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景德镇私人陶艺工作室考察报告
景德镇私人陶艺工作室考察报告
作者:秦文娟
在大学即将毕业之际,借着市场考察之课,我再次对景德镇陶瓷小工厂及陶瓷作坊做了一次认真的参观考察。在两周的考查课内,我参观了瓷贸大厦、樊家井仿古一条街、三宝、老厂、雕塑瓷厂、乐天陶社,以及很多个人工作室,由于现在陶瓷市场上抄袭现象严重,很多工作室是禁止参观的。
在景德镇求学的近四年时间内,我对遍布景德镇大街小巷的工作室产生了很大兴趣,所以这次考察就着重留意了个人工作室情况,一座座貌似普通民居的住宅、四合院,一进去都是别有洞天。我着重对集中在雕塑瓷厂周围的个人工作室进行了考察,对他们的生存现状、盈利模式、设备条件、发展创新等进行了解,将他们进行分类总结。
经过对雕塑瓷厂周围工作室深入考察,我得出了以下总结:
一、工作室分类
1.创作型工作室
创作型工作室大多由学生和对陶艺有兴趣的个人开办而成。人员大多是陶院学生、陶艺爱好者、高校艺术毕业生。我在参观了解的过程中就认识两位中央美院的毕业生,他们毕业后就来景德镇开了工作室,一边做作品一边创业,开了已经两年多,收益还可以,开始有点辛苦,一切都要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但他们
坚持下来了。期间我还认识了很多情侣组成的小工作室,大多有一方是陶艺专业出身,两个人互相配合,男的做体力劳动方面的活,如拉坯、翻模、揉泥,女的做细活,如画青花、镂空,一派“男耕女织”的景象。
2.投资型工作室
投资型工作室由个人或几个人合伙投资,是雇佣技术工人生产的工作室,规模不大,员工数量约在十几人至几十人不等。他们通常以接订单生产盈利。
3.家族作坊式的工作室
家族作坊式的工作室由家庭成员及亲戚朋友构成,家中世代从事陶瓷生产,家中有的成员是工艺美术师,有自己的店面、设施,自产自销。
二、各类工作室的销售品种及盈利方式
1.创作型工作室
此类工作室通常生产一些陶瓷饰品、杯碗盘碟等小件陶瓷产品,销售主要是每个星期六早上八点到十二点的乐天陶社市集,有的形成稳定客源的会有订单,也有部分参赛获奖取得收入。大多每月盈利1000元至5000元不等。
2.投资型工作室
此类工作室通常按顾客需要生产产品,大多生产日用品、家居陶瓷摆设,他们依靠在陶瓷生产地的优势既不研发产品,也不对外经销,而是接受同行的介绍,坐等业务的上门,或独揽或继续分派,主要通过记件结算等方式进行生产。其它地区,不同类型的小工厂同样主要接受订单,即来样加工、批量生产。因此该类工厂中没有专业的设计人员,甚至没有工艺技师,有的只是老板和临时招来的有一定技术的临时杂工,产品按样生产,或者模拟、抄袭他人产品样式,产品种类单一,缺少设计环节,采取低价竞争。因而效益的好坏通常取决于人脉、效率和季节。盈利主要靠压榨工人和订单酬劳,有些效益还很不错,年赢利达数百万之多,且稳步有升。年盈利在10万到300万不等。
3.家族作坊式的工作室
大多此类工作室中都有工艺美术师,有着独特技艺或者陶艺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创作的作品会被人收藏或展卖,有的被陶瓷厂请去兼职设计产品,大多有着自己的门店,自产自销。他与投资型工作室相同的是生产方式与盈利有一致的地方,区别主要在家族作坊式更带有一种技艺传承性质。年盈利在10万到50万。
三、各类工作室的设备比较
1.创作型工作室
此类工作室大多条件设备较差,大多进行手工创作,复杂模型、釉料、烧成都依靠雕塑瓷厂周围条件设施。
2.投资型工作室
此类工作室设备较完善,体系越完善越能控制成本。首先,他们大多不进行技术上的更新,更加谈不上新设备的购买,他们往往延用原有国企留下的旧设备,修修补补,反复使用。企业主们更加喜欢依靠纯粹的人力来完成产品的生产,用他们的话讲:“人力比较机器更快、更好、更便宜”。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非常原始并且初级的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它固然简单,但却有限。所以一旦业务量加大或是复杂了以后,生产的效率及质量自然就显得比较低了。
3.家族作坊式工作室
此类工作室根据各自经济实力而定,大多设备完善但是陈旧,大多不愿意对设备进行投资,所以保留了很多传统。
四、各类工作室的发展创新比较
1.创作类工作室
此类工作室优于其他两种工作室的一点就是它的创新,学生及喜欢陶艺创作的人,目的较单纯,主要完成个人想法,不以盈利为绝对目的,大多是做自己的想法,做出的东西大多充满着奇思妙想。这类工作室办的成功的,有的形成了稳定的客源的,会逐步扩大生产,成为后两者之一。
2.投资型工作室
此类工作室通常按样生产或者抄袭他人,大多没有职业设计师,有少数内部培养一些设计人才,或者请他人兼职设计指导,但大多不愿对设计进行投资,认为并没有抄袭,稍加改造他人产品造型回报快,产权意识淡薄,品牌观念缺乏。基本无所谓知识产权,什么东西好卖就模拟什么,什么东西流行就生产什么。完全不考虑是否存在侵权的问题。因为竞争的双方都没有这种意识。这种风气仿佛成为了行业中默认的潜规则了。份额的变化取决于企业自身与行业自身。几乎所有我们接触过的小型工厂在对待员工福利等方面都是不完善的,甚至是残酷的。它们无一例外的没有劳动合同、加班费和节假日,更不可能有保险,甚至任用童工、恶意压低工资,通过许多变相剥削的方式造成员工工作情绪普遍不高、流动量较大。在一些企业主的心里,员工的工资是被限定在一个所谓的合理范围之内的,不能因为工人的努力工作而发生太大的变化。他们想做大、做强,必须学习成功企业的经验,许多闻名的国内外企业都具备自身的企业文化,抛开技术,时代等因素他们的成功很显然也是离不开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的,而这些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与时俱进的。微观的层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强调人的因素,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通过这次考察我总结出以下良性发展方式:1,根据企业类型的需要,引进专业的设计人员,工艺技师,参与到产品的研发及生产过程中去,摆脱原有的单纯依靠工人仿造他人产品进行生产的固有模式。2,根据企业业务需要引进专业的财会、企划及营销人员。引导企业的产销、售后及宣传一条龙,系统、长久、良性的发展。假如在行业中,较多地出现这样的生态企业,并且占据一定的比例,势必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壮大,最终有利于全社会。3,需要转变销售方式,扩大销售渠道。利用新的媒介、手段进行商务活动和产品的推广、企业的介绍等。从而最大限度的联系合作伙伴,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3.家族作坊式工作室
此类工作室的管理通常是家长制,创新主要集中在继承传统工艺、转化翻新上,开发周期较长。发展主要是扩大规模,更新设备。它和投资型工作室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在人才引进上有缺陷。家族作坊式有的有着秘而不传的秘密,不愿外人参与其中,被招进去的人也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无法参与管理建设。这类工作室的发展扩大全靠一家之主的能力见识,必须要让家族以外的员工有归属感。进企业的能人能及时、公平地受到提拔重用,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形成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机制。家族式管理不能过分重视人情,忽视制度建设和管理。必须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用统一的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全体成员的行为,形成客观公正的管理机制和良好的组织秩序。同时家族企业在领导选择上往往不能以血缘
亲疏为标准,不能采取子承父业和亲戚总比外人可靠的家族继承制,重视个人的才干和品行,从而使工作室持续扩大发展。
景德镇雕塑瓷厂能容纳那么多小工作室是因为它本身有着独特的条件:周围有着专门的烧窑、拉坯、翻模的地方,所有材料的获取非常方便,但是这种条件在陶瓷产区很普遍,或许景德镇雕塑瓷厂周围的工作室只是庞大的中国众多陶瓷工作室的冰山一角。然而,由于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瓷都,且景德镇人民很多世代传承陶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因而景德镇雕色瓷厂周围的工作室就有可能作为中国陶瓷工作室的缩影,起码也可以起到“窥一斑见全豹”的参考作用。希望我的考察对于想要了解陶瓷工作室和热爱陶艺并想创建陶瓷工作室的人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第二篇:景德镇陶瓷文化 -及私人工作室考察报告
景德镇私人陶艺工作室考察报告
在来景德镇考察之前,我有幸认识了一位景德镇陶瓷学院的大四学生,同为陶艺专业的她对景德镇陶瓷非常的熟悉,正是在她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瓷贸大厦、仿古一条街、雕塑瓷厂、乐天陶社、古窑,也正是由于她在景德镇当地的人缘好,我们才得以去很多个人工作
室参观了解,由于现在陶瓷市场上抄袭现象严重,很多工作室是禁止参观的。
在对景德镇实地考察的时期内,我对遍布景德镇大街小巷的工作室产生了很大兴趣,一座座貌似普通民居的住宅、四合院,一进去都是别有洞天。我着重对集中在雕塑瓷厂周围的个人工作室进行了考察,对他们的生存现状、盈利模式、设备条件、发展创新等进行了解,将他们进行分类总结。
经过对雕塑瓷厂周围工作室深入考察,我得出了以下总结:
一、工作室分类
1.创作型工作室
创作型工作室大多由学生和对陶艺有兴趣的个人开办而成。人员大多是陶院学生、陶艺爱好者、高校艺术毕业生。我们在参观了解的过程中就认识两位中央美院的毕业生,他们毕业后就来景德镇开了工作室,一边做作品一边创业,开了已经一年多,收益还可以,开始有点辛苦,一切都要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但他们坚持下来了。期间我们还认识了很多情侣组成的小工作室,大多有一方是陶艺专业出身,两个人互相配合,男的做体力劳动方面的活,如拉坯、翻模、揉泥,女的做细活,如画青花、镂空,一派“男耕女织”的景象。
2.投资型工作室
投资型工作室由个人或几个人合伙投资,是雇佣技术工人生产的工作室,规模不大,员
工数量约在十几人至几十人不等。他们通常以接订单生产盈利。
3.家族作坊式的工作室
家族作坊式的工作室由家庭成员及亲戚朋友构成,家中世代从事陶瓷生产,家中有的成员是工艺美术师,有自己的店面、设施,自产自销。
二、各类工作室的销售品种及盈利方式
1.创作型工作室
此类工作室通常生产一些陶瓷饰品、杯碗盘碟等小件陶瓷产品,销售主要是每个星期六早上八点到十二点的乐天陶社市集,有的形成稳定客源的会有订单,也有部分参赛获奖取得
收入。大多每月盈利1000元至5000元。
2.投资型工作室
此类工作室通常按顾客需要生产产品,大多生产日用品、家居陶瓷摆设,他们依靠在陶瓷生产地的优势既不研发产品,也不对外经销,而是接受同行的介绍,坐等业务的上门,或独揽或继续分派,主要通过记件结算等方式进行生产。其它地区,不同类型的小工厂同样主要接受订单,即来样加工、批量生产。因此该类工厂中没有专业的设计人员,甚至没有工艺技师,有的只是老板与和临时招来的有一定技术的临时杂工,产品按样生产,或者模拟、抄袭他人产品样式,产品种类单一,缺少设计环节,采取低价竞争。因而效益的好坏通常取决于人脉、效率和季节。盈利主要靠压榨工人和订单酬劳,有些效益还很不错,年赢利达数百
万之多,且稳步有升。年盈利在10万到300万。
3.家族作坊式的工作室
大多此类工作室中都有工艺美术师,有着独特技艺或者陶艺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创作的作品会被人收藏或展卖,有的被陶瓷厂请去兼职设计产品,大多有着自己的门店,自产自销。他与投资型工作室相同的是生产方式与盈利有一致的地方,区别主要在家族作坊式更带有一
种技艺传承性质。年盈利在10万到50万。
三、各类工作室的设备比较
1.创作型工作室
此类工作室大多条件设备较差,大多进行手工创作,复杂模型、釉料、烧成都依靠雕塑
瓷厂周围条件设施。
2.投资型工作室
此类工作室设备较完善,体系越完善越能控制成本。首先,他们大多不进行技术上的更新,更加谈不上新设备的购买,他们往往延用原有国企留下的旧设备,修修补补,反复使用。企业主们更加喜欢依靠纯粹的人力来完成产品的生产,用他们的话讲:“人力比较机器更快、更好、更便宜”。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非常原始并且初级的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它固然简单,但却有限。所以一旦业务量加大或是复杂了以后,生产的效率及质量自然就显得比
较低了。
3.家族作坊式工作室
此类工作室根据各自经济实力而定,大多设备完善但是陈旧,大多不愿意对设备进行投
资,所以保留了很多传统。
四、各类工作室的发展创新比较
1.创作类工作室
此类工作室优于其他两种工作室的一点就是它的创新,学生及喜欢陶艺创作的人,目的较单纯,主要完成个人想法,不以盈利为绝对目的,大多是做自己的想法,做出的东西大多
充满着奇思妙想。这类工作室办的成功的,有的形成了稳定的客源的,会逐步扩大生产,成为后两者之一。
2.投资型工作室
此类工作室通常按样生产或者抄袭他人,大多没有职业设计师,有少数内部培养一些设计人才,或者请他人兼职设计指导,但大多不愿对设计进行投资,认为并没有抄袭,稍加改造他人产品造型回报快,产权意识淡薄,品牌观念缺乏。基本无所谓知识产权,什么东西好卖就模拟什么,什么东西流行就生产什么。完全不考虑是否存在侵权的问题。因为竞争的双方都没有这种意识。这种风气仿佛成为了行业中默认的潜规则了。份额的变化取决于企业自身与行业自身。几乎所有我们接触过的小型工厂在对待员工福利等方面都是不完善的,甚至是残酷的。它们无一例外的没有劳动合同、加班费和节假日,更不可能有保险,甚至任用童工、恶意压低工资,通过许多变相剥削的方式造成员工工作情绪普遍不高、流动量较大。在一些企业主的心里,员工的工资是被限定在一个所谓的合理范围之内的,不能因为工人的努力工作而发生太大的变化。他们想做大、做强,必须学习成功企业的经验,许多闻名的国内外企业都具备自身的企业文化,抛开技术,时代等因素他们的成功很显然也是离不开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的,而这些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是与时俱进的。微观的层面:转变经济增
长的方式,强调人的因素,树立可持续性的发展观。
通过实地考察我总结出以下良性发展方式:1,根据企业类型的需要,引进专业的设计人员,工艺技师,参与到产品的研发及生产过程中去,摆脱原有的单纯依靠工人仿造他人产品进行生产的固有模式。2,根据企业业务需要引进专业的财会、企划及营销人员。引导企业的产销、售后及宣传一条龙,系统、长久、良性的发展。假如在行业中,较多地出现这样的生态企业,并且占据一定的比例,势必有利于形成规模效益,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壮大,最终有利于全社会。3,需要转变销售方式,扩大销售渠道。利用新的媒介、手段进行商务活动和产品的推广、企业的介绍等。从而最大限度的联系合作伙伴,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走出
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
我曾在西安市纺织城一家陶艺工作室实习,该厂除了承接各种日用、家居产品的定单之外,还生产纯手工的陶艺类工艺产品,自己也在不断尝试着创新,建立了自己的品牌,逐渐
扩大自己的规模,一个工作室的成败很大因素取决于领袖人物的智慧。
3.家族作坊式工作室
此类工作室的管理通常是家长制,创新主要集中在继承传统工艺、转化翻新上,开发周期较长。发展主要是扩大规模,更新设备。它和投资型工作室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在人才引进上有缺陷。家族作坊式有的有着秘而不传的秘密,不愿外人参与其中,被招进去的人也大多从事体力劳动,无法参与管理建设。这类工作室的发展扩大全靠一家之主的能力见识,必须要让家族以外的员工有归属感。进企业的能人能及时、公平地受到提拔重用,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形成庸者下、能者上的用人机制。家族式管理不能过分重视人情,忽视制度建设和管理。必须有一个客观公正的标准,用统一的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全体成员的行为,形成客观公正的管理机制和良好的组织秩序。同时家族企业在领导选择上往往不能以血缘亲疏为标准,不能采取子承父业和亲戚总比外人可靠的家族继承制,重视个人的才干和品行,从而使
工作室持续扩大发展。
江西景德镇雕塑瓷厂能容纳那么多小工作室是因为它本身有着独特的条件:周围有着专门的烧窑、拉坯、翻模的地方,所有材料的获取非常方便,但是这种条件在陶瓷产区很普遍,或许江西景德镇雕塑瓷厂周围的工作室只是庞大的中国众多陶瓷工作室的冰山一角。然而,由于景德镇是举世闻名的陶都,且景德镇人民很多世代传承陶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因而景德镇雕色瓷厂周围的工作室就有可能作为中国陶瓷工作室的缩影,起码也可以起到“窥一斑见全豹”的参考作用。希望我的考察对于想要了解陶瓷工作室和热爱陶艺并想创建陶瓷
工作室的人起到的一定的参考作用。
景德镇陶瓷文化
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大发明,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一大贡献。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瓷都,它是陶瓷艺术之城,也是陶瓷文化之城。千年的窑火,烧出了精美无比的瓷器,也烧出了灿烂辉煌的陶瓷文化,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文献记载,景德镇的制瓷始于汉代,从发掘的五代、宋、兀、明、清等封建王朝的胜衰、兴亡,经历了若干历史上的重大变化。发展到明、清(前中期)时期,不仅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也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其当时的瓷业生产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正因为此,伴随景德镇而生的陶瓷文化也应是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景德镇经济中的特色产业。
陶瓷文化和民间传说作为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引起世人的关注。
1,太平窑的传说
太平窑”是一种类似圆筒的象征窑。它用一只只烧瓷器时用作垫底的圆瓷渣饼搭成,这种窑大的一丈多高,小的也有三尺左右。
相传太平天国期间,太平军曾几次到过景德镇。清兵的头目为了死守住景德镇,堵住江西通往安徽的通道,下令将镇上所有的烟囱和瓷窑拆掉,以便用它的砖头筑起一座座工事,抵抗太平军的攻打。当辅王杨辅清率领的太平军已逼近景德镇。清军知大势已去,只好撤退逃命。逃走前,将瓷窑烟囱,予以破坏,炸毁。而当太平军开进景德镇时,却是下令打开官府的粮仓和金库,并要富户拿出钱粮,然后将米和钱分发给穷苦百姓。
中秋节到了,大家准备与太平军一起欢庆,但此时的景德镇已是一片萧条景象。一位老窑工说:到处都是渣饼,何不用这些渣饼垒成窑的样子,内用松柴燃烧,用窑火来庆祝。于是当晚,只见各处火光闪闪,火焰冲天,大家欢乐到深夜。
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一盛况,也寄托自己的向往,就语义双关地把它叫做“太平窑”,每到中秋节烧“太平窑”。成了景德镇的传统风俗习惯。
2,风火神童宾传说
在督窑官唐英专门撰写《火神传》中:“神姓童名宾,字定新,饶之浮梁县人。性刚直,业儒,父母早丧,遂就艺浮地利陶。万历间,内监潘相奉御董造……时造大器,累不完工,或受鞭棰,或苦饥荒,神恻然伤之,愿以骨作薪乞器之成。”后人为纪念童宾舍身就瓷工,便将其作为风火神供奉,童宾烧造的就是著名的青龙缸。
3,“知四”肉
景德镇的陶瓷民间传说中除了节日、祭神方面的内容,还有一部分是与地方饮食风俗相关的民间传说,这也是极富景德镇地方特色的。早先,镇上有个姓郑的窑户老板,为人尖钻,吝啬,把坯房佬折磨得个个
像皮猴子。一次,瓷工中领头的蒋知四师傅,劳累了一天,肚子里没进一粒米。到断黑时分,好容易才端上碗。一扒饭,满嘴是沙,再看菜,是五里外都闻到臭味的毒豆腐。一气之下,他把碗砸了。蒋知四是条好汉,为人豪爽,爱打抱不平,于是冲到老板面前质问他。蒋知四见老板爱理不理的样子,气愤地说:“我再哇一遍,伙计们三个月不知肉味了,再不给,我们就歇工。”“敢!”郑老板恶狠狠地说。说停工就停工,当晚果然停了工。不久,郑老板勾通了官府,把蒋知四抓进衙门。在里面经过几番折磨,蒋知肉给弄得死去活来。而蒋知四的顽强不屈使得最终被剁了头,可坯房佬还是不复工。“要肉”的风潮越闹越大,窑户老板见杀鸡给猴看不顶用,只好答应瓷工每月十二两肉。瓷工斗争赢得了胜利,高兴地将这种肉做成味道鲜美的佳肴。先将肉洗清切细,配上大菜,豆豉,便放到锅里爆炒,然后放进豆腐清煮。肉煮好了,先还要行一套规矩:在坯架上,摆上三块坯板,搭成一个烧香的台子。接着放爆竹,供肉祭奠,行完这套简朴的仪式,才能享用一个月唯一的一餐肉食。镇上的瓷工们为纪念这位英雄,把这餐肉食叫“知四肉’,而“知四”肉现在也已经成为景德镇的一道名菜。
4,各类窑变传说
《玉杂俎》卷十二谢本:“景德镇所造,常有窑变之。不依造式,忽为变成,或现鱼形,或浮果影。传闻初开窑时,必用童男童女各一人,活取其血祭之。故精气所结,凝为怪耳。近来禁不用人祭,故无复窑变。一云:恐禁中得知,不时宣索,人多碎之。”
窑变观音:朱彝尊《日下旧闻》戴:“明神宗时,李太后欲得一瓷像奉之。举念间、景德镇瓷窑中器化一庄严法像,绿衣披体,晏坐支颐,两膝低昂,左偃右植,手轮梵字,篆法宛然。献之阙下、懿旨命供于报国寺内、俾都人咸知敬礼、今京师所谓窑变观音是也。”清乾隆曾题诗以记。相传此观音为清宗室庆宽据为已有,辗转归于张翼,也有的说已经流落到国外。
窑变龙船:梁同书《古窑器考》:“万历十六年诏烧方筋屏风不成,变而为床,又变为船,其中什物,无一不具。”
窑变异畜: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正德中,内使监造御器。时宣红失传不成,身家俱丧。一人跃人自焚,托梦他人造出,竟传窑变。好异者,遂妄传烧出鹿、象诸异物也”。
景德镇自古以来是瓷业生产城市,是开放的工商业码头。正因为此,商贾往来的很多,镇上的居民也比较混杂,各地的人都集中在此地,所以有“窑户与铺户当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之说。而来自各地的人们都有其本地的风俗习惯,经过长期的交流、熏陶、渗透,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具有景德镇特色的民俗。尤其是景德镇制瓷历史悠久,“新平冶陶,始于汉世”,历经各个朝代,瓷业生产技艺不断发展与完善,享有瓷都声誉。在一千多年的生产实践中,因袭成风的瓷业习俗,是景德镇陶瓷文化中最重要、最典型的内容。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多民族国家。
其中景德镇作为陶瓷古镇,以独特的陶瓷技法和陶瓷文化闻名于世,窑工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制瓷经验,更重要在于创造了特有的陶瓷文化,创造了优美的陶瓷艺术。关注景德镇陶瓷文化,也就是在关注景德镇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由于陶瓷文化中极富地方特色的是其民间性,与之相关的民间传说与民俗便自然而然的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对象。
考察景德镇陶瓷文化,特别是它们对当代瓷都的历史文化价值,也为开掘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景德镇旅游经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世纪将是全世界从经济热的时代转向文化高热的新时代。景德镇应当尽快把握时机,密切关注陶瓷文化传统中值得弘扬的精华,并将其有效地融人现代化建设中。任何轻视或忽视民俗文化传统,或漠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作用,最终必将遭到文化法则的无情惩罚;所有尊重优秀文化传统并重视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效应的努力,都将在新世纪中获得先进文化建设上的成功。
第三篇:景德镇写生考察报告
篇一:婺源景德镇写生报告 婺源景德鎮写生报告
記得大一時去了安徽唐模,對那裡的民居建築、祠堂、閣樓等印象非常深刻,這次又到了江西婺源與景德鎮去採風考察。婺源大理坑、小理坑、臥龍谷、等地方再次撼動了了我的思想。那裡的山水,古建築、令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與偉大。而景德鎮的瓷器令我眼花繚亂,古代燒制瓷器的古窯也令我感受到了歷史中所蘊含的許多故事。
首先我們去了江西婺源。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個歷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神州最斑斓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类社会形态文化和天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乡,也是神州铁路之父詹天助的家乡这里文风壮盛,奇迹遍布,尤以明清古修建为代表,而天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 竹环抱村落,飞 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 江南层峦叠翠的 有山有树林之 处,葱茏绸绢般 的小河,还有蜿 蜒的石板路连着 1个个依山傍水 的村落,更为凸 起的是这里的徽 派修建,其风格 表现在“粉墙黛 瓦”,即银白的墙 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天穹,在蓝天绿树衬映下额外注目婺源古民居既具备浓烈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奇特格式。别的我还要提的就是婺源的水,可谓是它是婺源的活的魂灵因了它,使得婺源的风光才有了灵气,才会如诗如画般的优美而横跨其上的桥则又平添了几许韵味别的我还要提的就是婺源的水,可谓是它是婺源的活的魂灵因了它,使得婺源的风光才有了灵气,才会如诗如画般的优美而横跨其上的桥则又平添了几许韵味从当地人口中获悉清华镇有一座木结构廊桥初建于宋,具备800余年汗青,因李白的“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而取名为“彩虹桥”,由六亭,五廊组成长廊式人行桥每墩上建1个亭,墩之间的跨度部分称为廊,是以,也叫廊亭桥从远处看,亭略高于廊,形成交错纷杂有致,被誉为神州最美的廊桥。
由於时间的原因也没能把婺源所有胜地好好嬉戏一翻,但是也从当地人口中相识到了以商人著名的延村,现有房屋多为清朝爱新觉罗弘历、嘉庆年间修建,也有少量系明代所建民居修建风格神肖酷似,多为一层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周围用风火房山围起,大门为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平面安插常为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前后均有浅天井方柱石基,格扇户牖,青石板铺地最令人称奇的是古宅绘声绘色的“三雕”(木雕、砖雕、在石头上雕刻)艺术延村以群屋一体的修建格式著称,若逢雨天,踩着光可鉴人的青石路,从村头走到村尾,穿堂入户而衣衫不湿,延村现保留有古民居57栋庄园特色极具,在环抱延村的河岸上还可以捕获到水粉画般轻灵、蒙胧、津润的画面思溪的古民居则以幽邃的天井风格见长,鎏金榜额,回廊护栏、天井书房,亦庄亦趣有些村落中,直到现在依然保留一些昔时的古驿道,它们在村庄与村庄之间宛如装饰的带子一般蜿蜒伸向远方那些规模较大的村落更是有着江熏风光田园诗般的意象,高高低低的树,曲曲弯弯的河,零零落落的村,有一种中国画中的韵味印象颇深的是理坑的小桥流水,理坑是1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自古文风壮盛、人材辈出自宋至清,仕官富贾达百人,村里的文人留下流传到后世巨著达29部,南宋年间出 了一名武状元,名叫李知诚。
理坑原名理源,建村于北宋末年,至今仍保存大量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
这些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参失闪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 ;青石板道错综复杂,石、木、砖各类溪桥 数十座沟通沿岸,更有两涧清流、柳碣飞琼、双桥叠锁、焦泉浸月、道院钟鸣、仙桥毓 秀等胜地在其中,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斑斓画卷,是婺源精品线上的一灿 烂的明珠。李坑給人的感覺没有宏村的贸易化,没有姚里的世外桃源,但是却有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它的人类社会形态文化气氛让人难忘,游走在村子里的,是游客,客流量稀疏的时辰,就能够好好存眷下何处的村名的生活体式格局李坑的琼浆,叫我难忘约上摰友,来到一家小小乡村酒吧,叫上一桌家常菜清冷刺喉的地下婺红的发紫的状元红,直至出了村子口舌头下依然回味甘甜还有看似温懦的木樨,因为怕喝醉,就不能体验认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晨风残月”的那份快感了但是就着外面那条河,和远处此起彼落的山,照旧喝出来了“别有用心不在酒在乎山川之间”的小小情味终于明白为什麼有人说唐诗是酒水压榨出来的惋惜我文才不好,没留下画也没留下了诗,但是留下了很美好的回忆和珍贵的照片,和一份心境。
通过写生使我由一個对婺源毫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1个熟练徽派修建的“内行”,我对徽派修建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它是徽派修建的重要特色马墙高低交错纷杂,一般为两叠式、或者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着土偶情和民俗习气已在脑际中深根了,也酷好这块土地。
我们有的钟情于古朴自然的小桥流水,有的专注于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我们用手中的画笔,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诠释着我们眼中那一道道迷人的风景,记录着独特而秀美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画出了一幅幅谱写自然生命的作品。远处的粉墙黛瓦在苍翠欲滴的绿树中显的格外显眼,满眼的油菜花已经让我们忘却了是在梦境还是在现实中。笔在手中慢慢滑动,静静地刻画着山村的每一面,思溪、延村、漳村„„欢声笑语让安静的山村也染上一抹红霞。我们的到来,见证山村令人垂涎的优美风光,也令我们惊奇的发现,原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是如此特别又吸引人,大自然的缔造竟这样神奇。
风景写生实质是情感与意境的结合,面对自然的写生,所画形象不只是客观的真实,需带有主观因素的提炼加工,侧重于把大自然中物之间色彩冷暖关系、物之间体感虚实、线面结合的交替变幻、强弱节奏等韵律感现象对人的视觉反映,充分的表现出来,是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和作品内涵的途径。
通过江西婺源的写生实践,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如画般景色。在这里瞥见了斑斓的风光,还有感触感染到了那纯朴的乡村典藏于心。
而採風的最後一天我們來到了著名的景德鎮,一個因瓷器而誕生而聞名中外的地方。瓷器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大发明,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一大贡献。景德镇是中国著名瓷都,它是陶瓷艺术之城,也是陶瓷文化之城。千年的窑火,烧出了精美无比的瓷器,也烧出了灿烂辉煌的陶瓷文化,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艺术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据歷史資料记载,景德镇的制瓷始于汉代,从发掘的五代、宋、兀、明、清等封建王朝的胜衰、兴亡,经历了若干历史上的重大变化。发展到明、清(前中期)时期,不仅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也成为举世闻名的瓷都,其当时的瓷业生产处于世界的领先地位。正因为此,伴随景德镇而生的陶瓷文化也应是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景德镇经济中的特色产业。陶瓷文化和民间传说作为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引起世人的关注。1,太平窑的传说
太平窑”是一种类似圆筒的象征窑。它用一只只烧瓷器时用右。
相传太平天国期间,太平军曾几次到过景德镇。清兵的头目为了死守住景德镇,堵住江西通往安徽的通道,下令将镇上所有的烟囱和瓷窑拆掉,以便用它的砖头筑起一座座工事,抵抗太平军的攻打。当辅王杨辅清率领的太平军已逼近景德镇。清军知大势已去,只好撤退逃命。逃走前,将瓷窑烟囱,予以破坏,炸毁。而当太平军开进景德镇时,却是下令打开官府的粮仓和金库,并要富户拿出钱粮,然后将米和钱分发给穷苦百姓。
中秋节到了,大家准备与太平军一起欢庆,但此时的景德镇已是一片萧条景象。一位老窑工说:到处都是渣饼,何不用这些渣饼垒成窑的样子,内用松柴燃烧,用窑火来庆祝。于是当晚,只见各处火光闪闪,火焰冲天,大家欢乐到深夜。
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一盛况,也寄托自己的向往,就语义双关地把它叫做“太平窑”,每到中秋节烧“太平窑”。成了景德镇的传统风俗习惯。2,风火神童宾传说 在督窑官唐英专门撰写《火神传》中:“神姓童名宾,字定新,饶之浮梁县人。性刚直,业儒,父母早丧,遂就艺浮地利陶。万历间,内监潘相奉御董造„„时造大器,累不完工,或受鞭棰,或苦饥荒,神恻然伤之,愿以骨作薪乞器之成。”后人为纪念童宾舍身就瓷工,便将其作为风火神供奉,童宾烧造的就是著名的青龙缸。3,“知四”肉景德镇的陶瓷民间传说中除了节日、祭神方面的内容,还有一部分是与地方饮食风俗相关的民间传说,这也是极富景德镇地方特色的。早先,镇上有个姓郑的窑户老板,为人尖钻,吝啬,把坯房佬折磨得个个像皮猴子。一次,瓷工中领头的蒋知四师傅,劳累了一天,肚子里没进一粒米。到断黑时分,好容易才端上碗。一扒饭,满嘴是沙,再看菜,是五里外都闻到臭味的毒豆腐。一气之下,他把碗砸了。蒋知四是条好汉,为人豪爽,爱打抱不平,于是冲到老板面前质问他。蒋知四见老板爱理不理的样子,气愤地说:“我再哇一遍,伙计们三个月不知肉味了,再不给,我们就歇工。”“敢!”郑老板恶狠狠地说。说停工就停工,当晚果然停了工。不久,郑老板勾通了官府,把蒋知四抓进衙门。在里面经过几番折磨,蒋知肉给弄得死去活来。而蒋知四的顽强不屈使得最终被剁了头,可坯房佬还是不复工。“要肉”的风潮越闹越大,窑户老板见杀鸡给猴看不顶用,只好答应瓷工每月十二两肉。瓷工斗争赢得了胜利,高兴地将这种肉做成味道鲜美的佳肴。先将肉洗清切细,配上大菜,豆豉,便放到锅里爆炒,然后放进豆腐清煮。肉煮好了,先还要行一套规矩:在坯架上,摆上三块坯板,搭成一个烧香的台子。接着放爆竹,供肉祭奠,行完这套简朴的仪式,才能享用一个月唯一的一餐肉食。镇上的瓷工们为纪念这位英雄,把这餐肉食叫“知四肉’,而“知四”肉现在也已经成为景德镇的一道名菜。4,各类窑变传说 有歷史古籍記載:“景德镇所造,常有窑变之。不依造式,忽为变成,或现鱼形,或浮果影。传闻初开窑时,必用童男童女各一人,活取其血祭之。故精气所结,凝为怪耳。近来禁不用人祭,故无复窑变。一云:恐禁中得知,不时宣索,人多碎之。” 窑变观音:朱彝尊《日下旧闻》戴:“明神宗时,李太后欲得一瓷像奉之。举念间、景德镇瓷窑中器化一庄严法像,绿衣披体,晏坐支颐,两膝低昂,左偃右植,手轮梵字,篆法宛然。献之阙下、懿旨命供于报国寺内、俾都人咸知敬礼、今京师所谓窑变观音是也。”清乾隆曾题诗以记。相传此观音为清宗室庆宽据为已有,辗转归于张翼,也有的说已经流落到国外。窑变龙船:梁同书《古窑器考》:“万历十六年诏烧方筋屏风不成,变而为床,又变为船,其中什物,无一不具。”
窑变异畜:宋应星《天工开物·陶埏》:“正德中,内使监造御器。时宣红失传不成,身家俱丧。一人跃人自焚,托梦他人造出,竟传窑变。好异者,遂妄传烧出鹿、象诸异物也”。景德镇自古以来是瓷业生产城市,是开放的工商业码头。正篇二:婺源景德镇考察报告
《民间美术考察报告》
姓 名: 班 级: 学 号:指导教师:2 34 篇三:景德镇作坊考察报告
景德镇陶阳新村平平窑考察报告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景德镇是千年窑火不断的产瓷胜地。历代能工巧匠利用得天独厚的陶瓷资源,广纳百家之所长,集天下名窑之大成,创造出灿烂的陶瓷艺术和陶瓷文化,景德镇陶瓷作坊是景德镇陶瓷经济及陶瓷文化传承的载体,景德镇传统的手工工艺制瓷业就是由一座座生产作坊组成,从这里生产出“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为世人所青睐的精美瓷器,并孕育出灿烂的陶瓷文化。为此对景德镇陶瓷作坊进行考察有重要意义。提起陶瓷作坊,自然要说到景德镇的陶阳新村,这个靠近景德镇陶瓷学院老校区的弹丸之地,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瓷从业者及陶瓷爱好者,也就有了各种陶瓷作坊。这些作坊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当地农民自己雇佣工人开的,另一部分是当地农民把房屋出租给别人开的。而我的考察对象就是位于陶阳新村的平平窑。之所以选择平平窑作为调查对象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陶阳新村有好多小作坊,但平平窑却是集拉坯、利坯、烧制、销售等一条龙的,既自己制作陶瓷出售,也会吸引其他人到他们那里进行绘画创作。
一、平平窑概况
平平窑位于景德镇新厂陶阳新村的东南角,老板黄平典型的80后,85年出生的他先后当过泥工、司机、拉坯工人等,因陶阳新村新建后吸引了大量的陶瓷从业者在陶阳新村开小作坊,他从中看到了商机于是在自家房前盖了简易的房子,买了窑,招聘了几个工人,平平窑就这样开业了。
今年大四的陶瓷学院雕塑系的学生张强就是平平窑的常客,现在他也算一个年轻创业者了。和很多陶院的学生一样,张强也在陶阳新村租下了一小栋村子里的居民房,作为自己的陶瓷作坊。每个周六都会参加乐天陶设的创意集市,而他的作品大部分都在平平窑这里烧好的。张强最近接到的是一个苏州的香薰公司的订单,制作香薰的瓶子。500个瓶子,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单子了,他们靠着自己的创意,做一些有个性的东西,来吸引客户。平平窑还有很多像张强一样做陶瓷小工艺品的学生,他们自己制作样品吸引顾客,接到订单了就到平平窑来制作烧成。
陶瓷学院的于老师也会定期到平平窑来,和学生张强接订单的不同,于老师是自己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他会把自己的设计图拿给老板黄平,让他按要求给自己拉坯,配好釉,绘画完后再在这里进行烧制。碰到于老师那天刚好他的作品出窑了,但显然他不是很满意,因为有些作品他画的很好,可是由于吹釉师傅的疏忽,把釉吹厚了结果有些人物的面部不是很清晰,与他的预想有些差距,自己辛辛苦苦的花费数天的创作就这样失败了,于老师有点痛心。可是按照行规顶多就是这个瓶子不收钱,其他也没有任何补偿了,老板解释说景德镇自古就这样的,就连大师的作品烧坏了也没办法,不可能按市场价赔偿的,如果烧坏作品你要拿走就要付一半的钱,你要不要了这个皮管子就可以不收钱。于老师很无奈只能付了一半的钱,把有瑕疵的瓶子带回家去,他说自己辛辛苦苦的成果,即使有瑕疵也不舍的就这样扔了。平平窑的客人中还有一个日本老师,由于日本烧窑的成本非常高,而且窑较少,所以这位日本人每年都会定期来平平窑这里进行创作,然后把烧成的成品托运回日本。老板说这位日本人平时就住在陶阳新村的一个普通民房里,制作一些陶瓷枕头之类的,然后在上面进行绘画。由于我取得时候日本人已经回国了,不过还是有幸看到了他的作品,很精致很特别。
老板说年后的生意不太好,因为国家反腐倡廉,国五条的出台,很多原来把陶瓷当做礼品送领导的人现在生意不好做,不再来订货了。春节过后去年的几个师傅也因为工资低辞职了,黄平只能自己身兼数职,又拉坯又利坯又吹釉的,所以工作效率有点低。他准备培养几个徒弟,不然对生意有影响。
二、由平平窑而对景德镇作坊的思考
1、落后的生产环境
景德镇的陶瓷作坊大多在旧厂房或自己家搭建的建议棚子里,环境脏、乱、差。一间旧房,几台设备,几名工人就可以进行生产了,无需任何证件。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突出,尤其是用电安全和窑炉安全问题。近几年发生过几起陶瓷作坊火灾和窑炉爆炸事故,已经引起来人们对安全生产的的重视。很多陶瓷作坊真可以用不堪入目来形容,闷热的厂房内满地泥浆和尘土,随意摆放的原料和做好的坯,屋顶像麻花一样的电线,光着膀子打着赤脚的工人。还有些情况较好,物品摆放整齐,但依旧给人脏的感觉。黄平告诉笔者:“景德镇陶瓷作坊都这个样子,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我们也想在干净整洁的厂房里生产,但那要花很多钱,我们这些小作坊哪里投资的起呀。我们希望政府多给点好政策,比如建些好厂房便宜租给我们也好啊。”笔者认为,大多数作坊主们一下子肯定拿不出来那么多钱改善生产环境,这就需要政府正确的引导和提供更多的帮助,比如根据作坊主们的需要开发大型的陶瓷作坊工业区,搞好配套设施,便于集中管理,也让作坊主们更方便生产,何乐而不为呢?
2、落后的管理模式
景德镇陶瓷作坊的工人少到两三人的家庭作坊,多至五六十人大作坊。基本上都不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一般都是贴招工广告或者通过劳动中介招工,工人也没有相关的资历和技能证明,老板觉得你行,谈好价钱就可以上班了。劳动双方几乎没有任何约束,工人想跳槽就跳槽,有些老板只能通过扣工资这种方法来留住工人,但这会影响工人的积极性,不是什么好办法。笔者认为,政府或行业间可以成组织建立一个陶瓷工人和作坊主诚信档案库,对陶瓷工人和作坊主进行登记,并根据情况对他们进行诚信评级,若有违约则降低其诚信等级,并公开公布,以此来限制工人和作坊主的不诚信行为。
3、落后的营销模式
景德镇陶瓷作坊早期通过在广场和樊家井摆地摊和开小店销售瓷器,随着社会的发展,摆地摊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买家和卖家的要求,作坊主们开始进入店铺销售时代。如今,景德镇形成了樊家井,国贸,金昌利,陶瓷大世界和中国陶瓷城五大陶瓷销售地。其中樊家井主要是卖仿古瓷,金昌利则是高档餐具和工艺瓷,陶瓷大世界主要卖艺术瓷,国贸和中国陶瓷城店铺众多正规且全面。此外,像老鸭滩、筲萁坞等也集中卖中低档陶瓷。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一路飙升的店面的租金,不少作坊主开始尝试网络销售,但大多数人缺乏相应的知识,赚钱的不多。很多作坊主们帮名牌陶瓷企业搞贴牌加工,但这决不是什么长久之计,要做就要做自己的品牌,把自己企业的命挂在别的企业脖子上可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4、缺乏做大做强的意识
景德镇很多陶瓷作坊主在赚到钱后要么满足于现状,要么干脆洗手不干了,早早的享福去。我觉得这一点我们景德镇作坊主们应该向浙商学习,他们一有机会就把自己的产品做大,敢于去闯。景德镇很多早期搞作坊的已经具有继续扩大规模和做自己品牌的实力,但很多人并不愿意去冒风险或者去劳累,而是把赚到钱存起来,买房子,再给子女买房子,再买几套店面收店租,贪图安逸。他们很少或者没有进行产品的研发,所以这类陶瓷作坊基本无所谓知识产权,什么东西好卖就模仿什么,什么东西流行就生产什么。完全不考虑是否存在侵权的问题,使这种风气仿佛成为了行业中默认的潜规则了。长此以往,在创新上的热情渐渐消退。笔者希望有规模的陶瓷作坊一定要打响自己的品牌,敢于做宣传,牌子被消费者认可了,东西不愁卖不出去。景德镇的玉柏陶瓷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玉柏陶瓷几年前还是一个陶瓷小作坊,但它每年都舍得花钱参加一年一度的瓷博会,而且赚
第四篇:景德镇作坊考察报告(范文模版)
景德镇陶阳新村平平窑考察报告
瓷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之一,景德镇是千年窑火不断的产瓷胜地。历代能工巧匠利用得天独厚的陶瓷资源,广纳百家之所长,集天下名窑之大成,创造出灿烂的陶瓷艺术和陶瓷文化,景德镇陶瓷作坊是景德镇陶瓷经济及陶瓷文化传承的载体,景德镇传统的手工工艺制瓷业就是由一座座生产作坊组成,从这里生产出“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为世人所青睐的精美瓷器,并孕育出灿烂的陶瓷文化。为此对景德镇陶瓷作坊进行考察有重要意义。
提起陶瓷作坊,自然要说到景德镇的陶阳新村,这个靠近景德镇陶瓷学院老校区的弹丸之地,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陶瓷从业者及陶瓷爱好者,也就有了各种陶瓷作坊。这些作坊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当地农民自己雇佣工人开的,另一部分是当地农民把房屋出租给别人开的。而我的考察对象就是位于陶阳新村的平平窑。之所以选择平平窑作为调查对象就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陶阳新村有好多小作坊,但平平窑却是集拉坯、利坯、烧制、销售等一条龙的,既自己制作陶瓷出售,也会吸引其他人到他们那里进行绘画创作。
一、平平窑概况
平平窑位于景德镇新厂陶阳新村的东南角,老板黄平典型的80后,85年出生的他先后当过泥工、司机、拉坯工人等,因陶阳新村新建后吸引了大量的陶瓷从业者在陶阳新村开小作坊,他从中看到了
商机于是在自家房前盖了简易的房子,买了窑,招聘了几个工人,平平窑就这样开业了。
今年大四的陶瓷学院雕塑系的学生张强就是平平窑的常客,现在他也算一个年轻创业者了。和很多陶院的学生一样,张强也在陶阳新村租下了一小栋村子里的居民房,作为自己的陶瓷作坊。每个周六都会参加乐天陶设的创意集市,而他的作品大部分都在平平窑这里烧好的。张强最近接到的是一个苏州的香薰公司的订单,制作香薰的瓶子。500个瓶子,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单子了,他们靠着自己的创意,做一些有个性的东西,来吸引客户。平平窑还有很多像张强一样做陶瓷小工艺品的学生,他们自己制作样品吸引顾客,接到订单了就到平平窑来制作烧成。
陶瓷学院的于老师也会定期到平平窑来,和学生张强接订单的不同,于老师是自己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他会把自己的设计图拿给老板黄平,让他按要求给自己拉坯,配好釉,绘画完后再在这里进行烧制。碰到于老师那天刚好他的作品出窑了,但显然他不是很满意,因为有些作品他画的很好,可是由于吹釉师傅的疏忽,把釉吹厚了结果有些人物的面部不是很清晰,与他的预想有些差距,自己辛辛苦苦的花费数天的创作就这样失败了,于老师有点痛心。可是按照行规顶多就是这个瓶子不收钱,其他也没有任何补偿了,老板解释说景德镇自古就这样的,就连大师的作品烧坏了也没办法,不可能按市场价赔偿的,如果烧坏作品你要拿走就要付一半的钱,你要不要了这个皮管子就可以不收钱。于老师很无奈只能付了一半的钱,把有瑕疵的瓶子带
回家去,他说自己辛辛苦苦的成果,即使有瑕疵也不舍的就这样扔了。
平平窑的客人中还有一个日本老师,由于日本烧窑的成本非常高,而且窑较少,所以这位日本人每年都会定期来平平窑这里进行创作,然后把烧成的成品托运回日本。老板说这位日本人平时就住在陶阳新村的一个普通民房里,制作一些陶瓷枕头之类的,然后在上面进行绘画。由于我取得时候日本人已经回国了,不过还是有幸看到了他的作品,很精致很特别。
老板说年后的生意不太好,因为国家反腐倡廉,国五条的出台,很多原来把陶瓷当做礼品送领导的人现在生意不好做,不再来订货了。春节过后去年的几个师傅也因为工资低辞职了,黄平只能自己身兼数职,又拉坯又利坯又吹釉的,所以工作效率有点低。他准备培养几个徒弟,不然对生意有影响。
二、由平平窑而对景德镇作坊的思考
1、落后的生产环境
景德镇的陶瓷作坊大多在旧厂房或自己家搭建的建议棚子里,环境脏、乱、差。一间旧房,几台设备,几名工人就可以进行生产了,无需任何证件。生产过程中安全问题突出,尤其是用电安全和窑炉安全问题。近几年发生过几起陶瓷作坊火灾和窑炉爆炸事故,已经引起来人们对安全生产的的重视。很多陶瓷作坊真可以用不堪入目来形容,闷热的厂房内满地泥浆和尘土,随意摆放的原料和做好的坯,屋顶像麻花一样的电线,光着膀子打着赤脚的工人。还有些情况较好,物品摆放整齐,但依旧给人脏的感觉。黄平告诉笔者:“景德镇陶瓷
作坊都这个样子,大家都已经习惯了,我们也想在干净整洁的厂房里生产,但那要花很多钱,我们这些小作坊哪里投资的起呀。我们希望政府多给点好政策,比如建些好厂房便宜租给我们也好啊。”笔者认为,大多数作坊主们一下子肯定拿不出来那么多钱改善生产环境,这就需要政府正确的引导和提供更多的帮助,比如根据作坊主们的需要开发大型的陶瓷作坊工业区,搞好配套设施,便于集中管理,也让作坊主们更方便生产,何乐而不为呢?
2、落后的管理模式
景德镇陶瓷作坊的工人少到两三人的家庭作坊,多至五六十人大作坊。基本上都不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一般都是贴招工广告或者通过劳动中介招工,工人也没有相关的资历和技能证明,老板觉得你行,谈好价钱就可以上班了。劳动双方几乎没有任何约束,工人想跳槽就跳槽,有些老板只能通过扣工资这种方法来留住工人,但这会影响工人的积极性,不是什么好办法。笔者认为,政府或行业间可以成组织建立一个陶瓷工人和作坊主诚信档案库,对陶瓷工人和作坊主进行登记,并根据情况对他们进行诚信评级,若有违约则降低其诚信等级,并公开公布,以此来限制工人和作坊主的不诚信行为。
3、落后的营销模式
景德镇陶瓷作坊早期通过在广场和樊家井摆地摊和开小店销售瓷器,随着社会的发展,摆地摊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买家和卖家的要求,作坊主们开始进入店铺销售时代。如今,景德镇形成了樊家井,国贸,金昌利,陶瓷大世界和中国陶瓷城五大陶瓷销售地。其中樊家井主要是卖仿古瓷,金昌利则是高档餐具和工艺瓷,陶瓷大世界主要卖艺术瓷,国贸和中国陶瓷城店铺众多正规且全面。此外,像老鸭滩、筲萁坞等也集中卖中低档陶瓷。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一路飙升的店面的租金,不少作坊主开始尝试网络销售,但大多数人缺乏相应的知识,赚钱的不多。很多作坊主们帮名牌陶瓷企业搞贴牌加工,但这决不是什么长久之计,要做就要做自己的品牌,把自己企业的命挂在别的企业脖子上可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4、缺乏做大做强的意识
景德镇很多陶瓷作坊主在赚到钱后要么满足于现状,要么干脆洗手不干了,早早的享福去。我觉得这一点我们景德镇作坊主们应该向浙商学习,他们一有机会就把自己的产品做大,敢于去闯。景德镇很多早期搞作坊的已经具有继续扩大规模和做自己品牌的实力,但很多人并不愿意去冒风险或者去劳累,而是把赚到钱存起来,买房子,再给子女买房子,再买几套店面收店租,贪图安逸。他们很少或者没有进行产品的研发,所以这类陶瓷作坊基本无所谓知识产权,什么东西好卖就模仿什么,什么东西流行就生产什么。完全不考虑是否存在侵权的问题,使这种风气仿佛成为了行业中默认的潜规则了。长此以往,在创新上的热情渐渐消退。笔者希望有规模的陶瓷作坊一定要打响自己的品牌,敢于做宣传,牌子被消费者认可了,东西不愁卖不出去。景德镇的玉柏陶瓷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玉柏陶瓷几年前还是一个陶瓷小作坊,但它每年都舍得花钱参加一年一度的瓷博会,而且赚
到钱后敢于做大,短短几年时间,如今已成为景德镇的一个知名陶瓷企业。
5、人才青黄不接
由于九十年代大批瓷厂的倒闭,下岗工人纷纷对铁饭碗失去信心。很多人下岗后转业,也有很多人转入作坊继续从事陶瓷行业。但是对于他们的的下一代也就是八零后九零后,他们却大都是相同的观点——不希望子女们继续从事陶瓷这个行业。对于这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来说,现在又不是原来的国营企业,做陶瓷只能混口饭吃,并且又脏又累,并不是什么好的工作。一位作坊主告诉笔者:“我孩子小的时候我也不想让他做瓷器啊,做这行确实累啊,很多家长肯定跟我想的一样,都是叫子女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就好找工作呀。”时至今日,招工难已经是景德镇作坊主们面前一个实实在在的大难题,越来越多的老工人不干了,年轻人又不愿干这行,景德镇陶瓷工人青黄不接的现象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笔者认为政府在这方面应该做好正确的导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不能只看到现在做瓷器很累,我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来看,陶瓷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行业,景德镇又是世界瓷都,从事陶瓷行业未来必将遇到许多机遇。
6、资源浪费量大,环境污染严重
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缺少材料的循环利用等环节,几乎所有的小作坊都存在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许多的材料和设备就因为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而白白浪费和破损了,其中许多是不可回收和修
复的。基于这些原因,环境的污染严重也就不言而喻了。对于陶瓷生产地而言,环境问题无一不是老大难问题,除去陶瓷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定量污染外,最需要通过改进管理及技术得以解决的污染大类就是生产中的废品。
7产品种类单一,缺少设计环节,采取低价竞争
许多作坊依靠他们在陶瓷生产地的优势既不研发产品,也不对外经销,而是接受同行的介绍,坐等业务的上门,主要通过记件结算等方式进行生产。没有专业的设计人员,甚至没有工艺技师,有的只是老板与和临时招来的有一定技术的临时杂工。因而效益的好坏通常取决于人脉、效率和季节。我觉得这些作坊不妨招聘一些既有美术基础又了解专业技术的工作者,来承担设计任务,产品要不断进行创新,定期推出新产品。
在陶瓷作坊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做大做强,这应该是几个的真陶瓷作坊为获得更广泛的生存空间必须要做的。本文到此其实还不能做一个结束,这不仅因为文中所写的只是考察的一部分内容,更重要的是陶瓷作坊的工作仍然在继续,他们的未来会怎样,这是留给研究者的一个更有挑战性的话题。
第五篇:景德镇陶瓷考察报告
景德镇陶瓷市场调查报告
姓名:夏国华
班级:零八陶设四班学号:200830111409指导老师:鲁瑜
陶瓷是景德镇称都之源,纵观景德镇的历史, 就是一部以陶瓷发展史为主题的历史, 其瓷都地位和社会影响足以表明陶瓷在历史上对景德镇的巨大贡献。景德镇从汉代开始制造原始瓷器, 至今有 1700多年的历史。但近二十年来, 我们的陶瓷质量在国际上早已失去往日的风采, 唐、宋、明、清初时的辉煌已不复存在。虽然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 陶瓷在质量、数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先进国家同类产品相比,大部分产品差距仍相当大。我国建筑卫生瓷 6 0-7 0%是中低档产品, 日用瓷的单件创汇率仍远低于其他国家。国内许多日 用陶瓷企业的景况每日愈下, 建陶企业争相仓促上马, 争夺这个本来就是微利行业的利益, 结果出现大量产品积压, 质量、价格上不去, 这些都为陶瓷从业者们所共知。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彻底, 体制机制转换滞后1995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制瓷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 市政府对景德镇人赖以骄傲的十大瓷厂!进行改制, 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案, 划小核算单位, 随着光明、人民、建国、东风、长征、红星、红旗等十大瓷厂!停产,。原职工三分之一退休,三分之一下岗, 只留下三分之一在原企业维持工作。首先,他们大多不进行技术上的更新,更加谈不上新设备的购买,他们往往延用原有国企留下的旧设备,修修补补,反复使用。其次,有些地区如景德镇等地,企业主们更加喜欢依靠纯粹的人力来完成产品的生产,用他们的话讲:人力比较机器更快、更好、更便宜。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种非常原始并且初级的获取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它固然简单,但却有限。所以一旦业务量加大或是复杂了以后,生产的效率及质量自然就显得比较低了。缺少一些作为商人所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和竞争中的冒险精神,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再次,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方法,缺少材料的循环利用等环节,几乎所有的小工厂都存在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许多的材
料和设备就因为企业制度的不健全,从业人员的责任心不强而白白浪费和破损了,其中许多是不可回收和修复的。基于这些原因,环境的污染严重也就不言而喻了。对于陶瓷生产地而言,环境问题无一不是老大难问题,除去陶瓷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定量污染外,最需要通过改进管理及技术得以解决的污染大类就是生产中的废品。许多工厂依靠他们在陶瓷生产地的优势既不研发产品,也不对外经销,而是接受同行的介绍,坐等业务的上门,或独揽或继续分派,主要通过记件结算等方式进行生产。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的环节过多,导致利润的分化和生产的不稳定,最终吃亏的只能是消费者,以及行业本身的良性发展。而其它地区,不同类型的小工厂同样主要接受订单,即来样加工、批量生产。因此该类工厂中没有专业的设计人员,甚至没有工艺技师,有的只是老板与和临时招来的有一定技术的临时杂工。因而效益的好坏通常取决于人脉、效率和季节。我们曾在丁山某效益颇佳的企业实习,该厂除了承接各种日用产品的定单之外,还生产纯手工的陶艺类工艺产品。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许多的大企业正在逐步走向成熟,而其中相当部分属于合资或独资的性质。相比较而言,中小型工厂的血统则要“纯正”的多,但是因为他们很少或者没有进行产品的研发,所以这类陶瓷工厂基本无所谓知识产权,什么东西好卖就模仿什么,什么东西流行就生产什么。完全不考虑是否存在侵权的问题。因为竞争的双方都没有这种意识。逐渐姑息,使这种风气仿佛成为了行业中默认的潜规则了。长此以往,企业在创新上的热情渐渐消退,甚至没有。但问题的关键来自于国际企业的竞争压力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冲击,国内的市场已经被打开,份额的变化取决于企业自身与行业自身。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市场环境中的不合理成分,相关法制环节中的不健全因素。面对新的竞争、新的挑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进一步完善,按照游戏规则办事,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道路。总之,如果我们不想在未来崛起的时候重走其它行业的弯路,那么最好现在开始行动起来。这时景德镇街头巷尾出现大量小作坊式的个体陶瓷生产、销售机构, 这些小作坊本来可以迅速地调整产品结构, 降低成本。但长期以来形成的计经济划生产习惯, 却让毫无创新的低端日用瓷和艺术瓷成为景德镇市场的主要产品, 而且,这些小作坊生产出来的产品大部分以地摊、式销售手段在景德镇出售。而此时, 广东、福建等东南沿海地区的民营陶瓷企业已经在细分市场、引入资本、扩大产业规模, 一路高奏凯歌。
中国瓷都景德镇依靠陶瓷产业发展了一千多年, 景德镇的历史是一个以陶瓷发展为主题的历史, 陶瓷对景德镇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在今天品牌引导消费观念市场,陶瓷品牌经济的作用不容忽视。景德镇陶瓷企业肩负着发展品牌,弘扬陶瓷文化改革发展陶瓷产业的重要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