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竞”出动力“选”出活力
——**县@@推行干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县@@党委:
为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任用竞争激励机制,促进人才优化组合,增强机关干部队伍的生机活力,提升**县@@整体形象。今年以来,**县@@党委按照“因事设岗、因岗定责、权责一致”和“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的原则,在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中开展了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全乡打破原党政办、计生办、财政所、林业站、执法中队等单位及人员身份界限,成立“一点两办五中心”,“一点”即干部驻点,“两办”即党政办、效能办,“五中心”即农村经济发展中心、基层组织建设及社会管理中心、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共设定31个岗位,其中中层岗位7个、一般岗位24个,共有7名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24名干部通过双向选择,竞争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有4名干部待岗。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进一步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从而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高度重视,严把一个“慎”字。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直接关系到全乡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进退留转,会触动部分同志的切身利益,如果处理不慎重,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正常运转。乡党委高度重视,针对机关干部队伍现状,从酝酿筹备到组织实施,先后4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并到周边乡镇考察学习,成立了党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组,负责对双向选择竞
争上岗工作协调组织和实施,抽调专人具体办公,为竞争上岗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宣传造势,注重一个“深”字。通过多次召开党政领导、竞争上岗对象和村书记、主任参加的交心会、座谈会,并召开动员大会,把全乡干部的思想统一到乡党委的决策上来,使全乡干部形成共识,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竞争。由于宣传动员到位,干部职工积极参与,踊跃报名,竞争激烈,反响强烈。
(三)精心组织,围绕一个“细”字。结合全乡实际,科学制订了《干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实施方案》和《干部岗位责任制考评办法》,全面统筹安排,多方征求意见,合理设臵岗位;在工作结束后,乡主要领导及时对落岗及职位安排有意见的中层干部谈话,稳定他们的思想情绪,并做好思想跟踪教育工作,让他们放下包袱,服从安排,安心工作。同时,对上岗的干部分人分月制定考评细则,工作细化到周,任务安排到人,奖惩兑现到位。
(四)规范操作,体现一个“公”字。始终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重点抓好“五个公开”:岗位职数公开、实施方案公开、竞聘条件公开、资格审查结果公开、综合成绩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并采取民主推荐,择优考虑的办法,进一步规范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的程序,整个过程操作规范、程序严密。
(五)选贤任能,突出一个“准”字。采取集体领导与群众路线、自我推荐与民主测评、“双向选择”与保持稳定“三个结合”的原则进行,坚持从德、能、勤、绩、廉和群众基础六个方面选人用人,进一步优化干部队伍结构,达到了人尽其才、才尽
其用的目的,激发了干部自加压力、争创一流的工作热情,收到了事半功倍、一举多得的效果。
这次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由“伯乐相马”变为“赛场选马”,成为“真才实学的竞争,工作业绩的竞争,群众公认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机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是拓宽了选人视野。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让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既为广大干部提供了自我展示的舞台,又极大地拓宽了选人视野。同时采用单位测评、公开演讲和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充分体现了广大干部的意愿,为选拔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党管干部和群众路线的最佳结合。通过竞争上岗,干部的文化、年龄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一批年轻干部脱颖而出,7名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为38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达100%。
二是扩大了基层民主。过去选拔任用干部,群众参与少。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中,乡党委把竞争职位和任职资格公开,竞争程序、办法、过程公开,接受群众全程监督。每个干部对选拔中层骨干都有发言权,并通过投票反映自已的意愿,民主测评率占100%。
三是树立了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的原则选人用人,克服了以前圈子小,透明度低,群众参与度不高,由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的干部任用形式,实行公示公认、双向选择,让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可以说这次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基本做到了上者服从,下者服气,领导超脱,群
众满意,树立了正确的用人导向。
四是激发了干部活力。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改变了过去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等现象,增强了干部危机意识,激发了干部工作活力。一些年轻同志看到了希望,明确了努力方向,老同志也有了危机感,大大增强了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竞争落岗的同志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决心变压力为动力,增强了竞争意识和争先进位意识,干部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实行干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是一项政策性强、工作标准要求高、涉及面广,改革性比较强的工作,因此,我们要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大胆探索,积极实践,进一步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度和满意度。
第一,工作机制的建立需要科学化。为防止干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随意性,应建立完善相应的长效工作机制,逐步使干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干部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同时,只要出现领导职位空缺需集中选拔干部时,必须实行竞争上岗,以增强竞争上岗工作、双向选择工作的经常性,使竞争上岗最终成为干部岗位变动、职务升迁的重要手段。
第二,选拔程序的设定需要科学化。将初始提名作为竞争上岗的第一道关口,民主推荐在先,确定考察对象在后。严格按照竞争上岗的职位数量,根据民主推荐和考试情况,择优确定上岗人选,达到选贤任能的目的,使上者服众,下者服气。同时,党委在确定职位人选上,有一定调配余地,不简单的以成绩取人,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特殊岗位和干部本人特点进行安排,人尽其才,更有利于工作。
第三,民主测评的方式需要科学化。改进民主测评工作,重点是要正确分析和运用民主测评结果。一方面,要把民主测评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群众评价不高的干部一般不能作为考察人选;另一方面,又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尤其对那些平时真抓实干、坚持原则、敢于负责而得票相对较少的干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结合这些同志的工作实绩给予正确评价。为防止拉选票、恶意压分甚至打零分等不良现象发生,应在民主测评中合理设定最低分数线,以避免结果失真。
第四,思想工作的沟通需要科学化。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全过程,对竞争上岗落选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落选的同志,乡党委逐个分别谈话,帮助客观得分析优点,指出不足,打消顾虑,使其能正确对待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同时对每一位上岗者分别谈话,从政治思想、工作作风、能力素质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第五,后备干部的培养需要科学化。竞争上岗的落选者中有一批素质较高的优秀人选,要解决重当选者、轻落选者的问题,可建立后备干部管理机制。从后备干部队伍中,选择一些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重点培养锻炼,促使他们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丰富工作经验,待条件成熟后,再将其选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同时,加强对竞争上岗的干部跟踪管理,动态掌握干部的适应情况和人岗匹配度,对经工作一段时间发现实际能力不强、只能纸上谈兵的,要立即进行调整。
通联:**县@@党委,电话:
第二篇:2011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施方案
皖计研[2011] 3号
关于印发《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施方案》的通知
院属各部门:
《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施方案》已经院领导办公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特此通知
附:《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施方案》
二○一一年二月十八日
抄报:省局政治部。附件:
安徽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施方案
为深化省计量院人事制度改革,按照“调整、整合、巩固、提高”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合理使用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安徽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和省局《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精神,决定开展全员竞聘上岗,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认真落实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通过竞争上岗,把勤奋敬业、精明强干、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上来;通过竞争上岗,努力实现工作效率大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通过竞争上岗,建立起岗位凭竞争、报酬凭贡献、使用凭实绩的用人激励机制,形成奋进和谐的工作氛围,以适应新时期计量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的领导,成立以陈镇同志为组长,金美峰、冯进安同志为副组长,许钢、何纲健、陈修金同志为成员的省计量院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院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冯进安同志兼 任办公室主任,陈修金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对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顺利进行。
三、部门设置
管理部门设置:办公室(联盟办)、人力资源部(纪检监察室)、财务部、质量管理部、科研技术部、业务部、信息中心、事业发展部、工会共九个部门,其中办公室(联盟办)和信息中心合署办公,质量管理部和事业发展部合署办公。各部门设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名(根据工作需要确定)。
检测中心设置:电磁检测研究中心、衡器检测研究中心、流量检测研究中心、力学检测研究中心、交通安全检测研究中心、能源计量和能效测试评价中心、热工检测研究中心、医化检测研究中心、几何量检测研究中心(汽车产品质检站)共九个中心。各检测中心设主任1名,可设首席计量师1名,副主任1~2名。设立首席计量师的中心,证书报告由首席计量师负责签发,并对证书质量负责,政治待遇和绩效待遇同部门正职。
四、工作职责
办公室 负责文秘、行政事务、档案、效能建设、办公设施、水电、环境、安全及后勤保障等,承办计量联盟有关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人力资源部 负责人事、劳资、干部人事档案、在职职工教育培训、人员考核、职称评定申报、人力资源的管理、调配和保障等工作;按照上级纪检监察机关的要求,监督检查行政监察对象贯彻落实有关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负责开展党风党纪和廉政勤政教育,受理对党的组织、党员和监察对象违法违纪行 为的检举、控告,查处违法违纪案件;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做好党建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财务部 负责院财务管理、财务预决算、各类报表上报及汇总、财务状况分析等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质量管理部 负责全院质量方针、目标、质量体系运行、质量档案管理、资质评审/认可、各类受控文件和程序管理等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科研技术部 负责院科研规划、计量标准建标/复查、技改技措、学术研究、环境试验、恒温机组等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业务部 负责业务市场开发、强检计划、检测合同、客户档案、检测印章、仪器收发和收费标准执行等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信息中心 负责全院网站建设、规划和管理工作,做好服务器的维护、软件系统正常运行、更新,及时备份核心数据。做好网络化办公、网络安全防护和网络整体形象策划与宣传工作,及时更新网站内容等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事业发展部 负责本院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做好业务发展的策划、拓展,及时捕获信息资源,为省计量院的发展服务,加速我院的快速发展;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工会 负责做好本院工会相关工作,抓好群团组织建设和离退休人员管理等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
电磁检测研究中心 负责电磁类检测工作,对检测结果和出具的报告、证书质量负责,并做好本部门测量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积极开展电磁类检测技术的研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目标任务数:909万元。衡器检测研究中心 负责衡器类检测工作,具体包括衡器、和出租车计价器等项目,对检测结果和出具的报告、证书质量负责,并做好本部门测量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积极开展衡器类检测技术的研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目标任务数:1226万元。
流量检测研究中心 负责流量、容量类检测工作,具体包括流量(油、气、水)和容量(大、中、小)、加油机等项目,对检测结果和出具的报告、证书质量负责,并做好本部门测量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积极开展流量、容量类检测技术的研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目标任务数:724万元。
力学检测研究中心 负责力学类检测工作,具体包括质量、力值、声学、振动、粘度、密度等项目,对检测结果和出具的报告、证书质量负责,并做好本部门测量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积极开展力学类检测技术的研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目标任务数:640万元。
交通安全检测研究中心 负责交通安全类检测工作,具体包括汽车检测线设备、雷达测速仪等项目,对检测结果和出具的报告、证书质量负责,并做好本部门测量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积极开展交通安全类检测技术的研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目标任务数:350万元。
能源计量和能效测试评价中心 负责开展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监测工作,进行能源计量技术、能效测试、用能产品能效评价和能源计量评价,接受客户委托开展能源审计、能源平衡测试等工作,积极探索能源计量数据管理和应用的有效途径,向社会提供能源计量技术服务,为节能减排提供技术保障;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热工检测研究中心 负责温度压力类检测工作,具体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等项目,对检测结果和出具的报告、证书质量负责,并做好本部门测量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积极开展温度压力类检测技术的研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目标任务数:1305万元。
医化检测研究中心 负责医疗化学类检测工作,具体包括医疗、化学、气体等项目,对检测结果和出具的报告、证书质量负责,并做好本部门测量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积极开展医疗化学类检测技术的研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目标任务数:710万元。
几何量检测研究中心(汽车产品质检站)负责几何量类检测工作,具体包括几何量类、汽车整车与零部件等项目,对检测结果和出具的报告、证书质量负责,并做好本部门测量设备的管理和维护保养工作,积极开展几何量类检测技术的研究;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目标任务数:1188万元。
五、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应具备的资格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热爱计量事业。
4、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5、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竞聘各部门正职的资格条件
1、需在八级职员(副主任)岗位职位或中级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纪检监察岗位按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2、应具有本岗位工作所需的政策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较强的组织指挥和协调执行能力,能完成本院下达的各项岗位目标任务。
3、新聘任的各部门正职人员,截止于2010年12月31日,年龄未超过50周岁。
(三)竞聘各检测中心首席计量师的资格条件
1、需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在中级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八年以上。
2、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解决部门检测工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能积极主动配合主任完成本院下达的各项岗位工作任务。
3、中级职称,截止于2010年12月31日,年龄未超过50周岁;高级职称年龄可适当放宽。
(四)竞聘各部门副职的资格条件
1、竞聘管理岗位上的副主任职务,需在九级职员(科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或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竞聘检测中心副主任职务,在检测岗位上具有二年以上工作经历。
2、具有所需的政策理论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一定的组织指挥和协调执行能力,能积极主动配合主任完成本院下达的各项岗位目标任务。
3、新聘任的各部门副职人员,截止于2010年12月31日年龄未超过40周岁。
(五)竞聘管理部门岗位工作人员资格条件
竞聘管理岗位工作人员一般需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专业对口、具有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对管理部门副职人选和新进管理部门人员,将由院领导班子在征求新任部门主任意见的 基础上,研究决定。
(六)竞聘各检测中心检测岗位人员的资格条件 竞聘检测中心检测岗位一般需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所学专业对口、具有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
(七)竞聘工勤岗位工作人员资格条件
竞聘工勤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工勤岗位专业资格。
六、竞聘程序
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坚持自愿原则,并结合岗位设置方案,采取个人报名、分步组织实施。工作程序为:
(一)制定方案。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有关要求,结合往年竞聘上岗经验和实际工作需要,制定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实施方案(2月12日前完成)。
(二)宣传发动。实施方案确定后,召开动员会,公布实施方案,引导员工端正思想,鼓励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参与竞争。(2月18日前完成)。
(三)竞聘对象。全院在岗工作人员(含聘用人员、在外挂职人员)。
(四)各岗位的竞聘程序
1、竞聘各部门正职:
(1)填写申请表。符合部门正职报名条件者,到院人力资源部填写《部门正职竞聘申请表》(2月21日上午11时前完成)。
(2)资格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竞争上岗实施方案规定的资格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向院领导小组报告审查情况(2月21日完成)。
(3)竞聘演讲。根据资格审查的结果,由竞聘领导小组办 公室通知符合条件的竞聘人员,参加竞聘演讲(对不符合申报的人员,告知不能参加竞聘的原因);竞职演讲内容:本人对竞争上岗的认识;个人工作简历,近三年的工作实绩(以2010年工作实绩为主);本人竞聘该岗位的优势条件;完成目标任务工作设想等;竞聘演讲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2月22日前完成)。
(4)群众测评。全院中层以上干部、工会委员,对竞聘演讲者进行测评(2月22日前完成)。
(5)研究决定。院领导小组成员根据竞聘者的竞聘演讲及日常工作等综合情况,结合测评意见,进行票决;根据票决情况,院领导班子研究决定部门正职人选,并对拟定的人选进行任前公示。现任中层领导职务竞争落选者,按事业单位干部政策执行(2月22日前完成)。
(6)公布结果。院领导小组公布各部门正职人员名单,新提拔的部门正职,按干部任免权限履行申报手续。(2月22日前完成)。
2、竞聘各检测中心首席计量师:
(1)竞聘各检测中心首席计量师人员,到人力资源部领取《首席计量师竞聘申请表》,填写后交回人力资源部(2月21日上午11时前完成)。
(2)资格审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依据竞争上岗实施方案规定的资格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并向院领导小组报告审查情况(2月21日前完成)。
(3)院领导小组对申报人选征求相关部门负责人意见,进行研究决定,并公布首席计量师人员名单(2月22日前完成)。
3、竞聘各部门副职:
(1)竞聘各部门副职的人员,到各部门主任处申请领取《部 门副职竞聘申请表》,填写后并交所申请的部门主任(2月23日上午11时前完成)。
(2)各部门主任根据申请人员的具体情况,确认本部门副职的人选,并在申请表签署意见后,报送院领导小组办公室(2月23日下午2时前完成)。
(3)领导小组对各部门拟定的副职人选进行研究决定后,公布各部门副职人员名单(2月23日前完成)。
4、竞聘管理部门各岗位工作人员:
(1)竞聘管理岗位工作的人员,到各管理部门主任处申请领取《管理岗位工作人员竞聘申请表》,填写后并交所申请的部门主任(2月24日上午11时前完成)。
(2)各部门主任根据现有在岗人员和人员报名情况,确认本部门的人选,并在申请表签署意见后,报送院领导小组办公室(2月24日下午2时前完成)。
(3)院领导小组对各管理部门拟定的上岗人选进行研究决定后,公布管理部门岗位上岗人员名单(2月25日前完成)。
5、竞聘检测研究中心检测人员
(1)竞聘检测研究中心岗位人员,到各检测中心主任处申请领取《检测中心岗位人员竞聘申请表》,填写后并交所申请的部门主任(2月24日上午11时前完成)。
(2)各部门主任根据本院拟定的人员岗位设置数和报名人员情况,确认各部门的人员,并在申请表签署意见,统一报院领导小组办公室(2月24日下午2时前完成)。
(3)院领导小组对各检测中心拟定的上岗人员进行研究决定后,公布各检测研究中心上岗人员名单(2月25日前完成)。
七、需要说明的事项
(一)双向选择已上岗的人员,可由本人申请,经院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作适当调整。
(二)从管理部门分流到检测部门的同志,如落聘,由院统一培训后,向各检测中心推荐上岗一次。
(三)其他双向选择落聘人员,先按待岗处理。具体政策另行研究决定。事务所工作人员根据需要设置。
(四)落聘人员可以申请自愿离岗,经批准同意的自愿离岗人员,执行以下离岗待遇:工龄满30年及以上的人员,全额发放原执行工资;工龄30年以下,25年及以上的,发放原执行工资的60%;工龄25年以下,15年及以上的,发放原执行工资的50%;工龄15年以下,5年及以上的,发放原执行工资30%(自愿离岗人员原执行工资中的通讯补贴、考勤费、误餐补贴扣除后计发,不享受其他任何福利待遇);工龄5年以下的不享受自愿离岗规定。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按政策规定缴纳,参与正常调资、连续计算工龄(仅计入本人档案,实际不增发工资)。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按政策办理退休手续。
八、本实施方案的解释权为院竞争上岗、双向选择领导小组。
第三篇:市工商局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施办法
第一条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组通字〔1998〕33号)文件精神,为建立和形成选贤任能、能上能下的干部竞争机制,促使全市工商系统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推进和规范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特制定本意见。
第二条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要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依据,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促使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励工商干部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开拓进娶奋发向上,努力建设高素质工商干部队伍。
第三条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市局、县市局和市直各分局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坚持党管干部、实事求是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本意见中的竞争上岗适用于股级以上中层领导职位人员的选配。遇有下列情况,可通过公开竞争方式确定人选:
(一)职位出现人员空缺的;
(二)机构调整或现有人员超出职数限额,需要进行人员调整的;
(三)按规定进行职位轮换,有必要通过竞争确定人选的;
(四)其他需要实行竞争上岗的。
竞争上岗原则上在本单位实施。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经市局党委批准,也可面向全市工商系统组织竞争选拔。
涉及不宜公开竞争的职位,可不列为竞争上岗的范围。
实行竞争上岗职位的具体数量和范围,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有关单位党组织确定。
第五条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和资格:
(一)本单位在编在岗的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的工作人员;
(二)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
(三)通过公开竞争晋升职务者,原则上还应具备党和国家规定的职务晋升的资格条件。为鼓励竞争,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必要时可以适当放宽参加竞争上岗的资格条件。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特别突出的,经党组织批准,可越一级参加公开竞争。
(四)具备竞争职位规定的其他任职资格条件。
第六条实施竞争上岗,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和方法进行:
(一)公布职位。通过一定形式宣传竞争上岗的目的和意义,公布竞争职位、任职条件以及竞争上岗的程序、办法等事项。
(二)公开报名。一般由符合条件的人员个人自愿报名,并填报竞争上岗申请表,也可采取个人报名、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报名。
(三)资格审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据竞争上岗的条件,由人事教育部门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并报有关单位党组织研究确定后公布审查结果。
参加竞争每一职位的人数应在2人以上。对报名参加竞争某一职位人数较多的,由党委在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确定竞岗对象,最多不超过3人。如报名参加竞争某一职位的人数在报名最后截止时间只有1人,则按个人述职、民主测评、组织决定的程序办理,其中民主测评所得票数应占投票人数的50%以上。
(四)竞争演讲。组织召开竞争演讲会,与会人员一般为本单位在编在岗人员,也可扩大到下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由参加竞争者进行演讲,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德才情况和做好竞争职位工作的设想。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在竞争演讲前先对资格审查合格者进行考试,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履行竞争职位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者,进入演讲程序。演讲后,还可就有关问题进行答辩。
(五)民主测评。由参加演讲会的人员对参与竞争者能否胜任所竞争的职位进行现场无记名投票,并将测评结果量化为得分。有投票资格的竞争演讲者,不参加其竞争职位的投票。综合评分为100分,由四部分组成:一把手推荐、其他班子成员推荐、群众推荐、考核。四部分所占比例之和为100%,其中班子成员所占比例不高于40%,群众推荐所占比例不低于50%,考核所占比例不低于10%。推荐投票分三种对象统计投票得分,计算公式为:某人推荐任职得分=(某种对象所得任职票数/某种对象的投票人数)×某种对象所占比例×100。考核分=考核所占比例×100-近3年考核结果中基本称职等次数。
(六)确定考察对象。根据对竞争人员民主测评结果,由党组织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
(七)组织考察。组成考察组,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形成书面考察材料报有关单位党组织。
(八)决定任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任用。
第七条一般工作人员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岗位的,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公布岗位。公布一般工作人员双向选择的岗位。
(二)填报志愿。一般工作人员按自身的情况和特长选择工作岗位,填报双向选择志愿表,每名工作人员一般应填报2个岗位;
(三)双向选择。用人单位负责人综合选择者的志愿和岗位要求提出本单位工作人员配备的建议名单,由党组织根据各单位负责人的提名和工作人员的选择意愿,综合平衡后,确定定岗人员,并予以公布。
第八条对在上一级职位竞争上岗中落岗的人员,可报名参加下一级职位的竞争上岗,或直接参加一般工作人员的双向选择。对竞争上岗中落岗的干部,原担任中层干部的,可由组织再推荐一次上岗,若再次落岗,还可参加一般工作人员双向选择。对在双向选择中落岗的人员,以及既不参加竞争上岗又不参加双向选择的人员,可由组织推荐一次上岗,对不服从组织安排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条组织开展竞争上岗和双向选择工作,要符合有关干部轮岗交流、任职回避、职务提任等规定。
第十条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切实加强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严格干部人事工作纪律和办事规则,对违反干部人事工作纪律和搞不正之风的人和事,要严肃处理。
第十一条本办法由市工商局负责解释,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人事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市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内全体公务员。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工勤人员和所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篇:市工商局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施办法范文
市工商局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实施办法
第一条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关于党政机关推行竞争上岗的意见》(组通字〔1998〕33号)文件精神,为建立和形成选贤任能、能上能下的干部竞争机制,促使全市工商系统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推进和规范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特制定本意见。第二条推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要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国家公务
员暂行条例》为依据,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促使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激励工商干部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努力建设高素质工商干部队伍。第三条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工作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在市局、县市局和市直各分局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坚持党管干部、实事求是和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第四条本意见中的竞争上岗适用于股级以上中层领导职位人员的选配。遇有下列情况,可通过公开竞争方式确定人选:
(一)职位出现人员空缺的;
(二)机构调整或现有人员超出职数限额,需要进行人员调整的;
(三)按规定进行职位轮换,有必要通过竞争确定人选的;
(四)其他需要实行竞争上岗的。
竞争上岗原则上在本单位实施。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队伍的实际情况,经市局党委批准,也可面向全市工商系统组织竞争选拔。
涉及不宜公开竞争的职位,可不列为竞争上岗的范围。
实行竞争上岗职位的具体数量和范围,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有关单位党组织确定。第五条参加竞争上岗的人员,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和资格:
(一)本单位在编在岗的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的工作人员;
(二)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的基本条件;
(三)通过公开竞争晋升职务者,原则上还应具备党和国家规定的职务晋升的资格条件。为鼓励竞争,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必要时可以适当放宽参加竞争上岗的资格条件。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特别突出的,经党组织批准,可越一级参加公开竞争。
(四)具备竞争职位规定的其他任职资格条件。
第六条实施竞争上岗,一般应按下列程序和方法进行:
(一)公布职位。通过一定形式宣传竞争上岗的目的和意义,公布竞争职位、任职条件以及竞争上岗的程序、办法等事项。
(二)公开报名。一般由符合条件的人员个人自愿报名,并填报竞争上岗申请表,也可采取个人报名、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报名。
(三)资格审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据竞争上岗的条件,由人事教育部门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并报有关单位党组织研究确定后公布审查结果。参加竞争每一职位的人数应在2人以上。对报名参加竞争某一职位人数较多的,由党委在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确定竞岗对象,最多不超过3人。如报名参加竞争某一职位的人数在报名最后截止时间只有1人,则按个人述职、民主测评、组织决定的程序办理,其中民主测评所得票数应占投票人数的50以上。
(四)竞争演讲。组织召开竞争演讲会,与会人员一般为本单位在编在岗人员,也可扩大到下级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由参加竞争者进行演讲,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德才情况和做好竞争职位工作的设想。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在竞争演讲前先对资格审查合格者进行考试,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履行竞争职位职责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考试成绩合格者,进入演讲程序。演讲后,还可就有关问题进行答辩。
(五)民主测评。由参加演讲会的人员对参与竞争者能否胜任所竞争的职位进行现场无记名投票,并将测评结果量化为得分。有投票资格的竞争演讲者,不参加其竞争职位的投票。综合评分为100分,由四部分组成:一把手推荐、其他班子成员推荐、群众推荐、考核。四部分所占比例之和为100%,其中班子成员所占比例不高于40%,群众推荐所占比例不低于50%,考核所占比例不低于10%。推荐投票分三种对象统计投票得分,计算公式为:某人推荐任职得分=(某种对象所得任职票数/某种对象的投票人数)×某种对象所占比例×100。考核分=考核所占比例×100-近3年考核结果中基本称职等次数。
(六)确定考察对象。根据对竞争人员民主测评结果,由党组织集体研究确定考察对象。
(七)组织考察。组成考察组,对考察对象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考察,形成书面考察材料报有关单位党组织。
(八)决定任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任用。第七条一般工作人员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岗位的,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公布岗位。公布一般工作人员双向选择的岗位。
(二)填报志愿。一般工作人员按自身的情况和特长选择工作岗位,填报双向选择志愿表,每名工作人员一般应填报2个岗位;
(三)双向选择。用人单位负责人综合选择者的志愿和岗位要求提出本单位工作人员配备的建议名单,由12全文查看
第五篇: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实践与思考
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轮岗交流,是深化干部制度改革、选拔高素质人才的有力举措。近几年,我市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队伍中推行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工作中,十分注重实质性效果,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机关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进取精神。新颖独到的选人用人机制,给全市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带来蓬勃生机。
一、摒弃“轰动效应”,让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轮岗交流见到真实效果
早在1998年的时候,我市就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层干部队伍中推行了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双向选择。实践告诉我们,一项好的改革举措出台以后,要始终不渝地遵循其规则,而且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其更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有永久的生命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机关单位的领导干部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换岗交流作为个人需要的“铩手锏”。比如,搞亲疏关系。使个人意愿通过“竞争手段”来实现;树立个人“威信”。新官一上任,就想给人以任人唯贤、大胆改革的形象。不管三七二十一,搞竞争上岗、换岗交流。不问效果如何,干部变动了岗位就是有新举措;摆改革“架式”。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形式上轰轰烈烈,实质上虚张声势。对权力要害岗位原班人马不动,只是把无关紧要的中层岗位拿出来搞竞争上岗或轮岗交流。如此搞轰动效应给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换岗交流带来了负面影响。个别单位搞“感情竞争”,将一些能力水平一般、思想品德不好的人“撮合”到中层领导岗位上。由此人们对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信任度下降了。为此,市委领导在调查研究,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中层干部竞争选拔要网注重实际效果,要把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体现到各个程序和步骤,使民主化程度达到百分之百。
一是规范“一把手用人权”。在有关会议上,市委领导专题组织学习《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公务员法》和《江苏省党政领导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工作实施意见》,结合学习,对全市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领导同志如何选好人用好人提出要求。为进一步规范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把手”的用人权,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一起建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干部选拔任用预审制度,并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机关和事业单位。要求凡是市委机关和乡镇机关选拔任用中层正职干部,都必须提前一个星期将竞争候选人或选拔对象提交组织部进行预审;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选拔任用中层正职干部,也必须由人事局进行预审。组织人事部门对预审对象职务、年龄、文化、现实表现、考核结果等进行把关,从而把住了用人关口。
二是扩大民主参与程度。改变以组织或个人名义确定候选人的做法,由单位干部群众公开推荐候选人。2004年8月,市民政局拿出6个中层正职岗位在全体机关干部中进行公开竞争。在全体机关中层干部和工作人员中推荐各个职位的人选,然后取推荐产生各个职位得票数的前3名作为候选人。为了防止由领导当评委、竞争者能力水平孰高孰低全凭领导人“一锤子定音”的问题,广泛走群众路线,由机关干部和工作人员来当评委。2006年10月,市公安局在18名中层干部竞职选拔演讲中,由该系统一线的79名公安干警担任评委,把评价权交给群众。其结果让人十分满意,真正达到高分者服众、低分者服气。
二、创造“支点效应”,让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出现气象万千
一是创造中层干部最佳成长
环境
。市委提出党政机关干部社会化人才战略,把提高广大机关干部学识水平放在首位。三年来,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层以下干部函授或自学获得本科以上文凭的占总人数的34.6%。与此同时,90%以上中层干部业余学习现代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机关中层干部队伍知识面貌焕然一新。在今年我市教育、卫生系统事业单位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活动中,要求参加竞争者要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同时笔试、面试题也由过去的应用基础知识试题向科学发展社会化职业能力知识试题转变。
二是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最佳竞争机制。我市在农口部门场圃、园所事业单位和乡镇事业单位机构配套改革中,营造一个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按照机构、编制、职位“三定”方案规定,本着公开、公正、竞争、择优原则,将符合条件的所有工作人员参加竞争上岗。对参加中层岗位正职和副职竞争者,打破科室、部门、行业的界限,同时去除资历限制,职务“零起点”竞争中层领导岗位。经过激烈竞争,使67名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中层领导岗位。将一批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干部改任非领导职务或离岗休息。
三是创新中层干部能力最佳锻炼方式。多方位发现启用人才、多岗位锻炼培养人才,是我市建设高素质中层干部队伍的有力举措。今年,市委进行中层干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走出一条适应经济社会对干部成长发展要求的新路子。实行市级党政机关和乡镇中层干部竞争选拔“双向交流”活动。从市级党政机关挑选出23名年轻干部到乡镇(经济开发区)担任乡镇长(主任)助理职务;从乡镇中层干部中选拔出15名同志到市政府综合部门和职能部门担任局长助理职务。这样网一来,使机关和乡镇优秀中层干部有了最佳学习锻炼的好机会,为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创造了先决条件。
三、探求“发展效应”,让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轮岗交流跳出传统沿袭
我们现在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模式,是十多年前设定的。其形式、方法和内容都比较“原始”,已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然而,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和被应用,要在继承上发展,在延继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深化,唯此,才能不断取得实质性成果,使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充满生机活力。那么,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呢?
第一、要解决起点不要高的问题。现在我们有一些单位所搞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主要表现在:学识水平要求低。一般竞争上岗,职位要求竞争者具有大专文化即可,至于学术水平、技能特长一概不谈;能力水平无标准。对参与竞争者本身能力也应有一个界定,能力到底在哪个方面,是否具备此职位任用标准等;气质与心理条件基本上是空白。有人错误地认为,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不像公推竞选科局级、县处级干部那样,对干部心理状态、精神气质要求高。所以,带来从中岗领导岗位上向科局级、县处级选拔优秀领导干部,越来越显得素质层次不够的问题。
第二、要解决方法陈旧的问题。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要与时俱进,要适应现行工作岗位职能要求和未来发展要求。因此,要改进工作方法。一方面,笔试内容要有现代经济科技应用方面的知识,要有行政职业能力、公共基础知识方面的智能。要将竞争上岗笔试与干部文化知识测试区分开来。另一方面,面试或演讲答辩的评委尽量不要在本单位或本部门产生,要跨部门单位,甚至在全市机关中邀请专家学者担任评委。这样就能有效避免成绩评定中出现人缘因素等问题,真正做到评出来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第三、要确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目的,是为了选拔政治上可靠、有较强能力,有群众威信的人。因此,思想品德、学识水平、工作能力都必须具备。在机关或乡镇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工作中,要避免出现重思想品德、轻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问题。要纠正“以票取人”、“以貌取人”、“以人缘取人”等问题。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