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2 16:1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种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种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第一篇:四种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更新“四种理念” 把握“四个只有”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

发展

在全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周伯华提出:“只有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工商行政管理才能树立公平公正的执法权威;只有全力服务科学发展,工商行政管理才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的地位;只有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工商行政管理才有群众支持的根基;只有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开放才有坚强的组织保障。”并要求全国工商系统在2010年紧紧围绕落实中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四个只有”,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队伍,运用高科技的手段,实现高效能的监管,达到高质量的服务,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我们要把周伯华局长的讲话精神落到实处,更新理念,不辱使命,敬业奉献,把总局的部署变成新一年奋斗的行动指南。

一、深刻理解“四个只有”的科学内涵

周伯华局长提出的“四个只有”是对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深入阐述了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反映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工商行政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指明了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方向。各级工商机关要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深化“四个只有”监管服务理念,以“四个只有”的新执法理念指导基层工作。要以深刻理解“四个只有”理念为重点,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的思想,尽职尽责依法开展市场监管工作,尽心尽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四个只有”为指引,着力解决基层工商部门“干什么,怎么干,如何考核激励”的基础问题,把基层建设从以前的以硬件建设为重点转向以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明确监管任务、提升

监管水平、调动干部积极性为核心,抓好基层,夯实基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努力开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新局面。

二、更新“四种理念”,把握“四个只有”,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做好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为“十二五”规划启动实施奠定良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基层工商部门要立足实际,认清新形势,适应新要求,应对新变化,更新“四种理念”,把握“四个只有”,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更新监管理念,提升监管效能,依法加强市场监管

市场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基本职责,行政执法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履行职能的基本方式。在新时期工商机关在履行监管职能时,必须更新监管理念,提升监管效能,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只有做到依法行政,工商行政管理才能实现规范监管、科学监管;只有做到公正执法,工商行政管理才有执行力和公信力;只有做到廉洁文明执法,工商行政管理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只有做到创新监管机制,工商行政管理才能提高执法效能。当前,特别要注重从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和营造良好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出发,着力研究和解决涉及全局和扰乱区域经济发展秩序问题,努力防止市场监管的系统风险和区域性风险。要坚持把市场监管作为第一职责,创新监管理念,强化依法监管,以高效能的监管树立工商行政管理公平公正的执法权威。一是明确监管重点,把监管区域内监管风险较大的高危和重点热点行业作为日常监管重点,不断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违规行为。二是积极拓展监管领域,在加强对传统市场监管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监管思维模式,实现市场监管职能从普通职能向专业市场、从有形市场向无形市场、从低端领域向高端领域延伸,确保对市场监管的全覆盖。三是提高信用分类监管效能,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对相关业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对各类监管信息的共享,对不同信用等级的市场主体实行不同的级别监管和距离监管;逐步推行网上巡查、网上办案、网上监管服务和网上督促检查,实现市场网格化管理全过程信息化。四是建立应急快速反应机制,结合辖区特点,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监管人员、车辆配备、通信保障等事项进行合理安排、科学部署,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监管人员能在最短时间到达现场进行监控。五是全面推行行政指导,通过行政建议、行政提醒、行政预警等柔性行政执法方式,引导、鼓励和支持行政相对人守法经营、健康发展。

2.更新发展理念,完善服务体系,全力服务科学发展

发展是落实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发展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工商机关要全力服务科学发展,必须更新发展理念,完善服务体系。只有坚持服务科学发展大局,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始终围绕地方经济科学发展开展工作;坚持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融入到经济发展中,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机制,提升服务水平,才能以高质量的服务体现工商行政管理发挥职能作用的地位。一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尽职尽责服务科学发展,在服务中加强监管,在监管中体现服务,把服务科学发展的效能和水平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二是增强服务意识,突出服务重点,完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要继续落实国家调整经济结构总体部署和产业调整,在促进重点发展产业、现代服务业上下功夫,支持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革,推动经济效益不断提升,进一步做好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各项工作,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三是要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义,积极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强化市场监管执法,营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市场环境;全力以赴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当好科学发展的积极促进者,着力做好支持各类市场主体

稳定发展工作,积极实施商标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四是要引导现代服务业不断向农村延伸,扶助“三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严厉打击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中的欺诈、售假行为,把公共服务职能深入推进到农村,惠及更多农民,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3.更新维权理念,坚持以人为体,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消费维权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重要职责。要维护好消费者合法权益,必须更新维权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要坚持把消费维权作为重要使命,以高水平的维权夯实群众信赖支持工商行政管理的根基。只有不断提高消费维权的及时性、便捷性,建立健全高效的消费维权工作机制,认真研究消费侵权新情况、新问题,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真心真意为消费者排忧解难,工商行政管理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一是要进一步创新消费维权理念、方式和机制,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感;切实提高消费维权工作能力;提高消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水平;提高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能力和水平。二是要注重把消费者权益保护与提振消费信心结合起来,引导扩大消费需求,营造良好消费环境;要在“四个平台”建设推动下,使消费维权组织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力度进一步加大,充分发挥12315在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消费、扩大内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推进12315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商场,从而有力地提升消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三是要进一步强化对商品和服务的监管,切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要突出监督重点,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强化监督措施和手段,切实提高社会监督的整体水平;要认真受理和妥善处理消费纠纷,切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四是要积极开展消费维权宣传教育和进一步加强消协组织自身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消费宣传教育和消费引导活

动,倡导科学、健康、文明消费;要加强学习,加强法制建设和基础建设,切实提高消费维权队伍整体素质和消费维权能力。

4.更新思想理念,勤政廉政履职,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工商干部队伍是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历史的创造者,是工商行政执法和市场监管的实施者,只有建设政治上、业务上、作风上过硬的高素质的队伍,工商行政管理才能顺势而为、与时俱进,才能在深化行政管理改革过程中把握先机,才能在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占据主动,才能实现事业的长远发展。要坚持把队伍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更新思想理念,勤政廉政履职,才能以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一要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建设政治过硬,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党员干部队伍,进一步提升队伍的履职能力。二要积极发扬民主,不断提高民主决策、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形成同心协力干事业的良好氛围。三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一支能够担当使命、适应科学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四是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和积极性,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提升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统筹规划的能力、创新发展的能力。五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把作风建设与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六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形成以岗位为重点,以工作程序为主线的廉政风险、管理风险防控机制,推进干部廉洁从政,勤政履职,树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第二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摘编)

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摘编)

2009年,全县人民在中共枞阳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奋力进取,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工作,全面完成了县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预计实现全县生产总值92.47亿元,增长13.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84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亿元,增长3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7亿元,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3732元,增长15%。

全面实施保增长政策措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工业经济企稳向好。规模工业产值首超百亿,达103亿元,增长23%;规模工业增加值31亿元,增长20%。规模企业新增28家,总数达181家。完成进出口总额582万美元。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粮、油、棉总产分别增长6.3%、10%、20%。肉蛋总产5.45万吨,水产品总产8.5万吨。新增省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绿色食品认证4个、市著名商标4个。服务业加快发展。新增个体工商户2872户、私营企业192家。出台促进房地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县财政兑现购买住房补贴320万元,住房公积金贷款投放5937万元,为上年的6.5倍,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增长68.9%,新开工面积增长近五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长21.3%;贷款余额35.7亿元,增长21.4%,新增贷款6.3亿元,增长110%。发放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1567.8万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深入推进。交通运输、邮政通讯、保险等服务业健康发展。

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科学招商和强势招商并举,进一步完善招商工作机制,重新组建5个驻外招商机构和县直10个招商组。组团参加中博会、第五届黄梅戏艺术节等招商活动,召开绍兴、南通投资环境说明会,举办了首届枞阳螃蟹节。实施千万元以上项目239个,引进境内资金58.5亿元,增长25%;引进境外资金810万美元。“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扎实开展,31个省“861”及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总投资15亿元的枞阳海螺四期两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建成投产,会宫至枞阳海螺110千伏双回路工程建成送电。投资2亿元的东方造船舾装码头建成使用,东方造船枞阳基地在建8000吨级出口船10条。总投资3.5亿元的浮山旅游开发项目签约实施。投资1.5亿元的枞阳中学移址新建工作进展顺利。池州至枞阳长江大桥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安庆华能核电项目初步可研报告通过专家审定,选址我县。争取中央新增项目投资1.42亿元,总量居全市前列。开发区新增入园项目12个,新增投产企业10个;实现工业产值22.9亿元,增长90.8%;完成一般预算收入3461万元,增幅达132%。

突出抓好城镇建设,城乡面貌明显改观。县城区完成市政设施投入2.8亿元,较上年增长55%。实施了城北出口路配套工程,建成银塘东路、浮山路水泥路面主体工程。花大气力开展了莲花湖综合治理,完成长江路综合改造工程,实施环湖步行道及灯饰工程。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试通水,铺设主管网13公里,我县“厂网并举、同期建设”的做法得到省、市认可。完成自来水大口井迁建,开工建设新区加压泵站,铺设新区供水主干管12公里。加快城市天然气工程建设。完成县城绿地系统规划、环卫规划编制。在县城区开展了整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开发集中行动,有效遏制了“三违”行为。依法取缔了县城区近千辆三轮摩托车非法载客,大力发展县城公共交通,保障人民群众安全、畅通出行。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管理得到加强。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乡镇总体规划第二轮修编工作全面完成。横埠镇跻身全省“扩权强镇”试点镇。新增新农村建设示范镇1个、示范村10个,示范镇、村达两镇二十六村。新建“村村通”水泥路218.8公里,完成铜安路改造41公里,实施小水库除险加固13座。

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全县粮食系统47家企业、经委系统5家企业和白荡湖养殖公司等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稳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实施了农技推广和畜牧兽医体制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面启动。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全面落实。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完成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改革。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进政府管理和服务创新。加强政风、行风评议,效能建设民主评议延伸到县直机关单位79个内设机构。县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得到加强,进驻中心窗口单位20个、项目217个,办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1.2万余件,是上年的4倍多。组建县招投标管理局,进一步规范招投标行为。积极推进政府投融资体系建设,为全县改革发展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有力保障。启动政府机构改革。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完善重要决策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抓好“小金库”专项治理。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协调进步。35项民生工程完成投入3.41亿元,其中县财政配套资金达4000万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继续提高,新建农村敬老院15所。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474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8%,补偿医药费7832.2万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得到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标扩面。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和农村危房改造扎实开展。机关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实现全覆盖。全面落实再就业政策,新增就业岗位4001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300名。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大保险健康平稳运行。提高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标准。发放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金960万元。整村推进20个扶贫工作重点村,解决7400名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解决了农村5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十件实事扎实推进。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下枞阳110千伏变电站项目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马鞍山水库除险加固一期工程完工、二期工程在建。完成县城垃圾填埋场主体工程。完成县中医院新门诊楼、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筑主体工程。义小路雨坛至义津段12公里水泥路面工程、钱桥大塘土地整理、麒麟镇3万亩标准粮田项目正在建设之中。

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村为主”工作机制,强化包保责任,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加强基层计生服务设施建设,整体水平有所提升。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发放中职学校国家补助资金520.2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100人。加大科技工作力度,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县行列。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和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稳步推进。出版发行《枞阳年鉴(1999-2007)》。完成600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改造乡镇卫生院5所,新建村卫生室和社区服务中心34个。积极开展甲型流感防控工作。建设用地“五统一”管理不断完善,基本农田有效保护。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完成14个社居委换届选举。“五五”普法深入推进,法律援助力度加大,江淮普法行活动扎实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加强,平安社区建设稳步推进,信访维稳工作力度加大。扎实开展了烟花爆竹专项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不断进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事编制、物价、统计、农调、烟草、气象、防震减灾、档案等工作取得新进展。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67件、政协提案135件,办复率达100%。

2010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新的一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总体向好,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机遇。从宏观环境看,全国经济企稳向好,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国家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更加注重加强“三农”、促进消费、加大民生投入;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安徽崛起领先中部,省委、省政府对皖江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发展机遇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已获国务院批复,《规划》提出将示范区建设为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基地,并从投资、财税、金融、土地、对外开放等方面明确了支持政策;池州至枞阳长江大桥即将开工建设,北沿江高速已列入规划,我县交通区位条件将进一步改善;安庆华能核电项目优选厂址、备选厂址都确定在我县,意义深远;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较大;经过全县人民多年不懈努力,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得到提升,为追赶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着力扩大有效投入,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奋力赶超,争先进位,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全县生产总值增长13.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规模工业产值增长25%,招商引资到位境内资金增长35%、境外资金930万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有效控制。

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

认真编制全县优势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壮大建材、造船、机械制造、纺织服装、采掘、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发展集群经济,推进优势产业和企业做大做强。加强与安徽海螺集团公司的合作,扩大水泥生产规模,努力将我县打造成沿江地区重要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依托东方造船等骨干企业,加快枞阳船舶制造基地建设步伐。充分利用沿江深水岸线,积极引进新的大型船舶制造项目落户。加大与江汽集团的对接、协调力度,积极主动探索新的发展途径,加快汽车零部件功能区发展步伐。支持羽绒制品项目建设,支持纺织服装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档次,推动集群发展。抓住矿产品市场回暖机遇,推进矿产资源整合利用,鼓励开展深度探矿开发。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营造全县上下支持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全年新增规模企业不少于30家,力争各乡镇新增规模企业不少于1家。开展纳税十强和节能先进企业评选活动,精心培育一批产值亿元以上、纳税百万元以上、有核心竞争力的工业企业梯队。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造就一批企业家队伍。鼓励、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研发,引导、支持企业做好商标注册、专利申请、质量体系认证和标准化生产,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商标、中国名牌和安徽名牌产品。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挖掘生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按照全县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总体要求,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企业改革,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县开发区坚持“以园养园”,多渠道筹措资金,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6亿元,新增平整土地面积2150亩,新建区内主干道6公里、安置点区间道路2.5公里,加快供水、供电、排涝、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拉开综合功能区3平方公里建设道路框架。加大入园项目推进力度,全年新增入园企业不少于20个,新增投产企业不少于14个,实现产值30亿元,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00万元。进一步理顺开发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开发区和县直相关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增强开发区工作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性。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入园项目行政审批手续,由开发区全程代理申办。鼓励乡镇结合自身实际,实施“凤还巢”工程,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进创业基地和创业园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乡镇工业功能区,争创省产业集群专业镇。

着力承接产业转移

牢牢抓住皖江城市带铜池枞产业集中区建设机遇,举全县之力,主动作为,超前谋划,全力推进集中区建设的各项工作。以集中区规划建设为切入点,积极主动做好编制集中区总体规划及起步区控详规的对接、协调、服务工作。成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专门机构,确定专门人员,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决定》和《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实施方案》,抓紧研究制定我县的具体方案。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尽快落实一批有牵动性的重大产业转移项目,为集中区建设开好头、起好步。

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创新招商理念,改进招商方法,提高引资实效。健全完善领导带头、部门捆绑招商机制,强化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和考核奖惩,加大工业项目和大项目的考核权重。突出亲情招商、以商引商,重点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特色资源,瞄准大企业、大集团及上市公司,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推介。强化驻外招商队伍建设,加强工作调度,扩大招商成效。加强招商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督查调度,提高项目的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投产率。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第一要事来抓,扎实开展“安商服务年”活动,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发展氛围。进一步完善鼓励外来投资的优惠政策,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坚决查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依法维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持续扩大有效投入

全年安排重大项目32个,总投资88.4亿元,计划投资10.5亿元。加强央企对接、中博会、黄梅戏艺术节签约项目的跟进、落实。完成马鞍山水库除险加固二期工程。做好池州至枞阳长江大桥项目建设的相关对接工作,着手编制大桥桥北区域发展规划。推进核电、长江深水港、化工园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完善项目推进机制,继续实施县干联系项目制度,对列入省“861”及市重点项目,逐一排出进度明细表,实行定期调度、定期通报的督查机制。加快中央投资项目建设,确保按期开工、如期建成。围绕宏观政策导向,瞄准国家投资重点和方向,依托我县资源、产业和区位条件,精心谋划一批牵动性大、支撑力强、产业链长的重大项目,确保项目有效接续,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进可持续发展。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力争更多项目列入上级投资计划。强化要素支撑。结合新农村建设,充分利用土地整治、建设用地置换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加大建设用地指标争取力度。挖掘存量土地,盘活闲置用地,保障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要。进一步整合国有资产,强化县担保投资公司、县城投公司的融资功能,切实解决项目建设“融资难”。

提升城镇辐射带动能力

坚持一手抓新区建设、一手抓老城改造,深入开展“城市建设提升年”活动,扩张规模,丰富内涵,完善配套功能,提升县城品味。开工建设长4.6公里的滨江新区主干道、长1.88公里的连城西路和长1.78公里的广场路。完善新区路网以及道路绿化、路灯、给排水、加压泵站等配套工程。继续加强莲花湖综合治理,完成莲花湖自然换水工程和景观灯饰工程。启动实施幕旗山公园建设。开工建设自来水扩容工程。扩大天然气管网覆盖面。实施老城区停车场、垃圾中转站等便民市政工程。规范城市公交、出租车运营。加大“三违”查处力度,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完成滨江新区、羹脍赛湖、连城湖地区控规的编制工作。完成县城电力、电信等专项规划。加强老城区改造,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坚持产业兴镇,培育主导产业,大力发展集镇经济,促进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落户,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扩权强镇”试点镇、中心镇和重点镇。全县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继续实施小城镇“硬化、绿化、亮化”工程和集镇综合开发,提升承载功能。组织开展小城镇考核评比,实行以奖代补。完成全县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开展县城和集镇脏乱差专项整治,创建文明城镇,不断改善城乡面貌。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推进浮山旅游开发,发展“农家乐”、休闲、度假等旅游项目,打造旅游名镇。抓好综合大市场和商业步行街建设。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家电下乡和汽车摩托车下乡,发展农资和生活资料连锁经营。推进电子商务、网络经营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新区标准化物业管理小区建设。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毫不松懈抓好粮、油、棉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继续抓好标准粮田、优质油菜示范基地、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建设。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规模养殖比重达45%。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措施,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渔业富民行动。推进农机富民工程。围绕粮食、棉花、生猪、畜禽、水产品、苦荞麦等六大主导产业,推进特色农业板块建设,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持之以恒增强农业发展支撑能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好水库和圩堤堤防除险加固、江心洲崩岸治理工作。完成白荡湖南站、湖东二级站改造工程。积极开展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完成县道砂石路改造100公里。实施“村村通”水泥路扫尾工程。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加快电气化乡镇建设。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推动“一池三改”。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林业血防等重点工程。推进“两镇二十六村”示范工程,提升新农村示范镇、村建设水平。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劳务经济发展。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推进配套改革。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抓好产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做好贫困村民生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解决7400名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转移培训劳动力1000人。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确保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类资金落实到位。加大农民负担监管力度。深入推广土地流转的经验与做法,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增强财政保障功能

加强财源建设,推动地方财政收入和政府可用财力增长。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积极组织财政收入,着力提高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比重。加大对主体税源和重点项目税收管理和服务,强化税收评估和稽查,规范税收征管,坚持抓大不放小,坚决杜绝税收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完善对乡镇财政绩效考核办法,激发乡镇培植财源、发展经济,加快提升乡镇财政实力,力争新增财政收入超千万元的乡镇1-2个。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完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和预算管理制度,扩大部门预算编制。硬化预算约束,减少预算追加。继续做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全面推进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强财政监督,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加强信用体系和信用环境建设,推进政银企合作,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新增贷款10亿元以上。各商业银行扶持中小企业不少于20家,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和县徽商银行扶持中小企业不少于30家。加快发展各类金融组织,提高融资运作能力。支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争取县外金融机构来我县开展信贷业务和设立分支机构。鼓励发展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完善政策措施,激励金融部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核心,进一步落实“村为主”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和日常监测工作,强化干部包保责任制,加大过程问责和个案追究力度,推动经常性工作的扎实开展。确保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稳定在86%以上,长效节育措施落实率达95%以上,争创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提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水平,加大“两非”案件查处力度。加快县计生服务站综合楼、乡镇服务所和村服务室建设。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健全县、乡、村安全监管网络,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突出抓好烟花爆竹、非煤矿山、水陆交通、建筑工地、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坚持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包案处理信访问题等工作制度,健全基层信访网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法治枞阳创建工作,完成“五五”普法。加大食品药品综合整治和安全监管力度。严格市场物价监管。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公安“三项”建设,实施“警视网”工程,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大投入、巩固成果、提高标准、完善措施,提升民生工程覆盖面和整体水平。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村卫生室建设。做好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完成县医院整体搬迁。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措施,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500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事业,提高城乡救助水平。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全面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发证工作。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组队参加省十二运。推进文化兴县。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加强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完成县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加强气象预测预警工作。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保障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合法权益。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启动“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抓好外事侨务、民族宗教、人事编制、地方志、档案等工作。

提高政府执行力

大力振奋精神。敢与强者争,敢与高者攀,真干事,不怕事,不出事,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人民群众利益、有利于枞阳加快发展的,都勇于探索,排除干扰大胆干。

切实改进作风。倡导勤勉学习之风,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建设学习型政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弘扬真抓实干之风,进一步提高工作执行力和落实力,立言立行。从政府机关自身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精简会议和文件,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行短文。打造雷厉风行之风,进一步加强民主评议,推进效能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切实整治推诿扯皮、办事拖沓、效率低下、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严格考核考评,加强问责问效,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坚持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观念,严格规范行政行为。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虚心听取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意见。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主动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和网络舆论的监督。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建设,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扎实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凝聚各方面力量和智慧,切实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保持勤政廉政。带头艰苦奋斗,厉行勤俭节约,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行教育、制度和监督并重,强化审计监督,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强化机关内部管理,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做到廉洁从政,取信于民,共同维护政府良好形象。

今年县政府十件实事

县政府十件实事分别是,1、完成枞阳中学移址新建主体工程。

2、启动实施县体育中心建设。

3、启动建设莲花湖公园。

4、实施枞阳长河治理上段防洪工程。

5、实施县城老汽车站搬迁和新车站建设项目。

6、建设钱桥至白湖公路砂石路面工程。

7、完成220千伏会宫—庐桐变双回路工程。

8、开工建设县广播影视中心。

9、建设县妇幼保健院综合楼。

10、实施凤凰山菜市场改造工程。

第三篇: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措施

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 力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09年2月13日)

为切实解决我市工业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市工信局准确把握当前形势,采取十大措施,积极应对,力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狠抓政策落实,大力扶持企业发展。

1、贯彻落实铜发[2008]13号工业强市若干意见。围绕打造千百亿工程,坚持公开、公正、阳光操作,做好工业强市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兑现工作。为使符合条件企业尽快享受政策扶持,我们自2008年10月初开始组织企业报送工业项目投资情况。经初步审核,首批29个项目,按设备投资总额3%的比例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共补助1350万元。这些资金补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在建项目的实施,对企业即期和长远的经济效益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全市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后劲的增强,将起到四两拨千金的杠杆作用。

2、关注并研究当前国家和省出台促进经济发展举措对我市经济的影响,并加大与国家与省有关部门联系,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

3、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政策扶持资金。2008年以来,我市已 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专项资金14626万元,争取项目数和资金额较往年有较大提高。其中:淘汰落后产能获中央财政奖励资金6522万元;铜陵海螺等一批企业获国家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国债补助资金6800万元;另有一批企业获省经委2008年技改贴息、生产服务业、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信息化、小企业上规模、创业、煤炭安全及煤矿瓦斯等项目专项补助资金804万元。

二、着力帮助企业排忧解难,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工作。

1、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市委、市政府超前谋划,审时度势,决定在全市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这次活动选派108名熟悉经济工作的县处级干部进驻108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帮助协调解决企业当前生产经营中的困难,要求选派干部做到“三送”、“四抓”,即:为企业送信心,帮助企业树立度过当前困难时期的信心;送政策,让企业熟悉国家、省和市有关优惠政策;送服务,为企业提供全方位无偿服务。要抓已有政策落实;抓当前企业存的融资、规划等困难的破解;抓企业的减负,不该收的费坚决不收;抓企业新上项目的服务。截止到目前,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共汇总梳理问题179个,经过分析整理,以“一企一单”形式迅速转交相关职能部门予以办理答复。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170个问题得到解决或明确答复,占问题总数95%。活动开展以来,通过选派干部积极努力,争取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扶 助资金2844万元,在金融机构鼎力支持下,共为企业解决流动资金和项目贷款1.5亿元。

2、加大对企业帮扶力度,全力服务企业发展,“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好生产、销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一些困难较多的骨干企业,整合政策性资金,调整资金使用方向,实施特殊扶持政策;对中小企业加强面上扶持,改善发展环境;对微小企业采取减、免、缓等措施,切实有效帮助企业减轻负担,避免过多企业停产、半停产,整体确保多数企业渡过难关。

三、多措并举缓解企业资金问题。

1、为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政策。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解决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若干意见》(铜政[2008]40号),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铜材深加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新材料、生物医药、农产品深加工等符合我市产业政策导向的中小企业发展。自2008年11月1日起,对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年贷款完成省行下达目标任务的,给予10万元奖励,并作为年终考核加分因素。市财政安排1亿元左右资金,用于增加担保机构的国有资本金。对担保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年担保总额增幅超过10%、20%、30%、40%、50%及以上的,分别按年担保额的0.1%、0.2%、0.3%、0.4%、0.5%给予奖励。对信誉度高、效益好、产品有市场,但无法提供反担保物的中小企业,由市工业投资集团公司进行反担保。对中小企业新增贷款(指设备购置贷款、企业科技开发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已享受国家和省相关方面贴息政策的,贴息 比例为实付利息的15%,其余为30%。2008年市财政安排5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用于弥补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损失。

2、加大对担保机构扶持与考核力度,鼓励和引导担保机构业务向工业企业倾斜。帮助铜陵县、铜官山区等有条件的县区,加快组建小额贷款公司。

3、积极组织企业与金融部门开展对接活动,按照企业信用等级、规模等列出名单,选择一批好的企业和项目向金融部门推荐,争取金融机构信贷支持。

4、定期组织金融超市活动,丰富活动内容,通过开展“走进县区”、“走进园区”、“走进社区”、与产业集群对接、金融信息发布、金融产品与金融知识讲座、深入企业现场咨询诊断等多种活动形式,提高活动效果。

四、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扩大销售。

当前,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市不少工业企业出现产品销售受阻,库存积压、减产限产等现象,企业开工严重不足。目前,省经委已向省政府上报了《关于促进省产工业品销售的实施意见》,并成立了促进省产品销售协调办公室。按照省、市政府的要求,我们与市直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制定我市的具体贯彻实施意见,逐项组织供需对接。

一是着手摸底调查,建立我市地产品名录,分批对外发布。二是鼓励企业购置市产工业品,在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改项目建设中,一律使用我市能生产的符合项目技术要求的市产工业 品。三是政府投资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保障性住房要通过集中采购方式,使用市产钢材、水泥、电线电缆、节能灯具及配电设备。其它各类建设项目也要优先使用市产建材产品。四是政府采购优先选用市产工业品。五是积极帮助铜化集团争取省级淡季化肥储备,通过增加战略物资储备,缓解企业开工不足困难。

五、扎实推进项目工作。

1、围绕工业投资目标,加快项目建设。一是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确保一批新开工项目。重点是新亚星焦化二期、上峰水泥公司粉磨站及三线余热发电项目、有色公司4万吨电子铜带、铜化集团硫铁矿烧渣综合利用、年产10万吨精制磷酸、20万吨硫酸扩建及华纳1万吨电子铜箔、超远印刷电路板、广信化工离子膜烧碱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沟通,做好项目前期、用地指标、环评手续、资金落实等方面工作,尽快落实建设条件,推动更多项目具备开工条件,确保一批新开工项目按期开工建设。二是加快在建项目建设。重点是有色碳酸二甲酯(二期)、120万吨球团、铜化安钠达钛白粉升级改造、浩荣电子公司覆铜板、铜都阀门公司阀门生产基地、富鑫钢铁高炉二期等项目,确保部分项目上半年竣工投产。

2、加大跑省、跑部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及省支持。一是加大对国家有关优惠政策的宣传。让企业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结合铜陵实际找准切入点,最大限度用足用好国家及省各项投资政策,推进重大项目的实施。二是结合国家振兴九大产业专项和安徽省八大产业规划,结合铜陵实际,优选一批项目上报国家工业 与信息化部。重点是铜冠机械加工、金威电子铜带、天奇风电设备、铜峰电力电子电容器、华纳1万吨电子铜箔、超远印刷电路板等项目。加大项目汇报、衔接力度,力争一批项目进入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项目库,争取国家支持。

3、切实抓好项目储备工作,充实完善项目库。认真研究产业政策和我市产业结构的特点,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继续委托相关院所围绕主导产业、新兴产业编制一批重大项目预可研,做好项目储备,同时围绕我市产业发展方向,重点编制铜加工、黄金加工及光伏产业发展规划。建立技术改造项目储备制度,超前规划,做到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开发一批、储备一批,形成梯度推进、良性循环的工业投资及规划项目储备机制。

六、大力推动非公经济发展。

一是围绕非公经济发展目标,大力促进全民创业,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设立全民创业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市创业辅导中心和专家辅导服务团的主体作用,开设“铜都创业网”,编印创业辅导手册,加强创业扶持和服务。

二是突出抓好骨干企业,培育一批竞争力、扩张力、带动力强的“旗舰”企业。

三是指导中小企业制定发展规划,鼓励企业提档升级,推进体制、管理创新,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四是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懂经营、善管理的企业家,为我市非公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五是加大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落实力度,根据《中共 铜陵市委 铜陵市人民政府转发〈中共安徽省委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通知》要求,组织相关部门配套出台相关扶持措施,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与带动效应。

七、进一步推进工业企业改革。

抓住当前企业兼并重组成本较低有利时期,鼓励行业龙头企业联合、兼并、重组中小企业,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市场竞争力。

引导企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行精细化管理,苦练内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鼓励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推进企业主辅分离,精干主业,消灭亏损源。

八、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围绕预期能耗目标,坚持以“双试点”为契机,继续通过调整结构,从源头上推进节能减排。重点是有序推进横港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的各项工作,大力发展铜精深加工,提升重化工业产业层次。

进一步抓好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作,建立健全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出台《铜陵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若干意见》,并形成以此为龙头、各个行业具体奖励政策为配套的政策体系,加大小水泥、小煤矿、小选厂、小化工、小球团、小型非煤矿山等落后产能退出力度。

九、加大经济运行协调服务力度。全面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的深度和密度。加大对我市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监控。锁定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对257户规模以上重点工业企业,从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现金流、订单等主要经济指标方面实施动态监控。建立了停产、半停产企业月报、重点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旬报、重点产品价格日报制度。每月召开工业经济运行调度会,及时了解企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密切关注宏观环境变化,跟踪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出台的应对措施和办法,组织企业及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同时及时了解各省市的应对措施和办法,借鉴好的经验和做法。这些基础性工作的及时开展,为各项应对工作提供了依据,切实做到了分类指导,沉着有效应对。

十、抓管理,促进企业练好“内功”。

1、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指导相关企业加强成本控制,降低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现金流、资金链不出问题,同时,指导企业采取停产检修、降低库存、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减小开支,压缩成本,确保企业度过难关。

2、引导企业加强市场开拓。指导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迅速转换思路,加快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开拓市场,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帮助企业对产品进行细分、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和竞争力较强的产品,开发市场前景好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培育核心竞争力。

3、帮助企业掌握和运用政策。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 宣贯代培训,指导企业掌握、运用、享受国家和省里的各项优惠政策,树立企业加快发展的信心。

4、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大局意识。在当前这一特殊时期,引导企业树立全局意识,肩负社会责任,争取做到减产不减员、减薪不裁员,千方百计保就业、保岗位,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市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效应开始发挥作用,工业增速持续下滑的局面初步得到遏制,元月份开局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3.8%,增幅居全省第五。市工信局将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强化保障和服务,坚定信心,增强责任感,增强危机感,增强紧迫感,更加有效作为,更加持续运作,更加主动服务,为实现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目标努力奋斗!

第四篇:围绕主线突出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围绕主线突出重点

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波及面广、破坏力大、性质严重,全球实体经济由此而普遍受到袭扰,纷纷陷入衰退的泥沼。在危机由外而内扩张和影响下,对××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说,在危机中不可能独善其身。一方面,金

融危机对全县经济发展的影响已经显现。主要是对工业经济的冲击上,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显现并呈加剧趋势,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近几年来最为严峻的挑战和考验。今年以来,县委、政府紧紧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实施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增强了经济企稳回升动力,工业经济运行已经逐步走出低谷,企稳回暖,保持平稳运行。1—9月,全县工业总产值1035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6%;全县水电、冶金、化工、建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五大”重点产业中,化工产业受冲击严重,产值4624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9.62%,其余产业产值平稳较快增长。另一方面,全县经济发展“危”中有“机”。虽然金融危机对经济影响明显,但冷静地分析县域实情,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所处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改变,所处的战略机遇期没有改变,对于整个全县经济发展前景来讲,是“危”“机”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当前,××具有应对危机的诸多有利条件:一是外部宏观环境良好,如:国家加大投资、实施积极财政与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政策向农村倾斜,沿海产业转移和农民工返乡创业等为我县经济增长带来了重大机遇。二是从自身来看,县委、政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观,坚定“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水电推动式工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三篇文章”发展思路不动摇,极大地推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今年1—9月,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正增长,全县完成生产总值4752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0.9%;完成财政总收入710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2.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7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22.05%;完成农业总产值178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0%;投资、消费拉动效应开始显现,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51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28.0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2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1.54%。

客观分析当前形势,总体上有利条件多,机遇大于挑战。我对××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和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信心满满、信心百倍。如何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呢?我们必须要坚定温总理说的:“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抓投入、优结构、促就业、保增长”主线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紧盯大项目、干好大项目,只有这样,才能洞悉和挖掘危机本身的机遇,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加大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结构。作好项目带动式基础设施建设文章。加强对重大投资的管理,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论证,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做好大瑞铁路和跃龙公路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加快富塘公路、漾梅线改造、朝阳公路、瓦鸡公路、金星桥(雪山河三大桥)等交通项目建设。加快苍山西镇初级中学整体搬迁、县医院医技大楼等教育卫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大瑞铁路××火车站、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和雪山河公园等项目规划建设。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新增投资和滇西中心城市建设等机遇,积极争取中央、省、州更大支持,用足用活政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切实做好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论证和储备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在项目争取上注重生态和环保,注重基础和后劲,注重规模与效益,注重社会与民生,注重大气和超前。拓宽项目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广泛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对重大项目重点跟踪、重点协调、重点服务、重点督查,确保项目实效,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28%以上。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和安全。

二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作好以核桃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文章。坚持实施“农业稳县”战略不动摇,抓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引导和促进居民扩大消费需求。以“六大”基地建设为突破口,保持××核桃产业发展的领先地位。大力发展现代烟草农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烟草产业。加大畜牧产业发展力度,全面推广“林草畜”生态循环经济模式。加大河谷坝区种植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良好的特色经济作物。依托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积极发展膏桐、芭蕉芋等生物质能源产业。抓实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扩大内需与推进新农村建设

结合起来,推进农村水、电、路、通讯、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开展土地整理和中低产田地改造。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山区五小水利建设。全面做好农村民居地震安居工程。积极引导农民搞好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村旁绿化和垃圾无害处理,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挥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三是着力提高企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做好水电推动式工业化文章。坚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抓好“漾江工业走廓”建设,推动水电、冶金、化工、建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五大工业产业齐头并进。抓好在建工业项目建设的协调服务工作,依托风力资源优势,论证建设一批风力发电站项目。发挥××水资源优势,推介发展饮用水产业。积极发展林下资源和产品加工业。抓住国内外企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增强招商引资实效,积极引进新的企业,着力培育发展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企业,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发展的整体实力和水平,夯实保增长的基础。牢固树立保企业就是保发展的理念,以更优惠的政策、更务实的举措、更优质的服务来帮助企业应对危机。营造积极乐观的社会氛围,树立消费信心,坚定企业发展信心;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县处领导挂钩联系重点工作、重点企业、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责任制,及时解决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坚决制止涉企“三乱”行为,打击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违行为;切实落实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拓宽融资渠道;引导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工作,苦练内功,促进企业降低成本,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能保增长;稳定企业职工队伍,防止企业大幅裁员,加大培训力度,帮助提高企业职工技能,帮助企业准确研判形势,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四是认真做好金融财政工作。加强金融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和协调机制,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安全。加强对重点税种、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跟踪监控,加大个私工商企业、建筑施工单位财税监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定期分析财税收入完成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督促落实,千方百计完成财税收入任务。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控制专项支出,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集中一切财力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加大对财政资金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安全运行。

五是积极推进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高度关注民生,努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扎实抓好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使农村群众从林改中得到实惠,以林改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把改革医疗卫生体制、发展教育、扩大就业、完善社保、廉租房建设等惠及民生、造福百姓的大事,作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科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师资资源,加大集中办学力度。加强教师队伍管理,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努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竞争力。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和复退转军人安置就业工作。建立健全政府救助、社会互助、部门帮扶等农村困难群体社会保障机制。坚持“分期补偿、长期受益、优先就业、多方照顾”的土地补偿原则,确保失地农民不失业,生活水平不降低,生产生活有保障。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好新农合工作,扎实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疫病防治防控工作。进一步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保障公众饮食和用药安全。进一步配齐配强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管理和培训,逐步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乡村医疗卫生水平。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维稳工作,做好移民搬迁、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深入推进省级先进平安县创建活动。妥善解决各种矛盾纠纷和问题,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围绕主线突出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第五篇:(材料6)主攻沿海 创新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主攻沿海 创新转型 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中共台州市委书记 陈铁雄

2009年12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10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紧接着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分析了当前形势,并对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作出了部署。可以说,新一年的工作目标已经确定、方向已经指明、任务已经下达,关键就是如何贯彻好、落实好、执行好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此,我们在刚刚召开的市三届七次党代会和市“两会”上明确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省委“两创”总战略,主攻沿海,创新转型,大力实施“四大战略”,努力开创台州科学发展新局面。今年经济工作主要突出四大重点。

一是实施沿海开发战略,全面迈向滨海时代。规划中760平方公里的沿海产业带是台州发展的空间优势

—1— 所在,也是优化生产力布局、重振台州雄风的关键之举。随着国家全面启动沿海开发,省里积极构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带,台州沿海产业带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所以,我们把沿海大开发作为首要战略,进一步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以大港口开发为龙头,以大产业集聚为重点,以大配套建设为支撑,以统筹协调为手段,构建以“台州湾循环经济实验区”为核心的产业集聚新平台,使其成为引领台州发展、联动全省沿海、辐射内陆地区的循环经济实验区和创业创新的样板区、吸引外资的集中区、体制创新的先导区和台州滨海的新城区。2010年我们将紧扣“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展新貌”的目标,以打基础为重点,从基础工作做起,力争在制定规划、完善配套、健全机制上有新成效。一方面抓紧编制《台州湾循环经济实验区规划》,并争取上升到省里的层面。在项目布局上,突出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和项目安排,重中之重抓好浙江(台州)炼化一体化项目的落地以及国家级医化园区、石化园区、金属资源再生产业基地等的建设。另一方面,着力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突出港口和沿海高速建设。即把港口开发作为沿海产业带建设的龙头工程来 —2—抓,重点抓头门港、大麦屿港、大陈岛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设,努力以大港口带动大开发、支撑大产业。同时,下大力气推进台州南北大动脉——沿海高速的开工建设,进一步完善台州高速交通网络,加速推进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带动沿海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军事战备运输和后勤保障提供快捷的通道。

二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创新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与功能,在微观层面,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在宏观方面,创新则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改革开放以来,台州创造了以“民营主导+政府推动”为主要特征的“台州现象”,从浙江省落后地区跻身中国沿海较发达城市行列,其根本原因也就在于创新。台州过去的成功和当前区域竞合的激烈再一次要求我们,在后危机时代台州要继续保持竞争力、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要继续走在前列,就不能总是跟踪模仿别人,也不能坐等技术转移,就必须要创新,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出原创成果。为此我们立足台州最大的特色——民营经济、最大的优势——制造业,在希望的“田野”——台州沿海产业带上,积极探索走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根本、品牌为纽带、体制为保障、产业技

—3— 术为重点的自主创新之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由资源消耗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使产业结构调“轻”变“绿”。今年重点抓六项工作:一是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台州目前形成规模的产业集群有20多个,我们重点抓医化、模具、泵业三个省级试点,扶持产业集群中产值前5位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整体提升。二是推动企业制度创新。继续实施民营企业股权重构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12年“513”企业产权结构完成重新构建。大力推进企业上市,争取每个产业集群都有上市公司。三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努力使台州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四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推动工业企业主辅分离,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转移,促进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五是抓好节能减排。突出资源消耗减量化、资源利用循环化、企业生产清洁化和区域工业生态化四方面重点,培育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六是加强企业家培训,促进素质提升。

三是实施城市群构建战略,打造生态宜居家园。台州城市化水平超过50%,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时期,进入了城市化与工业化并重的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的演 —4—进,构建台州城市群是必然趋势。为此,我们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把统筹发展作为基本理念,整体规划、统筹发展、共建共享,促进空间布局层级化、产业分工合理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以中心城市为龙头,中心城市、县域城市为依托,中心镇为支点的台州城市群。一是突出中心城市发展。我们将按照“做强龙头、带动全市”的思路,加快中心城市发展。一方面加紧实施一批功能性项目建设,形成若干重要功能区块和城市综合体。今年主攻中央商务区、椒江江滨公园以西区块、黄岩江北商务区、火车客运场站区块、路桥新城西扩等建设,加快城市道路、供水、排污、环卫等网络建设。另一方面,生态环境是城市的重要品质,我们将高度重视城市环境建设,加强废气治理,实施城市“增绿行动”,开展城市水系和河道整治,特别是加快开发温黄平原河道水系,做好鉴洋湖湿地的保护性开发,建设城市新的景观带。二是加快培育中心镇。中心镇是统筹城乡的重要节点,我们将不遗余力地积极支持中心镇做大做强。当务之急是坚持高起点定位,切实抓好新一轮中心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和各专项规划的修编工作。同时,我们以新型工业化强镇建设为抓手,—5— 壮大中心镇实力,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促进产业集聚。还有,我们将以土地使用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加快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健全功能,建设城市小区,促进人口集聚。另外,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扩权强镇”工作,理顺中心镇财政体制,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并坚持分类指导,建立中心镇科学发展的考评体系。三是全面建设新农村。以深化“百千工程”为抓手、“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创建为载体、中心村建设为重点、“康居工程”为突破口,加大农房改造建设力度,整体推进村庄整治,培育特色村,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

四是实施民生优先战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改善民生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最终也要惠及民生。下一步我们将更加突出群众需求这一第一信号,认真落实改善民生66条政策,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管理,积极构建以“尊重民意、保障民权、增进民利、维护民安”为主要内容的具有台州特色的民生社会。一是进一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以社会保障和就业体系为重点,努力构建覆盖各个群体的“保障网”,起到为改革“兜底”的作用。加快城乡义 —6—务教育均衡化步伐,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为台州发展提供多层次的人才支撑。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启动乡镇卫生院改革试点工作,加快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网络。深化“三个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扩大“百分之一文化计划”实施范围,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向城乡居民提供更多基础性的公共产品。二是注重以民主促民生。台州是市场经济的先发地区,经过市场的历练,台州群众的民主意识、参政议政意识强,这使得台州创造出了“民主恳谈”、“参与式公共财政预算”、“工资集体协商”等经验,为“以民主促民生”工作夯实了基础。为此,我们将继续保持政府开明开放的优良传统,大力发展基层民主,总结提升,畅通民意渠道,推动科学民主决策,用民主的办法更好地协调群众利益。三是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重点是加强平安建设,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一批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进一步提高政府在外来人口服务、社会应急管理、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等方面的能力,掌握维稳工作主动权,提高社会控制力。

—7—

下载四种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种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