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长在全省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2 16:34: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副省长在全省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副省长在全省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副省长在全省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副省长 XXX

实行市场化配置资源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是“三个转变”的核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XX、ZZ同志多次强调,要在更深层次、更大程度、更广领域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加快四川发展的动力与活力。这次电视电话会议,就是要进一步落实XX、ZZ同志的要求,分析形势,查找差距,深化认识,增添措施,更全面、更深入、更规范地推进全省的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刚才,有关部门分别通报了各自的工作情况,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打算和建议,客观、具体、可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六大指出,“要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按照这一要求,省委、省政府认真分析了我省的资源优势和发展资金短缺的劣势,及时提出了“三个转变”的战略举措。“三个转变”的核心,就是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省委常委会多次进行专题研究,省委八届三次、四次、五次和六次全会都专门作了部署。XX、ZZ同志在全省性的大会上也多次提出明确要求。为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近几年来,省委先后组织了市(州)和省级部门负责同志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推动思想观念的大转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推进资源变资本。针对少数干部身陷非法利益格局的问题,XX同志明确提出“关键在干部,要害是利益”,亲自抓了土地市场秩序、矿业秩序、城市规划问题和官煤入股等整治工作,坚决破除非法利益格局,为市场化配置资源扫清了障碍。我们要结合实际,进一步认识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的重要性。

(一)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XX同志多次指出,“市场化配置资源能够产生内在动力,创造微观活力,释放发展潜力”,强调“抓住市场化配置资源这个牛鼻子,就是抓住了经济工作中的要害”。只有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才能从根本上破除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为经济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沿海地区的发展为什么先上去,就是率先推行了市场化配置资源。从我省一些地方的实践看,只要按照省委的部署加快了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步伐,就能变潜在的资源优势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经济发展的潜能。

(二)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有利于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近几年来,我们抓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了行政审批事项,把项目、资源更多地交给市场配置。只有减少权力干预,把应该由市场配置的资源交给市场去配置,政府才能从根本上转变职能,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上。成都市去年完成了沙河综合整治工程,并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效果很好。在项目运作中,政府负责制定规划、落实项目环境和运作规则,业主负责项目具体运作。最后业主以1亿元的资本金,通过土地拍卖,融通了30多亿元的总投资,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三)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有利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 增值。南充市的果州宾馆原是市政府的招待所,设施陈旧,经营不善,缺乏市场竞争力。为走出困境,市政府决定将招 待所18.9亩土地的开发使用权进行公开拍卖,起价8000万元,最后以9950万元的价格卖出,每亩达352万元。扣除拆迁成本,政府获得了7000万元的土地收益。而邻近的人民影都,同样是黄金口岸,土地面积还多3亩,此前仅以3000多万元协议出让。两种不同的土地转让方式表明,以协议方式低价转让国有资产,容易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而市场化配置资源则可以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又比如,成都“中海名城”的土地通过拍卖,政府获得土地收益2亿多元。在甘洛矿业秩序整治中,对依法收回的10宗矿权进行公开拍卖,收益5.3亿元,是起拍价的6.3倍;道孚县拍卖农戈山铅锌矿,成交价1066万元,是评估价的4.6倍。实践表明,用市场化方式配置资源,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最大限度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四)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开发,实现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甘洛矿业秩序整治前,用行政审批配置矿产资源,导致了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违纪违法现象的产生。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开采权后,业主一味追求效益最大化,滥采乱挖,大量有毒有害金属废渣随意弃置,导致水土流失,植被破坏,极易形成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流经该县的尼日河,其水质中含铅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34.8倍,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直接经济损失在2700万元以上。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坚持走开发与保护并重之路,变破坏性、掠夺性开发为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变短期行为为谋求可持续发展,变恶性循环为良性循环,才能实现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协调、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五)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过去,资源配置由政府掌控,权力掌握在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手中,一旦失去制约、失去监督,就容易导致暗箱操作,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法分子就会采取种种非法手段拉拢腐蚀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少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也不惜铤而走险,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权钱交易。近年来省纪委查处的甘洛巫林案件、犍为田玉飞案件、攀枝花杨四维案件、大竹县王绍奎案件等,都是在资源行政分配过程中搞权钱交易的典型案例。实行市场化配置资源,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使领导干部及机关工作人员在权力行使过程中,处于社会公众监督之下,减少暗箱操作的机会,减少发生权钱交易的可能性,推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

二、认清形势,准确分析当前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现状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各市(州)和省级各部门转变观念,积极探索,采取切实措施,全力推动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土地资产运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各级政府清理整顿土地市场,加强宏观调控,在土地供应总量基本持平的情况下,收益连年增长。2004年全省土地供应总面积仅比2003年增加O.02%,但收入增长46.7%。去年,全省土地收入达262亿元,两年时间翻了两番。二是市场化配置矿产资源工作打开了局面。以招拍挂方式出让矿权的比例逐年上升,2002年为6%,2003年为40%,2004年为65%,2005年达83%。2005年,全省矿权拍卖收益达11.2亿元,全省以招拍挂方式出让探矿权、采矿权1094宗,收益13.2亿元,比2004年增长14%。三是国有企业产权入市交易初见成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严肃国有产权转让工作纪律的规定》,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四川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一些地方采用公开拍卖方式转让国有产权取得了实效。天全县公开拍卖白沙河水电厂,使国有资产增值1310万元。四是建设工程招投标工作进一步规范。先后建立了统一评标专家库、统一市场交易、招监委统一协调监督、重大项目同步跟踪、网上公示及受理投诉等机制,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推行了最低价评标法,对政府投资的非经营性项目实行“代建制、交钥匙”模式,制定了纪律处分条规,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初步建立了“专家评标、业主定标、行政部门监督”的招投标监管体系。五是政府采购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各级加强了政府采购目录管理,市级以上采管职能全部实现分设,采购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采购效率有所提高。去年,全省完成采购金额110亿元,同比增长49.7%,节约财政资金11.2亿元。六是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范围逐步扩大。煤矿、铅锌矿、金矿、砂石矿等矿权,经营性土地使用权,都推行了市场化配置。我省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引起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中央纪委在听取我省工作汇报和总结我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已把这项工作作为2006年全国的一项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我省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能估计过高,还存在着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严重阻碍着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思想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地方和部门认识不到位,思想不统一,态度不坚决,措施不得力。二是市场化配置资源发展不平衡。目前主要集中在土地、矿权等自然资源和工程招标方面,水利(水电)资源、旅游资源、城市公共资源以及国有产权等方面才刚刚开始。有的市(州)工作起步早一些,工作力度大一些,已初见成效,有的起步晚一些,才着手开展工作。三是市场化配置资源操作不规范。从群众反映的情况来看,去年,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收到涉及此类问题的举报近1300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严格按照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程序进行操作的情况还普遍存在,搞形式、走过场、搞虚假招拍挂或规避招投标。比如,有的搞串标;有的在竞买人不足3人的情况下,没终止拍卖;有的随意改变竞标人的资格;有的不按规定发布信息,甚至人为缩短公开时间等。配置资源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价格竞争机制没有充分形成,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还时有发生。四是部分干部还没有完全退出非法利益格局。一些领导干部及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工作上的影响,非法干预和插手工程发包、土地矿权出让、政府采购和国有产权转让工作,从中谋取非法利益;有的与中介机构、供货商相互勾结,操纵市场交易。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拓宽领域,全面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

市场化配置资源是一项全局性工作,政策性强、要求高、难度大。各地、各部门要按照XX、中伟同志的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态度要更坚决,措施要更有力。要按照“一手抓推进、一手抓规范”的工作思路,坚持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总结和借鉴成功经验,不断扩大范围,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全面深入地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

(一)进一步拓展市场化配置资源的领域。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国有资产都要实行市场化配置。结合我省实际,当前要着重在以下领域积极探索推进,力争取得新的突破。一是自然资源。在抓好市场化配置土地、矿山等资源的同时,逐步推行水利(水电)资源开发权、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的市场化配置。二是城市公共资源。对依附于市政公用设施的经营项目、公共资源衍生的冠名权项目和生态环境、文物古迹等有形资产,以及依附于有形资产上的名称、形象、知名度和城市特色文化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经营权,也要逐步推行市场化配置。对公用公益单位的资产处置,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一卖了之,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国有产权。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国有资产产权转让,必须经中介机构评估后进入交易中心,按照法定程序,采用公开竞价等方式进行转让。转让集体企业的资产,也要参照国有资产转让程序执行。四是工程发包。国家投资建设工程及相关的设备、材料采购,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实行招标。严禁政府投资项目以带资承包方式进行建设。五是国有企业物资采购。要逐步规范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的物资采购工作,大宗物资要按照规定进行招标采购。

(二)进一步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化配置机制。一是健全信息充分披露机制。资源转让的相关信息,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和其他形式,广泛、及时、准确、规范地向社会公开发布。公开资源转让的信息要充分,不得隐瞒真实情况。二是形成充分的竞争机制。在资源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环节,必须毫不动摇地实行公平竞争、公开竞价。对相关的评估、规划、审验、设计、代理、监理等中介性机构,也要通过市场竞争的方式产生。三是建立结果公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形成的结果要及时对外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进一步完善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制度。近几年来,我省在工程招标、土地矿权出让、政府采购和国有产权转让等方面,已陆续出台了一些规章制度,较好地推动了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但还远远达不到健全和完善的程度。有的部门至今没有出台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具体操作办法,有的领域还无章可循,要求实行市场化配置的资源范围不明确,操作程序不清楚。因此,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动市场化配置资源的重要保障。一是对已有的规章制度必须严格逗硬执行。现在有了制度不严格执行,变花样规避制度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要及时发现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抓住一个,处理一个。二是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各地、各部门要准确了解本地区、本系统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情况,准确把握市场化配置资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找准影响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各种因素和条件,对可以解决的,要采取有效措施立即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解决;对本地区、本部门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反映。

(四)进一步规范市场化配置资源的行为。针对当前不严格按照市场化配置资源的程序执行,规避法律法规的突出问题,要抓住重点环节,加大规范工作力度。目前要重点规范中介机构的从业行为和招投标工作。我省中介机构良莠不齐,有的执业水平不高,有的执业诚信度较差,有的甚至违纪违规违法,直接影响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效果。如四川省房地产总公司在改制过程中,私下聘请的某评估机构,对一宗土地估价870万元,改制后10个月再次评估,就达1360方元,净增值56%。中介机构的主管部门要制定从业规范,解决职能错位、行为失范等问题。要严格中介机构从业准则,严肃查处虚假验证、虚假评估等行为,对严重违法违规的代理机构,要严格执行“市场禁入”制度。招标是市场化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要加快制定招标投标监督办法,严格规范、执行招投标工作程序,加强对招投标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领导干部批条子、打招呼,干预和插手资源配置的问题。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要招标的,一律实行招标。

(五)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坚决破除非法利益格局。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权力插手矿产资源开发、土地及其 他国有资源配置,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暗箱操作、违规经 营,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要按照 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继续碰硬较真,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当前,尤其要重点查处官煤勾结的案件。通过查 处典型案件,巩固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成果。要坚持查案与纠风、建制、教育相结合,通过查处典型,举一反三,达到“处理少数,教育多数,钱要收回,风要刹住”的目的。在推动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中,我们要深刻吸取汉源事件的教训,推动全省矿业秩序整治的深入开展;要抓住典型,认真剖析,建章立制,从整体上规范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

同志们,我省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全面深入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省委副书记在全省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省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省委副书记 XXX

刚才,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和省交通厅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通报了各自开展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的情况,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想法和打算。怀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市场化配置资源的重要意义,客观分析了我省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的现状,对如何全面、深入、规范、健康地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提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认真学习理解,抓好贯彻落实,不断开创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新局面。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坚定不移地推 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

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 策。在这个问题上,学忠、中伟同志一再强调,决不可以松 懈,要坚决把这项工作抓到底。态度必须更坚决,措施必须 更具体,行动必须更有力。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这次会议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贯彻意 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把应该市场化配置的资源坚决推向市场,并把这项工作作为今年的重要工作,整合力量,形成合力,认真抓好。

二、认真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全面深入推进市场化配 置资源工作

省委、省政府作出市场化配置资源的重大决策以来,各市(州)和省级各部门在土地资产运营、矿产资源配置、国有企业产权入市交易、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我们要进一步总结和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按照“一手抓推进、一手促规范”的工作思路,通过抓巩固、抓深化、抓创新、抓突破,全面深入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三、逗硬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规范运行

当前,少数领导干部违规干预和插手市场化配置资源的问题依然存在,规避招投标和虚假招投标的问题比较突出,中介机构违规违法的问题还很严重。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和梳理这些问题。对已有的政策法规和相关制度必须坚决逗硬执行,决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搞形式、走过场。要毫不动摇地推行“阳光操作”,坚持充分竞争,公开竞价,结果公示,坚决杜绝领导干部打招呼,干预和插手资源配置的问题。同时,要针对变化的形势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确保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严肃查处典型案件,为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提供纪律保障

学忠同志多次强调,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关键在干部,要害是利益”,必须碰硬解决领导干部身陷非法利益格局的问题。对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规插手和干扰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牟取非法利益的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当前,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继续以查处典型案件为突破口,坚决清理干部违规开矿以及在矿山投资入股的问题,对逾期没有如实登记撤出投资或者隐瞒事实真相、采取其他手段继续投资入股办矿的人员,一经查实,一律先免职,再依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要通过查处典型,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开展警示教育。

要加强对市场化配置资源、建设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工作的有效监督。有关工作人员要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自觉抵制人情风、关系网的干扰和各种诱惑,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监管水平。对在招投标工作中,有关工作人员收受红包、礼金等执法犯法、执纪违纪的问题,一经发现,更要严肃处理。

第三篇:进一步推进城市软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思考

一个城市的资源范畴很广,涵盖土地、水、道路、生态环境、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等等,按照资源的利用周期和排他性有限程度、城市市容市貌的概念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对城市管理的范围,将城市资源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两大类。通常我们将城市道路、广场、公共设施、园林绿地、广告设置、各种标志、贸易市场等构成的城市容貌以及由此延伸的范畴定义为城市软资源。

一、优化配置**市区城市软资源的必要性[找材料到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并实践着“城市需要建设,更需要经营”的理念。所谓经营城市,就是把城市中的可经营资源如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有形资产,以及依附于其上的名称、形象、知名度和城市特色文化等无形的资产,通过对其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的市场运作,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引进增量,广泛利用社会资金进行城市建设,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的新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基于这个概念,可以说“经营城市”的精髓就是城市资源市场化。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三市并举”战略的背景下,拥有“浙江绿谷、秀山**”、绿色城市、生态城市等美誉的**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人们休闲、旅游观光胜地,我们更要加强**市区这个基础设施相对齐全,旅游、居住环境相对较好,并颇受来丽旅游休闲人士高度认可的窗口的建设,加大市区本级城市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对于提升整个**市的旅游休闲品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用经营城市理念盘活市区城市软资源,充分认可在城市软资源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经济,并将其作为一种区域资源经济运行和管理模式,根据城市的区位、特色、技术、知识构成、人口、民族特色等诸多因素进行考量,采用市场化的方式优化配置城市软资源,进入城市软资源可持续发展和支撑日常运转功用的良性轨道。

在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政府《关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步伐,加强和规范城市管理,加强社区建设,积极开展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五城联创”活动。努力把**市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南翼地区的山水人居与生态旅游城市、浙西南中心城市。“五城”是对我市市区未来五年发展的规划,此目标的实现对我们市区城市软资源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市“十一五”规划期间要全面实施“六个一批”工程,这批工程中需要上马建设的工程很多,需要的投资很大。在建设当中如何实现城市软资源建设投入少而收益不减,如何加快城市软资源进入自我良性运转阶段,立足我市市区城市软资源现状,尝试用市场化的方式优化配置和维持城市软资源的持续发展不失为一条可行途径。

用市场化的方式优化配置市区城市软资源,表面上看仅仅是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使得管理更为方便快捷了,但其更深的意义在于实现了从无限权力政府向有限权力政府的转变,从政府包办代替一切市场行为到主要依靠市场调节经济活动的转变,从行政命令型政府向以提供有效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型的政府转变,并将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居民和公务人员对城市软资源有限价值和有限利用的认识误区。

二、**城市软资源市场化配置状况

(一)市区拥有城市软资源基本情况

**市撤地设市后的“十五”建设期间,迎来了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尤其是**市区建成区面积从2000年的9.2平方公里扩展到23平方公里;全市城市化率从33.1提高到了38.2。包括道路、广场、园林绿地、广告资源等在内的城市软资源明显增加,近年来,**市区城市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这对于改善市区人居环境,提高市区居民居住舒适程度和提升浙西南中心城市的魅力指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据初步统计,目前**市区的城市环境软资源有:

1、“纵六横五”共22条市区主要街道的人行道;

2、罗马、晶都2条步行街;

3、纳爱斯、丽阳门、处州3大广场(不含居民区休憩公园);

4、园林绿地,分布在各主街道和广场;

5、市区内140余个公交车站点(包括各路公交车停靠点);

6、有100余个灯箱广告(以解放街街道为主,不含商家店面灯箱);

7、闹市区主街道横幅广告点300余个;

8、大型建筑墙面广告点20余个;

9、夜市点6个;

10、其他,有公共设施冠名、绿化点、转盘广告及冠名资源等等。

(二)市区推进城市软资源市场化配置进展情况。

近年来,**积极探索城市软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在城市公交特许经营权、户外广告经营权、环卫保洁权、设施管护权、绿化养护权、道路客运线路经营权、道路养护权等方面,进行了以市场化配置的成功实践。目前市区操作成功的案例主

第四篇:进一步推进城市软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思考

一个城市的资源范畴很广,涵盖土地、水、道路、生态环境、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等等,按照资源的利用周期和排他性有限程度、城市市容市貌的概念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对城市管理的范围,将城市资源分为硬资源和软资源两大类。通常我们将城市道路、广场、公共设施、园林绿地、广告设置、各种标志、贸易市场等构成的城市容貌以及由此延伸的范畴定义为城市软资源。

一、优化配置**市区城市软资源的必要性 [找材料 到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

近年来,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并实践着“城市需要建设,更需要经营”的理念。所谓经营城市,就是把城市中的可经营资源如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态环境、文物古迹和旅游资源等有形资产,以及依附于其上的名称、形象、知名度和城市特色文化等无形的资产,通过对其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等相关权益的市场运作,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引进增量,广泛利用社会资金进行城市建设,以实现城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增值的新的城市建设和管理模式。基于这个概念,可以说“经营城市”的精髓就是城市资源市场化。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三市并举”战略的背景下,拥有“浙江绿谷、秀山**”、绿色城市、生态城市等美誉的**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人们休闲、旅游观光胜地,我们更要加强**市区这个基础设施相对齐全,旅游、居住环境相对较好,并颇受来丽旅游休闲人士高度认可的窗口的建设,加大市区本级城市软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对于提升整个**市的旅游休闲品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用经营城市理念盘活市区城市软资源,充分认可在城市软资源上发展起来的城市资源经济,并将其作为一种区域资源经济运行和管理模式,根据城市的区位、特色、技术、知识构成、人口、民族特色等诸多因素进行考量,采用市场化的方式优化配置城市软资源,进入城市软资源可持续发展和支撑日常运转功用的良性轨道。

在市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市政府《关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进一步加快城市化步伐,加强和规范城市管理,加强社区建设,积极开展国家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五城联创”活动。努力把**市区建设成为“长三角”南翼地区的山水人居与生态旅游城市、浙西南中心城市。“五城”是对我市市区未来五年发展的规划,此目标的实现对我们市区城市软资源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市“十一五”规划期间要全面实施“六个一批”工程,这批工程中需要上马建设的工程很多,需要的投资很大。在建设当中如何实现城市软资源建设投入少而收益不减,如何加快城市软资源进入自我良性运转阶段,立足我市市区城市软资源现状,尝试用市场化的方式优化配置和维持城市软资源的持续发展不失为一条可行途径。

用市场化的方式优化配置市区城市软资源,表面上看仅仅是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使得管理更为方便快捷了,但其更深的意义在于实现了从无限权力政府向有限权力政府的转变,从政府包办代替一切市场行为到主要依靠市场调节经济活动的转变,从行政命令型政府向以提供有效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型的政府转变,并将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居民和公务人员对城市软资源有限价值和有限利用的认识误区。

二、**城市软资源市场化配置状况

(一)市区拥有城市软资源基本情况

**市撤地设市后的“十五”建设期间,迎来了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尤其是**市区建成区面积从2000年的9.2平方公里扩展到23平方公里;全市城市化率从33.1%提高到了38.2%。包括道路、广场、园林绿地、广告资源等在内的城市软资源明显增加,近年来,**市区城市软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这对于改善市区人居环境,提高市区居民居住舒适程度和提升浙西南中心城市的魅力指数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据初步统计,目前**市区的城市环境软资源有:

1、“纵六横五”共22条市区主要街道的人行道;

2、罗马、晶都2条步行街;

3、纳爱斯、丽阳门、处州3大广场(不含居民区休憩公园);

4、园林绿地,分布在各主街道和广场;

5、市区内140余个公交车站点(包括各路公交车停靠点);

6、有100余个灯箱广告(以解放街街道为主,不含商家店面灯箱);

7、闹市区主街道横幅广告点300余个;

8、大型建筑墙面广告点20余个;

9、夜市点6个;

10、其他,有公共设施冠名、绿化点、转盘广告及冠名资源等等。

(二)市区推进城市软资源市场化配置进展情况。

近年来,**积极探索城市软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在城市公交特许经营权、户外广告经营权、环卫保洁权、设施管护权、绿化养护权、道路客运线路经营权、道路养护权等方面,进行了以市场化配置的成功实践。目前市区操作成功的案例主要有:

1、2003年市本级按照“国有主导、特许经营、有序竞争、统一管理”的原则,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对市区4条公交线路特许经营权进行竞标出让,政府未作任何投入就完成了四条线路公交车辆的更新,而且取得了1200多万元的特许出让收入;

2、市区从2001年开始进行城市环卫保洁权招投标。目前市区170万平方米的保洁区中有100万平方米的新增保洁区和市环卫处所属的35座公厕全面纳入了市场化运作;

3、开展了一条城市道路--寿尔福路和一个广场--纳爱斯广场冠名权的有偿出让,其中纳爱斯广场的有偿出让基本解决了整个广场的建设资金。

4、其他。从2004年开始对小车特殊号牌进行公开拍卖已累计成交150多万元;开展了城市户外广告经营权公开出让等。

总的来看,市区城市软资源配置市场化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城市软资源配置市场化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步伐远远落后于硬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这不仅仅表现在人们对城市软资源的价值认识不够,还表现在管理和开发上各自为政,缺少整体规划,市场混乱,处置程序不到位,不能形成规模效应,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

三、用市场化理念优化配置**市区城市软资源的几点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城市化发展战略在我国的展开,每个城市都在探索城市建设、发展及其资金来源等问题,各级政府和政府职能部门面对建设项目多、投资资金少这一“僧多粥少”的发展格局,在扮演公共服务和管理角色的同时,往往表现出思想解放、行动缩手缩脚的矛盾现象。要打破这种格局,当前要立足我市市区城市软资源的实际,大胆借鉴其他城市优化配置城市软资源的经验和做法,多方入手,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市本级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方式。

(一)利用城市规划指导开发,实行公园、广场、闹市区的车辆停放点招标管理

按照新的**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合理科学开发城市软资源。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总体安排,它全面地、科学地展示了城市空间各个层次的发展前景及其分工与作用,由此勾勒和塑造出不同区域、不同区位、不同地区的预期增值,直至构造出其各自的宜人居住、宜人工作、宜人娱乐休憩的自然与人文协调景观。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配置城市软资源,在公园、广场、闹市区的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停放点实行招标竞争,为城市发展建设置换一笔可观的资金。利用城市规划这一有力手段,可以说是优化配置城市资源最根本、最有效、最富吸引力的方式、方法。

(二)利用招投标方法,对闹市区部分地段实行使用权、经营权的招投标统一规范管理

招投标方法常用于工程建设中,而优化配置城市软资源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软资源的价值。具体说就是对现有闹市区地段的使用权、经营权、广告设立权、公共服务经营权和公共设施(公交站点)冠名权等资源进行公开出售。比如我市市区继光街夜市路段和府前路段是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商等部门的管理难点,该地段不许摆摊,而摊贩几乎天天与执法人员开展“老鹰抓小鸡”。如果采用阳光招标的方式,并加以统一规范,则既给下岗和生活困难群体一个有序的经营环境,又不至于对该路段管理陷入“游击战”现象。市本级在火车站边统一改建夜排挡,实行经营权招标的方式,从而使资源、资产变现,置换出维持软资源有效运行和进一步开发的建设资金。

(三)利用多维开发资源的形式,充分挖掘城市空间资源的效益

我们**市本级的新闻媒体不多,仅有两报纸三电台三电视频道,尤其是在前几年,依托此类媒体广告资源更少,于是主街道的横幅广告资源、灯箱广告资源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开发,到现在还是市区最主要的广告资源。要进一步开发和规范市区城市空间广告资源,以空间资源收益扮靓和建设城市空间,可让城市上空更加宜人、协调,城市夜空更加明亮、多彩。

(四)利用公开拍卖方式,筹集新项目的建设资金和公用设施的管理资金这种方法是对城市中若干设施的经营权、使用权等进行公开拍卖,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置换(筹集)新项目的建设资金。例如山东省泰安市为吸引城市公用设施建设资金,打破政府垄断,放宽市场准入,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拍卖和出让城市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营权。2000年该市城区沿街改造,建设公厕,政府决定采用土地无偿使用30年,免收一切行政收费,各种入网费、增容费减半征收,并允许同步建设1-3倍面积的商业用房等优惠政策,鼓励外资、个体私营经济成份参与,经过不长时间即吸引1亿多元社会资金,建设、改造公厕2196个,彻底改变了该城市反映极为强烈的公厕脏、乱、差的面貌,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城市财政资金短缺的困难。

(五)利用资源置换方式,盘活闲置的软资源存量,提高软资源的运转效率用现有的城市软资源的产权(实际上还有巨大潜在的价值)置换出投资资金,来加速城市建设或城市新兴产业发展。这种方法对于盘活许多闲置的软资源存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软资源的运转效率,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颇具影响的北京密云县用广告经营权换取绿化建设资金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地处密云县城东侧道路交汇处的长城环岛,占地50亩,加上基础设施、灯光、绿化等,总投入需1500万元。为筹集建设资金,该县政府决定拍卖环岛四周广告经营权。经过协商,世豪公司投入300万元,包下该环岛的整体绿化任务,地下管网和所有的灯光明亮工程建设,以绿化建设投入换取广告经营权,为政府解决了部分环岛建设资金。同样在该县,江苏新能源以30万元买断桥梁冠名权,这些都是城市软资源置换突现的功用和商机。纵观我市对城市软资源置换运行情况,市区还存在许多可置换的软资源有待开发,比如紫金大桥、大小转盘的冠名权、出租车牌的冠名权等等。

(六)采用整合—浓缩—再现方式,建立**优势资源特色街道

**市幅员辽阔,辖一区一市七县,景宁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9县(市、区)均为“革命老根据地县”,地理环境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全市土地面积17298平方公里。这种历史和地理形势决定了**孕育的自然景观优美而零散,各县市区的文化资源、地方特产丰富而有韵味。而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限于零散和

第五篇:在全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定稿)

在全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 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常正国

(2011年5月16日)

同志们:

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全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安排部署新形势下全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省质监局对我市质量振兴工作十分关心,多年来给予我们大力支持。今天,省质监局张矛副局长专程来我市检查指导工作,刚才又对我市质量振兴工作讲了指导意见。希望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的重大意义

质量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1996年12月国务院颁布《质量振兴纲要》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质监局的具体指导下,全市上下广泛开展了质量兴市、质量兴县活动,初步建立了“政府领导、部门监管、企业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质量工作机制,形成了全社会重视质量、关注质量的良好氛围,全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普遍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

快发展。一是产品质量稳步提高。2010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87.6%,比质量兴市活动开展之初提高了2.8个百分点。二是工程质量持续稳定。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率始终保持100%,有6项工程获得“金衡奖”荣誉。三是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加大了污染物减排力度,提高了环境质量水平。2010年,全市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控制在1万吨和6300吨以内,削减二氧化硫8吨、化学需氧量345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能耗2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速达17%,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4%。四是服务质量显著提升。邮政、电讯、银行、宾馆、旅游、商场等一大批服务企业积极推行ISO9001标准,共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34张,服务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五是名牌工作成绩显著。获得甘肃名牌产品15个,甘肃省著名商标40件,名牌优势产品和企业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同时我们在标准化、计量等基础工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节能减排和优化经济结构,健全推进质量工作的体制机制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市质量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企业质量安全意识和主体责任意识还比较淡薄,自主创新能力差,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比较少;二是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名牌产品开发、储备数量不足;三是行业标准化程度低,标准化体系建设不完善;四是质量管理水平不高,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

身利益的质量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五是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六是窗口单位和公共服务领域服务意识不强、质量不高。对于这些问题,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不断加以解决。

去年11月25日,省政府专门召开了全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刘伟平省长就切实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质量振兴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把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摆在了战略的高度来抓,反映了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从重视速度效益到重视质量效益的重大转变。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进质量振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以质量振兴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第一,推进质量振兴,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质量涉及大众,关系民生。质量水平是经济、科技、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综合反映,关乎到发展大局。温家宝总理指出:“要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引导企业以品牌、标准、服务和效益为重点,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社会责任;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努力把产品质量提高到新水平。”刘伟平省长也强调:“质量问题不仅是经济发展中的战略问题,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且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也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政治问题。”因此,抓好质量工作就是落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要求,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一定要牢记“质量无小事”,切实把质量振兴工作放到关乎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清和把握新形势下质量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努力使质量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相一致、相统一。

第二,推进质量振兴,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就是要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和质量。目前,我市无论城市经济,还是农村经济,都仍处于比较粗放和低层次水平,有品牌无市场,有数量无质量,有产品无商品的现象,在城乡企业、产业发展中都不同程度存在。就产业结构而言,第一产业中,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还处于起步阶段,知名品牌的农产品还未形成产业优势,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所占比例不高;第二产业中,工业企业普遍存在能耗与效益、投入与产出不协调的问题,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第三产业中,商品流通领域的农资、建材、药品、食品等假冒伪劣的问题屡禁不止,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时有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都迫切要求我们将经济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上来,通过扎扎实实抓规范,抓标准,抓质量,抓品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推进质量振兴,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有效手段。质量问题渗透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无处不在。在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地区间竞相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一个地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来说,质量就是形象,质量就是品牌,质量就是良好的投资环境。开展质量振兴活动,不断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信用环境、消费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于提升定西对外形象、扩大

开放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作用。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以质量塑造新形象,用质量打造新优势,靠质量促进新发展。

二、扎实推进质量振兴各项工作任务全面落实

去年底,市政府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全市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质量振兴的意见》。最近,市政府还要制定印发《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方案》,进一步细化质量振兴各项任务措施,目的就是要把推进质量振兴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根据全省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今后五年全市推进质量振兴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的整体水平;强化标准化、计量等质量技术基础工作,鼓励引导企业自主创新,不断提升主导产品、优势产品、重点产品质量档次,增强全市经济发展的竞争能力、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构建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质量管理,夯实工作基础,全面提高总体质量水平,切实发挥质量工作在全市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保障和推进作用。

全市推进质量振兴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全市质量水平要实现“四个显著提升”。一是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产品质量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关系健康安全的产品全部纳入生产许可或国家强制性认证,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

事故。争创1个以上在国内外市场影响大、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中国名牌产品,新增10个甘肃名牌产品。二是工程质量水平显著提升。竣工工程质量和安全卫生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争创国家“鲁班奖”优质工程2项以上,省建筑工程“飞天奖”优质工程5项以上。全市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水利与节水改造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大型工程综合优良率达到75%以上。三是环境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围绕建设绿色宜居定西,突出抓好绿化、亮化、美化和净化工作,积极争创国家级、省级园林城市。全面实施环境标准,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加大污染整治力度,有效控制污染物总量,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对空气、水源、噪声实行达标控制;对城市垃圾实行分类处理,基本实现城市垃圾处理的无害化和初级产业化。建立完善与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四是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交通、旅游、通信、商贸、现代物流、医疗卫生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主要服务行业基本建立服务质量体系,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服务,重点服务业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国家标准。质量诚信普遍提升,用户和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达到全国平均以上水平。

围绕以上思路和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全面推进质量振兴。推进质量振兴,抓质量基础工作是关键。一要抓规划。各县区、各部门要结合国家和甘肃省出台的对贫困地区的扶持政策,围绕定西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区域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发展布局,谋划好定西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结合本县区、本部门实际,突出工作重点和亮点,有规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质量振兴工作。二要抓引导。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和产业布局,建立示范行业和示范企业,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要引导企业建立并实行质量评价、考核和把关体系,使企业积极、自觉地开展全面质量管理,运用先进管理模式提高生产质量和经营水平。三要抓科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质量的核心和关键,要增加科技的投入,支持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引进、消化科技成果,积极采用国际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四要抓诚信。构筑质量诚信体系。要强化“失信受罚”的风险意识,探索建立质量信用“黑名单”制度,及时发布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公布严重失信企业名单,利用市场机制和法律手段惩戒质量失信行为,培育“诚实守信”的质量文化。加快推进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构建质量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打造诚实守信的经济发展环境。五要抓服务。要强化政府在质量工作中的服务职能,针对质量振兴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各级各部门要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做好现场服务和跟踪服务,切实为企业解决质量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是要扎实开展质量兴业。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对本行业质量

发展负总责,坚持从源头抓质量,促进产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行业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一要做好行业质量发展规划。结合产业特点,以政策支持、标准制定、品牌培育、人才培养、能力提升为重点,突出马铃薯、中药材、铝冶炼、装备制造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明确行业质量发展规划目标,建立行业状况分析和评价制度。二要规范行业市场秩序。充分发挥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市场监管职责,加大对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质量问题的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三要提高行业管理能力。重点建设以准入、追溯、召回、退出、监督抽查制度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行政管理、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理机制,提高技术能力和水平。

三是要有效落实质量兴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只有质量的大提高才能促进企业的大发展。一要推进标准化工作。企业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学习借鉴先进的成功经验,努力推进企业的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程序化操作,依靠各个环节的“标准”来确保产品的质量。建立并完善企业标准体系,努力参与各类标准体系的制定,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积极推进企业生产的程序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进程。二要注重提质增效。各类企业要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创新力度,要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以“提升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质量控制能力,争创质量管理先进企业、争创品牌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两提升、两争创”活动。三要引进先进管理机制。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开展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体系认证。四要强化企业的质量主体责任意识。全面落实企业法人是质量第一负责人的制度,引导企业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承担质量主体责任,遵守道德良知,以对广大消费者高度负责的态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四是要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体现的是企业经济、技术实力和信誉。一要做好品牌发展规划。要按照“增创一个品牌,带活一家企业;发展一个产业,培植一批品牌”的思路,制定以质量为核心的品牌发展规划,不断提升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顾客满意度。二要重视服务业品牌培育。要围绕现代物流、旅游、商贸等服务行业,引进现代的经营方式和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积极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三要健全品牌创新机制。加大品牌的培育、引进、推介、保护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在品牌创造、品牌经营、品牌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把争创品牌作为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自觉行动,以品牌企业为龙头,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品牌企业集聚,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三、建立健全推进质量振兴工作的体制机制

推进质量振兴,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要持之以恒抓好的重要工作。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工作落实到位。

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去年,市政府已成立了推进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了推进质量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考核检查、督促指导全市推进质量振兴工作。今年因为人事变动,市政府对质量振兴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充实。各县区、各部门要尽快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亲自抓,把质量工作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纳入政府工作考核目标,在开展质量兴县(区)活动的基础上,结合本县区实际制定好推进质量振兴工作实施意见、方案以及工作计划,确保质量振兴工作取得实效。

二是要靠实工作责任。在今年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产品药品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目标责任书》,今天又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质量振兴工作目标责任书》,各县区要对照目标责任要求,细化量化目标,完善措施,狠抓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人人有责任的工作机制,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各部门要按照今天签订的目标责任书要求,对号入座,切实抓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质量振兴工作目标,将质量振兴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部门,落实工作人员,及时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制定措施,深入推进。

三是要形成工作合力。各县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部门协作、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质量振兴各项工作的实施。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密

切协作,解决以往工作中联系不多、信息互通不够等问题,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监管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个行业、企业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做好质量管理工作。要广泛动员和引导社会参与,形成人人重视质量、参与质量、监督质量、享受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是要加大经费投入。一要加大对企业质量工作的政策、经费扶持力度。研究设立“市政府质量管理奖”,对质量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鼓励和扶持企业加强质量工作的政策措施。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在信贷、技术等方面加大对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质量改进、新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的科研经费的扶持力度。企业自身也要加大对质量改进的投入,走质量效益型发展路子。二要保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质量振兴工作经费,重点保证技术标准体系、质量监督抽查、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名牌培育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三要保障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经费,将辖区内食品监督检验经费纳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结合本地实际,据实测算,足额保障,确保食品安全。

五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各县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质量方针政策,让社会各界进一步了解质量工作在育产业、促发展、惠民生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舆论引导,广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的质量法制意识,正确反映人民群众对质量问题的意见和呼声;要加强典型宣传,实事求是地反映各级各部门和企业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成效,加大对质量失

信的企业和产品的曝光力度;要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质量安全信息发布制度,有关部门要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信息的发布制度化。同时,对突发事件,要按照应急预案和职能分工,快速反应,迅速稳妥发布信息,掌握舆论主导权。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努力使质量振兴成为人们的自觉意识、日常习惯和行为方式,努力营造质量振兴良好氛围。

同志们,产品质量安全关系百姓切身利益、关系党和政府形象、关系社会和谐安定。我们一定要站在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切实把质量振兴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不断开创全市质量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下载副省长在全省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副省长在全省推进市场化配置资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