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技活动室环境材料结构和指导策略的研究

时间:2019-05-12 17:51: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科技活动室环境材料结构和指导策略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科技活动室环境材料结构和指导策略的研究》。

第一篇:幼儿园科技活动室环境材料结构和指导策略的研究

幼儿园科技活动室环境材料结构和指导策略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儿童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各级各类幼儿园、学校十分重视开展早期的科学教育活动。在上个世纪后期进行的STS教育及在美国、法国开展的“做中学”科学教育方案等都注重培养儿童从小关注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从小让儿童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奠定优良的科学素质基础。

我国近30年来也十分重视在幼儿园进行科学素质的培养,不仅重视正规的科学教育,而且还重视非正规科学活动及偶发性科学活动,同时还创造性地在幼儿园设置了专门的科技活动室(亦称自然发现室、科技操作室等),多层次地为幼儿从小学科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然而,就我对江苏部分幼儿园科技活动室情况的调查了解,发现其设施、材料的提供以及组织领导等都存在不少问题,如:追求豪华摆设,观赏的多、操作的少;考虑学科知识体系的多,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科技操作材料缺乏;应付上级检查,活动时断时续,利用率低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有必要对幼儿园科技活动室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实践意义:通过本研究可以丰富幼儿园科技活动室的实践,既为幼儿的科学探索、发现提供相关条件,又为幼儿的科技操作活动提供物美价廉的工具、材料、玩具;为科学发现活动的组织、管理提供有益经验;更好地发挥科技活动室的使用效益。

理论价值:通过研究探索幼儿园科技活动室的环境、材料的结构特点,为幼儿园科技活动室环境、材料的设施创设提供理论依据,使科技活动室的材料、玩具系列化,符合科学化、儿童化的特点。

创新之处:本研究把科技活动室的环境、材料的结构作为研究的对象,对于科技活动室环境和材料提供的科学化、系列化作出探讨,总结经验,形成可操作、可借鉴的参考指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科学探索理论。科学的关键是探索,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有探究的本能。幼儿的科学活动是对周围物质环境进行观察、发现、感知、操作。科技活动室丰富的设施、有层次性的材料,为每个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方位地进行探索、发现提供了条件。

2.生态学理论。在教育生态系统中,人、教育、环境彼此关联,共同构成一个不断运动的生态系统。儿童在专门设计的科技活动室中,在与多样的环境、丰富的材料相互作用中,不断经历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矛盾过程,从而达到身心的不断发展。

3.建构主义的原理。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学习者是在知识、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的。为奠定幼儿优良的科学素质

基础,必须让幼儿在充分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培养兴趣、积累经验、增长能力、养成习惯等。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幼儿园科技活动室环境材料如何合理建构以适应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科学素质的早期奠基。

2.在“以儿童为本”的教育观的指引下,幼儿教师组织、指导幼儿科技活动的有效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幼儿园科技活动室的环境、材料的结构特点,使科技室的材料、设备、工具、器皿等系列化。

2.开发符合儿童科学操作需要的材料与玩具。

3.科技活动室与幼儿园内环境、班级环境、材料的关系与联系。

4.科技室活动中教师对不同年龄、不同兴趣、不同发展水平儿童的指导策略。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通过座谈、问卷了解并分析当前江苏省部分幼儿园科技活动室的现状,了解教师对科技活动室的意见和需求。

2.观察法:科技活动室专职教师及各班教师观察幼儿在科技活动室活动中使用设备、材料所表现出的兴趣、技术、能力及需求等情况。为制定标准,添置设备、材料,自制科学玩具等提供依据。

3.实验法:根据研究方案和分步实施计划,有目的地在科技活动室和各年龄班进行专门的小专题的实验研究。

4.行动研究法:在研究的全过程中,根据研究目标、科技活动室活动现状,及时进行阶段总结。确定后一阶段研究重点,以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

(一)总结了幼儿园科技活动室设置、环境材料提供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幼儿园科技活动室设置和材料提供应体现经济型和实用性。幼儿园设立幼儿科技活动室是为幼儿主动学科学提供专门的活动场所。为此,幼儿园应该根据班级规模以及幼儿人数,合理设置科技活动室,提供适宜和充足的环境材料。一般配置的活动空间以及材料、设备、器皿可以满足一个班级孩子同时进行活动。需要说明的是,幼儿园设立科技活动室,要防止只追求形式上的奢华,如大量花钱设置一些只供幼儿欣赏的“海底世界”“动物世界”或购买较多高档的科技玩具,如猴子翻筋斗、小熊打鼓、电动汽车、遥控机器人……对幼儿来说,只是观看或简单操作是不能满足他们亲自动手的探索需求的,而那些可以让幼儿动手操作的、可以拆装的成品、半成品,诸如放大镜、车辆装配材料、人体模型材料、各种弹簧、磁性材料等,才是幼儿园必须配备的材料。

2.幼儿园科技活动室设置和材料提供必须符合科学性和启蒙性。幼儿科技活动

室是培养幼儿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专门场所,因此活动室的设置以及环境材料的提供都应该尽量体现科学的特点,科学地提供有关现代科学的多方面的玩具、材料、工具,例如简单的力、热、光、声、电、磁等物理现象;自然环境和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以及现代科学工具、科学技术、科技发明等。同时,幼儿园科技活动室的环境、材料的设置和提供,均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体现启蒙性。幼儿年龄小,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仅仅是科学启蒙活动,不是对幼儿进行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幼儿在科技室的活动主要是引发他们通过对物体的触摸、摆弄,增强他们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好问,在感知的过程中积累粗浅的科学知识、经验,感受自己的成功,养成对科学的正确态度和兴趣。例如,在科技室中孩子们操作放大镜、显微镜,发现平时从来没有观察到的细细的叶脉、绒绒的纤维……,由此把孩子们引入他们平时用自己的眼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神奇的微观世界,扩大他们的认识范围,满足他们探索的愿望。但是不需要让孩子研究放大镜、显微镜的科学原理。

3.幼儿园科技活动室设置和材料提供要兼顾开放性和层次性。幼儿在科技室的活动主要是依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与科技室的设备、材料、科学玩具进行互动。所以科技室的环境必须充分体现开放性。比如,科技室的设备、材料应是开放的:一些不同的操作区域、一些需要独立进行“研究”的区域,都需要相对开放,既能够保证指导教师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幼儿,又能够保证每一个幼儿都能独立地、静下心来操作、实验、研究,不受别人的干扰;科技室的内容和活动方式应该是开放的:应该充分鼓励每一个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活动,而不要让幼儿按照教师预设的步骤、教师的演示进行操作、实验。开放的环境、材料能给幼儿提供选择的自由,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其在探索和操作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相关科学经验。

开放的设施有利于幼儿独立操作、查阅资料,可以交流但又互不干扰我园自行设计的半开放的操作桌

材料的开放性是建立在材料的丰富性基础之上的,只有丰富的材料才能够充分体现活动内容的可选择性。但丰富的材料并非只是材料数量上的累加,还应该具备层次性的特征。材料的层次性即材料的组成的层次,是指提供的材料应满足幼儿不同的探究活动的需要。如在“沉与浮”中,在教师提供的材料中有在水中能上浮的材料,有在水中会下沉的材料,有的是可沉可浮的材料,还有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沉浮状态的辅助材料。这样的材料可以有效地助推孩子的探究不断深入。其次,材料的层次性还应体现在不同探究能力幼儿的需求上。例如,镜子是孩子们常常接触的、喜爱的物品,但是镜子的品种多种多样,对于小的孩子来说首先提供的应该是平面镜、有趣的哈哈镜;然后逐渐增加两面镜、三面镜、多面镜;随着孩子认知的扩大、能力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再增加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凹凸镜等有专门功能的不同的镜子,提高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科学工具、科学发明的好奇心和积极性。

4.幼儿园科技活动室设置和材料提供要做到操作性和游戏性巧妙结合。操作性是幼儿科技活动室的一个基本特征,同时幼儿阶段是一个以游戏为重要特征的特殊阶段,因此幼儿在科技活动室的操作活动往往都是和游戏结合在一起的。比如,在科技活动室中有许多不同材料让幼儿自己反复操作后感知了平衡;在敲敲打打、听听说说、玩玩试试的游戏中幼儿发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在暗室中试试手电筒、玩玩影子的游戏中发现了光和影子的秘密,等等。一些有深奥原理的物理、化学、生物等现象,幼儿往往通过游戏的形式接触了、发现了、初步感知了,好奇心得以满足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5.幼儿园科技活动室设置和材料提供要实现现成设备与自制材料相辅相成。在科技活动室设施、设备的置办中,有些材料是必须直接购买的。比如大大小小的齿轮互相带动的有趣现象,如果是幼儿园教师自己制作,很难找到大小配套的齿轮,而且齿轮相互镶嵌的技术和工艺一般教师也无法达到,因此购买现成的设备既省时、省力,又便于操作。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科技室的许多操作材料应该说都是可以直接购买的。但教师自备的科学材料、自制的科学玩具,可以更好地利用幼儿身边常见的物品、资源,满足幼儿的好奇,让幼儿感受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为此,幼儿园也必须根据本地区的条件,提供合适的材料和自制科学玩具。例如,很多农村幼儿园可以就地取材,锯下不同年轮的树段,供孩子研究关于树木年轮的问题。再如,教师运用弹簧原理制作的“听话的罐子”可以把幼儿引入科学的神奇殿堂:当幼儿一次次把罐子滚出去又发现罐子可以一次次“听话地”自动回来,让幼儿产生强烈的追根问底的欲望:为什么我们家的罐子滚出去就不能回来,科技室的“魔罐”为什么那么听话?当他们在教师的协助下打开罐盖,看到罐子里面的小铁块和许多牛皮筋,再一边玩一边观察,他们就会发现:原来是罐子里的牛皮筋和小铁块在变化……

(二)初步建构了幼儿园科技室环境和设备材料的结构标准

受每个班级使用面积及幼儿园资金的因素影响,幼儿园不可能在每个班级提供品种繁多的科技活动设施、设备、工具和材料。因此,幼儿园设置专门的科技室可以节省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学科学的需要。

幼儿园大小规模不一,幼儿人数不一,经济实力不一,对于科技室环境、材料的提供需求和能力也不尽相同。我们通过对苏南、苏北许多幼儿园的经济情况的分析,了解了不同幼儿园对科技室活动的不同需求,又依据多年来幼儿园科学教具、玩具、操作材料配置的经验,建构了幼儿园科技室环境和设备材料的标准,主要包括幼儿园科技室需要的建筑面积、材料、科学玩具等,一般应该提供的品种、数量,等等。(限于篇幅,另行阐述)

(三)探索并总结了幼儿园科技室环境的设置与班级科技活动相互配合的有益经验

1.科技室的幼儿自主探究可以引发班级正规科学活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孩子在科技室的操作中会产生诸多问题。为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针对孩子的问题和需要,适时地在班级组织教学活动。比如,大班孩子在科技室发现了万花筒里面的花纹会变化,并由此产生了问题:万花筒里为什么会有花纹?不同的万花筒里面的花纹为什么是不同的?万花筒是用什么做的?……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在大班组织了“拆装万花筒”的活动,让幼儿在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现万花筒的秘密。又如,幼儿对科技室的磁性玩具很是好奇,于是中班教师适时组织教学活动“认识磁铁”,让幼儿在操作、讨论中发现磁铁的特性,感受磁性的神奇。由于教学活动来源于幼儿的需求,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把部分幼儿的兴趣、需要变成更多同伴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在与教师、同伴的共同学习中促进幼儿相关科学经验、科学知识的提升。

2.科技室的环境材料设施为幼儿正规科学活动的自主性探索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比如,在大班以动物为主题的活动中,幼儿经常会提出诸多问题:如何区分动物的公和母?动物的胡须有什么用?动物如何保护自己?鱼为什么能生活在水中?还有哪些动物也生存在水中?为什么有的动物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科技活动室丰富的资料为幼儿解决这些问题及主动学科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在南京市实验幼儿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大班、中班的孩子带着自己的问题来到科技室,有的看科学课件、有的查找图书、有的进行小实验……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在这些忙忙碌碌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仅寻找着问题的答案,体验着学习的喜悦,其自主学习的优良习惯在一次次的“研究”中也慢慢奠基。

3.科技室的专设环境和材料为全园科学教育提供方便。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需要一些设备、材料,但是每次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创设必要的环境、准备必要的工具,对于教师来说十分费时费力。幼儿的科技室可以根据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要求及各年龄班科学教育的需要,分门别类地准备、存储必需的设备和材料,以提高教师工作的效率。

(四)?积极有效的管理可以发挥科技室的更大效能

1.有专门负责科技室工作的人员。幼儿园科技室

应坚持经常开放,同时应有专门人员负责科技室工作,创设科技室环境、置办科学活动材料,研究活动内容安排、观察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和需求、了解活动情况、做适当记录和分析,并且进行恰当指导。

科技活动室的专职教师可以聘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即将退休或刚退休的人员担任,也可由业务园长、年级组长或指定专人兼任。科技活动室的专职或兼职教师除了应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外,还应该有尊重幼儿自主学习的教育思想,喜爱科学教育,并具有心灵手巧的特点。因为只有尊重幼儿、相信幼儿具有学习的能力,才能真正保证孩子在科技室的活动中能够自由选择、自主操作、自主探究。只有喜爱科学教育的教师才能关注周围科学现象及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为幼儿提出的问题主动寻找资料。只有动手能力强的教师,才能经常创新科学玩具和材料。

2.合理安排科技室的活动时间和活动次数。科技教室活动的活动时间视幼儿园的班级规模(数量)而定。幼儿园的科技室一般可以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活动时间段,上午10:00—11:00(上午10:00之前可以保证有的班级科学教学活动要使用科技室),下午3:00—4:00。各年龄班可视幼儿兴趣、能力、保教活动的情况做不同的安排:小班上学期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一般以班级活动为主,小班下学期可以从参观哥哥姐姐的活动开始,引发对科技活动室的关注,逐步每周开展一次。中班全年一般每班每周两次。大班上学期每班每周两次,大班下学期由于毕业前有更多的教育教学活动,亦可酌情减至一次。

3.以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保障活动的实效。幼儿园科技室开放,可以与幼儿园的美工室、电脑室、图书室、以及体育兴趣小组一齐开放。主要组织形式有如下三种:

(1)班级轮流式,即按照班级编排各班科技室活动时间表。一般每个学期开学初由科技室教师和各年级教师协商安排、确定,使每个班级教师和幼儿心中有数。

(2)年级组内自选式,即确定年级组活动时间,年级组内教师合理分工组织。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和需要,我们在规定的活动时间里,由幼儿自己选

择自己希望去活动的地方,年级组内教师固定承担各室的活动组织、指导任务,凡是自选了科技室的幼儿不分班级集中在科技室活动,由年级组分管的教师和科技室专职教师共同组织、指导幼儿活动。这种组织形式一般在大班适用,因为幼儿的能力增强了,他们可以独立自主地进行选择。

(3)按兴趣延续活动式。有些孩子在一段时间对某一种探究活动一直保持着兴趣,而且有反复活动的要求。对这样的孩子,可以满足他们在一个阶段连续数次选择同一活动进行。这样的活动对于培养幼儿从小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做好一件事是非常有效的组织形式。

4.以不同的指导策略保障活动的实效。在科技室的活动中,就活动主体来说,有的是新来活动的幼儿,有的是已经熟悉环境并养成良好操作习惯的幼儿;有的是能够独立活动并且能与同伴共同活动的幼儿,有的是能力一般或需要特别关照的孩子。就活动内容而言,有的是幼儿熟悉的内容,有的是新的活动项目和材料。就活动目的而言,有的是常规的以“玩”为主的科技活动,有的是带着一定任务来活动的孩子,……这些都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才能使每一次活动对于每一个幼儿都是有价值的。

幼儿园科技室的有效利用涉及到幼儿园科技室整体的状况,管理者以及专职人员、班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专业素养等诸多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积极学习理论、探讨研究、改革创新、积累经验,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但时常也会遭遇新的问题、新的困惑。例如,科技室的环境材料以怎样的速度更新既不浪费又能够反映科学的发展?幼儿园科技室怎样更好地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不同能力幼儿科学探索的需求?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班级教师之间如何更加密切、有效的沟通?……诸如此类的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研究和落实,以更好地发挥幼儿园科技室的使用效能。

【参考文献】

[1] 张慧和,张俊.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实施指导丛书·科学[M].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07.[2] 南京市实验幼儿园,南师大教科所.综合教育的思考和实践[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第二篇: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

研究报告

河东区第三幼儿园

沈 萍

内容提要: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而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创造和表现的过程。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引领教师充分认识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潜在的教育价值,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特点和表现,把握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形成对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价值的准确判断,归纳、梳理、总结教师对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提升教师对音乐的敏感度,进一步实现教育的整合,有效促进师幼的发展。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

研究报告

1.选题的目的、意义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是幼儿通过倾听音乐,而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创造与表现的过程。

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他这一理论的阐述把音乐欣赏教育活动置于了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位置之上。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个人投入并沉迷于音乐展示过程的活动,这种教育活动对幼儿的智力、情感、个性、发展都会有潜移默化的积极性影响。音乐欣赏活动不仅可以愉悦幼儿的情绪,启迪幼儿的智慧,发展幼儿的思维,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创造热情。

然而,我们发现教师在组织实施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实践中,对于音乐作品的选材、指导策略的有效性等方面的把握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困惑一: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目标的确定往往忽视了音乐教育本身的审美特点,而是偏重认知。内容的选择往往忽视了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而是偏重技能。在策略的组织上往往忽视了幼儿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探索与创造,而是偏重单一的模仿。

困惑二:在欣赏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语过多、控制过多„„幼儿的思维与想象往往被教师占据,主体地位无从体现,或是在欣赏过程中出现“蜻蜓点水”、“表面文章”的现象,幼儿游离在音乐之外„„教师对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创设环境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师幼共同在欣赏中探索音乐的奥秘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策略。

困惑三:部分教师存在认识上的偏误:欣赏是“由外向内”的输入活动,创造是“由内向外”的输出活动,两种活动似乎不存在相互渗透、相互支持的关系,这就忽视了活动本身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价值。

困惑四:目标的确定、音乐作品的选择上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认知规律、生活经验等,使活动处在失控的状态,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

那么,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中,幼儿会出现哪些问题?为不同年龄段幼儿提供怎样不同的音乐作品?教师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如何引导与支持,幼儿才能获得有益的经验?如何帮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不同的方式创造性的表达与表现自己的体验与感受,以达到丰富审美、陶冶情趣、开拓思维、启迪智慧的目标,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开展“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指导策略的研究”,旨在让教师充分认识幼儿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潜在的教育价值,及其对幼儿发展的积极意义,观察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特点和表现,把握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形成对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价值的准确判断,归纳、梳理、总结教师对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进一步实现教育的整合,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

2.课题的界定

音乐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是指欣赏者将倾听到的声音形象,通过想象与联想转化为客观世界的形象与意境。也就是说,欣赏者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对音乐的本身得到一种认识、发生一定程度的共鸣,产生审美愉悦,从而满足自己的审美要求。音乐欣赏是一种感觉与理解、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既是对音乐作品种的美的一种发现,又是欣赏者的一种再创造,两者均是欣赏者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产生心理愉悦的源泉。

音乐欣赏的方法从欣赏者的角度可分为:用音乐知识去感受欣赏、用生活经验去感受欣赏、用意境想象去感受欣赏、用感情悟性去感受欣赏等四类。从引导着的角度可以分为:表演法、讨论法、想象联想法等欣赏方法。

指导策略是指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具体的情况而采取的有效的形式、方法。

3.研究设计 3.1理论依据

3.1.1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学习音乐的规律。幼儿期正处在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初步发展的阶段,喜欢新异刺激的、活动变化的事物,注意的范围较小、稳定性差、集中时间短且容易转移。幼儿期是以形象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为主,幼儿的想象以无意想象为主,想象目的性不明确,想象的主题容易受外界的干扰而变化,想象的过程很大程度上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

3-4岁幼儿的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爱模仿,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只能先做后想或是边做边想。4-5岁幼儿爱玩会玩,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迅速,形象或表象影响或支配幼儿对事物的认识。5-6岁幼儿好学好问,抽象概括的能力开始发展,此阶段幼儿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逐渐理解事物的某些相对关系和辩证关系,能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初步、简单的概括和分类。

另外,情感在音乐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催化剂,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是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通过作用于音乐作品的多种感官通道、多种艺术形式来帮助不同差异、不同爱好的幼儿积极地参与音乐,建构相关的音乐知识„„这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教师应把握的教育策略。

因此,要在研究中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遵循幼儿学习音乐的规律,让幼儿在体验音乐情感、表达音乐情感中积极参与创造音乐之美的活动,达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目的。

3.1.2世界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这样的描述:“音乐是思维强而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形象以新的方式在儿童面前揭示出现实中各种各样事物和现象的独特之处。音乐——想象——幻想——童话——创造,这便是儿童所走过的发展自己精神力量的道路。音乐旋律在儿童心上唤起鲜明的想象,这种旋律是培养创造力的一种不可比的手段。”

3.1.3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他强调儿童的地认知发展是在不断的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的,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形象的,思维常常需要动作的帮助,他们对直接的认识还必须以材料为中介,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对材料的直接操作。他还认为,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非各占若干比例或是简单相加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交融、相互渗透和影响的关系。两种因素的动态的历史的相互影响,即有机体当前的行为不受当前环境和物质的影响,而可能是受其过去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3.1.4关于“系列层次活动”。“系列层次活动”是指针对某一具体教材的的若干教学要求,或是对某种能力的若干发展要求,按照比较合乎儿童实际学习能力的发展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前后相互连贯的活动。楼必生、屠美如教授提出的“系列层次活动”的这种学习方法特别强调儿童从各种角度以各种方式充分利用统一教材的不同要素、以及不同教材的同一要素进行系统的学习。提倡教师以音乐要素为纲,有系统、有顺序的组织音乐活动,使儿童的审美素质得到提高。

3.1.5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所创立的奥尔夫教学法,是应用音乐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充分培养人的创造性的一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法。它充分调动了一个人的一切感觉器官来接触音乐,也就是充分感受,在此基础上再让孩子充分进行表达。奥尔夫提出:原始的音乐是最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机体的、能为每个人学习和体验的,并适合于儿童。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音乐创造有简单复杂之分,但从创造的本质意义上说儿童的音乐创造和音乐大师的创造具有同等意义,同等价值。

3.1.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

《纲要》提出艺术领域的目标是“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纲要》还指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情感教育功能。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应注重激发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使其在丰富的艺术活动中自由表达与体验,提高其表现力、创造力,最终促进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3.2预期目标

3.2.1通过音乐欣赏活动,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3.2.2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促进教师在音乐欣赏方面的发展,形成独特的组织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指导策略。

3.2.3分析不同年龄段幼儿对不同音乐作品的体验和感受,总结适宜不同年龄阶段幼儿音乐欣赏的目标、内容、指导策略。3.3研究内容

3.3.1挖掘幼儿音乐欣赏的教育价值,探索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基本元素。3.3.2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各不同年龄段的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内容选择、指导策略等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3.3.3通过音乐欣赏活动,激发幼儿大胆表达与表现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3.4研究对象、方法

3.4.1研究对象:本园小、中、大班幼儿 3.4.2研究方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 4.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4.1幼儿音乐欣赏活动开展的两个前提条件: 前提条件一:教师音乐素养的提升

作为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自身的音乐鉴赏力和音乐素养是开展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前提。许卓娅教授曾经指出:教师素质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关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与教师自身素质密切相关,教师的音乐素养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活动。如,对音乐欣赏作品的分析,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情绪情感和表现手段,辨别作品的基本结构,掌握不同年龄班幼儿学习音乐的特点和线索,分析教材的重难点,选择适宜的策略„„这些都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前提条件二:幼儿心理环境的创设

教师要注重创设心理学习环境,它都能调动幼儿欣赏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

给每个幼儿创造发展的空间,让每位幼儿都能够体验到成功感,形成对音乐欣赏活动的积极倾向性。这就对教师所提供给幼儿的欣赏作品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宜的作品,使幼儿通过努力能够获得满足,从而产生继续探索的欲望,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品质。

4.2幼儿音乐欣赏欣赏作品选择的两个切入点:

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动力来源于她们在音乐欣赏作品的吸引下产生强烈的表现欲望,所以选材是幼儿音乐欣赏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基础。

切入点一: 为幼儿选择的音乐作品应该是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水平,有较好的音质。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应丰富多彩,如,可以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关于自然界的、表现幼儿游戏的、以及学习生活的等等,可以是歌曲或是乐曲,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作品,它可以扩大幼儿的艺术视野,丰富幼儿的音乐欣赏的经验。

切入点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可接受水平、兴趣、心理需求等来选择形象鲜明、结构清晰、风格多样的作品,并遵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到远、循循循渐进的原则。例如,从声乐曲到器乐曲、从有情节有角色的乐曲到抽象的幻想的乐曲、从民间音乐欣赏到西方音乐欣赏、从单一器乐独奏的乐曲到多种乐器的合奏曲等。有情节有形象的乐曲《摇篮曲》、《我是公社小社员》等作品浅显易懂,非常适合小班幼儿来欣赏。外国乐曲《玩具兵进行曲》、《啤酒桶波尔卡》诙谐、有趣,中国二胡独奏《赛马》奔放、形象,民族风格的《担鲜藕》柔美、活泼很是适合中班幼儿来欣赏、感知。中华民族乐曲《二泉映月》、《金蛇狂舞》、《逛花灯》、外国名曲《钟表店》、《胡桃夹子》等欢快活泼、诙谐有趣,富有丰富的内涵,会让大班幼儿对乐曲结构、乐曲风格、音乐的表现力等有更深刻的了解,增加幼儿的音乐经验、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4.3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组织策略的三个关键点:

《纲要》中艺术领域的教育目标是这样确立的:“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所以说,幼儿艺术教育不是以幼儿掌握艺术技能为目标,而是让幼儿在自由、宽松、自然地艺术活动中感受艺术、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就是用适宜的方法策略,让幼儿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感受和认识音乐里所表现的艺术形象,从而进入音乐作品的已经之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关键点一:倾听声音、了解声音的表现力,增强对声音的敏感、对音乐的兴趣

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幼儿欣赏音乐的基础,是幼儿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因此教师力求捕捉到周围环境中,符合音乐欣赏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结合点上的“生活现象”,采撷环境、生活中声音,引入到幼儿的学习中,让幼儿感到声音的有趣、感受到声音内在的表现力,不断增强幼儿对各种声音的敏感性。

实例:《下雨啦》

大自然是一个充满各种音响的“不安宁”的世界,清脆的雨声、悦耳的鸟声、哗哗的落叶声、呜呜的风声„„就是我们倾听声音、了解声音的表现力的丰富源泉。一场雨看似一般,可是对于教师们来说又是一次难得的教育契机。不同年龄班的教师就利用这一载体,巧妙的进行了音乐欣赏活动的前期铺垫——听声音。

小班教师带领幼儿到凉棚下欣赏雨景。教师请小朋友看、听、说下雨的景象、小雨的声音、落到的地方、雨落下的样子„„将自己的发现与感受尽情的表达表述出来。

中班教师则利用这一自然现象,向幼儿抛出问题:“小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它都落在什么地方了?”、“落在不同地方时的声音一样吗?”引导幼儿细心的观察、仔细的倾听,大胆的表达。孩子们一边观察、倾听,一边将自己发现的秘密与伙伴分享:“小雨哗啦啦、哗啦啦下着。”、“小雨哗哗哗哗哗、哗哗哗哗哗„”、“落在房顶上、落在小水坑里、落在台阶上„”、“嗒、嗒、嗒”、“滴答、滴答、滴答”、“嗒嗒嗒、嗒嗒嗒”„„

大班教师会让幼儿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来敲击出自己发现的节奏、会引导幼儿用图谱形式再现不同的节奏„„

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发现、倾听这些生活中美妙的声音,感受声音的各种不同特质,如,高、低、远、近、强、弱、长、短、响亮、轻柔„„在重复、回忆、模仿中寻找适合的语言去形容、描述这些声音,如,优美、欢快、活泼、悲伤、安静、忧郁„„提高幼儿对音乐表现手段的感受能力。

“倾听声音”是欣赏音乐的准备,只有成功的欣赏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才是倾听声音的归宿与目标。因此,必须把倾听声音与欣赏音乐紧密而有效的结合起来。

关键点二: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创造力,表现对音乐的认识、音乐的意境

心理学家指出:个体在认识的过程中开放感知通道越多,对认识对象的体验就越细致、越丰富,理解也就越全面、越深刻。而对缺乏音乐体验实践的幼儿来说,更需要依靠各种可见的音乐操作活动来感知、理解音乐。

实例:大班幼儿音乐欣赏活动《春天》

音乐作品《春天》选自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是一首ABA结构的乐曲,表现了春天万物生机、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教师根据乐曲结构,设计了“种子旅行记”的游戏来帮助幼儿欣赏乐曲,通过调动多种感官来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体验音乐作品的形象、感知音乐作品的内容。

第一步,在初步倾听、熟悉整首音乐的基础上教师让幼儿扮演成一粒小种子开始“旅行”。第二步,倾听A段乐曲,引导幼儿结合乐曲来想象种子在泥土里积蓄力量、破土钻出、准备生长的情境,并用“躺、坐、蹲”等动作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境与形象,同时引导幼儿寻找“种子睡醒的时间”(由A段音乐到B段的最后一乐句的高音点和停顿、跳跃的地方)。第三步,倾听B段音乐,在分清每一乐段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大胆用头、手、脚等不同的身体部位表现种子破土而出、释放力量、获得生命的情境,体验B乐段的激昂、跳跃的音乐形象。第四步,倾听第三段音乐(A段旋律的重复),和教师一起游戏,有的扮演给小树苗浇水的人,有的扮演小树苗,有的浇水、有的喝水,小树苗喝水后会高兴的摇头、摆动身体,表示长大的样子„„让幼儿体验到第三段乐曲所表现的在春天里,一切事物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美好景象。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始终让幼儿在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游戏来想象与表现,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状态之中,孩子们通过各种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进一步体会到音乐的创造力,同时对音乐欣赏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兴趣。这样的活动取得了实效。

在这个活动中,也使教师体验到创设相应的游戏情境是帮助幼儿感受音乐作品、理解音乐作品的有效方法,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探索欲望的教育策略。

实例:中班音乐欣赏活动《玩具兵进行曲》

在音乐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一个音乐氛围,就是把孩子们带入一个布置的很是漂亮的场地,有音乐、有各种形象、各种形态的布绒玩具、大小不一的玩具盒的环境之中,这种氛围能够让孩子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就好象自己也变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玩具,可以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跳舞、行进、捉迷藏„„与其他的伙伴一起游戏。教师以景引入,以情带动,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从而激发了幼儿想象、创作的兴趣,提高了音乐欣赏的质量。

我们教师会结合音乐作品的目标设计相应的音乐环境,通过气氛的渲染,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达到情为之而动、联想为之而生的目的。

关键点三:欣赏音乐、积累非音乐知识经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对音乐的把握

幼儿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是运用已有的经验体验音乐的过程。因而注意积累幼儿的非音乐的知识经验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幼儿没有一定的认知、语言等经验基础,那么幼儿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围绕所需进行的音乐欣赏内容,来丰富幼儿的非音乐活动经验。

一是丰富幼儿有关的生活经验。在欣赏歌曲《牧歌》之前,向幼儿介绍草原生活、放牧的情景。在欣赏《小哨兵》歌曲之前可以通过故事、录像片等向幼儿介绍战士的生活。二是丰富幼儿的词汇。如,教给幼儿比喻句、拟人句、形象生动的形容词,欣赏优美的散文、诗歌,这样幼儿才能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音乐形象。在幼儿舞述乐曲《春天》时说:“听了音乐,好像看到第一颗小嫩芽在柳枝上长大,第一滴小雨点从天空落下,它是黄色的——因为迎春花开了„„”如果没有散文诗《春雨的色彩》、诗歌《春天来了》等文学作品语言的铺垫,幼儿不可能产生这样的情感共鸣的。

5.研究结论:

5.1幼儿倾听声音和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感知音乐、理解音乐、认识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使音乐欣赏活动具有了实际意义,真正体现出音乐的价值。

5.2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寻找体验音乐中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殿堂,并借助音乐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而把握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的目标、探索有效地组织策略,才能真正实现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5.3通过参与课题的研究,教师们提高了对音乐的敏感意识和音乐与生活环境相融合的意识,提升了挖掘幼儿生活中、音乐作品中的音乐资源、教育价值的能力。在专题研究中教师不仅对幼儿思维发展和幼儿音乐欣赏方面的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还重新审视自己并积极建构自己的音乐素养,逐渐培养其自己的音乐修养。

5.4通过专题研究使教师进一步把握住幼儿音乐欣赏学习的特点和发展线索,不断挑战幼儿音乐欣赏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合理的利用,使欣赏教学的内容立足于幼儿的已有经验,教学方法、手段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并在观察分析幼儿表现的基础上,不断地梳理、提升和挑战幼儿的音乐经验,开展有效的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6.主要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课程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加深,学前教育阶段,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多样性,自然、社会是以“整个的”的形象方式呈现在幼儿的面前的。而音乐欣赏是一个审美过程,在实施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必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发挥它的教育功能。在音乐欣赏过程中如何把各方面的教育内容联系起来,并有机的与其他领域相融合、相渗透,使幼儿音乐欣赏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多种经验的获得、促进幼儿积极人生的体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重要内容。7.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2.陈帼眉 冯晓霞 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人民出版社,2003年

4.楼必生 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许鸿 陈容辉.幼儿艺术教育.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6.朱家雄.幼儿园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7.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8.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

1995 1997

第三篇:科技活动室工作总结

李家楼联小科技活动工作总结

2014-7-15

我校是有十一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四百多人的学校。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推动我校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下大气力为学生创造条件,遵循因地制宜,从身边做起,从学生的周围环境、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实际出发,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开展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安排活动内容,吸引他们投入科技活动中去,对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提高认识,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众所周知,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的多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如何掌握知识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的学生如果在参加科技活动中,有了较好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实践的能力,从小就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参与创新活动,长大以后,便能在科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而发现新事物、新现象、新特性,就能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从而提出新的设计、新的方案和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特别是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标准的全面推广和实行,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加强了探究式学习和

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进一步促进了课程综合化的发展,新的形势发展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求证、归纳、主动探求知识。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充分开展科技活动去探索、去研究、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二、加大力度,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实验教学效益

仪器的配备和管理是为开展实验教学服务的,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重要场所,要想搞好实验教学,首先要求实验员必须刻苦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教材、各种仪器的性能特点和各种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特别要注意操作的规范化,真正起到示范作用,提高各方面的业务素质,才能达到提高仪器及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三、存在问题

尽管我们学校的科技活动室在日常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设施设备简陋,装备水平很低,学生参与度也低,师资力量薄弱等。

李家楼联小

2014.7

第四篇:科技活动室规章制度

科技活动室规章制度

1.本活动室内的一切设备包括各种组件、书籍、光盘等资料不经老师同意一律不得随意带出室外。在使用过程中,如有损坏或故障要及时向老师报告。

2.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得任意大声喧哗,在分组讨论时要考虑不能影响他人的活动。

3.使用器材时要严格按照有关说明执行操作,不懂的问题随时向老师询问,严禁不懂装懂,损坏仪器,如有损坏,负责赔偿。

4.科技活动要有计划地进行,有关机器人的各种活动、创新要在老师组织下按计划进行。活动中提倡创新,但必须将具体的活动和操作以及需要的器材向老师说明,经同意后才能开始探索实践。

5.本活动室对外开放,凡是有自己的科学探究或科学创造思路的同学都可以利用该活动室进行。但是必须提前一周向信息技术中心提供活动内容,经老师审核通过方能在指定时间内进行活动。

6.讲究卫生,参与活动的同学要注意保持操作台、地面和各活动场地的整洁干净,随时注意清洁打扫。

高密市立新中学

第五篇:科技活动室工作总结

中学科技教育工作总结

近三年来,我校以“立足课堂、学生为本、抓好特色、稳步推进”的科技教育工作思路,坚持以科技教育为重点,以科技活动为载体,狠抓科技教育管理,形成了组织机构健全,师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丰富,科技教育成果累累的良好局面。现将我校在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使科技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1、成立科普工作领导小组。长期以来,我校把青少年的科技教育作为争创特色学校的重要特色项目来抓,为了全力推进科普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形成一种浓郁的科技校园文化,我校从健全组织网络入手,为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提供组织保证、技术保证、后勤保证、科研保证。为此我校成立了科普工作领导小组,校长谭大旗同志任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校长李锦国任副组长,成员有9位各学科的优秀教师,并指定罗源琴老师为科技总辅导员。形成了由分管领导、教导处、科技总辅导员、专兼职的科技指导教师、24位班主任老师组成的科技教育工作辅导网络,使全校科技教育工作得到保障。

2、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我校中建立有完整的管理制度,明确了相应人员的岗位职责,如《垫江县第二职业中学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及奖励办法》、《垫江县第二职业中学关于学科竞赛的规定》等,对科普工作的经费、器材的采购及使用等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每年6月都要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内容包括科技讲座、科技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评比、器乐表演赛、舞蹈比赛、绘画书法展、摄影作品展比赛等。并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包括车模、船模、航模、创新发明、科学论文、少儿科幻画、科普宣传等项目。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科技活动计划,确保科技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3、建立激励机制。为了激励每个学生成材,激发科技创新热情,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①为我们改传统的评价学生的办法,每学期组织开展“授星”活动,有智慧星、科技星、文明星、才艺星、进步星、环保星等16种之多,最大范围地涵盖了学生中各类可以肯定和褒扬的典型。将那些在德智体美劳、科技创新等,只要有一个方面表现突出或有一技之长的学生均收录入集,印发到每一个学生的手中,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以激励每个学生成材。

②每一位学生建立“科技伴我行”成长档案,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文字材料、观察结果、展示形式、科学态度进行综合评价,并记录在案。学校将及时公开表扬科技活动积极分子,定期开展“科技之星”评比活动,并在学校橱窗上张贴照片表扬。

③学生的科技成绩同“文明班级” “优秀班主任”评选挂钩。具体细则:校级一、二、三等奖每人次依次为该班级(班主任)加积分3分、2分、1分;市级一、二、三等奖每人次依次为该班级(班主任)加积分6分、5分、4分;国家专利每人次为该班级(班主任)加积分5分。

二、统一认识,打造一支精良的科技团队。

我们把立足点放在科技活动课的课堂教学上,成立了科技教研组,组织科技辅导员学习科技活动课的有关理论,共同探讨科技课的教学思路,初步培养学生的科技技能,为学生参加校外、课外科技活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精良的科技辅导员队伍,高水平的科技活动课是开展科技活动的必备条件,为我校开展丰富的科技教育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丰富的资源,保证各类科技活动有效开展。我校非常重视学生的科普活动,投入了大量资金以加强学校的建设,建起了科普阅览室,多媒体投影机、视频展示台,教师用笔记本,实验室开支。现每年支出科普经费3万元,其中器材添置1万元,工作活动1万元,资料1万元,另订科普刊物如《航空模型》、《电脑爱好者》、《电脑报》、《青少年科技报》、《少年科学画报》等多份科技杂志,为科技辅导员、教师、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学校宣传橱窗定期布置科普材料,班级黑板报须有科技教育内容,校园广播定期向学生宣传科技知识

2、科技教育活动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我们努力把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融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按要求开设科技课、实验课。学年课时总节数达20节,科普课程总节数达960节/学年。学校的理化生实验课全部开齐,效果好。力求通过科技课、信息技术课、实验课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3、通过专栏、影视、讲座等宣传培训形式普及科学知识。学校定期在大会议室放科普或科幻影片,组织学生参观各种科技展览。

4、举办一次“三小”作品成果展。学校在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时,结合各科教材向学生介绍科学家们热爱科学、坚持真理、严谨治学、勇于实践、献身事业的科学精神,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我们积极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广泛开展以“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为主的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科技教育周活动,鼓励学生人人参与,人人动手,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每学期举办一次“三小”作品成果展评活动,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以教代学,抓学科教学、重课堂渗透

近年来,我校不断加强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推广力度,逐步改变单纯的学科知识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研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形成了“参与、探究、合作、活动”的课堂教学特色。

我们还注重课堂内外的结合,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每学期有计划的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课,如:生物课——生物品种的认识;计算机课——信息时代的高科技产品和设计技术;地理课——地球探秘;劳技课—灯箱制作、电磁共振等。每次科技教学活动教师都要根据教材要求制订教学活动方案,形成课前准备——现场指导——学生作业——课堂交流的教学过程。学校还对学生在社会实践课后完成的优秀作品给以展示和发表。将科技教育纳入学校整体科技教育教学计划,以拓展课、研究课、活动课、信息技术、劳技课等为抓手,在全校普及科技教育。

四、以点带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

各种各样的活动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途径。因此,我校在开展科技活动时进行了认真研讨,提出四点意见即:抓宣传,促认识;抓典型,促普及;抓展示,促提高;抓研讨,攻难点。

1、抓宣传,促认识。学校一年一度的“科普宣传月”到来之前,首先抓好宣传工作,通过板报、广播、标语等宣传形式向学生大力宣传爱科学月的主题,将要开展的活动等,并向学生发出倡议,鼓励学生每人选择参加1——2项学校组织的科技活动。同时,学校积极开展科技板报评比;班队会评优;科技知识讲座;科技参观等活动,极大促进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各种宣传活动,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激发学生对科技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对爱科学月每年都有新的认识,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爱科学月活动的热情。几年来,我校在爱科学月活动中没有死角,真正做到班班有活动,人人得参与。

2、抓典型,促普及。在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典型引路的办法以达到普及的目的。我们分三方面进行:第一,发现典型班级:在班级科技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学校根据科技活动的成绩,每年评选典型班级,作为全校的示范,并颁发荣誉奖状。有效地促进班级科技活动的开展,使科技教育活动真正落实到基层,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的活动中来。第二,奖励

典型个人:学校每年召开科技活动总结表彰会,表彰在科技活动中表现突出的辅导员及学生,极大地调动了个人参与活动地积极性。

3、抓展示,促提高。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可以达到校级之间相互学习,互相借鉴,振奋师生精神,启动学校活力,赢得社会支持的目的。学校每年开展一次较大规模的科技教育成果展示活动,我校实训楼的三楼和四楼及五楼有多间教室挂牌为科技活动室、科技作品陈列室,现有美术绘画、手工风车、编织、电动船、风车、电动机模型等多种作品陈列。

4、抓研讨,攻难点。随着科技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会出现许多问题,学校积极抓住研讨工作不放松,先后开展了“我为科技活动献一计”,“科技活动一例谈”,“科技论文征集”等形式的研讨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五、不懈努力,科技教育初见成效。

融入科技理念的教育教学活动,拓宽了学生学习渠道,发展了学生的特长,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三年来,我校在科技教育活动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如何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科技活动,在新形势下如何把课堂内的科技教育与科技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何使各类主体组织开展的科技活动系列化、有序化和面向全体学生?如何使科技活动有效地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养?等等。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科普教育基地;继续抓好环保科普兴趣小组活动;常年坚持学生兴趣小组活动;继续组织学生制作科技作品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拓宽活动领域,创新活动方式,在校园内营造浓郁的“科技文化”氛围,使科技教育常抓常新。

刘潇鞠

2016年7月4日

下载幼儿园科技活动室环境材料结构和指导策略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科技活动室环境材料结构和指导策略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技活动室工作总结

    科技活动室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我校的科技活动室,原名科学实验室,本室工作仍旧在以往的基础上,继续以争创先进实验室的标准来严格要求,科技活动室能做好各项工作:及......

    科技活动室工作总结

    南阳堡中心小学科技活动工作总结 2018-3-12 我校是有二十七个教学班,学生人数一千多人的学校。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推动我校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科技活动室解说词

    科技活动室解说词 各位领导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校少年宫科技活动室!我校科技活动室的设立,是《中央文明办》为改善农村学校学生课外活动、丰富课外知识在我校建立的学生课外活......

    科技活动室管理制度

    科技活动室管理制度一、科技活动室为科技小组活动场所,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二、科技活动室由少年宫科技辅导员负责管理,科技辅导员要协助做好管......

    科技活动室工作总结

    宝鸡市八鱼初级中学 科技活动室工作总结 2015——2016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推动我校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下大气力为学生......

    科技活动室工作总结

    寇家河中学科技活动工作总结 2014-1-15 我校是有十个教学班,学生人数四百多人的学校。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推动我校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

    科技活动室工作总结

    底庙中学科技劳动室工作总结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推动我校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下大气力为学生创......

    科技活动室工作总结

    科技活动室工作总结 我校是有十个教学班,学生人数三百多人的学校。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推动我校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