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的心理保健工作者角色(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2 17:4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教师的心理保健工作者角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教师的心理保健工作者角色》。

第一篇:幼儿教师的心理保健工作者角色

谈幼儿教师的心理保健工作者角色及其扮演

摘要研究幼儿教师的心理保健工作者角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及其职责,提出作为心理保健工作者角色的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同时从微观层面提出幼儿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的操作要点。

关于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已成为近年来幼儿研究的一个热点。有的研究指出,教师应该是为孩子发展提供指导的“指导者”、促进孩子发展的“促进者”、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反思者和研究者”、能和孩子们平等互动的“同伴”„„,而对于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还应该扮演心理保健工作者角色却鲜有人提及,本文拟从幼儿教师的心理保健工作者角色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幼儿教师如何扮演好这一角色以促进幼儿心理更加健康地发展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来提出自己的一些拙见。

一、幼儿教师扮演心理保健工作者角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幼儿期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对其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意义,并且它对幼儿一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我国1989颁布实行的《幼儿园管理条例(试行)》就指出:“幼儿园应当贯彻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创设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相适应的和谐环境,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而1996年颁布实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规定:“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保健工作。”2001年颁布实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则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由这些有关幼儿园教育的政策法规,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扮演心理保健工作者角色,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是幼儿教师法定职责。

有关研究资料显示,幼儿的心理行为问题是比较普遍的。脾气暴怒、说谎、爱骂人、语言障碍、自私、自卑、厌食、咬手指甲等问题行为存在于不少幼儿中,各种问题的单项检出率从

4.33%至56.69%不等,其平均检出率在27.99%[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它年龄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转性。在为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还较轻微,若及早发现,及时给予帮助或矫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幼儿的可塑性大,并且幼儿期还是许多心理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如果从幼儿期就开始及时地对他们进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那么,这也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幼儿教师有效地扮演心理保健工作者角色,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儿童一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特殊的意义。

幼儿教师成为幼儿园里的心理保健工作者的有利条件:一是,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是面向全体幼儿,与幼儿朝夕相处,直接接触最多,有得天独厚的深入观察、了解幼儿的机会;二是,幼儿教师是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直接参与者,更易于将心理保健工作的要求融于各项教育活动之中,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她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情感态度、人格特征对幼儿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也是最直接的,最大的;三是,幼儿教师一般都经过正规的幼儿师范教育,接受过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基本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具有初步的进行心理保健工作的能力。这三个条件,为幼儿教师对幼儿有效地进行心理保健创造奠定了基础。

当然,幼儿教师具备了上述条件,不等于她们就能做好幼儿园的心理保健工作。为了能更好地把幼儿园的心理保健工作做好,幼儿教师还应注意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心理保健工作能力。

二、幼儿教师如何扮演好心理保健工作者的角色

教师为了把幼儿园的心理保健工作做得更好,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明确作为心理保健工者的职责

作为心理保健工作者,首先要明确自己在幼儿园的心理保健工作方面,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只有职责明确了,在实际的心理保健工作中才更易于进入角色,工作才更主动,方向才更明确,心理保健意识才更强。

作为心理保健工作者该做的是: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促进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尽量减少各种因素对幼儿心理的伤害,及时发现和矫治幼儿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我们反对将心理保健工作者角色窄化为心理医生角色或心理治疗学家角色。因为幼儿园心理保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创设一定的环境或设计和组织一定教育活动(这不仅仅是指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更是指将心理保健工作融合于幼儿园一日的教学、游戏、生活活动、节日活动等一切教育活动之中)促进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其次才是发现和矫治幼儿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

(二)要明确作为心理保健工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根据现代心理保健学理论,要做好心理保健工作须具备三大条件:一是人格条件——心理保健工作者应当是个心理相对健康的人,是一个富有同情心,情绪、稳定,有耐心且细心的人,是一个认真负责的人,乐于助人的人;二是知识条件——具有心理卫生学、心理治疗学、心理咨询学、精神分析学等方面的知识;三是技巧条件——知道怎么样在短时间内收集并了解服务对象的心理状况等。

作为幼儿园的心理保健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具备上述素质。如果我们具备了上述条件,在实践中我们就会:努力以健康的心态去对待工作,去对待并影响幼儿,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行为对幼儿的影响,并努力成为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率;同时,还会为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班级心理气氛,创设能满足每个幼儿基本情绪需要的环境或教育活动,能抓住一切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机会来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就会知道在什么地方及如何使需要心理帮助的幼儿得到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帮助。

(三)幼儿园心理保健工作操作要点

幼儿园心理保健工作是一项直接影响到幼儿身心健康的工作,为了使得这项工作更加科学更加规范地进行,特提出以下一些工作操作要点供大家工作时参考:

1.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就要和每个幼儿建立最初的情感。许多新生初入园时,总是长时间地哭闹,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其可依恋的对象。如果在新生入园前,教师就和每个幼儿建立了最初的情感,那么幼儿初进入相对陌生的幼儿园环境时,心里也就不会那么紧张和不知所措。而教师在新生入园前,适当地带上一两件幼儿喜欢的玩具去家访,并在家访时和幼儿投入地玩上一段,这将会大大地增强家访的情感效应,取得意想不到效果。

2.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处于心理困境的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与揣摩幼儿的心态处境,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摸他,温暖他,激励他:

当幼儿受挫折时,教师不妨说几句话解围;

当幼儿沮丧时,教师要适时说几句热情的话予以鼓励;

当幼儿疑惑时,教师要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提个醒;

当幼儿自卑时,教师不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

当幼儿痛苦时,教师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的话;

当某一幼儿几经努力仍不被小伙伴们认可的时候,教师要善于将其优点公布于众„„

3.以宽容的态度对待犯错误的幼儿。由于经验、能力的限制,幼儿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幼儿心理发展所必需经历的,同时也是很正常的。如果我们以成人理想的标准去苛求幼儿,那么幼儿将被置于一种无形的压力之中,这当然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4.要对每个幼儿都充满信心。教师要经常用肯定的语气、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个幼儿身上的每一点微小的值得赞赏的地方,幼儿将会从我们的眼神中得到支持和鼓舞,使本来很细小的优点变得越来越突出。这样,在发扬光大其各自优点的同时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

5.要尊重每个幼儿的人格,与幼儿平等相待。与幼儿交谈时,应尽量蹲下或弯下腰,注意倾听幼儿说话,并与幼儿保持经常性的目光交流——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态度,也是对幼儿的一种尊重。不要用命令、警告、威胁、讽刺、指责、贬低、心不在焉等武断的或者高压式的口气或姿态与幼儿谈话,应该多用商量的口气和幼儿谈话。教师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揭幼儿的短处,要处处注意为幼儿保住面子。

6.每天都要与每个幼儿有肯定性的接触。这方面的接触包括身体、表情、目光和语言。坚持每天和每个幼儿说说话或者进行目光交流,或者经常对幼儿微笑,或者对幼儿进行适当的身体接触(如抚摸、拥抱、拉拉手等),尽可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让我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中,鼓励、微笑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

7.不要对幼儿发火。有些老师喜欢在幼儿“不听话”时,或者在自己心情不好时对幼儿发火,这种发火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因为在发火的状态下,我们会失去理智,而做出许多有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事情来;同时,我们的“发火相”将会深深地留在幼儿的脑海里,使幼儿觉得“某某老师真可怕”,这对幼儿心理的安全,对幼儿心理的健康成长,都是十分不利的,并且这种消极影响也将会是十分持久的。所以我们不要在幼儿面前发火,发火是我们教育无能的表现,同时又会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不利。另外,我们也不能因少数幼儿不听话而责怪全班幼儿,因为这对所有幼儿来说都是一种伤害。不过,我们老师也不是什么圣人,总会有生气的时候,但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我们“有气”时,要注意发泄的策略,比如,在我实在忍耐不住时,可先暂时停下“教育活动”,待到心平气和时再重新开始进行活动等等,尽量避免“气”伤幼儿。

8.在幼儿面前应时刻保持抖擞的精神和愉快的心情。因为教师的精神状态和心情状况会直接影响到全班幼儿的行为和情绪。幼儿教师要不断改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和心理健康状况,努力以积极健康的情绪去带动幼儿的情绪,尽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来,以免对幼儿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可以这样说,幼儿教师重视和加强自身的心理卫生保健,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同时还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义务,因为这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9.让每个幼儿都有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不断地积累成功的经验对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幼儿园的各项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不同的幼儿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让他们每一步都能学会,然后在成功的基础上再进行新的学习,这样,让每个幼儿都不断地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地获得进步,进而增强其自信心,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0.要有计划地向家长宣传和普及关于幼儿心理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理由有二:一是,幼儿的相当多的时间是在家庭里渡过的,家长及其家庭对幼儿心理发展影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幼儿心理上所表现出来的许多心理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家庭;二是,当前幼儿的家长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1.要努力追求事业上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教师要对所从事的幼儿教育事业感兴趣,并不断地从幼儿教育工作中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体验,因为教师在事业上能否体验到乐趣和幸福,将会影响她们对工作的态度和对幼儿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为此,园长们也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们经常从工作中获得成功和幸福的体验,让小朋友们和我们的老师一起幸福地生活!

另外,如果发现幼儿有可疑的较为严重的心理行为问题,那么应该及时与家长联系,然后向有关的专业人士求助,千万不可草率地给幼儿戴上“某某心理疾患”的帽子,以免给幼儿的心理发展带来伤害。

幼儿园心理保健工作者是幼儿教师应该扮演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个角色扮演好了,我们才能真正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

注释:

[注]郑雪:《幼儿心理教育手册》,广州市,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5页。

第二篇:销售人员角色认知与心理保健

销售人员角色认知与心理保健

销售人员角色认知与心理保健 销售人员角色认知与心理保健 什么岗位流动率最高?

什么岗位的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相对较弱? 什么岗位让企业既爱且恨,甚至会怕? 什么岗位将决定市场对企业的感受? 什么岗位掌握着企业最大的资源? 答案是: 销售部门。销售部门。销售部门。销售部门。

销售部门。? 如卒子过河,能进不能退,销售人员每个月都奋斗在企业与市场的最前线,周旋在企业与客户利益之间:从最初级的销售人员到销售主任到区域经理到销售总监,不论职级高低,每个销售人员都不得不承受着业绩指标压力,每个月都不得不挑战新的业绩指标。没有一个销售人员不是摸着石头过河,遍身伤痕,讲起来都是血泪奋斗史:长年奔波在外,在一个地方刚呆熟了,就被派去开发别的区域;经常被客户拒绝,还的拼命赔笑脸;照公司规定执行任务,转头就客户被投诉了:“你们工作也要讲人性化。”;回款不到位,又被上头批评,“你知不知道你是代表谁的?”,“顺得嫂意失哥情”,两头不讨好……相信说销售人员的压力是企业中最大的并不为过。? 让我们来看看销售人员最大的三重思想负担: ·心理恐惧:面对不断创新高销售指标,压力很大,害怕、担心自己完不成指标; ·没有心情:应该做却不想做,但是还不得不做;

·没有方法:知道应该做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在我们的营销管理工作或销售培训中,往往更加侧重于给予销售人员更多的技巧与工具,让销售人员学习如何与客户打交道,如何向客户进行实演,如何打消客户的异议,如何快速成交…… 然而,请问你是一拿到这些工具就会用在工作中吧?

很多情况下,不是的。难道我们不想自己的业绩更好一些吗?不想自己做得更棒一些吗?没有果断行动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是因为我们内心还有些迟疑,还有些犹豫。我们还不太确定那个角色是不是我真正向往的。

如何拿走这些成功的障碍心理?如何重塑销售人员的信念?

如果说销售业绩的80%是由20%的销售人员创造出来的,那剩下不是销售明星的普通销售人员呢?明明知道销售苦,偏偏选择了这条路。前有业绩,后无退路,只能背水一战。他们所面对的,是更多的压力与负担:想创造更多的业绩,但是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想要争取更多的客户,却不知道为什么客户总是躲着他…… 销售明星是天生的吗?

不是。是我的选择、决定、创造我的角色。? 一个清楚自己现状、明确目标的人,不断打开自己的信念,愿意拿走成功路上的障碍、不断为自己的成功寻找更多的可能性,提升自己的技巧与方法。

赢家从来都是天生的? 爱错与错爱——关于客户的五种错误定位

当销售人员的求生存和爱产生矛盾时,他的信念与价值观的矛盾会表现在他的行为上,行为的犹豫与迟疑决定他不会成功。当我们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层时,如果他内在的信念、价值观没有改变,那么他的行为会很快滑落到固有的模式中。真正有效的改变必须作用于一个人的信念与内心。只有当内心有所不同时,他的行为才会真正改变。? 销售人员不得不、必须面对的第一关系就是跟客户之间的关系。对内有同事,内部客户;中间有渠道、经销商,中间客户;市场还有终端客户,买家。如何理顺与他们的关系? 我们将道听途说,了解的销售人员与客户的关系小结如下: ·客户是上帝 ·客户是朋友 ·客户是兄弟 ·客户是师傅 ·客户是钱

下面我们选择上帝、朋友与钱三种关系来进行分析:

客户是上帝:上帝是权威,他的要求不能更改,但是当客户的要求、回应到公司后,可能不能通过,于是企业、老板成了上帝的对立面:魔鬼。销售员在中间很难过。该维护谁的立场呢?

客户是朋友:朋友最大的问题是收款。当把客户当成朋友时,销售人员会有赚钱犯罪感。美国开设了专门的课程来调适这种心态。而赚取朋友的钱,利润低,议价空间校经常可能会生意不成反成仇。

客户是衣食父母:看到客户的时候眼睛就变成了两个s加ⅱ。客户会喜欢这样的销售人员,会向他买东西吗?

传统的客情关系定位并不能帮助销售人员界定正确的角色定位。? 重塑你和客户的关系 让我们尝试用转换角色进行思考。? 首先,假设我是客户,销售人员与我是怎样的关系,我就会和对方购买产品或服务?

如果对方表现可靠,懂得从我的需求、我的想法来考虑并给予建议; 如果对方所讲的每句话都是我为什么要购买商品的原因;

如果对方能够让我明白从他手中购买产品而不是从竞争对手处购买的好处是什么; 如果对方懂得更多的专业知识,他可以给我更多建议、更好服务; 如果对方明白我的心声,了解我真实的想法;

如果对方让我感觉很好,好到让我觉得如果不跟他购买就会有负罪感; 如果对方让我觉得安全、有信誉、有保证; ……

答案是:销售人员是专家,我值得信赖。我们又如何定义客户了:客户到底是谁? 现在,我们再回到销售人员的身份:当客户和我是怎样的关系,将会最有利于我们的合作? 如果没有客户,我就没有收入;

可是我同时通过我的专业服务为客户提供了最需要的解决方案,我帮助客户; 我必须信奉客户,就像教徒对待上帝一样;

可是上帝不知道冷,也不怕饿,他只是一个精神化身; 客户是我的朋友,我怎么好意思赚取他的钱? 可是我付出了自己的劳动,我的劳动是有价值的。……

答案是:客户是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 通过销售活动,销售人员与客户达成了互惠互利的伙伴关系。客户通过购买产品和服务而解决他急待解决的问题,而销售人员通过向客户提供服务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如何建立高品质的伙伴关系呢?

首先要建立正确的人际观,西方的法则是: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怎样对别人。这样的方式很容易陷入强客户所难,令客户反感的陷阱。东方的法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此又相对消极,无法深交,最后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现代的观点则是:周瑜打黄盖——用对方喜欢的方式对待他(她)。这样才是真正以客户为中心,达到真正双赢的伙伴关系。? 销售人员自我心理保健

在拥有一个清晰的角色定位之后,我们如何在信念上删除对达到目标可能障碍的部分,提升能力?面对高压力的工作生活,提高自己的逆境商数,做好心理建设?从而不断勇攀新高? 工具一:检定语言模式

一个人的文字语言,来自内心深层,语言的使用,直接反应了人们的思维、信念和价值观。检定语言模式(the meta model of language)是一项比较重要的教练技巧。掌握这个技巧,会使我们的思考能力及沟通能力有极为重要的提升,即可以准确的表达信息,亦可做出有效的回应。检定语言模式教我们如何用语言去澄清语言,运用语言去澄清事实,不被演绎的语言所困惑,不误以为语言就代表真实,而有能力区分语言中的不足,含糊的不合逻辑的加上个人主观演绎的说话,因而掌握一套有效的思考方式及教练技巧。如何通过语言达到意识与潜意识到平衡?让行动完全发自销售人员的内心? 在此我们介绍一种简单的技巧。例如当你没有卖出这件产品。

1、平时我们的表达方法是:我没有卖出这件产品。(只受限于事实)

2、尝试着更改你表达方法:我目前还没有卖出这件产品。(进一步清晰事实真相,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3、再进一步寻找原因:由于没有客户需要的尺码,我目前还没有卖出这件产品。(找到原因)

4、提出改进方案:我已经通知总部,明天就会有新的尺码配送过来。我也留下了客户的联系方法,我明天会再联系他。我明天肯定会把产品卖出去。(由自己可控的方面提出改进,找到解决方案。摆脱内心的无力感、挫败感与负疚感)工具二:设立心锚

设置心锚,是指在接受催眠的人的大脑中建立一种感应点,当这个人再次面对同样的来自外界或内在的刺激或表象的时候,就会在其大脑中再次形成或触发某种反应。心锚可以是由外界的或内在的刺激自发产生的,也可以是由他人通过对当事人进行某种刺激来预先设置的。将自己最成功的时刻有代表性的东西随身携带。如果你在上个月底获得了公司的销售明星奖,把自己获奖时的照片拍下来,或者是你第一笔成交的大数额的生意的银行底单,放在钱夹里。当你去拜访客户时,当你被客户拒绝时,当你觉得自己的需要提升自己的状态时……三分钟时间,把它拿出来看看,回想当时的盛况,回想自己当时下的决心与目标。? 工具三:转化定义

由于我们过往的经历与独特的人生观,每个人对所发生的事情都有自己的解释。同一事情,当我们用不同的角度来定它的时候,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与结果。

譬如说男人下班去酒吧喝酒,一种说法是:“男人就没有一个好东西,就知道金钱和女人。”但是换一个角度:“男人真是高尚啊,他们总是那么关心经济和爱情。”

在销售工作中,市场第一线的销售人员总是要面临很多的挫折与拒绝,如何通过转化定义来提升销售人员的工作信心,由心态转变达到行为转变,从而取得业绩提升呢? 案例:

张先生产品销售不顺利,我们来看看他在遭到客户拒绝时他的思考过程:

1、我初来乍到,客户不愿意听我的介绍;

2、年龄大了,学识又不足,无法与别人争;

3、外面竞争如此激烈,那么多竞争对手都在找这位客户。

结论:所以客户拒绝我是很正常的,我一定失败。太难了,算了,我还是放弃吧。? 其实,除了以上的思考方法,通过转化定义,张先生有其他什么样的选择呢?

1、我初来乍到,客户不愿意听我的介绍 转化定义:

·什么样的销售方式不大需要经验呢? ·我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快速提升我的经验呢?

·在经验累积还不足的时候,我是不是可以通过借力于同事或团队来解决问题呢?

2、年龄大了,学识又不足,没法与别人争 转化定义:

·年龄大了只是代表体力降低了,但是我懂得的人情世故多了,经验丰富多了,我可以用智不用力。

·我的销售工作中哪部分是可以更好地利用我的优势的?其他部分可不可以请同事或团队的支持?我也可以支持其他人。

·当前最急需的知识、技能是什么?去找老同事请教、讨论、读一些相关的专业书籍或参加一些相关培训。

3、外面竞争如此激烈,那么多竞争对手都在找这位客户。转化定义:

·我们的产品、服务哪些新颖的独特的优势是竞争对手所没有的,客户不得不从我这儿购买的呢?

·我来想想,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我可以快速建立自己的专家形象与身份,获得客户认同的呢? ·研究一下竞争对手的产品与服务、客户的购买清单排序,在和客户递交建议书的时候,我们会更有针对性开展工作。

结论:通过我的不断努力,客户一定会认识到我的价值,喜欢我、认同我,愿意向我购买产品。我们一定会成为互利互惠的合作伙伴。? 适当的压力是我们前进的动力。高压之下,如何保持身心平衡,以最好的状态向清晰的目标奋斗,在于我们正确的角色认知与心理保剑? 不用怀疑,你就是天生的销售明星。

第三篇:浅谈幼儿教师角色转变

浅谈幼儿教师角色转变

大足县实验幼儿园 刘 凤

[摘要]教育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是开展幼儿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规范。贯彻新《纲要》、践行新《纲要》关键在教师,因此,《纲要》对幼儿教育的高质量要求,最终也将转化为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为适应新的要求,幼儿教师首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在“学与教”中的角色与地位,需转变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笔者以新《纲要》为指针,突出“以人为本”的幼教理念,重点从教师与幼儿关系角度,论述幼儿教师角色应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引路人、贴心人、参与人。

[关键词]新纲要 以人为本 角色转变

沐浴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和煦阳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步伐,作为基础之基础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新《纲要》对幼儿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明确将其定位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是对教师的要求,更是对教师成长的期望。正如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滕豪斯所说“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为适应新的课改要求,教师就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全程参与者和研究者,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必须深入学习新《纲要》,深刻领会新《纲要》,坚持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一主题贯穿始终,做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引路人、贴心人、参与人。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变问题谈几点初浅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做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 所谓“角色”,可简单地理解为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地位,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教师作为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角色确定了教师的特殊身份和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教师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正是千百年来一直左右我们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真实概括,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定学”的“填鸭式说教、格式化答题、成人化应试”教育理念,把教师的角色简单地定位为“知识的权威”、“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完全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需要得不到重视,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其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教学关系”是不平等的,已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幼儿不是一种简单的容器,要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就迫切需要转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就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新《纲要》“以人为本”的精髓正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随着人类社会知识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教育界之间的交流日渐增多,“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幼教模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幼教研究专家和幼教工作者所了解、熟悉和接受,在新课程环境下,幼儿教师需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自己的角色职能。新课程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个性发展,确立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真正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把知己看成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个体发展的权利,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变“给儿童做”为“针对儿童去做”,围绕学习教育的主体——幼儿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当然,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全方位的,其主要表现为: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从合格学历者向终身学习者转变,从课程执行者向教育研究者转变;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成为课程评价的主体、课程的设计者以及课程实施过程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看,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教师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看,教师已不在是单一的个体,而应成为“教师、园长、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社区人士”所组成的教学链中的一员,教师应与教学链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因此,教师只有充分领会“角色转变”的精神实质,才能全面搞好教学、科研工作,这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前提。

二、细心观察,巧于引导,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引路人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这同时也是《纲要》中教师角色转变的最突出体现。当然,引导者的角色也是教师最难扮演的角色,因为教师的引导离不开对幼儿学习状况的了解和对幼儿面临问题或矛盾冲突的把握,教师需对这些状况进行价值判断、价值取舍,找出他们与教育目标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幼儿向着积极有利方向发展。因此,新《纲要》理念下的教师,不仅需要传播知识,更需要学会观察----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及时捕捉孩子一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获得第一手材料。教师应成为细心的观察者、倾听者和分析者,应学会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并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幼儿感兴趣的教育主题。譬如:秋天组织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对院子里随风飘洒的落叶非常感兴趣,全都抢着去追逐、去拣,我并没有责怪他们打断了我原有的教学计划,而是凑过去与孩子们一起拾落叶,并及时向孩子们提出相关问题:“树上的叶子为什么会掉下来”,“秋天的树叶有什么变化”,“树叶什么时候能再长出来”等等,并且就地而坐与孩子们一起讨论树叶的季节变化,让他们懂得了树木落叶的自然常识,还把落叶拿回教室开展了“树叶粘贴”和“叶宝宝跳舞”的添画活动,使孩子们的需要在教师的及时调整过程中得到了满足、获取了知识。

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之一。幼儿经常有自己特殊的兴趣,没有谁能比他们的老师更能发现其兴趣所在,也没有谁能比他们的老师的引导释疑更有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喂养小动物或小植物,引导幼儿有规律地换水或浇水,观察小生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分析一些意外现象,比如在种植小草过程中,有些小草会因浇水过多而死亡;在喂养小动物过程中,小动物因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而导致体型奇特等等。对这些异常现象,幼儿往往会刨根问底,教师若能及时加以分析引导,幼儿很可能会刻骨铭心、终身不忘,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我想,正是因为教师的留心观察、耐心倾听才有可能发现来自幼儿的活动主题,当活动的内容是他们所喜欢和感兴趣的时候,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成人难以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正确引导,幼儿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若教师不能正确引导,或是漠然处之,幼儿的求知欲就会遭到扼杀,这对孩子的教育将是莫大的损失。因此,细心观察,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实质。

三、尊重幼儿,积极支持,做幼儿学习活动的贴心人 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持,物质上的支持就是要求教师应充分搞好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幼儿园以及社会与幼儿园之间的互动关系,及时为幼儿学习活动创造丰富的、必要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提和基础。当然,对幼儿的支持除了物质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这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以及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鼓励;除此之外,还包括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敏锐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倾听与接纳等等。因此,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主要应包括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两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实践、探究提供有利条件。孩子虽小,但仍有自己的思维、兴趣、爱好及见解,有着对周围世界童话般的理解与认知。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产生或是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由于其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此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并加以引导,使其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在与幼儿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学会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尤其不能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幼儿,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想象、创造、探索的空间。比如,幼儿画小草,若一笔一画按老师要求整齐规整,必然会挫伤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但若教师引导幼儿让其按想象作画,虽然表面上显得比较凌乱,甚至在成人眼里一无是处,但却是幼儿思想的真实再现,是幼儿心中的小草,幼儿也许还会解释说:“这棵小草生病了,所以它耷拉着脑袋”;“起风了,所以这些小草都朝着一个方向倾斜”;“这些小草在唱歌,那些小草在跳舞”等等。对幼儿的各种做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应学会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忠实观众,做幼儿学习活动的理解者和支持者。也只有当幼儿的想法得到老师的支持、参与、肯定时,幼儿的学习活动兴趣才能进一步激发出来。

幼儿园为幼儿创设了运动所必需的适宜环境。幼儿园原有的大型运动器具、各色体育器械似乎已很美,但讨论发现,只有让孩子亲近自然、接触自然,为孩子提供天然的的材料与空间,才更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想象力。于是我们想办法要来了一些废旧轮胎,这既可作为装饰用品又可当作平衡器具玩,还为孩子提供了竹梯、树叶、纸板箱、风筝、雪碧瓶以及用废旧材料制成的马头杆、推铁环、踩高跷、沙包等等,这学期又在园内空地上增加了一个玩沙池,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走进沙池玩耍、嬉戏,真是刺激。在各类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中,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不同层次的自然材料,促使不同孩子的不同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与发展。教师既要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更应与幼儿形成一种平等的、理解、欣然和相互支持的关系;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察觉他们的需要,并能及时地给予帮助。教师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全心关注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需求、支持幼儿活动,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这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点。

四、师生合作,协同互动,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人 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就是说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新《纲要》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有利于淡化甚至消除 “教师在上、幼儿在下”的师幼关系,变“填鸭式”的课堂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这种合作者的角色是十分必要的,从促进幼儿有效学习的角度讲更始如此:首先,教师与幼儿的合作学习、平等对话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不同的学习兴趣、需要、遇到的学习问题、学习方式的差异等等,进而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学习;其次,教师在与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介入幼儿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引导幼儿继续学习与探究的方法,或者直接、间接地抛给幼儿一些问题,与幼儿一起深入探讨,教师与幼儿之间这种平等的“抛接”要比教师居高临下的“抛给”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如:前面幼儿拾落叶的案例中,教师以幼儿同伴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之中,并及时向幼儿提出有关问题,又与幼儿一起探究树叶,帮助幼儿“顺其自然”地找到答案。所以对幼儿的随机教育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捕捉随机教育的契机,能否把教师的教育主题变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将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所期望的教育方向。

综上所述,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却灵活多样地扮演着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角色,角色之间是可以相互交叉、反复的,这正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延伸性和不断循环往复性所决定的。幼儿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尊重幼儿、细心观察幼儿、与幼儿协同互动;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关注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所在;尤其应正视幼儿的问题和矛盾,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引路人、贴心人和参与人,不断激发自己对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将满腔的热情自主地转化为专业化的教育理念和水平,为幼儿的成长和祖国的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书目]

1、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3、万培珍,你真的关注幼儿了吗 幼儿教育,浙江教育报刊社,2002、3

4、霍力岩,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5、李瑾瑜 柳德玉 牛震乾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变,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7月第1版

第四篇:法官心理保健

法官心理压力与调适 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徐松泉

一、法官心理压力的成因

(一)来自社会的压力。社会对法院和法官的期望过高。法律不是万能的,法律的调整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不是所有的纠纷法院都能解决,而民众对法院司法职能的期望明显过高,法院令当事人息诉服判的难度越来越大,涉诉信访已经成为困扰各级法院工作的一大难题,涉诉信访的多少也成了有关领导考量法院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尽管各级法院都在解决涉诉信访上下重手,加措施,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法院对涉诉信访的重视甚至成为某些当事人视法律于不顾无限膨胀个人利益的工具,一旦法院的裁判与自己的诉求不一致,便四处上访,试图通过上级机关、各级领导向法院施加压力。社会对法官的认识也有失偏颇。极个别的害群之马,严重影响了法官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大盖帽两头翘,吃了原告吃被告”的顺口溜破坏了法官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司法腐败一度被称为最大的腐败。尽管法院中更多的是谭彦、宋鱼水、金桂兰这样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好法官,但“殃及池鱼”的效应仍使法官不得不时常面临被他人调侃与讥讽的尴尬。

(二)来自家庭的压力。照顾家庭存在困难。基层人民法院审判条件差,审判任务重,特别是基层法庭工作人员,照顾家庭尤其困难。法官在忙碌的审判工作中,使得法官难得有多少闲暇陪伴和照顾家中的父母妻儿,影响了家庭关系的和睦,淡漠了亲情。同时经济待遇低是法官长期以来羞于启齿的隐痛,这种隐痛对贫困山区的法官来讲尤为剧烈,随着物价的不上涨,法官养家糊口的成本明显加大,而法官的收入相对较低,与周围的高收入的律师相比,法官内心产生自卑感,造成法官生活性压力。

(三)来自工作的压力。基层法院作为全国四级法院中定纷止争的第一站,承载了全国法院系统80%的案件工作量。近年来,随着诉讼门槛的不断降低,诉讼费用的大幅下调,人民法院对社会弱势群体司法救助力度的不断加强,法院受理案件数急剧增加,而干警的在编人数仅有少量递增,近年来,因上级法院遴选法官、退休、工作调动等原因,相当一部分一线资深法官离开基层法院,但经选调、公务员招录及军转干部安置等渠道新增的人员通过司法考试的人数较少,尚未取得助理审判员资格,没有办案资格,案多人少的问题严重。大部分法院只有推行5+1或者5+2加班制度模式,完成审判任务,很多法官家属抱怨称法院的工作太累,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干警们在紧张工作之后的疲惫身心得不到及时的舒缓和调节,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身心健康,必然给法官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

(四)来自当事人的压力。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绝大部分是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不能自我调和的产物。当事人大多把希望寄托于法官的明察秋毫和快审快执。但是,在目前司法公信力不够高和当事人法律知识欠缺的情况下,即使案件的审理从程序到实体都没有任何瑕疵,一旦审判结果与其自身预期不一

致,即仅凭主观臆断或者猜测,认为其诉讼中的一切不利均是由于对方给予了法官好处,进而在恼羞成怒的情况下迁怒法官,或者信访不信法,反复缠诉闹访。法官被投诉或涉及信访的,往往要接受调查、质询,并要求写出书面情况报告,还要对信访、投诉人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牵制了法官的部分工作精力,给法官的心理同样造成了较大有压力。

二、法官存在的心理现状

当前,法院面临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大大增加,解决的都是社会矛盾的难点问题和焦点问题,绝大多数法官能够正确面对现实,认为在改革的关键时期,自然是矛盾的多发期,是社会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是可以化解的,需要社会的共同努力,法院应当运用审判职能为解决这些矛盾作出贡献,应该说当前法官的主流心态还是积极的,多数法官一直坚信“法律是正义的化身”,支撑法官群体默默为依法治国、为审判事业而辛勤工作。尽管如此,由于工作压力大、社会评价低,使得一些法官成了心理上的弱势群体。笔者认为当今法官存在的负面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焦虑心理。目前在绝大部分基层法院,院领导都非常重视抓清理未结案,关注有效缩短审理期限。而当事人也往往因急于看到胜诉结果,而不断催促、纠缠法官早日结案,多数法官为此寝食不安、身心疲惫。有很多干警经常因为手中的某个案件而久久不能入睡,疲劳或压抑心理症状使得不少法官感觉工作压力过大,工作频率过快,工作要求过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因担心出现差错而时时如履薄冰,法官们常常处于一种“案未结、心难安、情难稳”的压抑、焦虑状态。

二是厌战心理。在法院系统相当一部分法官都想到综合部门工作而不想到一线办案,一些年轻法官即使办案,也宁愿选择案件相对较少、相对办案强度不大的部门,往往只想办简单的案子不想办复杂的案子,并在办案中一味追求案件调撤而不想判决,一些法官在证据规则认定事实、判断案件中经常遇到阻力,难免感叹“所学、所想的与现实差距太大”,法官的审判结果大多是“黑白分明”的,一方胜诉一方败诉是必然的结果,当事人输了官司迁怒于法官,赢了官司执行不到位亦怪罪于法官,这使得法官始终处于矛盾中,必须承受多方面的压力和风险,相当一法官出现了不愿办案的厌战心理。

三是失衡心理。在法院,付出与回报严重倒挂是造成法官失衡心理的主要因素。工作压力大,职位调整机会少,与党政机关干部相比,多数法官难有成就感,与公安等其他政法部门人员相比,法院对法官的业务要求更高、管理更严、责任更重、工作更累,但在有关待遇方面则是地位偏弱、经费偏少、工资偏低、条件偏差,如公安警察有警衔级别津贴,而法官级别已评定多年,法官的津贴却严重与其所付出的劳动不相适应,加剧了法官心理上的不平衡。

四是逃避心理。由于种种压力,越来越多的法官选择离开法院系统,特别是基层法院,其中年轻法官的思离倾向明显,法官之所以调走,就是图轻松一点。这些逃避心理已经严重影响干警的思想,对审判工作带来不少消极作用。

三、法官心理调适的途径

压力缓解方法与技巧

健康的概念 压力产生的原因 缓解压力的方法与技巧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 健康:

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功能上完全安宁的状态,不只是没有疾病。心理压力自我评估诊断表

出现其中5—10种症状者,属于轻微的紧张感,需要留意,只要合理休养就可很快恢复;

有其中11—20种的症状者,属于严重紧张型,必须找专门心理医师咨询,并接受诊疗;

有其中21种以上的症状者,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就会出现适应障碍的情形,而且有可能明显的身心不适症状。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

工作时间长; 极度失落; 难耐高压; 家庭危机; 疾病打击; 贪欲过高。

座席代表压力

在座席代表中做一个调查,问他们什么是工作中最关心的问题,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前三个答案是: 1.如何缓解压力;

2.如何选择正确的语言; 3.学会处理复杂事务。

压力对于一个高效运转的呼叫中心是一个必然的现象,缓解压力就必须是一个值得花精力去做的任务。工作压力的积极意义

压力可以刺激我们采取行动来挑战自身能力,帮助我们达到自认为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1.工作不仅给人们提供衣食住行等经济、社会上的支持,还对人的心理和人格的稳定和成熟起到积极的作用;

2.工作作为一种相对稳定的社会行为,对人的身体强健和心理健康同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行为医学研究发现,追求“成就感”或“事业的成功”是人类行为极其重要的动机之一。而工作正好是人们满足成就欲望的无可替代的途径。人们的人格特质,诸如思维方式、自我意识、行为风格、人际交往的健全态度和良好形象等,往往在工作的过程和成果中表现无遗;

如何正确对待工作

1.工作者应把工作的性质、特点与自己的有关条件(包括知识水平、智力水平、能力等)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仅仅是以工作地位的高低或待遇的优劣去选择和对待工作。

如何正确对待工作

2.把工作作为调适心理的良药。有了工作,就获得了一种安全感、成就感、自尊心和荣誉感。当然,工作应能符合社会的需要并达到社会规定的标准。如何正确对待工作

3.“专注于一事,必有所成”。稳定的工作取向常常是成功者的重要特征之一。4.注意劳逸结合,将闲暇活动作为工作的必要补充。工作之余,通过各种娱乐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角度,可以达到放松生理和心理,恢复精力和体力的目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没有人因劳动而死。但无所事事和游手好闲却给人的生命带来危险,因为人生为劳动,犹如鸟生而为飞翔。”

缓解压力的诀窍

1.正确选择职业与工作环境的适应

了解工作的性质和要求,恰当的评价本身的条件; “兴趣”—择业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我喜欢,我努力,我高兴”

想过工作环境的适应吗?忙碌的工作,接触人的不同,室内空气污染……

缓解压力的诀窍

想过大约40%的工作人员必须经常倒班吗?疲劳、效率低、睡眠障碍,甚至人身攻击……

想过电脑引起的技术压力吗?电脑恐惧、电脑焦虑或电脑压力。表现烦躁、头痛、拒绝学习,反对和厌恶新技术…… 想过工作后还要不断学习吗?

工作思想准备的越充分,适应的越好。

缓解压力的诀窍

2.注意心情调适,维持心理平衡 方法:

正视现实:

“事情原来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还有很多可以回旋的余地”、“即使是一败涂地,也还有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必要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我有我的优势,我并不比别人差” 缓解压力的诀窍

尽量让自己的工作环境变得舒适、宽松: “优雅的环境帮我调整心境”、“尽量让环境舒适、宽松起来” 了解自己的生理周期:

“我知道我什么时间效率最高” 倾诉

不要和你的邻座诉苦,要找你的上级,这样会 使你更正面的作一个回顾。 求助于心理医生

“我看心理医生,我选择心理健康”

了解自己的生理周期: 缓解压力的诀窍 3.发现快乐:

“谁最快乐?”“作品刚刚完成,正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正在用泥巴修筑城堡的儿童;千辛万苦抢救了患者生命的医生。”他们共同特点——从事的工作有了成就感。不管做什么工作,追求事业有成比谋生更重要。追求成就感是人生一种正确的崇高愿望。除了愿望,还必须具有干好这项事业的知识技能。

缓解压力的诀窍 4.正确对待竞争:

竞争是现代社会中人类心理防御机制遭遇到的最大的心理冲击;竞争既是一次挑战,也可能成为一次机遇; 竞争是普遍现象,无可逃避;

培养乐观而稳定的情绪,是成功参加竞争、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回避不必要的竞争,有时主动退让并不等于怯懦。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1.休息片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

一天中多进行几次短暂的休息,做做深呼吸,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可以使你放松大脑,防止压力情绪的形成。千万不要放任压力情绪的发展,不能使这种

情绪在一天工作结束时升级成能压倒你的工作压力。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2.了解造成压力的根源:

确切地说,到底是什么压垮了你?是工作,是家庭生活,还是人际关系?如果认识不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你就不可能解决问题。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3.转移并释放压力:

做一下体育运动,体育运动能使你很好地发泄,运动完之后你会感到很轻松,不知不觉间就可以把压力是放出去。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4.随它去:

判断一下你能控制和不能控制的事情,然后把事情分开,归为两类,并列出清单。开始一天的工作时,首先为自己约定,不管是工作中的还是生活中的事情,只要是自己不能控制的就由它去,不要过多的考虑,给自己增添无谓的压力。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5.自我鼓励:

对所有的出色工作都记录在案,并时不时查阅一下,一来总结经验,二来替自己寻找自信。制定一些短期计划,使自己能得心应手地完成它们。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6.脸皮厚点:

不要把受到的批评个人化,更不要把大会上上级提出的普遍问题硬往自己头上安,即使自己受到反面的评论时,你也要把它当成是能够改进工作的建设性批评。

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7.分散压力:

可能的话把工作进行分摊或是委派

以减小工作强度。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8.不要把工作当成一切:

当你的大脑一天到晚都在想工作的时候,压力就形成了。这时要分出一些时间给家庭、朋友、爱好等,适当的娱乐是处理压力的关键。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9.主动求乐:

笑是最佳的精神松弛剂,10分钟大笑能使人全身放松45分钟,男子每天应笑14—17次,女子应笑13—16次。当然,这种笑应是发自内心、自然坦诚。

因此,应多与有幽默感的人接触,多看相声、小品、富有喜剧色彩的影视节目,主动求乐。

缓解压力的小建议 10.换一下环境:

厌倦情绪是形成工作压力的罪魁祸首之一。如果你十分讨厌工作或工作结束时感到筋疲力尽,如果工作中你没有感到有一种向上的动力促使你增进自己的业务技能,那还是趁早换一个对你来说更有意思的工作吧。疲劳,这正说明你的机体需要调整,坚持一段时间后便会慢慢适应,体能会逐渐增加,抵抗疲劳的能力会得到强化。

第五篇:老年人心理和保健

老年人心理和保健2013-12-22

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约1亿,老年人口居世界之首,据相关部门预测,到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约4.15亿,属标准的“老年型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出现,老年心理学开始有了系统的研究,并受到社会的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更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人到老年期,因身心发生种种退行性变化和生活学习条件的改变,产生了诸多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所特有的心理卫生问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体现其生活适应能力,是与其生活质量优劣显著相关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具有心理障碍的老年人其致残率显著提高,导致医护资源的巨大消耗。可见,维护和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对健康老龄化意义重大。因此,本文将从老年人的认知、智力、情感和动机与需要的变化特点等几个方面,阐述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和相应的调节措施,以维护和增进老年人心理健康。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变化

步入老年之后,视、听觉敏锐度逐渐下降,学习速度明显变缓,注意分配不足,记忆易出现干扰或抑制。这些都会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造成心理困扰,出现挫折感或失败感,并且有可能导致抑郁、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的出现。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老年人首先应勇于面对现实,这有有助于调动维护身心健康的积极性,努力从生活的其他层面还获取满足感,也有利于避免产生悲观、焦虑的情绪。其次,老年人应认识到认知功能的下降不是全面的。可以采取适宜的应对措施来补偿或维护已有的功能。例如:老年人学习新事物相对较慢,但他们的理解概括能力及对常识的掌握均保持得较好,因而可通过加强与既往经验的比较,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加深记忆,可有较好的效果。老年人的智力变化

流体和晶体智力理论提出要区别对待智力结构的不同成分,因为老年化过程中智力减退并不是全面性的,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效果仍处于很高的水平。一系列研究发现,老年人的智力还是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坚持用脑和活动锻炼有利于老年期保持较好的智力水平和社会功能。老年人智力发展的这一特点,对老年教育及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意义十分重大。优化教育产业结构,构造终身学习体系,建立多种老年教育,帮助老年人增长知识,满足老年人口的学习教育需要,都可以极大程度地开发老年人的智力,提高生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另一方面,开发和利用高技能老年人资源,不仅能增加社会收入,减轻社会负担和国家财政压力,缓解我国人才资源结构性短缺,更能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老年人的情感特点

情绪与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老年人积极地情绪情感包括愉快感、自尊感、自尊感等;而常发生的消极情绪包括紧张害怕、孤独寂寞感、无用失落感以及抑郁等。但不可否认的是,老年期是负性生活事件的多发阶段,随着生理功能的逐渐老化,以及丧偶、子女离家、好友病故等负性生活事件的冲击,老年人经常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反应。因此,面对现实,安排好晚年生活,保持美好与充实的情感生活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情感慰藉与心理支持对于老年人来说十分重要。研究表明,与家庭成员的心理沟通状况的满意感,以及与朋友交往的满意感是反映老年人获取情感慰藉程度的代表性指标;而老年人在社会环境中受尊重、被理解、被接纳、被支持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则是心理支持程度地重要体现。当然,更为重要的是老年人自身的心理调适能力,首先应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平和的处事心态、乐观豁达的心境;其次,不断自我观察反省,并合理的借助外界帮助,也是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的有效手段。老年人的动机和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而老年期各种层次的需要又有其独特的内涵。老年人的安全需要表现为对养老保障、患病就医、社会治安以及合法权益受侵等问题表示极大地关注。另外,老年人希望从家庭和社会获得更多精神上的关怀,尽管老年人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有所改变,但他们对于尊重的需要并未减退,要求社会能承认他们的价值,为使自己的价值在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老年期还有一定程度自我实现的需要。有研究表明,日常生活技能高的老人有更强的自我价值感,更强的自信心与自尊心,心理健康程度及生活质量也相对较高。因此,加强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增强生活独立性与自主性,是满足老年人各种心理需求的基础。另外,避免社会退缩的不良行为,积极与他人交往,主动为社会发挥余热,都能使老年人从中体验到归属感与成就感,并提升自尊感【4】。5 小结

健康老龄化是21世纪老年保健的重点内容,它是指进入老龄化社会时,大多数老年人都能保持较好的心身健康,并拥有较好的智力、心理、躯体、社会和经济的功能与状态。正确认识老年人的心理特点,有效地保持和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就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5】。因此,有必要围绕“老有所养、生活保障;老有所医,健康长寿:老有所为,再作贡献:老有所学,不断进取;老有所乐,生活多彩”等“五个老有”的目标,来解决我国健康老龄化的问题。目前心理学家们根据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的特点,还设计了各种干预程序来改善老年人的心理素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老年人的心理功能与心理健康的研究必将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促进健康老龄化做出更多的贡献。参考文献

1.陆风.罗杰.刘润兵 浅谈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外医疗.2009(35):133

2.汪金陵.老年人的心理卫生保健体会.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5):1072-1073.3.王玲;任梅;鞠卫星.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与护理.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02.15

4.牛田华;孟庆跃;宋涛;李向云.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累积logistic回归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1-15

5.高蓓.居住安排对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西安科技大学 2011-06-30

6.朱粉趖;高惠珍老年人心理分析与保健 中华民族民间医药 2010-02-15

7.同心县农村55岁及以上老年人心理焦虑及影响因素分析 冯天义;马俊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07-15

8.高新义;周晨;陈培文;王荣平;杨凤池.新疆克拉玛依社区老年人的孤独状况与心理卫生水平分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11-15

9.赫秋菊.体育锻炼对老年人心理效益促进的研究 赫秋菊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0-04-15

10.张玉芳;邹凌燕.城市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张玉芳;邹凌燕 护理学杂志 2010-01-05

11.王璇;马琪山;豆红霞我国老年心理健康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10-10

下载幼儿教师的心理保健工作者角色(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教师的心理保健工作者角色(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教师的角色变迁

    幼儿教师的角色变迁 从受教育的内容和工作范围来看,幼儿教师的角色变迁是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变化的体现,既“保育员”到“保教结合的老师”再到“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也反映了......

    浅谈幼儿教师的多重角色

    浅谈幼儿教师的多重角色 3—7岁的幼儿并不像小学、中学、高中生那样,已经具备很多生活经验和自身的理解能力。 因此,幼儿教师则需要具备更多不同的角色。幼儿的情绪不稳定、理......

    浅谈幼儿教师的多重角色

    浅谈幼儿教师的多重角色教师在人生的大舞台中一直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幼儿教师则需要具备更多不同的角色。3—7岁的幼儿并不像小学、中学、高中生那样,已经具备很......

    幼儿教师心理问题

    一、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1、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关系不良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教师所有的人际关系中,师生关系是最主要的、也最核心的,它直接影响着教师......

    妇女心理保健工作制度

    妇女心理保健工作制度 1、根据妇女一生经历的特殊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行青春期、孕产期、更年期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促进妇女的心理健康。 2、充分利用我院“孕妇学校”等公众场......

    心理保健活动总结

    心理保健活动总结 活动记录:1.在班级中进行大学生交往能力调查。 2.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拟定调查结果报表 3.组织同学观看相关的心理电影 4.观看电影期间,记录同学的感想 5.......

    女大学生心理保健

    女大大学生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女大大学生是女性中的幸运者和佼佼者,她们集知识女性和青春少女于 体。作为大大学生,她们既有和男大大学生相似的共同点,又有女大大学生自身的......

    青春期心理保健[合集五篇]

    青春期心理保健 [HT]青春期心理保健同生理保健一样重要。据统计,目前我国学生中除近视比例较高外,患生理疾病者不到5%,而心理和行为障碍者却占学生总数的20%左右。进入青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