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介绍(学术型)
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介绍(学术型)
1、固体力学专业
本专业研究工程中所提出的力学问题,覆盖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固体力学与结构材料、机械、土木、交通、航天、航空、能源等多个学科和专业密切相关,侧重于在上述领域的工程应用研究,例如大跨桥梁结构、机械和汽车工业、建筑结构、道路结构、飞行器结构、水利工程。
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系统的、较为深厚的力学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工程结构问题,完成工程结构中的力学建模、分析、计算、实验和设计等工作,具有坚实的工程结构的分析、设计、制造和修补的能力。毕业生能够从事工程单位、制造业、设计单位、科研院所和兵器研制部门等的力学分析、结构设计、科技开发、软件系统开发和应用工作,也可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a.工程结构数值分析与计算机辅助工程
b.工程结构疲劳断裂与车辆力学分析
c.复合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
d.工程结构振动分析与控制
e.工程结构实验技术及应用
f.工程力学动态模拟
导师:牛忠荣、刘一华、盛宏玉、王左辉、李和平、周焕林教授; 鲁付俊教授级高工(兼);高玉华、巫绪涛、李昊、吴枝根、孟益平、胡宗军副教授
2、工程力学专业
本专业研究工程中所提出的力学问题,建立工程结构分析的力学模型以及工程科学中的数值分析方法,将力学与工程结合起来,面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工程力学专业主要以土木工程为背景,从中提炼并解决工程力学问题,服务于土木工程教学与科研,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力学人才。本专业主要以工程结构稳定与振动、智能结构计算理论与方法、工程结构振动控制、工程结构非线性静动力分析与工程结构抗震研究为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
a.工程结构分析与计算机辅助设计、仿真
b.工程结构的计算理论与方法
c.大跨度桥梁的计算理论与方法
d.桥梁结构健康检测与加固
e.大跨度桥梁施工过程的仿真分析
f.复合材料结构力学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导师:王建国、完海鹰、方诗圣、王左辉教授;王慧、何沛祥、柳兆涛、董满生副教授
3、岩土工程专业
本专业主要研究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矿业工程、国防与人防工程等众多工程领域内涉及地面及地下岩土介质的基础理论与工程技术问题。主要研究内容有:岩石与土基本力学特性、边坡加固与深基坑支护、地下工程开挖
与支护、基础及其与结构相互作用、地基处理、岩土动力学及工程减灾、环境岩土工程与岩土工程数值方法等。
主要研究方向:
a.岩土力学与数值方法;
b.高边坡稳定分析理论与加固技术;
c.地下结构计算理论;
d.基础工程及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e.城市环境岩土工程;
f.特殊土的工程性质及地基处理
导师:朱大勇、王国体、钱德玲、臧德胜、汪明武、黄铭、王国强、葛晓光教授; 杨成斌教授级高工;李凡副教授;汪鹏程博士
4、结构工程专业
本学科主要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结构以及高层配筋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研究,以及结构的主动、被动控制和抗震加固设计。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对能力谱分析方法(Capacity Spectrum Methods)和推覆分析方法(Push-over Analysis)的改进研究。在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结构地震能量反应分析、结构拟动力试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高性能和再生混凝土技术、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地位。
主要研究方向:
a.混凝土结构与组合结构理论及应用;
b.钢结构与空间结构理论及应用;
c.结构动力分析及抗震抗风;
d.工程建设管理;
e.土木工程材料及结构加固改造;
导师:叶献国、柳炳康、完海鹰、牛忠荣、盛宏玉、钱德玲、詹炳根、周安、陈道政、周焕林教授;徐勤教授级高工;黄慎江、孙昌玲、肖亚明、高玉华、关群、何沛祥、吴春萍、沈冯强、扈惠敏、齐明超、陈丽华、王辉副教授;王静峰副研究员;王章虎、鹿中山、孙洁高级工程师;种迅博士
5、市政工程专业
市政工程专业主要从事给排水工程经济运行及优化设计﹑城市水资源综合利用﹑建筑给排水工程﹑城市防洪工程﹑城市系统工程等领域的研究。本专业培养给排水工程﹑建筑消防科学与技术、环境模拟与CAD、矿山给排水工程与技术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a.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与技术;
b.建筑消防科学与技术;
c.环境模拟与CAD;
导师:陶月赞、徐得潜、王军、沈致和教授;祝健、袁守军、苏馈足副教授;胡真虎副研究员
6、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专业
本学科以工程热力学、传热传质学、流体力学为基础,针对暖通空调系统及设备、建筑节能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燃气输配、建筑热环境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培养人工环境及能源利用研究与控制领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该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经营管理等各方面的人才需求。
主要研究方向:
a.暖通空调系统及设备;
b.建筑节能技术;
导师:沈致和教授;祝健、贾莉莉副教授
7、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学科服务于水利工程、建筑工程、岩土工程、桥梁工程、采矿工程、环境工程和交通及航运工程等。本专业主要从事工程结构抗震、抗风和防爆,工程结构隔、减震与震动控制,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鉴定加固,岩土工程灾害诊断与防治,城市综合防火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a.工程结构与抗震、抗风和防爆;
b.工程结构隔震、减震与振动控制;
c.工程结构健康监测与鉴定加固;
d.岩土工程灾害诊断及防治;
e.城市综合防灾;
导师:柳炳康、叶献国、朱大勇、完海鹰、钱德玲、盛宏玉、高飞、汪明武、刘一华、詹炳根、周安、陈道政教授;黄慎江、肖亚明、孙昌玲、李凡、李昊、耿淑伟副教授
8、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
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属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培养桥梁结构设计理论和工程建设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能够胜任教学、科研及工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目前主要开展桥梁结构设计理论、组合结构桥梁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及隧道工程的设计分析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桥梁与隧道工程建设输送高级人才。
主要研究方向:
a.城市道路与桥梁;
b.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管理与监理;
c.现代桥梁结构设计理论、桥梁施工控制技术与桥梁信息技术应用; d.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与加固技术;
e.隧道及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导师:王建国、朱大勇、王国体、汪明武、方诗圣、臧德胜、周安教授;杨成斌教授级高工;蔡敏教授(兼);殷永高、孙敦华教授级高工(兼);叶少有、汪莲、胡成、何沛祥、李凡、杨树萍、扈惠敏、巫绪涛副教授
9、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
水文学及水资源硕士专业培养水资源系统工程﹑地下水资源评价与保护﹑水环境评价与保护、水旱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系统的、较为深厚的水文与水资源理论知识,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水问题,完成水问题中的专业建模、分析、计算、实验、规划和设计等工作,具有坚实的水文水资源分析、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能力。毕业生能够从事水利工程单位、水利设计院、水利科研院所等的水文水资源系统分析、设计、规划和管理工作,也可从事高等教育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a.水资源系统工程;
b.水电站经济运行与动能经济;
c.水环境系统工程;
d.水旱灾害防治与水土保持;
e.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经济分析;
导师:金菊良、陶月赞、徐得潜、王军、汪家权教授;谭炳卿教授级高工;李兴旺教授(兼);张礼兵副教授
10、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
本专业以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为基础,培养工程水力学﹑冰水力学、环境与生态水力学、渗流模拟与控制、暖通空调系统中的水力学问题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
a.河流模拟
b.给水管网优化
c.给水排水系统中的水流问题
d.地下水渗流模拟与控制
导师:王军、陶月赞、沈致和、徐得潜教授;虞邦义教授级高工(兼);祝健副教授
11、水工结构专业
本专业主要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及其他水工程领域内建设物与构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与管理过程中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培养从事水工结构设计、科研与教学的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内容有:水工结构应力变形与稳定分析,土石坝与堤防工程、混凝土重力坝、高拱坝、水工水力学、水工模型试验、水工隧洞与地下厂房、水工钢结构、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水工建筑物病害治理、水利水电工程管理等。
主要研究方向:
a.重力坝及高拱坝稳定与变形分析;
b.土石坝稳定、变形与渗流分析;
c.水工结构设计理论与方法;
d.水工结构加固与检测;
导师:朱大勇、王国体、黄铭教授;叶少有、王慧、汪莲、魏松副教授;汪哲荪高工
12、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水利水电规划利用与管理﹑水利水电系统工程、水电站及水工结构、水利水电工程除险加固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本专业在水利水电系统工程﹑
工程水力学及水利水电工程除险加固﹑抽水蓄能电站经济运行及经济效益分析等研究领域具国内先进水平。
主要研究方向:
a.水利水能资源规划与水利经济;
b.水利水电系统工程;
c.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管理与监理;
d.工程水力学;
e.生态水利;
f.水利水电工程除险加固;
导师:徐得潜、陶月赞、金菊良、王军教授;叶少有、汪莲、王慧副教授
13、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专业隶属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主要培养精密工程测量与现代误差理论、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字测绘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应用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为国家建设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测绘专业高级人才。
本专业招生主要面向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与技术及土建、水利、土地资源与环境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学生毕业后可在国家和地方测绘主管部门从事基础测绘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城市规划建设、国土、交通、水利等行业的工程测量;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运载工具导航、遥感技术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环境保护与灾害预防等领域的技术工作;并可在相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
a.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数字测绘技术;
b.精密工程测量与现代误差理论;
c.全球定位系统GPS及应用;
导师:高飞教授;胡小华、张迁教授级高工(兼);李晓莉、吴兆福副教授
第二篇:天津音乐学院2013年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天津音乐学院2013年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艺术创作、表演、研究、教学、管理及推广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须符合下列条件的考生方可报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研究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2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2013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学习年限
脱产学习,学制三年。
四、招生学科专业
音乐与舞蹈学(专业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音乐学、音乐教育、艺术管理、音乐表演、舞蹈学、舞蹈编导)
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方向:戏剧影视表演)
五、招生计划
(一)教育部尚未下达2013年招生计划,请随时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相关信息。(二)我院每个专业方向的招生总数上限,为本专业方向的导师数×3,每位导师每年招收研究生不超过3名。
六、报名日期及办法: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3年硕士研究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2012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预报名时间为2012年9月28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
3.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4.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应试的外国语语种按招生单位的规定任选一种;
(3)考试科目及代码
音乐与舞蹈学 1302;戏剧与影视学 1303;
思想政治理论 101;英语一 201(俄语 202、日语 203);
业务课一 711;业务课二 511
(4)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5)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上一年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被查出作弊的考生,取消本报名资格。
(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
1.现场确认时间:
2012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逾期不再补办。
2.现场确认地点:
天津市河东区十一经路57号,天津音乐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处(所有考生均须到天津音乐学院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
3.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提交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所有考生均要对本人网报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
(2)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
(3)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和弄虚作假的考生,一经查出将取消录取资格,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七、考生资格审查
按有关规定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可扣留伪造证件;发现可疑学历证书时,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指定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
审查考生网上报考信息后,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我院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八、考试办法
(一)考试时间、地点和科目
1.初试:
(1)考试时间、地点:思想政治理论、外语考试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2013年1月5日进行考试,其他各科考试具体考试日程安排请在我院校园网上查询,所有考试均在我院进行;
(2)考试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俄语、日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思想政治理论、外语均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命题;其他考试科目由我院命题,详细考试内容以简章附件二公布内容为准。
2.复试:
(1)复试时间、地点:按教育部统一时间安排,考试在本院进行;
(2)复试条件:我院根据教育部对考生的分数要求和专业成绩,确定复试人员名单;
(3)复试考试科目:以简章附件二公布内容为准;
(4)同专业方向中研究小方向的调整:复试考试时,根据师生比例、指标名额、考生分数等状况,允许同专业方向中研究小方向的调整,但考生必须参加所转报方向的复试考试(相关基础课程及面试)。
(二)考试注意事项:
1.考试所需乐器除钢琴外一律自备,并可自带伴奏人员一名(乐器种类不限);
2.专业考试时请带本人创作作品、论著或音乐会节目单等,供评委参阅;
3.考生应在考试前一天携带准考证到我院了解有关考试的注意事项;
4.专业及文化考试均在我院进行,考生一律凭准考证和身份证参加考试。
九、录取
均衡各科成绩择优录取,由本院发给录取通知书。
十、几项规定
1.被录取的新生应按期报到,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报到者,应出示原单位证明向我院科研与研究生处请假,无故两周不到者取消入学资格;
2.学生入学后由我院进行政审,业务、健康复查,对不符合条件者取消其学籍,经查实确系徇私舞弊,何时查出何时取消其学籍;
3.在健康复查中,如患有疾病,不能坚持学习,经医疗单位诊断短期内可以治愈的,可回原单位治疗,保留入学资格一年,疗养期间不享受在校生待遇,下学年开学前,经县以上医院和我院校医室复查证明确已痊愈者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复查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
4.考生的报名费、体检费、往返路费和食宿费均由本人自理;
5.学习期间的待遇,按国家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学习成绩突出者,可申请国家、院内的相关奖学金。
简章最终解释权归天津音乐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处。
附件一: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目录
音乐与舞蹈学
一、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作曲、和声、复调、作品分析、配器
二、音乐学
中国古代音乐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国当代音乐史、乐律学、音乐美学、音乐考古学、中国传统音乐、西方音乐史、民族音乐学、音乐批评学、演奏艺术理论、声乐表演理论、音乐翻译
三、音乐教育
声乐教学、钢琴教学、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合唱指挥、音乐基本训练与教学、自弹自唱
四、艺术管理
(剧院团经营管理、艺术商务、艺术传媒)
五、音乐表演
声乐演唱、中国乐器演奏、管弦乐器演奏、键盘乐器演奏
六、舞蹈学
中国舞蹈史
七、舞蹈编导
编导与编导技术理论
戏剧与影视学
戏剧影视表演
戏剧影视表演理论与实践、戏剧影视语言理论与实践
附件二:不同研究方向的专业考试项目说明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考试内容
音乐与舞蹈学
一、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研究方向
(一)作曲方向考试项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作曲
(2)业务课二: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
2.复试:
(1)配器、作品分析
(2)面试(含乐器演奏等)
(3)外语听力
(二)和声方向考试项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和声
(2)业务课二: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
2.复试:
(1)复调、作品分析
(2)面试(含乐器演奏等)
(3)外语听力
(三)复调方向考试项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复调
(2)业务课二: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
2.复试:
(1)和声、作品分析
(2)面试(含乐器演奏等)
(3)外语听力
(四)作品分析方向考试项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作品分析
(2)业务课二: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
2.复试:
(1)作曲、和声
(2)面试(含乐器演奏等)
(3)外语听力
(五)配器方向考试项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配器
(2)业务课二: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
2.复试:
(1)和声、作品分析
(2)面试(含乐器演奏等)
(3)外语听力
二、音乐学研究方向
(一)中国音乐史、乐律学方向考试项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中国音乐史
(2)业务课二:音乐学基础(民族民间音乐、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中选两项)
2.复试:
(1)作品分析、论文写作
(2)面试(含乐器演奏、风格听辨、论文宣讲等)
(3)外语听力
(二)中国传统音乐研究方向考试项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中国传统音乐
(2)业务课二:音乐学基础(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中选两项)
2.复试:
(1)作品分析、论文写作
(2)面试(含乐器演奏、风格听辨、论文宣讲等)
(3)外语听力
(三)西方音乐史方向考试项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西方音乐史
(2)业务课二:音乐学基础(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音乐美学中选两项)
2.复试:
(1)作品分析、论文写作
(2)面试(含乐器演奏、风格听辨、论文宣讲等)
(3)外语听力
(四)音乐美学方向考试项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音乐美学
(2)业务课二:音乐学基础(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西方音乐史中选两项)
2.复试:
(1)作品分析、论文写作
(2)面试(含乐器演奏、风格听辨、论文宣讲等)
(3)外语听力
(五)音乐考古学方向考试科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音乐考古学
(2)业务课二:音乐学基础(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中选两项)
2.复试:
(1)作品分析、论文写作
(2)面试(含乐器演奏、风格听辨、论文宣讲等)
(3)外语听力
(六)民族音乐学方向考试科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民族音乐学
(2)业务课二:音乐学基础(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中选两项)
2.复试:
(1)作品分析、论文写作
(2)面试(含乐器演奏、风格听辨、论文宣讲等)
(3)外语听力
(七)音乐批评学方向考试科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音乐批评学
(2)业务课二:音乐学基础(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中选二项)
2.复试:
(1)作品分析、论文写作
(2)面试(含乐器演奏、风格听辨、论文宣讲等)
(3)外语听力
(八)演奏艺术理论方向考试项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演奏艺术理论
(2)业务课二:音乐学基础(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中选两项)
2.复试:
(1)作品分析、论文写作
(2)面试(含乐器演奏、风格听辨、论文宣讲等)
(3)外语听力
(九)声乐表演理论方向考试项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声乐表演理论
(2)业务课二:音乐学基础(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中选两项)
2.复试:
(1)作品分析、论文写作
(2)面试(含演唱、风格听辨、论文宣讲等)
(3)外语听力
(十)音乐翻译方向考试项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专业外语(英、俄任选一种)
(2)业务课二: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
2.复试:
(1)基础乐理、论文写作
(2)面试
(3)外语听力
三、音乐教育研究方向
1.初试:
(1)业务课一:
①音乐教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
②专业基本技能(不同方向考试内容):
a.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 按专业方向命题论文写作
b.钢琴教学:练习曲、复调、乐曲各一首,背谱演奏
c.声乐教学:中外歌曲三首,背谱演唱(自带伴奏)
d.合唱与指挥: 中外合唱各一首,背谱指挥(自备音响资料,提供总谱十份);合唱总谱弹奏,一首(抽签)
e.音乐基本训练与教学:钢琴、手风琴或声乐,自选乐曲或歌曲一首,背谱演唱或演奏;旋律模唱(声乐、器乐曲旋律三条)及相关知识答辩
f.自弹自唱:钢琴演奏(乐曲)、声乐演唱、正谱弹唱各一首,中外不限
(2)业务课二: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
2.复试:
(1)综合技能:钢琴或其他乐器演奏、声乐演唱、自弹自唱、合唱指挥(自选其中非主项方向的技能一项,表演一首,不可与初试“专业基本技能”中的选项重复)
(2)专业基本能力(不同方向考试内容):
a.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提交论文一篇,简述并答辩
b.钢琴教学:新谱视奏(抽签)、答辩
c.声乐教学:新谱视唱(抽签)、答辩
d.合唱与指挥:和声连接听辨(三升三降)、答辩
e.音乐基本训练与教学:和声连接听辨(三升三降)、答辩
f.自弹自唱:简谱即兴弹唱一首(现场抽签)、答辩
(3)作品分析
(4)外语听力
四、艺术管理研究方向
1.初试:
(1)业务课一:文化艺术项目创意策划方案
(2)业务课二:Ⅰ.艺术管理综合知识 Ⅱ.音乐学基础(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西方音乐史、音乐美学中任选一项)
2、复试:
(1)文化艺术项目案例分析、论文写作
(2)面试(含艺术才艺展示、热点文化现象评述、论文宣讲等)
(3)外语听力
五、音乐表演研究方向
(一)声乐演唱艺术方向考试项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不同方向考试内容):
a.美声演唱:演唱中国歌曲一首、外国作品两首(原文演唱;德、意、法、俄、英任选两种)
b.民族声乐:演唱中国作品四首(古曲一首、中国二十世纪30、40年代艺术歌曲一首、中华民族歌剧选段一首、创作歌曲一首)
(2)业务课二: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
2.复试:
(1)专业主科(不同方向考试内容):
a.美声演唱:演唱中国歌曲一首、外国作品两首(原文演唱);共三首(曲目不得与初试重复、外语语种可有一首与初试重复)
b.民族声乐:演唱中国作品两首(曲目不得与初试重复;传统民歌一首、戏曲或曲艺风格的歌曲或改编民歌一首)
(2)作品分析
(3)面试:视谱演唱、外语朗读(不包括民声专业)
(4)外语听力
(二)中国乐器演奏艺术方向考试项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中、大型作品三首
(2)业务课二:中国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
2.复试:
(1)专业主科:中、大型作品各一首(曲目不得与初试重复)
(2)作品分析
(3)面试(含视奏)
(4)外语听力
(三)管弦乐器演奏艺术方向考试项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不同方向考试内容):
a.弦乐:
(a)小提琴:Ⅰ.任选一首巴赫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的第1、2乐章或第二组曲的《恰空》 Ⅱ.任选帕格尼尼随想曲两首 Ⅲ.任选贝多芬创作年代以后的奏鸣曲一首(除练习曲和无伴奏乐曲外,一律要求钢琴伴奏)
(b)中提琴:Ⅰ.不同性质练习曲两首 Ⅱ.巴赫无伴奏组曲一首 Ⅲ.古典或浪漫时期完整的奏鸣曲一首,可看谱。(除练习曲、奏鸣曲、无伴奏乐曲外,一律要求钢琴伴奏)
(c)大提琴:Ⅰ.从下列两首作品中自选练习曲各一首——《波帕尔高级练习曲40首》、《皮阿蒂12首随想曲》 Ⅱ.从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第四、五、六组曲中自选前奏曲一首 Ⅲ.奏鸣曲一首(除练习曲和无伴奏乐曲外,一律要求钢琴伴奏)
(d)低音提琴:Ⅰ.不同性质练习曲两首(施托赫57首程度以上)Ⅱ.任选六首巴赫大提琴组曲中的一首 Ⅲ.古典奏鸣曲一首(除练习曲和无伴奏乐曲外,一律要求钢琴伴奏)
b.管乐:Ⅰ.技巧性练习曲一首 Ⅱ.古典、巴洛克时期协奏曲或奏鸣曲一首 Ⅲ.浪漫时期大、中型乐曲一首(曲目一律背谱演奏;除练习曲和无伴奏乐曲外,一律要求钢琴伴奏)
(2)业务课二: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
2.复试:
(1)专业主科(不同方向考试内容):
a.弦乐:
(a)小提琴:Ⅰ.任选协奏曲一首 Ⅱ.任选技巧性乐曲一首(除练习曲、奏鸣曲、无伴奏乐曲外,一律要求钢琴伴奏)
(b)中提琴:Ⅰ.古典或浪漫时期完整的协奏曲一首 Ⅱ.中、小型乐曲一首(除练习曲、奏鸣曲、无伴奏乐曲外,一律要求钢琴伴奏)
(c)大提琴:Ⅰ.技巧性乐曲一首 Ⅱ.协奏曲一首(除练习曲和无伴奏乐曲外,一律要求钢琴伴奏)
(d)低音提琴:Ⅰ.技巧性乐曲一首 Ⅱ.协奏曲一首(除练习曲和无伴奏乐曲外,一律要求钢琴伴奏)
b.管乐:Ⅰ.近现代协奏曲或奏鸣曲一首 Ⅱ.中国作品一首(可看谱演奏;除练习曲和无伴奏乐曲外,一律要求钢琴伴奏)
(2)作品分析
(3)面试(含视奏)
(4)外语听力
(四)键盘乐器演奏艺术考试方向项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不同方向考试内容):
a.钢琴:练习曲两首,自选下列作曲家奏鸣曲快板乐章(克列门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自选中外乐曲一首
b.手风琴:巴赫平均律一首、乐曲两首
c、双排键:复调乐曲一首,自选曲一首
(2)业务课二: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
2.复试:
(1)专业主科(不同方向考试内容):
a.钢琴: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一首,自选中外乐曲一首(曲目不得与初试重复)
b.手风琴:斯卡拉蒂奏鸣曲一首、乐曲一首(曲目不得与初试重复)
c、双排键:A即兴一首,自编曲一首
(2)作品分析
(3)面试(含视奏)
(4)外语听力
六、舞蹈学研究方向
中国舞蹈史方向考试项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中国舞蹈史
(2)业务课二:西方舞蹈史、中国民间舞蹈
2、复试:
(1)论文写作、作品分析
(2)面试(剧目表演与基本功展示、论文解读与答辩。剧目表演与基本功展示内容:3—6分钟的剧目;1—2分钟的基本功展示;提交代表性论文一篇)
(3)外语听力
七、舞蹈编导研究方向
编导与编导技术理论方向考试项目:
1、初试:
(1)业务课一:舞蹈编导与剧目表演(舞蹈编导:根据音乐或题目创作不少于一分钟的小品;剧目表演:3—6分钟的剧目)
(2)业务课二:编导基础理论、中国舞蹈史、西方舞蹈史(其中,编导基础理论必考,后两个科目任选一项)
2、复试:
(1)论文写作、作品分析
(2)面试(含基本功展示、作品讲解。基本功展示:2—3分钟;作品讲解:考生个人作品及指定经典作品分析讲解;提交代表性作品一部)
(3)外语听力
戏剧与影视学 戏剧影视表演研究方向
(一)戏剧影视表演理论与实践
1、初试:
(1)业务课一:a、现场朗诵文学作品一篇(小说、诗歌、寓言任选);b、戏剧独白:中、外戏剧作品各一篇
(2)业务课二:a、综合理论基础 b、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
2、复试:
(1)编演小品、编讲故事(现场抽题)
(2)戏剧影视作品欣赏与品论
(3)面试
(4)外语听力
(二)戏剧影视语言理论与实践
1、初试;
(1)业务课一:a、现场朗诵(自备文学作品一篇,中外戏剧独白各一篇);b、声乐(自备一首中外独唱歌曲)
(2)业务课二:a、综合理论基础;b、中国戏剧史、外国戏剧史
2、复试:
(1)编演小品,现场朗诵(自备完整中外戏剧独白任选一篇,文学作品一篇)
(2)作品分析
(3)面试
(4)外语听力
第三篇:学术型研究生学籍表
扬州大学 机械工程 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级攻读
研究方向: 机械制造装备与数控技术导师姓名及职称 宋爱平
扬州大学 机械工程 院 机械 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
姓名: 张礼峰性别:男学号:M090961
(学院公章)
第四篇: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介绍
(温馨提示:同学们好,我是启航考研湘潭地区的负责人谭老师,我的号码是***、***,请还没加我飞信的同学及时加我飞信好友,我会通过飞信给大家传递及时的考研信息和方法指导。很多同学想了解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一些信息,所以我把这个文件上传到群共享里了,大家可以下载查看,不懂的问题再详细咨询我,如果我也不懂再向长沙总部的老师请教,我希望和大家在考研的战场上风雨同舟,并肩作战,直到胜利的那一刻!)学术型硕士
我们国家目前实行的学位教育主要分为:学术型学位(学术理论研究)或专业型学位(注重操作实际能力)两种教育并轨,但一直以来,偏重学术型学位教育,而少注重专业型学位教育,所以很多学术型学位研究生毕业后,只能大谈阔论,能理论能研究,但操作能力差。为了与世界上学位教育接轨,因此增加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在每年的10月联考中,录取的都是专业型学位研究生,但那毕业后,只有专业学位证,而没有必业证书,只有参加1月份全国统考后,才有毕业证和学位证。其实每年1月统考中,早就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注重操作能力型学位)如法律硕士等,但专业太少。
随着今年的政策改革,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得以扩招,所以专业就增加不少。有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教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军事硕士、建筑学硕士、兽医硕士、临床医学硕士、会计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体育硕士(除竞赛组织方向)和工程硕士(除项目管理方向)。2010年1月教育部对研究生结构进行了调制,在2009年总硕士研究生人数不变的基础上,2010国家减少学术型硕士3.8万名,增加专业型硕士3.8万名。并且计划往后几年继续减少学术型硕士,减少的名额用以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往后几年达到全日制专业型:全日制学术型=7:3。读完硕士阶段就毕业的学子读专业型硕士更有帮助,而学术型硕士今后只会供给打算继续读博士的学术型人才做中间跳板用。
证书异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相同,学位证书设计相同,但受于学位类型不同(学术型学位和专业型学位)
专业型硕士
专业硕士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的定位,专业学位为具有职业背景的学位,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目前专业硕士学位主要包括: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PA)、工程硕士(ME)、法律硕士(J.M)、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公共卫生硕士专业学位(MPH)、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艺术硕士、体育硕士、风景园林硕士等。专业型硕士教育的学习方式比较灵活,大致可分为在职攻读和全日制学习两类。比较简单的区分办法是:招收在职人员、以业余时间学习为主的专业学位考试通常在每年的10月份进行,名为“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联考”;招收全日制学生的专业学位考试与每年年初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一起举行。全日制专业型硕士:
由于2009年以前的学术型硕士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硕士研究生是学术型的课程但是大部分确是不读博士出去找工作,大部分的单位都反映学术型硕士专业技能太差,又没有什么学术研究能力,学术研究型项目其实只能由博士来做,而所谓的学术型硕士根本没有什么学术研究能力,工程研究能力也弱。教育部觉得形势严峻,作出硕士研究生主要面向应用的决定,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生形势,并且从2010年开始减少学术型硕士,减少的名额用以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最终达到专业型:学术型=7:3,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重点培养工程研究能力强的应用型硕士,而学术型硕士专门供给打算继续读博士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和当教师的人才做中间跳板用。
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区别
一、【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的区别】
培养方向不同
▽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
△ GCT专业硕士是具有职业背景的硕士学位,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是国家为了克服学术型硕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种新硕士,培养的是现在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
招生条件不同
▽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则不需要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
△ GCT专业硕士要求报考者有一定年限的工作经历,绝大多数专业硕士还要求在职人员报考需经所在单位或相应管理部门的同意,有的甚至要求所在单位推荐等。
▽ 国家09年新增的一月份统考的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并不要求工作经验,招生条件跟原来的学术型硕士一样,应届生可以报考。
招生考试不同
▽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统考”,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
△ 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而这两大国家级别的考试的专业考试,也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GCT在职硕士是参加10月份的联考,全日制专业硕士跟原来全日制学术型硕士考试时间一样,都是每年一月份初试。
入学难度不同
▽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统考)完全是严进宽出的代表。据统计,2005年研究生考试考生人数为117万,招生人数只有32万,录取比例为3.7:1。北大、清华、复旦等名牌大学,以及微电子、信息科学、生物医药、世界经济、国际金融等热门专业,由于报考者众多,录取率更低。据了解,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录取比例甚至为70:1。而一些二流学校的冷门专业却年年招不满。因此,入学难度取决于考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 专业硕士的招生考试有10月份的“联考”和年初的“统考”两次机会,考生可自行选择。这两大国家级别考试的专业考试,是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不同专业的入学难度各不相同,热门专业相对难一些。例如,2004年上海复旦、交大、财大三所高校MBA的录取比例在6:1左右;2004年全国法律硕士录取率则不到10%。此外,“联考”和“统考”的难度也不一样,由于“统考”考生远多于“联考”考生,考试竞争激烈程度自然也大。不过,“联考”的考试虽容易,但录取时更看重申请者的工作背景和经验。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09年第一次招生,与学术型同时考试,同一张试卷,同一个国家线 培养方式方式不同
▽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 全日制学习。一般为2-3年。
△ GCT在职专业硕士: 半脱产,学制2-3年。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脱产全日制学习,学制2-3年
学习费用不同
▽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 GCT专业硕士学费按照不同专业类别差别较大。例如,MBA的学费要十几甚至几十万元,而工程硕士的学费一般为3-4万元。专业硕士学位一般不能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从2010年开始基本跟全日制学术型硕士一样,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文凭颁发不同
▽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
△ 大多数GCT专业硕士只授予学位证书,没有学历证书。但也有例外,例如工商管理硕士、法律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建筑学硕士等,就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 全日制专业硕士同时颁发学位和学历证书。
认可度不同
▽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由于是全日制正规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可度非常高。但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弱点:光有理论,经验不足。特别对于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又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会有所顾忌。建议这类毕业生通过实习、兼职或考职业证书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 GCT在职专业硕士:认可度跟普通硕士有差异,由于只有学位证书而没有学历证书,以往的社会认跟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可度有差别,根本原因是学历一栏只能填“本科”。然而最近以来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学位的含金量,近年来认可度慢慢上升。
▽全日制专业型硕士:09年教育部才新增的硕士研究生,还没有毕业生,认可度尚受考验。不过有国家颁发的“双证”,相信前景会不错。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位有38种,不断的扩展和完善。
第五篇: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区别
专业学位简介
2010年06月02日 10:28来源: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
专业学位(professional 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 degree)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我国自1991年开始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建设,专业学位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09年,我国已设置了法律硕士,教育硕士、博士,工程硕士,建筑学学士、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工商管理硕士,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博士,公共管理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博士,公共卫生硕士,军事硕士,会计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翻译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等19种专业学位,基本形成了以硕士学位为主,博士、硕士、学士三个学位层次并举的专业学位体系。截止2008年上半年,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已累计招生86.5万人,其中学历教育招生24.6万人,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28.4%;在职攻读招生61.9万人,占专业学位总体招生数的71.6%。目前我国参与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有431个,占我国博、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总数的60%。可以说,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由于在1999年以前,我国硕士研究生规模较小,而且主要是为教学科研岗位培养学术型人才,因此,当时的专业学位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工作的在职人员,满足他们在职提高的要求。为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开通了在职人员攻读专业学位教育的渠道,实施非全日制培养,大大满足了社会在职人员学习提高的愿望。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职业分化愈来愈细,职业种类愈来愈多,技术含量愈来愈高,社会在管理、工程、建筑、法律、财经、教育、农业等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专业学位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复合性、应用性的特征也逐渐地为社会各界所认识;与此同时,从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趋势来看,更大量的是走向社会实际领域。因此,专业学位教育不仅仅要满足现有在职人员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吸引优秀生源,面向应届本科毕业生,实施全日制学习方式,培养实践部门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为适应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对研究生教育结构转变的需要,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开始,除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的项目管理方向、公共卫生硕士、体育硕士的竞赛组织方向等管理类专业和少数目前不适宜应届毕业生就读的专业学位外,其他专业学位均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行全日制培养。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将逐渐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和战略性调整。而从专业学位招生和培养模式上,也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两种格局:一是吸引包括应届毕业生在内的考生,参加硕士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采取全日制学习方式,培养实践部门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二是面向广大在职人员,参加非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采取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实现在职人员在职深造、终身学习的目的和愿望。
从世界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和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大力扶持和积极引导的发展重点。目前,随着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建立健全,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必然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的春天,也必然会在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我国硕士研究生的4种分类方法
2011年08月25日 13:35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研究生教育属于国民教育序列中的高等教育,又分为两个层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种类比较复杂,可以从以下角度划分。
硕士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生两种。前者指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全日制学习的研究生;后者指在学习期间仍在原工作岗位承担一定工作任务的研究生。
按学习经费渠道不同划分。招生单位培养硕士生的经费来源分为中央(地方)财政拨款、用人单位委托培养经费和自筹经费等。由中央或地方财政拨款培养的硕士生,分定向和非定向两种。定向生按定向合同就业;非定向生可按所在招生单位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委托培养硕士生的培养经费由用人单位提供,毕业后按委托培养合同就业。自筹经费硕士生的培养经费由招生单位在培养条件、指导力量具备的前提下,用指导教师的科研经费,或向社会多种渠道筹措解决。学生毕业后按自筹经费培养合同就业,合同中没有规定就业去向的,通过“双向选择”办法就业。
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可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研究生两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其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而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型与职业性紧密结合,获得专业学位的人,主要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职业背景的工作,如工程师、医师、教师、律师、会计师等。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在培养目标上各自有明确的定位,因此,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按照考试方式分类划分。硕士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初试分为全国统一考试、联合考试、单独考试以及推荐免试。
全国统一考试中部分考试科目由教育部统一组织命题。联合考试是教育部批准的特定学科(类别)、专业(领域)的部分考试科目由全国统一(或联合)命题的考试。单独考试是经教育部批准的部分招生单位,为符合特定报名条件的在职人员单独组织命题而进行的考试。推荐免试是部分高等学校按教育部规定推荐本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确认其免初试资格,由招生单位进行复试的选拔方式。
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简介
2006年06月14日 17:19来源: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确定、下达招生计划。教育部主管全国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在每年11月份进行考生报名工作,第二年的1月份组织本地区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招生考试(包括授权有关机构组织专业硕士学位联考)。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人员,或国家承认的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后,经两年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人员可以报考,已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也可以报考。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考务和阅卷工作。招生单位按照教育部下达的录取控制分数线进行录取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
经过培养学习阶段后,学习成绩和论文水平达到国家有关规定要求的硕士生,可获得国家承认的硕士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或专业硕士学位证书)。
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有何区别
来源: 2011-01-14 11:49:2
4按照专业和用途的不同,硕士研究生可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
(1)学术型研究生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
目前,我国学术型学位按招生学科门类分为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等12大类,12大类下面再分为88个一级学科,88个一级学科下面再细分为300多个二级学科,同时还有招生单位自行设立的760多个二
级学科。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主要是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2)专业学位研究生
目前,我国经批准设置的专业学位已达15类。专业学位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形式。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侧重理论、学术研究的研究生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旨在针对一定的职业背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除了我们熟知的工商管理硕士(MBA)与法律硕士以外,还包括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硕士、公共卫生硕士、体育硕士、软件工程硕士、工程硕士、会计专业硕士、建筑学硕士、临床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兽医硕士专业学位等。
区别:
学术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没有任何区别,不做比较,因为学术型研究生大多属于全日制的。和学术型相对的是专业型的,即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的区别。
学术型研究生的招生考试主要是年初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被录取后,获得研究生学籍。毕业时,若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均符合学位条例的规定,可获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学术型研究生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普通硕士的招生考试只有年初的“统考”,而统考以外的专业考试则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阅卷。
学术型研究生: 全日制学习。一般为3年。普通硕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的硕士生按国家规定享受免学费待遇。录取为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的硕士生须缴纳学费,一般为8000元/年,不同专业有所不同。对于自筹经费生、特困生等考生可通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或者商业贷款缓解学费的压力。
由于是全日制正规大学硕士毕业,拥有学历、学位双证,因此社会对这样的毕业生的认
可度非常高。但企业在招聘时也会考虑到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弱点:光有理论,经验不足。特别对于硕士专业与本科专业方向完全不同,又从无相关工作经验的求职者,企业会有所顾忌。建议这类毕业生通过实习、兼职或考职业证书来加强自身的竞争力。
专业学位是从2010年考研开始进行全日制的招生,比如mba,mpa,风景园林硕士,教育硕士,工程硕士,农业推广硕士等,以前是在职研究生,毕业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当然现在在职和全日制的都同时在招,全日制的专业学位也发双证。专业型的注重应用,因为之前都是得毕业三年才能考的。所以应用性更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