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司法所工作实践与思考
为使司法行政工作更好地为新区建设服务,我局领导带领宣传科、基层科、安置帮教科人员深入到全区13个镇、乡、街道、司法所、23个村(居)委会开展调研、检查。通过听取司法所长的工作汇报,镇、乡、街领导对司法所工作情况的介绍,与镇、乡、街领导交换意见,深深感到司法所在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进一步强化司法所工作有了明晰的认识。依法治理、法制宣传方面,星甸镇司法所开展“农民教育工程”活动,送法到农户,带动了农民自觉遵守法律,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盘城镇开展“党的政策、法律、科普知识、文明民谣”四入户活动,并成立专门队伍,走村入户进行宣传教育,解决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镇党委、政府将此项活动列入年终目标考核。永宁镇开展“我与父母同学法”活动,由镇司法所出卷,发给中小学生,利用暑假期间,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沿江镇对弱势群体宣传法律,提供法律服务。永丰乡举办机关干部、村干部、党员培训班,学习有关依法治乡、依法治村等法律法规。珠江、永宁、石桥等镇开展“送法进教堂”活动,对教徒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在安置帮教方面,顶山镇设立“安置帮教基金”,对确有困难的“两劳”释放人员给予适当的帮助。泰山镇同民政等有关部门联系,为生活困难的“两劳”释放人员申办最低生活保障。浦口街道推行“三个一点”,即政府拨一点、单位支持一点、家庭补贴一点,对有残疾或生活无着落的“两劳”释放人员给予经济救济补偿。桥林镇为无房居住的“两劳”释放人员建房并联系安置工作。沿江镇同南钢、扬子等企业联系,为“两劳”释放人员设立过渡性安置基地。乌江镇每年召开二次帮教对象座谈会,五年来,该镇没有发生重新犯罪现象。在基层调解方面,珠江、泰山两镇坚持每月一次调解主任例会,一次纠纷排查,共同讨论疑难纠纷,对重大纠纷做到及时上报,及时调处,利用调解室采用模拟调解庭方式调解纠纷。盘城镇以村、组干部组成“四员”即宣传员、调解员、安全员、信息员,定期定时开展活动,维护本镇的安全和稳定。浦口街道将辖区48个单位、9个社区的调解组织划分为三个片,分片管理,定期召开片长会议,分析社情,讨论调解案件。顶山镇规定重大疑难纠纷必须在基层调委会调处,如有上交,年终考核将对调委会扣分。司法所紧紧围绕乡、镇、街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各项业务,尤其是在开展法制宣传,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排查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维护本地区社会稳定;帮教安置“两劳”回归人员,预防重新犯罪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半年共宣讲法律47场次,受教育45985人次,直接调解纠纷86件,协助调委会调解纠纷68件,防止群体性上访14件,502人。为基层政府提出司法建议11件,全部得到党委政府的采纳,安置“两劳”释放人数53人,安置率89%。司法所工作得到了乡、镇、街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办公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桥林镇陆镇长用“四围绕、四抓”,即围绕目标抓措施落实;围绕中心抓职能发挥;围绕教育抓疏导防范;围绕自身抓素质提高,对司法所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这也是其他乡、镇、街党委、政府对司法所的评价。通过调研、检查,也发现司法所工作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目前农村正处在一个发展转折时期,但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安置帮教、基层调解、法律服务,特别是依法解决矛盾、化解纠纷的职能发挥都明显不能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工作显得被动应付。
2、工作的深入还不够。有的司法所工作只停留在表层上,没有扎实深入下去,村(居)委会包括单位、学校的基础工作没有做好;有些纠纷调解、安置帮教、依法治理、法制宣传台帐不健全,明显反映出工作不扎实、不深入,更谈不上工作的创新。
3、工作信息还不够畅通。司法所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很多特色和亮点,但没有及时总结交流,使整体司法行政工作难以活跃,有声有色。
4、司法所长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司法所长负有带领、发挥一个乡、镇、街范围内的普法、治理、调解、“两劳”、法律服务组织队伍职能的职责,要更好地履行职责,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专业技能。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的职能作用,应着力加强以下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的调解、疏导,为社会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把依法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的一个切入点,采取联合调解、调解庭调解或者依托调解中心进行调解等多种调解方式。应及时排查发现的问题苗头,预防矛盾发生特别是对重大恶性事件、群体性上访事件要定期排查,依靠党政组织超前预防,及时处理。必须全面了解掌握本地区民间纠纷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现状及特点,把握矛盾的动态信息,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准确建议,及时开展治理,通过以上工作为党委、政府排忧,为群众解难,发挥好“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其次,认真开展依法治理、法制宣传工作。乡、镇、街都按区委政府要求制定了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司法所要行使好职能,抓好工作的督促、指导、
第二篇:司法所工作实践与思考
为使司法行政工作更好地为新区建设服务,我局领导带领宣传科、基层科、安置帮教科人员深入到全区13个镇、乡、街道、司法所、23个村(居)委会开展调研、检查。通过听取司法所长的工作汇报,镇、乡、街领导对司法所工作情况的介绍,与镇、乡、街领导交换意见,深深感到司法所在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进一步强化司法所工作有了明晰的认识。依法治理、法制宣传方面,星甸镇司法所开展“农民教育工程”活动,送法到农户,带动了农民自觉遵守法律,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盘城镇开展“党的政策、法律、科普知识、文明民谣”四入户活动,并成立专门队伍,走村入户进行宣传教育,解决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镇党委、政府将此项活动列入年终目标考核。永宁镇开展“我与父母同学法”活动,由镇司法所出卷,发给中小学生,利用暑假期间,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沿江镇对弱势群体宣传法律,提供法律服务。永丰乡举办机关干部、村干部、党员培训班,学习有关依法治乡、依法治村等法律法规。珠江、永宁、石桥等镇开展“送法进教堂”活动,对教徒进行法律宣传教育。在安置帮教方面,顶山镇设立“安置帮教基金”,对确有困难的“两劳”释放人员给予适当的帮助。泰山镇同民政等有关部门联系,为生活困难的“两劳”释放人员申办最低生活保障。浦口街道推行“三个一点”,即政府拨一点、单位支持一点、家庭补贴一点,对有残疾或生活无着落的“两劳”释放人员给予经济救济补偿。桥林镇为无房居住的“两劳”释放人员建房并联系安置工作。沿江镇同南钢、扬子等企业联系,为“两劳”释放人员设立过渡性安置基地。乌江镇每年召开二次帮教对象座谈会,五年来,该镇没有发生重新犯罪现象。在基层调解方面,珠江、泰山两镇坚持每月一次调解主任例会,一次纠纷排查,共同讨论疑难纠纷,对重大纠纷做到及时上报,及时调处,利用调解室采用模拟调解庭方式调解纠纷。盘城镇以村、组干部组成“四员”即宣传员、调解员、安全员、信息员,定期定时开展活动,维护本镇的安全和稳定。浦口街道将辖区48个单位、9个社区的调解组织划分为三个片,分片管理,定期召开片长会议,分析社情,讨论调解案件。顶山镇规定重大疑难纠纷必须在基层调委会调处,如有上交,年终考核将对调委会扣分。司法所紧紧围绕乡、镇、街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各项业务,尤其是在开展法制宣传,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排查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维护本地区社会稳定;帮教安置“两劳”回归人员,预防重新犯罪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半年共宣~律47场次,受教育45985人次,直接调解纠纷86件,协助调委会调解纠纷68件,防止群体性上访14件,502人。为基层政府提出司法建议11件,全部得到党委政府的采纳,安置“两劳”释放人数53人,安置率89%。司法所工作得到了乡、镇、街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办公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桥林镇陆镇长用“四围绕、四抓”,即围绕目标抓措施落实;围绕中心抓职能发挥;围绕教育抓疏导防范;围绕自身抓素质提高,对司法所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这也是其他乡、镇、街党委、政府对司法所的评价。通过调研、检查,也发现司法所工作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目前农村正处在一个发展转折时期,但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安置帮教、基层调解、法律服务,特别是依法解决矛盾、化解纠纷的职能发挥都明显不能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工作显得被动应付。
2、工作的深入还不够。有的司法所工作只停留在表层上,没有扎实深入下去,村(居)委会包括单位、学校的基础工作没有做好;有些纠纷调解、安置帮教、依法治理、法制宣传台帐不健全,明显反映出工作不扎实、不深入,更谈不上工作的创新。
3、工作信息还不够畅通。司法所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很多特色和亮点,但没有及时总结交流,使整体司法行政工作难以活跃,有声有色。
4、司法所长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司法所长负有带领、发挥一个乡、镇、街范围内的普法、治理、调解、“两劳”、法律服务组织队伍职能的职责,要更好地履行职责,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专业技能。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的职能作用,应着力加强以下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的调解、疏导,为社会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把依法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的一个切入点,采取联合调解、调解庭调解或者依托调解中心进行调解等多种调解方式。应及时排查发现的问题苗头,预防矛盾发生特别是对重大恶性事件、群体性上访事件要定期排查,依靠党政组织超前预防,及时处理。必须全面了解掌握本地区民间纠纷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现状及特点,把握矛盾的动态信息,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准确建议,及时开展治理,通过以上工作为党委、政府排忧,为群众解难,发挥好“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其次,认真开展依法治理、法制宣传工作。乡、镇、街都按区委政府要求制定了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实施计划,司法所要行使好职能,抓好工作的督促、指导、检查、总结。法制宣传要分层次和重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把乡、镇、街和村、居、单位的领导作为重点对象,坚持学法用法相结合,增强权利、义务对等的法治观念,努力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对于职工、农民、社区居民的普法教育,应组织协助有关部门加以落实。要建立居民、村民、职工学法制度,培训宣传骨干,有条件的可以建立普法志愿者队伍,通过普法教育使群众能够依法维护正当权益,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再次,要认真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一要做到管理规范化。要对回归人员及时登记,成立帮教组织,准确掌握帮教对象的生活、家庭、思想等情况,与有关部门签订帮教协议,确定帮教组织方式,逐人建立台帐,做到不脱管、不漏管。二是帮教经常化。刑释解教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社
会群体,受到社会、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帮教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只有循序渐进,经常地开展帮教活动,才能收到实效。三要使安置市场化。要注意依靠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安置,让社会都来关心这一特殊群体。有条件的要建立过渡安置基地,筹集安置资金,申请社会“低保”,有效地推动安置帮教工作的开展,努力降低重新犯罪率。xxx
第三篇: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近年来,基层司法所从“被人遗忘的角落”里走出来,在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的认知、认可和信任。一场声势浩大的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行动在全国展开,这是中国司法行政工作一次深刻的历史变革和质的飞跃,令辛辛苦苦奋战在工作一线的司法人倍受鼓舞,看到了司法行政工作腾飞的希望。作为最基层的司法助理员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的不仅仅是硬件达标带来的欢乐,还有着许许多多的思考。笔者认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要“软硬兼施”,才能全面提升司法所的社会地位和履行职责的能力。
一、基本情况
XX镇地处XX县中部,濒临XX,区域面积XX平方米,辖X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总人口X万多人。2009年,XX所司法所按照《XX省司法厅关于开展创建规范化司法所活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所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在县司法局的正确领导下,结合我镇实际,根据《省级规范化司法所考评细则》,狠抓硬件和软件建设,并顺利通过了市司法局的验收。
自开展规范化建设以来,XX司法所人员队伍逐步走向专业化,XX司法所现有工作人员4名,包括1名司法助理员、1名专职社工和1名专职调解员,2人拥有法律专业本科学历,设所长1人,从而实现了机构编制正规化。
现有办公面积120平方米,办公室二间,谈话室一间,调解室一间,资料室一间。电话一部,电脑三台,打印机一台,空调四台,打印复印一体机一台,与XX司法所合用警车一辆,数码相机一架,档案柜三个,实现了办公设施标准化。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确保规范工作正规化。
县司法局和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司法所工作,认为在新的复杂环境下,必须更加重视司法行政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司法行政工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推进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司法所硬件配置上,按照规范化建设的要求,县局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在镇机关办公场所紧张的情况下,先后多次与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联系沟通,落实司法所办公场所,经常就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协调,并帮助解决,由于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同时,县局的领导也经常到XX司法所,就司法所的规范化建设进行具体的指导,解决所需经费,调整装修了办公场所,添置了办公设备。局领导班子会议先后多次讨论研究司法所建设工作,从而统一了全局上下的思想,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推进提供了思想保证和组织保障。
(二)强化管理,确保内部管理制度化。
实行所长负责制。所长全面负责,具体负责司法所工作职能第六条至第九条;另外两名同志负责第一条至第五条。工作职责分明,同时在具体操作上做到分工不分家。
重视抓制度建设。建立完善了《司法所长工作职责》、《司法所工作人员工作职责》、《人民调解规则》、《人民调解工作流程》等规章制度。以制度来约束人,以制度来管事。
注重资料积累。设置了工作台帐,做到工作有记录。有专门人员进行档案的收集、积累和整理归档。
三、对于现状的思考
(一)民间有句俗语“创业容易、守业难”。从目前的司法所日常工作方式上看,给人一种司法局是“娘家”,镇政府是“婆家”,司法所是“嫁”到“婆家”后不能单独“过日子的小媳妇”。既然是垂直管理立户列编,就应有一套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司法所工作规范有序进行,这是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法庭共同构成我国乡镇(街道)一级政法体系的定位所决定的。笔者认为,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中,不能只是基础设施建设,理顺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同等重要。
(二)在调解矛盾纠纷中,司法所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很难做到及时化解。首先是按照调解原则必须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而往往前来申请调解的是单方当事人,是受理还是不受理。其次,XX镇下辖XX个行政村(居),村与村之间跨度较大,及时赶到纠纷现场受到条件的制约。再次,司法所工作人员的依法调解知识和能力有待提高。解决这些问题有三途径:一是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同时,建立和完善规范化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筑牢第一道防线。虽然各村都有调解委员会,但真正发挥作用的并不多。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素质能力差,责任心不强,往往真正有能力的却选不上来;二是把司法所业务用车变成“矛盾纠纷调解110”,随时在所内待命,接到报告后立即出动,公开司法所接案电话和手机号码,全天候24小时开机;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和能力培训,适应调处复杂矛盾纠纷的需要。
(三)148法律服务热线开通多年,总体利用率却不高,为什么?缺乏宣传力度,很多老百姓根本就不知道。现在各基层司法所都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申请法律援助的却很少,大多都直接去法院讨说法。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进行一次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让“148”像“110”那样深入人心,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县司法局缺少一台法制宣传车和配套的录放机、喇叭等设备,无法为司法所送法下乡提供支持,特别是司法所参与集体信访和预防群体性械斗中,没有手持话简,在嘈杂的人声中喊话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摄像机,数码相机也是法制宣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必备器材。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中,这些器材都应列入规范化建设的内容之一,全面提升司法所的司法行政能力。
总之,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是司法行正系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工程建设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上是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的几点思考,仅供参阅。
第四篇:规范化司法所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规范化司法所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司法所是司法行政部门最基层的组织机构,它是基层各项司法行政工作的承担者和实施者,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础。近年来,基层司法所从“被人遗忘的角落”里走出来,在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巨大作用,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的认知、认可和信任。同时总结近几年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的经验,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是司法行政工作一次深刻的历史变革和质的飞跃,既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进一步强化司法行政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司法行政各项职能作用的重要举措;既是司法所自身发展的必然过程,也是保证其继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司法所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根本措施。作为最基层的司法助理员在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实践中,不仅全身心投入规范化建设实践中,更要不断地思考实践中问题和不断前进的快速有效途径。
一、司法所建设的现状
一是实现了司法所立户列编,完成组织机构建设。目前就我所而言,配备司法所人员3人,通过重建,司法所办公房基本达到了120平方米,分设了所长办公室、档案室、法制宣传办公室和调解室,实现了司法所法律地位明确、机构 1
名称统一和硬件建设规范的全新局面。
二是充实了司法行政队伍,队伍素质有所提高。我所通过公务员招考分配了2名司法助理员,并有一名年富力强,专业知识及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担任所长,并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提升了队伍的整体素。
三是建立了统一的工作制度,规范化管理初步形成。为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相继制定了一系列司法所的规章制度,对司法所各项主要业务工作的开展给予了具体要求和明确规定,同时还对工作程序、标准进行了明确,初步形成了规范的管理模式。
四是硬件投入加大,为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近年来,我所通过局及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对司法的硬件进行了更新,不但重建了司法所办公室,并且除电脑外,办公桌椅、文件柜全部进行更新,还配备了工作警车、数码照像机、打印机等现代化设备,逐步形成了适应形势发展,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司法所。
二、司法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目前,虽然司法所人员都是政法编制的公务员,但在实际工作中,司法所人员偶有被乡(镇)领导安排去完成一些突击性的工作,不能集中精力做好司法行政工作,造成专职不能专用的局面。
二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虽然经过充实和培训,司法所
人员的素质有所提高,但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三是考核制度不到位。对司法所的百分考核是评价司法所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司法所其他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的重要保证。但考核测评的科学化程度不够。存在“定性多,定量少”的问题,未能根据考核对象的类型、层次及其工作性质的不同,因事制宜,针对性、科学性、指导性的程度尚不能完全符合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要求,从而削弱了考核的激励作用。
四是发挥职能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时有碰到领导对司法所工作不重视,造成司法所人员主动发挥职能,以为争位的意识不强,工作上还是等、要、靠,缺乏主观能动性。
三、规范化制度与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虽然司法所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以上所说的“四个不”,将严重影响了司法所的健康发展。因此,及时的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开辟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新途径,是势在必行的,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四个规范”着手:
一是规范队伍建设,提高人员政治业务素质。抓好队伍建设是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针对当前司法所人员政治业务素质偏低的状况,应尽快建立全县统一的司法所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和培训纲要,对司法所人员的任职条件、工
作职责、工作标准、行为规范、奖惩考核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通过培训,提高他们依法行政和组织协调的能力,应鼓励他们参加学历教育,尽快提高文化水准。
二是规范业务建设,强化职能作用。充分发挥司法行政的各项职能,是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应该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的观点,主动贴近乡镇中心工作,维护地区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首先,应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职能,构筑起坚实的第一道防线。应进一步完善乡(镇)和社区(村)的调解组织网络,建立人民调解员档案,加大培训力度,规范受理、登记、调解、回访等工作制度。要坚持每月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并结合重大节日和季节性特点,开展矛盾纠纷专项治理,对排查出的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司法所长或助理员应亲自调处,防止矛盾纠纷激化,还应定期对矛盾纠纷进行分析,提出司法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其次,应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进社区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司法所应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和居民群众的生活结合起来,深入社区开展法律咨询、普法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活动,使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此外,司法所还应组织好法律服务所和社区的结对共建工作,从而为社区居民和弱势群体提供便捷的法律服务。第三,应积极探索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的新方式。充分利用电脑网络这一
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全面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情况,建立帮教组织,实行动态管理。可通过低保、社区服务、个体经营等多种种渠道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安置,从思想上教育感化他们,从生活上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走上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道路。
三是规范制度化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关键;建立完善的目标管理考核责任制,是规范司法所制度化建设的最有效途径。通过制定司法所百分目标考核办法和签订目标责任书的方式,明确司法所的工作任务、内容、数量和质量。同时,考核工作还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反馈机制和回访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构筑完整的考核体系,才能真正有助于司法所职能的发挥,激励司法所提高自我创新能力。首先,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考核结果与奖金分配挂钩,拉开奖金分配档次,奖金的发放以考核为依据,同时,将考核结果与评先创优挂钩。其次,建立考核反馈机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反馈机制的建立对提高考核工作的质量有促进作用。第三,建立考核回访机制。就是在考核激励和考核反馈实施后,经过一两个月的工作,采取一定的形式,了解对考核结果的反映。
四是规范责任追究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适当分工,形成权责明确、严密高效的管理格局。建立公开承诺制,挂
牌文明服务和公开承诺并不新鲜,但真正做到并非易事,要对承诺内容加以细化。如调解矛盾纠纷,接案后要在什么时限内到达,结案时间的要求等等。安置帮教对象和社区矫正对象在什么时限内完成哪些工作措施等等。普法宣传、民主法治建设等所有司法行政工作内容都要向社会做出公开承诺、接受群众监督。
总之,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是司法行政系统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工程建设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上是只是我们在工作实践中的几点浅薄思考,仅供参阅。
第五篇:巡察工作实践与思考
☆巡察工作实践与思考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巡视工作作为管党治党利器,纳入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中央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把市县巡察列为重要内容,对建立市县巡察制度作了明确要求,为深化市县巡察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市县巡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的有效举措,是市县党委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的有力抓手和重要保障。开展市委首轮巡察工作,彰显党内监督无禁区无例外的鲜明立场,不断深化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有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形成反腐败高压态势。结合工作实践,对如何开展好巡察工作产生了一些思考和认识。
一、巡察工作开展情况
巡察是巡视工作向市、县延伸的有效方式,也是巡视监督全覆盖的创新之举。市委坚持推进政治巡察、从严管党治党,切实加强巡察机构、队伍和制度建设,稳步推进政治巡察工作,层层传导管党治党压力,自觉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目前,市本级及11个县区均开展巡察工作,提前实现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市县巡察全覆盖的目标。
一是高度重视,理顺体制机制。
市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和五人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巡察工作,明确把巡察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布局,市委负主体责任。调整充实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能职责,加强领导力量。成立市委巡察工作办公室,设在市纪委,正处级建制,行政编制12名。落实巡察办政治待遇,巡察办主任列席市委常委会议,参加市委各类工作会议。落实固定办公场所,解决办公经费及巡察工作经费50万元。二是建章立制,提供坚实保障。
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的巡察工作,制定了《市委巡察工作实施办法(暂行)》《巡察工作规划(2017—2021年)》,确保对市直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212个党组织实现巡察“全覆盖”、监督“无盲区”。增强人才保障,建立市县巡察人才库,优先从纪检机关和组织、政法、审计、财税、信访等部门优秀后备干部中遴选工作人员,储备市县巡察人才282人。夯实制度保证,制定《市委巡察工作办公室规章制度汇编》,建立健全巡察办规章制度24项,确保巡察工作规范、高效、有序开展。三是强化指导,构建一体化格局。
市委明确县区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区委书记担任。县区巡察机构由市编办下发指导性文件,各县区按工作需要分别确定6至8名行政编制。目前,各县区委巡察办已全部建立,首轮巡察全面启动,成立巡察组33个,首轮巡察33个县区部门、乡镇党组织。市委巡察办对11个县区中央巡视“回头看”整改情况和巡察机构建设及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市县巡察工作一体化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四是聚焦从严,力求巡察实效。
4月10日至5月12日,市委组建3个巡察组,对市国土局党组、市水利局党组、市安监局党组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首轮巡察。巡察中发现存在的问题118件,其中党的领导弱化问题34件、党的建设缺失问题35件、全面从严治党不力问题49件,发现重点问题线索13件。目前,对相关问题线索已移交市纪委和市委组织部优先办理,对存在问题118件分别进行了反馈,要求限期整改。主动配合完成巡视工作,市委巡察办先后参与完成省委第十三轮巡视工作,对2015年以来省委第三、第四、第十巡视组移交的问题线索和信访件办理情况,按时进行书面回复。全面完成中央巡视组巡视省委期间信访件办理工作,移交信访件299件305人,全部办结,立案查处42件,给予党政纪处分56人,移送司法机关8人。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推动市县巡察工作方面主动作为、发挥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与巡察工作启动早的西安等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
一是认识不到位。
少数县区和单位对政治巡察的深刻内涵理解不到位,把政治巡察等同于业务巡察,巡察工作中思路不清、把握不准、方法不活。二是队伍需加强。
大部分巡察干部缺少巡察工作经验和政策理论知识储备,对巡察工作程序、环节把握不够精准。巡察组组长、副组长兼职化较普遍,个别组长有临时思想、怕得罪人、缺乏担当的情况,影响巡察工作质量和效率。三是责任未夯实。
部分党组织在落实巡察主体责任方面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具体、成效不明显,工作程序、方法步骤不规范、不科学,没有完全做到落实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标准。三、对策及建议
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要求,学习借鉴其他地市先进做法和成功经验,对巡察工作拟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健全完善机制,发挥政治巡视战略作用。
进一步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与市纪委建立线索移交和办理反馈、驻地服务保障、宣传协助、巡察建议审查等机制,与市委组织部建立后备和新任职干部到巡察岗位挂职锻炼、个人事项抽查等机制,与市审计局建立审计事项协调配合机制,与公检法等单位建立约谈询问、信息查询、建议审查、商请督办、法纪咨询机制。全面认真总结市委第一轮巡察实践成果、深入剖析存在问题,学习借鉴河南等地先进经验,修订完善二轮巡察工作手册和市委巡察办规章制度汇编,为市县巡察工作推进提供坚实制度保障。二是加强指导培训,提升政治巡察工作水平。
进一步加强巡察工作领导和业务指导,对县区中央巡视“回头看”整改情况和巡察机构建设及工作开展情况继续做好专项检查,指导帮助县区健全完善巡察机构建设,规范开展巡察工作,着力构建市县巡察一体化工作格局。全市举办巡察工作人员培训,对市委巡察办全体人员、人才库人员、各县区巡察办人员开展政治业务培训,提高每名巡察人员政治素养和履职能力。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确保首轮巡察整改到位。
反馈问题盯整改,对反馈问题不包装、不遮掩,一针见血、直指问题,做到见人见事见责任。分类处置抓整改,对巡察移交的每个事项依纪依法严肃认真处置,达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压实责任推整改,督促指导被巡察部门党组制订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限期办结。成果运用促整改,对巡察发现的共性突出问题,市委巡察办进一步梳理汇总,列出问题清单,逐一找出病灶,挖出深层原因。四是提前安排谋划,及时启动第二轮巡察工作。
市县巡察对推动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党员教育管理监督薄弱等问题具有重要作用。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在全面总结市委首轮巡察工作经验、落实整改责任、用好巡察成果的基础上,以落实“三个助力”为抓手,以政治巡察为切入点,把脱贫攻坚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作为巡察重点,启动市委第二轮巡察工作。通过巡察,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脱离群众及“雁过拔毛”“小官巨贪”“微腐败”等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着力解决精准脱贫工作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为“三市”建设、追赶超越、脱贫攻坚凝聚力量,提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