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信社力推“三大工程”
农信社力推“三大工程” 下半年,全省农村信用社将着力推进“三大工程”,即: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阳光信贷工程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7月30日至31日,全省农村信用社贯彻落实银监会“三大工程”动员部署会在长沙召开,要求努力把“三大工程”打造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便利度为目标,扎实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积极推进服务网点建设,因地制宜建设综合型多功能网点、专业型简易型网点和定时定点流动服务网点。大力开展电子化建设,全面普及现代支付结算工具,争取下半年新增柜面网银客户1万户,争取到2015年末安装ATM等自助设备2000台,布放存折补登机500台,自助终端500台。切实加强银村(社区)合作机制建设,构建银村、银社共商机制,促进农村金融信息共享,逐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空白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确保完成省政府考核任务。
以提高信贷业务透明度为目标,扎实推进阳光信贷工程。公开贷款条件、流程、贷款利率、客户经理信息、贷款服务承诺、贷款监督方式,接受客户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建立社会评议机制,解决行社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客户信贷档案,力争农户建档面100%;规范贷款流程,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一站式服务”;严格贷后管理,明确客户经理责任,加强柜面审核监督。建立面对面服务平台,营业部建立“阳光信贷服务中心”,信用社建立“阳光信贷服务专柜”,把分社建设成为金融服务“便利店”。
以持续满足“三农”金融需求为目标,扎实推进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坚持服务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取向,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理念,推行专业化经营、特色化产品、差异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创新组织方式,调整内部机构和职能设置,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要积极推广浏阳、株洲城郊等行社在信贷管理创新与服务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大创新力度,扩大农户评级授信、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覆盖面,创新涉农金融科技产品,支持地方
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及其核心企业、产业集群,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新担保方式,扩大抵押担保范围,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涉农业务融资担保。加强与保险机构及其他“三农”金融组织业务合作,拓展链式融资,实现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的营销、服务和管理。创新业务流程,探索推行在线审批和集中授信。创新服务渠道,拓宽授信业务申请渠道,推广农户贷款“一站式”服务。创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信用村镇”、“信用户”创评活动
第二篇:创新推动农信社三大工程建设 服务农村经济
创新推动农信社三大工程建设 服务农村经济
农村金融由于多方面原因,形成了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环节。今年6月中国银监会召开全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科学发展现场会,全面启动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应主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通过实施“三大工程”,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科学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支持“三农”发挥在扩内需、惠民生、保增长、促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让广大农村百姓享受更加阳光周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大工程”的基本要求就是占领农村市场,它是信用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的指示器,抓住了市场也就抓住了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的关键。因此农村信用社要牢固树立起“面向市场,了解市场,服务市场,开拓市场”的经营策略,以市场为导向,创新经营,抢占市场份额,加大“三大工程”建设力度。要转变经营作风,深入乡村,了解客户需求;立足服务“三农”,增加对农业、农民、农村的投入;转变观念,创新营销方式,结合当地实际开展营销活动,激发市场需求,按照“供给自动创造需求”的原理,主动为农民群众提供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以优质的服务扩大市场,赢得市场;农村信用社要把经营的立足点放在集约化经营上,摒弃粗放经营、规模扩张等习惯行为,适当撤并经营网点、减少人员,使经营网点既能辐射到各村,又得到优化,走“效益兴社”之路。
“三大工程”的核心是立足农村社区、服务农村经济,它是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的出发点。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农村经济多元化的实际情况,开拓新的贷款业务品种,使贷款品种多样化,以适应广大农民、乡镇企业等各类客户的不同“口味”。要把小额农贷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有条件的地区可建立起贷款超市,结合当地实际推出小额信用贷款、建房贷款、联保贷款、助学贷款、农机具贷款、经商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满足多种贷款需求。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的优势,逐步扩大代理、委托、信息咨询等低风险中介业务的市场份额,尽可能为社员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要加大代理力度,扩大代收水电费、电话费、养老金、代缴保险、税款的范围。要走出去,调查农村市场,了解农民需要,并根据调查情况,与农技等有关部门合作,向农民开展多种形势的信息咨询和宣传活动。结合实际,扬长避短,在传统存款业务的基础上开发新的品种,加大营销力度,加快存款服务的多样化建设,根据农民的需求的现状,开办新的业务,吸收春节前后农村闲散资金,在农副产品收购季节积极揽储。
“三大工程”建设必须以科技投入为支撑,从而使农村信用社的服务覆盖农村社区。现代企业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知识和技术的竞争。特别是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发展将更加依赖于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农村信用社也不例外,谁抢占了技术的制高点,也就抢占了市场的制高点,以市场武装技术,以技术占领市场,走上市场和技术交替推动的持续发展之路,应当成为农村信用社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大力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广泛应用现代科技,加快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村信用社的当务之急是加快金融电子化建设步伐,要把已经引入支付清算系统的计算机,积极疏通结算渠道,建立起电子计算机网络,为各种现金支付、报表提供、信息传递、小额农贷等新的业务和新的服务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第三篇:濮阳县农信社:实施三大工程,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濮阳县农信社:实施三大工程,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今年以来,濮阳县农信社认真贯彻落实银监会及省联社、濮阳市农信办会议精神,全面启动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农村阳光信贷、富民惠农金融创新等“三大工程”,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提升农信社支持“三农”科学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
高度重视,成立组织。参加完全省农信社业务经营形势分析会后,该联社领导班子十分重视“三大工程”建设,将“三大工程”纳入工作重点,及时成立了以理事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科室长、信用社主任为成员的实施“三大工程”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并要求各信用社也要成立相应组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实施“三大工程”的长效机制。
强化学习,提高认识。组织员工认真学习《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实施“三大工程”的指导意见》,使全县农信社员工充分认识到推进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农村阳光信贷、富民惠农金融创新等“三大工程”是农信社的职责所在,更是农信社更好生存、更好发展的关键所在,从而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三大工程”的意义,将“三大工程”的实施作为农信社的“生命工程”来抓好、抓实。
多措并举,付诸行动。一是该联社紧紧围绕信贷法律法规、“三法一指引”,全面开展农户贷款“阳光信贷”工程,在城乡、农村张贴公示栏,全面公开农户贷款对象,贷款条件、资料清单、期限额度、利率政策、服务流程和服务承诺,公开包片信贷员姓名、联系电话,坚决杜绝“吃拿卡要”等违法行为,真正把国家信贷政策、农信社的心系三农的炽热之情融入民心。二是积极创新金融服务产品。该联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以濮阳县被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定为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县为契机,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开发多元化、多层次和多样化的贷款产品,先后推出了“农户订单贷款”、“农民工返乡创业贷款”、“大学生村官贷款”、“下岗职工小额贴息贷款”等小额贷款品种为农民、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等弱势群体排忧解难;推出了林权抵押,汽车、土地房产动产不动产抵押等新的信贷担保方式切实解决涉农企业担保难、融资难问题。三是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今年以来,该县联社为进一步提升基础金融服务质量,加快县、乡(镇)、村三级便民服务网络建设,在全县安装ATM机24台,安装POS机129台,极大地方便了社会客户存取款业务,有效满足了客户消费需求,为全县农民提供了快捷、周到、便利的金融服务,从而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广度、宽度和深度,受到社会客户的普遍好评,得到农民群众的亲睐。
抓好督导评价,构建长效机制。为避免实施“三大工程”工作流于形式,该县农信社指定联社业务科专门负责对“三大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和评价,坚持把“三大工程”作为一项基础性、常态性工作来抓, 努力构建实施“三大工程”的长效机制。
通过大力实施“三大工程”,有效增强了农信社金融服务功能,提升了服务质量、水平和社会知名度。截止8月底,全县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37.76亿元,存款净增额达6.58亿元,存款余额、净增额分别占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0.51亿元、净增额10.52亿元的34.17%和62.55%;各项贷款余额22.63亿元,净投放各项贷款4.69亿元,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3.63亿元,贷款余额、净增额分别占全县贷款余额50.01亿元、净增额11.89亿元的45.25%和39.44%;净压不良贷款814万元;实现各项收入13517万元,实现经营利润1966万元。
第四篇:三大工程
抓好“三大工程”奠基幸福人生
现在教育的竞争日益激烈,学历差距逐步缩小,教师之间的竞争主要取决于学习的速度快。学习速度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必然被淘汰。成功的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孩子多少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阳光的心态和良好的习惯,好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于是在开学初,我校就指出学校的发展之路,办学目标——读好书、写好字、养好习惯。
一、开展师生大阅读工程
想让学生读好书,首先教师要读好书。在校领导的引领下,我们老师阅读了《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不做教书匠》、《学习哪有这么难》、《发现高效课堂密码》等书籍。并用心写下了一篇篇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在读书会上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纵观《语文课程标准》:小学阶段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由此可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培养学生读书意识、读书兴趣、读书方法、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扩大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积累,把学生培养成读书人。
读好书,首先抓好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按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得有感情。根据学生的学段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指导,或范读,或形式多样的去读,调动学生读的兴趣,在反复地练习中学习读的方法,体会读的乐趣。
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每周一、周三、周五的晨读时间,孩子们朗读《日有所诵》和《弟子规》,从儿歌中感受母语的韵律美,从古文经典中让孩子们知礼。经典诵读一月一展示评比,评出“经典诵读之星”,并予以鼓励表彰。我们还组织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古诗词朗诵”比赛、“青苗杯讲故事”比赛,美文诵读等活动,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涌现出一个个口才精英,很好地发展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我们一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家长的督促中,每天晚上在家坚持读书20分钟。就这样持之以恒,一学年下来,啃完了拼音读物《小猪希里呼噜》、《安徒生童话》《昆虫的日记》等,教师从小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意识,因为我们始终坚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靠海量阅读来实现的。
二、搞好写字工程,创书香诗意校园
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它与识字教学关系密切,是巩固识字的有效手段。“言为心声,字为心画”。“写规规矩矩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为了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良好习惯,开学初我校就提出了写字教学的总体要求和培养重点以及加强写字教学的主要措施。
一年级的要求是:使学生会写铅笔字,让每一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并有一定的写字速度,具备正确书写汉字的基本能力。
1、学校从师资入手,举办教师书法培训班,提高教师的书写和指导能力。为将写字兴趣活动提升为写字教育,结合课标要求,落实写字课时,设置专职教师教学,编写写字校本教材,研究《硬笔书法应首重结构和笔画的研究》等课题。自编了《写字韵律操》,提高学生写字兴趣。
2、实施写字教育,打造教育品牌。
a.抓三点落实:落实师资队伍,培训师资;落实课程课表,确保写字教育常态化;落实学校写字教育考评方案。b、探索写字课教学模式:分为五个步骤:悟(对字形、音、义整体观察感知)--范(老师示范写字动作要领)--练(学生
动手实践体验-评(教师讲解,学生互评,赏析感悟)-结(就是评选出来的精品展示)c.确立“提笔就是写字时”的意识。d、强化学生作业书写,增强写字的时效性。e.不仅练汉字也坚持练数字。
3、及时评价,建立成长档案。
教导处每天对写字教学进行检查督促,对双姿不规范的学生进行统计考核,每周对班级写字教学情况进行评比,每月全体学生举行写字展示,评出30名“小小书法家”。让学生把自己每月的写字作品记录在成长档案里。
如今全员写字已成为书院河路小学的一道靓丽风景。你随意参与到一个班级的写字教学中去,你会看到全校学生做的《写字韵律操》让人耳目一新,伴着优美的旋律,舒展肢体,感悟书法,修身养性,其场面让人大开眼界。你会感到:写字教学具有其特有的教学模式,“悟,范,练,评,结”五个步骤,环环相扣,唯有长此坚持,才能在写字上有所提高。
三、抓好习惯养成,奠基幸福人生
习惯具有巨大的力量,好习惯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成功,奠基孩子美好幸福的一生。书院河路小学好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小学生十个学习好习惯”;二是“小学生十个生活好习惯”;三是“小学生十个行为好习惯”。这些内容都是贴近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成长有重要作用。我校实施好习惯养成教育已经一学年了,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成效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逐渐养成自主的学习习惯。通过一学年的教育,低年级学生基本上养成了正确规范的写字姿势、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2、逐渐养成自理的生活习惯,让学生学会生活。学校通过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学生已养成了生活自理的习惯,独立生活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不仅能洗脸梳头、整理床铺、准备文具还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通过与家长的合作、沟通、交流,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娇气、任性和依赖性逐渐克服,自主、自理、自立的意识不断增强。
3、逐渐形成以“爱心、感恩、文明”为主导的品行习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校通过良好品行习惯的教育,培养学生富有爱心、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尊重他人;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情、感谢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培养学生举止文明,语言文明、行为文明。
书院河路小学校容校貌优美整洁、学习生活井然有序、学生面貌朝气蓬勃、教师队伍精诚团结,这一切都与我校开展好习惯养成教育密不可分。我们从习惯的养成入手,抓班务管理,培养孩子做人、做事的好习惯,努力使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第五篇:三大工程
下半年,全省农村信用社将着力推进“三大工程”,即: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阳光信贷工程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7月30日至31日,全省农村信用社贯彻落实银监会“三大工程”动员部署会在XX召开,要求努力把“三大工程”打造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便利度为目标,扎实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工程。积极推进服务网点建设,因地制宜建设综合型多功能网点、专业型简易型网点和定时定点流动服务网点。大力开展电子化建设,全面普及现代支付结算工具,争取下半年新增柜面网银客户1万户,争取到2015年末安装ATM等自助设备2000台,布放存折补登机500台,自助终端500台。切实加强银村(社区)合作机制建设,构建银村、银社共商机制,促进农村金融信息共享,逐步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积极推进空白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确保完成省政府考核任务。
以提高信贷业务透明度为目标,扎实推进阳光信贷工程。公开贷款条件、流程、贷款利率、客户经理信息、贷款服务承诺、贷款监督方式,接受客户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建立社会评议机制,解决行社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客户信贷档案,力争农户建档面100%;规范贷款流程,推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一站式服务”;严格贷后管理,明确客户经理责任,加强柜面审核监督。建立面对面服务平台,营业部建立“阳光信贷服务中心”,信用社建立“阳光信贷服务专柜”,把分社建设成为金融服务“便利店”。
以持续满足“三农”金融需求为目标,扎实推进富民惠农金融创新工程。坚持服务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取向,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理念,推行专业化经营、特色化产品、差异化服务、精细化管理。创新组织方式,调整内部机构和职能设置,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要积极推广浏阳、株洲城郊等行社在信贷管理创新与服务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大创新力度,扩大农户评级授信、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覆盖面,创新涉农金融科技产品,支持地方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及其核心企业、产业集群,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创新担保方式,扩大抵押担保范围,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涉农业务融资担保。加强与保险机构及其他“三农”金融组织业务合作,拓展链式融资,实现标准化、批量化、规模化的营销、服务和管理。创新业务流程,探索推行在线审批和集中授信。创新服务渠道,拓宽授信业务申请渠道,推广农户贷款“一站式”服务。创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深入开展“信用村镇”、“信用户”创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