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医药保健品企业渠道变革案例分析(精选)
一个医药保健品企业渠道变革案例分析
A公司是一家医药保健品企业,其开发的减肥产品“丽人”已经在全国大部分市场销售三年了,而且该产品销售量稳步增长,每年都能给公司带来百万以上的利润回报,这对于一个中小医药保健品招商企业来说,“丽人”是一个不错的利润型产品。鉴于该产品良好的使用效果及不断上升的销售势头,A公司在去年投资为“丽人”申报了保健食品批号,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在此基础上,A公司提高了“丽人”2006年的销售任务要求,营销部门迎来了新的市场挑战。
一个批号升级,引发销售“震荡”
从地方“营食准字”到国家“保健食品”,“丽人”完成了产品批号的升级,终于获得了“合法”的市场身份,这为未来产品销售的提升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市场条件。“营食准字”是由地方政府部门审批的功能性食品批号,并不能在全国市场上获得各地主管部门的认可,这种弱势批号的产品,也很难获得行业实力经销商的青睐,于是,弱势产品形成了弱势的市场格局:
1.经销商数目众多,全国有130余个,规模较小,星星点点地分布在地级和县级市场,省会级城市基本还没有进入。“丽人”市场上缺乏有实力的经销商。
2.由于产品批号所限,“丽人”在功能宣传上在不同的市场区域受到一定的限制,绝大部分经销商的广告投入积极性不高,只是采取终端运做的方式进行销售。
3.过多的经销商数量,导致A公司的市场管理成本上升,销售政策的统一性实施难度增大,市场指导和服务不能深化。
“丽人”批号的顺利升级,为改善目前的格局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市场条件,当然,原有一套市场格局也因此出现了脱节,“衣服”过时了。市场变革,势在必行。
1.空白市场问题
在“丽人”现有市场上,存在着两种空白区域,即重点市场和非重点市场,重点市场是省会城市空白区域,非重点市场是地市级中还没有被有效覆盖的市场区域。对空白市场实现有效的销售覆盖,无疑将为 “丽人”的销量增长提供基础。
2.经销商市场投入的积极性问题
对医药保健品来说,市场广告投入的多少往往对产品的销售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原“丽人”的经销商普遍规模较小,产品批号对经销商市场的广告投入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导致经销商对市场的广告投入积极性不高。除此之外,现有的销售格局也对经销商市场投入的积极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要原因是经销商的区域较小,而市场上的强势媒体的覆盖的区域较大,造成经销商的市场投入浪费。
3.销售渠道的归拢问题
在企业市场人员有限的情况下,众多的中小经销商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诸多的管理问题,如管理成本的上升,无法为市场提供深度的市场服务,导致工作的效益低下等,这些问题,也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产品的销售。而市场强势经销商是众多医药保健品招商企业渴望的合作伙伴。
如何有效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是“丽人”提审销量的关键因素。在这里,我们从销售渠道搭建和调整的角度来看看,A企业如何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多种手段综合运用,实现产品市场覆盖
省会中心城市和地级城市是“丽人”空白市场的两种不同形态的市场,省会中心城市市场规模大,潜力大,市场投入也大,因此,省会等中心城市需要具备较强的市场经营实力的经销商来运作,这正是目前“丽人”经销商群体中所缺乏的。
A公司形成空白市场招商和销售覆盖的具体策略和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对于省会中心城市重点市场,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招商,比如,在全国一些主要的招商媒体上发布产品招商广告,如《销售与市场》、《中国医药报》等媒体,还通过参加医药保健品交易会,圈内朋友推荐等形式招商。最终利用重点城市来辐射部分地级空白市场。
2.“丽人”通过招商活动对重点城市实现了有效的销售覆盖,但市场上仍存在很大一部分地市级市场处于空白状态。对于这种情况,A公司通过扩大空白市场临近区域市场经销商的代理区域的形式,对这些市场空白区域实现覆盖,如湖北省荆门市长期处于空白状态,而荆门的周边城市如宜昌、荆州、潜江都有“丽人”的经销商,公司通过研究分析这几个市场的经销商资源及运做实力状况,将荆门市场划分到荆州市场进行经营,不仅提高了荆州市场经销商的经营积极性,还实现了对长久处于空白状态的荆门市场的有效销售覆盖。
分销渠道归拢,提高实力经销商投入积极性
在医药保健品的营销当中,产品媒体广告的投入对经销商来说往往是市场最大的投入,也是风险较高的市场投入。在这里,我们主要从销售渠道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A企业如何通过渠道归拢,来提高经销商市场媒体广告投入的积极性。由于实力经销商在营销资源上往往占有比较大的竞争优势,如资金优势、人员优势、管理优势等等,所以渠道的归拢更倾向于向大经销商进行归拢。一般情况下,省会城市的经销商在经营实力上远远大于地级市场经销商,因此,渠道归拢的资源应该向优势经销商集中,这是医药保健品市场竞争发展的对招商企业的必然要求,也只有依靠实力经销商,才能在未来区域市场的竞争上建立竞争优势。然而,现有的销售渠道结构问题却成为经销商增加和扩大对市场投入的严重障碍。
在“丽人”的部分省级市场,绝大部分经销商实力较小,地级市场经销商分布较为密集,市场上缺乏符合各自市场区域特点的主力媒体,一个省级主力媒体的覆盖面和影响面往往会影响到众多的市场经销商,而这些影响到的市场经营权却属于不同的经销商群体,因此,市场强势媒体和市场经销商的区域市场格局大大地限制了部分经销商进行市场投入的积极性。根据这种市场状况,A公司准备按照行政区域划分参照产品主要宣传媒体的市场覆盖范围,对市场进行渠道归拢,这使得A公司不得不面临渠道归拢的两大问题,一是省级总经销商的选择问题,二是各地级经销商的配合问题,而两个问题的解决核心是不同渠道经销商的预期市场投入及利益分配问题。由于“丽人”的批号省级,使A公司在与各级经销商的合作上优势增强,为“丽人”渠道归拢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省级经销商的选择上,A公司营销部制定了选择的标准和条件:A、上个年度市场销售额在150万以上;B、营销组织中有独立的策划部门;C、具有15人以上的终端促销队伍;D、认同A公司在“丽人”上的营销策略;E、在未来年度内愿意在省级媒体投放“丽人”广告50—150万元,或者愿意承担起对各地级经销商的营销指导、管理和服务的职能。在以上的五个标准中,A、B、C三项标准都属于硬性标准,通过销售数据查询和实地考察都可以得到明确的结论,D项标准需要和经销商进深入行沟通也可以得到确认,唯独最后一个标准需要与经销商进行协商确定,对市场相对成熟的“丽人”来说,如果市场的广告投入量得到了保证,销售量的提升也基本上得到了保证。实际上,在省会城市市场,一年内要达到150万销售额,其市场的广告投入最少也应达到30万元,省级媒体的广告投放省会城市是收益最大的市场,同时,各地级市场将来形成的销售也可对省级媒体的广告费用进行一定的分摊,从总体上来讲,广告费用上升到50万以上,原省会城市经销商是很容易达到的。当然,在部分省会城市市场,经销商可能不愿意对省级媒体进行广告投入,那么这部分经销商就转入另外一种渠道归拢方式,履行其对省级市场的指导、管理、和服务职能,但其必须向A公司承诺一定的销售增量保证,具体数量由经销商与公司商定。在省级总经销商的选择和沟通过程中,由于“丽人”批号升级,给产品提价制造了理由,A企业可以产品涨价给经销商施加压力,促使经销商朝着有利于渠道归拢的方向迈进,为地级经销商的归拢创造条件。
关于地级经销商的配合问题,是A公司进行渠道归拢的难点问题。在渠道归拢后,地级经销商产品的供货价必然上升,可以说,渠道一旦归拢,就立刻会对地级经销商的利益造成损害,而渠道归拢后省级经销商的媒体广告投入所带来的销售量又带有很大不确定性,因此,地级经销商反对渠道归拢的声音最为强烈。虽然如此,但由于“丽人”是经销商的既得利益产品,地级经销商普遍都不愿意放弃经营这个产品,即使渠道归拢后,地级经销商也能或多或少从这个产品上获得利润,正是有这个基础,才保证了渠道归拢的顺利进行。省级经销商的广告投入,一方面能够减少地级经销商的市场投入费用,另一方面,还能对地级市场的销售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A公司以此为由,对各地级经销商进行深入沟通,帮助经销商树立经营的信心,同时,A公司还利用自身在合作上的主导和优势地位,以取消产品代理权给地级经销商施加一定的压力,最终使地级经销商都同意了渠道归拢的思路,但在具体的操作方案上,价格如何调整成为解决整个问题的关键。
协调省级总经销商与地级分销商的利益分配关系,是渠道归拢方案实施的关键。这个问题,是省级经销商和地级分销商都共同关心的问题,由于省级经销商是渠道归拢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其更容易配合A公司实施渠道归拢计划。于是,A公司分别与各省级经销商深入沟通和研究后,从有利于地级经销商配合渠道归拢工作实施的角度,拿出了各自市场的价格调整方案。承诺在省级媒体进行广告投放的省级经销商对分销商的供货价为:“丽人”零售价的1/2到3/5之间;只履行营销指导、管理和服务的省级经销商对分销商的供货价为:在A企业原供货价的基础上上调2——5元;之所以在价格调整上不设定一个固定的标准,而采取一个相对弹性的标准,一个原因是给各级经销商一个回旋的余地,另一个原因就是具体的价格还受到省级总经销商广告投放量的大小,提供营销指导、管理和服务的能力,为促使省级总经销商和地级经销商能够顺利在供货价格上达成协议,A企业利用自身在中小经销商中的优势地位,以提供一定量“丽人”的促销品鼓励率先与省级经销商达成市场分销协议的经销商,这对其他地级经销商的归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同时,A公司对部分渠道归拢后的省级经销商,在原来供货价的基础上价格可下调1—2元,以平抑部分省级经销商归拢地级经销商时让步过多而导致积极性降低的现有,保证渠道归拢后市场能够向预期的方向发展。
经过上述的分析和研究,A公司采用了以下两种形式对“丽人”的销售渠道进行了归拢:
1、设立省级经销商,全面负责“丽人”的营销管理工作
A公司通过对“丽人”全国的各省的销售渠道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梳理,确定了对省级行政区域内渠道归拢的两种方法和措施。
一是将原有市场中的省会城市经销商转换为省级经销商,全面负责省级区域内“丽人”的营销管理工作,包括对市场进行一定量的广告投放。
另一种由省会城市经销商转换为省级经销商,只负责市场的管理,提供必要的市场指导和服务,不需要对市场进行广告上的投入。
在这两种渠道调整的方向下,原地市经销商自动转化为省级总经销商的分销商,重新确定省级经销商和地市级经销商的利益分配关系。下面,我们分别就上述两种情况进行论述分析。
第一种省级经销商,需要向市场承诺一定的广告投入。A公司经过大量的分析研究后,充分和各地市场进行沟通后,只确定陕西、河南、山东三个具备实施条件的市场。在具体的工作实施上,A公司首先与总经销商参照上述预先设定归拢方案,共同形成该省级区域市场渠道归拢的具体方案,如从哪个地级市场最先突破,每个市场的价格谈判目标,如何利用“丽人”促销品等等,然后,以此方案与各地级经销商进行深入沟通,最终达成一致的市场协议。
在于各地市场沟通和谈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部分地级经销商反对,毕竟这样渠道归拢后地级经销商的产品供货价格都要不同程度的上涨,但这短期所谓的损失,从长期来看未必却是,这主要取决于经销商成本上升的额度,和销售增加量,虽然产品的供货价格上升,单盒产品的利润下降,但如果未来年度内在省级媒体广告投放的影响下,“丽人”销售量足够大,很有可能地级经销商的利润还会大大增加,“丽人”市场还存在很大的盈利机会。这就需要省级总经销商能够向地级经销商做出一定的广告投放承诺,比如拿出具体广告投放计划,营销上的策略和措施,从而提高地级分销商对远期市场销售的预期。同时,A企业可以取消赠品配送政策或代理权作为条件,给地级经销商施加一定的压力,保证渠道归拢工作的实施。
在陕西市场,“丽人”的经销商在各个地级市场均有分布,西安市场总经销商王总是陕西市场的主力经销商,当地的主力媒体《华商报》对西安市场具有很广泛的市场影响力,可以说,如果能够在《华商报》投放一定的广告,必然对西安市场的销售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能对各地市场产生积极的带动作用。然而《华商报》的发行覆盖区域几乎含盖了陕西的各个市场区域,对单独的西安市场来说,这样的广告投入是具有很大的广告风险,对王总来说也是不划算的,这样做的结果很可能是增加了竞争的成本,为各地级市场做了嫁衣。在这样经销商结构和媒体环境下,王总那有投入的积极性可言,渠道归拢成为市场的客观要求。针对陕西市场的情况,A公司与王总进行了充分沟通,确立王总的省级经销商地位,并
达成共同进行渠道归拢的实施方案,在广告投入上,王总作出在《华商报》年度广告投放100万的广告投放承诺,由于承诺的广告投放量较大,A公司与各地级经销商的谈判非常顺利,原“丽人”的地级经销商顺利转换成省级经销商王总的分销商。
第二种省级经销商,履行对市场的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不需要对市场进行广告上的投入。这种形式的渠道归拢和调整方案,实际上是一种次选方案,如果上述第一种渠道归拢方案因为各种原因能得以有效实施,可考虑这一方案。在这个渠道调整方案中,由于新设立的省级总经销商不需要对市场进行广告投入,因此在市场的后期营销管理和指导过程中,总经销商的所要承担的市场费用并不高,因此,在总经销商和地级市场分销上的利益分配上,供货价格的变化不大,即使渠道的归拢的方案给地级经销商造成一定的利润损失,但其总量并不大,通过企业的协调和沟通,经销商更容易接受。必要的时候企业也可对省级总经销商进行适当的供货价格让步,由于渠道归拢,省级经销商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回报,因此,省级总经销商必须向企业承诺一定的销售任务完成量,这种形式的省级总经销商,就如A企业设立在各省级市场的办事处,但和办事处相比较,其成本更低,由于其熟悉当地市场的情况,在营销管理和指导上,将更贴近于市场。由于这种渠道的归拢方案障碍不大,A企业在更多的市场上进行了推广,如湖北、广东、广西、河南、江苏等,江苏市场的渠道归拢受到众多经销商的欢迎。
在江苏市场上,刘总是南京市场的总经销商,在过去的运做中,南京市场通过终端运做,市场做得有声有色,可以说是“丽人”产品终端运做的市场典范,刘总在江苏各地市场经销商群体中,颇有号召力,在渠道归拢的过程中,各地级经销商对归拢方案中价格上调2元的供货价格都顺利接受,刘总本人也对各地级经销商做出承诺,承诺每个月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前往各地市场,为各地市场提供一定的培训和营销上的指导,并欢迎各地市场经销商到南京市场考察和学习,为鼓励和调动刘总在江苏市场管理上的工作积极性,A公司向刘总承诺,在原“丽人”产品供货价的基础上,再降低1元,刘总也向A公司承诺,保证江苏整个市场销售额比上年度上升100万,A公司顺利完成了对江苏市场的渠道归拢。
2、设立强势市场区域经销商,负责大区域市场营销管理
这种渠道归拢方案和上述归拢方案的不同之处在于,渠道市场归拢的主体不是省级市场,而是省级市场下属的区域市场或者是不具备省级市场归拢条件的地区区域市场。如湖北市场中的宜昌市场、当阳市场、枝江、宜都市场,可以宜昌市场为中心,将当阳、枝江、宜都市场归并的宜昌市场进行管理,具体实施方案可参照上述第一条中的市场渠道归拢方案,在这里不在详述。
销售渠道瘦身,经销商管理效益提高
A公司通过对销售渠道进行归拢,形成了以省级总经销商为市场渠道的主体和核心,地级强势经销商为主渠道的补充的销售渠道格局,经销商商的群体数量大大减少,结构清晰明确,适应了当前市场发展的要求,为营销部后期对市场的管理工作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市场条件。
渠道归拢前,A公司营销部面对众多的中小经销商,经常被琐碎的事物缠身,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对市场进行深入和细致的规划,提高对市场的深度服务能力,导致一些重要事项的工作效率不高成效不大。同时,由此衍生的市场发货费用及各种管理费用较大,造成市
场的管理成本较高,市场规模不经济,渠道归拢后,营销部门对市场的管理工作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1、营销管理成本降低,工作成效增强。
营销部在过去要面对130多个市场经销商,由此衍生的各种市场管理费用高居不下。公司每一项政策或制度的出台,营销部都需要和每一个市场进行沟通和落实,有关文件资料,也需要寄送到每一个场,关于市场发货,单次发货的货物数量少,频次多,发货不经济,这些都使A企业比其他同等销售的企业付出了更多的营销管理成本,销售额不高,费用高。如今,营销部直接面对的经销商数量已经降低到30多个,使得市场的各项管理成本大大下降,工作成效增强。
2、营销部对市场的服务得到有效深化。
首先,A公司营销部改变了传统经销商粗放的管理办法,建立了明确、清晰的经销商客户管理档案,对经销商的服务更加周到、准确和迅速。其次,在工作的方法上,营销部实现了从问题导向向预防问题发生的工作转变,建立了相应的销售预测及计划制度,大大减少了销售与生产不协调问题的发生。最后,营销部因此有精力和时间,对“丽人”的一些重点市场开展协销工作,帮助经销商解决市场操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营销部的市场服务工作更加贴近于市场,更有助于“丽人”销售的提升。
综上所述,A公司的渠道变革,由其产品“丽人”的批号升级而引发,反映了企业营销要素或环境变化后对企业销售渠道格局的影响。这种影响在A企业由产品批号引起,在别的企业可能会由其他市场因素引起,对于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要准确把握市场因素的变化,推动产品销售渠道变革,积极为产品销售的提升和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上述案例中,A公司通过上述的渠道搭建、归拢和调整,实现了对空白市场的有效覆盖,调动和提高省级总经销商和区域市场强势经销商的市场投入和经营的积极性,简化和减轻了营销部门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营销管理成本,为营销部日后为市场提供深度、高质量的市场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A公司对“丽人”销售渠道的变革,将对该产品的销售产生极大的市场推动作用,希望通过此次的渠道变革,A公司能够顺利实现该年度的销售目标。
第二篇:浅谈中小医药保健品企业招商
浅谈中小医药保健品企业招商
招商?为什么招商招不来钱。
做为一些中小医药保健品的厂家和商家来说,经常困惑的一件事就是自己的产品不错,政策也不错,招商广告也做了,样板市场也有了,可是为什么还是招不来钱,还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一直处于郁闷中。。。在近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家招商论坛会”之后,似乎有了些许答案。其实究其缘由,不过三大点。
一:媒体选择不当。现在医药保健品招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最好的媒体就强大的媒体平台,但是往往这样的平台难以攀高枝,你也攀不起。;同时即便你在这样的平台出席,但是也未必效果就好;二: 招商是短期行为,但是有些企业却要长线做。可以说,如果一个产品在媒体做了一年的招商广告之后,第二年还在招商的话那么大致只能有两种情况: A企业通过招商圈钱。B企业没有发展,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动起来,企业靠招商款过活,最后只能等死;三:招商广告设计有误。如果你仔细翻阅《中国经营报》之后,你会看到很多失败的招商广告,招商广告的设计大成问题。但令人捧腹的是一些营销策划机构连自己的招商广告都设计不好,还在给别人做策划做咨询。比如文字特别小,只有5号或者8号字,谁能看得清?这样小的细节都难以做到精致,大谋就更难形成。
现在出现了一家名为“招商快车”的招商企业,他们所贯穿的不止是凡庸的那些招商信息和广告。他们更有新的眼光和实力,招商快车的策划总监吕总这样说:“谈到招商,与我们将产品卖给消费者一样,只不过现在的消费者变成了准代理商,目标更加集中,人群更加稀少。保健品营销必须遵守28法则,而保健品招商也是保健品营销的一部分,同样应该遵守此法则,必须要在某一媒体做深、做细、做透,才会取得成效。我们做产品打广告有滞后性,而招商广告也同样有滞后性,月月看里面的广告,有的人偶尔买,还有的是翻以前的杂志,找上面的招商广告来看上,感兴趣的就打个电话问一问。所以你必须坚持,不能在这个媒体上打一期广告,再换个媒体继续打。我们的经验是,像很多高端和大型的媒体打一年左右的招商广告(一月一次)是可以的。
从项目外包到招商策划,从招商外包到招商加盟,从项目招商到招商加盟策划„„招商快车坚持认为“广告“二字是万始之源。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在媒体上打单一的硬广告来招商的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对于招商的目标人群来说是相当狭窄的,跟做产品的目标消费者是没办法比的。那么没那么多的银子在更多的媒体上打招商广告怎么办。招商快车认为:让招商硬广告与招商软文互动起来,让更多的准代理商或者看到你的招商硬广告的人通过招商软文获取产品方面更多的信息。
第三篇:医药保健品营销禁忌分析
医药保健品营销禁忌分析
胜道策划机构/文
曾经有专家分析指出,保健品行业将是21世纪我国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市场总额到2020年便有望突破4500亿元。在这种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可观利润的驱使下,国内的保健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是,其中很多保健品企业在经历了一番疾风暴雨式的策划运作闪亮登场之后,就会在短时间内败下阵来。究其原因,是保健品企业营销策划时没有运用好策略,在经营活动中犯了以下禁忌。
盲目照搬现成的营销模式
当前,许多保健品企业为争得市场的一席之地,都把精力放在前期策划与营销运作上,热衷于在营销模式上下功夫,全面出击。突出表现在:对他人的营销模式盲目跟风崇拜,以为被别人的成功经验所证明了的运作模式可以在不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全部拿来照搬复制;迷信营销理论与策划权威,把市场整合运作的全部希望寄托在某个策划权威或营销专家身上。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没有找准企业产品与市场的最佳结合点,而出现事与愿违情况的不乏其例。
无视产品质量的概念炒作
眼下,重概念突破与炒作,轻质量提升、功效体现和产品研发已成为保健品行业的一种通病。保健品厂商在概念诉求上大做文章,不惜重金投入产品包装和广告宣传,甚至为了抬高产品的身价,大肆进行概念炒作;而对产品的质量、功效关注得不多,不愿或很少在产品的功能研究与深度开发上投入资金,在产品功能重复雷同的情况下通过商品名的不同来竞争市场,最终陷入了“概念+礼品”的盲目无序状态。显然,这种局限于眼前利益、以“概念+礼品”的营销模式是舍本逐末的行为,只会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越来越远。
不问消费诉求的产品定位
现代市场营销学认为,企业应懂得用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目标消费者或目标消费市场的需求。也就是说,进行正确的产品定位,在产品投放市场之前,如果企业不进行广泛的市场调查与深入的分析研究,不知道消费者的主观诉求,不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产品,要求达到什么样的保健效果,纵然有再好的市场策划与广告政策支持,也无法被消费者所接受。这就需要保健品企业根据消费者对自身保健的现实需求,分析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决定产品研发的主攻方向与实施思路。
不切实际的过高定价
某些保健品企业为追逐高额利润,在产品定价上盲目执行高位政策,喜欢把产品的售价定在“市场所能承受的最高上限”,尤其是对新推品种,一心想着在短期内使企业获利丰厚,而不顾及市场的后期巩固与拓展。如果消费者感觉到产品的实际效果与价格不符,甚至相差很远,就会严重影响该产品在市场上的“回头率”和 “生命周期”。成功的保健品企业经营者在新品推出前,首先考虑的往往是所定的价位能否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有利于保护该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不分对象的夸大宣传
正如产品开发要注重使用对象,广告宣传也要分清诉求对象,区分不同的诉求点。许多保健品企业没有充分认识到在保健品消费中,购买者和使用者往往是分离的,即绝大多数保健品的消费人群不是购买人群,购买人群又往往不是消费人群。还有,药品的消费人群和购买人群都是病人患者,而保健品的消费人群和购买人群则是包括病人在内的所有人群,这就决定了保健品广告在宣传产品功能时应以广大的社会公众为诉求对象,而不能与药品广告相混淆,更不得做宣称有治疗功能或超越国家批准范围的夸大功能的违规宣传。
不重持续发展的产品研发
保健品经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就每一个产品而言,它的生命周期又相对较短。据
行业专家介绍,一种保健品的生命周期一般不会超过 5年。但目前仍有一部分保健品企业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一点是企业能否存续发展的关键。保健品企业也不例外,多年固守一个主打产品,新的替代品种后继断档,没有形成持续开发、梯度推进的良好态势,往往是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结束,企业也随之消失。如火暴一时的广东“太阳神”口服液和沈阳飞龙的“延生护宝液”,就是因为创新乏力、故步自封,走到了尽头。
业界知名的营销策划机构——胜道策划公司认为,如果企业生产的保健产品的质量、功效都卓然超群,在营销时运用好策略、避免禁忌,那么能保持长盛不衰,成就百年品牌,绝对是件值得大力宣传与称道的好事。在经济社会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保健品企业应该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创新为动力,按照“生产一代、开发一代、储存一代”的持续发展思路,加大投入,推进创新,力争把企业做强、做大。
第四篇:医药保健品OTC营销策划新形势分析
医药保健品OTC营销策划新形势分析
由于现如今国情政策医药保健品市场这几年可谓是大变化,让医药保健品供应商企业纠结,无论大小企业都将面对市场趋势,顺之者昌、逆之者亡。通过研究总结出了以下八大趋势及对策,希望对医药保健品供应商企业有所帮助。
1、基药无论是城市还是在乡村都在快速蚕食传统的OTC药房市场,对于落标基药从出厂价到零售价没有4倍空间的产品,生产企业将是进退两难,目前很多企业唯一的对策就是在混乱的市场暂时求生存。
因此,对于生产企业应当加大非基药产品的选择,按照OTC营销法则开展营销,对于基药招标还是要积极应对,对于有4倍空间的基药产品还是要考虑小规格招标,大规格走药房,产品包装严重差异化。
2、健康品类在零售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
对于医药保健品供应商应当加大这个方面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快速抢占这个竞争不太激烈的“药店快消品”及“药店健康品”市场。这几年“阿胶”品类的高速发展就是最好的例证,目前现代阿胶领跑者----鲁润阿胶,采用差异化的“蒸阿胶、真美丽、不上火”的策略,巧妙避开东阿及福牌两个老大的“熬胶”策略,再次为阿胶市场增加一大亮点,目前在“专利报备”的情况下开展大量营销活动,受到了连锁药房的喜爱。
3、连锁高毛产品多达1000多个,单靠高毛主推已经不能上量,很多厂家陷入30扣陷阱,即30扣铺货销售做首推,但是不走货,最后还要上人促销,最后亏损走人。
因此医药保健品供应商商必须有系统的跟踪及价值输出,不可让利到底,否则没有任何空间养人、促销、服务,结果是产品上柜了,但是不能上量。凡是不能够实现多赢的销售就不要做了,目前产品营销必须进行“控销+助销”。控销就是选择售点及维护零售价做,而不是做所有终端,同时给予零售业系统输出价值服务来适当提高价格。
4、日益专业化和精细化的药店经营,艰难度日,需要做其顾问,助其堤升业绩;因此,对于医药保健品供应商要做到创建价值分配好,制造体系保护好,输出价值服务好,要从产品营销向模式营销转变,在给予鱼的同时给予零售业产品经营,门店经营的系统知识,专门对零售业进行系统专业服务,相信下半年就会走向全国市场。
5、一站式联合食疗+理疗+药疗和保健养生大受青睐,品类中心兴起,健康生活方式备受关注。
因此医药保健品供应商企业趁机介入可做大自己品类;如石家庄市某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力高欣慢性病生活馆在湖南等市场的强势快速发展就验证了这个趋势,而且这个市场也开始有了竞争。
6、集中度提升,新版GSP导致药店大洗牌,原来的第三终端模式明显下降。
因此建立企业标准如何选择连锁来开发,如何带去供应商的详细的开发、服务、价值输出方案进行接触,如何建立专业及专家形象你才能够多开发几家连锁,不是所有的连锁都是你的鱼塘。另外也要有选择的开发第三终端。从长远看,医药保健品市场的OTC渠道建设时间会越来越长,数量相对会减少。
7、做全国品牌不再依靠大媒体硬性广告投入,选各大卫视的最流行的栏目和目标人群收视时段,靶向投入,以及视频、新媒体、病毒营销、影视植入式广告、搜索引擎优先营销异军突起,已占媒体投入第二位;目前全国发展较快的“思享广告”就是非常好的例证。因此做品牌全国市场的打造上先做区域品牌,逐步扩展全国,是做OTC品牌的稳妥选择;在具体的市场上应当做终端品牌,让药店老板级店员先爱上你的企业和团队。
8、地县级中小型连锁发展很快,但是很缺销售、管理与培训经验与人才。
因此,如果哪家医药保健品供应商企业能够发现这个需求,并且整合各个产业链上的专家,实施“产业链价值服务营销”,必然会受到中小型连锁企业欢迎,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取
得中国市场的胜利,这个很多同质化产品在2-3年左右内还有效,可能2-3年后的中小型连锁在品类管理、门店管理、系统管理上已经上一个台阶。
第五篇:渠道冲突及案例分析
渠道冲突及案例分析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渠道冲突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因此,企业都很重视如何去避免和减少冲突。事实上,渠道冲突是把双刃剑,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如何去识别这些冲突,并且有效的控制冲突或充分的利用冲突。
学者对冲突的定义提出很多,Mack&Snyder(1957)认为冲突是一个渠道成员意识到其它渠道成员从事阻碍其目标达成的情形。而Pondy(1967)指出:所谓冲突不仅限于行为上的抗拒,凡会使观念及知觉上产生不一致的情形,都可谓之冲突。在渠道行为理论中,美国营销渠道专家Louisw.Stern把渠道冲突定义为:一个渠道成员把另外一个渠道成员视为阻止和妨碍自己实现目标或有效运作的情形,或者一个渠道成员意识到另一个渠道成员正在从事某种伤害、威胁自己的利益或者以损害其利益为代价获取稀缺资源的活动,并论述到“分销系统中的行为系统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互相成为对方挫败的目标时,冲突的状态就出现了”。
综上所述,渠道冲突指的是渠道成员发现其他渠道成员从事的活动阻碍或者不利于本组织实现自身的目标,从而发生种种的矛盾和纠纷。
渠道冲突产生的原因:
角色对立
角色是对某一岗位的成员的行为所做的一整套规定。
资源稀缺 特许权授予者应该向特许经营者提供广泛的经营协助以及促销支持,反之,特许经营者也应该严格按照特许权授予者的标准经营程序来经营。如果有一方偏离其既定角色。
感知差异 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是关于购买现场(point-of-purchase,POP)促销的。采取这种方式的制造商认为POP是一种有效的促销方式,可以提高零售量。而零售商通常视现场宣传材料为废物一堆,占用了宝贵的空间。
期望差异 典型的例子是全美最大的传输维修业务公司Aamoco公司。Aamoco特许经营商预测随着汽车制造商提供的维修保证越来越多,他们今后的业务会越来越难做。这种业务会削减的预期使很多特许经营商迫切要求将特许使用费率从9%降至5%,同时扩大其经营区域。激烈的冲突由此而引发。
决策领域有分歧 价格决策正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许多零售商认为价格决策属于他们的决策领域,而有的制造商则认为他们才有权定价。
目标不一致 以一家百货店的男士衬衫部为例,这里同时销售三种品牌。该部门的目标甚至超过目标,卖出哪个品牌的衬衫都无所谓。而对于制造商来讲,其特定品牌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决定其“生死存亡”,其品牌销售观与零售商有着天壤之别。
传播障碍 以AlphaGraphics公司为例,作为特许权授予者,它在美国及国外有300家特许经营店。很多特许经营者连连抱怨。觉得AlphaGraphics公司对其缺乏支持,他们交了特许经营费却不知这笔钱如何改善其业务。
同时,冲突还有一个直接根源那就是生产企业与经销商、网络成员都在追求利润最大化。
综上所述,总结产生渠道冲突的原因,一般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①目标不一致。由于渠道双方属于独立的实体,其在经济利益、目标上必然会产生偏差,这是产生渠道冲突的重要原因;②不明确的权利与责任。当企业采用多种渠道时,由于在各个渠道的经营范围等方面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可能会导致水平渠道冲突;③渠道一方对另一方的过渡依赖;④知觉差异。即对于某一问题渠道合作方在认识上的差异。
如何解决渠道冲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采用超级目标,即通过某种方式签订一个渠道各方共同追求的目标的协议,内容可包括生存、市场份额、顾客满意等;②人员互换;③合作,即相互参加对方的咨询会或董事会,以有利于倾听对方的观点;④有时候垂直渠道冲突可以通过各自的行业协会进行协调的方式来解决;⑤当冲突是长期的、尖锐的时候,冲突方必须通过协商、调解或仲裁解决。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流通领域的政策放宽,以及国内KA卖场的快速崛起与壮大,新兴渠道迅速占领了大部分的一级市场,但传统渠道在节节败退的不利形势中却并没有完全退出。事实上即使在一级市场,传统渠道仍然具有存在的空间和价值。
首先,一级市场本身又包含多种细分市场,从而差异性必然存在,这就决定不管KA卖场具有多大的生存优势都不可能覆盖全部市场,就像几个杯子放在桌子上不管你怎么放都必然会有夹缝空间的存在。
其次,这次“格力国美事件”已经很好地显示:渠道商的日益做大,他们必然会利用手中所掌控的越来越多终端资源对厂商提出越来越多的市场决策权,甚至使厂商成为伏首听命的OEM,最终会使厂商成为来料加工的加工厂。
再次,传统渠道本身具有渠道资源优势和对当地市场的经验积累,同时,在一级市场面对新兴渠道的排挤和渠道扁平化的大趋势的压力下,将不得不变革自身以谋求生存的空间。他们将会提升自身的竞争意识和营销观念,吸收KA的先进管理模式和客户掌控经验,并通过走专业化道路和厂商一体化道路提高自身在一级市场的生存能力,从而在多元化的一级市场中争得自己的一分田地。
新兴渠道毕竟代表着未来渠道的发展方向,KA卖场的先进物流管理经验、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高效节约以及直销模式对于终端的有效掌控性都是传统渠道商应该加以学习和引进的。同时,传统渠道可以在厂商一体化趋势中充分利用厂家的资源和技术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专业化,在和厂家的一体化长期合作中建立起与厂家的忠诚联盟,从而可以在未来新兴渠道的冲击中保持顽强的生存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传统渠道仍然具有存在的价值和空间,新渠道具有强势的生命力。总的说来,单一的渠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应当新旧渠道相结合,寻找更好的出路。在传统渠道的基础上,吸收新渠道的优点,两者完美的结合,就是渠道多元化。这样看来,厂家实行渠道多元化已成必然,我认为厂家首先要在产品多元化上下工夫,只有产品实现了多元化才能实现产品市场的多元化,只有实现了产品市场的多元化才能避免有害的渠道冲突。
案例分析
1999年,天津市大商城联合抵制北京国美公司天津公司开业,长虹、康佳、TCL等七家国内彩电企业卷入其中,同各大商场签订了一项被戏称为“卖身契”的会议纪要:
1.与会个电视机生产厂家天津分公司或办事处不在于国美电器公司发生电器来,各厂家有责任采取措施,坚决制止北京或其他地区货源流入天津。2.由于国美电器公司尚有部分库存,或由于制止不力是得其他地区货源继续流入天津,厂家同意以国美在公众媒体上的广告价格作为是大商场的零售价,厂家以此价格下浮3%,作为对十大商场的供价。
3.十大商场承诺,对于旅行以上承诺的厂家,讲解尽全力保证其销售总量和市场占有率不因此而下降,并且在最短时间内,按厂家的销售政策恢复市场秩序。
此案例说明,厂家与中间商、中间商与中间商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既缘于强烈的逐利动机,又迫于残酷的市场竞争。十大商场之所以采取联合抵制行动,是害怕国美的低价政策会冲击到天津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家只能维持微利的收入,为了保持自己的份额,商家手段各异,制定一系列行业规则阻止新的进入者,然后进行绞杀。商场与商场之间恶性竞争,对双方都是极其不利的,有可能大大损害其声誉。但是凡事都有利有弊,从某种程度上讲,渠道发生适度的冲突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其一、有可能一种新的渠道运作模式将取代旧有模式,从长远来看,这种创新对消费者是有利的;其
二、完全没有渠道冲突和客户碰撞的厂家,其渠道的覆盖与市场开拓肯定有瑕疵。渠道冲突的激烈程度还可以判断冲突双方实力及商品热销与否。
所以,厂家大可不必为渠道冲突而一筹莫展。当然,对于恶性冲突,必须尽快处理,否则,本属于你的利润可能会落入挑战者的口袋。
总的来说,渠道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不少企业对渠道冲突往往重视不够,缺乏相应的渠道冲突应对机制,对渠道冲突认识不深,往往消极防范或仓促应对,导致更多的矛盾发生。因此早做准备,对冲突的来龙去脉、基本类型及活动特点认真地研究,想想该怎么规避,冲突怎样才能使其为企业所用。渠道冲突是把双刃剑,就看我们如何去应用它,变害为利,为企业谋求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