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戒毒帮教工程示范点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16:56: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千人戒毒帮教工程示范点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千人戒毒帮教工程示范点调研报告》。

第一篇:千人戒毒帮教工程示范点调研报告

2006年6月,省禁毒办和省禁毒基金会在全省创新开展“千人戒毒帮教工程”示范点工作。为配合搞好这项工作,省关工委主动会同**市禁毒办、关工委到**市调研,选定了该市汶村镇**村为省关工委和**市禁毒办的联系点。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目前该示范点的工作成效显著,被帮教人员基本解除毒瘾,呈现了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禁毒工作的新局面。

一、以科学发展观选点,以务实精神抓成效

按照省禁毒办和禁毒基金会的要求,确定为省“千人戒毒帮教工程”示范点需具备四个条件:一是当地党政领导高度重视禁毒工作;二是吸毒人员较多;三是工作基础、群众基础比较好;四是帮教力量、组织领导工作能落实。为选好选准示范点,省禁毒委委员、省禁毒基金会副理事长、省关工委副主任欧辉成,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朱策,多次到**市调查摸底,将过去毒情比较严重、吸毒人员较多的汶村镇**村定为“千人戒毒帮教工程”示范点,通过发动基层和社会力量要将它办成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爱心工程”、“民心工程”、“造福工程”和“德政工程”。

**村地处**市西南沿海,全村近5千人,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有115人,占村民总数的2.35%,是全市毒品重灾区之一,且复吸率高,有的因吸毒导致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有的为筹集毒资,不惜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村中吸毒人员离婚多,盗窃多,给社会安定和谐造成极大的威胁,当地党政领导和群众对毒品危害早就有切齿之痛,强烈要求根治毒害,共建平安和谐社区。**、**两地禁毒办和当地基层组织的领导多次开会研究,并以科学的态度,分析了在**村办示范点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找准了办好**村“千人戒毒帮教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宣传发动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市禁毒委副主任、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马来久,市禁毒办主任赵天乐,副主任朱锦汉,**市委政法委主管禁毒工作的副书记李民瑞,市禁毒办主任罗洪顺,多次到该示范点指导工作。**市和**市禁毒办深入开展调查摸底工作,与干部群众促膝谈心,组织学习李容根副省长关于全面实施“千人戒毒帮教工程”的讲话精神,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对禁吸戒毒工作的认识。工作一启动,就得到了各级党政领导的拥护和支持。汶村镇委、镇政府即召开班子会议,落实了三件事:(1)成立示范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委副书记梅泽麟同志任组长,其办事机构由镇禁毒职能部门和关工委派员组成;(2)制订示范点三年《实施计划》和有关帮教工作的规章制度;(3)筹建示范点宣传教育活动场所。从而保证了示范点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开展。

2.落实帮教对象,建立帮教小组。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立即组织力量,对辖区内的吸毒人员进行全面排摸,并将每个人的基本情况逐项造册登记,做到不留死角,不漏一人。最后确定帮教对象35名,他们都是戒毒出所后有可能复吸的人员。为组建一支强有力的帮教队伍,省关工委两位老领导对制定《实施计划》和组成帮教组的事宜提出了很好意见。在省、市禁毒办的支持和帮助下,一支强有力的帮教队伍组建起来,对戒毒人员开展了“二帮一”、“三帮一”活动。这支帮教队伍共有35个帮教小组70名帮教人员组成,其中有4名是镇委副书记,副镇长和镇人大副主席领导,有16名是镇属部门的领导,l9名是村委会及村小组干部,有27人是镇村关工委成员和村民代表;中共党员67名,占帮教人数的98%,他们在帮教工作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的社会禁毒氛围。汶村镇及时召开创办示范点动员大会,并利用各种宣传阵地,掀起声势浩大的禁毒宣传教育高潮,使毒品的严重危害和实施“千人戒毒帮教工程”的目的意义、目标要求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了浓厚的禁毒宣传氛围。接着,开好了“三个会”,发出了“三封信”。三个会:一是开好帮教人员座谈会,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二是开好帮教对象座谈会,鼓励他们戒断毒瘾,重新做人;三是开好帮教对象家属座谈会,同心协力做好跟踪帮教工作。三封信:一是对吸毒人员发出劝戒信,告诫他们要主动戒除毒瘾;二是对已解戒人员发出表扬信,鼓励他们动员他人一齐戒断毒瘾;三是给在戒人员的家属和亲朋的亲情信,希望不要歧视他们,而要用亲情鼓励他们戒除毒瘾。由于该“示范点”的启动工作上下一致,组织周密,措施得力,为“工程”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以诚相待开展帮教,真心实意挽救失足亲人

戒毒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面对社会和亲人有失落感,整天无所事事,精神空虚,复吸率高。他们缺乏亲情、友情和健康人常有的感情。在**村35名帮教对象中,就有8名是妻子带着儿女出走或改嫁的人。帮教工程一开始,一些帮教对象因深受帮教之益,愿意改邪归正,重新做人;但也有人害怕这会乘“帮教“之机抓去“劳教”而摆出一副“冷面孔”;有的家长

认为“家丑不可外扬“而将帮教人员拒之门外。省、市帮教小组多次到**村与帮教领导小组集体研究,指导大家以科学发展观的方法挽救吸毒失足者回归社会:

1.以情感动戒毒人员。帮教人员首先认识到:吸毒者既是违法者,又是受害者,更是特殊病人,因而要在人格上尊重,在精神上鼓励,在生活上关心他们,针对其存有惧怕帮教的心理,统一思想,步调一

致,以诚以情以理感化戒毒人员。在帮教工作中,采取了集体家访或个别谈心的方法反复进行。同时,通过“互签帮教责任书”,保证帮教工作能按时、按质完成。由于以诚以情开展帮教活动,很快就拉近了“帮”与“被帮”两者之间的距离。汶村镇副镇长陈邓家约帮教对象张松现出来饮茶,被张的妻子怀疑是设“圈套”抓他去劳教,再三劝其丈夫不要去。陈副镇长以真情感动对方,使张真正感到“镇长是真心来帮我的,不是来抓我的”。一年多来,帮教人员坚持开展“五心”帮教(即对帮教对象要有爱心,帮教工作要热心、细心、耐心,对他们戒断毒瘾要有信心)活动,使帮教对象越来越容易接受。干部群众说,过去的帮教是号召的多,落实得少,是“粗放型”的,而这次帮教工程,以人为本,因人施教,一帮到底,是“精细型”的。这项工作做好了,不但教育挽救了一大批失足者回归社会,还可以为全市的禁吸戒毒工作探索有效的途径。

2.认真落实帮教责任制。帮教组成员主要从“一包、二帮、三知”做起。“一包”是签定《帮教责任书》,对帮教对象包干负责,责任到人;“二帮”是帮助戒毒人员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知”是知道帮教对象的行踪,知道其交往和知道他的工作状况。对临时外出务工的帮教对象,跟踪帮教出现了难度,帮教组即采用了新的方法进行:一是用电话联系开展帮教;二是与用工单位的领导立下契约并经常保持联系,加强对帮教对象的教育与监督;三是利用传统节假日或帮教对象休息回家的时候进行帮教。并将帮教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领导小组再将情况综合向市禁毒办和省禁毒办汇报。使该“工程”的实施始终能保持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顺利开展。

3.充分利用退休党员干部和家属、亲属做好帮教工作。党员、退休干部在农村和基层德高望重,他们的言传身教对村民和年青一代具有深远的影响。该示范点充分发挥帮教队伍中的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退休干部的余热,做好帮教工作。镇关工委主任甄优浓,在做好帮教对象苏牙转化工作的同时,积极发动全镇退休干部参加帮教队伍,利用2个月的时间与35名对象都进行过一次至二次谈心,并为部分人员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退休干部何长寿,顾不得自己已是80高龄,不辞劳苦,每天步行2公里上门对戒毒人员冯振文帮教,一起饮茶做思想教育工作。去年何长寿摆80大寿酒,特意邀请冯振文一齐饮酒助兴;为鼓励冯振文勤劳致富,何长寿与村委会协商将本村后山果场优惠转给冯承包,冯振文夫妻种果务工致富,决心戒除毒瘾,夫妻俩恭恭敬敬地把何长寿当成自己的亲人。

吸毒者的行踪和思想状况其家属、亲属最清楚,他们在帮教工作中所发挥的亲情和影响力,是其他人员不可替代的。帮教对象谭兆旋斩指断戒的事例,在全镇上下引起反响;现年34岁的他因吸毒被送强戒和劳教共7年之久。清贫如洗,其妻提出离婚。谭苦苦挽留,帮教小组的同志也上门做调解工作,为保证不复吸,谭兆旋即用菜刀斩断自己两个指头,以表断瘾决心。其行动得到了妻子的谅解,目前夫妻二人在一家工厂务工。据该妻反映,其丈夫从来没有现在表现好。一个因吸毒将分离的家庭,也因决心戒断毒瘾而重归于好。

四、以安置就业为核心解决帮教困难

这是**村示范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主要经验之一。

1.领导率先垂范,千方百计解决就业难题。省关工委副主任欧辉成、朱策同志与**市禁毒办的同志每次到**村示范点,都带来了李容根副省长、省关工委方苞主任的指示和意见:开展以就业为核心的安置帮教工作;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从去年10月至今年3月,曾多次到对戒毒人员安置就业做得最好的汶村镇国强五金厂,调查了解安置就业的情况,鼓励厂方继续做好安置工作;与帮教对象促膝谈心,鼓励他们自食其力,走向新生。为保证禁毒和各项帮教措施落实到位。去年12月,朱策同志进村入户,一连4天在**村亲自与在家的帮教对象一个个谈心,调查了解帮教工作的实际情况。镇委副书记梅泽麟带着镇禁毒办主任甄沃棠和派出所的领导,走遍镇内的企业和厂场,发动企业主帮助解决戒毒人员安置就业的问题,并与接收单位签订《保证书》,承诺当帮教对象改好的担保人。在镇委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帮助下,35名帮教对象中,已有30名有了比较固定的职业,其中安置进厂场和建筑行业务工的有12人,自营职业和运输业的3人,村委会以优惠承包条件安排或自行耕山、种地的5人,开饮食店、理发店或其他工种的8人,在酒楼学烹调准备出国的2人。戒毒人员最近已有3人结婚,家庭幸福。只有5人(其中2人因初次尿检呈阳性正在送强制戒毒)尚在多方设法帮助他、解决就业。戒毒人员的改好影响了一大片,全镇的治安、刑事案件明显减少。

2.从解决实际困难入手,帮助一家,教育一村。按照李容根副省长的指示精神,**村示范点除了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外,还注意把帮助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因而戒毒改好的典型接二连三,苏文胜因吸毒使两个儿子辍学,“千人戒毒帮教工程”帮助父戒毒,子复学的感人事例,目前已成为佳话。苏文胜是四次进出戒毒所、劳教所的“瘾君子”,他除了把家里的积蓄花光,还欠债几万元,2006年5月,他长子苏家凤在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就读及小儿子读初中因无钱缴交学费而辍学。今年3月,帮教领导小组及时将此事向市禁毒办、关工委及省关工委挂点的领导汇报,即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欧辉成、朱策同志到肇庆联系恢复苏家凤学籍的事宜;**市关工委想尽办法,资助了5000元,**市禁毒办发动某公司赞助了3000元,**市关工委主任李国亮捐助800元共8800元,帮助苏家凤解决复学的问题。“自古以来哪有省级机关的官员为吸毒仔解决困难的呀? ”看到儿子的学业失而复得,苏文胜不禁热泪盈眶,他决心戒断毒瘾,走向新生。如今他除了耕好责任田外,还做建筑工挣钱供孩子上学。

镇领导集体做好帮教的事迹也十分感人。现年49岁的苏惠照因吸毒曾6次进出戒毒所和劳教场,前后两任妻子也因此带着儿女离他而去。最近一次解教回家,后任妻子知他有悔改之意,带着儿子从海南回来,但一家人既没有户口也没有身份证,夫妇无法就业,儿子无法读书。“千人戒毒帮教工程”启动后,苏被列入了帮教对象,镇委副书记梅泽麟和镇禁毒办、派出所的领导多次往返市公安局及三水劳教所,帮助他解决了家庭户口、夫妇身份证及小孩上学等问题,还介绍他到一间外资企业务工,苏感激不尽,并与帮教人员交上了朋友,同时提供线索协助公安机关破获了一批贩毒案件和查获了一批吸毒人员。由于苏在厂勤奋肯干,于去年1 o月被提升为“领班”,月薪从700元升到1300多元。苏惠照还通过“现身说法”,帮助和教育其他人员戒毒瘾,走向新生。

3.做好培训工作,巩固戒毒效果。苏远志、陈景悦等8位帮教对象,通过镇政府组织技能培训后,被介绍进厂、进建筑场所务工,个个都得到厂方的赏识,其中陈景悦被提升为机械维修师傅。他们的表现改变社会和人们对他们的歧视和成见,也打破了某些企业、单位不敢安置“白粉仔”就业的僵局,一些原来“坚决”不接收戒毒人员就业的企业,也开始愿意做好以就业为核心的安置帮教工作。事实证明,帮教工作中积极创造条件,为无业、生活困难的戒毒出所人员解决就业、低保等问题,是巩固戒毒成果的一项非常好的途径

五、让“千人戒毒帮教工程"示范点发挥示范作用

**示范点在实际工作中,把建制立章和落实措施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保障了工程的顺利开展。

1.加强检查督促,落实尿检措施。坚持尿检制度,是巩固戒毒成果的一种好办法。**村示范点将帮教对象与社会上的戒毒人员有所区别;对于首次尿检阳性的人员,在本年内坚持每月尿检一次,以后根据各人的表现而异,实行2个月或1个季度尿检一次。对于尿检阳性的人员,马上送强制戒毒,出所后继续作为帮教对象重点帮教。对于外出做临工的人员,抓住了其节假日或休息日回家的机会,或通知其本人返来随时尿检。一年来,35名对象执行了尿检制度,33人屡呈阴性,另2人阳性已送强制戒毒。

2.建档立册,使帮教工作制度化、经常化。按照公安部关于将涉毒人员录入信息系统实行动态管理的要求,一定要建立“一人一档’’的跟踪帮教制度,定期进行家访每月至少1至2次,并将每次尿检和谈话的内容都存档在《帮教手册》(台帐)上,定期分析,提高帮教工作的实效性。**村示范点以落实帮教措施为基础,编写了《35名被帮教人员的基本情况》,对各人的表现了如指掌,并将他们分为一类(个人表现好,有信心和决心戒除毒瘾),二类(表现一般,帮教后可以戒除毒瘾),三类(表现较散漫,努力帮教才能戒断毒瘾)帮教对象。其中属一类的有18人,二类的有6人,三类的有11人,分别占帮教对象总数的51.5%、17.1%和31.4%。帮教组按不同类型,因人施教,对症下药,从帮助解决思想问题引导到解决戒断毒瘾的问题。

3.加强帮教队伍的素质建设,不断提高帮教水平。由于“千人戒毒帮教工程”是一项新生事物,帮教队伍的成员也来自不同的单位,因而在工作中一定要加强帮教队伍的自身建设,增强对帮教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村示范点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定期召开帮教队伍会议,组织经验交流,普遍提高了帮教水平和改进了帮教方式方法,为保持帮教队伍的稳定和良好素质,该示范点一是从关心帮教人员的生活出发,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帮教人员给予一定的误工补贴,让他们放心做好工作;二是建立激励机制,通过以会培训的形式提高业务素质,及时总结和大力表彰帮教工作中的好人好事,推动禁毒人民战争的发展;三是对帮教领导小组成员或帮教人员出现有变动,即及时给予调整补充,既保持了帮教队伍的稳定,又能保障各项工作按《千人戒毒帮教工程实施方案》按期按质完成。

第二篇:居委会戒毒康复帮教工作总结

居委会戒毒康复帮教工作总结

我村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997)5号文件和全市禁毒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禁毒工作各项措施,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关于《全国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工作方案》,结合我村实际,与古城街道党委、政府签订责任书,积极创建“无毒社区”,具体落实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村禁毒

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其中沈小华同志为组长,金培忠同志为副组长,陈忠海、徐宝春等同志为成员,领导全村戒毒康复帮教工作的开展。认真贯彻执行上级禁毒工作精神,做好宣传发动和禁毒预防性教育,开展禁毒日常事物工作。定期召开分析会,检查帮教工作,全面掌握被帮教对象的活动情况,并做到“(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www.xiexiebang.com)六知”。任命陈忠海同志为我村禁毒信息员,在居委会的统一指导下,开展各种形式的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积极收集禁毒信息,并及时向责任区民警和居委会反馈,定期接受禁毒工作业务培训,提高搜集、发现涉毒信息的能力。

二、落实“无毒社区”工作。把创建“无毒社区”工作纳入我村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任务,与其他工作一样,抓好我村内的创建工作。制订全年工作计划,定期工作有小结,使创建工作有步骤地进行,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做好禁毒工作。

三、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建立日常检查制度,落实长效管理,日常检查分片、分块进行,有专人负责,对出租房、外来人口和辖区内服务行业列入重点检查对象和场所,定期向禁毒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检查情况。完善规范各项制约措施的落实,与毒品作斗争,建立月排摸分析,每季度召开一次禁毒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净化安全文明“无毒社区”,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四、加大宣传教育。坚持预防为主的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村民的禁毒意识,使毒品的危害和禁毒的要求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真正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的格局。服务工作到位,对村民日常生活经常关心过问,掌握村民的思想动态,纳入长期的视线工作,预防和控制村民吸、贩毒事件的发生。

通过全年的禁毒帮教工作,全村没有新增一例吸毒、贩毒案例,顺利地完成了创建“无毒社区”的任务。

**居委会

第三篇:安置帮教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调研报告

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调研报告

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特定对象进行的一种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活动。多年来,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民政、劳动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协调、配合下,在各级安置帮教组织和帮教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提高监狱、劳教所的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原有的安置帮教工作模式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全面掌握我市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总结我市安置帮教工作现状,弄清我市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提出加强我市安置帮教工作的措施和建议,我市司法局成立调研小组,采取全面摸排统计、座谈、走访等方式,对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普遍将其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目标考核内容。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坚持“以帮教为手段、以安置为重点、以稳定为目标”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新形式下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工作制度,克服种种困难,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各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组织基本建立,基层帮教队伍基本形成。1999年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划归司法行政部门指导管理,由市综治委牵头、分管市长担任组长、司法、公安、民政、劳动、工商、地税、妇联、团市委、关工委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马鞍山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下设的办公室设在市司法局。随后,当涂县、各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也相继成立。乡镇、街道普遍依托司法所建立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站,司法所长或司法助理员为工作站负责人。村(居)委会、厂矿企事业单位以调委会、治保委员会为主,吸纳工会、共青团、妇联及刑释解教人员家属等组成帮教小组。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级帮教组织883个,落实帮教工作人员2576人,把全市1951名(五年内刑释人员1711名,三年内解教人员240名)帮教对象划分为重点帮教对象和一般帮教对象,进行分类帮教。一个纵向有领导、横向有联系、上下有沟通、左右互通气的齐抓共管、上下贯通、纵横交错的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在我市基本形成,从组织上保证了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实现了安置帮教日常工作由公安部门向司法行政部门的平稳过渡,保障了安置帮教工作逐步走上法制、有序的发展轨道。

(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制度逐步健全,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必须要有健全的制度作保证。近年来,全市各级安置帮教组织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除普遍建立了排查制度、登记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回访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外,县(区)、乡镇(街道)安置帮教组织还结合工作实际,创建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工作制度。如金家庄区先后出台了《金家庄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意见》、《金家庄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对全区的安置帮教工作实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安置帮教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目标管理,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实行帮教承包,做到“双包五落实”(包思想帮教、包引导就业;帮教组织落实、主管领导落实、帮教人员落实、帮教措施落实、帮教任务落实)。花山区湖东街道司法所建立例会制度、座谈制度、月访制度和季度考评制度,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经常性管理。雨山区佳山乡司法所建立了接茬帮教制度,做好服刑、在教人员刑满释放、解除劳教时的衔接工作。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有效开展。

(三)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逐渐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工作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社会系统工程。近年来,特别是皖安帮发〔2002〕3号文件、中央综治委〔2004〕4号文件下发后,我市的安置帮教工作已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已能够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从被动接受转变为积极参与,安置帮教工作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如帮教方面,市综治委、市关工委、市司法局主动把帮教工作延伸到监、所内,每年都组织帮教团深入省未管所对本籍未成年犯进行帮教。马钢南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逢年过节经常组织帮教人员到九成监狱帮教本单位服刑人员。花山区湖东街道中岗社区充分发挥社区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深入社区开展帮教工作,安置帮教志愿者队伍初步形成。安置方面,政府各相关部门注重主动发挥自身在安置中的职能作用。民政部门认真贯彻执行马民文〔2002〕89号和皖安帮发〔2002〕3号文件精神,积极落实刑释解教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和社会救济政策,城镇籍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都及时发放了半年内低保救助。此外,-自2003年以来,按照“应保尽保”的政策,全市先后有971名刑释解教人员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月享受低保金累计达13.5634万元。劳动保障部门在刑释解教人员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再就业优惠及免费培训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工商、地税部门也为从事个体经营的刑释解教人员制定了工商管理费和税收方面的减免政策。随着各部门思想认识的逐步提高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逐步化被动为主动,一个崭新的工作局面正在形成。

(四)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有效开展,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一是涌现出一批开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先进典型。马钢姑山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从维护矿山长治久安的大局出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安置帮教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公司把矿区内刑释解教人员组织起来,成立“自力队”,从事拣矿、复垦、种植经济作物等工作,不仅有效解决了刑释解教人员的生活和就业问题,还为矿山建设增添了一支有生力量,有力地维护了矿山的稳定。自2000年以来,矿区内40名刑释解教人员全部得到了安置,帮教率和安置率均达到100%,脱管失控率为零,至今无一人重新犯罪。2004年元月,公司被中央综治委授予1999——2002“全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金家庄区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作用,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网络,完善各项制度,实行规范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安置帮教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8年至2002年,全区343名刑释解教人员全部得到了帮教,帮教率为100,298人得到安置,安置率达86.9。2002年,该区司法局被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小组评为“全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集体”。当涂县城关镇提暑居委会主任汤培霞把解决刑释解教人员生活困难、主动扶持刑释解教人员就业作为工作重点,用真情融化了一个个刑释解教人员的心头坚冰,2002年,被评为“全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个人”。据统计,近年来我市共有4个单位、2名个人先后被评为中央和省级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二是涌现出许多刑释解教人员改好后奉献社会的感人事例。原马钢运输部刑释解教人员姚立华回归后,经帮教人员多次联系被原单位接收,深受感动,表示要痛改前非,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2001年的一天,姚立华在家中休息时,听到外面人声嘈杂,他出来一看,一青年正持刀追杀另一青年。姚立华不顾自身安危,分开围观人群,冲上前夺下了歹徒的刀,并驾车把伤者送到医院治疗。姚立华因此被评为全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慈湖乡林里村刑释解教人员徐永宏回归后,父母双亡,家里一贫如洗。村委会及时给他翻建住房,安排临时性工作,并积极引导支持他从事土建工程。致富后,徐永宏饮水思源,义务从事村里的夜间巡逻、防汛抗旱等工作。2003年元月份夜间巡逻时,先后抓获了两个盗窃团伙。同时,他还为村里的防汛抗旱、防治非典等工作多次捐款达4500余元。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刑释解教人员在各级帮教组织关心、扶持下,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许多人还成为有相当规模私企的老板、经理,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先进典型和感人事例,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效。

二、当前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正处在飞速发展时期,社会的管理体制、组织结构、利益分配方式等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必然会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原有的组织和管理手段已跟不上形势,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出现一些新的困难和新的问题是难以避免的。从这次调研情况来看,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层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思想认识不足,政策执行不力,安置帮教工作缺乏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有效的工作机制。一是部分基层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不能站在全局的高度,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重要性,对这项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认识不足。二是各级综治部门虽然普遍把安置帮教工作纳入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的内容,但大多没有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工作责任,考核也往往停留在排查统计数据和档案资料管理的表面。三是安置帮教工作组织基础薄弱。各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属于非常设性的指导和协调组织,缺少硬性手段和制约措施;各级帮教组织囿于职权所限,工作缺乏应有的力度。四是许多相关部门和单位,特别是部分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没有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很好地贯彻执行有关政策。皖安帮发〔2002〕3号文件和中央综治委〔2004〕4号文件下发后,极个别主管单位甚至不知道文件精神,落实政策更是无从谈起。五是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安置帮教工作认识上存在着误区和偏见,缺乏参与热情。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了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未能有效形成。

(二)对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管理手段落后,脱管、漏管、失控现象还一定程度上存在。长期以来,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管理主要靠安置帮教部门通过监所发函和基层组织调查收集建档、逐级统计上报进行管理,工作量大、时间长、准确率低。加上许多监、所没有严格按照中央综治委〔1999〕5号文件和皖安帮发〔2003〕7号文件要求,完整、准确、及时地填写寄送《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以2004年为例,全市约有400名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各监、所只寄送《通知书》207份,寄送率仅为51.75,且有相当一部分《通知书》不准确、不规范、不及时);法院、公安、司法、民政等部门间配合、协调不够;刑释解教人员流动性大,部分刑释解教人员长期不报到、不落户或人户分离,甚至不回原籍,直接流散于社会等因素,也给现有的信息统计工作增添了许多难度。因此,靠目前这种落后的人工信息管理手段,难以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全市需要进行信息管理的近2000名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情况,脱管、漏管、失控的问题也就随之出现,给社会治安的稳定埋下了隐患。据统计,我市被列为帮教对象的1951名刑释解教人员中,有117人处于脱管状态,脱管率为11.99。

(三)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安置工作压力较大,安置率偏低。目前,农业人口的安置,主要是落实责任田。由于国家实行土地第二轮承包经营三十年不变的政策,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市回归的农业人口责任田都得到了落实,安置压力不大。相对而言,非农业人口的安置问题压力很大。究其原因:一是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进展,城市下岗失业职工增多,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竞争上岗形势严峻;二是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随着优化组合、下岗分流、身份置换等改革措施的推行,服刑前有工作单位的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原单位一般不再安置,增加了社会就业安置的难度;三是刑释解教人员普遍文化素质低,缺乏专业技能。据统计,我市回归的刑释解教人员,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5以上,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四是部分刑释解教人员长期与社会隔离,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不积极谋求就业,一味等待政府的救济、安置;五是社会各界普遍对刑释解教人员存在着歧视和偏见;六是我市没有建立过渡性安置实体和基地。调查显示,我市列入管理对象的1951名刑释解教人员中:原单位安置(包括落实责任田)695人,占总数的35.62;到外地打工、从事临时工或其他不稳定工作892人,占总数的45.72;尚有18.66刑释解教人员无业可就,只能靠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接济或社会救济生活,思想状态极不稳定。

(四)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重新违法犯罪率偏高。当前,全国公安机关的调查表明,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在逐年增长,杀人、爆炸、贩毒、抢劫等重大恶性案件80以上为刑释解教人员所为,重新违法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市也概莫能外。根据法院和公安机关的统计数据,2002年6月至2005年5月,全市共有487名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重新犯罪人员450名,重新劳教人员37名)。其中,刑释人员五年内重新犯罪的306人(本市籍247人,外籍59人),五年外重新犯罪的78人(本市籍62人,外籍16人);解教人员三年内重新犯罪的35人(本市籍26人,外籍9人),三年外重新犯罪的31人(本市籍27人,外籍4人)。刑释人员五年内重新劳教的23人(本市籍22人,外籍1人),五年外重新劳教的6人(本市籍5人,外籍1人);解教人员三年内重新劳教的4人(均为本市籍),三年外重新劳教的4人(均为本市籍)。教工作管理对象的范围来计算,三年以来,我市被列入管理对象的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人数(即本市籍刑释人员五年内、解教人员三年内重新违法犯罪的人数)共有299名,另外188名重新违法犯罪的刑释解教人员不属我市帮教工作对象。据此,三年来我市重新违法犯罪的刑释解教人员分别为110人、95人、94人,重新违法犯罪率分别为5.64、4.87、4.82。如果将不在帮教范围内的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的数据统计在内,重新违法犯罪率将分别达到9.17、8.35、7.63。总体来看,我市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要求相比,仍属偏高,一些重大恶性案件也是刑释解教人员所为。如2001年12月19日晚发生在我市滚石歌舞厅的致使2死1伤的故意杀人案主犯钱某,同案犯丁某、圣某、黄某;2002年5月—7月间连续20次抢劫出租车司机钱物的罪犯苏某等人,均为刑释解教人员。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往往手段残忍、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应当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警觉和重视。

(五)安置帮教工作缺少机构、人员和经费保障,严重制约了安置帮教工作的深入开展。目前,广东、江苏、四川等外省市,省内萧县等地区,都建立了专门的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大多数外省市,省内安庆、合肥等地市,安置帮教工作都有专项经费。可多年来,我市安置帮教工作从公安机关划归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后,虽然成立了各级安置帮教组织,但一直没有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因缺少机构和人员保障,安置帮教工作的各项具体任务只能落到基层司法助理员和村(居)委会同志的身上。目前我市基层司法所普遍只有一名司法助理员,他们同时担负着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多项繁重的工作,村(居)委会的同志的工作也是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他们很难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到安置帮教工作中。随着形势的发展,社区矫正工作将逐步纳入安置帮教工作机制。省司法厅已将我市列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城市,下半年将在我市三个城区正式运行,这将进一步加大安置帮教工作的工作量和难度。现有的人员编制情况,已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因缺少专项经费,召开工作会议、组织有关人员到监所延伸帮教、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安置“三无”(无亲可投、无家可归、无业可就)刑释解教人员、表彰先进典型等必须进行的工作,都无法正常或深入地开展。突出的例子是,我市至今未召开过一次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表彰会。

三、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经过分析研究,我们认为,当前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中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实质上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许多重大变化和深层次矛盾的综合反映,是各项组织机制和管理手段没能及时跟上形势发展的需要而发生的滞后现象。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站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创建“平安马鞍山”、构建和谐社会、保障我市“两个率先”目标顺利实现的高度,认清当前我市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现象日益突出的严峻形势,针对新情况、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和有效手段,综合加以解决。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安置帮教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安置帮教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内容,做到同规划、同部署、同考评、同奖惩。二是各级综治部门要加强对安置帮教工作的检查和监督,细化、量化考核目标,明确工作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三是各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指导、协调的职能,每半年召开一次成员单位会议,研究前一阶段工作情况,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四是各相关部门要在各级综治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保障安置帮教工作落到实处。五是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及村(居)委会自治组织要广泛参与,建立安置帮教志愿者队伍,并将安置帮教工作纳入社区安全、文明创建、平安创建等活动之中。

(二)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管理,做好衔接工作,防止脱管、漏管、失控现象的发生。衔接工作是安置帮教工作的首要环节,做好衔接工作对巩固监所教育改造效果,防止脱管、漏管、失控现象的发生,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做好衔接工作,一是要理顺监所、公安和司法行政职能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各监所要严格按照中央综治委〔1999〕5号文件和皖安帮发〔2003〕7号文件要求,完整、准确、及时地填写、寄送《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通知书》。县级公安、司法行政机关在收到《通知书》后,要登记造册并及时(一周内)通知派出所、基层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站)。基层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站)要及时登记、建档并通知村(居)委会及刑释解教人员家属,动员家属尽可能将刑释解教人员接回;无亲属接领的,由工作站派人接回。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应先到司法所报到签章,再到派出所办理上户手续;不报到、上户的,司法所、派出所应主动上门服务。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管理手段,开展每年两次的清理排查工作,摸清人员底数和去向,登记造册,逐一建档。三是要努力改变现有落后的人工信息管理模式,尽快建立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进行电子化、网络化管理。

(三)采取多种形式,拓宽安置渠道,保证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生活出路。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工作十分重视,毛泽东主席曾提出了对刑释解教人员实行“给出路”的工作方针,罗干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作出批示,各级相关部门也制定下发了多个政策和文件。贯彻落实这些方针政策,是保证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工作取得实效的基本依据和关键所在。当前,对于农村籍刑释解教人员,主要是及时落实承包责任田并帮助解决有关生产资料和暂时的生活资料,外出务工给予引导和支持。安置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城镇。根据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和我市的实际情况,对城镇籍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工作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对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为他们竞争上岗或自谋职业创造条件。市各级劳动部门和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要把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列入就业规划和工作范围,建立就业信息指导“绿色走廊”,方便刑释解教人员了解就业信息。二是鼓励扶持刑释解教人员从事个体经营,街道和有关部门要为他们办理各种营业手续提供方便,并要严格按照皖安帮发〔2002〕3号文件和中央综治委〔2004〕4号文件精神,给予税收、管理费等方面的政策优惠。三是引导、动员国有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主消除偏见,增强责任感和义务意识,根据实际,择优接收部分表现好、有一技之长的刑释解教人员就业,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四是创办过渡性安置实体、基地,解决部分“三无”人员和重点管控人员的临时就业和生活出路问题。目前这项工作许多外省市和省内的合肥、黄山市都有成功的经验,应予借鉴。五是建立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安置基金,用以解决部分年老体弱、残疾等无生活能力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基本生活问题,为无资金来源的从事个体经营的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有偿资金援助。基金来源以财政划拨方式为主,以企业赞助、社会捐助等形式作为补充。六是认真贯彻执行皖安帮发〔2002〕3号文件精神和市有关政策,落实刑释解教人员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障待遇。

(四)加大安置帮教工作宣传力度,发现和培育典型经验,营造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的良好氛围。经常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安置帮教工作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安置帮教工作典型经验,是做好安置帮教工作的必要途径。一是要注意发现和培育开展安置帮教工作的典型经验,及时总结并加以推广。二是要注重对那些回归社会后走向新生、勤劳致富、奉献社会的刑释解教人员的典型事例,进行总结和宣传。三是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验交流会,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五)建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落实专项经费,进一步促进安置帮教工作的深入开展。机构、人员、经费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制约我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向深度发展的“瓶颈”,必须下决心予以解决。一是要结合即将开展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市、县(区)司法行政部门设立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科、股,与基层科、股相分离,专门负责辖区内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的指导、协调、管理和监督。二是要按照司法部和省司法厅关于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要求,使每个司法所的司法助理员编制增加至3人,并使其中1人专门从事安置帮教工作。三是要加强对基层安置帮教工作人员的培训,落实工作报酬,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积极性。四是要加大投入,把安置帮教工作专项经费统一列入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

第四篇:安置帮教工作调研报告

安置帮教工作调研报告

安置帮教工作调研报告

加强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以下简称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和帮助教育,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安置帮教工作也呈现了区域化的不均衡发展。而这其中,既有安置帮教机构的原因,也有刑释解教人员自身的原因,本文将就此进行分析。

一、当前安置帮教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法律依据

目前为止,除了一些个别的原则性指导文件,我国还没有一部系统的全面的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保护的法律,实践中往往只能依靠政府及相关机构的政策性文件来指导工作,没有统一的标准,任意性较大,这也导致实际工作缺乏执行力,或是在执行过程中特别混乱,难以衔接。

(二)基层组织建设不完善,脱管失控现象严重

由于安置帮教工作本身的非强制性,很多刑释解教人员在回归后不会及时到户口所在地报到及办理入户手续,而是选择到外地务工,这导致当地的安置帮教组织无法掌握他们的行踪,因而造成脱管漏管现象。而安置帮教工作本身也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工作机构,有的地方有专门的安置帮教组织,有的地方则与社区矫正或基层工作处合二为一。这样混乱的组织形式导致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没有统一的工作流程。再加上这项工作涉及的部门较多,而很多地方基层组织的力量薄弱,无力统筹各个部门统一开展工作,因此这项工作很多时候处于无人抓无人管的状态。

(三)安置就业困难

在目前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现实下,刑释解教人员大多都面临着无法就业的困境,由于刑释解教人员很多自身条件差,文化水平不高,再加上社会歧视,他们在缺乏政府帮助的情况下很难实现自力就业。

(四)安置帮教主体单一,缺乏社会参与

安置帮教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让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被社会所接纳,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安置帮教工作都是以政府为主导,极度缺乏社会力量的参与。而安置帮教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应当由社会主导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参与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二、原因分析

(一)安置帮教理论研究、立法滞后

西方国家对于人的社会保护有着200多年的研究历史,但我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十分薄弱,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而刑释解教人员的回归社会是一个系统性很强的再社会化工程,需要社会学、法学的理论予以支撑。虽然中央、国务院把安置帮教工作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综治委和各省市综治委也制定了一些工作方面的规定,但就安置帮教工作本身来说没有一部法律来指导、管理,这给安置帮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1954年政务院颁布的《劳动改造罪犯刑满释放及安置就业暂行处理办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显然已不再适用。1994年的《监狱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救济和权利保障等问题作了专门规定,但只有4个条文,这些规定比较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和程序性,不能涵盖安置帮教工作的全部内容。现阶段的安置帮教工作主要还是依据现行有关政策,借助行政手法去贯彻落实,这既不符合依法治国方略,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基层力量分散,信息资源没有共享

安置帮教工作需要多部门联合开展,但是部分单位缺乏大局意识,对安置帮教工作不够重视,再加上不同系统的单位内部缺乏固定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导致难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这项工作。同时,我国大部分省市的基层安置帮教机构没有与公安机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人口信息不全,对部分不愿意回原籍或者因各种原因发生户口迁移的人员难以管理。

(三)刑释解教人员的标签污名化与社会区隔和排斥

刑释解教人员虽然已经经过国家规范的约束和改造,实现了再社会化,但社会制度、社会成员对其污名化标签的现象和机制安排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对他们的定期审查,舆论宣传中对他们的负面报道。普通民众对安置帮教人员的评价也普遍比较负面,危险而易于再次犯罪往往是人们对他们的第一印象。刑释解教人员同时还面临着社会的区隔和制度的排斥。英国社会学家布思关于伦敦地区刑满释放人员的研究发现,这些人重犯率很高与社会文化的区隔和排斥有着很强的相关性。标签污名化通过社会制度的区隔而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这些区隔和排斥包括就业制度中的歧视、流动机会的丧失以及身份的固化等等。刑释解教人员一般来说社会声望都比较低,经济购买力和政治权力往往也是缺乏的,他们往往被隔离在正常的流动渠道之外而成为圈外人。

(四)政府与NGO在安置帮教工作中缺乏合作

政府在安置帮教工作中能够有力的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监督管理和教育矫正的质量,降低违法犯罪率,维护社会稳定,但是政府的工作往往缺乏专业化的水平,很多时候有心无力,最终产生畏难情绪,反而不利于工作的开展。相反的,一些非政府组织拥有大量的专业社工和常年从事社会工作的经验,并且能够深入社会之中,不仅能够做好工作还能起到正面的宣传作用,传递正能量。可是,现实情况是,目前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缺乏长效有力地合作机制。如果能够借助一些非政府组织,例如上海市的新航社区服务总站,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帮扶回归人员的工作交给专业的社工站,由专门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来开展工作,既是对政府力量的有效补充,也能够让社会大众对这项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取得人们理解和认可。

三、方法和对策

(一)安置帮教工作的法治化

法治化的前提是法制化,安置帮教工作应当依法进行,遵循法律程序,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具体来说应当考虑到以下几点:

1.权利义务(权力职责)的法制化。以立法形式完善对刑释解教人员的社会保障,明确工作部门的职责分配,避免工作混乱互相推诿。

2.工作程序的法制化。将安置帮教工作作为一个长期工作固定下来,明确工作程序,形成稳定的工作制度。

3.工作机制的一体化。明确部门职责,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建立健全一体化的安置帮教工作网络,充分共享信息资源,通过立法或制度上的规定将各个职能部门和机构有效联合起来做到帮教工作机制的一体化。

(二)刑释解教人员的去污名化

污名化就其实质而言,是主体在外在环境制约下的自我建构和自我认同。该机制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制度的切合。为此,在开展具体的安置帮教实践工作中可以引入社会学、社会工作领域中所普遍强调的保密、责任原则,消除制度安排中的比如说就业领域的歧视性政策;在舆论、媒体宣传等领域中消除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负面和污名化形象塑造等。通过行为的规范、生活生产技能的培训提升刑释解教人员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帮扶教育消除刑释解教人员心灵上被打下的烙印,避免其产生“自我降格”的心理过程。

(三)丰富社会网络资源,加强政府与NGO之间的合作

借助一些非政府组织,例如我国上海市就有新航社区服务总站,当地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帮扶回归人员的工作交给专业的社工站,由专门的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来开展工作,既是对政府力量的有效补充,也能够让社会大众对这项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取得人们理解和认可。通过社区工作和行政工作,加强刑释解教人员与社会资源的联系,发挥正式团体、非正式团体的社会辅助性作用。

第五篇:示范点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对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

示范点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示范点建设,应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三资”管理为抓手,规范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从平时工作开展和调研的情况看,对于“三资”管理工作仅是管住了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尤其表现在对资产、资源的处置上随意性大,群众为此上访的比较多。因此,建议由县财政部门在加大对村集体资金管理的基础上,要加大规范完善对资产、资源的管理,研究制定出台一些相关的管理细则。县纪委将加大对“三资”监督检查的力度,对照责任追究办法严格实施追究,并强化结果的运用。

二是以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为载体,建立、完善农村基层干部监督检查制度。通过听取汇报、列席有关会议、参加民主生活化、述职述廉会议、召开座谈会、进行民主测评、明察暗访等形式开展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强化结果运用,促进工作提升。

三是以信访举报为切入点,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今年来,县纪委、监察局受理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中,有90%的举报件涉及农村干部,使农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上升趋势。因此,要充分发挥县纪委办案协作区的作用,突出主业,紧盯“苍蝇式”腐败,加大对农村基层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

四是以民主监督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站所工作。以基层站所及其工作人员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先进站所、筑行风基础、为万民解难”活动,使基层站所的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工作原则性明显增强。调动基层站所为民干事的积极性。

五是以宣传教育为基础,运用认真坚持开展“一把手”讲党课活动,同时把学习教育活动列入工作议程,通过观看典型案例教育片等形式,充分发挥“身边人出问题”的警示震慑作用。

六是以乡镇主要领导干部为重点,深入开展“诺廉、践廉、述廉、评廉、考廉”工作。年初制定工作目标和廉政承诺,并对承诺落实提出具体的践廉措施,年终领导干部个人述廉,群众评廉,上级组织考廉,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日常督导、半年检查、年终考核和由党政领导干部带队考核等做法,将廉政考核结果与干部考核任用挂钩,促进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

二、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所采取的有效措施

一是强力深化村务公开工作。认真落实《**县村务公开工作考核办法》和村务公开工作短信提醒制度,把村务公开工作纳入到了基层党委政府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中,打造阳光村务,接受全民监督。村监委会要发挥好监督作用,督促村务公开工作做到及时、全面、真实,实现公开的透明化、规范化、长效化,并认真倾听和收集民意,督促群众提出的疑问得到释疑和整改落实。

二是建立督查机制。坚持对农村基层的工作纪律、八项规定执行情况等方面工作开展不定期巡查、双休日抽查、重大节假日普查等活动,通过开展高频次不间断不定时明查暗访,真正做到暗访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防不胜防,形成强大震慑。

三是围绕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建立常态化检查机制。在新闻媒体、网站、公开栏等公布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受理群众举报,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发现问题线索。

四是围绕惠农强民政策落实,建立健全专项检查机制。每年从扶贫、救灾、救助、移民、农业补贴、农村低保、新农合资金等群众反映突出的项目中,重点选择1-2项,进行专项检查,解决突出问题。

三、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亮点工作、好的经验 一是开展新农合资金使用情况专项检查,有效纠正了农村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的不正之风。今年以来,县纪委查处送庄镇三十里铺村村级集体卫生室村医司莹莹骗取新农合资金案件一起,对司莹莹骗取的新农合资金13083元予以收缴县财政,县卫生局对村医司莹莹作出了暂停6个月执业活动的决定,送庄镇党委对三十里铺村负责新农合工作并编造新农合人员名单的村委委员、妇联主任司利红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二是开展村级财经纪律专项检查,切实维护了农民群众的集体利益,做到了查处一个震慑一片的良好效果。2013年,在全县开展的村级财经纪律专项检查活动中,共发现违纪资金170余万元,收缴违纪资金8.453万元,共立案41起,党纪处分41人,其中警告29人,严重警告11人,开处党籍1人。

三是围绕落实八项规定,建立全方位监督检查机制。把纠正“四风”的触角向基层延伸,通过不间断不定时明查暗访,形成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基层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四风”问题。促进了基层党员干部作风转变,带动了社会风气切实好转。今年以来,全县共组织暗访200余人次,检查各种景区、学校、酒店、陵园、娱乐等场所130余个。

四是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休干部、出租车司机、菜农等社会各界人士中遴选了80名“廉政监督员”,采取“随手拍”的形式监督领导干部的“八小时内外”。今年以来,廉政监督员已通过飞信、邮箱、电话、微信等方式递交线索19个,查处公车私用3起。五是是联合税务、财政、审计对财务不定期进行检查抽查,对各镇、基层站所、村(社区)大额发票进行核实,做到帐证相符,帐物相符,防止公款吃喝变身会议费、印刷费、资料费等,通过检查账目,使各种“隐身衣”无处可藏。今年以来,我县“三公经费”比去年同期下降39%。

四、配齐配强村务监督委员会,强化监委会的监督作用。

1、依法换届选举,健全强化村监委会队伍。在本届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中,县纪委严把监委会成员的职数、入选条件、候选人提名和依法选举等工作,为今后的工作提供高能力、高素质的队伍保障;针对监委会换届工作中存在监委会成员缺额的情况,县纪委已根据情况分门别类指导其做好补选差额工作,确保村监委会成员拥有坚强的队伍后盾。

2、加强业务培训,抓好学习教育,提高监委会履职水平。由县纪委组织举办培训班,对新一届村监委会主任进行专题培训。县纪委将《**县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制度》及上级有关文件汇编成册予以下发,从《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履职若干规定》的学习到监委会业务学习、村务监督工作的实用技术等方面进行强化培训,使监委会的履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3、村监委会发挥全方位监督作用,确保认真履职 一是参与。即参与村务工作的全过程,列席除党内会议以外的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二是审核。即对村级财务等村务活动审核把关。三是督查。即通过工作检查、口头催办、提出质询等方式对村务工作开展的进度、质量进行检查,对存在问题提出纠正建议,并督查纠正落实。四是配合。积极支持村“两委”开展工作,向村民宣传解释“两委决策”,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协助上级纪委查处违法案件。五是报告。及时向村支部和上级纪委报告监督工作情况。

4、村监委会监督的内容:

一是加强对强农惠农资金(一事一议、危房改造、救灾等)落实情况的监督,确保真正惠及广大农户和村民。

二是加强对村级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的监督。对村集体经济大额资金的使用、村集体资产(企业厂房、房屋、门面、鱼塘等资产)的承包、租赁和处置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情况实行全过程监督。重点监督村务决策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及时纠正违反民主决策程序的行为。

三是加强对村务公开情况的监督。主要监督公开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公开时间是否及时,公开程序是否规范,广大群众是否明白,重点对财务公开情况加强监督,对财务支出事项,按月进行审查。同时,对村务公开工作中群众提出的疑问,村务监督委员会应督促村民委员会按时答复和处理。四是参与制定本村的财务收支预算计划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对集体“三资”管理事项进行审核。所有财务支出票据,严格执行“先由村监委会成员会审,监委会主任签字并加盖印章后,再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签字方可报镇“三资”办审定入账”的审批程序。同时,监督村级集体经济合同和项目招投标情况,对集体“三资”使用和收益分配不当的,提出整改意见,并督促有关责任人落实整改。

五是加强对村干部廉洁自律的监督。对村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进行监督,重点监督村干部履行工作职责、村干部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等。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针对个别村、组个别在集体资产、资源的发包、处置上随意性较大,有的也不召开村民大会或代表会议,村主要干部或组长说了算。同时在资产资源处置过程中,存在着暗箱操作、人情发包、低价发包等不良现象,个别干部从中谋利,导致集体资产流失等一系列问题,建议县成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财政局,负责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交易管理指导的日常工作,负责制定《**县村级组织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管理办法》。县纪委负责制定《关于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行为问责暂行办法》,对违反农村三资管理规定行为的,实施责任追究,确保农村集体资产资源保值增值。

二、针对部分村未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发包处置村集体资产、资源等问题,县纪委在查处的过程中,对村、组干部违反这一规定没有相应的党纪、法规等对其进行相应的处理,因此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无法保证其落到实处。因此,建议上级将“四议两公开”纳入法制化进程。

**县纪委 20xx年xx月

下载千人戒毒帮教工程示范点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千人戒毒帮教工程示范点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安置帮教工作情况调研汇报材料_调研报告

    (六)城镇归正人员就业安置难。城镇归正人员一般都是青少年,他们犯罪时多数是待业或无业人员。当前企业改制、下岗待业职工增多,其本身再就业也存在困难,而作为原来就是待业或无......

    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们**区城南街道安置帮教工作站,始终把刑释解教人员的帮教工作放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来抓,坚持“服务、引导、感化”与“监督、教育、挽救”相结合,努力加......

    安置帮教工作原创调研报告(推荐5篇)

    安置帮教工作原创调研报告 安置帮教工作原创调研报告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简称安置帮教工作,是在各级政府领导下,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力量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进......

    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调研报告

    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调研报告 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调研报告1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今年我局与乡村结对帮扶。一年多来,我同局班子成员认真贯彻上级建设扶贫工作的指示精神......

    农业园区及示范点建设调研报告

    农业园区及示范点建设调研报告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猕猴桃示范园区建设。乡村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规模1600亩,现已整合农开、发改、扶贫、国土、畜牧、农业等项目资金1800万元......

    关于乡镇安置帮教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安置帮教工作的调研报告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刑释解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对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进行......

    乡镇工作调研报告【关于乡镇安置帮教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刑释解教人员的合法权益,对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后进行帮助和继续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在......

    关于实施党建示范点工程

    关于实施“党建示范工程” 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意见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充分发挥示范点示范、带动、辐射作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我乡基层组织建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