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美幼儿教师道德行为准则之比较
中美幼儿教师道德行为准则之比较
------对家庭的道德责任
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发展背景。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和积累,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而美国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和批判精神,注重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创造。所以两种观念下产生的幼儿教师道德行为准则在内容和侧重点上是不同的,值得我们比较和从中学习。
美国的幼儿教师道德行为准则花了四分之一的篇幅讲了幼儿教师对家庭的道德责任,而在中国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在62条的基本内容中关于家庭只提到了3条:15.重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53.有效运用观察、谈话、家园联系、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客观地、全面地了解和评价幼儿;58.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从中美两国幼儿教师行为准则的篇幅和内容的对比中,我们明显看到:在我国的准则中大部分讲的是对幼儿的责任,而关于幼儿教师对家庭应承担的道德责任这块不是很重视,只提到要与家庭进行合作、运用家园联系来评价幼儿这两层意思,非常单薄而空洞。所以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幼儿教师道德准则中幼儿教师对于家庭应付的责任,从中汲取营养。
(一)美国对于家庭的道德责任的理念中提到:教师要和家人分享每个幼儿的教育、进步的信息,并且帮助家庭理解和领会当前幼儿教育职业的基础知识。作为幼儿老师我们应该让家长知道正确教育子女的方式和态度,只有两边的力往一处使,才能让幼儿在和谐、一致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举个例子,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幼儿教育中,很多父母都喜欢在别人面前批评自己的孩子,认为是谦虚的表现,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表现出:自信心不强、内敛。所以教师的责任是告诉家长:尽量避免在别的孩子面前对孩子进行评价,其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你的孩子会刺激别的孩子。
(二)在对于家庭的责任的理念中讲到:欢迎并鼓励所有家庭成员参与到教育机构中。原则中则提到:我们应当让家庭参与到影响他们幼儿的重要的决策中来。中国的家园互动有是有,但是家庭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比重很小,家长对于幼儿园的决策参与度几乎为零。这可能受到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教育就是老师的责任了。所以幼儿园应让父母进入课堂上课,让他们参与到幼儿园饮食、图书玩具选购的决策之中。
美国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所以他们制定的幼儿教师道德准则和中国不同的是:充分的与家庭沟通,利用了家庭的资源,重视了对家庭的尊重和保护。如果幼儿教师和家庭能真正牵起手来,一定会让孩子在多元的环境里学得更加快乐和轻松。
第二篇:关于中美政治制度之比较
姓名:何悦玥班级:财管三班学号:110106104
关于中美政治制度之比较
中美政治制度具有着普适性与特殊性的典型特征。
一、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政治制度不是某些先哲们头脑中的产物,而是人类政治文明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学家摩尔根指出,“政治社会的建立则是文明伊始以后才有的事情”。政治制度属于上层建筑。任何政治制度都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同时它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政治制度的涵义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则将“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社会中的制度多种多样,如经济制度、法律制度、企业制度等,其中每一种制度都是在其领域内限制、调解、疏导某种特殊活动的行为模式和规范。政治制度也不例外。所谓政治制度是指为维护和增强公共利益,在社会政治领域中限制、调节、疏导各类政治实体的法律规定及政治规范的总和。从系统的角度分析,政治制度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即国体,指国家政权为哪个阶级所掌握;第二即政体,指政权的组织形式;第三指通常所说的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在组织制度和行为规范上的具体化。
二、中国和美国政治制度现状
一)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大陆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实行的,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政权、政府制度、国家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的法律、体制、规则和惯例。我国现代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制度,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中央行政制度,行政制度,是指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组成、体制、权限、活动方式等方面的一系列规范和惯例。
二)美国的政治制度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为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联邦设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但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是国际交往的主体;各州有自己的宪法、法律和政府机构;若各州的宪法和法律与联邦宪法和法律发生冲突,联邦宪法和法律优于州的宪法和法律。美国宪法列举了联邦政府享有的权力,不经《宪法》列举的其他权力,除非《宪法》明文禁止各州行使者外,一概为州政府保留。州的权力主要是处理本州范围内的事务,如以地方名义征税,管理州内工商业和劳工,组织警卫力量和维持治安,等等。美国采用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法院掌管,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平衡。国会有立法权,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有权否决,国会又、有权在一定条件下推翻总统的否决;总统有权任命高级官员,但须经国会认可,国会有权依
法弹劲总统和高级文官;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并经国会认可,最高法院又可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宪为由宣布无效。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首先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
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首府投票选举正、副总统。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1913年生效的第17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州长、议员和某些州的法官、重要行政官员都由选民选举产生。各级选举一般都由两党包办。为了保证两党的统治地位,一般实行单名选区制和多数代表制。政党制度是美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是两党制国家,两大政党控制整个国家政治机构,操纵全国政治生活。两党的主要职能是操纵和包办选举,特别是总统选举。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长期轮流执政。两党不仅控制着联邦政府,也几乎控制着所有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虽然曾经出现过从两大党分裂出的第三党和许多其他政党(即所谓“小党”),但是它们或是昙花一现(如第三党)或虽能长期存在但影响有限(如小党),都不能成为同两大政党分庭抗礼的全国性
政治力量。
三、中美政治制度特点分析
(一)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总体上讲,美国本质上是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代表资产阶级的少数人掌权是美国民主制度的根本性质,为了掩盖政权的这一性质,使国家机器能够以大多数人意志的名义有效的运转,它设计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这些制度规范的基本要素是:在政治体制上采用“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制,行政、立法、司法这三种最基本的权力由总统、国会和法院分别承担并相互制约以维持权力结构的平衡;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实行联邦制,联邦和地方各有一套相对独立的权力机构,根据宪法的权力界定各行其是;在行政体制上实行总统制,一个拥有巨大权力的总统负责处理美国的内政外交事务;在立法体制上实行两院制,两院由一个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众议院和各州选举产生的参议院组成;在政党制度上实行两党制,共和党和民主党轮流执掌政权,在这些正式的制度规范之外,利益集团、大众传媒等政治力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对美国政治施加了巨大的体制外影响,使美国的政治运作过程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特性。
虽然美国国内不平等、不民主的现象非常常见,并非为人们所向往的那种“人间天堂”。但是,美国民主制度正在逐步向着民主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我们不能否认,它的成功经验我们应积极汲取,它的教训我们也应引以为戒。
抛开意识形态因素,从单纯的管理层面看,美国政体还是一种形式完备的、成熟的国家管理体制。从美国独立之日起,美国的政治体制就始终处于动态的变革之中。联邦政府成立后,统治阶级并未墨守陈规,而是根据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变革。
所有这些,正如张定河教授所言,美国政治制度“经过无数次调整与变革,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相对稳定和成熟的国家管理体制,其中许多构成要素与变革经验,对我们不乏启示和借鉴作用”。
(二)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与当代美国政治制度相比,当代中国政治制度有其自己的特点。这些政治制度集中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既可以保证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各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项工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既有利于发扬民主,活跃国家政治生活;又有利于增进人民团结,维护国家政局稳定;还有利于加强、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党作用,从而实现统一领导与广泛民主、富有效率与充满活力的有机统一。把它们坚持好、完善好,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于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对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义十分重大。
在我国,通过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中的一些弊端不断地被克服,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和方式不断扩大。因此,社会主义不仅在实质上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而且在形式上也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实现了国体和政体的有机统一。
四中美政治制度的比较
从本质上看,社会主义制度是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但是,如同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一样,社会主义制度并非一开始就是完善的,它也有一个由不太完善而逐步走向完善的过程。我们目前所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文明,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显示出来。
以美国为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三权鼎立或三权分立制度是出于制衡权力的考虑而设置的,在实践中,这种制度也有效地起到了制衡权力的作用,有效地保证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与稳定。但立法、行政、司法三个国家机关之间经常摩擦、扯皮、互相牵制,致使许多重要国家无法得以及时决断。在美国,总统提出的议案常常被搁置,如提出建立海军部、内政部、司法部、劳工部的议案得到国会同意分别用了10年、39年、40年、45年。三权分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个人独裁专制,保持了社会稳定,但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而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类政治文明开辟了新的历史纪元,社会主义消灭了剥削制度,实现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使劳动人民在经济上得到解放,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确立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治统治,实现了绝大多数人的完全新型的民主政治制度。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应当坚持和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应当借鉴资本主义权力分工与制约的作法,但是却不能照搬资本主义的三权分立制度。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必须走全球性与本土性交融互动的道路,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拓本土政治文明资源中的精华部分,又要以开放、求实的态度吸纳全球政治文明资源中的合理因素和优秀成果,从实际出发把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相结合、中国政治发展与世界政治发展相结合,建立起一个适应本国实际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的新型政治体制。社会主义是为了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而产生的,它是资本主义的产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是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扬弃,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超越和替代。
第三篇:中美家庭教育之所见
中美家庭教育之所见
摘要:中美两大教育体系的家庭教育呈现出不同的特征。重在取长补短使中华民族的后代健康成长。本文从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成效等层面分析中美家庭教育的的不同,以求有启于我国的家庭教育的改进。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其主导文化是儒家文化;而美国是一个仅有二百多年历史的新兴国家,受欧洲文化的影响较大。所以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
不同的文化传统,孕育了不同的家庭教育,中美两国在文化传统方面存在群体意识与个人主义、顺从性与独立性、重“名”与重“利”等观念和价值上的差异,使两国的家庭教育在育儿观、培养方式和培养结果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学习和借鉴美国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对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基本途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也是整个教育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
中国中学生每年都能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优胜,却无人获得过诺贝尔奖;美国却是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国家。
一、教育理念不同 1.群体意识与个人主义/ 观望保守与个人英雄
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文化传统,使人非常看重群体意识,在家庭中,个人是血缘关系的一个环节,在社会中个人也是复杂关系网中的一个纽结,正是这种关系把所有个人联
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个体消融于整体之中,整体的价值永远高于个人价值,个人只有克制自己,服从集体,以国家的需从文化视角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要为需要。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谋求“天人合一”,培养人的群体意识和整体人格,强调服从集体,注重言行的规范化和
自我控制,反对独立意识和锐意进取。个人不能脱离集体,否则很难适应社会。
而美国文化则不同,他们更看重作为个体的人,崇尚个人的发展,人人都想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充分享受个人的权利和自由。个人主义被认为是“反对组织的控制,肯
定个人和团体的利益”,而这种意识乃是欧洲文化传统的延续,因此在这种文化传统中,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美国宪法清楚地表明,个人尊严的重要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的
自由和正义之权不可剥夺“。个人利益至上,个人凌驾于集体和社团之上,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制度是为个人而设立,集体为个人而存在。”[2] 强调个人高于集体,集体应满足和尊重个人的合法需要。
2.顺从性与独立性
儒家文化历来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3]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形成了一套严密的伦理宗法等级制度,下级对 上级要忠诚,晚辈对长辈要顺从,虽然现在传统的伦理道德已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但作为一种观念形式的文化却还在继续。在家庭教育中表现为,家长总是意味着权威,作为统治者在家庭中处于核心地位。
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是长不大的,一切要由父母做主,强调用诱导和压制的手法迫使儿童循规蹈矩,顺从听话。至今中国人在评价孩子时,听话、稳重仍是一大优点。这种教育
养成了学生遵纪守法的习惯,服从听话的习惯和自我约束的习惯,我国学生犯罪率比美国学生低,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较好,与这种教育是分不开的。
主导美国的文化是欧洲文化,他们深受欧洲新教思想的影响,同时又受文艺复兴的影响,他们追求自由、平等,十分重视个人权力和独立性。民主、自由、人权理念的人本主义思潮渗透于美国各个角落,依靠个人力量创造幸福。因此,在美国家庭,家长非常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父母注重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自信、富于探索等个性品格,让孩子学
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他们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作用不是制造者、决定者,而是参谋和朋友。
3.重“名”与重“利”
中国人重“名”轻“利”,“名”即名分、声望、名誉,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重理论轻实践,这是宗法制度下的产物。这种观念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行为,求功名“,学而优则仕”,在这种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官本位思想,重官轻民,重权利轻义务等观念仍影响至今。中国式家庭教育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是否有出息,能否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因此,许多家长不断地用“书山 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而不厌”、“学贵有恒”、“寒门出贵子”,甚至用“头悬梁、锥刺骨”等传统格言,教育自己的子女好好学习,以便将来出人头地。特别是生活在农村的孩子,生活之困苦,读书之艰辛,学习之刻苦,比比皆是。
美国人则重“利”,重视物质利益,追求效率和效益。这与其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早期的北美移民正是通过自己的个人奋斗,开拓进取,克服环境与恶劣的条件获得生存,聚敛起财富。因此在他们的生活中,追求物质利益,追求最大的效益、效率,个人价值的最大实现。因此,美国家庭强调培养孩子的内在动因,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学习的内在潜能,任何正常人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
二、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差异
传统的中国教育强调仁爱与服从,而美国家庭则注重公正与自由。中国家长通常喜欢“塑造”孩子,希望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发展,他们往往用自己的理性来干涉孩子的自然
发展。因此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自由选择的权利。美国家庭则更重视孩子的自主权,让孩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自己做决定,独立解决自己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概括起来,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差异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中美家庭教育的教育观念不同
在我国,父母是家中的权威,家长将自己的知识、经验等强加给儿童,而不考虑儿童是否理解,要求儿童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做,而不是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去做等。“儿童是需要教的”,这几乎成为我们基本的育儿观念。而在中国文化中,“教”的含义又常常等同于“告诉”、“教导”、“指示”等。中国家长一方 面忽视儿童的接受和理解,另一方面又把“教”孩子看成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为使孩子学习好,能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活都不让孩子干。中国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很高,古往今来,应试教育一直深深地桎梏着中国家长们的思想,导致家长们把孩子的学习成绩与能否考取高等学府视为孩子成材的唯一标准,当孩子出生以后就以天才的标准来要求、教育孩子。[4]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很少考虑,有的甚至不考虑。中国父母喜欢对儿童作横向比较,拿自己的孩子和他人比,比聪明,比成绩等,从中获得某种满足和验证。常常在孩子面前夸奖别的孩子,以其他孩子作为榜样。一般批评多于奖励。
在美国,子女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属于自己,他们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成人要接受、理解并尊重他们,这是教育的前提。这种对儿童世界的发现和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实质上根植于美国的个人主义文化传统之中,即尊重个人,尊重他人(包括儿童)。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平等关系重于权威关系。自主式教育是美国家庭教育的主导思想,它是建立在对儿童的的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给孩子提供充分自由的发展机会,让他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美国人对孩子鼓励多于保护,引导多于灌输。父母对孩子做的教育一是让孩子懂得自身的价值;二是让孩子懂得必须自己管理自己;三是教给孩子足够的性知识,让孩子在他们身体变化时感到轻松自在;四是帮助孩子接受一整套他们赖以立身处世的牢固的社会准则。美国父母非常注重儿童自身的纵向发展,很少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对孩子的鼓励奖赏多于处罚。“你真棒”是美国家长常用来鼓励儿童的一句话。因此美国儿童比中国儿童有更强的自信心。2.中美家庭教育的培养方式不同
由于中美家庭中的育儿观不同,使两国在孩子的培养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中国家庭对孩子过分地保护,造成孩子对父母的依赖,使孩子怀疑或失去对自我价值和能力的正确认识和评价;中国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大包大揽;在生活习惯上过于放任,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不少小学生拥有手机、数码照相机、MP3等高档消费品,这些都助长了孩子追求奢华浪费、互相攀比的不良习惯;在对待孩子的学习上过于严厉,孩子除了完成学校的学习任务外,有些家长还进一步“加码”,把课堂延伸到家庭,课外布置作业、聘请家庭教师,让孩子参加特长班和提高班等,使孩子坠入学海的“地狱”。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已成为中学生心理压力过重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家长更重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父母除了照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如游玩、玩具和学习都让孩子自己选择。让孩子自己收拾整理房间,布置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天地,父母决不替孩子包办,顶多在一旁提醒参谋;[5]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美国的父母不会把孩子的事情全部包下来,反而孩子还必须承担一些家务劳动。美国中小学生兼任报童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修养,美国人在家里,在社区都讲礼貌,家庭成员之间,哪怕是父母对年幼的孩子,都经常说礼貌用语,孩子也个个讲礼貌,肯于帮助别人,特别尊重老人和残疾人,人们还普遍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无论是乘坐地铁,到商场购物,甚至上公共厕所,都自觉排队;培养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美国的孩子大多有自己的房间,在自己的房间里可以随意地想象,进行创造性活动。父母也积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手、脑并用,以培养其实际 操作能力。
3.中美家庭教育的培养结果不同
由于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其教育结果也表现出明显的不同。由于中国家长包揽一切,孩子形成了习惯性的,依赖性的思维定势,不会自己做决定,遇事等待观望,缺乏兴趣,不敢尝试,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差,更谈不上独到的见解和创意,对社会对人的认识严重缺乏。缺乏自主意识,依赖性强,做事被动胆怯,缺乏对环境的适应和应变能力,不懂得人际交往的技巧,人际关系差,怕苦怕累,只要求别人照顾,却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懂得尊敬自己的长辈,在外缺乏社会责任。
美国孩子从小就表现出很强的自立能力,绝大多数18岁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挣钱来读书,有的人把钱赚够了才进学校读书,也有人一边打工,一边读书,孩子们认为,长这么大还伸手向父母要钱很不光彩,会被人家瞧不起,让人觉得无能,所以必须工作,才能做到经济上独立。美国的孩子还对社会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由于从小艰苦磨炼,他们更能吃苦,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遇事镇定沉着,积极乐观,求知欲强,敢尝试,能吃苦,肯动脑,能与周围人们和谐相处,有作为社会成员而独立存在的信心和勇气,这些素质和技能,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美国家庭教育模式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通过中美两国家庭教育比较,目的是想找出我国家庭教育在哪些方面落后,美国家庭教育有哪些先进思想,从而借鉴其先进做法,使我国的家庭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从比较中看到,美国家庭教育理念对我国的家庭教育有着深刻的启示。1.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动力基础,更是人格的核心。一个充满自信心的孩子,处世乐观进取,做事主动积极,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前提是家长把孩子从小就当作一个独立个体平等地看待,给孩子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长大才能在无限的人间实现飞跃。在家庭里,应当让孩子感觉到具有和父母平等的人格和地位,可以随时与父母进行对话、交流、讨论甚至争辩。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人“生而平等”的人格感,能够在活动、游戏、讨论、实践等各个环节中学会自己动手、动脑分析解决问题,使之能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2.培养孩子亲历实践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听一场交响乐,让孩子体验协调之美,感悟合作之重要;也可以带孩子到农村去参加田间劳动,让孩子体验泥土的芬芳,感悟劳动是内心幸福与快乐的源泉;可以带孩子去观察拾荒部落一天的生活,让孩子去体验人世间生活方式的多种多样,感悟拾荒者的幸福与忧伤;也可以带孩子到特殊教育学校去观察特殊儿童一天的生活,让孩子体验人世间生命形式的多样性,感悟我们习以为常的健康其实已经多么地不平常。你可以带他到城市,领他到乡村;你可以陪他们爬高山,伴他走平原;你也可以和他一起走过老街古巷。总之要让我们的孩子真正感悟生活,领略大自然,多给他们与他人交流的时间。
3.变目标单一型教育为综合型素质教育
我国许多家长把教育的目标简单地定位于智力教育,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在进行智力教育时,多数家长把智力教育等同于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以智力教育为中心,融孩子的身体素 质、心理素质、人品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一体的,全面的,综合性的教育。另外,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也不应该只是教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智力发展有赖于知识数量的增加,教给青少年一些文化知识是必要的。但是,知识数量的增加并不一定能带来智力的发展。智力是人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所表现的智慧,甚至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实践能力等要素。这些智能要素彼此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它们常作为统一的整体来发挥作用。因此科学的智力教育应该是围绕诸智能因素进行的全面的综合性的培养。
4.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
美国家长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家长的最大启迪,就是应学会真正地尊重自己的孩子,自由发展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现在,不重视子女教育的家长少了,但不懂得正确的教子方法、不会教育子女的家长却大有人在。要彻底根治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这些“病理现象”,就必须切实提高家长的整体素质,因为家长素质的高低是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虽然家长素质并不能完全代表构建良好的创新文化,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对于激励和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做出创新成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中美教育”之差异
“中美教育”之差异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陈耀华
我有幸在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本部学术厅听了美国校长肯尼迪的《美国小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主要方式》专题交流,又现场观摩了中美教师上的六节“同课异构”的课。通过老师们在工作坊里的思维碰撞和现场与专家的对话,对中国小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比较,找出了差异。由于中国和美国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育差异也非常大。
一、透视美国的小学教育现状 1.教育目标
美国的小学教育发展到今天,一直也处于变革之中。美国的小学教育十分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强调学科知识应用,强调技术的运用,注重学科教学中的交流,注重学科思想方法和学科素养的提高,重视培养学生创造力。特别重视学生参与、体验、感悟、探究、发现,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有所忽视,教学目标比较单一。
2.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教育已作为一种极为重要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思维,追求教育公平,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追求人文精神,讲究独立思考,教育要保证宽松、安全的环境。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平常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小,动手能力很强。提倡让学生经历获得学科知识的过程,强调理解的学习,学少悟多。
3.教学效果
美国的学生虽然在学科上的成绩不如中国的学生好,但是公认的是,美国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远在中国学生之上。
二、透视中国的小学教育现状
1、教育目标
我国的小学教育教学在长期的实践中,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征的传统教育,在这些传统中,积极的作用与消极的作用影响并存。中国小学教育教学的特 点与方式,是在中国几千年历史文明的传承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自己生长的文化“土壤”和民族“根基”。中国的小学教育,突出知识性的具体目标,大纲、课标对知识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教学过程中对目标细化具有可操作性,每章每节每单元都有细致的目标,但是,往往忽视育人的大目标;重在由“旧知”引出“新知”,绝大多数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引入的,基本符合人的认识规律,这里容易衍生两种形态:一是使学生由旧知识中产生困惑或新的情境,形成和激发认识新知、发现新知、获取新知的欲望和行动,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这是应该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形态。另一种是淡化旧知识到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甚至会由旧知识直接把新知识告诉学生,只要所谓会用就行了。这容易造成学生被动接受,成为事实上的灌输知识的容器。注重新知识内部的深入理解,从对知识内在意义的联系中获得的认识。以中美两节数学课为例,我们重视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解题必须以概念和定理为依据,是对概念和定理的再学习。强调解题有利于对解题的基本方法的熟练掌握,有利于夯实基础。注重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和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重视训练记忆和巩固。2.教育理念
在教育理念上,我国传统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给人做人的道理,在教育过程中,一味地强调概念的重要性,将学科概念、定理翻过来讲过去,要求学生记住各种变换形式下的知识点的精髓,美其名曰“万变不离其宗”。我国注重应试,国际数学竞赛上,我国的学生一向都是骄子,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的学科教育侧重于应试教育,即为考试而准备。对于解题的过程,要求严谨规范,只要解题过程出现了所谓的跳步子,就可能被扣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被迫模仿固定的方法,思路,缺乏主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创新能力。3.教育效果
在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我国学生的学科基本功很扎实,记忆能力很强,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我国的学生往往不及别人,特别在动手能力方面,远远落后。
三、中美课堂闪光点
正如四川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李松林副院长在总结中指出:
1、中美教学中,都重视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
2、中美教学中,都强调学科学习方法的引导;
3、中美教学中,都重视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
4、中美教学中,都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
四、差异分析
从两天的“中美教育”课堂实景中我们可以发现,中美的学科教育在教学目标,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差异主要有:教学方式上,中国的教学班级通常人数较多,水平参差不齐,使教师难于兼顾,小组研讨活动也难于展开。教师为预设的目标而上,学生按教师预设的目标而学,师生感到紧张。美国小班上课,“规则意识”强,易于“1对1”地讨论学习,师生交流互动,气氛较活跃,教师也追求变化轻松。从个体学习来看,中国学生虽不博闻,但以强记著称。美国提倡让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强调理解的学习。在教育理念上,中国的小学教育是重视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教育,学少悟多。
由此差异带来的教学效果上,也是各有春秋。美国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富有创新能力,中国的学生在解题方面无与伦比,动手能力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欠佳,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五、几点启示
基于以上情况,美国教育有它的必然优势,对其比较、分析和总结,启示如下:
1、扬长避短,取其精华;
2、强调规则,训练倾听;
3、目标适度,“三维”不丢;
4、重视过程,强化理解;
5、体验感悟,探究发现;
6、结对交流,全员参与;
7、尊重保护,培养创新。
(整理:陈耀华)
第五篇:《中美大博弈》之:聚焦2008
、《中美大博弈》之:聚焦2008
观世事如棋
时光到了2008年。这是个决战之年,这一轮中美大博弈的胜负就看这一年了,所以美国的举动更加的疯狂。对于美国来说,凡是对中国不利的就要支持,凡是对中国有利的就要无视和隐藏。应该说这种伎俩在之前和之后也普遍存在,但是在这一年里,这种做法达到了高峰。美国想尽办法利用尽可能的方式想向中国施加尽可能大的压力,妄图迫使中国屈服。
应该说对于中国来讲,这一年开年不顺。那一年初,一场异常猛烈的暴风雪袭击了我国南方。暴雪冻雨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冰封的道路,冻裂的电缆,吃紧的供应,无法开行的电动列车,准备不足的内燃机车,恰又赶上春运,整个就乱成一锅粥了。数以百万计的希望与家人团聚的民众被困在回家的路上。
不得不说,一开始中国对此是应对不足,也是很不利的,因此也遭受了社会舆论的批评和指责。不过中国有个很明显的优点,那就是知错就改,而且举一反三。在前期的迷乱过后,中国很快地动员起全是社会的力量予以应对。而应对2008年初的南方暴风雪灾害的经验教训,对于中国应对几个月后的汶川地震救援有了前车之鉴。中国对南方这场风雪袭击的应对不利,应该来讲,给了美国继续博弈的信心和勇气。
这边中国的抗雪救灾恢复还没完呢,那边西部高原又出事情了。3月14日,在拉萨发生了境内外分-裂-势-力-分-子相互勾结制造出来的一起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即著名的拉萨3。1。4事-件。这些分-裂-势-力的某后指使者是谁,相信筒靴都应该知道了,我就没必要指名了。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媒体和政府,在事件发生后,一股脑地把斗争的矛头指向了中国。而美国更是极尽造谣中伤抹黑之能事,疯狂攻击中国和中国。那种癫狂的姿态让路人也看不下去了,引得一部分中国人奋起还击,这部分人是谁啊?是留学和生活工作在这些国家的留学生们。他们利用身在当地,熟悉当地的语言文化习惯等优势,站出来反击那些别有用心的媒体的抹黑和造谣。来自西方的攻击反而使得更多的中国人站在了中国的这一边,这是美国所没料到的,因为他们不了解,对于中国人来说,统一是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意识。
所以说美国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本来呢,美国挑唆西-藏的分-裂-势-力-制-造暴-力-事-件,一是借机挑动中国内-乱,二也可以借机抹-黑-中-国,三是为了在3月22日的台湾地方领导人选举中好从中生乱,这样就可以向中国施加更大的压力,也可以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没想到美国搞砸了,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美国的丑恶嘴脸再一次帮中国做了免费的爱国主义教育,而且不仅没有抹黑中国,反而让自己的媒体丧失了公信力,自己的国家形象也随之受损……3月22日,在被激起的爱国心的中国人民注视下,在中国严阵以待的压力下,台湾地方选举平安举行。中国又闯过了一个关口。
中美博弈的这一回合还在网上和媒体上和外交上激烈进行着呢,4月1日起,北京奥运圣火启程前往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全球传递开始了。这一次的火炬传递要途经全球6大洲,20个国家的21座城市,其中伦敦巴黎旧金山。可是西方
发达国家的主要城市,可以预料这些国家必然不会放过这个恶心中国的好机会,在这些城市的火炬传递又将会生出许多**。
果不其然,火炬传递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就开始受到了一些少数抗议分子的干扰,而在伦敦和巴黎,这种干扰更是打倒了高潮。这个就不惜说了。大家自己搜搜吧,比如4月6日,伦敦大雪纷飞,三名“藏。独”分子试图冲抢祥云火炬。第二天,在巴黎,“藏。独分子”甚至上演了向残疾火炬手金晶大打出手的野蛮行径。
不过西方默许抗议分子干扰火炬传递这种举动,更是引起了海外华人在内的中国人的厌恶。这种做法和3。1。4事-件中,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抹黑一样,都起了反效果,不仅不起作用,反而影响了和中国政府的关系。于是在轮到美国自己的主场,在旧金山的火炬传递中,美国学乖了,它把预先宣布的火炬传递路线临时更改了,把支持和反对火炬传递的人群给隔开了。在火炬传递这件事,美国可以说把英法都给卖了。后面就没啥说的了,虽然依然有抗议和反对,但已经明显看出,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当地政府默许的情形了。在火炬传递上,美国又折了一阵。火炬传递还会继续下去,不过这时候,这件事已经脱离了中美博弈的主题,所以咱就不谈了。
我们知道,在2008年5月20日,台湾地方当局要举行地方领导人就职典礼,而此前已经身陷贪腐传闻的陈水扁会不会铤而走险,在典礼上搞什么幺蛾子,谁都说不好。万一宣布独立,那中华民族就不得不骨肉相残了。在地区战争的阴影下,投资在中国的国际资本和中华民族资本有很大可能会因为躲避战火而蜂拥出逃,如果这样那对中国的打击将是非常沉重,这是美国喜闻乐见的,也是极力想达成的战略目标。就在中国为这一可能的事态做着紧张的准备,甚至和美国在暗中较量时,不成想,5月12日,四川西部发生了大地震。
我不想用阴谋论去揣测汶川地震,因为除了发生的时间点很蹊跷外,我没有更多的证据支持阴谋论的观点。咱们还是更多分析汶川地震发生后的一些影响吧。首先来讲,汶川地震,震级高,震源深度浅,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巨大。造成伤亡人数巨大,有将近7万人死亡,几十万人受伤,还有失踪人数1.8万人。还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8400多亿元。
我们现在知道,地震灾难发生之后存在一个「救难黄金72小时」说法,越早救出来,灾民的存活率越高。而越往后去,灾民的存活率讲随时间的消逝呈递减趋势。所以说救灾如救火,这不是一场战争,胜似一场战争,这是一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战争。无论是对中国军队来说,还是对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汶川地震灾后救援都不亚于打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中等规模的战争。
如果中国政府对地震灾后救援不利,受到老百姓普遍的指责。那么大敌当前,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下,中国自己的信心就会动摇,对于应对8天后,即5月20日台湾地方领导人权力交接是十分不利的。不仅如此,地震灾后救援不利,也会向国际资本传递一个非常负面的信息。前面我们说了地震救灾就象一场战争一样,如果你中国连救灾都做不好,如何相信你能打赢一场相似规模的战争?你如果连保卫你自己国家利益的能力都不具备,你让人家如何相信并继续投资?如果国际资本(主要是非美资本)对中国失去信心,中国经济如何才能走出去,中国如何才能人民币国际化?而如果中国经济不能成功实现走出去并引进来,中国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复兴,因为中国的本身的资源并不足以保证这么多人口实现富裕生活的需要。所以做好汶川地震的在后救援不仅对国内政治相当重要,在国际政治中也是非常重要。
当时的中国大管家是地质工作者出身,对此次地震情况的判断十分专业,对指挥救援十分有利。再加上中国不久前应对南方冰雪灾害的经验教训,所以此次汶川地震,中国的应对十分迅速和高效。具体的灾后救援措施什么的,我就不啰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