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复习和考试中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在复习和考试中始终保持一颗平常心
所谓平常心就是一个平和的心理状态。在复习中不要浮躁,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复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难题,每一次困难。复习要有序的进行,要做到忙而不乱。对待考试,切忌期望值过高,以一颗平常心面对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考完一科,不能因为考得不理想而影响下一科的考试,成绩出来以后,切忌因为成绩而耍小孩子脾气,该怎么学还得怎么学,并冷静分析分数的得失,从中找到经验和教训。要知道一次的失败和成功都不是人生最后的不可改变的定局。不要计较一时一次的得失,只有心态平和,才能“宁静致远”,目前的笑不是最好的,中考结束后的笑才是成功的笑。
第二篇:考试心得:抱有一颗平常心
2003年8月,我作为一名34岁的大龄考生,参加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公开招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录用考试。在我所报考的岗位中,共有108名考生参与角逐。在首轮笔试中,我以笔试1635分(满分250分)的成绩,名列该岗位考生第二名,进入了面试。在面试中,我以853分的面试分数(满分100分),取得该岗位面试第一名,这一分数也是全市所有参加公务员面试考生中的第一名。下面我谈几点参加公务员面试的体会,希望能给今后参加公务员面试的考生一点参考。
一、抱有一颗平常心
近年来,公务员岗位竞争日趋激烈。一般而言,只有在公务员招考笔试中取得了较高分数的考生,才能顺利进入面试。但是有的人由于在笔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心里容易产生得意、焦虑、傲慢、浮躁等情绪,在面试中流露出一副咄咄逼人、非我莫属的感觉。殊不知,对于急功近利、洋洋得意的人,考官往往很反感。公务员面试中,良好的心理状态是至关重要的。抱有一颗平常心,你就会坦然面对考官,平静面对考试,回答起问题从容不迫、自然得体、落落大方,这样才会有上乘的临场发挥,容易赢得考官的好感,取得较好的成绩。
二、闪现亮点
公务员面试的5道题中,第一题就是对自己作3分钟的自我介绍。在这3分钟的自我介绍中,要把自己人生经历中最亮点展现给考官。比如我在作自我介绍时,谈到自己近几年来曾在省州市新闻媒体上发表了百余篇新闻稿件。也许你曾是学校的“三好”学生或者是单位的先进工作者,你曾获得过其他什么奖项,你承担过什么重要工作或者是你最擅长的是什么——总之,在面试时,要尽可能展现自己的亮点。这样做能给考官留下较好的第一印象,为整个面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把握节奏、随机应变
参加公务员的面试,主考官首先会告诉考生,每个考生的整个面试时间为30分钟。在这短短的半个小时内考生要回答主考官提出的5道题。记得我在参加面试时,为了节省时间,主考官提出的前3个问题,不到15分钟我就答完了。当时我想,照此下去,岂不是用20分钟就可以把5道问题回答完毕,结束整个面试?我应该调整面试节奏,把面试时间控制在接近30分钟内。因此,在回答主考官的第4个问题时,我随机应变地拿起了摆在桌子上供考生用的笔和纸认真作起了记录。记录后,用几分钟的时间,边思考,边简明扼要地写出回答要点。这样一来,我不仅基本控制了面试的总体时间,而且用笔作记录并简要拟出要回答的主题词,使我更能准确地回答主考官的提问。也许还能给在场的一些考官留下办事认真的印象,多给一两分呢。
四、谦虚谨慎、坦诚交流
公务员录用考试,主要是招考非领导职务的主任科员以下职员。如果你报考的是一般的行政机关,主要工作是要你安心埋头从事具体事务,而不是“玩嘴”的话,那么在面试中你的谈吐要尽量表现得谦虚谨慎,避免夸夸其谈的口气。你还可以用身体语言来和考官们交流。面试中,你要目视主考官,并注意用眼光同其他考官交流。也许主考官提出的每个问题,你不可能全部都答得十分周全、准确,但只要你谈吐谦虚,与考官们坦诚交流,总是受人欢迎的。
第三篇:一颗平常心换来幸福生活
一颗平常心换来幸福生活
——听魏书生讲座有感
东于小学 王涛
魏书生是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他的讲座我已经看了很多次,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都有新的收获。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
魏书生的演讲深入浅出,平实幽默。让我在感觉和思考中领悟“教育与人生”的奥秘,是为人父母,求学励志、为人从教,经商从政不得不听的演讲报告。
对人生,我们缺乏像魏书生那样高远而透彻的哲学思考。他把人看成一个真、善、美与假、恶、丑并存的世界。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辨证哲学观念,而他却能够。所以他才能尽力地使自己透明、纯净,不断地扩大自己心中的那一片净土,以坦诚面对同志,也面对学生。
作为班主任,魏书生尊重学生的平等人格,原谅学生的缺点,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理解学生,从不与学生作对,从不训斥,也从不挖苦,总是那么笑容可掬地商量商量,再商量商量。在这样民主与和睦的氛围中,师生共同得到了超脱。
这种“已所意欲,尽施于人”的人生信条,才使他具有哲人那样能够包容一切的气度和胸怀,他才能从种种令人烦恼的人际关系中挣脱出来,活得那样轻松、潇洒。由于我们缺乏这样的气度与胸怀,便常常陷于烦恼与疲倦之中。常常抱怨学生不听话,不理想;渴望同志之间的理解,又无从求得;渴望领导的信任,又不尽如人意。这种抱怨正是自己制造的绳索,捆绑着自己,人生的步履才这般艰辛。
对于语文教学,我们则又缺乏像魏书生那样科学的语文观。他认为:语文是认识自我,认识客观世界,改造自我,改造客观世界的工具,这也是普通人难以具备的哲学眼光。
魏书生注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充分发挥“文以载道”的功能,筑好思想教育的“地下工程”。有了这样雄厚的资本,魏学生在语文教学园地种植的“知识树”,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在生活和工作中会有许多的不尽人意的事情,一味的抱怨、发牢骚、怨天尤人,又有什么用呢?人生中能有几件事情是自己改变得了的,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的心态,就是保持一颗平常心,少生气,少抱怨,快快乐乐的去面对,努力去适应环境、适应社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教师职业的意义来说,这样的地位教师是当之无愧的,但现实生活中,教师是否能有这样的地位,则是另外一回事了。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异,我们不能没有理想,但也不能用理想的标准来衡量现实生活。我们工作量,工作压力大,当教师的辛苦是别的行业的人所无法体会的,然而,教师的付出与回报却永远不成正比。教师的社会地位还日渐降低,对于这样的实事,过多的抱怨只能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应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做到“眼睛向内,敬业乐业,提高素质,超越自我。
我最欣赏魏书生老师的那颗平常心。他的格言:“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是呀,生活是琐碎的,平凡的,工作也如此。如果我们不是用一颗平常心看待生活,去对待生活,去对待工作,那么生活和工作给我们的便是无尽的烦恼。
我要感谢平凡的生活和魏书生老师为我带来了最为朴素和纯真的信念,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和自强的力量。今天,我们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已经得到了解放,时代赋予我冲动,但终于让我心境宁静和单纯的是魏书生崇高的思想和淡泊的心,我的生活还要继续,工作还要前行,我将以满腔的热情、强烈的事业心、健康的体魄和扎实的基础知识去迎接社会的挑战,我愿为教育事业付出我的所有,并将继续学习,继续研究,和大家一起领略这世界的美丽。
2009年11月
第四篇:拥有一颗平常心
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肖伯纳 请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拥有一颗平常心
郇树波
肖伯纳说:“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其本质说的是人的心态,心态不正则酿成悲剧。心态中正平和,则个人幸福,国家富强。因此,应该拥有一颗平常心。
现实告诉我们: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交际空间拉近,交流时间缩短,各种意识形态纷繁芜杂,价值取向多元化。在复杂的现实面前,人们很容易迷失自我,做出错误的抉择。拥有一颗平常心,能让人冷静清醒,从容不迫,找准定位。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
一、2011年入选国家形象片的“滇池卫士”张正祥在取得了各种荣誉之后,不是得意忘形,而是继续在滇池沿岸巡逻,肩负着保卫滇池的神圣职责,就是因为他拥有一颗平常心。2012年中秋、国庆双节前期,中央电视台推出了《走基层·百姓心声》特别调查节目“幸福是什么?”。记者们分赴各地采访,很多人的回答是“幸福”。他们的幸福有的是子女考上大学,有的是挣钱养家,有的是享受低保。这种幸福,其实就是一种心态,拥有一颗平常心就让人感到幸福。
历史告诉我们:要拥有一颗平常心。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偕忘”是平常心,庄子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平常心。吴王夫差成就霸业之后踌躇满志,得意忘形,失去了应有的警惕,酿成亡国悲剧。越王勾践国破之后没有万念俱灰,意志消沉,而是卧薪尝胆,奋发图强,最终实现国家复兴之梦。
可见,拥有一颗平常心,既是个人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强国富民、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实现“中国梦”,就要拥有一颗平常心。我们不能因为科技、军事的某些领域落后于日、美而自惭形秽、妄自菲薄,不能因为日、美的封堵,越南、菲律宾的扰乱而慌了阵脚,失了方寸。我们要拥有大国风范,要充满国家自信,民族自信,以一颗平常心去应对周边环境,如此,“中国梦”方能实现。
拥有一颗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心灰意冷,裹足不前,随波逐流。拥有一颗平常心,是人生的一种意境,是一种失之怡然、得之淡然的心态,以这种心态去追求,去奋进,方能避免悲剧的发生。
肖伯纳的话如警钟长鸣,不可或忘。
(本文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手中的材料,要求学生每次作文要充分使用手中的论据。此前,文中的有关论据已经发到学生手中,学生不知如何使用。)
第五篇:高考历史复习三大法则 保持一颗平常心
高考历史复习三大法则 保持一颗平常心
初入高三,告别高二的洒脱;初入高三,莫对明天彷徨;当我们走过高三,蓦然回首:高三,不过如此!下面,我们将针对刚入高三的“菜鸟”们奉上饕餮大餐--历史学习的三大法则,帮助同学们过关斩将,同时期待同学们的凯旋。
第一,兴趣至上--对历史学习保持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个人觉得历史很难,学习很苦,从而把学习历史看作一件苦役,那么他只会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学习。其实,历史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东西,试想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灿烂文明、古今中外的英雄传说、轰轰烈烈的历史事件······这本身都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第二,方法为主
1.读历史教材。“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思考题和大事年表。第一,在理解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围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识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思考。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顾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应该马上回忆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思考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历史知识。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精彩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5.解题的思考。进入高三,考试会相应增多,所以合理安排考试策略并锻炼一定的解题能力是我们最大的目的。策略需要结合自己的需要相应作出调整,而解题则需要注意:一是“解”,即想尽一切办法解答问题;二是“思”,即解题后的回顾和反思,总结出解题方法并纠正思维误区;三是“归”,即将获得的知识经验与教材相印证,回归课本。如果大家还不知道如何进行解后反思,可以参考一下《360°全解密》的形式,剖析题目的命题意图、难点、关
键点以及在教材中的原形和变形关键要素,这种能力需要慢慢培养。
第三,心态为辅--保持一颗平常心
保持平常心,这是试题调研的老师对咨询求助的高三同学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平常学习历史时,不要太刻意追求每次得高分,千万不可急功近利忘了根本--基础知识的学习。历史学习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所以保持一颗平常心,慢慢根据自己的规律去学习,到最后让我们厚积薄发,这样才能使我们取得最后的胜利。
本文由至善教育资源整理小组整理,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