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思考
关于幼儿教育中教师角色的研究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不但是社会群体中的弱势群体而且还是社会乃至国家的未来。新时代幼儿的健康成长已逐渐地引起社会的重视。作为一名幼教老师,身上的责任也大了起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也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教师角色幼儿教育
当今时代幼儿教育备受重视,幼儿老师这一职业也深受其影响变得很吃香。全国各地特别是北京增加对幼儿教育的投资扩修的很多的幼儿园。与此同时各大高校的幼教专业也开始扩招学生。学前教育成了一个香饽饽。以前国家把大量的资金投进了高等教育而忽视了基础教育。所以在以前学前教育是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们将幼儿教育想得太简单了。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角色也有很大的误解。
1816年英国纽兰纳克在工厂中创办了“幼儿学校”用以解除在外谋职母亲的后顾之忧。此时的幼儿教师成了一种职业。但是幼儿老师的角色仅仅只是照顾孩子的物质方面的需求。相当于一个保姆。1856年福禄培尔在勃兰根堡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从此福禄培尔开始以培养教师的方式在各国传播学前教育思想和举办幼儿教育机构。学前教育得以传播。
一、幼儿教师角色的历史定位
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出了千百年来一般教师的角色功能。但对于从事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其承担的社会角色所负有的职责是有所侧重的。古今中外,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们对幼儿教师的具体角色定位是有所不同的。古罗马的昆体良在2000年前就提出幼儿教师要具备三个条件:要热爱儿童;要善于观察儿童;要正确应用批评与表扬。洛克认为:教师不一定是个“通儒”,但“应该娴于礼仪”,懂得世人的行径、怪僻、过失、诓骗和缺点。并认为,“只有有能力的教师,才能教育德行优良的儿童。”但是,他们所指的幼儿教师是指“教育孩子的人”或家庭教师。在这里,我们对“幼儿教师”的定义界限划在幼儿进入公育机构,接受集体教养之所受教者,即在幼教机构成立之后的从教人员。欧文成立了世界上第一间幼儿园以后,招聘幼儿教师,它的条件是:热爱幼儿并对他们有无限的耐心,性情愠顺,决不应当让他们听到愤怒的斥责或看到脸上有任何生气的和怒目而视的表情;语调和神态应当是和善的,富于慈爱感情的,对所有的幼儿一视同仁……。蒙台梭利主张儿童中心,对教师的要求是:具备观察的素质,了解儿童特点;善于指导儿童;成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络者与沟通者。
二、现代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1.幼儿生命健康权的保护者
人最基本的权利就是生命健康权,没有这项权利是不可能做任何事情的。幼儿的生理发育不完善,心理发展也不成熟,在遇到不利条件的时候虽然有一定的反抗意识和行为但这种反抗对成人来说是微
乎其微的。幼儿白天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待在幼儿园里,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老师必须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及变化。及时且适当的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充分维护他们的权利。课堂上还应该教育幼儿基本的安全知识防止幼儿被外界违法人员拐骗。放学时应确保幼儿是被熟悉且安全的亲人或朋友接走,不能粗心大意。总之的来说,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要想到一切可能发生在幼儿身上的不安全因素,消除这些有害的因素。
2.幼儿良好的倾听者
幼儿天生有好奇好问的性格,再加上他们不了解这个世界,所以对外界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看到什么都是喜欢问为什么。此时幼儿教师应该耐心的倾听幼儿的问题,不要你以为很简单的事情而对幼儿置之不理,这样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以后不敢再发言。对幼儿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当幼儿之间产生矛盾并要求老师解决的时候,也应该耐心的听幼儿的诉说在不伤害幼儿的前提下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幼儿之间产生矛盾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此时的教师要保持一种平和的心境,不要不耐烦而用一种不耐烦的语气给幼儿说话,他们听得出来的。如果长此以往幼儿会远离你不喜欢你。
3.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幼儿是在游戏中学习,因此幼儿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幼儿游戏中度过。一次设计合适的活动会让幼儿受益匪浅,但是不恰当的活动可能会事倍功半。幼儿课堂中的每节课都是老师精心设计的,老师是活动的组织者。但是一次成功的活动却是要老师和幼儿共同参与才能得
到应有的效果。如果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管理者,那将拉大自己与幼儿的距离不利于师幼交往和互动。
4.幼儿的榜样
幼儿的好模仿是天性。他们喜欢模仿比他们年长的或者他们喜欢的人或者形象的行为。比如我的弟弟他喜欢奥特曼,他就特喜欢模仿奥特曼的动作有时他还说自己是奥特曼要去打怪兽。老师在幼儿心中的形象是高大的正确的。他们会无意识的模仿老师的行为。有个很厉害的老师她看见一个幼儿就知道是谁班的的孩子。她说她是从孩子的行为上判断的。所以幼儿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要给幼儿错误的对象。
5.幼儿发展的促进者
幼儿在认知、人格、交往、心理、社会性发展完善。此时主要是靠老师良好的指引才能慢慢的走向成熟,为以后的发展做准备。教师不仅要教给幼儿该有的知识还应该引导他们有正确的价值观及道德修养。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终身学习作准备。
参考文献:
【1】 对现代幼儿教师角色的解读,许娟,程晓霞,临沂师
范学院费县分校,山东费县273400,教育学研究,2010年10月
【2】 浅谈幼儿教师的角色,蒋田璐,华中师范大学第一
附属中学,当代学前教育
【3】 论幼儿教师的角色与专业化发展,饶淑园,《现代教育
论丛》2005年12月。)
【4】 浅谈幼儿幼儿园教师角色扮演,幼儿园教育探索2007
年1月
【5】 幼儿园教师角色,袁贵仁,中国教师新百科2004年
12月
第二篇:浅谈幼儿教师角色转变
浅谈幼儿教师角色转变
大足县实验幼儿园 刘 凤
[摘要]教育部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是开展幼儿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规范。贯彻新《纲要》、践行新《纲要》关键在教师,因此,《纲要》对幼儿教育的高质量要求,最终也将转化为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为适应新的要求,幼儿教师首先应该重新审视自己在“学与教”中的角色与地位,需转变与新课程改革理念不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笔者以新《纲要》为指针,突出“以人为本”的幼教理念,重点从教师与幼儿关系角度,论述幼儿教师角色应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引路人、贴心人、参与人。
[关键词]新纲要 以人为本 角色转变
沐浴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和煦阳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迈出了坚实步伐,作为基础之基础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也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新《纲要》对幼儿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明确将其定位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这是对教师的要求,更是对教师成长的期望。正如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滕豪斯所说“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为适应新的课改要求,教师就应该成为课程开发的全程参与者和研究者,要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面对新课改的挑战,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该如何应对呢?我认为,必须深入学习新《纲要》,深刻领会新《纲要》,坚持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这一主题贯穿始终,做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引路人、贴心人、参与人。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就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转变问题谈几点初浅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更新理念,转变角色,做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 所谓“角色”,可简单地理解为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地位,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教师作为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角色确定了教师的特殊身份和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教师角色即教师行为;教师角色即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角色即对教师的期望。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正是千百年来一直左右我们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真实概括,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定学”的“填鸭式说教、格式化答题、成人化应试”教育理念,把教师的角色简单地定位为“知识的权威”、“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完全成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需要得不到重视,完全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其主观能动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教学关系”是不平等的,已不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幼儿不是一种简单的容器,要让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就迫切需要转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就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新《纲要》“以人为本”的精髓正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随着人类社会知识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教育界之间的交流日渐增多,“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幼教模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幼教研究专家和幼教工作者所了解、熟悉和接受,在新课程环境下,幼儿教师需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自己的角色职能。新课程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个性发展,确立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真正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再把知己看成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个体发展的权利,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变“给儿童做”为“针对儿童去做”,围绕学习教育的主体——幼儿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当然,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全方位的,其主要表现为: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从合格学历者向终身学习者转变,从课程执行者向教育研究者转变;从教师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成为课程评价的主体、课程的设计者以及课程实施过程的反思者和研究者;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看,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教师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看,教师已不在是单一的个体,而应成为“教师、园长、课程专家、幼儿及家长、社区人士”所组成的教学链中的一员,教师应与教学链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因此,教师只有充分领会“角色转变”的精神实质,才能全面搞好教学、科研工作,这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前提。
二、细心观察,巧于引导,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引路人 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这同时也是《纲要》中教师角色转变的最突出体现。当然,引导者的角色也是教师最难扮演的角色,因为教师的引导离不开对幼儿学习状况的了解和对幼儿面临问题或矛盾冲突的把握,教师需对这些状况进行价值判断、价值取舍,找出他们与教育目标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幼儿向着积极有利方向发展。因此,新《纲要》理念下的教师,不仅需要传播知识,更需要学会观察----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及时捕捉孩子一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获得第一手材料。教师应成为细心的观察者、倾听者和分析者,应学会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并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幼儿感兴趣的教育主题。譬如:秋天组织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孩子们对院子里随风飘洒的落叶非常感兴趣,全都抢着去追逐、去拣,我并没有责怪他们打断了我原有的教学计划,而是凑过去与孩子们一起拾落叶,并及时向孩子们提出相关问题:“树上的叶子为什么会掉下来”,“秋天的树叶有什么变化”,“树叶什么时候能再长出来”等等,并且就地而坐与孩子们一起讨论树叶的季节变化,让他们懂得了树木落叶的自然常识,还把落叶拿回教室开展了“树叶粘贴”和“叶宝宝跳舞”的添画活动,使孩子们的需要在教师的及时调整过程中得到了满足、获取了知识。
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之一。幼儿经常有自己特殊的兴趣,没有谁能比他们的老师更能发现其兴趣所在,也没有谁能比他们的老师的引导释疑更有效果。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喂养小动物或小植物,引导幼儿有规律地换水或浇水,观察小生物的生长变化,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感。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分析一些意外现象,比如在种植小草过程中,有些小草会因浇水过多而死亡;在喂养小动物过程中,小动物因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而导致体型奇特等等。对这些异常现象,幼儿往往会刨根问底,教师若能及时加以分析引导,幼儿很可能会刻骨铭心、终身不忘,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我想,正是因为教师的留心观察、耐心倾听才有可能发现来自幼儿的活动主题,当活动的内容是他们所喜欢和感兴趣的时候,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成人难以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正确引导,幼儿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若教师不能正确引导,或是漠然处之,幼儿的求知欲就会遭到扼杀,这对孩子的教育将是莫大的损失。因此,细心观察,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是教师角色转变的实质。
三、尊重幼儿,积极支持,做幼儿学习活动的贴心人 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就是要求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要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持,物质上的支持就是要求教师应充分搞好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幼儿园以及社会与幼儿园之间的互动关系,及时为幼儿学习活动创造丰富的、必要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提和基础。当然,对幼儿的支持除了物质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这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以及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鼓励;除此之外,还包括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敏锐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倾听与接纳等等。因此,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主要应包括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心理环境两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实践、探究提供有利条件。孩子虽小,但仍有自己的思维、兴趣、爱好及见解,有着对周围世界童话般的理解与认知。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产生或是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由于其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此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并加以引导,使其探索深入下去,从而促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在与幼儿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学会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尤其不能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幼儿,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想象、创造、探索的空间。比如,幼儿画小草,若一笔一画按老师要求整齐规整,必然会挫伤幼儿的兴趣和创造力,但若教师引导幼儿让其按想象作画,虽然表面上显得比较凌乱,甚至在成人眼里一无是处,但却是幼儿思想的真实再现,是幼儿心中的小草,幼儿也许还会解释说:“这棵小草生病了,所以它耷拉着脑袋”;“起风了,所以这些小草都朝着一个方向倾斜”;“这些小草在唱歌,那些小草在跳舞”等等。对幼儿的各种做法,教师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应学会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忠实观众,做幼儿学习活动的理解者和支持者。也只有当幼儿的想法得到老师的支持、参与、肯定时,幼儿的学习活动兴趣才能进一步激发出来。
幼儿园为幼儿创设了运动所必需的适宜环境。幼儿园原有的大型运动器具、各色体育器械似乎已很美,但讨论发现,只有让孩子亲近自然、接触自然,为孩子提供天然的的材料与空间,才更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想象力。于是我们想办法要来了一些废旧轮胎,这既可作为装饰用品又可当作平衡器具玩,还为孩子提供了竹梯、树叶、纸板箱、风筝、雪碧瓶以及用废旧材料制成的马头杆、推铁环、踩高跷、沙包等等,这学期又在园内空地上增加了一个玩沙池,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走进沙池玩耍、嬉戏,真是刺激。在各类学习活动、游戏活动中,老师可以为孩子提供不同层次的自然材料,促使不同孩子的不同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与发展。教师既要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更应与幼儿形成一种平等的、理解、欣然和相互支持的关系;教师应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应,察觉他们的需要,并能及时地给予帮助。教师要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全心关注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需求、支持幼儿活动,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这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点。
四、师生合作,协同互动,做幼儿学习活动的参与人 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就是说教师要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去,共同促进学习活动的不断延伸。新《纲要》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有利于淡化甚至消除 “教师在上、幼儿在下”的师幼关系,变“填鸭式”的课堂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这种合作者的角色是十分必要的,从促进幼儿有效学习的角度讲更始如此:首先,教师与幼儿的合作学习、平等对话有利于教师了解幼儿不同的学习兴趣、需要、遇到的学习问题、学习方式的差异等等,进而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学习;其次,教师在与幼儿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介入幼儿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引导幼儿继续学习与探究的方法,或者直接、间接地抛给幼儿一些问题,与幼儿一起深入探讨,教师与幼儿之间这种平等的“抛接”要比教师居高临下的“抛给”更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如:前面幼儿拾落叶的案例中,教师以幼儿同伴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之中,并及时向幼儿提出有关问题,又与幼儿一起探究树叶,帮助幼儿“顺其自然”地找到答案。所以对幼儿的随机教育关键在于教师,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捕捉随机教育的契机,能否把教师的教育主题变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从而将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所期望的教育方向。
综上所述,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却灵活多样地扮演着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角色,角色之间是可以相互交叉、反复的,这正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延伸性和不断循环往复性所决定的。幼儿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尊重幼儿、细心观察幼儿、与幼儿协同互动;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关注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所在;尤其应正视幼儿的问题和矛盾,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引路人、贴心人和参与人,不断激发自己对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将满腔的热情自主地转化为专业化的教育理念和水平,为幼儿的成长和祖国的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书目]
1、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3、万培珍,你真的关注幼儿了吗 幼儿教育,浙江教育报刊社,2002、3
4、霍力岩,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变,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5、李瑾瑜 柳德玉 牛震乾编,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转变,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年7月第1版
第三篇:浅谈新《纲要》中幼儿教师角色的思考
浅谈新《纲要》中幼儿教师角色的思考 ——正确认识幼儿教师角色,为自己创造辉煌的舞台,走向成功。
孙 苗 苗 摘要:《纲要》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对幼儿教育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根据纲要的指出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教师还要成为研究者,学习者,创造者。新《纲要》实施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新课程在改变幼儿学习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教师的角色。
《纲要》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它体现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它对幼儿园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进行了一系列革新,对幼儿教育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纲要》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第十条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可见教师的角色问题是幼儿教育领域一个基本而有重要的问题。教师对幼教理论的理解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教育改革,信息时代赋予教师新的角色既不是母亲,也不是同伴,而是“以专业的眼光赋予学习者和学习以价值的人。”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团体。在团体里,每个人都有一种身份,处于某一位置,或分担一份责任。幼儿教师是在幼儿园里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这个角色的特殊身份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自己掌握的知识影响学生,还要通过自己的人格和道德力量,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去影响和感染学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有这样一段表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幼儿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幼儿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幼儿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要,创设能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幼儿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段表述对于教师课程实践中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更新的要求。信息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教师“传授”知识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被教师“引导”幼儿通过主动学习,自己发现知识所取代,教师也由“知识输出者”转变为给儿童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予儿童指导和支持的“导师”。幼儿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无比强烈与急迫。如果教师还是一味担当“知识的输出者”的角色,就会抹杀幼儿认识世界的兴趣与积极性。禁锢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剥夺幼儿自己探索世界。因此教师要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教师还要成为研究者,学习者,创造者。
一、成为倾听、观察,理解型的教师。
“倾听”在教师的工作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不仅要牢固树立“幼儿是自己生长过程中强大的积极主动的有能力的主角”的观念。倾听、观察行为无疑能向孩子传达教师对他们的关注、重视、尊重和欣赏。对他们及他们所说的话持欢迎态度。因此,“既丰富了倾听者,又刺激了讲话者。”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倾听。倾听、观察并不只是对儿童语言和行为的知觉和记忆,而且包括对它的意义的建构和解释。
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观察。教师应该是一位细心的观察者,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起幼儿感兴趣的主题。如:我们班孩子在户外活动时,有个孩子在草丛中发现了一条蚯蚓,并招呼自己的同伴一起过来看,一个,两个,一会儿工夫就围了一群孩子,老师也凑过去听孩子们饶有兴趣地交谈,并能及时地为孩子提供工具,开展了“挖蚯蚓”活动,并且就地而坐一起认识、讨论蚯蚓的各种特点与功效,孩子们的需要在教师的及时调整过程中得到了满足。
二、成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都可能会产生许多问题,但由于年龄的特点和经验有限,他们往往还不会归纳事物的特点,这时就需要老师及时的介入和引导,从而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如有一次我带领小朋友们在草地上自由的玩耍,我发现许多幼儿都在做“踩影子”的游戏,他们对影子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充分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幼儿去找影子,找找自己身边各种不同的影子,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发现:有的影子在前面,有的影子在后面,有的在左面,有的在右面,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当幼儿回答各种不同的答案后,小朋友们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并问:“老师,这是怎么回事呀,怎么会这样呢?”,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找到了答案。为了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我又提出了疑问:“是不是一天中,我们的影子总是这样不变的呢?”,这又激起了孩子进一步探索影子的兴趣,推动了活动不断向前发展。教师在幼儿活动中的支持作用体现为:在活动的开展的环节重,通过观察,倾听,参与幼儿的活动,掌握幼儿活动的脉搏,把握幼儿活动的方向,通过“抛球-接球-抛球使活动得以开展,维持,延续直至结束。
三、成为合作型教师。
1、新《纲要》中指出:师生是平等的合作伙伴,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对话关系,师生之间的交往主要是以幼儿感兴趣的话题、项目作内容。幼儿的学习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和学习息息相关。关系是互动的结果,互动是有“内容”的,互动的内容往往决定着学习的质量,教师应该同等地参与到他们所探索的事物,所使用的材料和方法,所设想的可能性,以及活动的本身进程之中。这种互动包含着智慧的激发与碰撞、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在这样的互动中,教师身上所负载的社会文化,不是以由上至下的“倾泻或灌输的方式传递给儿童,而是一种哺育、一种滋润。
2、新课程实施中的教师,还应该善于把自我完善和集体和谐统一起来。应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各种学习和培训,要求教师关注教育杂志上的、网络里的可改信息。把平时有关看到的、想到的、读到的等等文章,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在读书笔记中进行摘记和撰写体会,这不仅是一种学习的积累,更是个人素养的一种提高。大家融洽地聚合在一起,心与心连接在一起,产生了共同的理想和使命感、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文化及共同信息,在幼儿园中处处表现出教师与幼儿、教师与家长、教师与领导间的相互协作和支持。“支持、互动”的氛围,会使教师们加深对《纲要〉的认同感、并对《纲要》的实施积极投入与探索。
四、成为创造型教师。
在这个时代,创造力就是生命力,是一切知识与财富的来源。人的创造性与创造能力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人的创造性与创造能力有一个发展的“敏感期”和“关键期”。众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创造性与创造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发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与创造力是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这首先要求幼儿园教师必须成为创造型教师。作为创造型教师,必须树立创造是教师职业基本要求的信念,把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并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当成自己最起码的职责。其次,要树立每个幼儿都具创造力的信念,让具有不同个特征、不同发展类型的幼儿的创造能力都能够自由发展。并让每个幼儿都能创造性地学习、生活和发展。通过自己创造性地工作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愉快、向上的,有利于发展的环境。并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并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中把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为幼儿提供各种能亲自操作、探索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落实到实处。
五、成为学习型教师。
人只有不断从环境中吸取对自己有益的知识来发展自身、完善自我,通过不断学习、学习、再学习,才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幼儿教师要成为终生学习者,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成长,实现自身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同时,幼儿作为社会的一员,也受到来自社会生活与环境各方面影响,他们比任何时代的幼儿接触到更多的、更新的事物。因此,他们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疑问也越来越多。这要求教师必须迅速回应儿童的需求。及时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维持儿童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探知兴趣,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周围事物。因此,教师必须不断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其他知识,成为学习型教师。作为学习型教师,首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把不断学习作为自身职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作为对自己职业的要求。其次,必须把学习贯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将学习也实际教学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与儿童的互动,与家长和社区的联系等日常工作,在不断学习与反思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第三,在丰富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广泛涉猎各种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从而更好地针对儿童发展的需要,维持他们对周围环境与事物的探索兴趣,并引导他们对周围环境与事物产生正确的认识。第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不断扩大自身的学习资源与学习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与其他领域的最新发展信息,与教师、专家共同探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教学中帮助儿童获得基本的学习方法,为幼儿一身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宽厚的基础。
六、成为研究型教师。
在幼儿教育飞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能广泛接触到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国外教育教学经验,教师要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也需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要成为研究型教师,首先必须对从事科研有正确的认识,教师进行科研可以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其次要明确哪些是必备的科研能力,教师要掌握互联网络知识,研究儿童心理以及行为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有
归纳分析能力,综合创新能力,教师还必须具备总结,撰写教育经验与科研论文的能力。第三,重视与其它教师合作。与其他教师一起讲座研究对儿童的观察记录,分析儿童发展特点与需要,并大力开展社区活动、亲子活动,利用社会、家庭的资源,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形成由幼儿园、社区、专家以及家长组成的支持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网络。
新《纲要》实施中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新课程在改变幼儿学习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教师的角色。新《纲要》中的教师将焕发出新的生命。我们必须不断的进行专业的学习,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从而获得理论与实践的整合,突破普遍存在的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积极地与团体进行合作与协商,为自身教师角色的适应和发展奠定基础。不断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创造性和专业发展的能动性,满腔热情地自主提升专业化的水平,为自己创造辉煌的舞台,走向成功。
第四篇:幼儿教师角色的思考与定位教学论文
一、幼儿教师角色面临的困难
幼儿教师担负着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职责,其一言一行会对幼儿产生重要影响。整个社会和相关规定对幼儿教师要求十分严格,幼儿教师在工作中也面临着不少困难。
(1)工作被动。
由于受到自身素养、教学管理等因素影响,幼儿教师并不能完全满足整个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导致幼儿教师陷入被动,使其工作压力加大。事实上,幼儿教师不仅要开展孩子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还要照顾孩子日常生活,确保孩子安全,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幼儿教师的每项工作不仅比较细致,而且责任重大,不少幼儿教师感觉疲惫,职业倦怠感越来越明显。部分教师甚至对这种高要求职业产生畏难情绪乃至存在抵触心理,在日常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有一些教师出于自己责任重大方面考虑,为努力适应自己角色,忽视工作质量。因此,为更好履行自己职责,完成教学任务,做好对幼儿辅导工作,幼儿教师进行正确职业定位,摆正自己的角色是十分必要的。
二、幼儿教师角色的思考与定位
为更好地照顾幼儿日常生活,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便利,幼儿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自己每一项工作。
(1)幼儿生活的照顾者。
孩子刚刚进入幼儿园,与父母分开,开始融入幼儿园生活集体之中。一些幼儿在情感上容易发生不适应现象,出现哭闹、破坏东西、拒绝进食等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要充当孩子第二个妈妈的角色,与幼儿进行互动,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这样孩子自然就降低了抵触情绪。
(2)幼儿活动的观察者。
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掌握孩子言行举止,并从他们的行动中寻找孩子需求点和兴趣爱好。例如,幼儿教师可以参与到孩子的日常游戏中,在游戏过程中掌握孩子言行,并适当辅导他们的活动,给予鼓励,促进孩子更好地完成游戏,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兴趣,并在教学中进行适当引导,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3)幼儿日常生活的知心朋友。
幼儿教师应该与孩子建立平等友好的关系,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能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还能让孩子更好地融入学习之中。例如,可以与孩子一起进行游戏表演,在老鹰抓小鸡活动中,教师可以扮演鸡妈妈角色,保护小朋友。这样既能与孩子进行平等交流,还能促进游戏活动更好地开展下去。另外,幼儿教师应该与幼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更好地掌握孩子们的动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获得孩子信任,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收获友谊,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也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
(4)幼儿教学的探究者。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不能一味地按照固定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而应该对教学活动进行探究,总结经验,并结合教育教学理论推动理论创新。幼儿教师要注重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丰富学习内容,应用先进理论指导教学工作。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利用新方法、新思路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总之,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离不开幼儿教师的关心和辅导。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做好每一项日常工作,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条件,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
第五篇:幼儿教师的角色变迁
幼儿教师的角色变迁
从受教育的内容和工作范围来看,幼儿教师的角色变迁是技能的掌握和运用变化的体现,既“保育员”到“保教结合的老师”再到“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也反映了保育员职业角色和幼儿教师职业角色分离。
中国幼儿教师的正式出现始自癸卯学制中蒙养院的设立。《癸卯学制》中《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指出:“按各国皆有幼稚园,其义即此章所设之蒙养院,为保育三岁以上至七岁,幼儿之所设,令女师范生为保姆以教之。中国此时情形,如设女学,断不相宜。”那时的幼儿教师不同于现在的“幼儿教师”,她更多的作为保育员的一样的角色存在。即此时封建制度下的中国与西洋各国不同,女子没有入学受教育权,设立女子师范更不相宜。于是,学堂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由育婴堂的乳媪和敬节堂的节妇稍加训练后充任保姆,是一种家庭教育的辅助。
但是随着历史的进步,女禁终将被打破。1907 年 , 清政府在各种压力下,颁发了《女子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教育上打破了女禁。虽然没有专设蒙养院师资培训的机构,但女子师范学堂担负培养女子小学堂教员的同时, 也兼训练蒙养院保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规定:“女子师范学堂, 以养成 女子小学堂教习, 并讲习保育幼儿方法 , 期于禅补家计,有益家庭教育为宗旨。”此外 , 还规定女子师范学校要设女子小学堂及蒙养院,以供实地练习。按政府颁发的章程,尚无明确规定专设训练保姆的机构,但在实际上,也开始出现了专门培训保姆的机构。如浙江省女子师范学堂设保姆科。1907年,上海公立幼稚舍创设保姆传习所,由刚从日本归国的吴朱哲主持,开设保育法、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修身学、谈话、乐歌、图画、手工、文法、习字法、理化、博物等课程,招收36 人,年终毕业 21 人。虽然名称仍旧是保姆,但是这个时期的保姆们已经开始逐步掌握一个幼儿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她们能够在保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教导孩子一些知识,进行早期智力开发,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培养。
其后的几十年间中国一直受着战火的摧残,人民在烽烟中生存,而幼儿教师更是在困境中陪伴着孩子们成长。一些有为的中国教育家如陈鹤琴先生和张雪门先生认识到了中国幼儿教育的种种异象和弊端,开始着手改革中国幼儿教育,其中一大方向便是改变中国幼儿教师的职业技能,教给她们更适合中国国情现实的教育方法,带着孩子们通过游戏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各种素质。由于是烽烟中成长的一代,幼师们更是形成一种对孩子们“保教结合”的延安精神。
随着祖国统一的到来,中国的幼儿教育事业也蒸蒸日上。幼稚园更名为幼儿园,其设置也变得更为系统与合理。1952年颁布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中要求幼儿园各班设教养员2名,对幼儿负全面教养的责任。幼儿园还是生活助理员(每班一名)。由于社会分工的更加明确,幼儿教师的职业专业化,保育员的职业开始出现,即早期的生活助理员。从这时起,幼儿教师的角色成为“专业的幼儿教师”,她的职业成分中以教为主,保育成为保育员的主要责任,而幼儿教师则向专业型人才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