落后腐朽的舍弃,将其精华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与生活结合,以生活本身为出发点,回归生活,以另一种形式,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形式,将优秀的工艺美术资源传承发扬下去。

14视觉传达设计

梁钰沛 20140190118

第三篇: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

班级:陶设10班

姓名:沈臣狄

学号:20103011540

3中国工艺美术史论文

我国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技艺精湛,琳琅满目,是一个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大花园,自然,它留给当代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也是数不胜数的,现今的我们除了要很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还要很好的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将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以另一种方式传承下去。现今的社会是一个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社会,如今的世界充满了各种高科技产品,工艺制造技术也日渐成熟化和高科技化,国家的建设迅速的发展着,特别是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著,中国的国力日益增强,继而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人们的在精神上也期待着提高,继而审美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所以,对于现代化的设计已经不是简单的功能上的满足大众,对其装饰性的功能要求也有所提高,说到装饰性,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就越来越显现出它重要的地位。

工艺美术是艺术的一种,也是和社会生产有直接联系的物质文化之一。它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双重属性。工艺美术,这里说的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的美术加工,也就是对人们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化。从工艺美术的用途分,有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从工艺美术的制作分,有手工制品,机器产品和电脑产品;从工艺美术的性质分,有传统工艺,民间工艺和现代工艺。通常是以材料来分类的,如染织工艺,陶瓷工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木工艺,玻璃工艺,塑料工艺等。就工艺的创造过程来说,它包括设计和制作两个阶段。所以,工艺美术及不只是手工制作或传统制品。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也不只是设计的范畴。而中国的工艺美术史它记载了中华人民五千多年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发展史。

工艺美术是美学和生活的结合,是艺术和科学的产儿。因此,它是一个实体,而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工艺美术制品种类繁多,有如花布,陶瓷,家具,牙雕,玉器,景泰蓝等。有人把工艺美术史和特种艺术混合起来,也有人把工艺美术史只看作装饰,都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在外国,有人把工艺美术史称为次要艺术,有人不把工艺美术史列为美学的对象和艺术的范畴,则是出于一种偏见。

我国工艺美术史是历代劳动人民,匠师,艺人的伟大创造和智慧结晶,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它使我们的博物馆反射着无限的光彩和魅力,它使我们能欣赏和了解到中国博大精深的艺术发展史。我们应当珍惜他们,继承并发扬这份宝贵的艺术遗产。时代在发展,工艺美术史的创作手段,由于长期的个体的手工制作,跨入了机器大生产的阶段。人们已经很难体验到古代那种民愤淳朴,古色古香般的生产画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抛弃过去的知识更新为现代的工艺美术史。“包豪斯”对于历史的偏见,造成了它单一的局限。

随着历史的延伸工艺美术大体分为欣赏性工艺美术和实用性工艺美术两类。前者已朝边缘性质转化,而后者却随着现实中使用的限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按照人们的情感的逻辑而潜移默化地发挥它应有的审美作用。为此,在广泛的现实生活中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

1征必然成为工艺美术最本质的审美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的破坏的反思,因为工艺美术日趋的商业化,这加速了资源的消耗,对地球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温室效应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也正因如此,现代工艺美术正朝着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应该尽量减少物质能源的消耗,采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绿色可再生能

源,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采用一些天然可再生的材料。

工艺美术作为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应需要而存在,应存在而被改变。设计不是无源之水,其本质是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用以满足源自生活中产生的人类各种需求的计划、行动和结果,任何人为事物,例如大到桥梁,楼房,小到餐具,刀具等等,它们的起源和演进最

i终都是因主观的或客观的限制与调整、突破,进而归结到一种适当的形式而存在。正如生

产力决定生产方式,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也受着文化,经济等因素的限制。现今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让我们可以很好的将其很好的发展下去,所以,如今的我们除了要很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还要很好的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将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以另一种方式传承下去。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产品的加以开发,增加新的品种,新的创意,提高产品的质量,是现代设计的发展的关键。学习工艺美术史的目的就是为了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要掌握当今工艺美术的特点,还要熟知古代工艺美术的博大精深,这样才能真正把古代的工艺美术融合到现代去,设计出的作品才会有生命。

如今,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除了绿色设计是其发展的趋势之一,设计的多元化也是其发展的趋势之一。较早也较为系统的发展的国外设计,以其科技等一定的优势主导着设计行业,许多富有外国先进元素的产品冲击着中国的民族性的设计,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将富有民族多元化特色的元素有机的融合到所设计的产品中,也要吸收国外文化元素和设计灵感,不能把思想局限在自己生长的险隘空间里。所以,传统工艺美术也要进行多元化发展,要与时俱进,希望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文明,现代工业设计相结合后,传统的工艺美术以新的多样的形式存在着,带着特有的时代特色,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它可以向世界展示一个悠久历史的中国,也可以展现别具一格的海派设计风格。

总结,对于历史,我们要理性地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我们也应当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将其中落后腐朽的舍弃,将其精华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与生活结合,以生活本身为出发点,回归生活,以另一种形式,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形式,将优秀的工艺美术资源传承发扬下去。并不断吸收名族多元化的设计来源,使中国工艺美术走上国际化的道路。

第四篇: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工艺美术史大家了解多少,我们需要写这样方面的论文是怎么样写的?欢迎各位阅读下面吧!

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摘要:距离我们现在五千年的文明,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8000年中国陶瓷史,讲述世界艺术史上一段土与火的神话。陶瓷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而出现的。制陶的发明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以及与火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陶瓷器从纯粹的生活用品演变成陶瓷艺术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陶瓷;陶瓷史;工艺美术

陶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为大众熟悉的日常用器。因此,很少有人在意“陶”和“瓷”的区别。其实,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严格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先有陶后又瓷的,我们所说的 “瓷器”实际上是由“陶器”衍变而来得。下面我就自己对陶瓷工艺粗浅的认识,极其简略的介绍一下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

曾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一些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用品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了显明的艺术倾向和审美意识。如当时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并且结构简单的横穴窑与竖穴窑逐步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从而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较前代更加稳定和成熟。据资料记载,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了1100℃,已接近“陶”与“瓷”的临界温度。自殷商时代早期,即以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到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再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的延续和发展。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的动势。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的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如:觚、尊、壶、爵等。到了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装饰手法上更注重部位的选择比例的权衡虚实,繁简的搭配在这个时期已经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随着三层花,理性色彩的增强以及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瓦纹等的出现更好的体现了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的提高。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秦汉工艺美术是以强盛的大帝国为背景的大一统美术。以儒教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其中,东汉时期创造出了烧制青瓷的成熟技术。当时,浙江上虞一带的工匠已经可以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胎土细致,瓷胎已烧结,胎釉结合紧密,由于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此釉色纯正、透明而富有光泽。汉朝的陶瓷工艺有较高成就的有:釉陶,青瓷,彩绘陶,陶塑等。尤其是,东汉晚期浙江越窑出产的青瓷,被称为是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陶瓷业的真正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浙江越窑烧造出的青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于此同时,江苏宜兴,浙江温州、金华以及川、鄂、湘、赣等地的青瓷烧造,也都各具特色。两晋时期金华刂菀ぴ诖种蚀商ド鲜紫仁褂昧嘶妆土。东晋浙江德清窑出产的黑釉瓷器光亮如漆。当时,在南方青瓷器中甚至还出现了褐色点彩以及釉下彩绘的新工艺。北朝后期,在北方首次出现了白釉瓷器。这一阶段除了龙窑的改进,北方地区还出现了许多馒头窑烧制的瓷器,诞生了很多新型的窑具,例如高大粗壮的各式垫具、坯件叠烧时用的各种间隔具,还有精微的泥点托珠、盂形垫具等等。总之,这一时期青瓷制造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为“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其中,青瓷以越窑出产的为优,白瓷以邢窑出产的最佳。这一时期,“匣钵”作为重要窑具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瓷器制作工艺与外观造型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胎壁由厚变薄,底足也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璧形底、圈足,釉面由于不受窑内的烟熏污染,从而保持了色泽纯净,器物造型也趋向轻巧精美。

两宋时期,由于城市化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逐渐壮大,使得市民生活的需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因此,宋代的工艺美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气象。这一时期主要介绍的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今河南宝丰清凉寺内。由于,临汝在宋代隶属汝州,因此得名汝窑。汝窑以烧造“天青色”青釉瓷器为主,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汝窑瓷器的朴素、高雅也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沉淀于安逸享受的现实反应。体现了平淡、籍之美。汝窑由于烧造时间极短,仅从北宋哲宗到徽宗的二十年间,因此存世量极为稀少,尤为珍贵。

2.官窑,宋五大名窑之一,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窑址未明,南宋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和乌龟山。

3.哥窑,宋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哥窑釉色主要有粉青,灰青,米黄之分,以灰青为主,釉面布满龟裂的裂片,有开片。弊病成为了一种纹理,好像冰裂变化万千形成自然雅致的天趣。

4.钧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南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钧窑的釉色主要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而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窑变色釉,使得烧出的瓷器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瑰丽多姿可谓极富装饰意味。

5.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址今河北曲阳。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瓷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产量也较大。定窑釉层薄而滑腻滋润。釉色白中微微泛黄,好似古代妇女薄施粉黛。给人以安静、柔润,恬美的美感。定窑和其他四大名窑相比,其独特之处还在与它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定窑瓷器器身纹样的装饰手法主要可分为划花、刻花以及印花,常用的题材有莲瓣、牡丹、缠枝花卉、禽鸟、云龙、麒麟、狮子等等。装饰图案生动自然,清新典雅纹饰简介而富于变化。

总体来说,两宋时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发展;二是官窑,民窑都在发展而元瓷的发展则集中在江西景德镇的发展上。其主要工艺是青花,釉里红,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国陶瓷工艺得以充分完美的结合。这是景德镇瓷工艺的重大贡献。而且元代还烧制高温卵白釉、红釉、蓝釉。

元代是整个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时,源自宋代的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弟窑)、德化窑等名窑相继发展。其中,景德镇窑开始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使得二氧化铝的含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烧成温度由此也得以提高,烧出了颇具气势的大型器物。元代还烧制成功了卵白色的“枢府”釉。景德镇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二次烧成的高温釉下彩技术,使得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到了明朝,中国制瓷业已形成景德镇瓷器一方独大、独领风骚的局面。主要瓷器品种为: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以及各种单色釉。器物种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到达了空前的繁盛。其突出代表要数五彩冰梅蝶纹瓷瓶了。圈足与瓶颈装饰带采用红绿相间的民间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肩、腹、腰部的冰梅蝶的主体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调雅致而明洁。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晚清时期的紫砂工艺,尤其是浙江宜兴地区的紫砂壶。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加入,这种文人直接参与工艺美术品制作的盛况,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的。因此紫砂壶的制作与书画的关系也就显得更为密切了,这也是了紫砂壶制作更加文人化的历史根源。

综上所述,陶瓷艺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剪影,也可领略到每个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感受的差异。

第五篇:有关工艺美术史的论文(精选)

形成于明代中晚期的“苏式”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史上的一颗耀眼明珠。它代表了明代工艺美术的最高水准,引领了社会美**流,对中国工艺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下面小编收集了有关工艺美术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篇一:浅谈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史

摘要:中国是最早发明陶瓷的国度之一,其陶瓷工艺在世界范围享有盛名。中国瓷器的“出色”突出表现在陶瓷装饰工艺的高超,中国的工艺美术史可谓是陶瓷工艺美术史。几千年来积累的丰富的陶瓷烧制工艺和装饰,更多美术论文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美术论文

陶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为大众熟悉的日常用器。因此,很少有人在意“陶”和“瓷”的区别。其实,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严格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先有陶后又瓷的,我们所说的 “瓷器”实际上是由“陶器”衍变而来得。下面我就自己对陶瓷工艺粗浅的认识,极其简略的介绍一下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制陶技术有着辉煌而独特的成就,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众多的新时期时代遗址中,曾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一些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用品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了显明的艺术倾向和审美意识。如当时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并且结构简单的横穴窑与竖穴窑逐步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从而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较前代更加稳定和成熟。据资料记载,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了1100℃,已接近“陶”与“瓷”的临界温度。自殷商时代早期,即以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到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再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的延续和发展。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的动势。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的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如:觚、尊、壶、爵等。到了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装饰手法上更注重部位的选择比例的权衡虚实,繁简的搭配在这个时期已经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随着三层花,理性色彩的增强以及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瓦纹等的出现更好的体现了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的提高。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秦汉工艺美术是以强盛的大帝国为背景的大一统美术。以儒教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其中,东汉时期创造出了烧制青瓷的成熟技术。当时,浙江上虞一带的工匠已经可以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胎土细致,瓷胎已烧结,胎釉结合紧密,由于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此釉色纯正、透明而富有光泽。汉朝的陶瓷工艺有较高成就的有:釉陶,青瓷,彩绘陶,陶塑等。尤其是,东汉晚期浙江越窑出产的青瓷,被称为是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陶瓷业的真正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浙江越窑烧造出的青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于此同时,江苏宜兴,浙江温州、金华以及川、鄂、湘、赣等地的青瓷烧造,也都各具特色。两晋时期金华刂菀ぴ诖种蚀商ド鲜紫仁褂昧嘶妆土。东晋浙江德清窑出产的黑釉瓷器光亮如漆。当时,在南方青瓷器中甚至还出现了褐色点彩以及釉下彩绘的新工艺。北朝后期,在北方首次出现了白釉瓷器。这一阶段除了龙窑的改进,北方地区还出现了许多馒头窑烧制的瓷器,诞生了很多新型的窑具,例如高大粗壮的各式垫具、坯件叠烧时用的各种间隔具,还有精微的泥点托珠、盂形垫具等等。总之,这一时期青瓷制造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为“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其中,青瓷以越窑出产的为优,白瓷以邢窑出产的最佳。这一时期,“匣钵”作为重要窑具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瓷器制作工艺与外观造型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胎壁由厚变薄,底足也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璧形底、圈足,釉面由于不受窑内的烟熏污染,从而保持了色泽纯净,器物造型也趋向轻巧精美。

两宋时期,由于城市化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逐渐壮大,使得市民生活的需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因此,宋代的工艺美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气象。这一时期主要介绍的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今河南宝丰清凉寺内。由于,临汝在宋代隶属汝州,因此得名汝窑。汝窑以烧造“天青色”青釉瓷器为主,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汝窑瓷器的朴素、高雅也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沉淀于安逸享受的现实反应。体现了平淡、籍之美。汝窑由于烧造时间极短,仅从北宋哲宗到徽宗的二十年间,因此存世量极为稀少,尤为珍贵。

2、官窑,宋五大名窑之一,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窑址未明,南宋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和乌龟山。

3、哥窑,宋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哥窑釉色主要有粉青,灰青,米黄之分,以灰青为主,釉面布满龟裂的裂片,有开片。弊病成为了一种纹理,好像冰裂变化万千形成自然雅致的天趣。

4、钧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南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钧窑的釉色主要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而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窑变色釉,使得烧出的瓷器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瑰丽多姿可谓极富装饰意味。

5、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址今河北曲阳。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瓷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产量也较大。定窑釉层薄而滑腻滋润。釉色白中微微泛黄,好似古代妇女薄施粉黛。给人以安静、柔润,恬美的美感。定窑和其他四大名窑相比,其独特之处还在与它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定窑瓷器器身纹样的装饰手法主要可分为划花、刻花以及印花,常用的题材有莲瓣、牡丹、缠枝花卉、禽鸟、云龙、麒麟、狮子等等。装饰图案生动自然,清新典雅纹饰简介而富于变化。

总体来说,两宋时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发展;二是官窑,民窑都在发展而元瓷的发展则集中在江西景德镇的发展上。其主要工艺是青花,釉里红,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国陶瓷工艺得以充分完美的结合。这是景德镇瓷工艺的重大贡献。而且元代还烧制高温卵白釉、红釉、蓝釉。

元代是整个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时,源自宋代的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弟窑)、德化窑等名窑相继发展。其中,景德镇窑开始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使得二氧化铝的含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烧成温度由此也得以提高,烧出了颇具气势的大型器物。元代还烧制成功了卵白色的“枢府”釉。景德镇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二次烧成的高温釉下彩技术,使得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到了明朝,中国制瓷业已形成景德镇瓷器一方独大、独领风骚的局面。主要瓷器品种为: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以及各种单色釉。器物种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到达了空前的繁盛。其突出代表要数五彩冰梅蝶纹瓷瓶了。圈足与瓶颈装饰带采用红绿相间的民间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肩、腹、腰部的冰梅蝶的主体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调雅致而明洁。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晚清时期的紫砂工艺,尤其是浙江宜兴地区的紫砂壶。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加入,这种文人直接参与工艺美术品制作的盛况,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的。因此紫砂壶的制作与书画的关系也就显得更为密切了,这也是了紫砂壶制作更加文人化的历史根源。

综上所述,陶瓷艺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剪影,也可领略到每个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感受的差异。

篇二:论中国工艺美术史

摘要:为什么如此久远早已沉寂的古典文艺在今天这个工业化信息化的时代仍能感染着我们?我想这是因为中国工艺美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制造出的工艺品上都渗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于其中,迎合了中华民族子孙的审美情趣,让我们感觉这种美是一种亲切的和谐的文化。

通过数周对中国工艺美术史的学习,不得不惊叹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所缔造的辉煌灿烂的文明和艺术,同时我也在思考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如此久远早已沉寂的古典文艺在今天这个工业化信息化的时代仍能感染着我们?我想这是因为中国工艺美术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制造出的工艺品上都渗透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于其中,迎合了中华民族子孙的审美情趣,让我们感觉这种美是一种亲切的和谐的文化。工艺美术这个词,就具有悠久技艺传统的,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反映中国古典文化精神的传统工艺美术,其主要门类有烧造、煅冶、染织、编扎、雕刻、木工、髹饰工艺等等。

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古国已在华夏大地上有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她缔造了我国的文明,我国的工艺史实,中华民族概莫能外。谁也无法否认:在我国历史上,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传世的,亦或是考古出土的文物,均证明我国古代在工艺美术方面不仅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体系。而且创造出了许多精湛的艺术品,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呈现着两条清晰的发展脉络:以实用为主体的民间工艺美术和以观赏为主体的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美术体系。它们作为在不同社会环境和条件下生长发展起来,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两种工艺文化形态,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功用目的和美学特征。

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是自然经济的家庭手工业,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生产与消费的统一,使民间工艺美术产品完满地体现了实用,审美一体的基本原则,具有朴质,刚健,明快的品质。宫廷及文人士大夫工艺产生于官营或私营手工业作坊之中,迎合贵族和文人阶层的需要和趣味,因而侧重于显示观念意蕴和追求观赏把玩价值,推崇精雕细刻,矫饰奇巧。生产的官营化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重要现象。

早在西周就出现了隶属于王家官府的百工汉王朝则在周秦官制的基础上设立了属于少将府的各种工艺美术作坊和工厂,唐宋时期的少府监显示了官营手工业制度的完备和周详,明代的御用监,清代的造办处和织造局使官营手工业制度更为系统和严格。官营手工业机构大都设在中心城市或皇宫,材料无偿占有,工匠无偿劳役,生产不计成本,产品不参加商品流通。在这种封闭的经济结构中产生了追巧夺末,争奇斗艳的宫廷工艺美术,它作为反映统治阶级精神需要的理想样式,影响和规范着封建时期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我国的工艺美术其成就主要体现在:陶瓷工艺美术、青铜器工艺美术、玉器

工艺美术、家具工艺美术、建筑工艺美术、金银器的工艺美术、中国古代染织品的工艺美术、雕塑工艺美术等方面。其中在建筑工艺美术方面有着非凡的成就。建筑的发展,实质上是一种文化的艺术的发展。历史学家曾经把文化归纳为理论、宗教和科学三种类型,从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史来看,这三种类型均存在,而且在这三种类型中,往往与艺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甚至可以说艺术是体现其特征的最重要方面。在我国建筑史上虽然 决定起艺术性的因素甚多,但是,与其他艺术形态一样,造型和装饰设计仍然是首要的。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与演变: 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在人类的早年,我们的祖先是不会建造房屋的,那时人类居住在洞穴内,或在树上构木为巢。房屋的出现至少是在农业出现以后。目前考古发现的房屋遗迹是在新石器时代,迄今发现最早的房屋建筑遗址有河南新郑的裴李岗遗址等。也是从那个时期以后中国的古代的建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站历程,逐步接近顶峰。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崇尚形而上之道而贬抑形而下之器因此,以功用为目的的工艺美术一直被视为雕虫小技而属抑末之列。这种偏见显然抑制了理论方面的建设,致使中国工艺美术缺乏完备系统的理论著述。但是,中国工艺美术一直是按照自身的思想和原则发展的。其个性化的面貌无疑取决于中国工艺思想和造物原则的倾向性和独创性。很少见诸文字的中国工艺思想和造物原则强调工艺造物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功用,追求心灵与物质的交融统一,主张自然性与人工性的中庸和谐,注重工艺造物活动的整体有机性,力求协调天时,地理,材质,技术诸因素间的关系。

下载工艺美术史结课论文(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艺美术史结课论文(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艺术设计史结课论文

    艺术设计史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极简主义姓名:党子怡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班级:视传191学号:3191430054指导老师:孙茜极简主义姓名:党子怡 班级:视传191极简主义自流行开始就不断......

    工艺美术史

    1钻孔的技术,创造了“管钻”的方法。运用管状工具进行钻孔,它的特点是孔眼直,加工快而且省力。 2. 3.陶器的装饰方法: 4.半坡型彩陶的(鱼形花纹),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装饰花纹。 5. 马......

    设计史结课论文1

    设计史结课论文 意大利后现代设计 一后现代设计概况 “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它是对现代......

    军事变革史专题结课论文

    军事变革史专题结课论文中国国防战略需要顶层设计姓名:鲍安东 专业:军事历史 单位:理论二系八队 学号:3312009001 中国国防战略需要顶层设计 中国的复兴崛起是一项宏大而长远的......

    中国工艺美术史

    青铜工艺青铜:在红铜中加锡、铅等冶炼成的一种合面的光彩的玻璃质层。釉有铅釉(低温釉)和石灰釉金。金属物理化学性优点1熔点降低。容易掌握铸造(高温釉)。陶和瓷是一种工艺的两......

    古希腊工艺美术史(精选合集)

    古代希腊工艺美术史 希腊是欧洲文化的发源地,古代希腊人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上都创造性辉煌的成就,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它形成了西方美术的第一个高峰期。......

    工艺美术史总结

    1.彩陶: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 2.金银错:或称错金银,是在铜器上用金银丝或金银片镶嵌成各种图案花纹,用错石(或厝石)再磨平滑 3.鎏金:是将金错剪成碎片,......

    中国工艺美术史

    结课论文中国工艺美术史院 系 类 别 专 业 班 级 学 生 姓 名 学 生 学 号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09电信(2)班尹楠楠09700230 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内容提要:本文展述了中国传统工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