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史结课总结

时间:2019-05-12 14:5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术史结课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术史结课总结》。

第一篇:美术史结课总结

美术史结课总结

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中外美术史的课程都告一段落了。现在写篇总结来对中西美术做个小小的对比。说到中西美术的差异,应该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我对美术史只是浅尝辄止,只能就下面的几点,谈一些粗浅的见解,请老师多多指教。

首先,从创作题材上来看,中国画不太注重表达人体自身的美感,更重要的是强调天人合一,从山石、树木、水泽、云草中寻找人生存在的道理,寄托心灵、情感。画家不仅考虑的是看见了什么,更关心人自身内心的变化过程。而西方绘画努力表现人体自身的美感,更是出现了一大批以裸体人物为主的作品。还有就是西方绘画喜欢表现一些特别暴力的事件,画面中鲜血淋漓,人物拥挤踩踏,体现出巨大的动感和张力,让人心潮澎湃。而中国画就很少会出现这样的场面,更多的是寄情山水之间。

其次来对比一下中西美术对颜色的观点。中国画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恶色”,很少见到中国画像西方油画那样色彩斑斓。中国画家感觉色彩似乎是一种“不良诱惑”,要极力避免色彩对画面意境的“干扰”。中国画家大部分是用墨色的浓淡来表现画面层次,认为“墨分五色”,不必要用其固有的颜色来表现。而西方画家从科技的角度分析色彩的性质,从心理上分析色彩的作用,色彩是他们绘画中的精髓。他们用色彩来表达情感,塑造体积,体现空间和质感。

还有就是中西绘画不同的审美角度。西方绘画注重表现对象的物质性和画面的再现性,相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性、表现性有着巨大的差异。西方绘画依托一整套的科学知识,包括解剖学、光学、色彩学等等,他们通过准确的透视、光影、颜色,来表现体积、空间、质感,达到真实的再现对象。对比中国古代绘画,在既无人文科学环境的支持,又无内在观念思想的帮助下,就体现出造型不准、解剖不对。从人物画来说,中国人物画的主要目标和追求是“美”与“恶”的分辨,“气韵生动”是绘画所要达到的最终标准,并且形成传统,彰示后世,中国人物画的这种追求使得它和西画表现真实准确的美在造型要求和审美角度上突显区别。

最后,从创作过程来说,中国画一笔落下就无法再更改,体现出中国画的“瞬发性”。正是这些瞬发的东西,表现在画面的生动和气魄。而西方的油画则是在反复的修改和调整中达到想要的艺术效果。这是另一种气质。西方绘画喜欢对着模特来观察,绘画。或者是画大量的速写、草图。就算是风景画也提倡写生,以便观察大自然千变万化的色彩。而中国画家绘画是往往是不求形似,所以也就不用老是照着模特来画画。当然也不用一定要在深山老林中铺开宣纸,站在第一人称角度,拿着毛笔测量着来画山水。

以上这几点,总结了中西美术的一些明显区别。现在来想想中西美术相同的地方。其实,中西美术都是从刚开始那些懵懂的想法到后来高度发达的审美观念。看看中外史前美术(包括岩画、雕塑等),我们会发现,似乎越是早期的作品越是相像。可见世界各地的美术在出现和发展时,只是以不同的方法来表现各自发现的美,最后总是能殊途同归。而且在发展的同时,世界美术还会发生一些融合。比如中国的汉画砖上就出现了带翅膀的天使,双头鹰的形象,这可能就是那个时期受到了罗马艺术的影响。而罗马那时的雕塑中也出现了中国的丝绸。可能从艺术的角度不能说明谁发展的更好进步的更多,每个地域的艺术服务于那个地域的人,一个时期的艺术服务于那个时期的人。

最后来谈谈自己在美术史课上的收获,也是对自己这一段的一个小小总结。美术史的课程上完了。其实真正记下来的东西似乎也没多少,印象中书也没拿过几次——反正老师讲课好像也不是按书上讲的。虽然没记住什么东西,但是,收获真的是蛮大的。就像是拿着一个满是灰尘的竹篮去河里打水——虽然打不上来多少水,但是却涤净了竹篮上的灰尘。这其实和上课是一样的,美术史老师给人感觉挺有才的,老师的知识就像是河里潺潺的流水。我们虽然没有能拿过来多少,但我们的心却像那竹篮一样被洗涤了。我想,这就算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吧。每次上完美术史,就有种特想画画的冲动。有时感觉艺术就是个精神层面上的东西,现在虽然做了挺多,但撑死也就只是在“独善其身”。我们现在的“精神”还不足以影响别人。以前感觉搞艺术的都是为艺术献身,现在突然又发现,学艺术的人挺自私——当然我主要指我自己。至少我是这样的,总感觉要做点什么才好。有人说艺术是为少数人服务,但我总想为多数人服务。“知识改变一个民族,艺术提升一个民族”。我想艺术要做到的是服务于这个民族的大多数人吧。

第二篇:艺术设计史结课论文

艺术设计史结课论文

论文题目:极简主义

姓名:党子怡

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班级:视传191

学号:3191430054

指导老师:孙茜

极简主义

姓名:党子怡 班级:视传191

极简主义自流行开始就不断地被妖魔化,不加修饰、没有设计、色调统一、扔掉一切,都可以被打上极简主义的标签,以至于许多人都已经忘记了到底什么才是极简主义?

所谓的极简主义,就是通过对较少艺术创作与设计元素的应用,使作品的内涵以及作品的艺术主题得以最大程度彰显的一类艺术设计理念。但也许它并不局限于艺术设计,简约也是一种哲学思想,价值观和生存形式主义追求。

极简主义通常又有ABC艺术、恢复主义等等进行不同的称呼。目前,这种艺术设计与创作格调得到了绝大多数设计者的遵照以及大众的认同和认可。在这种艺术设计与创作格调的影响之下,艺术作品对于装饰元素的要求不停的降低,但对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文明程度的突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德国设计师凡德罗“少即是多”被用来描绘这种审美意识:每个中国元素可以同时为两种目的效劳:视觉上的与功能上的。阿道夫·鲁斯的“装饰就是罪恶”,其实和上面那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一切的名言说的都是雷同的一个意思,极简主义是对于设计的简约性而不是粗陋性。简约而不简单舒服且自在。虽说是艺术概念,但它随着时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间接或许直接拓展到了设计、时装、修建、音乐等范畴,并不断影响至今。

许多人都认为,极简主义,就是将设计问题进行最简单化的解决,甚至可以认为是越简略越有效。但事实上,它需要指出的是,所谓的“极简”并不旨在简化处置的艺术作品,不是要你一无所有,而是谋求一种“论文范文至简”的设计理念,要你穿梭物质的海洋,找到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某本书中乔舒亚和瑞安两个人放弃了高薪的行政职责,转而成为极简主义的先锋,分享了他们本身的生活故事和极简主义的生活理念。经过放弃生活中的多余东西,我们学生能够超越物质,集中精力谋求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五种价值:人际交往关系、健康、成长、贡献和激情。因此它可以称为是一种高度浓缩、一般风格的艺术设计。不要再盲目地消除快乐,覆盖缺乏自我认知的不安。

无论是从作品的表明模式层面,还是作品的审美价值来看,又或者是作品的内涵和基本素养来看。传统的艺术进行设计发展理念都很重视对作品模式的凸显,往往习惯于将复杂形式多样的色调与繁杂的构造强行夹杂进作品之中,由此可以带来的,即是使作品在过度的修饰方法以及建筑装饰之下,作品通过自身所承载的主题教育以及学生作品本身的内涵变得更加模糊不清。这种艺术风格的简约风格故意设计到手表种类和发布工作思路内涵评估的准确性。而当设计师秉承极简主义文化艺术设计作风的时候,则其可以将繁冗多样的色调以及复杂的构造等元素从作品中裁剪出来,从而使作品中的精髓得以不断凸显出来。因纯粹而彰显出美感与意义。

从简约的艺术和观点的平面设计师的角度设计风格的影响下,虽然平面设计作品信息含量和图文介绍虽然很少,但它可以以其他路经广告、产品宣传册、海报、视频博客等其它路径,准确、疾速、恰当、合理地传达出商品的根本信息和基本内容,使消费者领略到“少即是多”的妙处。设计的根本目的,从根本上来讲是让人们生活的更美妙,不是做形式。正如海德格尔所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而到达一定境界的设计,就是要化繁为简,呈现本质,以设计处置问题,这是设计的精华,也是极简主义的深层次精神需求。因为极简风格的大火,这是很多商家竭力想用这种风格衍生出很多“假极简风”设计,想与之靠拢。例如:以极简风出名的一款手表品牌ZIIRO,曾出过这样一款无指针手表,佩戴者需要从渐变区域分辨小时,核心线条读取分钟,创意十足,也十分的简约,但是却并不符合正常的读表习惯,反而更含糊了时间,使原本简单的事变为比较复杂的事,这样的极简主义就只是形式上的极简。信息的过度冗杂,让我们的大脑负荷过于严重,但原本是反消费主义的极简,变成了另一种消费主义。这就违背的最初的理念。还有一些胡乱给极简风添加元素,ins风、莫兰迪色系、糖果色等都在它的领域内,还有些商家偷工减料,把没有设计当作极简风设计。极简主义是哲学的一种回归自然的起源,它的主角不是项目本身,而是我们自己。摒弃多余的,认清自我、认清希望。极简并没有我们说得那么简略,他也并不是摒弃所有,没有工夫、信奉和经历的撑持,总是带着一种为简而简,自我诈骗的滋味。极简主义在今天早已脱离了设计自身,融入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逐渐偏离了原本的理念,以至于让人感觉越来越廉价。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对极简风有自己成功的秘诀,例如宜家的简,是为了节约空间,提升利用率。它的设计风格主要是简约、清新、自然。时尚简单不复杂,设计实用性强,符合年轻人对生活的品味要求。

还有相比典型的一个例子“无印良品”,他创始于日本,1983年在东京青山开设了第一家旗舰店,其发展十分迅猛,本意是没有商标与优质。它所倡议的简洁、纯朴、回归大自然的生活形式也很受品味人士的推崇。他是日本设计中“禅的美学”的代表,也是极简主义艺术设计作风的代表。

1、素雅颜色的使用:充沛思考到了人与自然、环境发展之间的关系,日本企业文化中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重视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要超过对物体本身的重视。单色与自然色在无印良品的视觉形象中被大批使用,它的颜色十分洁净和内敛,让人感到平静。

2、天然材料的使用:在包装上尽量一切从简,多采用亚克力材料和树脂材料,倡议与大自然的天然材料紧密相连。赢得了大批环保主义者的支持。

3、简洁的外观:正如创始人所说“我的设计概念是删除多余的东西,不需要多余的东西让设计复杂化。”从外形上的设计来说,他的包装没有进行任何一个艺术的夸张与渲染,颜色多以本色示人。

4、绿色的包装理念:非常提倡朴素包装,主张不做任何改动,坚持产品原有的颜色和外形、处处精选、基调自然,坚决反对一切奢华的包装。

无印良品被认为是极简主义设计的典型代表。它从哲学、价值观和文化层面来思考如何设计好,简约朴素的包装模式可以指导整个社设计世界的发展。

其实极简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定义:

1、俭朴主义者

(1)选择可重复使用的物品

(2)不在意最新的时尚和产品

(3)更愿意投资与可持续发展

2、环保主义者

(1)主张“零垃圾”的生活方式。

(2)物品的重复使用和物品再利用

(3)更愿意花钱购买环保产品和二手产品

(4)只购买品质好的能长时间使用的,以及减少世界浪费数量的产品

3、游牧主义者

(1)始于背包旅行时,必须选择生活成本最低状态。

(2)物品用途广泛,随身携带最珍贵物品,更清楚地知道一件物品的价值

(3)一部分人在挑战东西能少到什么程度,一部分人当这是一种实用的旅行方式

4、精简主义者

(1)注重生活环境的品质,追求少而美的生活

(2)不冲动消费,不贪小便宜,只购买实用且美观的物品

5、极致主义者

(1)减少自身需求

(2)减少拥有物品数量

(3)摆脱对物品的依赖

6、简约主义者

(1)达到干净舒适的视觉效果

(2)定期断舍离和收纳

(3)摆脱对物品的生理和心理依赖

设计的总目标就是企业为了处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为生活而发明,是一个去除浮华,直逼本质的过程。康斯坦丁·雷梅兹他试图只用光和模式来运作,传达一种轻松和温馨的感觉。作为最终试验的结果,打造成了一个具有无比洁净的内部,其中的重点是形式,而不是一种材料。正如他所说:“在内部空间活泼好动的人,他们想要在工作一天后的疲乏中放松,并在这种疲惫中用一杯酒与伴侣交流。”

由Bybeau Studio设计的极简主义的XTZ照明系列采用笛卡尔坐标,并以磁力工程为特色,使其臂轴可旋转360度。模块化的设计是简单和通用,而不是概念性的。设计师Joao Fagulha告诉Dezeen:“作为对空间的表达以及我们如何在其中进行设计,我们的灵感来源于建筑的语言,即三维轴线—空间中的点可以通过x、y和z坐标来定位。为了创造极简风格,Bybeau使用了磁铁,这意味着每个XYZ臂都可以旋转360度,从而创造出一个多功能设计。

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对生活的追求,抛去多余的,这需要反省自己、贯彻自己,回归最初才是极简主义。一定不能够放弃思考,单纯地扔东西、做形式。这样的艺术解决形式,能够使作品更具神韵,更能为观者留下构想的空间。

参考文献:1、《极简主义》

2、互联网资源

第三篇:工艺美术史结课论文(定稿)

摘要:

我国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制品精巧,丰富多彩,在世界工艺文化中独树一帜。那优美的彩陶,庄重的青铜器,华丽的唐锦,优雅的宋瓷,无一不反映了卓越的创造智慧,闪烁着灿烂的艺术光彩,为世人所赞赏。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是中国人民为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采用各种物质材料和工艺技术所创造的人工造物的总称。它是中华民族造型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工艺美术的一般本质特征,在内涵和形式上保持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又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鲜明个性。中国工艺美术以其悠久的历史、别具一格的风范、高超精湛的技艺和丰富多样的形态,为整个人类的文化创造史谱写了充满智慧和灵性之光的一章。

关键词:工艺美术;发展;隋唐;价值;意义

正文:

工艺美术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属性,尽管它不是纯艺术,创作不以震撼人心或道德说教等为宗旨,但它对人的影响又绝不小于纯艺术。因为,人可以不去欣赏纯艺术,却不必去专门欣赏它,而它却永远在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形式语言,潜移默化地培育起人的基本审美意识,如影随形般左右了人的终极审美判断。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夙享盛誉,长期是中华文明传播的承载体,域外人士在使用中国工艺美术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认知了中华文明。

一、工艺美术的起源

数以若干万年计的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都是极其低下的。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人们以石器左为主要的生产工具。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距今约50万年前的“北京人”、约2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是中国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阶段。他们在创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以及制作粗简的装饰品的漫长进程中,逐步锻炼和发展了工艺设计思维能力,从而诞生了最早的工艺美术、装饰艺术。

二、工艺美术的发展

西方工艺美术教育萌芽于18世纪中叶,是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而诞生的,经过19世纪的百年发展,到20世纪初其思想和教学体系基本成熟。1919年,德国“包豪斯”的建立是西方工艺美术教育成熟的标志。中国工艺美术资源非常丰富,历史上有一些非常著名的工艺美术作品。但在长期的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教育中,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制度下,工艺美术教育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体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条件下,中国古代的工艺美术教育基本停留在家族式“传承教育”模式的层面上, “传承教育”也就成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教育的主要模式,有父子、父兄之教,师徒之授,传授的都是某些行业的技艺和绝招,其目的都是为了传承技艺。《荀子·儒教》有“工匠之子,莫不继事”的记载;《考工记》中有“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父子、父兄之教是家族手工艺延续的方式,特别是工艺绝技和诀窍,不传外人,“传子不传女”。中国正规的工艺美术教育始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新学”和“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我国开始仿效欧美发达国家的教育制度,陆续开办了一些美术专业学校。

三、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

隋朝公元581年建立,618年结束,共存在了三十七年,是个典型的短命王朝。但是隋朝的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因为盛唐的许多制度都是在隋朝时确立的。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唐是隋的延伸,正因如此,历史书籍常将隋、唐并称为“隋唐”。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是封建帝国的鼎盛时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手工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内对外的商品贸易非常繁荣,城市生活繁华,现世思想占据社会思潮的主流,人们追求现世的幸福。文坛上出现“盛唐气象”。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继汉代之后出现的又一鼎盛局面,史称“强汉盛唐”。

中国工艺美术在唐朝获得全面的发展,呈现繁荣发达的景象。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建筑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经济的发达,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海纳百川的大唐气象,这使隋唐工艺美术表现出开放、舒展、博大的气势,精巧、圆婉的装饰意匠,富丽、丰满的形态特征,浓艳的色彩、丰富的品种。

1、服装工艺

隋唐时期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隋唐服饰之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

(1)隋王朝统治年代随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的物质基础。

(2)与各国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各族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大量具有异域文化特色的冠服。

唐代女子的服饰,是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丰美华丽,妆饰奇异纷繁,是大唐盛景的展示。隋唐三百余年的女子服饰,可主要分为襦裙服、男装、胡服等。总体看来,隋唐的妇女的服饰花样繁多,具有艳丽、华美、自由、洒脱的风格。唐代妇女下裳为裙。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多少有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高及腋下。裙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很多。

2、陶瓷工艺

(1)、青瓷

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因这一带古属越州,故名。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越窑代表了唐朝青瓷的最高水平,工艺精湛,居全国之冠。青瓷是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

(2)、白瓷

邢窑在北方河北,主要制造白瓷,代表了当时白瓷的最高水平。白瓷是我国传统瓷器的一种。瓷坯含铁量低,生坯挂釉,施以纯净透明的釉,釉料中没有或只有极微量的呈色剂,入窑经过高温火焰烧成素白瓷器。成熟的白瓷到隋代才出现。隋代白瓷巳较普遍,唐代达到极盛时期。邢窑所产的白瓷,胎质细润,器壁坚而薄,器型稳厚,作风朴素,不带纹饰。

(3)、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多色釉陶器,是唐代驰名中外的重要陶瓷产品,因常采用黄、绿、褐等色釉,在器皿上形成色彩斑斓的色釉装饰,称为三彩,实际上色彩丰富,变化无穷,不只是三种颜色。唐三彩种类很多,有人物、动物、碗盘、水器、酒器、文具、家具、房屋等。较为出色和世人喜爱的是马俑、人物俑。马俑有栩栩如生的各种姿态。人物造型有妇女、文官、武将、胡人、天王等。唐三彩造型与雕塑结合,常作为陪葬冥器。

3、玉器工艺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两大强盛帝国,它与东西方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受到波斯文化的影响,在玉器上出现了一些新的造型和图案。佛教题材玉器有飞天,肖生玉有立人、双鹿、寿带、凤等,都受到当代绘画与雕塑艺术的影响,砣法简练遒劲,突出形象的精神和气韵,颇有浪漫主义色彩。尤其是立体肖生形象的肌肉转折处理能收到天然得体的良好效果,和田玉温润晶莹的特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而使形象美与玉材美和谐地融合为一体,提高了玉器的艺术性和鉴赏性。隋至盛唐玉器,不论是简练还是精琢,其处理都恰到好处,均可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境界。五代十国时期再度分裂,现今出土的很少。

(1)玉骆驼

此件玉雕塑小兽伏骑于骆驼上,以空心管钻眼,呈突出状,好似胡人双眼,而大脚板

也是唐代较为惯用的雕法,雕者的巧妙构思,善用其黑斑质地雕成小兽,使此玉兽和骆驼的色泽分开,相映成趣,玉质呈润糖色,有柔光与老化现象。玉料白色,局部有褐色沁,圆雕骆驼。形作卧状,四肢压于腹下。浅刻眼、口、鼻、耳及驼峰,造型温驯。驼峰之间有一个穿孔以便穿带。

(2)兽首玛瑙杯

唐兽首玛瑙杯,又称镶金兽首玛瑙杯、兽首玛瑙杯。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长15.5,口径5.9厘米。选材精良,巧妙利用王料的俏色纹理雕琢而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产物。兽首玛瑙杯,是至今所见唐代唯一的一件俏色玉雕,也是唐代玉器作工最精湛的一件,此杯选用世界上极为罕见的红色玛瑙琢制,这件以深红色、淡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中间竟夹有一层淡白,如此神奇自然的变化,如此鲜润可爱的色泽,使这块红玛瑙成为世间稀有的俏色玉材。兽首圆眼、大耳、双角,其形似牛非牛,目视远方,眼神炯炯有神。作者巧妙用俏色技巧,将兽眼刻画得黑白分明,形神毕肖,真正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兽头上下的肌肉,仅寥寥数刀,已是入木三分,生动传神。两只角粗壮有力,几度弯曲,富丽多色,凝结着力量和生命,显示着强烈的动态美,两耳高高竖起,微微内收,仿佛聆听世间的声音,整个杯的造型与动态,描述了全神贯注,飞驰疾奔的猛兽向前突冲的一瞬间,曲尽其妙,令人心动。而兽嘴镶金的工艺处理,也是匠心独运,它金光闪闪,克服了兽嘴处材质色泽太深的不足,使兽头的造型之美更为突出。这件国之重宝,象征着财富和权力,是一件高贵的艺术品,同时它也很可能是中西亚某国进奉唐朝的国礼,意义非同一般,是在东西方文明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一件重要文物。

四、结束语

发展工艺美术产业的价值和意义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将工艺美术资源好好的加以利用,发扬继承。这不仅仅对现代社会中的艺术设计发展有深远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一种复兴。中国的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制作方面十分精巧,内容也是丰富多彩,在世界工艺美术文化发展中独树一帜。古代的工艺美术不仅以其丰富多彩及高超的技艺显示出了巨大的艺术价值,同时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型经济,也具有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我国的古代传统图案遍布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之中,其特殊的文化特色、风格特点及形成因素对于继承和创新工艺美术文化,发展我国的现代社会的美术艺术设计,进一步提高现代文化的审美情趣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其价值不可估量。

第四篇:设计史结课论文1

设计史结课论文 意大利后现代设计

一后现代设计概况

“后现代主义”(Post Modernism)是50年代以来欧美各国(主要是美国)继现代主义之后出现的前卫美术思潮的总称。它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超越,受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涉及艺术、设计、文学、语言、历史、政治、伦理、哲学等领域。其产生背景是晚期资本主义和后工业社会的发展,主张是抛弃“现代主义设计”,突出表现在建筑设计领域。

后现代主义,严格地说应当称之为“现代主义之后”,它以对现代主义的反动和修正,界定了与其截然不同的形式风格。针对现代主义后期出现的单调、缺乏人情味的理性而冷酷的面貌,后现代主义以追求富于人性的、装饰的、变化的、复杂的、个人的、传统的、表现的形式,塑造出多元化的特征,因此,后现代主义似乎并不具备严格的理论上的变革,而是单纯从形式因素的角度批判和反对现代主义,与其说它是一种观念,倒不如说是一种风格样式来得更加确切。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产物。它发端于建筑设计并影响到其他设计领域,在设计宗旨、风格等方面向现代主义设计提出挑战。20世纪60年代,西方进入“丰裕社会”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从讲究结实耐用转向求新求异。现代主义设计风格长期以单调、沉闷、冷漠的形式充斥城市,使人们渴望出现变化。随着经济发展,形式单调的产品已不能适应多元化市场的需求和商业竞争。后现代主义设计遂应运而生。20世纪60年代末,以美国建筑师温图利为代表的设计师,提出主宰设计风格的不是权威,而是市场。1972年7月15日,美国圣路易市政府不得不予以炸毁,以便腾出地方盖新楼。它仿佛宣告了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结束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开始。

后现代主义首先出现在建筑领域,是发端于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特别是对现代主义理性的反叛。在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日渐衰落的情况下,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思潮开始逐渐盛行。受60年代大众文化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表现出 对现代主义风格中纯理性主义倾向的批判,后现代主义风格强调设计应具有历史的延续性,但又不拘泥于传统的逻辑思维方式。探索创新造型手法,讲究人情味,追求个性化。在设计中常把夸张变形的,或是古典的元素与现代的符号以新的手法融合到一起,即采用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及象征、隐喻等手段,以期创造一种融感性与理性,集传统与现代,揉大众与行家于一体的即“亦此亦彼,非此非彼,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双重译码的设计风格,重现历史文脉,文化内涵及对生活的隐喻。

后现代主义设计中采用大量历史风格,比如哥特式、巴洛克式。从古典到文艺复兴,无所不包,进行装饰符号的挪用,戏谑、调侃、夸张和象征的描述,以多种历史风格的整合拼接达到装饰化的效果,它是折衷主义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这种特征。比如查尔斯·穆尔设计的美国新奥尔良的意大利广场,菲力普·约翰逊的AT&T大厦等。

西方建筑杂志在二十世纪70年代大肆宣传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作品,但实际直到80年代中期,堪称有代表性的后现代主义建筑,无论在西欧还是在美国仍然为数寥寥。比较典型的有美国奥柏林学院爱伦美术馆扩建部分、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国费城老年公寓等。

二意大利后现代设计

西欧资本主义因素是从14世纪起在意大利开始兴起的,15世纪以后遍及各地。由于社会劳动分工而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新,商品生产和商业日趋兴旺,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开展反对教会精神统治的斗争,因此形成了以意大利为中心的为资本主义建立造舆论的“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的中心思想是所谓“人文主义”。它主张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普遍的文化高涨,设计也随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众星灿烂,繁花如锦,其影响所及直达20世纪。

文艺复兴时代一反中世纪刻板的设计风格,追求具有人情味的曲线和优美的层次,并把眼光重新投向古代艺术,试图从希腊和罗马的古典艺术中吸取营养。早期的文艺复兴时期家具主要的技艺和结构还是因袭中世纪的式样,但却显示出更大的自由度,曲线被广泛的应用。家具的起伏层次更加明显,呈现出一种 使人亲近的感情(图2-20)。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也有了较大发展,各种工程技术机械的设计相当发达。技师们勤苦研究运输方法、军用机械及水力工具等,以求得提高生产效率。文艺复兴的巨匠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甚至设计了飞行器,并绘制了飞行器的结构原理图,但因为条件所限,未能建造。由于建设巨大建筑物的需要,出现了各种用途的建筑机械,它们设计得很精巧.建筑师桑加洛(Gioliano da Sangallo 1445-1516)在1465年的笔记里画着12种建筑用的起重机械,都使用了复杂的齿轮、齿条、丝杠和杠杆等等。1488年,米兰人拉美里(Agostino Ramelli)在巴黎出版了一本书,名为《论各种巧妙的机器》,书中列举了当时设计的各种机器。

商业和贸易的不断发展,导致了生产单位在规模上的扩大,同时也带来了竞争的压力,从而产生了对革新的要求,以使产品能更具特色,更加吸引消费者兴趣,这就刺激了对设计的要求。16世纪初期,首先在意大利和德国,新兴的设计师们开始用图案书籍来满足这种需求。这些书籍都是用新的机器印刷方法大量出版发行的,书中插图包括装饰方法、图案以及花纹等,通常为染织和家具行业所用。图案书籍中的装饰设计可以重复应用到不同的场合,它们在工业设计史中的重要性就在于,通过出版的形式,设计师与其设计的应用分离开了。

到17世纪时文艺复兴运动衰落,由此欧洲的设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史称浪漫时期。浪漫时期的设计风格主要是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这两种风格的流行时间和地点都有所不同。

16-17世纪交替的时期,巴洛克设计风格开始流行,其主要流行地区是意大利。“巴洛克”(Baroque)的原意是畸形的珍珠,专指珠宝表面的不平整感。后来被人们用来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代名词。这种风格一反文艺复兴时代艺术的庄严、含蓄、均衡而追求豪华、浮夸和矫揉做作的表面效果,它突破了古典艺术的常规。这种设计风格集中体现于天主教的教堂上,并影响到了家具和室内设计。

巴洛克设计刻意追求反常出奇、标新立异的形式。其建筑设计常采用断裂山花或套叠山花,有意使一些建筑局部不完整;在构图上节奏不规则地跳跃,爱用双柱,甚至以三棵柱子为一组,开间的变化也很大。在装饰上,巴洛克喜用大量的壁画和雕刻,璀璨缤纷,富丽堂皇,富有生命力和动感。当代西方流行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潮,就常常把巴洛克作为模仿的对象。早期巴洛克家具的最主要特征是用扭曲形的腿部来代替方木或旋木的腿。这种形式打破了历史上家具的稳定感,使人产生家具各部分都处于运动之中的错觉(图2-21)。这种带有夸张效果的运动感,很符合宫廷显贵们的口味,因此很快地成了风靡一时的潮流。后来的巴洛克家具上出现了宏大的涡形装饰,比扭曲形柱腿更为强烈,在运动中表现出一种热情和奔放的激情。此外,巴洛克家具强调家具本身的整体性和流动性,追求大的和谐韵律效果,舒适性也较强。但是,巴洛克的浮华和非理性的特点一直受到非议。17世纪时,随着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国家的权力集中于君主制政府中,这一点集中体现于路易十四王朝。为了表现绝对君权的统治,以古罗马帝国建筑为范本的古典主义形成,其典型代表是凡尔赛宫。古典主义风格的特点是简洁、和谐、合理并富有纪念性,与同时期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混乱与堆砌形成鲜明对比。但是,就像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巴洛克式一样,法国在古典主义之后,随着君权的衰落,出现了洛可可式。

从发展根源上说,洛可可式是巴洛克式风格的延续,同时也是中国清式设计风格严重浸染的结果,所以在法国,洛可可又称为中国装饰。路易十五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沉溺于凡尔赛宫中奢靡的生活,一切都为宫中女宠所左右。因此,这个时代的家具式样都随宫中贵妇的爱好而转移。在洛可可式家具中,17世纪那种粗大扭曲的腿部不见了,代之以纤细弯曲的尖腿(图2-22)。洛可可式家具多用平面的贝壳镶嵌和沥粉镀金,这些手法完全是从中国学来的。这时期家具的油漆成为重要的工艺手法,一种是中国式的黑漆上面有镀金纹样,另一种是纯白或浅色底上有镀金纹样,两者同样都显得华贵和高雅。由于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风格中过度的修饰而使其逐渐沦入虚饰主义的泥坑。到了路易十五时代,这种追求形式完美的装饰观念已经是登峰造极,不可能再出现什么新花样。尔后,欧洲和美洲的设计风格都只好一再重复历代设计的旧调,从而进入了一个由历史式样走向近代工业设计的混乱的过渡时期。

1980年,威尼斯双年艺术节建筑展览会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世界性展览。展览会设在意大利威尼斯一座十六世纪遗留下来的兵工厂内,从世界各国邀请20位建筑师各自设计一座临时性的建筑门面,在厂房内形成一条70米长 的街道。展览会的主题是“历史的呈现”。

被邀请的建筑师有美国的文丘里、巳穆尔,斯特恩、格雷夫斯、史密斯,日本的矶崎新,意大利的波尔托盖西,西班牙的博菲尔等。这些后现代派或准后现代派的建筑师,将历史上的建筑形式的片断,各自按非传统的方式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

三意大利后现代设计的特点

其一:注重人性化、自由化、后现代主义作为现代主义内部的逆动,是对现代主义的纯理性及功能主义、尤其是国际风格的形式主义的反叛,后现代主义风格在设计中仍秉承设计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人在技术中的主导地位,突出人机工程在设计中的应用,注重设计的人性化、自由化。

其二:注重体现个性和文化内涵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设计思潮,反对现代主义的苍白平庸及千篇一律,并以浪漫主义、个人主义作为哲学基础,推崇舒畅、自然、高雅的生活情趣,强调人性经验在设计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设计的文化内涵。

其三:注重历史文脉的延续性,并与现代技术相结

后现代主义主张继承历史文化传统,强调设计的历史文脉,在世纪末怀旧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追求传统的典雅与现代的新颖相融合,创造出集传统与现代,融古典与时尚于一体的大众设计。

其四:矛盾性、复杂性和多元化的统一

第五篇:军事变革史专题结课论文

军事变革史专题结课论文

中国国防战略需要顶层设计

姓名:鲍安东

专业:军事历史

单位:理论二系八队

学号:3312009001

中国国防战略需要顶层设计

中国的复兴崛起是一项宏大而长远的事业。改革开放至今已经三十年,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现代化进程向纵深挺进,国内各种深层次矛盾也日益浮现出来,而国际上针对中国的误解、杯葛甚至敌意也日趋严重。自古不能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域,不足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此时,稍微冷静一下头脑,从世界历史的角度重新打量当前国家现状,对于透过喧嚣、浮华的表象,认清未来前进方向坚定正确的发展道路,也许有着某种启示意义。

顶层设计的意义

“顶层设计”的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原是指为完成某一大型工程项目,要实现理论一致、功能协调、结构统一、资源共享、部件标准化。其思想内涵主要是,用系统论的方法,以全局视角,对项目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确定目标,选择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并适时调整,规避可能导致失败的风险,提高效益降低成本。这一工程学概念,后来被西方国家广泛引用于军事和社会学领域,甚至成为政府统筹内政外交制定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思维方法。顶层设计是铺展在意图和实践之间的“蓝图”,是具有总体明确性和具体可操作性的科学思维的理论结晶,而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探索性产物。顶层设计是个极具前瞻性的认知与行动复合体。它层次高、牵涉面广,是国家各领域活动和各领域资源在国防顶层的汇合,对安全、经济、科技、社会有相互作用的重大影响。它还涉及到历史的路径、现实的行动和未来的展望,要在考虑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对未来做出估计和筹划。横向和纵向复杂性的叠加,构成钱学森所说的典型的开放式复杂巨系统。

改革开放以来,我军建设发生过几次重大变化。第一次是1985年,我军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军队裁员百万,陆军由以往的野战军变为集团军,把独立的技术兵种融入集团军。第二次是上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军队又先后裁减50万和20万,在原来的陆军编成中,部分集团军实行了军旅制。与此同时,陆军装备大幅度更新换代,C3I系统也随之发展起来。这些改革,使我军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无

庸置辩,这些举措还都是在原有架构内的调整,是以裁军为契机,以减员为主要思考目标。我军的改革,在为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铺路。

我军正在推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从世界范围看,新军事变革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技术,而是取决于思路,取决于体现思路的设计和使思路贯彻下去的规划。

1985年,中央军委提出我军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即“从早打、大打、打核大战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建设的轨道上来”。我军公开的、广泛性学术研究,由此登上了战略的殿堂。这次研究活动,不只是思想的解放,观念的突破,更重要的是,学者们提出的许多创见,影响了一代人的思想。比如,国家利益至上,军人为国家利益而存在;着眼长远,规划未来;由应对全面战争,转向应对局部战争;走军民兼容之路,以变革的眼光确定发展目标,选择发展道路,等等。

20多年来,我国战略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前进。发展到今天,主要在两个方面成果显著。一是基本理论研究,包括战略思想、战略原则、战略文化、战略思维等。二是时政研究,主要是国际安全环境,大国关系,地缘政治,现实的危机事件评说等。另一方面,战略理论研究,乃至军事学术研究,不足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重认识,轻操作;重定性,轻定量;重当前,轻未来„„许多文章是从概念到概念,从思想到思想。

顶层设计的要求

我们不缺思想,我们有丰富的思想。问题是如何把战略思想转化为战略步骤,转化为战略行动,这中间需要有个桥梁——顶层设计。在战略理论研究中,应当特别注重顶层设计这个环节。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是把科学发展观注入到顶层设计之中。规划科学了,才能科学发展。胡主席讲的关于国防建设的几个统筹,都需要通过规划来实现。

科学的顶层设计,要求我军建设应从着眼事件转到着眼进程。即着眼走向未来目标的进程上来,增加如何思考和如何行动的环节,形成近、中、远期决策与行动的良性互动。在战略管理上,实现从对国际事件的临机反应,向主动塑造与灵敏反应并举的转变。以此来衡量,在应急与长远的关系上,既要针对应急事件协调战略资源,形成合力;又要使这种合力可以加速我们迈向未来目标的步伐。处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这个多事之秋,通向未来的道路上充满着偶发因素,充满着不确定性。只着眼事件,容易把国防建设的思路,引向应急性的战备工作上去,甚至会使国防意识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升降。

科学的顶层设计,应从看差距转向看差异。战略设计固然需要参照系,需要吸取外军建设的经验教训,但不能以外军转型模式作为我们建设信息化军队的样板。相反,我军转型就是要有真正的中国特色,在尊重已经掌握的科技规律、管理规律和战斗力生成规律的基础上,探索自主创新之路。比如,美军讲联合作战,它的关键问题是克服分权,参联会只参而不联造成军事行动和军队建设中的诸多弊端。二战后美国的军事改革,归根到底是加强战略集权,是集中统一。我们讲联合作战,集中统一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解决在集中统一之下,各军兵种的独特核心作战能力与系统性协作。

科学的顶层设计,要求我们注意理想与限制。理想的未必可行,最优的未必合理。许多学者都讲最好的战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但这是有条件的,孙子讲“全胜”,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目标。实际上,必须立足于“战胜”。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有理想但不能理想化。没有在战场上打赢的能力,何谈“屈人之兵”?顶层设计的最大限制是资源。如果资源无限多,还要规划干什么!规划就是要在理想与限制、优化与可行的动态平衡中开辟前进的道路。

顶层设计的设计

在20世纪90年代初,海湾战争爆发之前不到一年,美国学者戴维斯较系统地分析了美国与伊拉克之间可能爆发的战争。战争真的爆发后,有人就这个“准确的预测”向他表达敬意。戴维斯表示,这不是预测,这是场景分析。实际上,美军从20世纪70年代末筹建“中东快速部署部队”开始,对中东地区所有可能的冲突前景,都进行了分析和推演。

顶层设计的关键是蓝图绘制,绘制蓝图就需要按照顶层设计的正确思路和科学方法去进行。这个思路和方法的简单描述就是:安全环境分析—军事使命任务—军事能力需求—军事力量结构—实施计划方案—资源保障投入—模拟评估选择—决策行动切入。

可以看出,这个方法思路的特点是:从未来把握现实,以使命决定能力,由能力创造技术、选择结构等。总之,就是您概括的:“上游”引领“下游”,“顶层”引领“下层”,“前端”引领“后端”。当“上游”问题没弄清时,就去做“下游”的事;“顶层”关系没理顺时,就解决“下层”的问题;“前端”还未动作,“后端”开始忙碌,这就是在顶层设计中的逻辑错误。

顶层设计切忌“被当前的重大现实问题所迷惑”。人无远谋,必有近忧。以往,我们研究解决重大现实问题,都是分析历史原因,现在研究解决重大现实问题,要注意分析“未来

原因”。从外军发展的情况看,许多现实问题,多出于“无图纸施工”,或“无目标行军”。只着眼重大现实问题的改革,常常会使改革者陷入问题的“怪圈”。有时,为了解决某个现实问题进行的努力,却又引出更多、更突出的新问题,导致改革措施在同一个层面、同一个维度转圈。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战略思维范式也应随之调整。过去是:“实践——技术——理论”;现在是:“理论——技术——实践”。

顶层设计的过程,是个艰苦的调研、学习、动员、教育、大脑激荡、提出和检验新思路、达成共识的过程。最好的教育和动员,就是让中高级领导干部参与战略思想的创新、顶层设计的设计,使之成为变革的主人。还是毛主席说得好,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变过来说,规划的思想一旦被中高级领导干部所掌握,未来的战略目标一旦在中高级领导干部中形成共识,就能产生强大的执行力。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空军进行变革。当时,美国空军参谋长是福格尔曼上将。他在听取各方人员关于军事变革的汇报后,发现不懂的东西比懂的东西多。他的办法是提出一年之后召集空军全体上将峰会,不许谈当前问题(避免牵涉和争论各部门的现实利益),专门探讨20-30年后美国空军应该是什么样;然后从未来回推到现在,提出现在应该怎么办。从而,不仅使空军的变革有了清晰的目标,还使美空军中高级领导者对变革形成战略共识,阻力自然减少许多。

既然是战略设计,必然是长远大计。我们的目标起码要瞄准2020年前后。就世界新军事变革来说,2020年前后将是个“机遇之窗”、“挑战之窗”。到那时,美军和一些发达国家的军事变革,都会取得突破性的阶段性成果,世界军事力量对比将出现重大的不平衡,国际安全环境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化。胡主席再三强调,要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一个“多种”,一个“多样化”,是对未来安全环境总的看法,是对我军使命任务总的描述。国防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就是要从研究“两多”切入,以“两多”为逻辑起点。

我们需要对“多种安全威胁、多样化军事任务”,进行系统和细致的场景描述。在此基础上,至少要设定最好场景、最坏场景、最可能场景;探索在这些场景下我军的任务、能力需求和资源需求,通过对比分析,综合出我们国防需求的底线、中线和上线,达到三个动态平衡:当前安全需求与长远安全需求的平衡,主要作战能力与多样化能力的平衡,进攻能力与防御能力的平衡。

为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未来军队不仅需要更高的军事效能,而且需要更多的灵活性,要有主动塑造能力、危机反应能力、自同步自组织能力,以及

自主创新能力等。什么样的结构才能支撑这样的功能呢?当前看来,最接近于理想状态的,是在信息网络支撑下的“模块化编组”、“积木式组合”。新模块不是立足现有装备,而是可实现、能实现的新技术装备。每一个模块都可以代表某种新型核心作战能力,可以单独执行任务,也可以协同起来执行更复杂、更高级的任务。采用模块化的思路建设新型部队,应充分注意虚实结合的问题。对已成熟的那些模块构想,往实处做;对还不够成熟的模块构想,不妨虚一些,做一些功能展示,随着技术的成熟逐步充实这些模块,并同步实现与已经成熟的那些模块之间的顺畅衔接。

顶层设计的支撑,是资源投入、资源分配、资源保障。美国防部的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PPBE)系统,实际是个顶层设计制度。这个制度把国防建设看作一个大系统,统筹近、中、远期的军事需求、作战能力、武器装备研发和国防资源,各项规划和计划,最终落实到拨拉算盘珠上。没有战略的预算是数字,没有预算的战略是空想。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但不是独创的事业,而是一个迟到学生的课程补习。在我们的前面有各种各样的老师,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如能“知己知彼”地借鉴和吸收,将有利于切合中国实际的战略目标制订和达成。

下载美术史结课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术史结课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国美术史总结

    外国美术史总结 一 . 史前美术及古代美术1 . 爱琴及古代希腊美术。A 古风时代,美术史上通常把雕像中的男青年称为“库罗斯”,把少女着衣称为“科丽”B 古典时期古典初期的希腊......

    外国美术史总结

    外国美术史总结 1、旧时器美术 法—拉斯科洞窟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 2、古埃及美术:奴隶制专制,为法老和贵族服务 作用:歌颂王权、巩固奴隶主国家的政权、强调等级制度 3......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米勒《拾穗者》赏析 摘要: 《拾穗者》是法国画家米勒在1857年创作的著名油画,是最能够代表米勒风格的一件作品,画面描绘了描写农村秋季收获后,三位弯腰的农妇在地里寻找拾取剩下......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名称:思想者 作者:奥古斯特.罗丹 时间:1880-1900 材质:青铜 规格:198*129.5*134厘米 现藏地:巴黎罗丹美术馆 1.作者简介: 奥古斯特·罗丹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

    美术鉴赏结课论文[合集]

    如《向日葵》般的精神 一、原始的冲动和热情 《向日葵》文森特·梵高(1853.3.30-1890.7.29)一生中共作了11幅《向日葵》,有10幅在他死后散落各地,只有一幅目前在梵高美术馆展出......

    美术史

    法国拉斯科洞窟--马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绘画 特点:1.用线粗阔 2.造型洗练3.着重刻画眼睛 《受伤的野牛》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山洞壁画 特点:用粗细浓淡变化的线条对动物的体积......

    党课结课总结(范文)

    要求有封面,写清组号 时光荏苒,党课学习已圆满地落下帷幕。我依稀记得当时能参加党培训时那种自豪、喜悦的心情。通过这两个月的的党课学习,我受到了完整的、系统的、具体的党......

    田径课结课总结

    田径课节课作业 姓名:孙明轩 班级:机电1015 学号:10225019 在这学期,我选择了田径这门体育课,其实在以前的时候,每天就喜欢自己一个人晚上在逸夫操场跑上几圈,既锻炼了身体,又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