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常德德山“善德”文化的现实意义
论常德德山“善德”文化的现实意义
梁颂成佘丹清
一、常德市民对德山“善德”文化现实价值的认同
在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企业文化转型的今天,善卷善德文化究竟能够发挥哪些积极作用?对这个问题,除了市、区两级“人大”和“政协”两会代表和委员们的正式提案、建议案之外,不少干部群众也积极主动地进行过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系统的建议。这里两个比较突出的实例,可以看出市民在这一方面的热情和积极性。一是中共常德市委副秘书长、市农村办主任贺丽君,和常德市农村办直属机关党委副书记王志刚发表在2007年第7期《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杂志的《弘扬善卷美德古文化,建设现代和谐新农村——把德山和鼎城善卷垸建成集农业生态旅游和德育及防洪为一体的“中华道德园”》。文章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的一个基本追求。善卷美德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道德的始祖,且植根于常德这片沃土,是常德历史文化的灵魂和骄傲,其精神实质就在于建立和谐的农村社会。文章探讨了弘扬善卷美德古文化对于建设常德现代和谐新农村的深远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认为弘扬善卷美德文化是常德发展的历史必然,既是常德现实发展的需要,更是今后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作者提出具体建议:弘扬善卷美德文化,要实施三个结合,即把德山和鼎城善卷垸建成集农业生态旅游和德育及防洪为一体的“中华道德园”。再一是在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12月中旬至2008年4月中旬开展的“我为常德城市发展献一策”的主题活动中,常德博物馆职员毛雅琴奉献出自己的“我为文化名城建设献一策”的专题文章:《以善德文化为主题打造常德文化名城》。文章认为,历史是城之根基,文化是城之灵魂。一个城市的魅力不是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它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于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共生。要把常德建设成文化名城,首先要找到自已的特色,确定自己的主题。常德处于荆楚文化和湖湘文化的交汇处,既兼有二者的特点,更有自己的鲜明特色;而常德最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就是发祥于常德德山的善德文化。只有将善德文化确定为常德文化名城建设的主题,才能最有效地发掘出本地独有的文化遗产,使其发扬光大,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相映衬。文化意味愈发浓厚,地域特色更加鲜明,才能使常德具备独有的文化魅力。文章建议,首先把弘扬善德文化作为常德文化名城建设的主题,然后突出主题,明确重点,把弘扬善德文化的主题蕴含在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并贯彻到文化名城建设的每一个局部。这样经过全体市民的努力,常德市一定能够建设成一个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风尚优良、文化生活丰富、文化设施先进的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名城。总的来看,这些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且有很强的操作性。实际上,无论是领导层,还是普通市民,他们陆续提出的一些好的想法,都已经或者正在逐步融汇到我们正在进行的城市文化建设之中去。
二、我们对德山“善德”文化的基本观点
综合上述各位专家和各位市民的论述和看法,结合自己的研究,我们对于善德文化本身,以及在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企业文化转型的今天如何弘扬善卷的善德精神方面,有下面两个基本观点:
一是善德文化是一种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是常德地方文化的源头。
善德文化,因为善卷而产生。善卷是与上古尧、舜同时代的人,因此善卷和尧、舜一样,同样属于人类文明萌芽时期的精神创造者和探索者。文化本身是动态的,是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的。善德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同常德德山地方密切相关,其发展过程中,也融汇了当地
楚文化的因素并成为其主要内容。一般认为,楚文化的发展壮大,经历了楚人建国丹阳至周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的滥觞期、春秋时代的勃兴期、战国时代的鼎盛期和秦汉之际的转变期。在这个过程中,善德文化既是当地楚人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寄托,也是其地方文化发展的思想胚芽。考察善卷文化的发展情况,不考虑楚文化因素的影响,就看不出整体的源流。善德文化为当地楚文化所继承并发展,因此,善德文化是一种体现地方特色的文化,是今天常德地方文化的不二源头。
二是发展中的善德文化,既融汇了楚文化的精华,也融汇了儒学、道家、道教、佛教等各家的精华,其本身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类的思想史上,对“善”如何形成为一种“德”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里我们从中国文字的演变,便可窥见人们认识的升华过程。
善,是个会意字。《说文》:“譱,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善,篆文善从言。”(善,是吉祥的言辞。由“誩(競)”和“羊”会意而成。这和“義(义)”字、“美”都从“羊”的意思是相同的。善,篆文中的“善”字就从“言”。)
这里是说,古文“譱”字,上面是“羊”,下面从“競”,是競言,即争着说话、用言语竞争的意思。后来通用的“善”字,上面是“羊”,下面是“言”。以“羊”作为构造“善”字的主体,是因为“羊”在早期文明中象征吉祥。“言”是言语、讲话。因此,《说文》称“譱,吉也。”“善”字的本义,就是吉祥。文字本身的发展规律,是由结构上的独体到合体、由表意的具象到抽象的概括。根据这一规律可见,“羊”与“言”会意而成“善”,已经不属于最原始的象形字了,而是进步到了抽象的道德评价,和提出共同的社会公德要求的高级阶段。
“善”作为一种肯定性的价值观念,同“義(义)”字、“美”字等一样,在先秦早期的典籍中已经得到广泛运用。例如,在《周易》思想中,就形成了“观物取象、格物穷理以求真;凝道、行道,以心循理来守真;观感化物而求善,至诚得天而至善;合天人以求美,天人合而尽美”的思想体系。先秦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著作《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最高境界的“善”就像水一样。它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功;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因而最接近自然之道;留居在便于选择的地方,心胸保持沉静。待人一片真诚,说话恪守信用,从政顺情顺理,办事发挥所长,行动把握时机。可见,老子心目中的“善”之德,就是一种谦逊不争的美德。《论语》中,则向我们展示了儒家学派开创者孔子的“善”之德的形象,他一生正直不阿、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自古以来,知识分子都自觉以孔子为榜样,他品格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轻财好义,安贫乐道;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直道而行,宁折不弯;成人之美,与人为善;助人为乐,成人之美的因素,无不体现着“善德”的精神实质。
由于善德文化萌芽于德山,生长在德山,随着唐代佛教文化、明代以后伊斯兰教文化逐步进入德山,不同文化之间也必然发生交融并相互激发。唐代高僧德山宣鉴在宗教方面的改革,就是受到善卷开拓精神的启发。佛教认为“善”作为个人的思想行为,对自己是有益的,对他人也是有益的;在今世是好的,在来世也是好的。其具体表现为“十善”: 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言、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意不贪、不嗔、不痴。(《十善和善心所法》甘肃兰州书局,2001年)德山佛教文化奉行“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培养“善根”,广结“善缘”,积德行善,以求“善果”。伊斯兰教认为“与人为善”才是“大善”,并将善分为七大板块:即孝敬乃万善之首,慈爱子辈乃长者本分,亲族相顾乃人性之长,善待仆人和下级,照顾鳏寡孤独,对邻居和同胞的责任,泛爱人与众生。(唐小蓉、陈昌文《〈古兰经〉:伊斯兰教的精神世界与行为导向》,见《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这些朴素的“善德”思想和行为,无论对社会还是人生,其启示都不可否认是有益的。
由此可见,善卷“善德”文化,作为中国思想史早期的一种“源”文化因素,同炎、黄、尧、舜的“创新”文化、“和谐”文化一样,已经融汇到后来的诸子百家和地方楚文化以及
区域文化之中,并成为其中最耀眼的文化因子。常德人离开了德山“善德”文化,将失去今天现代城市文化建设的灵魂,也将失去赖以寄托的精神家园。
三、善德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善德文化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其具体表现是多元的,这是因为“善德”概念本身就是人类思想史上对自身提出的最高道德要求,同时也是我们所向往的和谐社会的无可选择的最高标准。因此,在进一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企业文化转型的构筑“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认为,德山“善德”文化至少可以为我们提供以下几方面的精神滋养,并发挥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一是“筚路蓝缕”的创业精神
筚路蓝缕,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孔颖达疏:“以荆竹织门谓之筚门,则筚路亦以荆竹编车,故谓筚路为柴车。《方言》云:‘楚谓凡人家贫衣破丑敝为蓝缕。’蓝缕,谓敝衣也。”意思就是坐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去开辟荒山,创造事业。这正是当年善卷“让王”,推辞天子之位,带着自己的部落遁入深山,不辞劳苦,去开辟自食其力的生活环境的初衷。后来人们用以形容艰辛创业或者创业的艰辛。要想事业有成,那就要有不怕吃苦,舍得吃苦的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常德市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是比起先发达起来的地方,比起人们对改革开放的期待来,也还存在一定差距。德山经济开发区本身也是如此,来常德,来德山开发区创业的企业家,则更是如此,都需要具有这样一种“筚路蓝缕”的开创精神。
二是“深固难徙”的爱国精神
“深固难徙”,出自屈原《九章·橘颂》:“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这是我国最早的咏物诗。它开创了诗歌“体物寄情”、托物言志的优良传统,同时被认为是屈原早期表达爱国理想的宣言。这种爱国精神,已经成为中华儿女的基本素质之一。想当年善卷带领自己的部落,为争得一席生存空间,也是进行过坚守阵地的艰苦斗争的。这也是上世纪四十年代黄潮如撰写常德会战的长篇报道歌颂保卫常德城的抗日将士时,为何要以善德文化和屈原精神作为开篇的缘故。爱国必爱乡,道理一样。今天,我们并不提倡一辈子守着家乡不出门,并且鼓励远走高飞,去追求理想,开创事业。但是,无论走到哪里,外地,外省,外国,都有不少家乡儿女心系常德,关心家乡,热切关注常德建设,倾情回报家乡父老。这就是一颗为路途隔不断的常德心,一腔为时光冲不淡故乡情。
三是“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
善卷“让王”,隐入深山,选择自主创业,这首先就是一种创新的勇气。楚庄王是春秋时楚国最有作为的国君。他于公元前614年继位。登位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并下命:“有敢谏者,死无赦!”大夫伍参冒死进谏,正逢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伍参请他猜谜语:“有鸟止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答:“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但数月之后,一切照旧,庄王享乐更甚。大夫苏从又进谏,庄王抽出宝剑要杀他。苏从无所畏惧,坚持劝谏。于是,庄王罢淫乐,亲朝政,举伍参、苏从担任要职。之后,又提拔孙叔敖为令尹,讲求得失,发展生产,从而奠定了楚国的争霸基础,楚庄王最终成为中原五霸之一。我们今天要文化兴市,工业强市,楚文化中的这种“一鸣惊人”的创新精神,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扬。
四是“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
善卷为今天苗族人民的先祖之一,这是当今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洞庭湖西岸的德山一带,曾经是“九苗”“三苗”腹地。当年善卷带领自己的部落,退居以武陵德山为起点的西南山区,正是以“兼容并蓄”的阔大胸怀,同当地土著部落相互吸纳,相互融合,最终汇聚发展,形成了今天既具有独特的民族凝聚力又具有不断接纳新生事物的开阔视野的苗族。
这种开放的精神,值得今天的常德人民继承和发扬。今天的德山善德文化本身,已经形成为以善卷“善德”精神为核心的,同时包含着儒、道、佛、伊斯兰等各学派、宗教文化因素,山水旅游、节庆民俗、农耕、企业等不同主题文化因素,具有海纳百川气派的综合性格局。在这样的前提下,弘扬与时俱进、“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无疑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发展地方经济的思想前提和必要条件。
五是“诚信互助”的和合精神
“诚信”理念,是千百年来为历代常德人民实践了的并引以自豪的“善德”精神的最本质特征之一,也是促进传统文化向现代企业文化转型的最根本的要素之一。在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诚信”理念更具有实际意义和现代价值。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主席就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则明确提出了要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诚信互助”的和合精神,应该是人际关系最起码的基础。善卷所处的尧舜时代,就是千百年来人们津津乐道并向往的和谐社会,但那种“和谐”,是一种原生性的和自发性的原始和谐。这种原生性和自发性的原始和谐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部分特征具有相似性,而作为“和谐社会”的一种理念,在其发展过程中,尧舜时代的“和谐社会”,则无疑融入了历代人们那种“桃花源”似的理想。今天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则是民主法治得到充分发扬,公平正义得到充分体现,诚信友爱蔚然成风,创新活力充分展示,安定有序局面得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见,“诚信互助”的和合精神在这中间,将会发挥无可争议的积极作用。
总之,作为动态的发展中的“善德”文化,是常德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不同时代的常德人民,无论他是为官为民,也无论他是从事何行何业,都在努力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实践着它,传承着它,并取得足以名垂史册的效果,这在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中将有充分地展示。
第二篇:善德文化演讲稿
牛房圈村善德老人善行天下
在2010“善行天下——第三届首都慈善”晚会上,***村一位老人的名字跃然出现在获奖名单中,他就是我们村无私奉献的爱心老人***。
***今年81岁,已入耄耋(maodie)之年,是一名退休工人,他的家境并不宽裕,每月1300元的退休金除了维持着老两口的日常生活,还得给老伴抓药治病。走进老人的家,令人惊讶的是,屋里除了一台17英寸的彩电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家具了。这台彩电是夏老获取外界消息的重要来源。即便是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夏老还是一直坚持着自己行善的信念。每次在电视上看到国内或者国外出现灾情的新闻之后,夏老都会想办法将自己的一点心意寄到灾区,向远在他乡的灾民送去一丝丝温暖。
1998年,黑龙江、松花江一带洪水泛滥成灾,当时68岁的***硬是步行5公里,来到镇政府将自己省吃俭用的500元钱捐了出来。
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顷刻间将汶川变成了一片废墟。从新闻中看到一个个无家可归的身影,一个个痛心无助的眼神,****哽咽了,先后三次将自己仅有的2500元积蓄全部捐给了灾区。
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同年8月7日发生在舟曲的泥石流,无情的将一个个家庭拆散,让众多孩子失去双亲,****第一时间伸出援手,送去一片来自老者的温情。夏老当时说,“我真想去和他们一起扛过这艰难地时期”。***最终还是没去成,因为他已经80高龄了。
去年,***被百善镇评为“健康老人”,刚领到的1000元奖金还没有捂热乎,他便捐给了西部母亲水窖工程。
04年的印尼海啸,05年的越南洪灾,无不牵动着***的心。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有需要,他都毫不犹豫的伸出援手,将自己的爱心传递到每个角落。
要问老人为何能够如此的大爱无私,为何要帮助素不相识的人。这还得从**老年轻时,一段火车上的经历说起。当时他在昌平工业局跑业务,在一次出差去南京的火车上,他生病了,又拉又吐,身体十分虚弱。列车员却忙前忙后,又是给倒开水,又是搀扶着找厕所,悉心照顾他,那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让老人刻骨铭心。从那时起,老人就一心想要报答列车员的救命之恩。可是偌大的中国要找到恩人谈何容易,于是,他便下定决心要用感恩之心去帮助社会上每个需要帮助的人。
在后来的工作期间,他不顾家人的阻挠,将福利分房的指标让给更加困难的同事,他还将大部分工资寄给越南驻中国大使馆,支援越南战争。
退休后,他知道,每逢开春,北方的好多地区都会遭受沙尘暴袭击,为了能够减少沙尘暴给大家带来的痛苦,老人决定采取种树的方式防风固沙,于是他托本村的村民去张北种了两颗树苗。当得知其中有一颗树成活后,夏老欣慰的说:“哪怕这棵树只能挡住一粒沙子,我也算是为大家尽了一份力了”!
他心系民族危难、他情系他乡人民,他无私奉献,他无怨无悔。
他是一名炎黄子孙,他身上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他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大爱无疆。
他是一名已入耄耋之年,子孙环绕的长者,他历经了时代的沧桑巨变,体验了岁月的时光轮回,永远不变的是他那颗温和、仁慈、真诚,善行天下的心。
他是一名党员,他在中国共产党培育下成长、成熟。52载的党龄诉说着老人的忠诚,一颗感恩的心坚定他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勇往直前。
他就是这样一位善行天下,无怨无悔的爱心老人——****。
第三篇:《善德女王》观后感
《善德女王》观后感
长久以来对韩剧的印象是婆婆妈妈、温馨、时尚,偶像剧和家庭剧主导,受此影响连当年的《大长今》,也是没看两集。
偶然看到了《善德女王》的影评,说是“韩国历史上的武则天”,真是孤陋寡闻,怎么从没听说过,这一看,50集就下来了。与先前看的冯宝宝、刘晓庆、贾静雯的版本相较,不得不承认韩剧是有其优势的:
1、演员的表演风格普遍内敛:美室的不怒自威,剧中屡次发动军事政变的厉害角色,95%以上的表情均在微笑,做抉择时更是平静,咱中国的话“泰然处之,很有大将风度”。女主角德曼公主虽不及美室的表演老到天成,却较平实、不矫柔造作,这大概就是他们国家注重的“亲和力”。
2、故事构架丰满,节奏明快。情节清晰而曲折细腻,你很难猜到3分钟后的故事发展;各形各色的人物很多,有名字的50左右,除了几个主人公的刻画,一些竹内大叔小角色也个性鲜明,活灵活现。在刻画人物上,有一点:没有把任何一个角色塑造成十分的恶人,没有脸谱化,哪个角色都有令人喜欢的地方,反一号美室凶残贪婪,却用勇气、智慧和坚韧征服着观众;反二号薛原郎用忠诚感动着大家;反三号柒宿郎们在执行完任务后,也有“近来,玺主做了违背大义的事”的思辩。让人不讨厌这部剧里的任何角色。其实,“不塑造恶人” 这一点,是很多韩剧共同遵循的,这种标签效应是不是种“扬善”呢,很欣赏他们这种创作理念。
3、鲁迅先生能跻身“世界十大文豪”,不是他的文章多精妙,在于立意:改造国民性,因了思想的深刻。此剧,亦然。我只需举一个例子:
大多历史君王题材,多演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德曼公主比哪个武则天都多问了一个问题:“美室这么高明也非常勤政,为什么在她统治的十几年间神国的生产力没有发展?”此句一出,改变了“韩剧幼稚”的偏见。答案“不是国家真正的主人,不能以父母的心态管理子民,只希望国民沉默、乖顺,是个托管员;不像真正的主人,希望国民觉醒,希望他们发展壮大”。德曼公主的另一句话:我要成为一个包容一切的容器,颇有王者之风,也阐释了王者之道。当然,前面的“吃掉死字棋”有移花接木的痕迹,后面47集清朝官员奸诈、贪婪的刻画伤害中国观众情感大声抗议。
第四篇:孝德文化
以孝德文化引领幸福社区建设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王庄社区不断加强居民德育教育,弘扬孝德文化,传承中华民族孝老爱亲传统美德,以孝德文化引领幸福社区建设,促进了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区和谐。
宣传引导 弘扬孝德文化
近日,王庄社区举办了“一小时课堂”系列活动之“孝老爱亲 幸福人生”孝德文化课堂,社区近百余名居民参加聆听。
课堂上为居民宣讲了从古至今正反案例,从“孝”、“德”几方面校正家庭观念中错误的言行,教育引导居民以身作责及时行孝,为儿女作孝老爱亲的榜样。会上,还发放了《新二十孝》标准调查问卷,让居民现场填写。
居民陈某听完课深受启发,看着自己手中调查问卷,做到的只有四条,羞愧地说:“除了周末,自己很少回家看望父母。我今天才醒悟,孝敬父母不能等,也不是钱能代替的。我明儿就和媳妇带上孩子回家看望父母去!”
“现在我懂了,老年人也有感情需求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以后再也不那么自私,干涉我爸再婚了。”课后,居民李某提到自己阻止70多岁丧偶独居的老父亲再婚的事情,后悔不已。
近年来,王庄社区注重孝道文化阵地建设,除悬挂宣传条幅、发放宣传单、举办专题文艺晚会外,充分利用宣传栏、文化墙、橱窗、电子屏等载体加大宣传力度,让居民在小区休闲、娱乐时,潜移默化中影响居民的言行举止,耳濡目染受到教育。并在光明北区建立了道德文化广场,开辟了《二十四孝》孝德文化墙,图文并茂为大家展示了孝感动天、百里负米等经典孝德故事,成为居民教育新课堂。如今,道德文化广场成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孝道文化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社区千家万户,使孝老爱亲成为居民的自觉追求。
感恩教育 传承传统美德
“亮亮现在不但不再打架闹事,主动学习,而且还经常帮我干家务。这孩子一下子变得那么懂事,就像换一个人!”光明南区丁阿姨提起儿子的变化不禁喜上眉梢。
王庄社区组织开展了“点亮亲情 感恩父母”系列活动,倡议孩子们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小事,说一句感恩话,相继举办了“感恩父母”专题讲座、学诵《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学唱感恩歌曲、评选“感恩之星”等系列活动,使他们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付出,发自内心地以实际行动去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同时,王庄社区还组织开展了孝德“三个一”活动。“三个一”即:每周陪父母进行一次健身活动,每周为父母做一次家务,每周末送父母一份欣慰。开展了“耄耋老人”集体过生日活动、“亲情寄语”活动等,倡导社区员工、居民以各种方式向长辈、父母表达孝敬之心和感恩之情,用实际行动让长辈和父母感到欣慰和幸福。
通过“感恩教育”教育引导居民知恩、感恩、报恩,让每个家庭都充满了浓浓的亲情。
典型示范 树起道德标杆
走近王庄社区创业小区,好儿媳路苏红、好女婿王红伟的事迹就会印入眼帘,这是创业小区今年新建成的孝德文化一条街,对小区内评选出的10名好儿媳、好女婿的先进事迹进行了广泛宣传。创业小区已连续3年开展了“好儿媳、好女婿”的评选活动,经小区选树推荐的好儿媳路苏红还荣获“长治市十大孝星”的称号。
“听完了路苏红的发言,我才知道自己和这些孝星们有那么大差距!我以后要以她们为榜样,孝敬爸妈,让他们安度晚年!”创业小区居民付敏参加完道德讲堂感叹道。
今年王庄社区还开设了社区道德大讲堂,邀请社区内的好儿媳、好女婿等道德模范人物进行现身说教,路苏红讲述自己十几年来如一日照顾生活不能自理婆婆的感人事迹,吸引了社区近300余名居民聆听。她的感人事迹震憾了居民,许多人感动地流下眼泪,还有许多居民忍不住站起来讲述自己的内心感受。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道德标杆。王庄社区以“和谐家庭”评选活动、“孝星”评选为载体,开展典型选树,先后涌现出了王海峰等一些先进典型,带动孝老爱亲新风尚的形成。并以社区道德讲堂、文明讲堂等为平台,传播凡人善举,传递道德力量,发挥先进典型的“磁石效应”。通过典型引路,感召居民,在社区营造出人人学典型、个个讲孝心的良好氛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王庄社区不但引导居民要关爱自己的父母,还要善待身边的老人。如今,社区60工作人员成为辖区60名孤寡、空巢老人的‘爱心儿女’,经常上门照顾老人饮食起居,陪他们聊天、看病,让他们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温暖。”社区居委会主任张腾蛟如是说。
扎实开展孝道文化进社区活动,在社区讲孝心、重孝道蔚然成风,浓浓的爱意带来了家庭的温馨,真诚的行动书写了社区的和谐。
(王树花)
第五篇:师 德 论 文
努力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浅析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三古中心校:张晓明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对教师的职责概括为:传道、授业、解惑。这其实只指出了老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中教书的一面,而 “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教师,其知识结构的状况和道德水准的高低,愈来愈成为受关注的焦点。我认为一个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教师应该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为中心而努力工作。在教学中,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给学生幼小心灵一缕“阳光”
教师要重视教育法规的学习,具有依法执教意识,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辨识力,要尊重学生,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教师应重视自身的道德形象,不断追求人格完美,重视教师职业的特质修养和个性魅力,有更高的人文目标。如教师的形象,既要“德才兼备”、“严格负责”,又要“幽默风趣”、“热情活泼”;对教师素质,要注意培养学生喜欢的“幽默”、“热情”、“机智”等特质;对自身形象的追求,既要“自然”、“文明”,又要有“举止文雅”、“谈吐高雅”等较高素质修养层次的追求。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修养。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以身立教,为学生树立起楷模的形象。教师要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一名称职的教师要以对社会、对家长、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做好教书育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工作。真正做到:让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教育。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李叔同教育家的为师之道。他就是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堪与尊敬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做下级,当做可以随意训斥的无知小儿。学生也有自尊心,而且是很强烈的。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的,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入手,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共创和谐、同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