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开展对吸毒人员“四帮一”活动工作总结
开展对吸毒人员“四帮一”活动
工作总结
2012年,我们以遏制毒品来源,遏制毒品危害,遏制新吸毒人员的滋生为目标,以禁毒预防、禁毒严打、禁毒严管、禁吸戒毒、堵源截流五大战役为重点,为了进一步加强帮教工作,提高帮教效果,深化禁毒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乡构建吸毒人员进行动态化管控平台,对吸毒人员建立档案,逐一落实了“四帮一”的帮教措施。我们的做法是:
一、党委政府重视,动员全民力量
乡党委政府一把手亲自挂帅,亲自部署,加强领导。从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帮教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帮教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主管领导着力抓各项工作落实。各村(社区)、辖区各单位制定工作方案,任务明确、措施过硬,确保帮教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吸毒人员摸排工作经常化。完全澄清涉毒人员底数虽有一定难度,但政府各部门重视和配合,把吸毒人员摸排工作经常化,特别是以公安派出所为龙头、村(社区)为依托,进一步加大调查摸底力度,就最大限度地澄清涉毒人员底数。
二、全民参与,注重帮教,禁毒效果显著
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我们注重对吸毒人员的强戒帮教工作。强调加强对戒毒出所人员的跟踪帮教工作,发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戒毒人员。全乡组成了由乡政府干部、村(社区)干部、派出所民警和吸毒人员家属的“四帮一”帮教小组。实行一组对一人的跟踪帮教,形成了“全民参与,拒绝毒品”的良好局面,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对街道吸毒人员情况的调查报告
**区**街道办事处,地处**市城区中心,东临氐星路,南接大科办事处,西到螺子坳,北达**桥。辖区总面积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人,流动人口2万余人,下辖9个社区居委会,辖区人口稠密,商贾云集,交通便捷,商厦、写字楼、学校、农贸市场、娱乐城、医院等一应俱全。
今年4月份,我对辖区内在册吸毒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调查内容包括吸毒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初吸时间(或强戒时间)、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目前吸、戒毒情况等,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发现我处吸毒人员主要存在以下5种情况。
1、成功戒毒,要求消“户”者
如扶青社区吸毒人员廖海霞,2006年初吸食毒品追龙,后家庭破裂,已离婚。现经过家人的劝说,特别是在现男友的鼓励下,已完全与毒品断绝,并自觉每月到卫生防疫站尿检一次,都是阴性,现在与男友一起经营旅社,生活稳定,感情稳定。但其本人反映,因为自己曾经吸过毒,被公安机关机关列入黑名单,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去年和男友到云南办事,住宾馆时凌晨2点遭当地公安查房,原因就是用身份证登记住宿时,属公安机关在册的“重点人员名单”,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注意,带来出行不便。还有**市公路局的吸毒人员彭国军,目前收入稳定(年收入近4万元),家庭稳定,本人对毒品危害认识深刻,自觉按月尿检,都是阴性。我们到他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及周围邻居调查,都反映他确实已不沾毒品,我们认为他已成功戒毒。
2、家人伤心,拒不配合者
**社区有一名叫唐维的吸毒人员,因吸毒已与家人的关系很僵,他的老父亲帮他解决了工作,看着他吸毒,恨之入骨,同时也迁怒于社会,怪政府和公安机关没有及时教育和帮助他的儿子,拒不提供唐维的去向,并辱骂打电话问情况的社工人员,与上门做工作的社区民警吵架,气焰嚣张,态度相当恶劣,新的《禁毒法》只有对吸毒人员的强制措施,对拒不配合、态度恶劣的家人没有强制措施,给工作的深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样的情况占吸毒人员的大多数,约30人左右。
3、嫁入外地,户口未迁者
洞新社区彭红容去年安家到浙江,今年刚生小孩,只吸食过一次毒品,以后没有吸食过,户口还在洞新社区,本人很少回来,社区不能按新《禁毒法》的要求对其进行管理。我处共有3人嫁到外地,但其管理职责没有及时移交过去,其本人及家人也非常忌讳“吸毒人员”这一特殊身份,千方百计隐瞒情况。
4、李代桃僵,身份弄错者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社区的曹孝军和洞新社区的王利平本人都不吸毒,有单位和邻居、亲人的证明。但当初被人冒用身份证登记,上了黑名单,要求消“户”。建议对确实弄错了的,通过一定的程序,予以消“户”。
5、外地谋生,不知所踪者
吸毒人员的经济都较为困难,因吸毒史在家乡难以就业,为生活所迫,大多都到外地谋生,如耕塘社区吸毒人员蒋郁、洪海滨都在山东开车。关家社区谭凯在邵阳开车,小花社区盛志伟在邵东开快餐店,**社区喻涛在株洲太子龙打工等等,这些信息都是家人提供的,我们能和他们的家人联系上,但没有经费逐一到外地证实,这类情况有19人,另有11人因种种原因我们根本查找不到任何联系方式,如**社区的吸毒人员龙鹤彪,原籍是双峰人,买的户口落在我处,属“三无”人员:在本地无房子无亲人无单位,根本无法查找,还有耕塘社区的潘巍,是区域重新划分时由洞新社区移交过来的,当时是在**大市场买商品房落的户,落在散户组,后房子卖掉了,人也不知所踪,这些“三无”人员给我处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处。
结合我处实际,我个人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提出以下6点建议:
1、每年定期组织对办事处和社区从事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基层业务水平。
2、按《禁毒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社区戒毒人员既可在户籍地戒毒,也可在常住地戒毒,但目前没有明确的交接人员制度,容易出现户籍地管不着,常住地没有管的失控局面,应尽快出台有关措施和制度,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3、建立联动和交接制度。办事处、派出所、禁毒大队和禁毒所的工作联系要加强。如08年9月28日,扶青社区吸毒人员曾艳被强戒,事隔1月后管区民警和扶青社区才知道此事,信息出现了脱节,今后要加强联系。
4、明确“消户”制度,对于1年以上确已戒毒,每月尿检均为阴性,单位、邻居或家人证明(或担保)没有吸毒,经办事处、派出所、社区调查属实的人员,应该可以阶段性“消户”,如今后发现再次吸毒,则将“消户”必备的戒毒时间延长至3年,以此类推。
5、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禁毒法》各项要求落实到位。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在查找、联系、帮助吸毒人员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相当数量的工作经费投入,光靠责任感和讲奉献不可能真正对吸毒人员管理到位,为了真正把这项工作抓好、落实,建议中央、省、市设立专项经费,解决基层禁毒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6、加大禁毒工作宣传力度,使《禁毒法》深入千家万户,特别是引起吸毒人员家人、朋友、单位的理解与支持,主动帮助和配合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禁毒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重视、参与禁毒的大好局面。
第三篇:对街道吸毒人员情况的调查报告
**区**街道办事处,地处**市城区中心,东临氐星路,南接大科办事处,西到螺子坳,北达**桥。辖区总面积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万人,流动人口2万余人,下辖9个社区居委会,辖区人口稠密,商贾云集,交通便捷,商厦、写字楼、学校、农贸市场、娱乐城、医院等一应俱全。
我处共有在册吸毒人员114人,其中扶青社区3人,**社区12人,关家社区14人,**社区18人,耕塘社区14人,甘子冲社区29人,小花社区16人,洞新社区8人,还有竹山社区目前暂时没有。其中列入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77人,占总人数的67.5%;劳教在所22人,强制戒毒9人,监狱服刑6人。
今年4月份,我对辖区内在册吸毒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调查内容包括吸毒人员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初吸时间(或强戒时间)、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目前吸、戒毒情况等,经过认真调研分析,发现我处吸毒人员主要存在以下5种情况。
1、成功戒毒,要求消“户”者
如扶青社区吸毒人员廖海霞,2006年初吸食毒品追龙,后家庭破裂,已离婚。现经过家人的劝说,特别是在现男友的鼓励下,已完全与毒品断绝,并自觉每月到卫生防疫站尿检一次,都是阴性,现在与男友一起经营旅社,生活稳定,感情稳定。但其本人反映,因为自己曾经吸过毒,被公安机关机关列入黑名单,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去年和男友到云南办事,住宾馆时凌晨2点遭当地公安查房,原因就是用身份证登记住宿时,属公安机关在册的“重点人员名单”,引起当地公安机关的注意,带来出行不便。还有**市公路局的吸毒人员彭国军,目前收入稳定(年收入近4万元),家庭稳定,本人对毒品危害认识深刻,自觉按月尿检,都是阴性。我们到他单位领导和同事们及周围邻居调查,都反映他确实已不沾毒品,我们认为他已成功戒毒。
据初步调查掌握,目前成功戒毒1年以上者有12人,占决在册人数的10.5%,他们都因自己的吸毒史,成为公安机关在册的“重点人员名单”,引发了生活中诸多不便,遭受到各种歧视,他们强烈要求消“户”,退出公安机关“重点人员花名册”。我们认为这些要求有合理性,可列入阶段性戒毒成功的人员,应与那些尚未戒断的吸毒人员区别对待,但不知道怎样操作。
2、家人伤心,拒不配合者
**社区有一名叫唐维的吸毒人员,因吸毒已与家人的关系很僵,他的老父亲帮他解决了工作,看着他吸毒,恨之入骨,同时也迁怒于社会,怪政府和公安机关没有及时教育和帮助他的儿子,拒不提供唐维的去向,并辱骂打电话问情况的社工人员,与上门做工作的社区民警吵架,气焰嚣张,态度相当恶劣,新的《禁毒法》只有对吸毒人员的强制措施,对拒不配合、态度恶劣的家人没有强制措施,给工作的深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这样的情况占吸毒人员的大多数,约30人左右。
3、嫁入外地,户口未迁者
洞新社区彭红容去年安家到浙江,今年刚生小孩,只吸食过一次毒品,以后没有吸食过,户口还在洞新社区,本人很少回来,社区不能按新《禁毒法》的要求对其进行管理。我处共有3人嫁到外地,但其管理职责没有及时移交过去,其本人及家人也非常忌讳“吸毒人员”这一特殊身份,千方百计隐瞒情况。
4、李代桃僵,身份弄错者
**社区的曹孝军和洞新社区的王利平本人都不吸毒,有单位和邻居、亲人的证明。但当初被人冒用身份证登记,上了黑名单,要求消“户”。建议对确实弄错了的,通过一定的程序,予以消“户”。
5、外地谋生,不知所踪者
吸毒人员的经济都较为困难,因吸毒史在家乡难以就业,为生活所迫,大多都到外地谋生,如耕塘社区吸毒人员蒋郁、洪海滨都在山东开车。关家社区谭凯在邵阳开车,小花社区盛志伟在邵东开快餐店,**社区喻涛在株洲太子龙打工等等,这些信息都是家人提供的,我们能和他们的家人联系上,但没有经费逐一到外地证实,这类情况有19人,另有11人因种种原因我们根本查找不到任何联系方式,如**社区的吸毒人员龙鹤彪,原籍是双峰人,买的户口落在我处,属“三无”人员:在本地无房子无亲人无单位,根本无法查找,还有耕塘社区的潘巍,是区域重新划分时由洞新社区移交过来的,当时是在**大市场买商品房落的户,落在散户组,后房子卖掉了,人也不知所踪,这些“三无”人员给我处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处。
结合我处实际,我个人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提出以下6点建议:
1、每年定期组织对办事处和社区从事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基层业务水平。
2、按《禁毒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社区戒毒人员既可在户籍地戒毒,也可在常住地戒毒,但目前没有明确的交接人员制度,容易出现户籍地管不着,常住地没有管的失控局面,应尽快出台有关措施和制度,对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
人员进行有效管理。
3、建立联动和交接制度。办事处、派出所、禁毒大队和禁毒所的工作联系要加强。如08年9月28日,扶青社区吸毒人员曾艳被强戒,事隔1月后管区民警和扶青社区才知道此事,信息出现了脱节,今后要加强联系。
4、明确“消户”制度,对于1年以上确已戒毒,每月尿检均为阴性,单位、邻居或家人证明(或担保)
没有吸毒,经办事处、派出所、社区调查属实的人员,应该可以阶段性“消户”,如今后发现再次吸毒,则将“消户”必备的戒毒时间延长至3年,以此类推。
5、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禁毒法》各项要求落实到位。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在查找、联系、帮助吸毒人员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没有相当数量的工作经费投入,光靠责任感和讲奉献不可能真正对吸毒人员管理到位,为了真正把这项工作抓好、落实,建议中央、省、市设立专项经费,解决基层禁毒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
6、加大禁毒工作宣传力度,使《禁毒法》深入千家万户,特别是引起吸毒人员家人、朋友、单位的理解与支持,主动帮助和配合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禁毒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重视、参与禁毒的大好局面。
第四篇:如何对吸毒人员开展心理康复治疗
如何对吸毒人员开展心理康复治疗
来源:爸妈在线作者:发布时间:2012-10-24 08:30:01|浏览:15评论:0
音乐冶疗:音乐治疗是贯穿整个治疗的又一特色性“辅助治疗”手段。对吸毒者悲伤、孤独、忧郁、消极、自怜、焦虑、矛盾等复杂心情,据相应的情况辩证选不同乐曲,为此我所创建了七种音乐治疗方法,分别是放松训练法、催眠音乐治疗,散意法、聚意法、自我发泄法、神经调节法、心灵涤荡法。
心理康复治疗是指戒毒机构在戒毒康复过程中,经过对戒毒人员的长期观察和分析,运用心理治疗学的科学理论,对戒毒者的心瘾环境进行干预,以逐步减轻和消除吸毒者对毒品(成瘾类药物)的心理渴求。对吸毒人员开展心理康复治疗,已成为开展戒毒康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必将在戒毒人员的身心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什么是心瘾
“心瘾”是一种俗称。确切的说法应是异常的心理依赖(或精神依赖)。它表现为对毒品(成瘾类药物)具有强烈的心理渴求和精神依赖性。精神依赖性亦称心理依赖性,是指多次反复使用毒品后,使人产生的愉快满足的欣快感觉,这种心理上的欣快感觉,导致吸毒者形成对所吸食毒品的强烈渴求和连续不断吸食毒品的强烈欲望,继而引发强迫用药行为,以获得不断满足的心理活动。吸毒者成瘾后的“终生想毒”和戒毒后又复吸,就是其心理依赖性的内在反应。毒品进入人体后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使吸毒者出现一种渴求用药的强烈欲望,驱使吸毒者不顾一切地寻求和使用毒品。一旦出现精神依赖后,即使经过脱毒治疗,在急性期戒断反应基本控制后,要完全康复原有生理、心理机能往往需要数月年甚至数年的时间。出现精神依赖具体表现有:
(一)吸食毒品逐步成为生活的重心与中心。
(二)正常人的一般性生活习惯被改变。如:生活规律的改变等。
(三)行为能力的退化和减低。如:动作迟缓、丧失劳动能力等。
(四)社会交往与社会生存的缩小或减弱。如:无法与人交流、不能参加工作等。
(五)人格的改变。如:易说谎、性格偏执、强烈的敌对心、逆反行为等。
(六)自我控制能力、调节能力、心理平衡能力的异常改变。
心瘾与毒瘾的区别:
1.表现的区别:狭义的毒瘾是指人对毒品的异常性依赖。当脱离吸食毒品时,往往表现为躯体上的不适。如:最初表现为哈欠、流涕、流泪、出汗等;逐步发展为软弱无力、失眠易醒、情绪恶劣易激惹、抑郁等。心瘾是毒瘾的续延结果,是由于长期的吸毒-戒毒-复吸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成生活习惯、生活理念、人格、行为能力等一系列的异常改变。如:消极的人生观、丧失责任感、人格分裂、性情易燥、逆反行为等。
2.治疗时限的区别:对毒品的依赖是比较容易脱掉的,目前通常采用较多的是M-B综合治疗方案,一周内24小时监护、安全脱毒;一般再有30-40天的疗养期,便可以达到基本的躯体康复。而心瘾的依赖主要是心理性依赖,是一个比较缓慢的形成过程,它是人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的异常改变,引发了一系列行为习惯的改变,并随着复及往返的过程,更加固守,所以心瘾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的康复过程。
3.治疗方法的区别:毒瘾的治疗通常是采用在隔离毒品的环境条件下,使用替代药品或脱毒的药品配合疗养,逐步控制、暂缓症状。心瘾的治疗是以心理干预-心理自救为主的心理治疗过程,它对吸毒人员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人格倾向及行为进行矫治。
二、心理康复的目标
心理康复的目标主要包括:心理自救意识的导入、恢复良性习性与不良行为矫治、渐时回归社会及家庭三个部分。目前,太湖戒毒康复中心根据戒毒人员所在的不同境况,全面试行心理康复方案。
(一)心理自救意识的导入:是针对戒毒者的心理意识、生活状态与习惯特点,以教学的方式对戒毒者进行相关心理知识灌输,启蒙戒毒者的自救意识,奠定心理康复的心理环境。目前,有关基础心理学的教学已在中心全面推行。
(二)恢复良性习性与不良行为的矫治:是对戒毒者的异常习性和行为的直接根治,实施以一定范围的环境干预及个例行为矫治相结合为原则。
(三)渐时回归社会-家庭:是对已经接受行为矫治,并达到一定稳定标准的学员,在特定的环境中实行模拟社会角色、家庭角色试验,以缩短学员与社会的距离,缓和与家人长期僵持的关系,一方面康复、增进学员心理减压能力,另一方面直接减轻压力源,帮助学员树立、培养、感受自信心、意志力形成过程。
三、实施心理干预的内容及方案的拟定
实施心理干预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培养、调动吸毒者的心理自救意识;2.帮助吸毒者学习、掌握心理自救的技能;3.恢复、重建吸毒者健康的生活理念与生活习惯。4.矫治吸毒者的不良行为;5.帮助、辅助吸毒者渐进地回归家庭、走进社会。
根据心理康复治疗的内容和心理学教学的特点,在拟定教学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方式:采用渐进--循环式教学,使学员不受入学时间不同的影响。
(二)教学分级制:教学采用Ⅰ、Ⅱ、Ⅲ级制教学,使学员不会因为原学历水平的不同而使学习受影响,同时还完成必学的知识。Ⅰ级--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学员靠重复记忆的恢复便可以完成;Ⅱ级--运用掌握的基本知识,结合自己的经历学习了解、掌握基本的心理分析能力(应属于必须掌握或通过的学习)。Ⅲ级--灵活地使用学到的知识,解决过去、现在的思维、认知问题(是原文化水平比较高、有一定的阅历的学员愿意接受的学习)。
(三)普通教育与特教相结合:普通教育是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是学员们学习的基础;特殊教育是根据每个学员的自身情况(心理状态、周围环境等)拟定的个例学习(包括心理治疗方案)是学员们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个案教育。
(四)意识与行为辅导相结合:全方位的对学员进行心理干预,从意识的启蒙、培养到行为、习惯上的改变。
(五)群体干预与个例心理辅导相结合。
四、实施心理康复治疗的方法
对吸毒者的心理康复治疗主要有认知行为治疗、个别心理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各种方法因时、因地、因人等不同,具体的治疗也不同,但是其根本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采用心理干预的方法,使吸毒者脱离毒品。采用心理治疗方法治疗吸毒者,是因为心理因素与吸毒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吸毒和某些精神症状在很多病例中是并存的,这其中最常见的是重症抑郁、抑郁性神经症和焦虑症。以下是常用的几种心理康复治疗手段。
(一)海洛因厌恶治疗:从心理学的“习得理论”认为吸毒是一种长期的错误行为习惯和心理变异的行为障碍,我科研人员采用集物理、化学和语言为一体的“对抗性条件反射”治疗方法,这种治疗引起与患者错误行为习惯相对抗的反应,如厌恶、恶心、反感,从而使这些错误行为消退。该疗法是利用瞬间痛苦的条件刺激来替代异常行为引发的快感达到戒毒最终目的。
(二)社会关怀疗法:这是指在戒毒所中发挥吸毒者之间、吸毒者与心理健康者之间的相互良性影响,以克服心理障碍的疗法。吸毒者最怕被人歧视和冷落,戒毒时更需要社会的接纳和帮助。可成立友谊小组、协作组,或采取集体生活、工作等其他方式进行治疗。
(三)支持疗法:吸毒着对戒毒缺乏信心,因此在治疗时,要慎用批评,多肯定其戒毒成绩,并指出他们潜在的优点、特点、能力,以增加他们重新做人的信心。
(四)环境疗法:治疗吸毒的生理阶段只需要20%不到经历与手段,心理阶段却要用4倍或更多的时间。治疗心理依赖是戒毒中重中之重。环境与交往与互动又是关键中关键。不少吸毒者回归社会后,与旧有吸毒者接触就无法抗拒心理诱惑而复吸。要改变这种恶性循环,在戒毒者自愿的前提下,转移患者生活的城市是永久戒断根本方法。如将患者迁居到远离原来喧哗的城市环境,迁居到相对平静的乡居山林,均奇迹般地戒断了毒瘾。
(五)军营疗法:一些心理治疗专家成功地实施过“封闭企业工作疗法”(又称军营疗法)。将患者在两年内安置在一个与外界相对没有直接沟通的工作环境,画一工作、休闲、生活规程、严格控制除睡眠以外的所有时间,形成生活的新的充实化和习惯化。这种戒断率高达98%。
(六)音乐冶疗:音乐治疗是贯穿整个治疗的又一特色性“辅助治疗”手段。对吸毒者悲伤、孤独、忧郁、消极、自怜、焦虑、矛盾等复杂心情,据相应的情况辩证选不同乐曲,为此我所创建了七种音乐治疗方法,分别是放松训练法、催眠音乐治疗,散意法、聚意法、自我发泄法、神经调节法、心灵涤荡法。
第五篇:关于开展吸毒人员排查管控工作总结
关于开展吸毒人员排查管控工作总结
区禁毒办:
我街道按照你办下发的《xx区吸毒人员排查管控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针对辖区内的吸毒人员深入开展了排查管控工作,现根据文件要求将2019年10月我街道开展的吸毒人员排查管控工作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组织有力
我街道按照文件精神及时成立了由街道政法书记任组长的“xx街道吸毒人员排查管控工作领导小组”,将辖区派出所、平安建设办、民政和社区事务办、司法所、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村(社区)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纳入了领导小组成员,通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本次吸毒人员排查管控工作的实施方案,细化了工作措施,强化了工作保障,明确了相关责任人及牵头单位。紧密结合我街道实际,紧紧围绕你办提出的“清隐”“清库”“清零”的总体部署,努力实现“防止吸毒人员发生肇事肇祸案事件”的总体目标。
二、深入宣传发动积极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禁毒斗争
我街道在8月、9月期间通过组织街头禁毒宣传、进家入户发放禁毒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深入广大群众大力开展大毒品预防教育宣传,普及毒品危害、防范方法等相关常识,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禁毒战争,鼓励他们检举揭发涉毒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对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和公安部门对吸毒人员的关心、关爱等帮扶救助措施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激励吸毒人员自觉参与到自愿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戒毒康复、社区药物维持治疗等戒毒措施中。
三、严格落实排查管控措施坚决防止吸毒人员发生肇事肇祸案事件
按照文件要求,我街道以现有在册吸毒人员名单联合辖区派出所,组织社区民警、网格员、禁毒社工、村(社区)综治干部等基层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190名吸毒人员深入到社区、吸毒人员家庭、戒毒场所广泛开展走访调查,严格按照“见面核查”原则,对吸毒人员基础信息进行排查比对,重点对吸毒人员身份证号码、户籍所在地、居住地、照片、滥用毒品种类、管控状态等信息与全国禁毒综合应用系统数据进行了比对,辖区派出所也根据比对信息对全国禁毒综合应用系统数据也及时进行了信息维护,确保了系统信息与实际情况一致。通过排查走访,我街道禁毒办还重点掌握了辖区吸毒人员的婚姻、患病、就业、医保、社会交往、活动轨迹等情况进行了登记建档,切实做到了对辖区吸毒人员的“底数清”“情况明”。同时,我街道还将本次排查管控工作与吸毒人员风险评估工作相结合,对我街道所有吸毒人员完成了核查及风险评估。并根据吸毒人员分类管控措施,严格落实了风险类别管理,针对辖区1名高风险类吸毒人员研究制定了相应的管控措施,并落实专人进行管控;针对中风险及低风险类吸毒人员,我街道也制定并落实了每月滚动排查,动态调整风险级别,定期组织社区民警、禁毒社会工作者、村(居)委员会成员、网格员等做好动态信息跟踪,了解其真实活动情况,积极关注其现实表现,及时调整其风险等级,发现并消除了风险隐患。
我街道根据排查情况,依法对吸毒人员落实了戒治措施,将吸毒人员落实到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戒毒康复、自愿戒毒等戒毒治疗措施中去,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社会面上吸毒人员。针对不同类型的吸毒人员,我街道分别对其实行了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等相应措施,有效防止吸毒人员肇事肇祸,着力确保辖区安全稳定。
针对我街道人户分离的吸毒人员,我街道禁毒工作人员在获取吸毒人员居住信息后及时向其居住地公安机关进行了沟通衔接,严格落实了双向管控机制,同时对流入我街道的外籍吸毒人员,我办亦切实掌握了其基本情况及动向,并向其户籍地进行了通报,共同落实了劝返、查处、稳控等相关措施。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街道在下一步工作中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严格落实工作责任,进一步加强检查督促,坚决防止吸毒人员发生肇事肇祸案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