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学具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19-05-12 17:4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数学学具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数学学具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第一篇:浅谈数学学具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数学学具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单位: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第二幼儿园

姓名:牟建英

出生日期:1970年3月7日

职称:小教高级

职务:教师

电话:1384473452

2浅谈数学学具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北区第二幼儿园

牟建英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思维就是操作”,思维是内化了的动作—在头脑中进行的。他认为婴幼儿是通过动作,实际摆弄物体而认知世界的。大量的实验也证明,幼儿感知数量关系,掌握数学知识是与幼儿实际操作、摆弄物体的动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传统的幼儿数学教学方式存在很多的弊端,只有采用以学具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方式,从具体的量导入抽象的数的教学过程才是切实可行的。

实物(纽扣、棋子、计算棒)、卡片、幻灯、积木块等学具具有可操作性、直观性、趣味性及兼有具体性和抽象性的特点,符合幼儿的年龄、兴趣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在帮助幼儿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方面的作用

1.在量的教学部分,通过实物的操作,幼儿就很容易在恒定的条件下认识事物的形状、大小等量的属性。如:在教幼儿认识“1”和许多,我准备了多功能数学演示板一块,插板每个幼儿一套。在教学过程的开始部分,我根据故事情节演示了“一棵大树和许多小猴子”、“一个桃子和许多香蕉”等;在基本部分,我采用边演示边提问→通过玩“我说1你说许多”的游戏方法指导幼儿在插板上摆出“1”和许多;在结束部分,我播放歌曲《“1”和许多》的flash课件,帮助幼儿复习认识“1”和许多。

2.在数的教学部分,幼儿往往在计数时从19到20、29到30……等转折处常常出错,从逐一计数向按群计数转折中常出现困难等,在幼儿通过学具的操作性学习中就都迎刃而解了。如:幼儿通过操作“图形卡片”等学具,按各种标准对物群进行归类、导数,从而进一步理解了数同物群的关系。

3.在计算教学部分,如在开始教加、减法的时候,可以指导幼儿在计算板上平面地展现数的整体与部分的包含的关系,在这一基础上导入加法和减法计算就收到了极其显著的效果。

(二)在培养幼儿的数学智能方面的作用

1.数学学具是根据培养幼儿的数学智能目标而设计和制做的。因此,幼儿通过数学学具的操作,不仅可以学到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而且会使幼儿的数学智能得到开发和培养。

⑴幼儿是通过学具的直接操作,然后又摆脱直接操作,在形象水平和概念水平上进行思考,从而培养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如:在教集合归类的内容中,幼儿开始是对各类实物进行归类导数,进而摆脱实物对图片上的物群进行归类导数,最后就可以根据教师言语布置的的任务在头脑中进行归类导数了。

⑵通过学具的操作学习,可以培养幼儿的多种数学智能。比如,培养幼儿的数学空间感知、观察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分类、判断、推理的能力,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品质等等。

(三)在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方面的作用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幼儿感到学习数学枯燥无味。在改革后的以学具学习为主导的数学教学中,幼儿的心态就有极大的改变。因为,玩具—幼儿是百玩不厌的,而学具具有可操作性和变化性的特点,幼儿操作学具就如同摆弄玩具,他们会摆百拆拆、拆拆摆摆,不断变换各种形式,在游戏中得到数和数量关系的认识,在游戏中操作和运算,其乐无穷。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即使是大班的幼儿听十分钟的课也就坐不住了,而在操作性的学习中,即使是小班的幼儿坐在那里操作十分钟都不会感到厌倦。在这种模式下,幼儿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幼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都会感到轻松而愉快,幼儿坐不住、不愿意听课的现象发生的极少了。由此可见,数学学具在培养幼儿学习数学兴趣方面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总之,通过操作数学学具进行数学教学,不仅使教授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智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也使幼儿的一些非认知因素,如:学习兴趣、自信心、坚持性、自制力等也同时得到了培养和锻炼。

第二篇:浅谈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然而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惯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导向。从新型试题上分析,与以往相比,新试题是较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减少了学生解题的熟练程度的考查。另外许多测量题的解决空间有所拓宽,目的是要考查学生的思维广度。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或讲授不全面的,学生不会解答;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不会解答。究其原因是我们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方面的工作没有落实到实处。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设置以实物模拟为主的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数学学具进行模拟实物教学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使用数学学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学家说过:“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固的入迷。”从心理学

角度讲,采用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适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育方式、方法、能够成功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赞可夫曾说:“对所学知识的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动机”。动机是一切学习的原动力,任何成功的学习都伴有强烈的动机,受内在动机的驱使。因此,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极大推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有选择地、积极而愉快地力争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使用学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黄金分割时,我利用数学学具让学生动手拼凑出黄金分割图形,很容易求出0.618法,并运用0.618法对北纬00---90进行优选,找出黄金分割点(55037’)和它的对称点(34023’),两点之间的地带具备人类生活的最佳环境条件。这个地区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30%,但全世界的发达国家几乎全都集中在这个黄金地区,占尽了天时地利之优。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正是灵活运用0.618法,创造了一套优选法,从而给工农业生产和科学实验带来了可喜的经济效益。黄金分割率既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古老的科学发现,懂得和掌握它的奥妙,将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和益处。在此我巧用数学学具、密切联系实际,唤起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研究、探索新知、发现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和数学的意义,增强学习兴趣。

二、使用数学学具有助于直观教学,模拟实际问题。

数学中概念的建立,结论、公式、定理的总结过程,蕴藏着深刻的数学思维过程。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识的引入和生成过程的编写,这也正是为了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认识的教学环节,把概念的形成过程、方法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公式定理的归纳过程等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增强其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能力。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数学 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让学生利用学具中的线段(长度为13个单位、9个单位、6个单位),启发学生“能成为一个三角形吗?”“然后把最短的边剪去2个单位后,观察又会出现什么结果呢?”教师再继续提出三个问题:“你做成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各是多少?最短边剪去一段后,是否能首尾顺次连结?最短边再剪去一小段,是否能组成三角形?”学生通过实验后,正确回答,教师再次提问:“是否具有任何长度的三条线段都能构成三角形?”这样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非常直观地反映出来,学生的思维集中到教学内容中。

让学生主动从事思维活动,就要有空间,而对于数学而言,那就是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教学活动的开端,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利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空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对于抽象性很强的内容,我们利用数学学具进行实物模拟。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举例时,就巧用学具进行模拟测山高的训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对事物形成规律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类比、移植、想象、观察等方面的能力。

三、使用数学学具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和应该教育的影响,“满堂灌”、“填鸭式”的以“教”为中心的教育观,重教师轻学生,重知识轻能力,重教法轻学生,重认识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重继承轻创新,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从属地位,被动地听讲,其思维按教师既定的格式进行,依赖性强,只充当知识的储存器,缺乏获得知识的能力和创造力,这种传统的、陈旧的教育观念与现代素质教育的教育观念相违背,与新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不相适应。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开拓思维空间,教师就得转变观念,采取新的教学手法,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借助数学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实物模拟教学,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励学生释疑解惑,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动手,善于思考,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习成为自觉、自愿、自主的行为,真正做到了“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

总之,教学学具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直观教学、模拟实物训练,也可以有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具中的实验器具都是可动结构,由静到动,可以提示几何的精髓;从动态实验中可以发现恒定不变的几何关系;通过实物模拟可以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制约、互相转化关系,合理使用学具进行辅助教学,必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论文

浅谈数学学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梁园区王楼一中

任存才

第三篇:浅谈数学学具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

浅谈数学学具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义联庄乡西丁庄小学作者姓名:贾文军邮政编码:072558

联系电话:***

通信地址: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义联庄乡西丁庄小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实施,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最大限度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数学学具的合理运用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现就我近年来的数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使用学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多种方法,其中为学生创设操作活动情境,利用学具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同时符合小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如我在三角形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把三根长短不等的小棒围成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并在摆弄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然后,可让学生来回拉动三角形学具,从“手感”的比较中发现三角形有固定不变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

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

二、使用学具.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强调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都得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摆、拼、剪、制作、测量、画图等,有助于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五育的全面发展。如我在圆锥体积的教学中,让学生分组做实验(一圆柱形容器、一圆锥形容器、沙子或水,让学生用圆锥容器向圆柱容器中装水或沙)证明V= Sh的成立。实验中,我不仅满足于大多数正确或大致正确,而是注意引导学生严格、正确地运用直观操作,且不是为操作而操作,而是真正把操作作为获取知识的手段。对于实验失败的小组,我引导学生查找实验失败的原因,指出操作的不正确之处,继续进行实验,直到成功为止。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在操作中获取了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使用学具,有助于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

1.学具的使用,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实践表明:当代的小学生由于处在信息时代,他们知识视野较宽,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尝试、探索去发现、理解和掌握一些数学知识,由此培养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如我在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教学时,让学生从操作12个小木块入手,边操作边思考,并

借助记录整理的科学手段,从中悟出这种特殊关系的必然性,探索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样的教学,成为学生的科学实验,其知识是学生通过操作实验“重新发现”的,容易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动手操作,可培养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

操作学具能使物质的外部操作(物化)过渡到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内化,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我在圆柱的侧面积的教学时,要求学生利用学具操作,将圆柱侧面转化为原来学过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从而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公式。学生通过操作学具,找到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把新知转化为旧知,运用旧知解决新知,把新知同化到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

3.学具的使用,因师生互动,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单向灌输的局面。

通过数学教学改革,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通过学习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进一步归纳、验证,形成数学结论,让学生获取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学具的操作,加强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大胆发问、质疑,共同制定解题计划,选择适宜的思维方向和策略。通过这些思维方式和策略的运用,不断解决新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的矛盾,教师讲

解与自觉理解的矛盾和同学之间新知识理解水平差异而产生的矛盾,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在圆的面积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又如我在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中,师生利用了一些三角形(其中有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学具,采用拼接法、度量法和幻灯演示法来证明三角形内角和。

四、使用学具,有助于形成“问题解决”意识

数学教学强调“数学问题解决”,使学生达到能从日常生活中和数学内部找出数学问题,能发展和应用各种策略去解决各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可促进学生“数学问题解决”。如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让学生根据学具卡(见教材图)自己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其中包括推导乘法分配律用到的问题),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抽出教学新知所需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发现乘法分配律。这样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数学问题解决”意识得到了强化和培养。

五、使用学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活动,需要一定的知识;同时它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趋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创设条件以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我在正方形的认识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第四篇:浅议如何更好发挥数学学具的作用

浅议如何更好发挥数学学具的作用

[摘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已经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并日益显示其积极的作用。而数学学具已是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时最主要的工具。要发挥数学学具的作用首先要在有操作学具的必要性时进行学具操作,在操作学具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学具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促使学生动手能力的形成。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形象直观的逻辑思维转化为抽象的逻辑思维并内化为能力。数学学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具,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学具操作中发挥潜力,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关键词]学具操作发挥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而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通过学具的操作,使数形结合并能更好地理解算理,能促使学生自己发现并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还可培养学生发现知是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等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助于数学思想的渗透。使用学具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

既然操作学具有如此多的好处,那何乐而不为呢?再说如今,不论是城区小学还是乡下的小学,凡是新课程的数学都配有学具,每位学生都有一份。我们的领导尚且如此看重学具,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更要发挥好学具的作用了。可令人忧心的是,我们老师都很少用学具甚至有的从来不用。这不仅是一种浪费,让学生整天对着书与黑板,学习数学的兴趣肯定会受到影响。所以我都在认真的引导学生使用/学具,并且把自己平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的点滴体会整理为以下几点:

一、形成操作学具必要条件与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的认知过程,是一种系统行为。操作学具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明白操作的目标,即研究什么事物,观察什么现象,或者分析一种什么关系等,然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用清楚的语言向学生提出明确的操作要求,提示操作的方法。比如,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操作活动中,学生先怎么摆,再怎么摆,甚至在边摆边看中怎么想,怎么说,教师都一一作了精心设计,学生操作起来有头有尾,促进了思维活动的准确开展。又如,在探求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教师这样提出要求:①作出平行四边形的一条高;②顺着这条高把它剪开;③把剪得的两个图形重新拼在一起,拼成什么形状?④根据拼成的新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感于设疑,敢于借助学具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内在的心理需求。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应将单一的操作演示、学生简单的模仿操作转化为探索性、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拼一拼、搭一搭等学具操作活动中去发现事物的奥秘,逐步形成实践求知的意识。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时,23-8怎么算?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拿出23根小棒(2捆各10根,加上3根散开的),试着从里面拿走8根,想一想该怎么拿?学生自已会发现从散开的3根中减8根不够,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找到三种不同的摆法:

(1)将2捆小棒全部打开为20根,与散开的3根合起来是23根,从23根中直接拿走8根,剩下15根。

(2)从2捆中拿出1捆打开为10根,从10根中直接拿走8根,剩2根,与剩下的1捆加3根合起来是15根。

(3)将2捆中拿出1捆打开为10根,再与3根合起来为13根,从13根中拿走8根剩5根,最后与一捆合起来是15根。

随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再让学生分别将自已拿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来,然后请全班评议哪种方法比较好。教学时,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交流了多种观点,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最后由教师将评议认为比较好的算法示范一遍,讲出算理,推导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具体算法。

二、有目的有步骤的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有计划地学

在对学生进行学具操作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并非无目的地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而应该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和结论。

1.构建合理的培养模式

(1)在动手操作前,让学生选择恰当的学具,还要明白解决的问题;

(2)引导学生自已探究方法;

(3)教给学生必要的操作步骤并指出注意事项;

(4)操作中,指导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分析、比较、概括出结论,能用数学语言表述出来并参与讨论;

(5)教师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作精要的评价。

例如某老师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推导”时,让学生从学具操作袋取出1个圆柱和3个不同的圆锥,并分别将圆锥标上1、2、3,(圆锥1与圆柱等底、等高,圆锥2与圆柱等底不等高,圆锥3与圆柱等高不等底)教师出示以下实验要求:①比一比,把每个圆锥的底面、高分别与圆柱比一比,并在下表中填入“=”或“≠”。②猜猜看,分别用圆锥

1、圆锥

2、圆锥3盛水注入圆柱筒内,几次可以注满。③量一量,分别用3个圆锥作为量具向圆柱内注水。(圆锥筒内水既要盛满,又要一滴不漏地注入圆柱筒内),看看几次注满。(次数填入表中)设计这样的学具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圆锥与圆柱体积关系,发现圆锥的体积公式,并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尤其是“猜一猜”,别具匠心,为学生操作学具增加了动力,这样便形成了“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双向互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新格局,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培养。

2.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在引导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时,教师不能为了追求教学“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已的演示步骤去模仿,限制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提出解决问题的不同途径和方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造性操作。如教师可以适时地问: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如在教《分数的初步》中,叫学生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四分之一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其创造,并启发他们的思维,结果得出的图形让老师出乎意料,并且有些很意外的折法让学生当小老师做解说,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注意引导学生从学具操作中抽象出数学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具体的动手操作之后,教师应该以语言为中介帮助学生将形象思维抽象为数学知识,再应用于实际,形成能力。如果就停留在动手操作阶段,学生只难做到“理解”,谈不上掌握和应用,也无从谈动手能力的提高。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时,让学生用学具摆:第一行摆2个圆,第二行摆3个2。操作学具就到此为止,但没有下面的圈一圈,数一数,说一说,学生很难把3个2转化为2的3倍任何一向数学活动不单但是活动,还应完成活动的目的性。学生动手操作后没有解说没有反思,就不了了之的话,那还是徒劳的。

三、根据不同学具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促使学生动手能力的形成。在进行学具操作时,教师应根据学具的不同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

识”。教师则要求学生两人为一小组,用学具制作一个长方体模型和一个正方体模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由长方体和正方体具有的特征所造成的。因而在观察自制模型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时,学生借助形象思维很容易找出结论。而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认识后,教师又按排学生利用这些图形的学具进行拼图游戏。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非常认真地拼,最后拼成了各种不同的图案,如房子、机器人、小动物等。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价值,更促进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开发了智力。

[小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规律,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创设条件,组织学生操作学具,通过学具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至于我们配套的数学学具质量或功效如何,有时真的不如我让学生自备的学具。不论配套学具还是自备学具,只要我们都在有目的有计划的使用了,相信其作用都已有不同程度的发挥。要想其效果跟好,关键在于教师的有意识地引导,有步骤地组织。学具的操作应渗透于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甚至延伸到学生的课外生活当中去。我们一定要注意学具的使用不能脱离教学而变成单一的、机械的、无目的性的操作,否则,不但不会发挥其促进教学作用,反而会让学生对其厌烦,降低学生的兴趣而得不偿失。

第五篇:谈谈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山东省博兴县吕艺镇辛集小学高曰泉

数学学具作为数学中一种新生事物一出现,就显露出其强有力的生命力。它的利用成为数学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等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下面粗浅的谈几点自己教学中的感受和体会。

一、使用学具能有效的调动学生所有感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律。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学具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多动手进行实际操作,调动其多种感官参加活动,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和认识事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的结论印象是深刻的。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圆锥体积时,让学生通过实验自行获得圆锥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这一规律。其具体步骤如下:教学中教师组织教学后,先不急于引入课题,而是引导学生拿出学具做游戏。学具袋中有一个圆柱和三个不同的圆锥体器皿,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用三个不同的圆锥体器皿盛沙土倒入圆柱体器皿中三次。学生参与热情高涨,积极投入活动之中。不久就会惊奇地发现:其中有一个圆锥体器皿三次盛的沙土和圆柱体盛的沙土一样多。这时,学生因年龄小,只发现问题,还没有认真分析原因,教师应抓住时机,让学生再研究这个圆柱体和三个圆锥体的关系。学生因发现了问题,为能找到答案,活动非常“卖力”。很快就会发现:三个圆锥体中,一个同圆柱体等底但不等高;一个同圆柱体等高但不等底;一个同圆柱体等底等高,并且只有这个同圆柱体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三次盛的沙正好同圆柱体器皿盛的沙一样多。这时,教师适时出示课题,让学生研究圆锥体的体积,学生就会通过旧知识的迁移得到:圆锥体积是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二、使用学具能有效的调动学生质疑积极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科学发明与创造也正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然而,过去数学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先教,然后学

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方法和结论模仿例题做一些类似的题目。学生仅靠死记硬背学习一些前人的知识和经验,在这中教学模式下,根本培养不出创造性人才。

随着学具的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打破。在学具教学中,学生所探索的问题已不是那些只靠模仿或套用教师已经教过的例题就可解答的问题。对小学生来说,它属于一种从未涉入的新领域,是一种需要学生大胆质疑,创造性的利用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新思路。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时,我并没有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旋转和平移推导梯形面积公式,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材料自己研究如何求出梯形面积。由于学生人人参与研究,使得学习热情高涨,解法也各异:有的学生把梯形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为平行四边形,一部分为三角形,再利用原有知识解答问题;有的学生把梯形分为三部分,一部分为长方形,另外两部分为三角形,再求出面积;有的还用割补法使梯形变为平行四边形再来求面积;还有的发现学具中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正好拼成为一个平行四边形,于是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以2便得到梯形面积等等。可以说学生的解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此时,教师首先肯定其解法的正确性,然后引导学生质疑: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梯形不便于割补,我们怎样求它们的面积呢?是否寻求一个通用的公式呢?此时引导,进一步调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学生积极投入活动中,最后通过旋转和平移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正是这种无疑——有疑——解疑的不断变化,促使学生思维积极灵活的运用,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使知识不断深化,能力逐步提高。

三、使用学具能有效的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教育的艺术在于揭示每个儿童的力量的可能性,使他们感到在智力劳动中取得成绩的喜悦。”学具的产生改变了过去利用教具分组实验的教学模式。在分组实验中,几个学生一组,共同操作一套设备,那些思维活跃,能力强的学生势必成为教学的主角。“差生”还没发现问题,想出解决的办法就随着“潮流”得到答案了,常此以往,“差生”必定真的成为差生了。而学具可以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潜力,切实体现了其主体地位。使每位学生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快感,从而促进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良性变化。

四、使用学具可以加强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生产生活,反过来说知识又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更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地联系。有些学生没有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它们看作是毫无联系的两回事,于是不理解课本上的应用题所表述的意思。使用学具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使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这一内容时,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圆柱的特征及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在教学时,我没有按课本上的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先引导学生根据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让每组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形实物,如圆柱形的茶叶筒、易拉罐等,讨论:要做这样一个盒子,需要多少铁皮?分组讨论计算方法,全班交流后,再进行测量、计算,最后总结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过程不仅拉近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可以说,学具在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使学生可以自由、轻松地学习。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引导学生操作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想一想、讲一讲等多种教学手段综合应用,使学生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而且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能得到训练和加强。这样,学生获取的知识、概念会更清晰,记忆会更牢固,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浅谈数学学具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数学学具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学具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何榕 小学低年级儿童由于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思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等特点。在数学教学中,通常有一些较为抽象的公式、题目、概念,如果只是......

    学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学具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作用不可忽视,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直觉形象思维,而且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

    谈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谈谈学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生从认数、读数、写数到学习计算,应用题解答以及认识几何图形,都离不开具体形象的实物。在教学中,教师应用教具或电教进行教学,能使教学直......

    浅谈游戏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游戏在幼儿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游戏是幼儿数学教育独具特色的强有力的教育手段。将数学知识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就是小班数学老师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关键词:幼......

    小学数学学具使用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学具使用心得体会 高新第四小学 郭明伟 新课标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作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要求组织学生亲历“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

    论学具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论学具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教 师:黄 敏 “材料引起学习,材料引起活动”。学习材料是学生解决科学问题,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

    浅谈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清河镇梅集小学 作者姓名:马清水 浅谈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具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

    浅谈幼儿操作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幼儿操作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 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说过:“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的实验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创新。本文试从操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