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 重 平 凡
尊 重平凡
2004届高三(9)班梁艳芳
有一次和别人下棋,一番厮杀后,我的“帅”竟被一只小“卒”逼得无路可逃。兵临城下,而车炮尚在远处,无力回天,一只小卒让我输得惨烈,后悔不已。是的,兵卒虽小,却并非没有存在的价值。由此我想到了生活是否也有同样的道理:轻视平凡,往往让我们追悔莫及。
杜甫的沉郁顿挫,在千百年后成为文坛珍宝,可在他生活的时代,他不过一介凡夫俗子,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没有荣华富贵,没有衣锦还乡,“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老病之时,仍只有孤舟相伴。只是当统治者知道,千百年过后的杜甫成了现实主义诗风的丰碑时,会否捶胸顿足?对平凡的轻视,让他们最终为历史所嘲笑。
尊重平凡,因为社会需要由无数的平凡去构成。
在英国的剑桥大学里,有一个叫台维的普通的买书人,然而剑桥人却为他出版了《剑桥与台维》一书!世界一流的学府竟对一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给予了如此崇高的尊敬,原因是构成这所学府的,不仅有伟人,还有无数不为人知,默默奉献的人。
是的,在历史的进程中,杰出的人物永远是少数,更多的是平凡的我们无法考证的小人物。然而,缺少了他们,谁的力量都不足以动撼天地。
在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的领导固然不可缺少,然而没有了人民的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又如何成就彪炳千古的法兰西共和国?在我们追求独立自主的过程中,固然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人,但若离开了人民的支持,无数冲锋在前的战士的浴血奋战,我们又如何成为屹立于东方而不倒的泱泱大国? 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厦也一样,无论多么伟大的人,他都不可能独立支撑起整座大厦,它需要由无数的普通人凝聚成的钢筋水泥他们许是清洁工,或许是修路工人,或许是建筑工人„„然在构筑大厦的天平中,他们等值。他们所作出的贡献,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
尊重平凡,因为有了它,才成就了我们的辉煌与不平凡。尊重平凡,因为有了它,才铸造了社会大厦的钢强支柱。
第二篇:“尊重平凡”作文讲评
“尊重平凡”作文讲评
曹勇军
一、试题回放
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见这样的广告:“你想卓越不凡吗?请到××学校来“;”在××楼盘,与世界顶级人物为邻,非凡生活视等闲“;“要想日进斗金,成就不凡吗?请加入××公司行列”„„一位在中国工作的瑞典精算师对此深有感慨地说:“在瑞典,我们把‘平凡’当成对一个人最好的赞美,因为这意味着他心灵安定、精神充实,而这似乎比不凡的财富、地位更难追求!”请以“尊重平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立意
“尊重平凡”可以拆成两部分来理解。“平凡”,既可以写平凡的事,也可以写平凡的人。不管是写事还是写人,总归要传达出其平凡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意义的理解。“尊重”,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敬重,这好懂;另一个是理解,即:不能对他(它)肯定或欣赏,也应该保持着包容和理解。
把“平凡”和 “尊重”这两部分联系起来看,题目要求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对平凡的人和事进行审视思考,发掘出平凡之中的不平凡,写出“平平淡淡最使真”,从而表达出作者的敬重或理解之情。的确,在眼下这样一个浮躁风气弥漫的社会,追求成功和卓越不凡、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精英成为一种毋庸置疑的时尚,“平凡”已经被人混同于平庸,甚至成为无能的代称。人们对平凡之事,往往不屑一顾或不屑为之,认为那是庸常人的事情。但是,对于社会和人生而言,“平凡”真的是无所谓吗?生活中,平常的人和事,常常会凭其突然闪现的人性的光芒和存在的价值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低首心折,感叹不已。再者,我们也看到一些很不平凡的名人、伟人,他们的为人处世又是那么平凡普通,正是在这种平凡普通中折射出灵魂的安定、精神的充实、内在的和谐。材料中那位瑞典精算师的话对于我们重新理解“平凡”二字有深刻的启迪。
三、存在问题
本次作文年级均分53.7分。全年级58分以上作文47篇,其中60分以上22篇。存在的问题有:
1.审题立意方面。
有的文章有“平凡”而无“尊重”,通篇写平凡只人之事也没有或隐或显的“尊重”,视为偏题。有的同学写“凡人小事”(比如给班级送水的工人),这未尝不可,但没有通过挖掘,让“底层人的光芒”闪耀出来,只简单地叙述,立意显得浮浅轻飘。
2.材料使用方面。
有的材料与主旨不合。不少同学写到雷锋,雷锋平凡吗?不平凡。有的同学把“我爸是李刚”的材料用在作文中,材料新则新矣,但似是而非。作为“官二代”的李刚之子(李启铭)的行为是藐视国家法律、践踏他人生命,岂是一个不“尊重平凡”所能概括的?还有同学写李白离开宫廷,漫游山川,追求平凡,也是生拉硬扯。材料使用不当,要么是对材料理解不准,要么是因材料缺乏而勉强使用。
仍然有不少同学对现实生活闭目塞听,一味热衷于向历史和传说搬救兵,材料陈腐,面目可憎,读来生厌。向生拉硬扯胡编乱造的作文“喊停”!
3.少数同学文字功底太差,词不达意,错别字多。卷面涂改乱画,书写潦草难以辨。
四、努力方向
1.思想上高度重视作文。平时多读书,多积累,多参与交流讨论,特别是课堂上保持思维的活跃,积极大胆地表达观点。
2.多关心“窗外事”,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要养成思考的习惯,不能自喜于懵懂顽童状态,如果一直“长不大”,作文势必低幼化。
3.平时作业认真书写,写出一手漂亮字,一生受用;勤查工具书,消灭错别字。爱卷如面,才可能爽心悦目,清秀怡人。
五、优秀作文
尊重平凡 高二(3)赵欣宇
道家学派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于无所凭待,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逍遥。尽管庄子思想中存在一些消极成分,但不容否定,未数数然于世应成为我们的人生观。
当今社会,不汲汲追求名利的究竟还有多少人呢?网络红人、舆论炒作、公司包装„„这些东西在报纸、网络上屡见不鲜;一些选秀节目,打着“实现年轻人梦想”的旗号,却为一些选手暗箱操作„„
致福,真的那么重要么?
但是,也出现了不少这样的事实。世界巨富,捐掉了他们大半的财产;一些明星,小心地维护自己的家庭不受媒体干扰;伟大的科学家,衣冠朴实、生活简单„„
平凡,值得我们去追求!
前不久,电视上报道了平凡人郭明义的事迹。是的,他是何等的平凡!仅仅是一个普通工人,默默无闻。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凡的人,资助了多少贫困学生,用自己的血液挽救了多少条生命呵!在全国各地做爱心讲座的同时,他仍然坚持献血并去看望那些被他资助过的学生们,嘱咐他们好好学习,快乐生活,俨然成了他们温和善良的大哥哥或是父亲!
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本可以像别人一样,借助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媒体、舆论疯狂地炒作自己,从而获得财富,使日子更加美好,非凡生活视等闲。但是他没有,他甘于平凡,因为他知道“平凡”便是对他的赞美;因为他心灵安定,精神充实;因为他不愿数数然于世;因为他所尊重、追求的比财富地位更加来之不易——那就是平凡!
不要汲汲于富贵,那里是人心险恶,钩心斗角的战场!平凡比于财富、地位,它包含的是人性、善良、淳朴与美好„„尊重平凡,追求平凡,拥抱平凡吧,那里是人性的归宿。平凡呵,平凡!这是对一个人的褒奖!
人,本是平凡地来到这个世界,何不平凡地走一遭,幸福且美好!能做到平凡,本身却已不平凡!
未数数然于世,尊重平凡!
尊重平凡
高二(5)束嘉宁
某日开窗,只稍稍用力一拉,忽然从窗角弹出一根小草茎。原以为是什么石沙卡在窗的边缝里,倒不在意,凝神细视,原来是这小草茎躲在角落,直到被我生生拔出才现于世人。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它生了根,出了芽,长了叶,什么时候等到了日光开始茁壮。只知道我稍稍用力拉了扇窗户,在这个不经意的动作里,小草茎已悄然告别。莎士比亚说过,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对于草茎自己,这个某日一定有出很悲惨的悲剧。但对于我们:不。真可笑,一根平凡的草和“悲剧”这个词实在不相配。且不说草地上那成片成片注定被践踏的草,就是窗台角落里的一根小草茎,还没等到生长成草般渺小就已消失,何足为道?
某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某只糊涂的鸟,小鸟的嘴里含着风捎来的种子,在栖息于某个窗台时,不慎落下其中一粒。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一颗再普通不过的种子偶然的掉落在窗角的灰尘里。稀薄的灰尘而不是沃土,骄戾的烈日而不是和蔼的光源,暴风骤雨而不是溪流点点。大自然和我们一样毫不尊重这颗种子,甚至忽略它的存在。然而同样是在这悄无声息中,这种子萌出了绿色,汲取它一切可以触摸到的光,吮吸一切流过它的水。种子成长为草茎,学会在窗角对它的未来招手。也许是在黑暗的角落,所以我没有见过它,也许只是一根平凡的草茎,所以在芸芸众生中我认不出它,也许是那平凡的力量湮没于形色各态、广阔辽远的世界,我拔了它,但我们没有理由小视这种力量。
没有谁甘心作为一棵草,没有谁甘愿被别人践踏,没有谁希望终身站在窗角。但如果已成为一棵草,在艰难的环境中没有死去,而是以大树的姿态面向世界生长,把同样的渴求化为更为坚硬的卓越的生命力量。这种精神的存在,即使肉体已经消亡,仍然值得每一个人仰望。
那日,窗户旁我认识了这根平凡的草茎。我将它捡起来,重又埋回家养盆栽的沃土之下,算是给同样平凡的我和它再重新来过一次的机会。
尊重平凡 高二(5)邵智伟
又是跑一千米,呼吸急促的声音交织血液的流淌,汗液也会因奔跑的那双腿匆忙留下,又蒸发在一片冷气中。阳光很足,晒得时间也慢了,整整四分多钟却如漫长的旅途。终究名次还是不前。
我打电话跟我妈说。
尽力跑完了全程是最好的。
妈妈每次都会这么说。平时学习成绩一般,做人也平平,妈妈只会让我尽了力就行。从不争个名次,我学着尽力,去向书上说的那样在自己的土地上辛苦地开垦、播种。希望,我总是像眺望一样对着它渺茫。
因为我种不出月季、种不出果树,只能是草。很平凡的东西,可是我尽力了。老师看到我仍不知我的名字,我的分数也一直在中游徘徊,如同无望的旅人,没有了目的地。
不能放弃!尽力!妈妈还是会这么说,我愈来愈不能理解,妈妈怎么不让我去争个名次,我怎么自己也不去争出来个名次!从小在外的补课,早早的预习、复习,都是为了竞争,拼命做个人上人啊!
我要去追问,我要知道平凡是什么!
偶然间读到《孩子,你慢慢来》,慢慢等着扎花束、想起华安一天一天那样自然而然的长大,只觉得《孩子,慢慢来》的龙应台,是希望孩子快快长大成人成才,又多么在理智上迫切希望他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踩稳了去成长。
成长的过程不可能每一个阶段都是巅峰!是去积蓄的平谷期,而不总是站在人生的顶端,戴着胜利的王冠吧。平凡不能只是平庸,而是一个萌芽的过程,真正的花朵只能在草长出后才会绽放的,人生的华丽没有的你努力哪里来呢?
校园里的树也是如此,平凡的一年四季长叶枯落,待到它们满树绿叶凋零光了,却更加平凡了。可是,它们在为下一年绿荫做着准备。
平凡不能是平庸,尽力就行。因为是要继续,在最后的关键爆发力量。如同花朵一样,开出生命的价值来。平凡是要去面对的,更是应尊重的。
欣喜的发现其实一千米跑步进步了四五名,不知道挂了电话后的妈妈是否继续看《孩子,你慢慢来》。早上推开窗。发现天还没亮,微弱的光线照在校园那些树上好美。
尊重平凡!
尊重平凡 高二(6)
杨默
“哗——”拉开窗帘,阳光进来了,并没有那么耀眼,只是一种平淡的温暖,却充满了每一个黑暗的角落。
桌上有一封信,很普通的信纸,分班之前老班写给我的,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欣赏你,是为你的纯真与平凡。”然而,“平凡”,我并不懂。
我舒展开四肢,尽情享受着这短暂的温暖。平凡?我的头脑开始思绪万千,然而,大脑皮层却告诉了我,你在追求着不凡。
高二仿佛不那么平淡,为了竞选学生会的学习部部长,我可谓煞费苦心,一次又一次地与搭档康讨论着、准备着,只为了那个我认为不凡的位臵。
康并不想竞选的,他曾对我说:“我只想做个平凡的人,这样就够了。”而对于我,九型人格中实干者的我,并不想当一个平凡的人,或是不屑于吧。于是,康还是被我拉过去了。
竞选之前的面试,由于种种的意外,淘汰了。我认为的那份不凡的位臵,终究不是我的,我回了宿舍,一副郁郁不得志的样子。
夜深了,整个城市的灯光都闭上了眼睛,而我思绪中的摩天轮还在不停转,还记得淘汰后康的那种兴奋:“太好了,终于没被选上。”我也在矛盾,是否真如康所言,平凡的心,比什么都好?
时隔几周,食堂里的幽暗角落,只有一个身影,我,默默地吃着饭,好友宁端着饭过来了。我们聊了很久,宁告诉我,他想当一个平凡的人。宁以前一直是个不凡的人,能力强,学习好,据我所知,之前他在竞选学生会主席时,也被淘汰了。
宁现在果真成了一个平凡的人,但他活得很充实,而我呢?
清晨的阳光并未散去,我再次翻开老班给我的信,指尖触摸着熟悉的字句。“我,过去的我,也许真的很平凡吧?”想着,我突然抬起头,望着“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的天空,那是怎样的一片蓝啊!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所待,但至少能够心灵安定,精神充实,做一个平凡的人。
打了个电话给康,我说:“我想做个平凡的人。”
尊重平凡,因为人本就是平凡的,对我如此,对别人也是这样。
尊重平凡 高二(7)李琛
还记得小学时,老师问:“同学们,‘平凡’的反义词是什么?”大家齐刷刷地回答,“伟大!”从那时起,小学生的脑子里便被灌输了“要做一个伟大的人,拒绝平凡”的思想。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无非是一些“助您成功,成就不凡”的小广告,其夸张的语言,简单的过程,诱人的结果更是令广大消费者猛掏腰包。因为在中国人的眼里,只有鹤立鸡群,独占鳌头,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才能光宗耀祖,荣归故里,才能享尽荣华富贵,不枉此生。于是,平凡成为了大家所忽略的东西,甚至是所厌恶的东西。
然而在发达国家瑞典,他们把平凡当成是对一个人最好的赞美,因为这意味着他心灵安定,精神充实,而这似乎比不凡的财富、地位更难追求!试想:如果你有豪宅,名车,响当当的社会地位,但却整日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过着一种生活充实,精神空虚的日子,会是怎样呢?钱财如粪土,地位如云烟,总有会消失殆尽的一天,到那时你又该如何自处?答案不得而知。
相比较而言,如果你是一个尊重平凡的人,即使你只是一个为生计到处奔波的小职员,即使你还没有干出一番成绩,在社会中建功立业,但是你始终做好本职工作,每天都过着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生活,这也不失为一种幸福。
当今社会,若想要真正构建小康,达到和谐,就必须在民众中倡导“尊重平凡”的思想。尊重平凡,可以使心灵得到救赎,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也可以创造出不平凡的美好;尊重平凡,也可以使精神世界更加充实,达到全民和谐,共奔小康,不断赶超发达国家的效果。我们向别国学习,不仅仅要学技术,学文化,更要向他们学习思想——尊重平凡的思想。
最后,我想说如果有机会,我愿意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无论今后是采菊东篱下,还是奋斗在信息化社会的第一线,我都希望有一个平凡而安定的生活,简单充实,一家人其乐融融。因为我尊重平凡,并坚信:平凡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伟大的幸福。
培养写作中的材料意识
曹勇军
写作就是观点、材料加上表达,也就是前人说的“义理”(观点)、“考据”(材料)和“辞章”(表达)。三者之中何者重要?何者优先?从写作学原理上说似乎应该是观点,因为“意犹帅也”,见识为先,可是从作文教学实践来看,情况并非如此简单。
不妨以大家熟悉的《六国论》为例剖析一下,看看材料在写作中所起的作用。
苏洵的《六国论》是一篇中规中矩的史论。全文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文章设立两个分论点:一是“赂秦而力亏”(韩、魏、楚),二是“不赂者以赂者丧”(齐、燕、赵),举例展开分析。写到这里,文章的基本意思已经出来了。可作者又写了一段:反面假设(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生发历史兴亡的感叹(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假如把这段当结尾,在感叹中结束,也是锦绣华章,可是老苏意犹未尽,又加写了一段,把六国和秦国比较,指出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的态势。以“苟”字领起的一段文字,把他心中有所感而又不便明说的话,强烈而又尖锐地提出了:“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到此就已经不是一般的优秀文章了,而成为千古绝唱!
我们不妨大胆想象一下:这篇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我的猜想是:首先作者积累了丰富的六国与秦的史料,其中古人“以地事秦”的说法引起了苏洵的注意和思考,许多史实又验证了这种说法、强化了这种认识,最终他提炼成“六国之亡在于赂秦”这样醒目的结论和观点。其次,他在提炼概括自己的观点时,可能遇到“反例”,那就是齐、燕、赵没有赂秦却也灭亡了。怎么办?经过思考,他认为反例不仅无法驳倒他的观点,反而可以深化读者的认识,增加文章的说服力。最后,由于他生活于北宋时期,西北的边患、朝廷的屈辱求和的政策、士大夫中普遍的不满情绪,这些都深深地刺激他,汇聚成他写作时的一个潜在对象,使他有了写作冲动。当他写这篇文章时,展开了借助材料逆向思考的过程,先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驾驭这些历史材料,使观点和材料高度统一,知性和感性融为一体。独特的写作视角以及文章内在的节奏和张力释放出巨大的穿透力!
丰富的材料不仅给这篇文章以血肉之躯,而且推动着作者思考,生发孕育了作者的观点,而思考的结果又推动着他进一步审视材料,使他的认识不断深化。观点和材料纠缠在一起,互相作用,使作者一步步超越事物的表面,去发现事物隐秘的内在联系,最终走向深刻。因此,我们说许多时候材料比观点还要重要,因为观点可以变化,而材料永远在那里。
学生写作中面对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没有东西可写,下笔枯涩,痛苦万分。有了写作材料才有作文教学的其他讲究。尤其是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看似满眼满耳都是信息,其实心中只有浮掠的影子,漂浮在破碎的个人生活感觉中。我们的写作教学总是强调“观察生活”“丰富经历”,似乎偏爱把学生写作看成是准文学创作,更多地从自由创作的角度来看待写作中的材料,把那种“灵犀一点”“锦心绣口”当作是高级的东西,而认为积累语言材料是“笨办法”“小儿科”,因此,学生写了十几年作文却没有养成起码的材料意识!忽略学生无材料可写的困境,忽视“言语化”的思想积累,轻慢作文教学的基本功,妨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大面积提高。
在这一点上,前人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古代的《初学记》《佩文韵府》等书都是为前人作诗写文提供材料的,从前许多文人写诗先把一条一条材料码在那里,号称“獭祭鱼”(这当然不好,但助人写作还是有道理的),甚至童蒙读物如《幼学琼林》《龙文鞭影》都提供了大量的“事典”,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帮助初学者写作。古人作学问,很注意“日札”笔记的抄录功夫,著名的如顾炎武的《日知录》,就是他的读书笔记。长期抄录能形成阅读中的注意点、兴奋点,不仅能使我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而且一册在手,抄而诵之,可以积累语言、情感、思想等方面的写作材料,“据知识为己有”(胡适语),培养积累材料、运用材料的自觉意识,磨砺眼光、识力和才气,形成一个人读写的“腹笥”和底子,有效促进读与写的进步。
一味指责学生没有生活,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我们更应想办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育中最有用的东西往往都是熔铸着深刻理念的简单做法,而我们追求的有效教学就是不遗余力地寻找它。多年作文教学的实践使我坚信:进行摘抄札记训练是个独到的办法。所谓“独”是说招数不多但绝对管用,所谓“到”是说招数不难但贵在坚持。写作慎小,语文乃大,腹有诗书,读写则强。表面上只是摘抄,实质上却囊括了阅读、诵读、思考、创新等丰富的实践内容,既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怎么写”的问题,是作文教学的方便法门。
我在作文教学中,分三轮进行摘抄札记的训练指导。
第一轮:君子动口,更要动手。广泛阅读,随时摘抄,抄课文,抄报刊,抄经典。摘抄中注意学习材料中的观点、见解、感情、好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眼学”(多看)、“耳学”(多听)、“脚学”(多跑)、“心学”(多想)、“手学”(多抄)“五学”并用;规定每周两次摘抄作业,强化训练,使学生养成勤于摘抄积累的习惯。
进行摘抄札记训练的初期,要尽量与课文学习勾连起来,这种“切问近思”的方式,学生容易上手,容易尝到甜头。传统写作中有一种叫“隐括”的手法,就是依据原文“提要钩玄”,加以剪裁和改写,以提高写作能力。我借鉴了这种方法,经常让学生在课文学习中进行“内容提要”,借此提升他们的转述力和概括力。学习了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后,我让学生写了《黑塞谈读书》;学习了高尔斯华绥的《品质》,我让学生尝试写小说人物格斯拉的“人物评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材料是有品质的,是有讲究的。在指导学生摘抄札记的过程中,通过展示交流的方式,让学生辨别好材料的“品质”,注意四度:信度、效度、区分度和深度。所谓“信度”就是真实可信,没有硬伤;所谓“效度”就是观点要具备有效性和典型性;所谓“区分度”指个性和鲜明性;所谓“深度”则是指材料有一定的意义高度。
第二轮:不仅搜集材料,而且进行必要的加工整理。常用的加工整理的方法有加点评、加批注、写感悟、加标题、指出联系等;使学生重视“事类”材料,养成概括萃取的习惯;鼓励学生大胆化用,把材料组合加工“嫁接”到自己的文章中,学会“偷意”;让学生学会用把文章拆开又合上的办法,学会“材料块”的生发、锻造和组合,把神乎其技的写作过程还原成一招一式的写作步骤,构建丰富学生个体的写作知识。
我经常把自己看到的好时文印发给学生,进行摘读实践和训练。我曾印发《中华读书报》上刊发的悼念张中行先生的文章,让学生概括萃取最能代表先生精神和品质的二三事(言),学生分别提炼出“自由与宽容”“老北大让人疑,新北大让人信”“学语文讲究一个‘熟’字”等精彩的材料,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第三轮:进行专项研究式摘抄,即根据自己平时的阅读兴趣,选中几个自己喜欢的大家,从生平、思想、贡献、地位、名言、轶事等诸多方面展开研究,建立自己的素材根据地,增加所积累材料的思想文化内涵。
我有一个学生酷爱《红楼梦》,高中三年时间里他多次阅读《红楼梦》,对《红楼梦》非常熟悉,无论什么作文题目,他都喜欢化用《红楼梦》中的材料,而且每次得分都不低。2007年高考中,他在作文中再次使用《红楼梦》材料,获得高分。这对我很有启发,后来我在教学中采用专题阅读引导写作的方法,把一首诗讲成一个专题,把一篇文章讲成一个专题,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专项研究式摘抄。专项研究式摘抄不仅使学生占有了丰富的材料,还可以拓展学生思想,提高学生文化品位,成为一个读写结合的点,开辟一个新的学习领域。
语文学习需要方法,可是如果仅仅讲究方法技巧,语文学习就没有活力,没有生命。语文学习应与学生的成长、发展结合起来。仅仅让学生做摘抄札记,仅仅把摘抄札记当作是一种方法,就容易蜕变为一种外在于学生发展需要的负担,学生难以持久坚持。如果营造一种读书的氛围,带领学生读书,让学生热爱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引导和指导他们做摘抄札记,让他们“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傅斯年语),这样的写作教学就与学生的发展融合在了一起,能培养出他们自觉的材料意识,语文学习也就有了勃勃生机。语文学习最好让学生融入混沌原生态的学习情境中,克服功利杂念,身心合一,享受过程,花开花落,水到渠成,而不应刻意求其方法。这种“大水养鱼法”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的。
我送给学生的三个礼物
曹勇军
校园里的梧桐树已经有了亲切的树阴。高三复习到了最后两个月。掐指算算,还可以写三次作文。
想想三年的作文课,一路走来,有喜悦和收获,也有不满和苦涩。尤其是进入高三最后一个学期,每周一次的课外练笔停了,两周一次的大作文也被漫天飞舞的试卷所取代,学生失去了往昔作文课的兴奋、期待和快乐„„我知道高考很残酷,它需要应试技术,但我更清楚,作文是精神的成长,思想的进步,人格的修炼;一旦失去精神的动力和诗意人生的期待,离开精神的源头,必然是冷漠症软骨病思想贫血百病丛生„„在高考这个旧的即将结束新的就要开始的人生关键时刻,我们需要一次灵魂的震撼,思想的洗礼,写作的成人仪式。
我上了最后三节作文课,作为送给我的学生的三个礼物。
第一节课:寻觅爱的真谛
作文是话题作文,“爱的真谛”。作文交上来,我很不满意:间架布局、起承转合、遣词造句,还算有模有样,可是见解委琐,立意平庸。我知道学生这是患了“高三作文综合症”:什么都能写一写,什么都写不出彩。
讲评课上我在黑板上写下两行字:写作文不是完成老师的任务,而是表达自己的人生感受,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几个前后排的女生交头接耳,我让其中一个站起来发言。她说:“我们不敢写,怕走题。上次模拟考试,就因为审题不严,分数惨不忍睹。”
这是班上学生普遍的心态,也是他们高三后期的作文策略。
我说:“一个作文题,既有限制的一面,又有让你施展的空间。有句古老的格言:‘山不来就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就去就山。’就像人生有‘就穆罕默德’和‘就山’两种情况一样,写作中同样存在‘就题’和‘就己’两种情况。‘就题’就只能匍匐在题目面前,谨小慎微,生怕越雷池半步。这是一种仰视,是一种平庸保守的心态。而‘就己’则是超越题目,让思想冲破牢笼,把题目当作三棱镜,让它折射出自己对生活的发现、对人生的思考。有了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写出的文章往往精彩而富有个性。”
这次作文也有学生写得不错。我请其中两个学生谈了写作构思。
曹文君说:“要否定最先想到的。最先想到的往往是最一般的东西,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同学抓到话题时也同样想到的,匆忙下笔,就成了平庸的大多数。要用百倍的热情推翻最先想到的观点,通过一两次自我否定,攀登话题的思想制高点。我的这篇《不要爱太多,只爱一点点》就是这样写成的。”
杨帆补充说:“写文章不能只知顺着自己的思路写,要学会经常走到自己的对立面,替对方申辩一下。如果申辩成功了,说明你的论点有漏洞或是完全错误的,那就停笔反省;如果申辩不成功,就接着写下去„„”
看到不少学生若有所悟,我追问一句:“难道你们生活中对爱就真的一点都没有自己独到的感受和认识吗?”
班上议论纷纷,掠过一阵嗡嗡声。虽然听得不十分真切,但我凭直觉能猜出他们在议论什么。他们埋怨父母,对单调枯燥的生活发泄不满„„有个高个子男生站了起来,嗫嚅着说:“老师,爱真的有真谛吗?我觉得爱是一种感受,每个人都不一样,好像没有什么终极性的本质啊!”
看着他一脸困惑的样子,我点了点头,说:“不错,爱是一种个性化的感受,但这种感受有深浅高下之分。那些表达人们对爱的深刻理解和永恒追求的内容,就是爱的真谛。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真谛,就像鲁迅说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自来水管子里流出来的是自来水。这个话题是在考查我们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和理解。”
“我知道进入高三大家很苦,被沉重的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的眼睛黯淡无光,我们的心灵积满了尘垢。我们忽略了家人对我们的爱,不再对生活中的美好感动,不再关心日出日落、春花秋月、草木虫鱼„„其实换一种眼光看生活,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并不缺少爱,你也一定会对爱产生自己的独到见解„„”
“来,我们一起为爱造句。爱是——”
“无私”“真诚”“理解”“关心”“尊重”“不求回报”„„起初声音很大,渐渐声音小了、稀了。我等待着。
在我的鼓励下,有学生说:“爱是一种人格修养。一个人没有谦和、勇敢、忠诚、忘我的品质,就不会爱别人,也不可能得到别人的爱。”
有学生说:“爱是一种人生责任。爱使你和别人牢牢联系在一起,他的事就是你的事,他的生命就是你的生命,你会不遗余力,万死不辞。”
还有学生说:“爱是宽恕。中国留学生卢刚在美国枪杀了他的导师戈尔咨,一对美国老年夫妇在给卢刚父母的信中,却宽恕了无知的孩子,体现了爱的真谛。”
„„
最后,我告诉我的学生:“爱是付出,但不是单向的付出。爱是在付出中获得。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有句经典台词,‘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渺,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越富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爱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奉献’,因为你在付出的同时,也得到了精神的满足、人格的满足。爱需要学习,爱是我们一生的课程。”
第二节课:谁是真的英雄
张晓风有篇短文《高处何处有》,说的是一位老酋长病危,于是找来村子里最优秀的三个年轻人,要他们尽可能爬到村子前方的神山最高处,回来报告见闻,以便确立接班人。三天后,第一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笑生双靥,衣履光鲜,说:“酋长,我爬到山顶了。我看到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老酋长笑笑,说:“孩子,那条路我当年也走过,那鸟语花香的地方不是山顶,是山麓。你回去吧!”一周后,第二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神情疲惫,满脸风霜。他说:“酋长,我爬到山顶了。我看到高大肃穆的松树林,看到秃鹰盘旋。那是一个好地方。”“可惜啊!孩子,那不是山顶,那是山腰。不过,也难为你了,你回去吧!”一个月过去,第三位年轻人一步一蹭,衣不蔽体地回来了。他发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酋长,我终于到达山顶。但是,我该怎么说呢?那里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你难道在那里一无所见吗?”酋长追问道。“是的,酋长,高处一无所有。你所能看到的,只有你自己,只有自己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感。”“孩子,你到的是真的山顶。天意要立你做新酋长,祝福你。”这个寓言不同于世俗的励志神话,给人许多启发。于是我选它作为这节课的作文材料。
作文课上,我公布了作文材料。教室里一片寂静,看得出来学生受到了深深的震撼。随即我提出了作文的要求:“平时写作文大多是老师给一个题目、给一个话题,今天我只给你们这个故事,请你们依据自己的感悟,用一句精练的话说出一个立意角度,然后我们大家讨论,选择两三个大家都认可的,作为这次作文的话题。”
学生们奋笔疾书,不一会就有人抬头看着我,期待着交流。
朱莉同学第一个发言。她的话题是“生命在高处”。她认为:“拥有宁静谦和的心境就拥有了生命的高度,即使没有机会站在地理意义上的高处,生命一样可以彰显美丽。高处的生命,总是能如雪莲花一般,绽放出纯洁、勇敢、智慧的美丽。”
张宇同学则从“高度与渺小”的角度阐发了他的理解。他从生活感受谈起:“我家住在五楼,在阳台上举目远望,有一种高度感,伴随而产生的是渺小感。”然后话锋一转:“伴随着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到来,人类越来越自大,以为可以主宰一切,认为人定胜天。于是乎,滥杀动物,滥砍乱伐,围湖造田,欣欣然以为成了主宰。人类此刻需要渺小感,去战胜自大、狂妄和目空一切。”
陶然同学是课代表,本不想让她发言,想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学,但看她急切的样子,还是决定让她说出自己的想法。“我还没有完全想好,不太有把握。我想虚构谭嗣同在狱中写给他老师康有为的绝笔信,阐发‘历史高处的风景’这个话题。”我知道她虽是学理科的,可特别喜欢历史,读了不少书。看来她想展示自己的阅读积累,在历史题材中驰骋。“我觉得谭嗣同这些变法志士就登上了民族历史的高处,就构成了历史高处的风景。在信里‘我’要向老师,也向世人倾诉为民族富强而献身的壮烈情怀。我还想虚构一句他老师的话,比如‘大凡成功者都是孤独地前进,独自承受苦难,因为他们站在前人无法企及的高度’等,说明老师对谭嗣同的教育和影响”„„
我看见不少学生不住地点头赞赏。
我也很激动,并开始总结这节作文指导课:“人生没有至高点,我们总是在追求各自心中的某种高度,心想到了那里便能够呼风唤雨,永远安逸。可是那些真正到了‘高处’的人感觉如何呢?高处没有想象中的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有的只是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感罢了。当我们疲惫地站在高处俯视一切的时候,一切的狂妄自负都化为成熟的领悟,一切辛劳痛苦都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前所未有的清静与平和的心态。当我们经历磨难勇敢地在那让人迷茫的高度思考人生的时候,我们才是真正成功的登高者。相信经过这堂课的讨论碰撞,大家一定能写好这篇作文。”
第三节课:我的人生自白
高三“二模”和令人昏昏欲睡的五月末的夏天一起逼来。
下午作文课上,我向学生报告了一个好消息。我说:“最近曹老师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把我们高三一学年做过的近20道作文题目,分类整理,并依据题目的类型,选出40篇佳作,每篇后面加上一句话评语,编了一本作文选,作为高三最后一个阶段的复习资料,也作为曹老师最后送给大家的一份人生礼物。”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我挥挥手,示意大家安静,说:“不过,这本作文集中最后还缺一篇压轴的作文。我们就要走向考场,告别中学时代,开始新的人生阶段了。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关键的时间,写什么样的作文题才合适呢?”一番讨论后,课代表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写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好!”我顺水推舟,公布了最后一次作文的题目:“翻阅《现代汉语词典》,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最能表现自己人生期待和追求的词语,并以这个词语为话题,写最后一篇作文。”
„„
晚上,我充满期待地开始批改作文。那一篇篇洋溢着青春激情和对人生理想执著追求的作文,深深地打动了我„„
朱莉同学选的是“天真”一词。她认为:天真不仅是孩童的天赋特权,希望长大后仍拥有这种至纯的性格。因为天真是对理想和追求的一份执著,天真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一份悠闲,天真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善良,天真是对生命、对自然的崇敬,天真是对挑战的热情、对生活的期待和乐观。
王寅同学特别钟爱“空”字。在文中,他针对社会的现状,作了冷静的分析:“在这个博大的世界面前,我们本该一无所有,我们本该两手空空。看看那些狂妄叫嚣的机器和大片消失的森林,看看那高高耸立的烟囱和浓烟滚滚的天空,我们的谦卑哪里去了?再看看那些处心积虑、明争暗斗,看看那些被无止境的欲望充斥头脑、疯狂忙碌的人群,我们的感恩哪里去了?如果破坏是谦卑,暴戾是感恩,那么什么是人性呢?是把毁灭歌颂成‘改造’,是把欲望掩饰作‘追求’,还是把勾心斗角美称为‘竞争’?真正的改造出于对自然的尊重,真正的追求源于对人世的认知,真正的竞争是对自然的谦卑和对万物的感恩。世界给了我们空空的双手,不是为了让我们攫取,而是为了让我们感悟——感悟自然的博大,感悟自己的渺小,感悟那高举双手仰望星空时豁然开朗的心境„„其实人本来就是空空的,双手空空,脑海空空,只是被文明填入了太多太多承受不起的意念。我们早已疲惫不堪!”
盛誉同学则从《大学》中选出“止于至善”,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善’,孔子告诉我们要‘止于至善’。所谓‘至善’,就是达到最好的程度,成为最完美的。只有在经过不懈的努力和追求后,我们才可以达到至善并止于至善。‘至善’,指的不仅是技艺、事业方面,更是指在精神和觉悟上达到最高境界。我们在不断追求技艺、事业上的完美的同时,也在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和觉悟程度。虽然至善境界难以企及,但我们仍要向着它去不断努力。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人们会感到幸福和满足。正如德国思想家莱辛所说:‘不断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贵。’同样,充满希望地追求至善境界,比止于至善更有意义。追求至善的脚步永不该停止,而至善境界永不会达到,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止于至善’。”
„„
面对这样的人生自白,诸如“构思新颖”“逐层深入”“分析透彻”之类的评语,是显得那样的苍白和可笑。我只能写下我的激动和感悟:“读了你们充满少年意气的华章,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我为你们的人生选择而自豪,为你们的生命追求而喝彩。追求理想的路曲折而坎坷,走下去,靠的是敢于担当的勇气和不计成败的韧劲。我愿把风浪留给自己,祝你们一路平安!”
夜深了,我却毫无睡意。我对学生的高考作文充满自信,更对学生的未来充满自信!
来源:语
第三篇:尊重平凡作文讲评
“尊重平凡”作文讲评
一、试题回放
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以看见这样的广告:“你想卓越不凡吗?请到××学校来“;”在××楼盘,与世界顶级人物为邻,非凡生活视等闲“;“要想日进斗金,成就不凡吗?请加入××公司行列”„„一位在中国工作的瑞典精算师对此深有感慨地说:“在瑞典,我们把‘平凡’当成对一个人最好的赞美,因为这意味着他心灵安定、精神充实,而这似乎比不凡的财富、地位更难追求!”请以“尊重平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审题立意
“尊重平凡”可以拆成两部分来理解。“平凡”,既可以写平凡的事,也可以写平凡的人。不管是写事还是写人,总归要传达出其平凡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意义的理解。“尊重”,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敬重,这好懂;另一个是理解,即:不能对他(它)肯定或欣赏,也应该保持着包容和理解。
把“平凡”和 “尊重”这两部分联系起来看,题目要求考生关注现实生活,对平凡的人和事进行审视思考,发掘出平凡之中的不平凡,写出“平平淡淡最使真”,从而表达出作者的敬重或理解之情。的确,在眼下这样一个浮躁风气弥漫的社会,追求成功和卓越不凡、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精英成为一种毋庸置疑的时尚,“平凡”已经被人混同于平庸,甚至成为无能的代称。人们对平凡之事,往往不屑一顾或不屑为之,认为那是庸常人的事情。但是,对于社会和人生而言,“平凡”真的是无所谓吗?生活中,平常的人和事,常常会凭其突然闪现的人性的光芒和存在的价值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低首心折,感叹不已。再者,我们也看到一些很不平凡的名人、伟人,他们的为人处世又是那么平凡普通,正是在这种平凡普通中折射出灵魂的安定、精神的充实、内在的和谐。材料中那位瑞典精算师的话对于我们重新理解“平凡”二字有深刻的启迪。
三、存在问题
存在的问题有:
1.审题立意方面。
有的文章有“平凡”而无“尊重”,通篇写平凡只人之事也没有或隐或显的“尊重”,视为偏题。有的同学写“凡人小事”(比如给班级送水的工人),这未尝不可,但没有通过挖掘,让“底层人的光芒”闪耀出来,只简单地叙述,立意显得浮浅轻飘。
2.材料使用方面。
有的材料与主旨不合。不少同学写到雷锋,雷锋平凡吗?不平凡。有的同学把“我爸是李刚”的材料用在作文中,材料新则新矣,但似是而非。作为“官二代”的李刚之子(李启铭)的行为是藐视国家法律、践踏他人生命,岂是一个不“尊重平凡”所能概括的?还有同学写李白离开宫廷,漫游山川,追求平凡,也是生拉硬扯。材料使用不当,要么是对材料理解不准,要么是因材料缺乏而勉强使用。
仍然有不少同学对现实生活闭目塞听,一味热衷于向历史和传说搬救兵,材料陈腐,面目可憎,读来生厌。向生拉硬扯胡编乱造的作文“喊停”!
3.少数同学文字功底太差,词不达意,错别字多。卷面涂改乱画,书写潦草难以辨。
四、努力方向
1.思想上高度重视作文。平时多读书,多积累,多参与交流讨论,特别是课堂上保持思维的活跃,积极大胆地表达观点。
2.多关心“窗外事”,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要养成思考的习惯,不能自喜于懵懂顽童状态,如果一直“长不大”,作文势必低幼化。
3.平时作业认真书写,写出一手漂亮字,一生受用;勤查工具书,消灭错别字。爱卷如面,才可能爽心悦目,清秀怡人。
五、优秀作文
尊重平凡
道家学派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于无所凭待,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逍遥。尽管庄子思想中存在一些消极成分,但不容否定,未数数然于世应成为我们的人生观。
当今社会,不汲汲追求名利的究竟还有多少人呢?网络红人、舆论炒作、公司包装„„这些东西在报纸、网络上屡见不鲜;一些选秀节目,打着“实现年轻人梦想”的旗号,却为一些选手暗箱操作„„
致福,真的那么重要么?
但是,也出现了不少这样的事实。世界巨富,捐掉了他们大半的财产;一些明星,小心地维护自己的家庭不受媒体干扰;伟大的科学家,衣冠朴实、生活简单„„
平凡,值得我们去追求!
前不久,电视上报道了平凡人郭明义的事迹。是的,他是何等的平凡!仅仅是一个普通工人,默默无闻。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凡的人,资助了多少贫困学生,用自己的血液挽救了多少条生命呵!在全国各地做爱心讲座的同时,他仍然坚持献血并去看望那些被他资助过的学生们,嘱咐他们好好学习,快乐生活,俨然成了他们温和善良的大哥哥或是父亲!
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本可以像别人一样,借助现代社会高度发达的媒体、舆论疯狂地炒作自己,从而获得财富,使日子更加美好,非凡生活视等闲。但是他没有,他甘于平凡,因为他知道“平凡”便是对他的赞美;因为他心灵安定,精神充实;因为他不愿数数然于世;因为他所尊重、追求的比财富地位更加来之不易——那就是平凡!
不要汲汲于富贵,那里是人心险恶,钩心斗角的战场!平凡比于财富、地位,它包含的是人性、善良、淳朴与美好„„尊重平凡,追求平凡,拥抱平凡吧,那里是人性的归宿。平凡呵,平凡!这是对一个人的褒奖!
人,本是平凡地来到这个世界,何不平凡地走一遭,幸福且美好!能做到平凡,本身却已不平凡!
未数数然于世,尊重平凡!
尊重平凡
某日开窗,只稍稍用力一拉,忽然从窗角弹出一根小草茎。原以为是什么石沙卡在窗的边缝里,倒不在意,凝神细视,原来是这小草茎躲在角落,直到被我生生拔出才现于世人。
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它生了根,出了芽,长了叶,什么时候等到了日光开始茁壮。只知道我稍稍用力拉了扇窗户,在这个不经意的动作里,小草茎已悄然告别。莎士比亚说过,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对于草茎自己,这个某日一定有出很悲惨的悲剧。但对于我们:不。真可笑,一根平凡的草和“悲剧”这个词实在不相配。且不说草地上那成片成片注定被践踏的草,就是窗台角落里的一根小草茎,还没等到生长成草般渺小就已消失,何足为道?
某个春暖花开的季节,某只糊涂的鸟,小鸟的嘴里含着风捎来的种子,在栖息于某个窗台时,不慎落下其中一粒。什么也没有发生,只是一颗再普通不过的种子偶然的掉落在窗角的灰尘里。稀薄的灰尘而不是沃土,骄戾的烈日而不是和蔼的光源,暴风骤雨而不是溪流点点。大自然和我们一样毫不尊重这颗种子,甚至忽略它的存在。然而同样是在这悄无声息中,这种子萌出了绿色,汲取它一切可以触摸到的光,吮吸一切流过它的水。种子成长为草茎,学会在窗角对它的未来招手。也许是在黑暗的角落,所以我没有见过它,也许只是一根平凡的草茎,所以在芸芸众生中我认不出它,也许是那平凡的力量湮没于形色各态、广阔辽远的世界,我拔了它,但我们没有理由小视这种力量。
没有谁甘心作为一棵草,没有谁甘愿被别人践踏,没有谁希望终身站在窗角。但如果已成为一棵草,在艰难的环境中没有死去,而是以大树的姿态面向世界生长,把同样的渴求化为更为坚硬的卓越的生命力量。这种精神的存在,即使肉体已经消亡,仍然值得每一个人仰望。
那日,窗户旁我认识了这根平凡的草茎。我将它捡起来,重又埋回家养盆栽的沃土之下,算是给同样平凡的我和它再重新来过一次的机会。
尊重平凡
又是跑一千米,呼吸急促的声音交织血液的流淌,汗液也会因奔跑的那双腿匆忙留下,又蒸发在一片冷气中。阳光很足,晒得时间也慢了,整整四分多钟却如漫长的旅途。终究名次还是不前。
我打电话跟我妈说。
尽力跑完了全程是最好的。
妈妈每次都会这么说。平时学习成绩一般,做人也平平,妈妈只会让我尽了力就行。从不争个名次,我学着尽力,去向书上说的那样在自己的土地上辛苦地开垦、播种。希望,我总是像眺望一样对着它渺茫。
因为我种不出月季、种不出果树,只能是草。很平凡的东西,可是我尽力了。老师看到我仍不知我的名字,我的分数也一直在中游徘徊,如同无望的旅人,没有了目的地。
不能放弃!尽力!妈妈还是会这么说,我愈来愈不能理解,妈妈怎么不让我去争个名次,我怎么自己也不去争出来个名次!从小在外的补课,早早的预习、复习,都是为了竞争,拼命做个人上人啊!
我要去追问,我要知道平凡是什么!
偶然间读到《孩子,你慢慢来》,慢慢等着扎花束、想起华安一天一天那样自然而然的长大,只觉得《孩子,慢慢来》的龙应台,是希望孩子快快长大成人成才,又多么在理智上迫切希望他一个脚印一个脚印踩稳了去成长。
成长的过程不可能每一个阶段都是巅峰!是去积蓄的平谷期,而不总是站在人生的顶端,戴着胜利的王冠吧。平凡不能只是平庸,而是一个萌芽的过程,真正的花朵只能在草长出后才会绽放的,人生的华丽没有的你努力哪里来呢?
校园里的树也是如此,平凡的一年四季长叶枯落,待到它们满树绿叶凋零光了,却更加平凡了。可是,它们在为下一年绿荫做着准备。
平凡不能是平庸,尽力就行。因为是要继续,在最后的关键爆发力量。如同花朵一样,开出生命的价值来。平凡是要去面对的,更是应尊重的。
欣喜的发现其实一千米跑步进步了四五名,不知道挂了电话后的妈妈是否继续看《孩子,你慢慢来》。早上推开窗。发现天还没亮,微弱的光线照在校园那些树上好美。
尊重平凡!
尊重平凡
“哗——”拉开窗帘,阳光进来了,并没有那么耀眼,只是一种平淡的温暖,却充满了每一个黑暗的角落。
桌上有一封信,很普通的信纸,分班之前老班写给我的,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欣赏你,是为你的纯真与平凡。”然而,“平凡”,我并不懂。
我舒展开四肢,尽情享受着这短暂的温暖。平凡?我的头脑开始思绪万千,然而,大脑皮层却告诉了我,你在追求着不凡。
高二仿佛不那么平淡,为了竞选学生会的学习部部长,我可谓煞费苦心,一次又一次地与搭档康讨论着、准备着,只为了那个我认为不凡的位臵。
康并不想竞选的,他曾对我说:“我只想做个平凡的人,这样就够了。”而对于我,九型人格中实干者的我,并不想当一个平凡的人,或是不屑于吧。于是,康还是被我拉过去了。
竞选之前的面试,由于种种的意外,淘汰了。我认为的那份不凡的位臵,终究不是我的,我回了宿舍,一副郁郁不得志的样子。
夜深了,整个城市的灯光都闭上了眼睛,而我思绪中的摩天轮还在不停转,还记得淘汰后康的那种兴奋:“太好了,终于没被选上。”我也在矛盾,是否真如康所言,平凡的心,比什么都好?
时隔几周,食堂里的幽暗角落,只有一个身影,我,默默地吃着饭,好友宁端着饭过来了。我们聊了很久,宁告诉我,他想当一个平凡的人。宁以前一直是个不凡的人,能力强,学习好,据我所知,之前他在竞选学生会主席时,也被淘汰了。
宁现在果真成了一个平凡的人,但他活得很充实,而我呢?
清晨的阳光并未散去,我再次翻开老班给我的信,指尖触摸着熟悉的字句。“我,过去的我,也许真的很平凡吧?”想着,我突然抬起头,望着“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的天空,那是怎样的一片蓝啊!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有所待,但至少能够心灵安定,精神充实,做一个平凡的人。
打了个电话给康,我说:“我想做个平凡的人。”
尊重平凡,因为人本就是平凡的,对我如此,对别人也是这样。
尊重平凡
还记得小学时,老师问:“同学们,‘平凡’的反义词是什么?”大家齐刷刷地回答,“伟大!”从那时起,小学生的脑子里便被灌输了“要做一个伟大的人,拒绝平凡”的思想。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无非是一些“助您成功,成就不凡”的小广告,其夸张的语言,简单的过程,诱人的结果更是令广大消费者猛掏腰包。因为在中国人的眼里,只有鹤立鸡群,独占鳌头,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才能光宗耀祖,荣归故里,才能享尽荣华富贵,不枉此生。于是,平凡成为了大家所忽略的东西,甚至是所厌恶的东西。
然而在发达国家瑞典,他们把平凡当成是对一个人最好的赞美,因为这意味着他心灵安定,精神充实,而这似乎比不凡的财富、地位更难追求!试想:如果你有豪宅,名车,响当当的社会地位,但却整日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过着一种生活充实,精神空虚的日子,会是怎样呢?钱财如粪土,地位如云烟,总有会消失殆尽的一天,到那时你又该如何自处?答案不得而知。
相比较而言,如果你是一个尊重平凡的人,即使你只是一个为生计到处奔波的小职员,即使你还没有干出一番成绩,在社会中建功立业,但是你始终做好本职工作,每天都过着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生活,这也不失为一种幸福。
当今社会,若想要真正构建小康,达到和谐,就必须在民众中倡导“尊重平凡”的思想。尊重平凡,可以使心灵得到救赎,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也可以创造出不平凡的美好;尊重平凡,也可以使精神世界更加充实,达到全民和谐,共奔小康,不断赶超发达国家的效果。我们向别国学习,不仅仅要学技术,学文化,更要向他们学习思想——尊重平凡的思想。
最后,我想说如果有机会,我愿意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无论今后是采菊东篱下,还是奋斗在信息化社会的第一线,我都希望有一个平凡而安定的生活,简单充实,一家人其乐融融。因为我尊重平凡,并坚信:平凡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伟大的幸福。
第四篇:《平凡的世界》读后感:尊重规律
尊重规律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原创: 衡水分行 王胜男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小说,一夜看完有点走马观花之嫌。但是不论怎样不负责任的阅读方式都会给读者一个基本的印象,而这个印象对于我来说是很深很深的,所以我将这个印象写出来,同时写一下我的观感。
这本书时间跨度是75年至85年。发生地点在广袤的黄土高坡上一个叫做双水村的地方。基本上整部小说是写双水村的变化和双水村的人。在这个十年里,中国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双水村及双水村的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缩影。在那段年代里,文化革命结束了,邓小平上台执政带来了改革开放。
我不想详细的叙述小说的内容,实际上里面包含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路遥显然是想用一种现实主义的笔法细致的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在里面各个阶层不论性格面貌都栩栩如生的人物我随口都能数出好多。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因为路遥的精湛的小说功底,极其严肃的写作态度,使这部小说具备了作为那一段历史最好的辅助教材。
显然,我无法做小说评论,这当然是因为水平的原因。但是这部小说给我最大的教育意义则是一种对农民的深刻理解。现代城市年轻人可能很难真正理解农民,农民的生活,农民的想法。实际上笔者本人也不曾有过真正的了解和认知。如果要有这种水平的想法恐怕必须经历过农村生活。但是间接知识也能够带给我们启示和触动。这就是《平凡的世界》,这就是《许三关卖血记》。这些小说能够深刻的反映农民的生活和喜怒哀乐,读完这些小说从某个意义上说我们也经历过了那个时代,也曾在田中挥汗如雨。这些书的现实意义在于中国的现状,在于历史的延续,在于未来的展望和我们年轻人自身的提高:对人性的理解,对中国的理解,对构成中国大地那一片片生命陆地的人们的理解。
另外一个方面,我很喜欢路遥的出发点——平凡的世界。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
我想,《平凡的世界》的真正意义在于揭示了人的命运、家庭命运、社会命运维系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上,尊重规律,变革制度,建设和谐社会才是中国农村、中国希望所在!
第五篇:请尊重我的平凡励志美文
大学里,处处是创业的口号,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甚至很快有了一个创业协会。纳新的时候被同学拉过去帮忙做点事,没想到场面出奇的火爆,小小的会场里熙熙攘攘的甚是热闹。不知是自己独行的太久已不习惯这种场合,还是因为这里太拥挤根本容不下我,一时间觉得吵得人心烦意乱的。忙完了同学吩咐的事情我就匆匆的出了会场。
上大学以来,俯拾皆是俞敏洪、马云、李开复的励志故事,他们受到各种创业人士的追捧,传记和语录一路大卖,流行程度堪比任何世界名著。而我,守着自己的书桌只是清静的过着读书人的日子。
有时候我很困惑,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那么光芒万丈吗?如果我说我不想要那么高的社会地位,也不想追求那么多的财富,只想自由随性的生活,那肯定会被认为胸无大志,没有出息。所以,我只能沉默。
这个时代里那么多的人都迫切的渴望成功,而成功的标志却很单一,就是财富。再说具体点,大学成功与否就在于你是否能在毕业之际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有幸的是大一时读过李开复的书《做最好的自己》,其实如果仔细读这本书,就会发现李开复先生倡导的也是价值观的多元化。成功可以是自己对自身能力的不断突破和挑战,不需要去迎合别人的喝彩和艳羡的。
人可以有很多种活法,怎么活要追随自己的内心。太多的人似乎都活得有些千篇一律。我们的时代又何尝不是呢?总是有榜样不断的催生出来,在成名之后故事就多得不胜枚举。对于经历的描写又逃不脱一些惯常的手法,大学落榜,辞职下海,承受各种压力把事业做大做强。(励志)其实,他们在经历这些的时候未必想的那么长远。路都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没到最后谁也不能说尽了前面的风景。
当你们那么热衷于崇拜那些叱咤商场的CEO时,你们有没有想到有哲人一针见血的指出,“富裕就像身上的肥肉”?
能不能允许我平凡地活着?
我不想做老板,只要能安分的工作,拿不多但足够生活的薪水。不需要大房子,一处遮风避雨的居所就可以。家的温暖和幸福不是豪宅可以庇护的,是亲人之间的血脉相连,还有与爱人的同甘共苦。
一个老师曾经在上课时一字一顿地说:“我们的生活到底需要什么?那么多需要只是商家强加给我们的,那房子车子真的是必须的吗?铺天盖地的广告让人信以为真。其实他们只是活的太被动。”之前我对这门课并不是很感兴趣,但对她说这句话时的诚恳依然记忆犹新。
当人们以财富衡量成功时,会有人不为所动吗?希望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