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镇以行动学习为载体召开村干部论坛
XX镇以行动学习为载体召开村干部论坛会议
近期XX镇以行动学习为载体,召开村干部论坛会议,就如何科学开展村委干部绩效考核问题进行研讨。镇全体领导班子成员、各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参加了会议。XXX书记就如何开展村委干部绩效考核问题作了重要讲话,并对村级两委干部的待遇问题作了深入了解,同时鼓励村委干部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多下工夫。每个村委干部在会议中都发表了各自的意见和建议,大家畅所欲言,镇对村级干部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得很透彻,而且会议氛围轻松、和谐。XX村党总支部书记XXX说:“村委干部的绩效考核是直接与村干部工作作风挂勾的,抓实推进基层工作顺利开展,是我们每个村委干部的职责,请镇党委放心我们一定会尽职尽责做好基层工作,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完成每项工作任务。”最后镇党委副书记、镇长XXX作了总结发言,并对如何提高村委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水平,促进村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重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作了重要指示。并让村委干部们放心,绩效考核是对一年来的工作进行一次总体评估,也是度量村委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尺子。
本次论坛会议开得很成功,为下步农村基层工作的开展打开了良好的局面。
XXX
第二篇:以书法为载体
以书法为载体,弘扬传统文化
2017年5月11日,武威六中高级教师,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陈守阳先生为新城区第一小学教师和书法社团的学生分别讲了两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书法课。(p1陈老师示范书写)
陈守阳老师是甘肃省武威市人,自幼习书,诸体皆能,尤擅楷行,长期沉浸于“二王”和米芾行草。作品多次入展省内外书法展,在2012年和2014年全市“临创书法展”中蝉联一等奖。
在跟教师们讲书法时,陈老师首先提到“汉字之美”这个话题,强调“汉字之美”、书法艺术之根就在于笔法、结构、布局三个方面。进而指出:书法,从最初的实用工具、到逐渐演变为艺术审美,在历史的嬗变中,逐渐融入和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艺术形式,“学书法,就像打开了一扇窗,引领我们去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然而,陈老师说据他所察,“现在高中生的书写是一年不如一年”!在当前,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在中小学开设了书法课、大学设立了书法专业、无论是教育界还是社会各个阶层都越来越重视书写的形势下,作为教师的我们,理应热爱书法,学习书法——“学书法,写好字,传承书法,教师责任重大。”之后,陈老师与大家进行了交流,指导大家“学书法,毛笔、硬笔都可以,然笔法自毛笔书法中来”,临帖要“学经典守传统,由描到摹再到临,到自觉书写„„选名家为榜样,喜欢谁写谁。”(p2陈老师为学校教师讲座)
接着,陈守阳老师为学校书法社团的孩子们讲了一堂生动的书法课。陈老师语言生动形象,孩子们听得趣味盎然。在讲到用笔时,陈老师说——毛笔睡着了,先要唤醒它——这叫“醒笔”;要把毛笔的毛捋顺,捋齐整,那感觉就像是给小猫小鸟捋一捋背上的毛一样(讲“荡笔”),又讲到藏锋起笔、中锋行笔、回锋收笔„„陈老师一边示范,一边讲解,娓娓道来如山涧溪流,清丽明快,毫无艰涩之感。(p3陈老师为书法社团学生授课)
今天,新城区第一小学与陈守阳老师,以书法为载体,践行着一个教育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机构或个人加入这个行列,“热爱书法,传承经典,让自己成为一个美好的人。”
第三篇:以活动为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体验学语文之乐
上虞市百官镇叶家埭小学黄兰娟
教育的脉搏总是最灵敏地按照国际风云的节律跳动,自上海市研究性课程的率先开发以来,研究性学习正以人的发展与完善为主旋律,奏响着新世纪的乐章。
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读,学生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诚惶诚恐地跟着老师转,无主体地位可言。应试教育的扭曲,更加剧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学生终日为争分应考而疲于奔命。研究性学习中,“研究”与“学习”都是学生的主动行动,“探索”和“研究”使学生自觉积极饶有兴趣地投身其中。
在深入理解和钻研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方法的同时,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大胆尝试,在学习内容上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情境为中心,由学生在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自主选择课题,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在学习方式上,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时空的开放性,过程的参与性;在学业评价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研究的过程,而不过分看重结果,重在评价学生亲自参与探索和实践中所获得的体验。
以“以活动为载体,体验学语文之乐”为宗旨,我们的尝试与成果可从三板块反馈:
一、生字教学走新道。
初入学的孩童,要他摆正姿势已属难事,让他注意间架结构、笔锋走势更是天方夜谭。传统的生字教学,习惯于“师道尊严”,教师强调一笔一画,学生被动而无奈地“拼凑”。即使是在教学百花齐放,追随前沿的今天,也无非是大同小异,“雷声响,雨点小”,学生提出哪些字难写难记,众人说一通,教师露一手,无非是让学生多写几遍而已。而传统的名人效应更已吸引不了现在的孩子,所以必须有一种新型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写字教学法。
受一张张小熊图的启发,我们总结出了“双改双写”的写字教学新法。
所谓双改双写,就是学生比较观察老师的范字,如果发现有这样那样即便是轻微的疏忽,则上面附着的小熊也是住的极不舒畅的,让孩子来发挥创意,过一回设计师的瘾,造一间最温馨舒适的房间,一旦被大家认可,小熊就立刻搬进房间。老师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下将错就改,全班再以老师的进步为动力,拉开你追我赶的局势。
教师写,学生改,教师改,学生写,这一尚待完善的生字教学模式不正是新形势下“减负”最铿锵的回音吗?教师和学生之间完全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提高”的平等关系。老师不露痕迹流露出来的“迎难而上”“知错就改”等品质无形之中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们。尤其是“学生为小熊猫重新设计房间”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观察、比较、分析等心理机能,培养了他们细心、韧心、合作、自信等学习精神,使他们的学习意识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课文表演助阅读。
阅读课文虽以抽象的文字符号为载体,但大部分昌由作者心灵感受后精心描绘的生活画面,因此可通过表演活动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人生的风景。这种表演的基础是对文字的解读、研究,这就决定了课堂表演具有内存的研究机制,而且课文表演符合小学阅读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天真活泼的儿童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课本剧表演被他们喜爱是于情于理的。
课本剧表演是一种创造性的研究性阅读,它不仅是课堂表演的一种形式,且已成为取材于语文课本并为语文教学服务和丰富校园文化的一种新型戏剧活动,正如剧作家曹禺所说“学生参加演戏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课本剧可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
学生接受并选择一篇课文,进行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体验过程,这一过程虽需花费不少精力,学生却乐此不彼。
以我所教的四年级为例,初始的基础是不堪一提,一句话写得千疮百孔,说得支离破碎,表演课本剧却是全身投入,象模象样,别有一番洞天。在表演《神笔马良》中,班上的双差生陈某把贪官演得淋漓尽致,平时一声不吭的叶某虽只是演了个小角色,却把课文内在的潜信息表现得生动形象。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视学习语文为一种享受,无形中成绩也发生了变化。因为通过课本表演,阅读课文的思想内涵和语言形式,能动地转化为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同时又重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合作,促使了学生在情感、认识和生理、心理上的全面发展。
三、在想象王国放飞童心。
自1997年来上海《萌芽》杂志社与7所高校联合发起“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来,“新概念”这一提法,“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一形式,冲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大堤。眼下对作文探索的形式喜人,什么“作文要反映新思维,新体验”,“作文教学要提倡放飞想象”,“走面向生活,自由表达之路”,“真实的写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作文要展示个性和创造才能”等等。
然而从我校的学生习作来看,却不容乐观,尤其是我所带的四年级,更是望“文”而畏,勉强应付的作业也是牵强附会,不是“内容雷同”,“格式僵化”,就是“语言呆板”,“文句不通”,毫无情趣可言,更是难回归到抒发个性、自由表达的本真。
想象,一切从想象入口,孩子的心灵是洁盈绚丽的,他们善于用幻想编织多姿多彩的世界。童话是他们的梦,编织美丽的童话,驰骋童话王国是他们莫大的快乐。在他们笔下,狡猾的狐狸也有多愁善感的时候,凶恶的考虑也有动情善良的时候,躲在一角的拖把也有黯然神伤的时候……尽管文笔朴实无华,故事却是惊险离奇,别出心裁。一堂音乐课中的节目表演,幽默诙谐的动作惹得全场捧腹大笑,生动风趣的描述更是逗得大家前俯后仰。什么“谁的开头最扣人心弦”,“谁的创意最丰富醉人”,“谁的构思最别致”,“谁的句子最精彩”等等。而为了摘取这些头衔他们写得更欢了。
第四篇:以课堂教学为载体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中华风骨
特克斯县乔镇中学
莫冰洁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优秀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家乡情结、大爱无私、关爱弱者的优秀道德品质。我们语文教育者应深刻挖掘出教材中的精华传授给我们的下一代以滋养他们的灵魂,塑造中国人的风骨和情怀,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我们这偏远地方的乡镇中学,孩子们在家里用母语与父母交流,文化氛围比较薄弱,中国古典文化与学生的生活相距遥远,枯涩难懂。少数民族的孩子学习汉语尚且为难,古典文学文化就更难了。所以我校语文组今年开展了《在文化氛围比较薄弱的少数学校如何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孩子的文言教学,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老师们在课堂上深度挖掘了文本的价值,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理解作者。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升孩子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张琳老师的古诗课堂《水调歌头》,在优美婉约的配乐诵读后,学生们自由表达“我能理解你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因为人生在世很多事不由我们主宰,悲欢离合在所难免。我们不妨豁达一些,在心里默默祝愿亲人吧。”……马亚萍老师的《五柳先生传》的授课中,问题精当,层层深入。由小组讨论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对陶渊明是怎样看的?能激发学生充分与陶渊明进行对话,正确理解陶渊明先生的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美好情操。巴刚老师的《陋室铭》授课中大量的背景和刘禹锡诗词的介入,加深了学生对刘禹锡风骨个性的了解。在富有文学味的课堂中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安贫乐道、高洁傲岸、洁身自好、不慕荣利的古代思想家、文学家。《春酒》是我们这一学期的重点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教材。于是我们进行了集体备课,分别由莫冰洁老师和张龙老师执教。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风俗,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的老师带领孩子们读出了中华民族以及作者琦君寄寓在文中的丰富的内涵。在这两节课中,学生们沉醉在《春酒》中,沉醉在春酒的香甜里,沉醉在民风的淳朴里,沉醉在母亲的贤惠里。尤其是张龙老师最后以一副春联结课。上联由老师出:“春酒留香蕴乡情”,下联有学生自由对,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这样的课堂传统文化的氛围很是浓厚,学生们沉浸在其中,不由自主地受着传统文化民俗民风的熏陶感染。
当然每一堂课都是有遗憾的,课堂教学就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比如马亚萍老师的《五柳先生传》中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其实每个人的心理都有一个世外桃源,都有对现实的不满,但是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是比较完善的。所以我们不能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而应该积极入世,在各行各业中做出自己的贡献。巴刚老师的尽管很有文学味但是《陋室铭》的仿写却没有到位。其实完全可以放开学生的手脚模仿写出自己风格和个性的铭志文。5月份在伊宁市六中的七年级组的墙报中就能看到学生们的富有特色的《教室铭》、《吃货铭》、《学子铭》、《老人铭》、《考试铭》等。再说张龙老师的《春酒》课中,学生基础较好,完全可以深挖到“寻根情结”、“家国情结”的深层次上来。
所以说“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乔镇中学语文组的老师们将不断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不辍探索的脚步。深挖传统文化文本的内涵,以培养我校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优秀的道德情操,养成其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培养有中华风骨新一代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第五篇: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
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
**区以活动为载体,深入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是利用**在线等宣传载体,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形成浓厚教育氛围,营造和谐文明的人文环境。在城乡显著位置,设立文明公益广告牌、评议栏,开展道德评议会,倡导文明新风,使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贯彻有实实在在的载体。霍童村的道德评议栏、石后乡上
竹洋村的道德评议会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提高了村民的道德意识。好范文版权所有
二是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树立正确荣辱观,展示**新风采”为主要内容,开展各种主题实践和便民服务活动。从着力解决一批群众要求强烈、最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入手,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推出新的便民服务措施,推动文明城市创建进程,通过多种多样的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形成人人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局面。
三是开展“树为民形象,创文明机关”活动,营造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深入宣传“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教育和引导广大机关干部进一步服务好经济、服务好基层、服务好群众。
四是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石。全区各单位,以文明学校、文明机关为阵地,对干部职工和家属进行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把《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等作为重点内容。依靠文明学校、农民技校等,对农民和群众进行文明知识、移风易俗教育,不断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
五是深入开展“做文明学生,好范文版权所有创文明校园”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在各中小学校,通过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黑板报、校报、班报等形式,对“八个为荣,八个为耻”进行广泛宣传,以主题升旗校会、主题班会、各学科教学渗透等形式,将“荣辱观”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去,教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讲公德、讲诚信、守纪律。引导和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