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赫章县兴发乡刑释解教人员工作制度
赫章县兴发乡刑释解教人员
无缝对接工作制度
为切实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实现刑释解教人员“放回有人接、回来有人帮、就业有人扶、生活有人管”的工作局面,根据我乡实际采取四项制度落实“无缝对接”工作机制。
一是召开全乡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会议,明确目标工作任务,落实部门职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安置帮教工作氛围。
二是建立无缝对接工作网络。在乡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站的基础上设立了“无缝对接”工作办公室,具体事务由司法所负责。在行政村和社区设立了“无缝对接”工作联系点,确定了联系员,基本形成了无缝对接工作网络。三是抓好刑释解教人员信息数据库的运用管理,严把质量关。确定专人专线进行数据录入工作,建立数据库的保密制度,在运用数据库的过程中牢固树立安全保密意识,确保数据库的信息安全。九月底前已完成近两年来回归刑释解教人员信息数据录入,做到了底子清,数据明。
四是落实安置帮扶措施。在落实具体的安置帮教工作中,积极为刑释解教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和就业指导。进一步完善助困帮教、定期走访、跟踪防控制度。
第二篇:XX乡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制度
XX乡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制度
一、办事指南
第一条 为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安置帮教工作透明度,结合我乡安置帮教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XX乡安置帮教办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 刑释解教人员在工作、生活上有实际困难,社会各界人员对我乡安置帮教工作人员不作为或消极作为,可向乡安置帮教办求助、检举或控告。
第四条 求助者必须持有刑释解教人员或其家属、居(村)委会、所在单位的书面申请,以及所属街(镇)安置帮教部门出具的意见。
提出申诉、检举、控告的,要提供书面材料和证明事情真实性的证据。
第五条 求助者可向乡安置帮教办任何工作人员提出申请,首问、首办者将按限时办结制度处理。
第六条 申诉、控告、检举的,可以直接到乡安置帮教办提出,也可以通过安置帮教工作热线提出,但必须留有当事人的真实姓名、联系电话。乡安置帮教办将按限时办结的期限回交当事人。
第七条 乡安置帮教办的工作热线电话:4528001。
二、服务承诺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文明服务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XX乡安置帮教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XX乡安置帮教办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 服务承诺是指XX乡安置帮教办根据职能要求,将公共服务的内容、程序、时限以及服务标准向社会作出公开承诺,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承诺事项的落实,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第四条 服务标准是礼貌待人,使用司法行政系统文明服务用语,禁用文明服务忌语;简化手续,方便群众,一次性告知办事事项,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服务水平。
第五条 XX乡安置帮教办公共服务内容是指处理刑释解教人员及其家属的来访来信(或来电咨询),主要是刑释解教人员对在工作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寻求帮助以及有关安置帮教政策法规的咨询。对于刑释解教人员及其家属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努力做到事事有回音。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且在其职权范围内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件件有落实。
第六条 XX乡安置帮教办实行首问首办责任制。来访人提出的服务事项,首问(首办)责任人应当在限时办结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办结,对情况不明或不属于自己管辖业务范围的,要进行解释并负责联系或引导。
第七条 XX乡安置帮教办及其工作人员直接受理的一般的来访信访事项,应在30个工作日内办结,并将办理结果反馈给来访和信访人;情况复杂的,经分管局领导批准,可以在15个工作日内延长。上级转办或领导交办的信访件,按要求时限办结;没有明确时限要求,情况不复杂的,应在来访或收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结;情况复杂、涉及范围宽,应在来访或收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结,不能按时办结的,应向交办机关或领导报告并说明情况。
第八条 XX乡安置帮教办及其工作人员按“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把来访事项转给下级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办理的,应当即告知来访人受理单位和联系电话;把信访事项转给下级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办理的,情况不复杂的,应在收件当日把信件转给下级安置帮教工作机构;情况较复杂的,应在收件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把信件转给下级安置帮教工作机构;情况复杂,涉及范围广的,应在收件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把信件转给下级安置帮教工作机构。
第九条 对来访的刑释解教人员或其家属提出的有关安置帮教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能解答的,应当场给予解答;解答不了或属于职责范围以外的事项按首问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条 在XX乡安置帮教网上公布XX安置帮教公共服务的内容、程序、标准。并设立安置帮教工作热线电话83380003,主动接受刑释解教人员及其家属的咨询,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十一条 违诺第一次的,给予批评或诫勉教育,向当事人赔礼道歉,本人本考核不能评为优秀;违诺第二次的,给予通报批评或效能告诫,本人本考核不能评为称职;违诺第三次的,给予效能告诫或调离工作岗位,本人本考核评为不称职。
三、首问首办责任制度
第一条 为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文明服务水平,结合我乡安置帮教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责任制适用于XX乡安置帮教办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 首问(首办)责任人是指刑释解教人员及其家属到安置帮教工作机构(或致电)求助、举报、投诉、咨询时,首位接洽(或办理)的安置帮教工作人员。首办的第一责任人是部门领导,第二责任人是办事人员,第三责任人是分管领导。
第四条 来访人提出的服务事项,属于职责范围内的,首问(首办)责任人应当在限时办结制度规定的时限内及时办结,未能及时办结的,应主动说明原因;对不符合规定不能办理的事项,应详细说明并做好解释工作;对经说明后,来访人仍提出异议的按否定报备制度规定办理。
第五条 来访人提出的服务事项,属于本单位其他责任人职责范围的,首问责任人应主动负责联系。必要时,应请来访人留下联系电话并及时告知有关经办人,同时将经办人的单位名称、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告知来访人。事权管辖不明确的,应及时报请领导批办。
第六条 来访人提出的服务事项,属于本系统其他单位职责范围内的,首问责任人应主动告知受理单位和联系电话,必要时也可为其联系有关经办人。
第七条 对不属于系统职责范围的事项,首问责任人应予以说明。
第八条 首问(首办)责任人应文明礼貌、主动热情,使用文明用语,禁用文明忌语。要为刑释解教人员及其家属着想,不得冷漠待人,不得推诿扯皮,要充分体现安置帮教工作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乐于助人的精神风貌。
第九条 安置帮教工作人员必须熟悉安置帮教业务知识和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了解各部门的岗位职责;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树立为刑释解教人员服务的思想;加强安置帮教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执法水平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第十条 违反本制度规定的,视情节给予批评或诫勉教育,本人本考核不能评为优秀;情节较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或效能告诫,本人本考核不能评为称职。
四、限时办结制度
第一条 为了加强安置帮教工作效能建设,改进机关作风,进一步提高机关工作效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乡安置帮教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XX乡安置帮教办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 XX乡安置帮教办及其工作人员办理各项来信来访事项,都应在限定的时间内办结。
第四条 XX乡安置帮教办及其工作人员直接受理的来访信访事项,应在30个工作日内办结,并视情将办理结果反馈给来访和信访人;情况复杂的,经分管领导批准,可以在15个工作日内延长。上级转办或领导交办的信访件,按要求时限办结;没有明确时限要求,情况不复杂的,应在来访或收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结;情况复杂、涉及范围宽,应在来访或收件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办结,不能按时办结的,应向交办机关或领导报告并说明情况。
第五条 XX乡安置帮教办及其工作人员按“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把来访事项转给下级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办理的,应当即告知来访人受理单位和联系电话;把信访事项转给下级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办理的,情况不复杂的,应在收件当日把信件转给下级安置帮教工作机构;情况较复杂的,应在收件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把信件转给下级安置帮教工作机构;情况复杂,涉及范围广的,应在收件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把信件转给下级安置帮教工作机构。
第六条 对来访的刑释解教人员或其家属、朋友提出的有关安置帮教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能解答的应当场给予解答;解答不了或属于职责范围以外的事项按首问责任制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条 违反本制度规定的,情节一般的,给予批评或诫勉教育,本人本考核不能评为优秀;情节较严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或效能告诫,本人本考核不能评为称职。
五、一次性告知制度
第一条 为切实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杜绝推诿扯皮现象,结合我乡安置帮教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XX乡安置帮教办及其工作人员。
第三条 一次性告知是指刑释解教人员及其家属到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办理(或电话咨询)属安置帮教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宜,因手续、材料不完备等原因退回补办,或未按规定程序、受理时限办理而不予办理时,经办人应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办的手续、材料及办理程序和受理时限。
第四条 经办人员对到安置帮教工作机构办理有关事项的刑释解教人员及其家属负有一次性告知的义务,对手续、材料不完备或未按规定程序、受理时限办理的,应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办的手续、材料或办理程序、受理时限。
第五条 经办人员在向来访的刑释解教人员或其家属、朋友一次性告知时,可采用口头告知形式。如果来访人要求以书面形式告知的,经办人员应填写《一次性告知书》(附后),对需补办的手续、材料及办理程序和受理时限作详细说明。《一次性告知书》一式两份,一份交来访人,一份交经办单位留底备查。
第六条 来访的刑释解教人员或其家属被一次性告知需补办的手续、材料,待补齐后一并上报,由安置帮教工作机构重新受理。
第七条 安置帮教工作人员要认真履行一次性告知义务,对没有做到一次性告知,造成来访的刑释解教人员或其家属、朋友往返多次办理的责任人,情节一般的,给予批评或诫勉教育,本人本考核不能评为优秀;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或效能告诫,本人本考核不能评为称职。
第三篇:刑释解教工作制度
刑释解教工作制度
一、登记、建档制度
1、司法局接到监狱发放的释放通知书后,立即对其进行登记,并向所在的乡镇司法所发放刑释解教通知书,并督促其建档和走访。
2.司法所(帮教工作站)接到区安置帮教办公室转达的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后,应当及时登记造册,做到一人一档。3.司法所(帮教工作站)应在接到通知五日内将帮教对象档案抄送其所在村(居)委会,村(居)委会要登记造册,成立帮教小组,并动员家属按时接回刑释解教人员,切实做到“帮教人员、帮教对象、帮教措施”三落实。
二、“三帮一”工作制度
司法所(帮教工作站)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村(居)委会做好安置帮教工作,辖区内的所有刑释解教人员均应建立有街道干部、村(社区)干部和有威望的亲戚组成的“三帮一”帮教小组,随时了解掌握帮教对象的思想动态和现实情况,做好记录、完善档案,帮助、引导、扶助帮教对象就业或解决生活出路问题,使他们依靠勤劳致富,成为遵纪守法的人。
三、“结对”帮扶制度
对刑释解教人员中的特困户,应采取“结对”帮扶措施。街道、村(社区)领导和街道安置帮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定人定单位“结对”帮扶,解决帮教对象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尽早脱贫致富。
四、会议制度
1.坚持家长会议制度,认真解决不嫌弃的问题。2.坚持干部例会制度,切实解决不歧视的问题。
3.坚持群众会议制度,真正解决不冷遇的问题。
4.坚持刑释解教人员座谈会制度,解决不自卑的问题。
5.坚持帮教工作例会制度,分析问题,研究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街道帮教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一年应召开两次会议,并要有完整的会议记录。帮教工作站应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并有完整记录。
五、报告、报表制度
1.对于逾期未报到的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工作站应会同派出所向所在街道和村(社区)委会介绍情况,同时向区安置帮教办公室报告。
2.遇有帮教对象户口已迁出的,应将变更后的具体地址和“通知书”一并返回区安置帮教办公室。
3.对于未到原户籍所在地的刑释解教人员或原户籍所在地居住的刑释解教人员,现住地帮教工作站要将情况及时通报其原户籍所在地帮教工作站,同时与现住地村(社区)共同开展帮教工作,尽量减少脱管、漏管、失控现象。
4.认真填写半年和刑释解教人员统计表。
六、管理制度:
1、成立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健全街道、村(社区)帮教组织;
2、建立帮教人员档案,一人一档,规范管理;
3、每半年与派出所等有关部门统计、核对刑释解教人员,防止脱管、漏管;
4、定期召集帮教小组成员了解情况,并进行汇总,及时上报有关报表、信息;
5、协调有关部门安置帮教对象从事有关工作;
6、积极动员相关部门解决帮教对象的实际困难。
七、岗位责任制度:
1、司法所负责所在街道的安置帮教工作。
2、每个帮教对象有具体的帮教小组成员进行结对帮教,有具体的帮教措施,并落到实处。
3、凡出现重新犯罪情况,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书年终考核时,将扣除相应的分数。
4、对没有帮教措施的帮教小组或帮教措施不落实的,要根据情况对其进行批评并限期改正。
5、每个与帮教对象结对的成员要订出帮教目标,保证帮教工作达到预期目的。
八、奖惩制度
对安置帮教、管控措施落实,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由街道帮教领导小组建议当地党工委、办事处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安置帮教、管控责任和措施不落实,造成刑释解教人员漏管失控,导致重新劳教、造成严重后果的,由街道帮教领导小组建议有行政管理权限的上级主管机关干部追究有关单位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四篇: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制度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制度
一、衔接工作制度
1、安置帮教办公室收到《刑满释放人员通知书》后,应当在一周内通知刑释解教人员原户籍所在地乡镇司法所(安置帮教工作站)。
2、乡镇司法所接到通知后,应当在三日内通知刑释解教人员所在村安置帮教小组及刑释解教人员家属,并动员家属尽可能亲自将刑释解教人员接回,必要时安置帮教工作人员可与家属随同前往。
3、乡镇司法所在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五日内,应详细掌握其服刑在教期间的情况,记录在案,并与村、组填表归档、签订安置帮教工作责任书。
4、协助和督促刑释解教人员在一周内到原户籍所在地办理入户手续。
5、刑释解教人员“回归”后应到当地公安派出所报到入户,如果不报到入户时间超过二十日的,应在耐心动员的同时,必须向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和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二、帮教对象登记建档工作制度
1、县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收到刑释解教人员通知书后应及时进行登记造册,并在五日内将通知书发到户籍所在乡镇的安置帮教工作站。
2、乡镇安置帮教工作站从接收刑释解教人员之日起三日内,应摸清其服刑在教期间的表现情况,同时填写本人基本情况登记表。
3、建档要求:一人一档。档案主要内容有:
1、通知书
2、本人基本情况登记表
3、回访、谈话记录
4、跟踪考察表
5、安置帮教工作责任书
三、谈心谈话记录制度
1、安置帮教小组(村)每季度找刑释解教人员谈心一次,了解他们的思想转变,生产劳动及生活等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有的放矢地开展帮教工作。
2、乡镇安置帮教工作办公室每季度要与村安置帮教小组一起召开一次有关刑释解教人员座谈会,了解他们释放后的情况,进一步做好安置帮教工作。
四、政治法律学习制度
1、建立政治学习制度。村安置帮教小组每月不少于半天,认真组织两劳释放人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时事政治以及涉及安置帮教方面的有关政策和规章,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增强他们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加强对两劳人员的法律、法规培训,每月不少于半天,从而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防止和杜绝重新犯罪。
3、定期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
一、两门实用技术,为其就业创造条件。
五、安置帮教目标管理制度
1、通过耐心细致的帮教工作,使刑释解教人员逐步改邪归正,重新做人,改好率达到95%。
2、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进一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的就业技能培训工作,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安置,使他们生活有着落,就业有门路,安置率达到90%。
3、通过做好安置帮教工作,预防和减少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0%以下。
六、家访回访制度
乡镇安置帮教工作站每季度对本辖区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一次家访,村安置帮教小组每月进行一次,家访对于重点人员随时进行家访,并认真做好记录。
家访回访的内容和任务:
1、了解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工作、生活等状况。
2、听取他们对政府的意见和建议。
3、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对重要问题的处理情况和重点人员的监控情况进行回访,并做好记录,以使汇总上报。
七、帮教管理制度
1、法制教育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使刑释解教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
2、普遍帮教与重点帮教相结合。
3、组织帮教与家庭帮教相结合。
4、正面教育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帮中教、教中帮,为刑释解教人员排忧解难。
5、个别谈心与集体对话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转化及稳定工作。
黄龙县安置帮教办公室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
阜新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阜新市财政局
阜新市公安局
阜新市司法局
阜综治发[2011]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
衔接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综治办,财政局、公安(分)局、司法局:
做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其中对出监出所人员的衔接管理是一个关键性
工作环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
强刑满释释放解除劳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意见》(中办发
„2010‟5号)明确规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刑释解教人
员安置帮教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由基层
司法行政机关协调有关部门将释解人员接回原籍或居住地,帮期顺利回归社会。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两办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市从2011年7月1日起,对每名刑释解教人员实行必接必控,做到“无缝衔接”。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工作的通知》(辽综治办发„2011‟20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管理工作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认真做好服刑在教人员信息核查反馈工作
监狱、劳教所、看守所要指定专管部门,安排专管人员负责服刑在教人员的信息录入工作,要保证服刑在教人员相关信息随时变动随时录入。对录入的信息要认真核查,确保真实可靠。核查中发现的“三假”(假姓名、身份、住址)人员,各监所要开展专项工作,教育其交待真实信息。各司法所也要及时核查、反馈监所提供的人员信息,保证服刑在教人员信息准确率。监狱、劳教所、看守所必须于服刑在教人员释解前1个月,在中央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系统平合上填写其服刑在教期间的表现、危险性评估、释放日期等相关情况信息,司法所要及时反馈接续帮教的准备情况。监狱、劳教所、看守所与司法所之间按照规定通过网上信息平台进行沟通,取得司法所确定的衔接人员身份信息,并在网上信息平台留存监所联系人及联络电话,确定接回日期。
二、建立完善服刑在教人员出监出所交接制度
县、区安置帮教办公室、乡镇(街道)司法所应安排一名安置帮教工作人员,并动员刑释解教人员亲属一同按期到监所,由监狱、劳教所、看守所将刑释解教人员交与司法所派出的衔接人员,带回其户籍地或长期居住地,到司法所报到。司法所要及时对刑释解教人员落实接续帮教措施,并协调有关部门帮助其解决生活、就业等实际困难。对于个别未能按期报到的刑释解教人员,司法所要上门办理登记手续,并对流动和人户分离的刑释解教人员建立动态信息登记制度,落实“双列管”和异地帮教措施。
三、分级保证衔接经费的落实
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补助经费由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安排。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由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协调有关部门将释解人员接回原籍或原居住地,帮其顺利回归社会。对于市直监狱、劳教所、看守所刑满释放解除劳教并且户籍(或长期居住地)在我省行政区域内人员的衔接补助经费由市财政保障。市直监狱、劳教所、看守所根据预刑释解教人员统计,要结合我市实际参照省安帮办下发的辽宁省省直监狱劳教所刑释解教人员衔接补助费标准(附表1)编制专项经费预算,按规定上报市财政局。市财政局确定专项经费数额后分别拨付给监狱、劳教所和公安局,市监狱、劳教所和市公安局财务部门实名下拨到各监所,各监所严格按照补助标准支付给衔接人员,每次补助仅限两人,多者经费自理。衔接文书(三联单)分为存根联、证明(回执)联、补助费支付联,市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遵照(附表
2)辽宁省刑释解教人员衔补助经费三联单存根联、证明(回执)联、补助费支付联,专门制定衔接工作文书下发各有关部门。派到监所的衔接人员须持由当地司法所开具的证明(回执)联、补助费支付联文书(附表2)于释放当日上午到监所接人。补助支付联交监所用于支付凭证,证明(回执)联由监所签章后带回交县(区)司法局存档,各监所要建立补助经费支付台账,详细记录每笔经费支出。各县(区)要根据中办发[2010]5号文件精神,重点解决“三无”(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人员过渡期性衔接安置问题。
四、切实加强督查和责任追究
司法行政机关和公安机关要切实加强对衔接管理工作的检查监督,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查处失职单位和人员。各县(区)司法局每月5日前将上月释解人员衔接情况统计表报市安帮办,市安帮办于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将统计表报省安帮办(附表3)各监所要在每月5日前将衔接统计表报省监狱局、劳教局狱(所)政管理部门和省公安厅监管总队,省监狱局、劳教局狱(所)政管理部门和省公安厅监管总队于每季度第一个月5日前将统计表报省安帮办(附表4)。市
安帮办每季度将存在的问题通报有关单位并报市综治办。市综治办按照省综治委的部署将此项工作列入综治考评的重要内容,对严重违反规定的县、区及监所,要给予批评警告,并限期整改,问题特别严重的将对其实施一票否决。
附表:
1、《辽宁省省直监狱劳教所刑释解教人员衔接费
用发放标准测算表》
2、《辽宁省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帮助经费三联单》
3、《辽宁省刑释解教人员衔接统计表一》
4、《辽宁省刑释解教人员衔接情况统计表二》
阜新市社会治安综合阜新市财政局
治理委员会办公室
阜新市公安局阜新市司法局
2011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