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沟通文化原则与策略
1.植根于自身的文化背景,借鉴于他人成功有效的方式方法,是中国文化管理沟通的基础元素。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才取得中国革命的成功;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西方市场经济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实际相结合,才获得中国改革的成功。同样,中国企业管理要想获得预期的成功,就必须把西方科学管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把管理理论和企业实际问题相融合,这样我们的企业管理才更具有实践意义和持久的生命力。
2.“中道”管理是企业文化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中国文化管理沟通的核心元素。合理哲学源于中国儒家哲学中最重要的中庸思想。中庸思想是企业文化管理上追求的“合理化”。无论人、事、地、物、时及其它,都要求其“适当”、“合宜”,也就是“恰到好处、恰如其分”。“中”的标准介于过与不及之间,没有偏颇,没有宽严,刚柔并济,左右适中。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情、理、法”的层次布局。法是管理的基础,即企业的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又是管理的基础,组织的规章制度是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法”;情为本,即人性化,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指导思想,以“社会人”的思想统领制度文化,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鼓励人,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来建立、修订和推行所有的规章制度;“理”居其中,应是所重在理,即合理化,用合理化的制度和合理化的人情达成合理化的管理。诚如经营之神松下先生曾说:“身为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是能做到宽严并济,如果一味宽大为怀,人们就会松懈而不求上进,但如果一味严厉,部下就会退缩,不敢以自主的态度面对工作”。
3.平衡管理,是中国文化管理沟通的行为元素。
平衡哲学来自于中国易经哲学。企业经营管理的过程就是平衡的过程,平衡企业与关联单位之间的利益,平衡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平衡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利益,平衡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益,平衡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利益,等等,从文化管理的角度认识,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本质就是平衡的艺术。企业强大的凝聚力和优秀的市场表现力就是平衡的价值。一个组织的领导者,既需要魄力和权力,需要刚柔平衡,又需要胸怀和宽容,需要刚柔并济,一个组织的团队更需要结构平衡,需要成员的个性互补、能力互补、知识互补。企业文化层次也需要结构化的平衡。企业高层应以道家的无为文化影响和指导企业运作,即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公司的战略方向、运行机制和企业文化理念实施掌控,但运作能力应该更多的表现为科学合理放权,让下属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以能力充分表现。
第二篇:企业危机沟通策略
XXX大学目:
程:
名:
业:
级:
号:
师: XX学院 课 程 论 文 企业危机沟通策略
年月日题课 姓 专班学教
企业危机沟通策略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迅猛发展以及企业经营环境的多变, 企业危机在不断上演, 危机沟通作为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在危机沟通过程中应避免陷入一些误区: 采取鸵鸟政策、在危机公开后才着手处理、被动回应不采取积极主动方式。针对不同的危机沟通对象: 企业员工和相关利益群体、消费者、媒体、政府及相关中介组织采用恰当的沟通策略, 可以降低企业危机的冲击, 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信任, 促使企业尽快摆脱危机。
关键词: 企业危机;危机沟通;沟通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 经济发展日益加速, 企业的经营环境充满了不确定性, 组织管理过程的复杂性也日渐增强。危机无时不在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企业经营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危机的发生。2009 年11 月, 丰田汽车因汽车脚垫问题已经在全球召回了数百万辆汽车。1月21 日丰田宣布, 由于油门踏板存在质量问题,将在美国召回230 万辆丰田旗下品牌汽车。2 月5 日, 丰田宣布在俄罗斯召回16 万辆汽车。近几个月内丰田公司在全球累计召回车辆超过850万辆, 远超其2009 年销量总额, 成为汽车召回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由此而来的铺天盖地的负面报道, 使丰田汽车公司蒙受巨额经济损失之外, 更陷入了质量和诚信的双重危机。不断出现“危机门”已在提醒着现代企业: 危机管理已经影响到一个组织的生死存亡。而危机沟通作为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危机沟通可以降低企业危机的冲击, 并存在化危机为转机甚至商机的可能。
一、企业危机沟通概述
(一)危机沟通
企业危机是指发展态势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对企业全局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有严重威胁,需要在时间紧迫、信息不充分的情境下机敏决策和快速处理的事件。[ 1] 沟通简单来讲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完整讲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过程。[ 1]危机沟通作为危机管理的重要手段, 主要是指以沟通为手段、以解决危机为目的所进行的一连串化解危机与避免危机的行为和过程。危机沟通从本质上来说是遭受危机打击的企业从事的防御性话语活动, 目的是对自身的某一行为作出解释性说明, 以回应公众批评或者质疑, 保持和修复自身的形象。
(二)危机沟通的作用
1.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者的相关素质及管理水平。危机管理过程从某种意义讲是危机沟通的过程, 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职业管理者获得成功的基石, 尤其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 对沟通水平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只有成为有效的沟通者, 才能达到良的管理效果, 才能成为优秀的管理者。
2.有助于企业内部关系的调整, 增强企业凝聚力。做好危机发生后的传播沟通工作, 这是控制和妥善处理危机的关键。良好的危机沟通能够减轻企业内部压力, 也让内部员工了解、参与到其中来共同解决危机, 使企业上下统一思想,树立战胜危机的信念。
3.有助于改善处于危机中的企业的外部环境, 促进危机的成功化解。在企
业发生危机时,危机沟通成为联系外界和内部的神经系统, 让外界了解危机发生的背景、公司采取的措施, 让利益相关者消除顾虑, 获得消费者的理解与支持。良好的危机沟通有助于缓和企业与公众之间的矛盾, 维护企业的正面形象, 促成危机的尽快解决。
二、企业危机沟通的误区分析
企业危机爆发时, 企业需马上展开全面的危机沟通工作, 以此来解决危机和减轻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在实际的处理过程中企业往往会走入一些误区:
(一)采取鸵鸟政策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已经不存在任何“ 秘密”, 一些企业在危机发生时似乎想让公众忽略事实而采取鸵鸟政策, 最终的结果是让企业陷入更深的危机。今年4 月20 日, 在墨西哥湾海域英国石油公司(BP)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爆炸,造成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件。而在公众关心的每个问题上—— 漏油量、对环境的影响甚至如何堵漏, 英国石油公司的说法始终无法让公众接受。该公司迟迟不肯承认这次漏油事件可能比公众知道的要严重得多, 给公众造成的印象是在掩盖真相, 英国石油公司因此也一步步滑入深渊。
(二)在危机公开后才着手处理
一些企业认为危机沟通只有在危机发生并为公众所知后才需要展开, 这种方法显然违背了危机的尽快沟通原则即危机沟通的第一时间原则。在危机沟通时, 企业不但要积极主动、讲真话, 还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沟通。如果企业行动迟缓, 各种传言往往会先入为主, 要想改变公众的认识、态度将会很困难。出现危机状况后, 企业应摆正自己的位置, 不要试图去控制传播, 不要试图去改变事实, 要做的只是坦陈一切, 这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三)被动回应不采取积极主动方式
任何危机的发生都会使公众产生种种猜测和怀疑, 有时新闻媒介也会有扩大事实的报道,此时, 若不主动与公众、媒体沟通, 只是作被动回应, 企业将被公众和媒体牵着鼻子走, 最终丧失企业处理危机的良好时机。2005 年3 月7 日, 江西一位女性消费者在购买使用SK-II产品后, 不仅没有出现广告上宣传的效果反而导致皮肤瘙痒和部分灼痛, 一纸诉状将SK-II送上了法庭。各大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 消息很快传遍了全国。在对该**的报道中根本看不到宝洁控制的痕迹, 也没有主动向媒体提供有新闻价值的资料。媒体的主要议题方向大多是偏向于公关对手设立的, 宝洁只是疲于应对, 显得十分被动, 最终也导致了其产品销量和品牌信任度的大幅下滑。[ 3]
三、企业危机沟通策略
根据迈克尔·布兰德理论, 企业沟通的对象大概涵盖四大方面: 被危机所影响的群众和组织、影响公司运营的单位、被卷入在危机里的群众或组织、必须被告知的群众和组织。[ 3] 依据此种划分, 企业的危机沟通对象主要有消费者、企业员工和相关利益群体、媒体、政府及相关中介组织等。企业如果不能够与它们进行很好的沟通, 势必影响危机的处理甚至引发更大的危机。因此企业在危机沟通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对象并结合危机沟通的3T 原则, 确定不同的危机沟通重点和沟通策略。
(一)企业员工和相关利益群体的沟通
企业员工和相关利益群体都是企业的巨大财富, 也是同一命运共同体, 在危机发生时通过良好的沟通将使其与企业同患难共命运。
1.在危机发生时, 企业应及时向员工通报情况, 让其了解企业目前到底面临什么样的危机,会对企业产生怎样的影响, 外界环境的变化与反应。有效的沟通可以避免不真实、不完整的谣言和猜测由内向外传播;保持企业的有效运转, 使员工不因猜测而疏于日常的工作, 减少危机的破坏程度;同时还应告知员工如何与企业一同应对危机, 尽可能发挥每一名员工的作用, 为企业献计献策, 让员工信任企业的领导能力, 保持员工的凝聚力, 使员工与企业都有信心共渡难关。
2.要做好与相关利益群体的沟通工作, 及时将危机信息通知企业的股东、客户等利益群体,减少他们的不信任、恐慌甚至投机的想法, 树立他们对企业长远发展的信心并寻求理解和支持。在丰田召回事件中, 丰田公司在关于召回的所有可能的方式上出现了沟通管理上的错误。他们没能把正确的信息传递给经销商, 把焦虑的客户在总部和经销商之间踢来踢去。沟通上的失误也成为丰田公司召回事件愈演愈烈的因素之一。
(二)消费者沟通策略
1.企业首先要确定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在危机中消费者关心企业的一举一动, 无论他们是否是危机的受害者, 他们需要判断该企业是否值得信赖。所以企业要发现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关于发生了什么事情, 问题是什么, 危害性有多大,会对消费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决等等一些问题。
2.企业要建立与消费者沟通的渠道并回答消费者提出的问题。消费者一般应该找谁质疑和投诉? 如果消费者需要帮助, 企业应该如何提供? 企业通过哪些渠道将消费者关心的信息传递出去? 这些信息的交流都需要通过有效的渠道来进行。企业可以通过消费者热线、个别会谈、网络渠道、公告等方式。
3.对待相关消费者及受害者的策略。企业首先应诚恳而谨慎地向他们表明歉意, 同时必须做好受害者的救治与善后处理工作。冷静倾听其意见, 耐心听取受害者关于赔偿损失的要求及确定如何赔偿, 以争取社会公众的理解和信任;对于其他消费者企业应通过经销商或相关媒体发布公告, 及时告知消费者产品存在的潜在缺陷, 并尽快收回有缺陷的产品。[ 4]
(三)媒体沟通策略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 各种媒体成为社会大众信息的主要来源, 也影响着社会大众的认知、态度与信念。在危机处理过程中, 媒体的作用不容忽视。
1.利用媒体尽快、主动、全面披露信息。危机发生后, 企业应该主动披露信息, 而且应该成为社会上信息来源的主渠道。在企业危机发生之后, 尤其在因特网空前发达的今天, 所有信息都有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试图隐藏所谓的/ 秘密0将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选择全盘否认或者无可奉告的策略只能加速危机的不断恶化。这时企业领导必须做的一点是: 企业针对媒体的信息沟通渠道总能保留一个, 这个渠道或者是CEO, 或者是指定的新闻发言人。通过信息沟通渠道企业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危机概况及企业危机管理对策向新闻媒体作出说明, 表明企业的立场与态度, 争取媒体的信任与支持, 最终帮助成功化解危机。
2.媒体公关。最好的媒体公关之道就是企业平时要注意保持与媒体之间的良好关系。企业的公关部门负责人要擅长与媒体交朋友, 比如经常安排企业的主要领导人接受一些媒体的采访, 及时将企业的最新动态传递给媒体, 企业的周刊、简报等及时邮寄相关媒体, 如有重大科技发明、新产品上市等及时邀请媒体现场观摩, 让媒体给予及时报道, 每逢节假日及时送去问候和祝福, 必要的时
候, 召开一些媒体见面会等。当企业面临危机时, 正是考验企业的危机应对及管理能力之时, 与媒体的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会更加凸显。在危机中要时刻注意与媒体的联系, 如果企业危机不很严重, 或者关注的媒体不很多, 则与个别媒体进行沟通即可。当危机事件已经达到一定的关注度的时候就需要召开新闻发布会。良好的媒体关系可以为企业提供有关危机预警信息, 帮助企业更好地做好危机预防工作;可以帮助企业传递危机的真实信息, 避免和消减各种谣言与猜测的传播;帮助企业危机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公众对危机的态度, 使他们能够做出有效的危机管理决策;将会使媒体在接收、处理各种相关企业危机信息的过程中给予客观、公正的报道与评价, 将企业处理危机中认真负责、积极主动承担责任的态度传达给相关消费者, 帮助企业重塑良好形象。[ 2]
(四)政府机构或社会中介组织的沟通
一个融洽和谐的政府关系, 不仅可以使企业获得政策、审批及资源使用上的便利, 而且政府还会积极帮助企业协调一些事情。当危机来临时, 如何借助于政府及相关中介组织的力量和权威, 以消除危机、引导媒体并取得公众信任, 是企 业必须考虑的问题。
1.及时主动汇报。危机发生后, 企业应该在第一时间将危机发生的情况、企业拟采取的应对危机的措施向直属的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不能文过饰非, 更不能歪曲、掩盖真相, 而是坦诚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报告给政府有关部门, 这是赢得政府支持的关键。不能等到危机恶化了才想到政府的作用, 这就要求注意平时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 赢得政府好感。为此, 企业要一贯注意塑造自身的现象, 要善于参与政府组织的活动, 以此扩大企业在政府中的知名度。要积极抓住时机, 帮助政府解决难题, 与政府共同举办活动。这样,平时增强与政府的感情联络, 有助于出现危机时, 获取政府机构的支持。
2.紧密联系。危机处理过程中, 企业也应主动将事态发展情况及时向相关政府部门或社会中介组织报告, 寻求他们的帮助与支持, 对于一些需要权威检测的危机事件, 如食品中毒、产品质量事故的出现, 企业要尽快与相关政府机构联系, 充分发挥公证或权威性机构对解决危机的作用, 积极配合他们的调查, 促进危机的消除。2004 年1 月, 禽流感在亚洲部分地区肆虐, 导致经营炸鸡和鸡肉汉堡为主的肯德基连锁店的生意不断下滑, 中国肯德基及时邀请北京市商务局饮食管理部门、农业大学营养专家和畜牧业专家至肯德基店做示范性品尝, 这是企业借助政府或社会中介力量解决危机的很好案例。[ 3]总之, 良好的危机沟通是避免危机和化解危机最重要的工具。只要企业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本着积极妥善处理危机的诚意, 采用恰当的沟通策略, 就会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信任,促使企业尽快摆脱危机, 重新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 1] 畅轶民.企业危机管理[ 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2] 刘刚.危机管理[ 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4.[ 3] 叶秉喜, 庞亚辉.考验危机管理定乾坤[M].北京: 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4] Nina Sun.打开危机门)危机管理30 技巧[M ].上海:
文汇出版社, 2006.
第三篇:公共沟通与媒体策略
名解5*5’=25/10 简答6*7’=25/12论述15 + 18=33/
4“把关人”理论
把关人又叫守门人,由美国传播学者库尔特卢因提出的概念,用以说明传播者在新闻传播中的控制作用。大众传播在新闻与信息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在每一个传播环节中,都从超过可能传送的新闻信息中进行选择,控制信息的流量与流向,直接影响受传播者对信息的接受与理解,传播者也就成了“把关人”。“把关人”理论说明:社会上存在着大量的新闻素材,新闻报道不足、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一个取舍选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组织形成了一道关口,通过这道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只能是众多新闻素材中的少数。把关过程说明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根据传媒的立场、方针和价值而进行的取舍规则和加工活动: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求及社会文化等多种要素的制约,与媒体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由优先人选,优先得到传播:媒介的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中虽然有记者、编剧个人的活动、但“把关”的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舆论领袖
这是指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其特点是:与被影响者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等级关系,广泛分布在社会各阶层,影响领域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社交范围广,信息渠道多,大众传播信息接触量大。舆论领袖在传播效果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和过滤作用。
*知沟假说
是关于信息社会中大众传播与社会阶层化问题的理论,由美国学者卡茨曼、蒂奇诺提出。核心观点是:尽管大众传播可以带来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但在现存的资本主义经济结构下,由于经济富有者能够比贫困者以更快的速度获取信息和知识,因此大众传播越发达,富有者和贫困者之间的“知沟”就越有扩大的趋势。“知沟”假说提出了信息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两极分化问题。
*新闻媒介
是指以传播新闻信息符号为主的物质载体,包括报纸、新闻性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媒介是泛指所有新闻信息的媒体,既包括大众新闻媒介,也包括人际传播中的语言符号或非语言符号等载体。狭义: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新闻性杂志、通讯社、广播、电视、网络等。
*大众媒体
大众传播媒介的简称,指在大众传播活动中担任主要角色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媒体与舆论相互间关系(3)
舆论是公众的意见看法。公众的意见看法是一定历史背景下,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1媒体要反映舆论 美国政治学家J 布莱士在其《美利坚民主国》一书中认为,报刊有三个重要功能;作为事件报道者和讲解员的功能;作为政治主张代言人的功能:反映社会上读者一般—的“测风标”功能。
2媒体要引导舆论 面对驳杂的舆论,媒体不是被动地反映,而是要体现媒体的社会责任感,用正确的思想去影响舆论,改变舆论中错误看法。
3形成舆论 媒体在一定特定时期,在传播新闻事实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舆论、调查等多种形式,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从引起民众的讨论兴趣,并进而形成社会的舆论热点。*党管媒体
我国,媒体的所有权是国家。执政党对媒体拥有管理权。这就是“党管媒体”、“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具体来说,媒体的负责人由地方党委任命。媒体的资产所有权属于各级地方政府、由于政府不拨款,媒体的生存依赖于商业广告,所以媒体又表现出商业广告特征。从所有权看,我国的媒体确实是国有体制。但从媒体的商业运行看,我国的媒体又具有产业特征。所
1以,有人认为,我国的媒体具有宣传性和商业性的二元特征。也有人认为,从政党和政府角度看,媒体是喉舌;从社会系统运作看,媒体具有相对独立的系统;从信息经济形态看,媒体又是产业。所以,我国媒体呈现出三元特征。
政府新闻议程设置原则(7)
一、新闻性原则:围绕热点、引导关注1无论政府新闻议程设置多么强势,必须正视新闻媒体作为传播主体的地位,尊重它的相对独立性、稳定性以及新闻报道规律。2政府新闻议程设置必须考虑其终点-受众,应准确把握和高度尊重公众舆论运动和形成的规律。
二、目标性原则:主导舆论,凝聚人心
三、工具性原则:政府主导、服务中心
四、整体性原则:总体规划,具体策划
五、示范性原则:形成范例,规范议程这条原则是指,政府在组织、影响媒体报道中,要注意新闻议程设置的规范性、科学性、合理性,并注重针对不同新闻宣传目标的议程设置,总结出不同情况下的范例,使政府新闻议程设置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
六、灵活性原则:信息把关、有增有减
七、情感性原则:弘扬主流、以人为本
*政府新闻宣传策划
指党政机关为自身工作需要,综合运用新闻宣传资源,以求最佳宣传效果二进行的富有创意的思维活动和运作方式。(1争夺社会舆论主动权2赢得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导权3增强新闻宣传工作影响力)
政府新闻宣传策划的原则(4)1宣传价值第一的原则 2重视受众需求的原则3“用事实说话”的原则 首先要注意“新颖性”,要寻找新近进行的行政活动和发生的社会事件寻找新的经验和新的问题,寻找同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一定关联度,在一定时期内可能成为焦点、热点以及当前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期能对实际工作和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其次,要注意“真实性”,行政活动和社会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第三,要注意“关联性”和“互动性”,选择新近发生的、鲜为人知的、群众欲知的有重大意义的行政活动,行政政策、工作内容和社会事件,并关注新闻宣传与新闻事件的变动关系。4可行性原则 ?(题目对吗)Qp政府新闻宣传策划的对象分类(b)
一、政策主体分类
以策划的主体为参照物,可以分为党委宣传部们(政府新闻办)的策划和其他党政机关的策划。
作出这样划分的目的在于界定党委宣传部门(政府新闻办)与其他党政机关在新闻宣传策划方面的智能和分工,并明确两者的关系。
相对而言,党委宣传部门重于宏观、中观新闻宣传策划,如对本地区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地区(城市)形象、政府形象、舆论调控等进行新闻宣传策划,对一个阶段的最大宣传战役进行策划,对重大社会事件和自然灾害进行应对性新闻策划。
其他党政机关侧重于围观新闻宣传策划,主要是对本部门的重点工作进行宣传策划和对本部门的工作失误进行应对性新闻策划等。
二、策划对象分类
以划对象为参照,分为宏观、中观、微观策划。
宏观:即战略性策划,包括中心工作、地区形象、政府形象的宣传策划等。这类策划主要是“定位性”的设计策划,中心工作的宣传策划设计地区的产业优势、产业政策、产业布局、发展环境、发展步骤等方面宣传设计和整体安排。
地区(城市)形象宣传策划主要是根据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责任特点和现实优势来设计,以城市标志、旅游景点、名人效应、展会论坛等具体具体载体来推介。
城市形象宣传策划主要是根据政府的性质、职能和主要任务来设计,通过政府机关和领导者的媒体形象来展示。战略性策划的显著特点是整体性、独特性、系统性和长期性。因此,既要高度重视富有个性的设计,也要基于落实到林林总总的新闻事件的传播上。
中观:即战略性策划,是确定一个时期的宣传基调、宣传中心和报道规模,并对宣传报道的阶段和报道的力量作出安排和部署,其目的是安排新闻宣传工作的整体活动,以高效率的投
入工作,形成持续性、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态势,形成强势舆论。这类策划主要围绕党委、政府的重点工作选题和设计,属于“定调性”策划。包括专题宣传策划、重大典型宣传策划。微观:新闻事件的宣传策划,主要是针对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政府活动、行政行为和社会事件的宣传价值、新闻价值作出判断,对宣传报道的社会反映作出预测,并在宣传报道的角度、报道形式、报道时机、报道规模等方面作出一系列的安排。这类策划属于“定题”性宣传报道策划。包括重要会议、领导观察调研、突发性事件、节假日纪念日报道策划等。
三、策划目的分类
引导型策划,是指制定一定时期、一定阶段的宣传报道重点,要求媒体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或某一社会事件进行有目的宣传传播,以唤起社会的关注,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的。应对型策划,是指行政事故或重大社会事件已经发生,并已引起社会和媒体的关注,为防止和减轻负面信息对党政机关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面进行的新闻宣传策划。
创制型策划,是指党政机关为积极、强势干预社会生活需要,有目的地策划可激发媒体报道兴趣、具有较高新闻价值的行政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
四、策划时机分类
以策划时机为参照物,可以分为可预见事件的策划和不可预见事件的策划。
可预见事件可分为“显性”可预见新闻事件和“潜性”可预测新闻事件。
“显性”可预见新闻事件是指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必然要发展的事件,对这一类事件要抓住时机,早策划、早安排,切实打好主动仗。
“潜性”可预测新闻事件是指按照事物的发展趋势,有可能要发生的事件,对这一类特别是在群众中讨论、可能生成社会热点问题的,要提前预测,提前策划,引导和调控好社会舆论。不可预见性新闻事件是指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对这类事件,政府机关要审时度势,及时策划,适时发布公告信息,把握舆论的主导权,稳定民心、稳定社会。
五、策划功能分类
新闻报道策划,是对行政活动、行政工作的最新动态进行宣传报道的策划。
宣传教育策划,是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普及,以及群众急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知识传播而进行策划。
交流论坛型策划是应用电视、互联网、电台等载体,在政府和群众之间搭建互动交流的平台,让政府和群众发表各自的主张、观点,增进共识而进行的策划。
政策服务型策划是以媒体为载体,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信息包括法规文件、职责权限、行政程序、办事流程等定期发布出去而进行的策划。
*政府新闻发布 指各级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通过多种大众传播方式公布其政务活动,发布有利于公民实现其权力的信息资源。
*政府新闻发言人 指那些由政府及其下属机构所任命或指定的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就是政府或本机构责任范围内的重大事变或现实问题,或急性新闻发布会,或约见记者,提供相关的新闻事实,阐述政府立场、观点,介绍政府已采取或将要采取的对策措施,并作为政府或机构的代表回答政府的提问。
“政府新闻发言人不是人而是制度”的理解
1从宏观方面说,新闻发言人是新闻发布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政府信息传播制度的组成部分。2从微观方面说,它之所以不是自然人,是因为其背后有一套机制在支撑。新闻发布工作主要由信息采集、发布策划、发布实施和发布反馈等环节构成,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相应的工作机制加以保证。同时,由于新闻发布工作的内容复杂,工作量大、绝非新闻发言人一力量所能完成,需要为其配备助手,甚至建立一个以新闻发言人为核心,各司其职、分工配合、相互协调的专门工作机构,而这也需要相应的机制加以保证。
政府新闻发言人三种来源
1主管领导,如有的地方要求出任新闻发言人必须是该部门的“二把手”2办公室秘书长和办公室主任之类的“总管式”人物。3宣传部门的负责人
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形式(b)
1例行新闻发布会 是由政府设立相对固定的新闻发言人,定期将政府所做的重要决策,通过的重要决定及近期工作安排及时向社会各界进行发布,说明就某个事件、某个问题政府所持的立场和采取的措施,并就国内媒体和公众关系的问题作出回答。
它是国家存在、国家发布正义声音的象征,能够及时、迅速地表达国家的立场,设置国内或国际议程、指导人们的认识,引导国内或国际舆论。主要的两种形式:a以新闻发言人的名义,定人,定时、定点举办新闻发布会b国务院新闻发布会定期邀请国务院各部门负责人或发言人介绍有关情况。
2重大活动新闻发布会 指在重大活动之前、之中或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特点是:有充分的准备和材料,具有宣传、动员、推广的性质,也有树立活动组织者形象的目的。新闻发布会往往和组织活动相配合、活动的内容也是新闻发布的内容。
3宣传性新闻发布会 指一级政府或政府部门就做出的重大的决定、方针及人事变动、会议、制定的重要计划或即将发生的其它重要(他中能达)事变,临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是政府表明立场和对今后工作的公开宣布。
4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
突发事件因为具有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又因为它的复杂、敏感,涉及人民的生活、社会的安定,甚至重大的国际关系等特点,因而成为媒体关注和报道的焦点。讲求时效性是做好突发事件新闻发布工作的核心。同时,新闻发言人要注意以人性化的方式表现出对事情的关心,对受害人的同情和关怀。
5首脑新闻发布会
是由国家元首、政府最高行政长官、政党领袖作为新闻发言人,发布相关的新闻或阐述对某一问题的立场。
6网络新闻发布会
危机新闻处置中常把握的几个问题(6)
一、认真制定新闻预案1关口前移,重心下移2突出重点、构建体系3立足现实、充实完善4探索新路子,创造新经验
二、建立健全领导机制1确立领导体系2明确协调中心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4建立上下沟通机制
三、牢牢把握报道主动1切实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以对党。、国家、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2彻底转变对突发事件多报不如少报,少报不如不报的错误观念,树立及时报道、引导舆论的意识。3不断提高新闻处理水平,认真研究新闻处理技巧和艺术,研究怎样报道于我有利,做到不失良机,不限于被动。4坚持以我为主,以正面为主,以事实为主的“三为主”原则,这是准确把握舆论导向的最基本原则,只有正确的引导舆论,才能牢牢掌握主动权。
四、有礼有节的对待记着 有礼就是以人为本,尽可能提供方便。主要体现在:1服务要周到2服务态度要好。有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管理好记者采访。1确定采访媒体和记者资格,只有资格和身份得到确认的记者方可进行采访2限制记者活动范围,一方面为保障记者的安全,另一方面是确保处置活动顺利进行的需要。三是对海外媒体在我国境内采访活动实施管理。
五、冷静处理媒体炒作1主动与媒体就事件进行沟通2使得进行冷处理3适时进行正确宣传,将事态向有利方向引导
六、高度重视网络影响1提高危机新闻处置时效2利用互联网扩大正面影响3丰富信息发布的内容4注意跟踪网上反映,了解舆论动向,有针对性地做好后续的新闻处置
*政府形象
政府在行政过程中体现出的行为特征、精神状况、整体素质、综合能力和施政业绩等,为社会公众所了解和感知,从而形成总印象和评价,即政府形象,既是社会公众的主观认定,又
是政府客观表现的反映,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
政府形象设计原则(4)
1、导向性原则 它作为政府有目的的形象建设活动,不然会对政府行为产生鲜明的导向作用。
要求所有的政府行为,包括所有的政府决策、所有的行政措施、所有的政府部门和机构、所有的政府人员,都要服从和服务于形象建设的目标,自觉把自己的意见和行动纳入目标导向上去。
2、针对性原则 它必须要有强烈的针对性,针对政府的行政目标,针对政府的行为过程,包
括行为过程中已经出现的偏差甚至过失。
3、持续性原则 政府形象设计的过程性和长期性,决定政府形象设计是一个持续的延展活动
过程。一方面,形象设计本身有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开展前期调研,经周密论证,然后提供整个计划和具体方案,另一方面,行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动性,也需要不断强化、充实、丰富、完善甚至适当调整原有计划。
4、可操作性原则
新闻监督的特点、意义、原则、方法
意义
一、人民群众行使人民权利的重要途径
二、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三、具有调节社会的功能
1、震慑歪风邪气2预警社会危机3缓释社会情绪
四、廉政建设的重要保证1以大局为重的原则2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原则3实事求是的原则4平等公正的原则5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展开的原则
接受新闻监督的原则和方法
一、闻过则喜,过而能改 闻过则喜,就是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失误、过错就感到高兴,就意识到别人在帮助自己查找出薄弱的环节;过而能改,就是知道自己失误和过失之后,马上就出台措施,通过实际行动加以改正。
二、不纠缠细节以免弄巧成拙。
三、自爆工作不足,赢得工作主动
四、及时公开真相,切忌粉饰过失。
五、不说无可奉告,主动配合支持。
六、抵制不良行为,依法维护权威
特征:1真实性 是新闻监督的首要前提,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新闻监督的真实性要求新闻舆论揭露和反映的每项具体事件,以至每个具体细节都要有事实根据,必须如实地反映人们对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及事件的面貌,而绝不能杜撰虚构、捕风捉影、夸大缩小,或者妄加评论
2指导性 它是一种非强制性监督,不具有任何约束力或强制性,只具有指导性。它是通过反应舆论、影响舆论、促成新的舆论来起作用的,而在这些过程中都具有倾向性和指导性,新闻舆论机构通过控制新闻舆论影响公众对问题的判断,影响公众的取向。
3及时性 新闻监督在实施中,不存在种种环节和层次,只需要经过大众传播媒介的反应就能形成有力的社会舆论监督效果。因此,与其他监督形式相比,它具有及时性的特点。
4广泛性 庞大的监督主体通过媒体传播,对一切公共事务、社会思想、道德风尚和涉及公民利益的社会现象实施监督,并在广阔的空间内把监督信息传达给广大受众、新闻舆论监督的这种特征是其他形式不具有的5公开性
新闻监督的公开性,要求党和政府通过新闻舆论工具公布决策意图和决策过程,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参与讨论,发表意见,使党和政府通过新闻舆论工具了解人们对其指定的决策的不同看法,从而使决策程序与内容不断完善。新闻监督的公开性,要求党和政府通过舆论工具公布其行为准则及有关规定。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媒体出现的变化(4)
1媒体在事业形式企业管理双轨制下运作,它像一般企业一样合法经营,照章纳税,独立地承担一切刑事、民事责任2曾处于中国传统媒体核心的党委机关报刊逐渐边缘化,与都市报动辄几十万的发行量相比,党报发行不景气,社会影响力也受都市报的冲击3媒体承担的舆论监督作用日益突出,人们对媒体批评、质疑政府部门的工作逐渐习以为常,舆论监督稿件
甚至成为很多媒体吸引受众的重头戏。4尽管中国的所有媒体都宣称他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公众利益服务”,但是,新闻专业专业理念的衰退,正逐渐失去对新闻从业人员的约束力,其突出表现是新闻失实日趋严重,媒体开始面临自己的诚信危机。网络媒体挑战与对策
一、网络管理媒体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1西方敌对势力的网上渗透威胁我国意识形
态安全。2错综复杂的网上舆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3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拦截和处理有害信息的难度不断加大。
二、依法管理,从行政管理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
三、加强网络文明和道德规范建设
四、建立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管理机制。1树立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
2把握管理重点,解决突出问题。3改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4建立统一、协调、权威、高效的管理机制。
政府与媒体协调的原则(b)
一、服务原则1政府要主动向媒体提供信息服务。2政府要依据新闻规律组织媒体宣传服务。3政府要善于调节好本级媒体与其它媒体的服务关系。
二、平衡原则
1政府要实现与媒体的信息对称 政府与媒体各自掌握信息,由于信息渠道的不同,往往处于不对称的状态,该状态一方面导致了政府对媒体可能进行的政务信息报道策划不了解或了解不充分,不能及实地进行有针对的解读或校正媒体信息。另一方面,媒体也不掌握政府某项工作的全面信息,以至于产生误读和偏差,在传播上给政府造成不利影响。
政府通过与媒体的协调,是两个信息渠道的信息能够碰撞、校正,信息内容上达到对称和谐,不仅使媒体的报道进一步精准,提高媒体的权威性;进而有利于政府有针对性地披露消息信息,主动引导舆论。
2政府要实现与媒体的换位思考 媒体对社会事物的看法和评价有着特定的视角,这一视角与政府立场时常是不一致的。这是因为政府决策是一个博弈过程,选取的是相对优化的方案,取大利而置小弊;而媒体诉求大多是理想化的,追求尽善尽美,对现实的困难认识不足。政府与媒体要进行换位思考,一方面政府要了解媒体从抓受众眼球出发的新闻选题和理想化思维逻辑,避免脱离群众立场的分析和解读;另一方面,媒体要从政府解决问题的立场出发,面对现实分析和全面评价政府工作,坚持部分事实服从整体事实的新闻观。
3政府要实现与媒体的话语重合4政府要实现与媒体的结论统一
三、合作原则 1搭建宣传平台,将政府主张转化为媒体的价值目标。2搭建活动平台,将政府意志转化为媒体的社会责任。3搭建友谊平台,将政府支持转化为媒体的发展资源。
四、多赢原则 1通过媒体强化责任,共同维护和扩大公众利益。2通过媒体影响大众,公共维护和提升政府形象。3要通过媒体服务大众,公共确立和巩固媒体影响。
*政府官员新闻素养
政府官员的新闻素养,是指政府官员对新闻传媒及传媒信息的综合认知、解读、评判以及驾驭引导的基本素养和实际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政府官员应对媒体的能力。
第四篇:企业沟通管理的策略分析
人力0901
彭诏翕
09205120
企业沟通管理的策略分析
【摘要】沟通是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 它就像一座桥梁, 连接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理念。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正是这种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却又常常被人们忽视。全球化经济浪潮的涌现,使得管理沟通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大多数管理者虽已意识到沟通对于企业的意义,但企业内部的沟通现状不容乐观,有效沟通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关键词】企业管理
沟通
对策
一、中国企业管理沟通存在的问题
有关研究表明,管理70%企业沟通管理的策略分析的错误是由于沟通不善造成的,这说明管理的关键在沟通,沟通是管理的核心,没有良好的沟通就没有高效率的管理,更说明了组织管理沟通的现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市场全球化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决定于物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更决定于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的发展以及企业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作 为一个企业管理者要有管理基本功,又要随着企业的管 理实践的不断创新与完善实用的管理方法。1.管理者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偏差。
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尤其是中高层管理者还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沟通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也没有体会到沟通能力是作为管理者的最主要的能力,因而对沟通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是大部分沟通问题产生的根源。2.企业缺乏一整套的沟通战略目标和规划。
战略目标和规划是人们行动的方向和指南,它引领着人们去努力去奋斗。企业的沟通也应如此,它需要管理者站在未来的角度,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等因素来制定具有前瞻性和竞争性的沟通战略目标和规划,然后一步步组织实施。
人力0901
彭诏翕
09205120 3.沟通渠道管理薄弱。
管理者和员工能否获得全面的信息取决于很多因素,如信息的清晰度、沟通的背景、沟通的范围、沟通的方式等,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沟通的范围。4.管理者忽略与非正式组织的沟通
尽管非正式组织也有许多优点,但许多管理者对非正式组织常常感到头痛。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管理者经常由于忽略与非正式组织的沟通而使负效应蔓延给管理造成不良后果,所以,与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沟通问题,不能不引起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二、企业决策中的伦理、价值观及文化
1.决策过程中的软性约束与价值观的联系企业决策过程中的商业伦理是决策者个人自由度和组织规范之间相互关系的典型反映。这种商业伦理形成一种软性约束,将公司文化和个人责任贯穿起来,以不同形式的价值观念来实现这种约束。由于这些价值观念体现在决策者方面就会影响其行为和决策,对研究公司内部的约束机制和企业文化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际上,价值观念本身就是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对自身责任的界定。从这个意义来讲,价值观涵盖了对管理风格的形成和企业行为的执行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不过,由于员工文化背景的差异、企业的价值观也不相同,一系列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从企业中个人的责任感到企业组织结构中的价值观都是企业决策中进行伦理判断的基础,是平衡企业制度规范和决策者个人职责的软性约束。2.话语原则
话语原则是对管理沟通理性结构中论证过程的理性和主观性加以区分。论证的理性元素只是与沟通过程有关,与涵义和价值观没有联系.这一原则在沟通过程内部帮助建立理性结构。在沟通过程中,个体文化和价值观表现为涵义,且在话语原则 人力0901
彭诏翕
09205120 下,涵义通常是主观的。话语原则包括: l)每一个成员都有均等的机会参与话语过程; 2)每一个成员都有能力表达自己的价值观; 3)每一个成员的陈述必须是真实、公正的;
4)所有成员都有均等的机会评判他人的观念,有权参与、拒绝、应允或禁止等。因此,所有成员可以判断他们的个人决定是与自己的个人观点相符,还是与公认理性原则相 关。这就需要有一个理性论证以建立有效的结构化的沟通过程,同时,在个体文化和文化差异使协调进程困难的情况下强调沟通目标的实现。将这种话语原则理解为管理沟通中的经济要求时,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各种与结构形式和理性论证相关的个体文化和价值观的运用能力。换句话说,企业中每个成员的意见仅仅是个人意见,代表个体文化和价值观而企业领导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和要求也只是意见的一种。只有当话语和协调过程在一个理性的结构中进行,它才可以为管理者建立有效的沟通结构。话语原则是协调过程构建和协调行动的基础,使管理者能够正确处理由文化、价值观引起的冲突和差异。在这种沟通过程中,管理者在其领导角色中体现个体文化和个人价值观。3.三种类型的价值观
我们可以对企业内部的价值观分三个层次来研究。在企业构建系统和话语原则,鼓励企业成员承担企业伦理责任的自由度意识。在组织结构中,可以区分客观因素和价值观因素以及与形式上的经济事实和企业特定经营风格的论证,因此可以评价领导手段在支持企业的个体和整体目标时所体现的具体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可分成下面三种类型:
人力0901
彭诏翕
09205120 l)与理性体系相关的客观经济原则(如利润导向、奖惩制度、权利结构等)2)与企业文化和传统相关的企业主观特征和价值观(如领导风格、产品质量意识、产品特点、团队类型、组织结构等)3)个体文化、任意性价值偏向,企业内部团队价值观:按照话语原则,我们不针对特定个体文化和价值观的涵义,而是强调管理沟通的过程。
三、增强企业沟通管理的建议 1.掌握适度性原则
目前, 国内有很多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后都不能将企业的战略意图清晰地传达给员工。由于缺乏有效的战略沟通,非常容易导致企业各部门失去共同的方向和目标不能从全局出发致使企业在实施战略中屡屡受阻。可见,企业对员工适度的管理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管理沟通的渠道设置及沟通频率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有些管理者往往会容易产生这样两种心理:担心下属没有按照自己的要求工作,所以自己过于频繁去现场查看或查问下属的工作进展情形,导致不必要的忧虑和管理资源浪费,这是管理沟通过于频繁的情形;或者又过于相信下属会按照自己指令开展工作,因此对下属的工作进展很少过问造成管理失控给企业带来损失,这 又变成了管理沟通过于稀少的毛病。2.掌握针对性原则
管理沟通的针对性原则是指,所有管理沟通的活动与过程设计都是为了解决企业管理中的某些具体问题,支 持、维护企业正常高效运行而设置,每一项管理沟通活动都有其明确合理的针对性。虽然不同企业的管理沟通具有一定的共性,但每个企业的内外部条件、管理传统、企业文化等等因素却是个别的、独特的,因此,每个企业的管理与管理沟通均应该具有自己的个性化特征。
人力0901
彭诏翕
09205120 3.要建立公平合理的企业人事制度
建立公平合理的人事鼓励员工主动沟通,最主要的是靠一套公平合理的用人制度、工资制度、考评制度、奖惩制度。一个企业如果在这些制度上有了不公平的待遇势必导致员工心情不畅、心灰意懒、阳奉阴违。
4.充分运用各种沟通工具与媒介,注重新技术在沟通中的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管理沟通的效率,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沟通方式。例如计算机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运用,人们不仅更多地采用打印的文件来代替手写的报告而且还可以利用各种格式来突出重点、利用各种软件来分析处理资料和数据,提高了沟通的效率和准确程度。又如随着电子邮件和企业内联网络的发展,人们可以快捷、准确地与同事、客户尤其是异地客户进行远距离的沟通,还可以满足沟通中信息容量大、变化多、时效高的要求。5.确定双向的交流机制
企业内有效沟通的首要条件是要建立顺畅的沟通系统。企业内的正式渠道对于保证领导层的决策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到预计的信息终端无疑起着主导作用,但是作为更多地是通过横向传递着个人或社会的信息的非正式渠道同样不可轻视。因为,非正式渠道更多的表现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反馈。在企业内部确定双向的交流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仅有自上而下的沟通那个程序效果并不理想,成功的做法应该是设法使自上而下的沟通与自下而上的沟通达到平衡,以期运用企业内部信息网进行员工与高层管理人员的交换式对话。比如,鼓励员工提出自己的疑问、启动申诉程序使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发泄的渠道化解内部矛盾。6.增强员工的沟通意识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提高员工的沟通意识,应从两个角度进行解决:提高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管理者的学习动机。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应该进行目标管理。对管理者的激活海尔的80/20原则无非是个很好的例子。管理者负80%的责任下属负20%的责任,充分调动了管理者处理问题发现问题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了 人力0901
彭诏翕
09205120 管理者与下属沟通的能动性。
【参考文献】
1.《企业沟通管理中的文化与价值分析》 刘光友,2001年 2.《改善企业管理沟通的策略分析》 谢荣光、孙剑平,2006年 3.《企业沟通管理浅议》 陈晨,2006年
4.《中国企业沟通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董玉芳、何大伟,2005年 5.《浅谈企业管理的有效沟通》
孙燕宁,2009年
第五篇:金融企业的文化策略
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国内金融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金融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的金融企业要想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必须实施文化策略,用一种昂扬向上的理念去支撑银行经营管理,完善金融服务,提高员工素质,从而获得长久、强大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这就需要强化现代金融企业文化建设。
所谓企业文化,就是指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念,企业文化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
形成核心价值观
“每一家公司现在都必须分析其文化,这不仅会加强本身的竞争地位,虽然这已经是充分的理由,而且还因为我们国家未来的财富要由公司文化来决定。”这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对企业文化作用的一段论述,当然这同样适用于我国金融企业。那么企业文化的核心又是什么呢?应当是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就是企业全体员工所共同认可并遵守的价值取向和信念,金融企业一方面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又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尤其像证券公司、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都有着为数众多的分支机构,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如何让各个分支机构统一于企业的整体目标而又有充分的灵活性,这就成为金融企业管理者所面临的两难选择,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出路,如果企业所有成员遵守共同的价值观,并以此为最高工作准则,那么就可以达到提高效益减少风险的目的。
核心价值观要真正在一个组织中扎下根来,必须将其融入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一切行动———战略、结构、责权体系、流程、领导风格等,融入与员工有关的每一个程序———雇佣方法、业绩考评系统、晋升和奖励标准甚至辞退政策。核心价值观是公司所有行为的基础。
公司将价值观融入各个体系后,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倡导这些价值观。据有关调查,一条信息只有在管理者们重复7次之后员工才会相信。许多公司将它们的价值观印在价值观卡片上、T恤上和咖啡杯上。在入职培训时,有的公司不是给新员工一本详细的手册,告诉他们如何向客户提供优质服务,而是向他们详细讲述公司的同事如何竭尽全力赢得客户称赞的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讲到,一位销售代表,他曾问都没问就同意客户退回了已购买了两年的女式衬衫。这个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最终使员工更加相信,他们是在为一家不同寻常的公司工作。在商店不营业的时候,经理们会通过公司内部的对讲系统,宣读客户的表扬信和批评信,这样员工可以直接听到别人对他们工作的评价。
营造创新的氛围
对于金融业而言,只有做到敢于创新,想人所不敢想,为人所不敢为,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中庸而言,即便在竞争中暂时取得领先的地位,企业也决不能抱着适可而止态度去对待竞争;现代金融业是极其注重创新的行业,在它的企业文化中,应当鼓励员工集思广益,需提倡敢为人先的企业理念,金融企业内部也要营造一种鼓励员工之间竞争、鼓励员工出人头地的文化氛围。也就是说,在企业内部的企业文化构建时对内应当营造一种鼓励竞争、提倡创新的文化氛围,对外应当树立开放、进取、敢为人先的企业形象。
鼓励学习强调自律
金融业是一个知识更新速度快同时随时面临风险的行业,员工对新知识的学习和对职业道德的遵守都显得十分重要,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必须把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行业动向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防微杜渐,必须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许多已发生的案例来看,员工的道德风险很容易转变成为企业的经营风险,一个人搞垮一家公司的例子数不胜数,如巴林银行、世通、安然等等。学习和自省自律有着明显的因果关系,金融企业文化中,必须建立起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同时加强自省自律的制度。
传统文化的继承,现代高科技的应用,两者有机的结合,形成了每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文化不仅仅是为利润服务的平台,它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本身就是一种竞争力。一些国际大的知名企业,他们发展百年之后,最后沉淀下来的重要财富就是其企业文化。金融企业文化建设要在适应环境和改善环境的过程中成熟和优化,使之发挥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