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委副书记在市干教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干教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副书记XXX
同志们:
这次市干教领导小组会议开的比较及时,准备工作比较充分。会上,市委组织部、市干教办通报总结了去年的干训工作情况,研究提出了今年的干训工作要点和推进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的几项规范性制度,与会同志就进一步大力度做好我市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谈了很好的建议意见,我都赞成。请市干教办认真归纳总结,并有机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从总体上讲,我市2004年的干训工作是富有成效的。一年来,市干教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较好地履行了各自的职责,圆满地完成了上级调训、本级调训和部门培训的各项目标任务,干训工作基本形成了“重点突出、有序推进”的较好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各部门围绕大局抓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发挥较好,相关部门配合协调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二是干训工作的宏观管理更加规范,培训主题更加突出,培训质量明显提高;三是干训工作的创新和亮点较多,特别是市委党校主体班“菜单式教学”改革、干部培训“预告”制度的建立、女干班承办机构招标试点和电子政务全员培训考核等工作,均得到省委组织部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其中电子政务全员培训考核工作被省委组织部评为2004年度“组织工作创新奖”。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展示了我市干训工作的务实和创新精神,为今后进一步做好我市的干训工作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2005年,是落实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战略部署的第三年,也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一年,如何做好今年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央、省委、市委已经有了明确的部署和要求,同志们也谈了很多很好的意见,下面,我再强调几点:
一、坚持不懈地抓好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工作。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胡锦涛同志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是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当前全市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省委组织部要求,市上将结合保先教育在适当时候举办“县级干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专题研讨班”,各区市县和市级部门也要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组(党委)中心组学习和职工政治学习的重点。市委党校和各区市县委党校要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纳入各类干部培训班次的重要学习内容,其他干部培训机构也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充实学习内容,认真组织好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要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同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结合起来;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领导能力和工作水平结合起来;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结合起来;同推进我市“三大要务”和维护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结合起来。
二、继续加强制度创新,不断规范完善干训工作的管理机制。要结合学习贯彻中央即将出台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着力建立完善以加强宏观管理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强化激励和约束力为中心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本次干教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了《XX市市级重点干部培训项目承办机构实行政府招标采购暂行办法》、《XX市市级部门培训班次申报审批暂行办法》和《XX市干部培训质量评估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我市干部培训工作进一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今后,我们还要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抓紧出台适合XX实际情况的市级重点培训项目管理、党政干部社会化选学培训、赴国外(境外)培训、赴高校培训进修、在线学习等有关各方面、各环节的制度,构建起“五位一体”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
三、坚持“以考促学、考用结合”,稳步推进我市拟任县级党政领导职务政治理论水平任职资格考试工作。按照省委统一安排,资格考试在我市已推行近2年时间,已有800人次科级干部参加了考试。推行资格考试制度,对于实现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经常化与自觉性、提高党政领导干部政治理论综合素质和促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挥了重要作用。自资格考试制度实施以来,我市严格坚持了“凡提必考”,对没有参加资格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的干部坚持做到了“不上会、不研究、不考察”。今年初,省委办公厅和省委组织部分别发出通知,对参加资格考试的对象和操作程序做出了明确规定:除科级干部拟任副县级党政领导职务必须参加并通过资格考试以外,副县级领导干部拟任正县级党政领导职务、县级非领导职务和享受县级待遇的干部转任副县级或正县级党政领导职务也必须参加并通过资格考试。对此,我们要予以高度重视,并切实把好以下“四关”:一是把好“认识”关,引导干部把参加资格考试的落脚点放到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和履行岗位职责能力上,真正做到“为知识而学习,因制度而考试”;二是把好“入口”关,明确考试对象的必备条件和报名程序,使资格考试有机融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之中;三是把好“管理”关,规范考务工作,严肃考风考纪,为参考干部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四是把好“服务”关,在各类培训班次教学中,依据《考试大纲》有意识地突出相关内容,集中解决干部队伍知识结构中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
同志们,今年的干训工作思路和任务已经明确,下一步的关键就是要狠抓落实。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给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等三所干部学院成立的贺信中再次强调了“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迫切意义,对全国干部教育培训战线也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希望市干教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深刻把握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干部培训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推进XX发展新跨越的重要意义,按照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一盘棋”的思路,切实抓好工作落实。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要坚持和落实干部培训工作“分级管理、分类实施”的原则,市委组织部要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市委党校要充分发挥干部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其他各部门要发挥在本系统、本单位干部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高质量地完成承担的各项任务。特别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互通信息,共同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我市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在去年基础上取得新的成效。
第二篇:在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讲话
在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关于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报告,请大家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
“十五”期间,全市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实施生态环保效益型经济战略,锐意进取,团结拼搏,成功战胜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步跨越,“十五”计划主要目标圆满完成。“十五”成为永州历史上发展最快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
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经济总量迅速增加,2005年全市完成地方生产总值361.47亿元,同比增长11.珊,按原口径,“十五”年递增10.5%,一、二、三产业年?均分别增长5.2%、15.8%、11.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0.6:26.2:43.2;与2000年相比,一产业下降7.3个百分点,二产业提高4.6个百分点,三产业提高2.7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新步伐,全市规模特色种养基地发展到173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99万亩,“三品”认证101个,14家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2005年永州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先进市。工业初步形成了汽车、卷烟、制药、食品、建材、冶金、造纸等支柱产业,新建项目向园区集中,集聚效应开始显现。去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74.4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48.3亿元,“十五”分别年递增11.8%和18.7%,产值过亿元企业由2000年的3家发展到26家,长丰、零烟、湘纸成为全省十大标志性工程的组成部分。第三产业稳步增长,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3.4亿元,“十五”年递增10.4%,旅游、房地产业来势看好,传统服务业得到改造提升。2005年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20亿元,“十五”同口径年递增14.9%,财政过亿元县区由3个增加到8个,市本级财政收入达到6.67亿元,比2000年增加4.33亿元,年均增长23.4%。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9.3亿元、贷款余额152,3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加173亿元和50亿元。全市保费收入6,2亿元,比2000年增长2.5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乡面貌明显改现。固定资产投入加大,2005年完成投资145.3亿元,五年累计467亿元,年递增21.8%。交通建设日新月异,全市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421公里,新增72个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397个行政村通公路。衡昆高速永州段、永连公路、洛湛铁路永州北段建成通车,零陵机场正式通航,结束了永州没有高速公路和民航的历史。电源和电网建设成效显著,新增水电装机容量40万千瓦,超过前50年的装机总量,祁阳、宁远、零陵3个220千伏和东安青土坪等5个110干伏输变:电工程竣工投运,一、二期农网改造顺利完成。信息主光缆总长达到2.53万芯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电话。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完成病险水库治理600座,双牌、涔天河水库灌渠防渗配套取得成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0平方公里,农机装备总量增加到43.7万台,农业综合开发完成总投入4亿元。城镇建设快速推进,中心城市完成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建成区面积达到46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增加到39万,城市整体框架基本形成,建成了一批城市道路,推进了城市功能配套和亮化、绿化、美化,打造了新火车站广场、滨江风光带、南津路等城市景观工程,2005年启动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市容市貌有所改观。县城和重点建制镇实施“十个一”工程,提质扩容取得新成效,九县县城五年大变样,8个镇进入全省“百强镇”。2005年全市城镇化率为27.6%,比“九五”末提高6.3个百分点。生态环境建设得到重视,开展潇湘-母亲河综合治理,实施退耕还林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2%,环境质量总体保持优良。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全市完成市县区属企业改制386家,市属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市直供销、粮食、商业企业改革户县区属企业改制基本结束,通过改制嫁接、兼并重组,一批企业焕发生机。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取消烤烟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额免征农业税,落实各项农业政策直补资金1.95亿元,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开始启动。城市公用事业改革和土地招拍挂进展顺利。行政审批、政府机构、投融资体制等改革及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看好,五年累计审批外资企业225家,利用外资3,7亿美元,到位内资120亿元,利用外资增幅连续三年居全省前列。民营经济竞相发展,占全市经济比重由41.6%提高到54.9%。劳务经济呈现出“百万打工人员、十万能人、两万老板、六十亿收入”的格局。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实施教育优先的各项措施,落实贫困学生“两免一补”政策,“普九”成果得到巩固,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扩大,10所中学列入省示范性高中,永州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示范性职业院校,湖南科技学院成为综合性本科院校。推动科技进步,五年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25项,获得省级以上科技成果197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9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36%提高到43%。以疾病预防控制和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为重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市县区疾控中心、传染病区相继建成,95所乡镇卫生院得到改造,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有效防控非典疫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开展,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成功承办,奥运奖牌实现零的突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入全省先进行列,五年减少出生人口9万人。文化事业日渐繁荣,成功举办全省公祭舜帝和祁剧诞生500年活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2家增加到4家,江永女书列入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2%。城乡居民入增长较快,2005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738元,比2000年分别增加2848元和791元。高度关注民本民生,连续两年圆满完成8件实事,解决了一批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0.3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全面实施,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探索建立农村救助体系,五年累计投入救灾资金8532万元;扶贫攻坚初见成效,五年减少贫困人口6.5万人。民族、宗教、人才、审计、统计、工商、物价、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水文、人防、老龄等工作取得新的进步。
“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永州形象明显提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进行,广泛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更好体现,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和打造“诚信永州”活动,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四五”普法顺利完成,民主政治建设有了新进展。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五年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998件,市政协委员提案935件,办复率为100%。实行依法信访,五年累计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3万件次,有效化解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严肃查处了违法违纪案件。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工作稳步开展;成功举办了江华瑶族自治县成立50周年庆典。社会洽安综合治理取得成效,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和多发性犯罪,保持了社会大局稳定。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得到加强。五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勇于探索,扎实苦干,在改革和建设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好做法、好经验,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加之对外交往联络增多,社会开放度和知名度提高,永州形象得到提升。
第三篇:市委副书记在市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副书记在市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之际,﹡﹡市工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今天开幕了。这是我市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市52万职工群众的一件喜事。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职工、劳动模范和工会
干部致以亲切的问候!向亲临大会指导的省总工会领导和兄弟市工会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市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工会工作方针,认真履行职责,在组织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参与和推动企业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帮扶困难职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市总工会先后荣获“全国工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市委对工会工作是满意的。下面,我受张书记的委托,讲几点意见。一、要围绕大局,充分发挥广大职工主力军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的工作大局,也是工会工作的目标所在。实践证明,广大职工创新创业的巨大热情和活力,是促进发展的重要动力。比如,作为江铃汽车集团模具厂的一个后勤保障班组的袁政海班组,十几年来,进行技术革新170多项,创经济效益数亿元,成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优秀群体。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尽管只有初中文凭,但是30年来,坚持不懈、刻苦学习,读书达2000多册,读书笔记近80万字,练就一手“绝活”,成为世界一流的“技术专家”,一年内就两次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记录,创造了“振超效率”。这些年,我市各级工会组织通过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岗位练兵等一系列群众创新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市获得省重大合理化建议成果奖20项。当前,我们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要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主力军作用。一方面,各级工会组织要大力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
五、和谐建小康”竞赛活动,引导职工立足本职、学赶先进、争创一流,为他们建功立业搭建广阔的舞台。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勇为创业型人才”活动,帮助广大职工提高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创业能力,使之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复合型的高素质劳动者。
二、要强化服务,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中的推动作用。构建和谐﹡﹡,是我们各项工作的总目标、总抓手。各级工会组织要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工会工作的全过程,努力在三个方面做好服务工作。一是要为职工群众说话撑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当好职工群众的“代言人”和“娘家”,真正“为员工维其权、让员工得其利、让员工有其乐、让员工受其教”。二是要为企业发展排忧解难。工会工作只有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才能够找准位置、明确目标、有所作为。各级工会组织既要当好职工的“爱心使者”,又要当好企业的“服务保姆”。三是要为维护稳定尽心尽责。切实履行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的职责,及时准确地把握职工群众的思想动态、利益要求,多做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要加强领导,努力为工会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更加重视工会的建设,更加支持工会的工作。要建立健全党委定期研究工会工作制度,及时解决工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实际困难,支持工会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自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市委对工会的工作,历来是重视的,近几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工会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工业园区工会工作的意见》等几个文件,尤其是在加强工会领导班子建设上,去年我们对市县两级工会主席实行了高配,推动了工会工作。今后,我们要继续从实际出发,逐步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工会干部配备方面的要求,把工会干部的培养、交流、使用和管理纳入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工会选人用人留人的长效机制。
各级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时,要充分听取工会的意见和建议。要进一步拓宽工会组织参政议政渠道,在人大、政协工作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参与立法、决策和监督的作用。要支持工会组织依法收缴工会经费,认真做好工会经费财政划拨和地税代征工作,增强工会为职工服务的经济实力。同志们,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希望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在新一届工会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团结广大职工群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建设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第四篇:在全县干训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上的讲话(3.10)
2月28日全县干训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在县委组织部会议室召开。会议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总结,对2011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动员和布署。会上,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干训领导小组组长欧阳晓红就2011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强调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干部队伍的重大任务,这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要实现县委提出的“一个中心、两区协调发展”的总体布局和“3+2”发展战略,关键要有一大批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堪当大任的高素质领导人才。人才的成长靠培养。培养干部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就是组织干部学习。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培养人才、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明确任务,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在抓好干部理论武装的基础上,切实加强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重点采取“4+3”培训模式,即举办4个主体班次和3个联合办班。4个主体班次:以党校为依托举办科级领导干部理论培训班、中青年干部理论培训班、两新经济组织党务工作者、党建指导员培训班、村(居)主干培训班。
13个联合办班:党校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群团、政法、党外、妇女干部培训班,与县一职校联合举办40周岁以下中青年干部电脑知识培训班,与人事局、教育局、农业局、林业局、卫生局、药监局等部门联合举办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同时,跟踪指导县直各系统党委、各镇(区)党委抓好一般干部和村两委、“三小”人员的教育培训,扎实推进学习型、创新型的干部队伍建设进程。
三、强化措施,不断推进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改革创新。要在提高针对性,搞好分类培训和按需培训上下功夫。要在丰富培训内容,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下功夫。要在健全培训机制,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水平下功夫。要在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增强培训实效上下功夫。
四、加强领导,进一步形成抓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合力 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发挥好自身优势,密切配合,及时沟通,相互支持,形成合力,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要进一步狠抓制度落实。在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若干规定”、“办班报备制度”、“入学申报审批制度”、“科级干部外出培训报备制度”、“培训登记制度”等方面抓好落实。
第五篇:在市就业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xx同志汇报了~年的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和~年的工作安排,通报了对区县的考核结果,市财政局、市人事局、市总工会、市地税局介绍了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工作情况。总的来看,大家对就业再就业工作是重视的,态度是积极的,工作是有成效的。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作为事关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并作为“五大民心工程”之首。各级、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全市实现新增就业xx万人,新增劳务输出x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继续保持了就业增长大于失业增长的良好局面。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压力仍然很大,形势不容乐观。全市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仍然存在。据预测,~年全市预计城镇需要就业人员总量为xx万人,今年我市可实现城镇就业再就业xx万。劳动者素质偏低与市场就业需求不相适应的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困难群体就业难问题更加明显。今年我市需要就业再就业困难群体达x万人。同时,随着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速度加快,劳动力的流动性逐步增强,大量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解决他们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更为紧迫。
解决好就业问题,不仅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行动,而且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中心环节。科学的发展观首先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离开了就业就谈不上人的全面发展,就谈不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还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如果一个地方失业率很高,人们不能安居乐业,也就谈不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业再就业工作始终是关注民生的重中之重,始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所在。就业问题解决不好,将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就业形势好了,人民群众才能安居乐业,我们才能有一个更加稳定的环境,而一个更加稳定的环境,又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基本条件。我们都要进一步认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经济任务和政治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增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今年的工作在新的基础上实现新的突破。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今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全局,服务大局,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结合我市实际,努力实现新发展。市委、市政府已确定今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x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x万的目标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要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在开发就业岗位上下功夫,千方百计扩大城镇就业规模。促进就业再就业,岗位是关键。创造就业岗位,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xxx书记在去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今年的经济工作要抓住“三个关键”、努力实现“六个新突破”的总体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快发展经济,不断创造扩大就业机会。同时,要瞄准主攻方向,注重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一是向社区建设要岗位。把社区就业作为再就业潜力所在,把社区就业作为再就业主攻方向,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向社区管理、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单位的后勤保障服务、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等领域开发就业岗位。二是向个体私营经济和非正规就业要岗位。我市已创建了“早餐工程”等一批再就业品牌,解决了一部分再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要认真总结经验,全面落实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合伙经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拾遗补缺找岗位,进行自我创业和灵活就业。三是向传统服务业要岗位。我市建陶,纺织,商贸流通、餐饮等传统行业从业人员比例很大,要下力气稳住这块重要阵地,并争取有更大的突破。要加大对现有服务性企业和新办服务企业扶持力度,拓展经营规模,将发展服务型企业作为就业和再就业的增长点,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多形式就业。四是向资产重组要岗位。要用好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政策,引导企业采取并购、兼并、分块搞活、破产重组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盘活存量资产,妥善安置分流人员。
(二)在劳务输出上下功夫,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去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x万人,今年我们仍然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一是要继续组织开展好“输出”工程。按照省政府“输出”工程的要求,积极构建“输出”工程的长效机制。二是要打造我市统一的劳务品牌。目前,**县已先后与北京、上海、广东、辽宁等十几个省市100多家用工单位建立了稳固的劳务合作关系,累计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万人次,每年可增加农民收入*亿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进一步优化完善进城务工就业环境。要以“帮扶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做好为农民工就业的服务工作。要加大监察力度,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和企业用工规范情况专项检查,规范劳动合同,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提高农民工待遇和保障水平。四是突出做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要把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纳入摆上工作日程。各级财政和金融机构应对郊区城镇建设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大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