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信息化发展
广州市提出加快两化融合试验区建设的“一三八行动计划”。“实现一个目标”是指有效转变资源扩张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产业高端化、集聚化、集约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率先走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成功之路,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全面提升广州市科学发展实力。“推进三个领域融合”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改造提升重点优势制造业,做强“广州制造”。以汽车、船舶、钢铁、石化、机械装备、造纸、服装及医药等优势传统产业为重点,提高信息技术改造的深度和广度,推进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做大做强产业。二是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活“广州创造”。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实施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和新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等重大专项。大力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着力推进三网融合,发展新兴增值服务产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产业。三是融合创新服务业,做大“广州服务”。推动构建与制造业各环节集成的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物流自动化、智能化和标准化。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电子货币、银行卡等在线支付工具,推动在线金融服务和金融创新。加快推进专业市场信息化建设,发展电子交易中心和网上交易市场。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行业咨询信息服务等衍生产业。“推进八大重点工程”是指抓住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八大重点工程。这八大工程包括传统工业数字化技改提升工程、产业链整合提升工程、数字化装备关键突破工程、电子商务应用创新工程、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协同创新工程、国际信息港工程、区域协同工程。
第二篇:广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 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我市工业和信息化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设立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为规范专项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资金由市财政预算安排,纳入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工信委)部门预算管理,用于支持我市工业和信息化的产业创新发展。
第三条
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省及本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政策导向,符合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聚焦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创新支持方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安全和高效。
第四条 市工信委负责牵头做好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确定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和支持重点;建立项目库和专家库;会同广州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编制专项资金安排工作计划、组织项目申报、评审、报批;负责专项资金的日常管理,会同市财政局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绩
— 1 — 效评价。
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的预算管理;配合市工信委发布申报指南、评审、编制和下达项目计划;负责专项资金的审核拨付,组织实施专项资金财政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各区工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负责做好相关资金项目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指导项目承担单位规范使用项目资金;负责项目的申报组织、初审上报、实施监督和验收等工作。
项目承担单位按照申报指南要求申报资金项目,对申报项目的真实性,以及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合法性承担全部责任。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项目及验收,主动配合相关监督检查和审计等工作。
第五条
专项资金的安排、拨付、使用和管理,依法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管理,并接受市人大和社会的监督。
第二章 资金支持对象、范围和方式
第六条 专项资金的支持对象是在本市行政辖区内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市委市政府决定的其他支持对象。
第七条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向:
(一)工业转型升级及重点产业培育。支持“广州制造2025”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支持先— 2 — 进制造业和优势传统产业的发展壮大;支持“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四大行动计划”的贯彻实施;支持工业节能、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工业循环经济发展;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以及质量体系建设、品牌培育、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扶持壮大骨干企业和行业领先企业;支持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深化军民结合。
(二)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支持智慧广州建设,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服务、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等产业发展;支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
(三)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领域和新业态发展。支持新业态培育,支持各类企业通过产业融合、产业链整合、区域分工及企业组织方式变革等推动形成新的生产经营形态或商业模式的新业态。
(四)中小企业发展。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改善中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提升中小民营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促进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五)工业和信息化方面的其他专项安排。包括重大专题活动、展会、论坛,规划编制、志书及史料编纂、课题研究、人才培训培育和奖励、招商引资、智库建设项目评审等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工作。
(六)国家、省支持我市重大项目按照规定给予的地方配套。
(七)市政府、市领导批准的其他事项。
第八条 专项资金可以采取事中补助、事后奖补、奖励和风险补偿、设立基金、股权投资、贴息、保费补贴、融资租赁租金补助、担保费补助、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
事中补助、事后奖补类项目,单个项目支持额度一般不超过项目投资额的50%(具体额度见各专项申报指南),其他具体支持方式和标准按相应的政策文件执行。
第三章 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
第九条
市工信委根据部门预算编制的有关要求,编制下一专项资金预算,纳入部门预算,按规定程序报送市财政局。
市财政局根据市工信委提出的工作计划、上预算执行情况、以前绩效评价结果等因素,确定专项资金预算规模。
第十条
市工信委负责建立预算支出责任制度,综合考虑各领域内项目申报、评审等实际进展情况,根据时间进度合理安排项目支出,对于单项执行进度明显低于专项整体执行进度的,可在本专项资金内予以统筹,对单项执行进度连续两年明显偏低的,可调减相关领域预算额度。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预算一经批准下达,应严格执行。因特殊原因确需调整的,按照规定程序报批。
— 4 —
第四章 申报和审批
第十二条
市工信委会同市财政局,在本办法规定的支持范围内,根据项目库、预算安排及重点支持领域等,在市级专项资金管理统一平台(以下简称管理平台)发布项目申报指南,指南应当明确专项资金申报对象和条件、支持范围、支持方式、申报程序的具体要求。
第十三条
符合条件的企业、单位,均可按申报指南的要求,向区工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区工信主管部门审核项目申报材料并与区财政部门联合出具推荐意见后,通过管理平台提交申报材料。
第十四条 市工信委对经管理平台申报的项目进行受理和前置审核,并公布专项资金申请受理情况。
对未通过前置审核、不予受理的项目,说明原因并予退回。对通过前置审核的项目,会同市财政局通过专家评审、现场核实、专家诊断、竞争立项、集体研究等方式选择确定拟扶持项目,并将拟扶持的项目承担单位、项目名称等通过网络媒体向社会公示5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的申报项目列为当年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由市工信委会同市财政局按市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报批后,联合下达专项资金项目计划。
依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或其他不宜公开的项目,可以不经公示直接下达资金。
— 5 — 第十五条
具体项目资金安排按照市政府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报批。
第十六条
区财政局收到资金后,应当按程序及时将资金拨付至项目承担单位。按有关规定应根据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的,从其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收到专项资金后,应严格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做好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工作。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严格专款专用。未经批准,不得变更项目内容或调整预算。确需变更项目内容或调整预算的,应按原项目申报流程报批。
第四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八条
市财政局、市工信委依据有关规定组织实施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
第十九条
市工信委因加强项目管理、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的需要,对发生的评估、审计、验收等费用,可安排适当比例的管理经费,规范使用。
第二十条
专项资金按规定接受审计部门的专项审计和市财政局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确保专项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
第二十一条
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对弄虚作假、截留、挪用等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者有关纪律的行为,— 6 — 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2005〕第427号)进行处理,并按照规定收回已拨付的专项资金。
根据项目承担单位失信情况,按有关规定向市相关征信平台提供不良记录,并根据其失信程度在不同管理环节采取相应约束措施。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专项资金中基金的使用和管理按照相应的基金管理办法执行。
第二十三条
各区可以根据各自区域的特点和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立专项资金或安排配套资金,支持本区工业和信息化的产业创新发展。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关政策法律依据变化或者有效期届满,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评估修订。
第三篇:广州工业信息化发展思路及对策
广州工业信息化发展思路及对策
沈沈沈沈 超超超超
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下,广州工业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无论是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质量保障,节能降耗,还是企业各个层次的管理,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传统企业要优化重组,更新改造,焕发青春,也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企业,是广州信息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广州企业信息化现状
(一)广州实施企业信息化的有利条件.1.广州信息化氛围较好.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科技的中心,也是当之无愧的信息中心.近年来,广州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大胆创新,重点突破,开创了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局面,信息化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广州的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目前全市共铺设主干光纤线路20多万纤芯公里,电信,有线电视和计算机网四通八达,纵横交错,构成了广州信息高速公路的天罗地网.广州不仅是我国国际长途电信业务三大出口之一,也是国内互联网三大出口之一,目前直接国际出口总带宽达400M,居全国第二位.2000年,广州市成为全国信息化工作四个试点城市之一.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广州的信息化占据了多个全国领先地位.“电子政府”全国领先,建成以政府信息网络互联中心为枢纽的机关单位信息交换公共平台,政府部门已全部上网,部分业务(如工商管理等)在网上办理;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价格信息系统和市场信息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数字化图书馆,虚拟图书馆相继问世;网上投诉,网上招标等已成为现实,网上找工作也不再是梦想…….2.广州科技资源优势集中.作为省会城市和华南地区中心城市,广州云集了众多的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人才与技术优势相当明显.3.广州工业企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日趋强烈.企业信息化投资大,技术高新,影响因素多,实施起来难度很大.因此,真正具有对信息化的需求欲望是企业信息化的首要条件.一个要求信息化的企业不仅需要有开发应用信息技术的勇气和决心,还必须有战略眼光,认识到只有实现企业信息化,才能满足企业当前及未来战略发展的需要,从而以百折不挠的信念实施企业信息化.现在,越来越多的广州工业企业开始萌发对信息化的需求.4.软件业蓬勃发展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支撑.近年来,广州软件业发展速度很快.据统计,1999年全市软件产品产值26.5亿元,软件企业1000多家,从事软件开发与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8000多人,主要分布在三大块:一是大专院校,如中大的软件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的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暨南大学的软件工具研究所等;二是软件应用单位,如广东省计算机中心,省和市的信息中心,外经贸,海关,邮电,金融等软件开发部门;三是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它们开发了一批在国内有较高市场占有率和有较大影响的软件系统和产品,包括:京华计算机网络公司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中望商业机器公司的系统集成系统,红地公司的金银花CAD/CAM系统,西码数据公司的报税管理系统,中山大学的三维服装设计软件系统,城市规划自动化中心的地下网络信息管理系统,速达软件公司的中小企业管理软件系统以及小陪软件公司的企业进销存管理系统等,为企业信息化提供有力的技术基础.(二)广州企业信息化总体情况.“八五”~“九五”期间,广州工业企业信息化重点放在CAD/CAM应用推广工作上,覆盖机电,轻工,汽车制造,通用机械,纺织服装,造船,建筑设计等行业.特别以机电行业的计算机应用为突破口,重点支持,以点带面,收到了可喜的成效.经过大力推广,企业信息技术从单项应用来说已基本上深入到各个企业,企业CAD/CAM/MIS技术的开发应用在大中企业已形成一种良好的气氛,不少企业已尝到甜头,通过CAD/CAM/MIS系统的开发应用,大大加快了企业新产品开发周期,设计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带来了效益.就制造业而言,开始使用CAD的企业比例达到20-30%,其中机电行业开展CAD应用的企业约占行业内企业总数的85%,每年在项目数量,资金投入等方面约占全市工业系统的1/3~1/2.建立有加工中心的企业大都开展CAD/CAM的应用,其应用率约为80%,CAD/CAM一体化的应用工作基本展开,已实现CAD/CAM一体化约的企业为60%.虚拟企业,计算机仿真技术及反求工程技术也在制造业企业中得到初步应用.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大大加快了企业新产品开发周期,设计效率至少提高2-3倍,提高了产品设计能力和水平,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大中型企业(如美晨公司和广钢集团)都建立了规模不等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网络应用方面,也有一些进展,多数大中型企业建立了企业内部网,并通过因特网进行业务交流与合作,与全球经济接轨.广州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应用已开始由单项管理向系统管理与辅助决策(DSS)发展,由模拟手工管理上升为科学管理,由事后管理转变为事前控制.大部分开展信息化的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对企业和产品进行改造,促进产品结构调整,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使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广州国民经济发展和客观需要,当前广州企业信息化热潮方兴未艾.1999年,广州市科委把“广州制造业企业CAD/CAM应用技术推广工程”(简称CAD推广工程)列为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并给予第一期工程100万元的拔款支持.该项目由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轻工业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机电工业行业协会共同承担.按照实施要求,选择5家企业开展CAD应用示范,目前已选定广州机电研究所,广州光学仪器厂,广州数控设备厂,广州南洋电器厂为应用示范企业,前3家企业已开始应用实施工作.项目第一期工程将于2001年6月结束.(三)广州工业企业信息化典型案例.广州地区一些较早应用信息技术的企业已开始令人信服地发挥出较大的作用.美晨集团在全国第一个引进了世界500强企业中80%都采用的现代化管理软件――SAP系统,使企业的管理模式从以生产为中心转变到以市场经营为中心,通过客户信用额度管理使应收账大幅下降.利用现有的信息管理系统和ERP系统,企业快速建立了具有多种用途的网站,实现B2B业务,在网上进行业务洽谈并下达订单.珠江啤酒集团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本系统的ERP系统,提高啤酒生产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实现远程管理和网上销售,取得较好的成效.广船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在开展CAD和物资管理系统应用的同时,还通过因特网传递设计图纸,使其设计能力成倍提高,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广船国际的造船CAD出图率在80%以上,集装箱CAD/CAM出图率在90%以上,机械产品CAD出图率达95%以上,信息化程度比较高.广东轻工业机械集团在计算机上建立啤酒罐装生产线的计算机模型,并根据啤酒生产车间的工艺条件在计算机上对生产线的生产过程进行计算机仿真;广轻工的CMIS系统在我市率先通过了国家863/CMIS专家组的验收,产品CAD出图率达 100%.珠江钢厂建立了轧钢车间生产过程的计算机仿真模型,对车间生产过程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在国内是首创,在国外同行中也处于领先水平.广州药业集团在其属下的企业中推广实施一体化的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项目,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SAP-R/3系统,计划在两年内完成其下属8家中成药生产制造企业的ERP实施工程,建成统一的电子业务管理模式,实现基层业务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加强企业内部的监控与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科学决策水平,在管理模式上向跨国制药企业看齐.(四)存在的不足及主要原因.大多数企业在应用计算机进行管理时,仅是用计算机管理代替人工管理,而没有注意引入现代管理方法,导致我市制造业现代管理整体水平不高.企业在MIS/MRP/ERP系统的应用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在应用信息技术的企业中,MIS系统仅占20%左右,MRP-不到10%,ERP仅占约1%.采用PDM对产品图纸和设计信息进行管理的企业尚不多见,产品图纸和设计信息管理仍以手工为主.在开展CAD技术应用的企业中,70%仍以二维绘图为主,应用三维设计软件的企业不超过30%.大部分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仍然在爬图板.制造业企业CAPP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水平都较低,效果不明显.据机电工业行业对已应用CAD的企业进行统计,在产品CAPP的开发应用得好的企业仅占不到10%.另外,在开发应用LP(精益生产),AM(敏捷制造),VM(虚拟制造)以及BPR(企业流程改造)等信息化技术方面基本上还处于空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可以初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目前,广州工业企业中拥有计算机的数量较前两年有所增加,但仍然是以微机为主,网络设备也还不普及,企业对于网络的了解与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内部信息传递慢,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私有现象比较严重.一些企业的计算机辅助工具是离散孤立系统,无法在设计,工艺和制造部门之间有效地实现信息共享和传递.大部分企业的信息传递方式还是通过书面文件,报表及电话联络等方式进行,无法收集到工艺和制造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不能实时反映设计过程中的变化,更谈不上跟踪整个产品的设计和制造进展情况了.2.企业领导重视不够.企业信息化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领导的重视程度对于它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现行体制的影响,不少企业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企业领导追求短期行为,相当一部分企业对于企业信息化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企业高层领导对此缺乏热情,缺乏企业计算机应用的整体考虑,如应用CAD技术是出于单一的设计考虑,而缺乏长远的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也没有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严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3.企业人才缺乏.目前,不光是小型企业,连一些大中型企业都普遍反映专业人才缺乏,并且很难留住专业人才.一些行业,如纺织业,家具业,造纸业等,人才缺乏现象尤其突出.一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对设备的期望值过高,却忽略了设备与技术使用者的能动性培养,不重视对全体员工的计算机技能培训,导致应用效果不佳.二,企业信息化的思路
(一)企业信息化应遵循的原则.在国家863/CIMS应用示范工程实施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方针,就是:“效益驱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这套方针来之不易,适合国情,也可以作为广州工业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方针.企业工业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应在CIMS理念指导下,结合企业实际,以企业效益为动力,一步一步推动,通过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切实解决企业的质量效益问题.(二)广州工业企业信息化的目标.总体目标: 以制造业企业为示范,全面推动工业企业信息化建设.力争用3年的时间,完成广州工业骨干企业的信息化改造.建立现代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撑平台,完善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技术服务与人才培训体系.通过示范企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使广州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总体上实现国家“十五”规划目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为迎接我国加入WTO后广州工业面临的更严峻挑战做好技术上的准备.具体目标: 在3年内,通过示范企业的带动,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应用信息技术,使广州工业企业信息化总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体说来,应达到以下目标: ――大中型企业的一把手,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或副厂长),总工程师,企业信息主管(CIO)参加并通过全市组织的企业信息化技术培训;――大中型企业中的80%以上建立起企业内部网,100%接入因特网;――制造业企业CAD应用覆盖率达到100%,应用CAD出图率达到85%以上,应用三维CAD系统进行产品设计的企业超过70%,应用PDM的企业超过50%;――70%以上的企业利用管理信息系统(MIS)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管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60%以上的企业在因特网上设立网页或建立网站
(三)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可以归纳为:造就一批应用示范企业,构筑两个平台,推广应用三类信息技术,建立三个体系.1.造就一批应用示范企业.初步考虑在机械制造,轻工机械,轻工装备,家用电器,玩具制造,摩托车,模具生产等行业选择100家企业进行推广示范.――企业内部网建设示范在每个行业选择1~2家基础较好的企业,建立企业内部网,实现企业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示范在每个制造业行业中,选择10家左右企业开展CAx应用示范,实现每个设计人员一台微机,一套二维或三维CAD系统,图纸完全实现CAD绘制.主导产品的关键零部件采用三维CAD系统进行设计分析和装配仿真.零件工艺实现CAPP.基本实现PDM管理产品数据.――现代管理技术应用示范在每个行业中,选择2~3家左右企业实施ERP系统,5家企业实施MIS,5家企业实施MRP-,5家企业实施CRM,企业的技术管理,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和销售管理逐步实现计算机化.――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在每个行业中,选择1~2家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示范,网上采购和销售额分别达到企业年采购和销售额的10%以上的水平.从市科技三项费用中拨一定费用,支持和引导示范企业的信息化应用项目.项目资金实行滚动投入,根据前期实施情况决定后续投入.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指导,跟踪和验收.验收合格的企业给予奖励,对于不能通过验收的企业要扣除政府拨给的部分或全部资金.2.构筑两个平台.(1)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目前广州地区共有 14个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汇集了一大批性能优良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数控加工设备,激光切削设备等.广州市各个大专院校里也集中了一批先进的科研设备和计算机软硬件,一些设备的还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可以通过广州市科技信息网络建立一个虚拟的服务平台,作为展示这些设备的窗口,充当供求双方的桥梁,帮助企业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资源,减少企业不必要的投资.(2)企业协作平台以广东工业大学的虚拟协作网为基础,促进企业间的网上协作,开展网上产品的展示与销售,为企业提供信息检索与配对导向,让企业迅速而有效地获得信息,方便企业进行图纸交流,在线讨论,进度规划,协作管理,让客户能参与设计,在广泛的协作环境中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3.推广应用三类信息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是工业企业信息化常用的共性技术,基本涵盖了企业的内部设计制造,生产过程管理,物流管理,资金流管理及产品销售管理等环节,它们的推广应用是企业信息化的基本内容.(1)现代网络技术.企业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迫切需要采用现代网络技术拓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通过企业内部网络的建设,实现企业内部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企业还必须实施上网工程,联入因特网,在网上注册自己的域名,展示企业的形象,宣传企业的产品,寻找自己感趣的信息,寻找商机.必要时,还要进行主机托管,通过CA电子身份安全认证,实现电子商务.这一切都离不开现代网络技术.(2)现代制造技术.首先是CAx单元技术.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CAD/CAM更是基础的基础,只有实现了产品设计和制造的信息化,才谈得上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CAD/CAM是实现创新的关键,CAE则是创新设计的技术保障.其次是PDM(产品数据管理),它以产品为核心,将Cax单元产生的大量电子化数据协调地管理起来,实现产品设计系统内部的信息集成.(3)现代管理技术.指以MIS,MRP-和ERP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尤其是MRP-和ERP.对工业制造企业来说,95%左右的时间被花在物料的交转与等待之中,这一过程占用了企业大量的资金与生产空间.应用MRP-和ERP技术,企业才能减少浪费,真正实现向管理要效益.4.建立三个体系.三个体系指的是培训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专家资源体系.(1)培训体系.包括企业领导层培训,企业开发层培训和企业应用层培训.培训体系的建立应在全市统一协调下,充分利用全社会现有的资源,联合技术开发机构(如红地技术有限公司),大专院校(如广东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广州大学等),中介服务机构(如广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广州机械CAD/CAM技术咨询中心等),行业管理部门(如广州市机电工业行业协会等)以及企业信息化工作先行一步并取得成效的工业企业(如广东轻工机械集团,广船国际有限公司等)的力量联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现代管理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以及电子商务技术应用等.面向领导层的培训应作为企业领导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由市科委,市经委安排执行.(2)技术服务体系.企业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许多环节,离不开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目前广州市从事技术支持与服务的机构虽然不少,但力量散,单,薄,很难长期提供稳定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因此,应重新组合力量,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人力资源,形成完整的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与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一体化的技术服务.(3)专家人才体系.在广州地区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及企业中,聚集了众多的专家和高级技术人才,他们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资源.应及时建立专家人才库,让企业能够跟踪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请他们指导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监督企业信息化项目的实施.三、对策与措施
(一)提高企业对于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要努力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尤其是企业领导于对企业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水平,增强员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知识,提高信息素质和信息意识,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从而从应用基础上保证企业信息化的成功.信息化建设成功关键是领导重视并参与.在运筹,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的全过程中,企业最高层都应自始至终参加.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建立专人负责制,有条件的企业应设立CIO(首席信息主管),统管企业内的信息管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CIO直接对企业最高领导负责,下设信息化委员会,由各部门主要领导兼任,从组织上保证企业信息化能得到有力地实施.(二)健全及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因此,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快共性信息的数字化和网络化,丰富网上资源,开发实用性较强,分类更细的有效信息资源,为企业信息化开路.政府要加强立法,执法,加强信息的监管和防伪,调控无序竞争,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三)鼓励企业投资信息化建设.除了运用市场机制,开拓多元化的资金筹集渠道外,应制定鼓励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激发企业开展信息化的热情.在制定政策中,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企业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数减免一定的企业所得税;二是从政府财政中拿出一部分对企业信息技术应用予以适当补贴;三是为企业投资信息技术提供优惠利率的政策性贷款.总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投资信息技术的预期收益要高于不投资信息技术的预期收益,让企业能够义无反顾地投身信息化建设.(四)引导企业正确实施信息化工程.要引导企业根据自身的业务活动的迫切需求,找准切入点,选择最急需,最关键的技术入手,以需求定应用,以应用促发展,逐步深入,尽快投入正常使用,尽快取得实际效果和效益.同时也要防止匆忙上马,盲目上马或建设目标选择不当,造成损失.要围绕产品开发,以提升企业产品技术开发能力为宗旨,以出效益为目标,让信息化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而不能让它成为企业的摆设,更不能让它成为企业的负担.(五)构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人才保障机制.广州工业企业中现有的信息技术人员无论是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还不能满足今后发展的需要,必须集中各方面力量大量培养.除了抓好信息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养各种高中级人才外,也不能忽视在全社会培养具有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改善人员知识结构,提高工业企业人员素质.资料来源:广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07/14/2002
第四篇:信息化发展纲要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目录 住建部通知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三、发展重点
四、保障措施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
建质〔2011〕67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建交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中央管理的有关企业:
现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告我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
住房城乡建设部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日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高度重视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基本实现建筑企业信息系统的普及应用,加快建筑信息模型(BIM)、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等新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动信息化标准建设,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软件的产业化,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建筑企业。
(二)具体目标
1.企业信息化建设
工程总承包类 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完善提升设计集成、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应用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提高集成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
勘察设计类 完善提升企业管理系统,强化勘察设计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推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系统建设与应用,提高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能力,提升检测监测分析水平,提高设计集成化与智能化程度。
施工类 优化企业和项目管理流程,提升企业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建设协同工作平台,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
以上各类企业应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企业信息系统安全水平,初步建立知识管理、决策支持等企业层面的信息系统,实现与企业和项目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集成,提升企业决策水平和集中管控能力。
2.专项信息技术应用
加快推广BIM、协同设计、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虚拟现实、4D项目管理等技术在勘察设计、施工和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改进传统的生产与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3.信息化标准
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相关的信息化标准,推动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
三、发展重点
(一)建筑企业信息系统
1.工程总承包类企业
围绕企业应用的两个层面,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八大应用系统。
两个层面指核心业务层和企业管理层;一个平台指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八大应用系统指核心业务层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项目文档管理、材料与采购管理、运营管理等系统,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辅助决策、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等系统。
(1)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建设。重点强化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系统高效高质量运行。遵循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对重要应用系统实现分级保护,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建立和完善信息标准体系,支撑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重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信息编码、信息资源(如数据模型、模板等)以及信息系统应用等方面的标准。
(2)应用系统
①设计与施工集成系统
重点研究与应用智能化、可视化、模型设计、协同等技术,在提升各设计专业软件和普及应用新型智能二维和三维设计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方案/工艺设计集成系统和专有技术与方案设计数据库,集成主要方案/工艺设计软件,创建方案/工艺设计协同工作平台;逐步建立工程设计集成系统和工程数据库,集成主要工程设计软件,创建工程设计协同工作平台;同时,逐步实现方案/工艺设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企业级管理等系统的集成。
②工程项目管理系统
以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理论为基础,完善提升项目管理系统构架、管理工作流和信息流,整合项目资源,建立集成项目管理系统,提升项目管理整体执行力。规范与整合项目资源分解结构(WBS、CBS、OBS、RBS等)和编码体系;深化估算、投标报价和费用控制等系统,逐步建立适应国际工程估算、报价与费用控制的体系;完善商务与合同管理、风险管理及工程财务管理等系统,提升项目法律、融资、商务、资金、费用与成本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深化应用计划进度控制系统,逐步建立施工管理和开车管理系统。同时,逐步实现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③项目文档管理系统
整合与提升项目文档管理系统。优化文档管理流程,建立管理标准,完善文件编码体系;强化以工作流和状态为核心的过程管理和沟通管理,开发推广文档计划、跟踪、检测等控制功能,实现文档产生、批准、发布、升版、作废的生命周期管理,并逐步实现该系统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④材料与采购管理系统
完善材料与采购管理系统。建立企业级材料标准库和编码库,实现材料表、请购、询价、评标、采购、催交、检验、运输、接运、仓库管理、材料预测、配料、材料发放及结算等全过程一体化的材料和采购管理;逐步建立以信誉认证、交易和电子支付等为核心的采购电子商务系统,优化材料供销过程;实现材料库与工厂安装模拟可视化系统的集成;逐步实现该系统与设计、项目管理、施工管理等系统的集成。
⑤企业运营管理系统
应用工作流、内容管理、电子印章、数字签名等技术,优化工作流程,有效组织和利用信息资源,增强运营管理的体系化和流程化,提高远程办公和协同工作能力;逐步实现与其他核心业务系统及企业级管理系统的集成。
⑥ 综合管理系统
以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为基础,以经营管理、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管理体系和核心业务系统为支撑,建立企业级综合管理系统,为决策层和职能管理层提供综合管理平台。整合企业项目与组织分解结构,建立项目核算和管控体系,加强经营、综合和执行计划的管理,实现预算、调度、成本核算和绩效考核的一体化,以及企业层面的统筹、协同、分级管控和资源优化配置。
⑦辅助决策系统
逐步建立企业数据仓库,并利用商业智能(BI)和数据挖掘等技术,依据决策理论,逐步建立辅助决策系统。
⑧知识管理系统与智能企业门户
收集、整理、组织和整合描述设计对象和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源,研究知识管理机制与体系及知识管理系统建立的工具、方法、过程,建立知识管理的体系和系统。基于企业核心业务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和企业数据仓库,整合企业内外网络信息资源,逐步建立智能企业门户,方便知识的利用,形成企业信息资源中心与个人信息资源中心。
2.勘察设计类企业
(1)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按需提升局域网、广域网和通信系统的性能。网络的主干带宽与客户端带宽能满足应用需求;条件具备时采用万兆网络平台,满足国际合作、异地协同工作及多媒体应用等需求。
加强网络新技术的应用,如虚拟专用网技术、3G无线通讯技术等,重视工程项目专网的建设。
适时更新和配备计算机设备,提高存储与备份系统的容量和性能,建立异地容灾备份系统,满足不断发展的企业应用需求。
配备有效的网络管理工具,实现对企业局域网与广域网、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及应用系统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根据信息安全建设规划和应用需求,逐步建立较为完整的集防入侵、防病毒、传输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于一体、具有较完备安全制度的信息安全体系。
(2)应用系统
推进BIM技术、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技术应用,提升和完善企业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企业信息管理与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的集成,促进企业设计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研究发展基于BIM技术的集成设计系统,逐步实现建筑、结构、水暖电等专业的信息共享及协同。
企业运营管理。完善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等系统,并实现上述系统的集成;建设企业门户网站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探索研究电子商务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提升。
生产经营管理。完善包含经营管理、合同管理、项目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等功能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与企业运营管理等系统有效集成,实现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3)数据中心
逐步建立勘察设计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探索发展信息资源产业机制,实现信息资源科学采集、广泛共享、快速流动、深度开发、有序配置、有效利用。
建立企业资源数据库,包括勘察设计标准、规范和标准图数据库,建筑材料、部品、工艺和设备数据库,岩土工程、区域水文地质、地下工程和相关检测监测数据库,建筑方案和典型设计数据库,以及工程项目信息与文档数据库等。
建设企业数字图书馆系统,实现设计图档、文档、图书、期刊、技术资料、有关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数字化管理。
探索研究勘察设计知识的采集模式和表达方式,构建勘察设计知识库,积累并科学利用勘察设计知识资源,辅助设计创新能力的提升。
进一步研究制定企业资源数据库和知识库相关标准,重点研究制定资料信息数据、三维模型数据、电子工程图档信息等标准,为行业数据共享创造条件。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勘察设计企业的特点,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中心,并研究相应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为企业提供信息保障。
3.施工类企业
(1)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
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结合企业需求实现企业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或者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建立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企业向集约化管理和协同管理发展。
依据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求,梳理、优化企业管理和主营业务流程,整合资源,适应信息化处理需求。
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覆盖下属企业的专用网络,并实现项目现场与企业网络的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国家及行业标准,借鉴其他企业标准,制定本企业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建设基础信息编码及施工项目信息化管理等标准。
②应用系统
项目综合管理系统。进一步推进项目综合管理系统的普及应用,全面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实现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物资设备、工程项目等管理的集成,消除信息孤岛,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企业知识管理系统。研究相关知识的采集和管理方法,建立知识管理机制,实现知识管理系统化,为企业提供便利的知识资源再利用平台。
企业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在完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仓库,逐步发展企业商业智能和决策支持系统。
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围绕施工项目,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有序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
(2)一级施工企业
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下属企业及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②应用系统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普及应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
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普及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并集成人力资源、财务资金、物资材料等三大系统,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
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围绕施工项目,逐步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实现企业与项目其他参与方的有序信息沟通和数据共享。
(3)二级及专业分包施工企业
①信息基础设施平台
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完善安全措施,保障应用系统的高效、安全、稳定运行。
②应用系统
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建设并集成财务资金及物资材料等系统,逐步实现企业管理与主营业务的信息化。
(二)专项信息技术应用
1.设计阶段
(1)积极推进协同设计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协同设计技术改变工程设计的沟通方式,减少“错、漏、碰、缺”等错误的发生,提高设计产品质量。
(2)探索研究基于BIM技术的三维设计技术,提高参数化、可视化和性能化设计能力,并为设计施工一体化提供技术支撑。
(3)积极探索项目全生命期管理(PLM)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实现工程全生命期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共享。
(4)研究高性能计算技术在各类超高、超长、大跨等复杂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解决大型复杂结构高精度分析、优化和控制等问题,促进工程结构设计水平和设计质量的提高。
(5)推进仿真模拟和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方便客户参与设计过程,提高设计质量。
(6)探索研究勘察设计成果电子交付与存档技术,逐步实现从传统文档管理到电子文档管理的转变。
2.施工阶段
(1)在施工阶段开展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的应用延伸,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
(2)继续推广应用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变形监测、施工深化设计、大体积混凝土计算机测温等计算机应用系统。
(3)推广应用虚拟现实和仿真模拟技术,辅助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和控制,实现事前控制和动态管理。
(4)在工程项目现场管理中应用移动通讯和射频技术,通过与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结合,实现工程现场远程监控和管理。
(5)研究基于BIM技术的4D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对建筑工程有效的可视化管理。
(6)研究工程测量与定位信息技术在大型复杂超高建筑工程以及隧道、深基坑施工中的应用,实现对工程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有效控制。
(7)研究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建筑及构筑物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应用。
(三)信息化标准
进一步完善建筑业行业与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重点完善建筑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推动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信息综合利用水平。
进一步完善相关的信息化标准,重点完善建筑行业信息编码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电子工程图档标准、电子文档交付标准等。
建立覆盖信息化应用水平、技术水平、普及程度以及应用成效等方面的建筑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标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
1.加强建筑业信息化软科学研究,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组织制定建筑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标准,推动企业开展信息化水平评价,促进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3.鼓励企业进行信息化标准建设,支持企业信息化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
4.积极推动企业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和信息化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企业信息安全水平。
5.组织开展建筑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发挥示范企业与工程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并推动本地区以及建筑行业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6.培育产业化示范基地,扶持自主产权软件企业,带动建筑业应用软件的产业化发展。
(二)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作用
1.组织编制行业信息化标准,规范信息资源,促进信息共享与集成。
2.组织行业信息化经验和技术交流,开展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活动,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3.开展行业信息化培训,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4.开展行业应用软件的评价和推荐活动,保障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效益。
(三)加强企业信息化保障体系建设
1.加强企业信息化管理组织建设,设立专职的信息化管理部门,推进企业信息化主管(CIO)制度。
2.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建设,建立和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养和考核制度,制定吸引与稳定信息化人才的措施。
3.加大企业信息化资金投入,每年应编制独立的信息化预算,保障信息化建设资金需要。
4.重视企业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重点进行业务流程与信息的标准化。
5.建立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企业信息安全。[1] 参考资料
1.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的通知 . 开放分类:
建筑业
—《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解读 文/信息化发展纲要编写组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建筑业取得了巨大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然而,建筑业作为传统产业,改造与提升的任务十分艰巨。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基础,也是施工企业提高竞争力、整合现有信息资源的有效手段。为更好发挥信息化对建筑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统筹规划、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升,我们组织编制了《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以下简称《11-15信息化纲要》)。
■ 编制《11-15信息化纲要》的背景
◆ 发达国家一直领跑建筑业信息化工作,并在向纵深发展
客观上,发达国家一直领跑建筑业信息化工作,并在迅速向纵深发展。国际大公司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更新幅度也丝毫不减。以美国Autodesk公司的AutoCAD为例,最早两三年出一个新版本,现在每年都有一个新版本,其功能不断趋于完善。又如,最近几年,国外大公司开始推出基于BIM技术的设计软件和施工管理软件,这类软件可以称之为下一代的建筑工程应用软件,能够开发这类软件的国外软件开发商已达30多家。
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业信息化给予了高度重视。日本1995年就提出实现建设领域信息化的口号,并制定了时间跨度15年的信息化发展战略。美国、北欧国家、新加坡等同样重视信息化工作,并把重点放在开发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上。例如,美国和北欧四国共同发表声明,将在公共工程中推进BIM技术的应用。
相比之下,我国虽然进行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建设,但信息化水平总体上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我国建筑业在竞争力方面与国外的差距,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这种状况更令人担忧。
◆《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目标基本实现 2003年,建设部发布了《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03-08信息化纲要》),从建筑业信息化基础建设、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等方面明确了2003至2008年的发展目标,并提出“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建筑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实现建筑业跨越式发展;提高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促进建筑业软件产业化;跟踪国际先进水平,加快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的步伐,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现代建筑企业。”等总体目标,并按工程总承包和施工总承包对不同等级资质的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技术开发应用提出了引导性要求。
“十五”期间,建设部颁布了“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基本要点”,并以此为契机,组织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工程”和“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等科技攻关项目。“十一五”期间又组织了《城市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项目。其中,《建筑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十五”项目的滚动项目。在这些项目中,对协同平台、GIS、GPS、RS、BIM、电子商务、数字城市、电子标签、智能住区等热门技术进行了跟踪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建设领域信息化工作的推动下,行业企业的信息化工作快速发展,涌现出一批信息化工作成绩突出的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有的单位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进一步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率先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计算机,至2000年基本实现了“甩掉图板”。随后,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特别是随着《03-08信息化纲要》的颁布,信息技术在设计、施工以及各专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409.html)
虽然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在内的信息技术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相关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带来了新手段,不仅提高了工作的自动化程度、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效率,甚至可以辅助技术及管理人员进行决策,但问题依然存在,有些问题已经阻碍了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问题如下:
一是建筑业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很不完善。目前,建筑企业大多没有设立独立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设立CIO的则更少。企业信息化建设没有总协调人,对涉及全系统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从宏观上缺少有力的指导和监督,同时,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组织协调困难、执行力薄弱。二是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依然存在。迄今为止,信息技术促进的建筑业信息化主要发生在企业内部的工作中,企业与外部(例如其他企业或行业主管部门)协同的工作中还远未实现信息化。根本原因是,目前的应用软件绝大多数只限用在企业内部,由于各企业往往使用不同的应用软件,企业之间很难实现信息的自动交换和共享。极端的情况是,从一个企业得到的信息,另一个企业不得不重新手工录入到自己的信息系统中,这就造成所谓的“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应用效果。
三是信息化人才严重缺乏。由于建筑业企业的特点以及对信息化的重视不够,建筑业信息化人才严重不足。近年来虽然有了显著增加,但相对于电信、石油石化、制造等行业,仍有较大差距。尤其中小型建筑企业,有的甚至还没有专职信息化人员。人员的不足导致许多企业无法有效地开展信息化建设,更无法满足大量施工项目对信息技术服务的需求。同时,由于信息化人才的激励机制不到位,信息化专业人才发展空间受限,影响了信息化人员的积极性,导致企业信息化骨干人才流失严重。
四是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企业信息化总体情况是基础差、观念落后、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发达国家建筑企业每年信息化投入占全年收入的0.3%,而我国信息化投入最多的企业只有平均收入的0.027%。投入上的不足,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匮乏,无法有效支撑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制约了信息化的深入开展。同时,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包括决策者,对通过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的认识不够、主动性不强,这一点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随着建设领域施工、设计、管理难度越来越大,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管理手段和理念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要求。以企业信息化建设为主要管理手段和技术创新,越来越成为企业必然的选择,这就需要充足的资金去保障。
而且,由于目前国内建筑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采取的是需求驱动模式,企业管理现代化程度较低,导致信息系统建设相对独立,资金投入不合理,很难实现统一项目管理模式、统一成本核算体系、统一流程,信息化应用效果不佳。
五是信息化规范、标准缺乏。由于需求驱动、分散建设,我国建筑业企业基本上没有一套企业适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和标准(也就是企业信息化的“宪法”),无法保证企业信息化步调一致的推进。尽管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通过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对信息基础编码、交换标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部分企业也建立了自己的信息化编码体系,但由于维护体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贯彻及落实措施,造成编码维护滞后,无法满足生产管理实际需要。而很多企业在建设信息系统时,没有一套可参照执行的信息基础编码标准,直接影响了信息数据的有效共享。
六是缺乏有效的信息化评价标准和体系。随着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开展,信息化逐渐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但是,信息化投入与产出是否合理?应用与基础设施的发展是否相匹配?如何考量信息化发挥的真正作用并为下一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整套方法论和具体评价体系的支持,才能合理地评价企业信息化水平,将信息化投资的有形收益和无形收益采取尽可能量化的方式体现出来,使信息化投资的真实效益以及成本和风险损失做到全面可视化管理。从更高更广的层面来说,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信息化部门都需要明确当前的需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发展规划。
然而,我国建筑业关于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尽管国资委近几年推动开展了此项工作,但其设计思路针对的是大型国有企业,尚不能完全适用于建筑业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建筑企业。七是基础软件和高端应用软件仍依赖国外。作为建筑业领域的基础软件,早期的有图形平台(例如AutoCAD),近年来又出现了BIM(建筑信息模型)平台。虽然我国从“六五”开始一直在支持自主知识产权CAD软件的研发,但迄今为止,国产化基础软件和高端应用软件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仍然没有形成气候。以企业信息系统为例,尽管国内有很多软件企业仿造国外已经广泛推广和应用的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但能够与国外系统媲美的系统还没有得到确认。这种状况的存在,使得我国每年不得不付出巨资向外商采购,更重要的是,在这方面我们受制于国外,面临着巨大的风险。◆ 编制组对大量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
为了较为全面、系统地把握建筑企业(包括设计企业和施工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1-15信息化纲要》课题组对国内外数十家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查找翻阅了上百篇相关研究文献及报告,基本上全面掌握了国内外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对31家设计企业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其中,涉及甲级资质22家,占总数的73%;其它9家,占总数的27%。对46家施工企业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其中,特级资质10家,一级资质27家,这两类占总数的81%;其它9家,占总数的19%。
■ “十二五”期间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
考虑到信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参照国际经验,《11-15信息化纲要》确定了5个发展重点。
一是完善提升核心业务系统。重点完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运营管理、电子文档管理、材料控制与采购管理等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
二是逐步建立公司层面的管理系统。重点建设综合管理、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决策支持等系统,实现信息化向整个企业集成、共享、协同转变,发挥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409.html)
三是加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的建设。重点强化数据中心和服务体系的建设,打造安全可靠、资源共享的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信息系统的高效高质量运行。
四是建立和完善信息标准体系。重点建设IT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体系、信息系统标准编码体系、信息资源类(如数据模型、模板等)和主要信息系统应用等标准,支撑信息系统高效率和高质量的开发和应用。
五是加快专项信息技术的利用。如建筑信息模型(BIM)、复杂过程仿真模拟(CFD)、工厂生命周期信息管理(PLM)、协同工作、3G无线通讯、可视化、参数化模型设计、内容管理等技术,寻求新的效益增长点。
■ 《11-15信息化纲要》与《03-08信息化纲要》相比的重要变化 此次纲要编制的总体思路是,以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国家有关发展规划为基础,既与《03-08信息化纲要》有效衔接,又体现新形势下应该关注和加强的工作,重点从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了阐述。充分考虑目标和内容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使企业经过投入和努力能够基本实现。◆ 企业信息化部分
依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现行对建筑企业的分类管理办法,增加了“勘察设计企业”分类,体现该类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与其它两类企业的不同之处。
◆ 新增专项信息技术应用部分
依据当前国内外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从建筑信息模型、电子交付与存档、协同、移动通讯、4D项目管理、高性能计算、可视化与虚拟现实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新增信息化标准部分
重点就涵盖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的标准体系、信息化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 保障措施部分
根据我国建筑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结合今后的发展目标及重点,从制定促进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扶持政策、强化信息化领导和组织机构建设、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建立行业信息化评估和认证体系、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进交流与共享、强化信息化标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描述。
另外,《03-08信息化纲要》对电子政务提出了具体要求,《11-15信息化纲要》编制时,考虑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此问题正在进行专项研究,未单列此内容。
■ 《11-15信息化纲要》让企业“跳起来能够得着”
在该纲要编写工作启动伊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领导就明确指示“要充分考虑大多数地区和企业的现有基础,目标和内容上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为此,该纲要的目标要让企业经过投入和努力„跳起来能够得着‟,而不是„可望不可及‟”。
◆ 不同类型的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和重点不同
在该纲要编写过程中,根据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不同进行了划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同的发展重点。
工程总承包类企业的目标是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信息资源,完善提升设计集成、项目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应用系统,构建基于网络的协同工作平台,提高集成化、智能化与自动化程度,推进设计施工一体化。工程总承包类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就是围绕企业应用的两个层面,重点建设一个平台、八大应用系统。两个层面指核心业务层和企业管理层;一个平台指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八大应用系统指核心业务层的设计集成、项目管理、项目文档管理、材料与采购管理、运营管理等系统,以及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管理、辅助决策、知识管理与智能企业门户等系统。(固定链接: http://cnbim.org/1409.html)勘察设计类企业的目标是完善提升企业管理系统,强化勘察设计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建立信息资源的开发、管理及利用体系。推动基于BIM技术的协同设计系统建设与应用,提高工程勘察问题分析能力,提升检测监测分析水平,提高设计集成化与智能化程度。因此,勘察设计类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就是要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平台和各类应用系统,并探索建立企业数据中心。
施工类企业的目标是优化企业和项目管理流程,提升企业和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建设协同工作平台,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支撑企业的集约化管理和持续发展。在发展重点上,特级资质施工总承包企业研究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结合企业需求实现企业现有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或者基于企业资源计划的理念建立新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撑企业向集约化管理和协同管理发展。一级施工企业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实现与下属企业及项目现场的网络连接;普及应用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提高企业办公效率;普及应用项目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施工项目管理水平;逐步建立企业间的协同工作平台。对二级及专业分包施工企业的定位相对更低一些,主要是建设与软件应用需求相匹配的企业网络系统、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和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 对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实现信息化是建筑企业生存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建筑企业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而加大这方面产品的应用力度。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企业的本身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来推进。企业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在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具有高风险,即信息化建设在提高企业生产率、扩大收益的同时,若投资不善也可能使其陷入投资困境。为此,建筑企业必须准确理解和开展信息化工作,对信息化管理进行评价,制定并实施有效的信息化发展战略。对建筑企业而言,一个准备充分的、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战略应包括四个方面。◆ 企业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准确定位
尽管在企业制度、管理模式、发展阶段、经营规模等方面具有共性的企业,可以相互借鉴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但是,任何企业信息化模式(即使是非常成功的)都是不能完全照抄照搬的。因为,每个企业所面对的问题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因此,在投资建设信息化之前,企业决策层首先应当从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诊断和准确定位,甚至重新定位,在此基础上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方针、范围、阶段和深度,确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很好地服务于企业未来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 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
由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一般来说,企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可以包括: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可以包括:加强企业各层人员之间、企业与各合作单位之间的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和优化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等,只有逐次实现阶段目标,才能不断推进企业的信息化进程,如建立企业内部网络,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信息应用系统等;加快信息流通,实现内部资源共享;连接企业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充分利用企业网和互联网,建立网上营销系统,积极推进企业电子商务,实现公司经营信息化,实现经营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智能化,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利用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调整企业管理与组织模式,使之与信息化系统相配套的,逐步实现企业各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等。
企业应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方式、产品特点、管理流程,首先制定总体目标,同时,来规划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 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时机及投资力度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启动涉及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流程的新建、重组与再造及企业资源的整合,并关系到人员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等。因此,启动时机和投资力度的选择就变得至关重要,企业应全面、客观地分析国家对信息化建设和企业自身对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蓄积动力,克服阻力,积极地、有计划地准备信息化实施所需的条件,并由此确定启动信息化建设的最佳时机和最佳投资额。◆ 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评价
信息化建设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过程,必须定期对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业务进行评价,明确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不足与过剩,及时调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才能实现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五篇:幼儿园信息化发展
一、幼儿园信息化的现状
最新调查显示,广州地区的信息化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有电脑的家庭占到了89%,远远超过我国大城市家用电脑的平均拥有率两倍还多;而广州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62.3%,也是远远高于全国平均25.5%的普及率;广州手机用户超过1000万户,相当人均拥有超过一个以上的手机号码。所以说广州是个信息化程度相当高的城市,信息对广州人生活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
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正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继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热潮之后,幼儿教育同样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其实,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提出了“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重要论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幼儿园如果要实现争创先进、更上一层楼的目标,就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和探索,走出自己的教育之路。
那么,什么样的幼儿园才能称之为“信息化幼儿园”呢?一般来说,需具备以下一些特征:
1、办公室或各课室配备有电脑,且可上网;
2、组建了内部网或连通互联网;
3、拥有自己的官方网站;
4、在教学和管理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管理中应用短信收发系统、现代化的家园互动网站和园务管理系统等;
5、门禁系统;
6、视频监控系统;
7、拥有多媒体教室或设备(投影机、幻灯机、打印机、照相机、摄像机等);
8、其他:配备有幼儿电脑机房;双向视频会议系统;
9、有专职或兼职负责信息化维护和开发的人员;
10、教师大部分能独立操作电脑,会使用基本的办公软件和上网,基本不需指导。
据调查,与广州的信息化水平相比,幼儿园的信息化建设就远远落后了。主要表现在: 首先,广州市幼儿园拥有自己官方网站的幼儿园竟然屈指可数!只有为数不多的机关幼儿园和少数档次较高的民办幼儿园建立了拥有一级域名的官方网站,大多数的幼儿园要么没有网站,要么是建立了好几个只有二级域名的免费网站,网站是建了,但个性化的需求和售后服务得不到保障,网站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的现象非常普遍。
其次,家园互动方式传统,满足不了家长日益增长的需求。有些幼儿园还在使用纸条夹在书包内的方式发送园内通知,耗费办学成本且效率低下;家园互动采用纸质的家园联系册,幼儿的日常表现、成长中的点滴细微之处无法及时地形象化地传递给家长。可喜的是,现在已经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意识到这个问题,利用短信平台工具发送园内通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采用;同时,基于互联网的家园互动新模式也因为其便利性和信息的多样性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幼儿园的认可。但是,目前市场上提供此类服务公司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差别很大,幼儿园方面需要认真比较鉴别。
接着,在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方面,普及率也很低,二者均只有30%左右。幼儿的接送安全要高度依赖于园方工作人员的警觉性,幼儿园的安全保障体系堪忧。视频监控系统目前在广州应用相对较多的是在幼儿在线实时视频方面,主要是满足平日无暇顾及孩子的双职工家庭(如出差在外时)和对孩子教育相当关注的父母的需要,对某些父母来说很必要,也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幼儿园的招生,但使用中需谨慎,要注意避免对教师的教学过程造成困扰,以及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什么是幼儿园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是幼儿园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幼儿园信息化平台正是幼儿园现代化的具体表现。幼儿园信息化平台应该包括以下五大核心系统:家园互动系统、短信系统、数字化办公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系统,幼儿成长档案系统;及三大辅助系统:安全接送系统、考勤系统、视频监控系统。
短信系统以短信方式发布实时的园务信息;
家园互动网站系统利用网络的便捷性,让幼儿园和家长的互动沟通更全面;
数字化办公系统运用互联网、数据库等现代化工具,使幼儿园的教学和园务管理工作更科学和高效;
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系统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成效,减轻教师的备课工作量,为优质的教学提供保障;
幼儿成长档案系统充分利用网络空间的无限拓展性,为幼儿园和家长建立起完整而丰富的幼儿成长档案系统,为孩子的个人成长留下弥足珍贵的回忆;
安全接送系统有电子接送卡、指纹接送等方式,旨在消除安全隐患,保证幼儿接送途中的人身安全。
视频监控系统加强安全防范,宝宝在线实时视频可减轻部分家长的育儿焦虑情绪。只有幼儿园实现信息化,才能促进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改革,才能加速教育手段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打造幼儿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