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动画片对幼儿有何影响的调查报告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发现,由于大部分家长平时忙于自己的事,无暇照顾孩子又怕孩子自己玩会有危险,当幼儿在家时总让孩子看电视,动画片一部接着一部地看,那么长时间看电视对幼儿有何影响呢?为了进一步地深入了解,我运用了所学的教育管理理论,于2009年8月15日至9月15日,随机选取南浔镇中心幼儿园中班的30名家长,对他们进行一次较全面的问卷和访谈调查,现将调查的结果报告如下:
一、调查结果及统计:
在这次调查中,我针对幼儿看动画片的时间、内容以及看动画片后对幼儿视力、人际交往、幼儿模仿能力等的影响进行了问卷和访谈,现将调查结果分述如下:
1、幼儿在家大部分时间用于看电视。
在问卷调查中首先提到:“你的孩子通常一次看电视的时间为”:[①60分钟---90分钟②90分钟---120分钟③120分钟---180分钟④更长]家长回答的结果如下:
选择①的占13.3%,选择②的占20%,选择③的占50%,选择④的占16.7%。
从上述的结果来看,幼儿看动画片的时间120分钟----180分钟的占了50%,这个比例实在太大了,幼儿看动画片的时间显然太长了。虽然动画片中鲜明、新颖、具体形象、突然性、显著变化等大大地吸引着幼儿的眼球,片中外形独特的人物,突然出现的声音或音乐与画面上的显著变化,是幼儿注意力集中的焦点,但长时间看动画片给幼儿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统计结果显示,有53.3%的幼儿在家中主要的活动是看电视,而出去与同伴玩的只占7%,严重影响了幼儿之间的正常交往。
2、大部分幼儿一次看电视的时间过长。
长时间看电视,消耗大量视网膜内视紫质,明显影响视力。此外,眼睛周围的肌肉也可由于长期处在紧张状态而易引发近视眼等疾病。调查的结果中每次看电视120分钟---180分钟的占50%,超过180分钟的占16.7%,视力与以前对比下降的占43.3%。
3、大部分幼儿喜欢看暴力的动画。
对问卷中“你的孩子是否喜欢看暴力性的动画片,模仿片中攻击性的动作?”
[①是②否③没有特别注意]家长的回答如下:
选择①的占40%,选择②的占26.7%,选择③的占33.3%。
从上述可以看出,幼儿模仿动画暴力动作的比例占了40%,这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两位小朋友在玩游戏的时候,一位小朋友为了要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强行从同伴手中抢夺,而后者出于保护自己喜欢的玩具不被抢走而推开前者,两个人就打了起来,这样的攻击性行为是屡见不鲜的。40%的父母也反应自己的孩子平时最喜欢看带有暴力的动画,不断地模仿片中攻击性的动作。
4、大部分家长没有与幼儿一起看动画片。
通过统计的结果可以看出,30%的家长从来没有同孩子一起看电视,60%的家长只是偶尔陪孩子一起看电视,经常陪孩子一起看电视的家长只占10%,这也影响幼儿对动画内容的正确理解,也影响了亲子之间的正常交往。
5、大部分幼儿视力有下降的趋势。
在问卷中,对“孩子的视力与以前对比如何?”[① 下降 ②上升 ③没有变化]的问题,调查结果如下:
选择①的占43.3%,选择②的占20%,选择③的占36.7%。
从上述可以看出,43.3%的幼儿有视力下降,这对幼儿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将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应引起家长和老师的重视。
二.对调查中某些问题的思考。
1、幼儿在家以看电视为主,缺乏群体活动。
幼儿是好群体活动,爱玩的,家长怕孩子不安全,受委屈,将其封闭在家中加以控制和保护,由于家庭环境的寂寞,活动的单调,整天坐着观看动画片,长期如此容易形成孩子的孤僻,胆小的性格,使语言能力发育迟缓,容易养成不合群的性格特点,缺乏待人处事的勇气和智慧,社会能力差。
因独生子女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容易形成感情的“自我中心”。容易养成不善于团结,不善于同情,不善于竞争,不善解人意,缺少协作,不尊重人,缺少助人为乐的品质和行为。由于缺乏在同龄人相处过程中的逆境锻炼,如有矛盾时,如何辩解、争吵、闹意见、最后互相迁就、妥协、和解,从中认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区别,懂得别人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从而逐渐从“以我为中心”的硬壳中解脱出来。同时由于他们在家庭中缺乏所模仿的相互交往的儿童、只能和大人交往、向大人学、容易形成他们说大人话、做大人事的早熟倾向,过早失去孩提的天真。事实上成人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是难以理解的,他们成人化的行为,不论在和儿童或成人交往中,都会产生困难,而不得不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3、多看电视易使幼儿发胖。
儿童电视肥胖症就是因为长时间坐着看电视,缺少活动,再加上营养过剩或者相对性营养不良,比如:偏食、忌食等造成的维生素和蛋白质不足,结果使得内分泌调节功能失衡。每天看电视5小时的孩子比每天只看l至2小时的孩子的“儿童电视肥胖症”发生率高1倍。儿童内分泌科专家从临床就诊的肥胖症儿童发现,除了10%的肥胖儿童是由疾病引起,10%的肥胖儿童属于家族遗传外,绝大多数的肥胖儿童还是属于单纯性肥胖,而这些肥胖儿童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爱看电视。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和爱好有选择性地看电视。特别是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超过2小时,同时,鼓励孩子多做一些室外活动。在双休日,注意避免让看电视成为儿童的惟一休闲方式。
4、幼儿理解能力差,易受动画片的影响。
人们对暴力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认为只有杀人流血才是暴力,那么电视中的暴力就少得多。有的人则认为,暴力就是以某种言语或行为使人屈服,无论是否有伤亡。这样口语威胁、物品损毁都属暴力行为,电视中的暴力就相对增多了。只要是有意采用武力手段去伤害人,就是暴力。在电视中,包括儿童节目中,仍有大量的暴力内容。幼儿易受其影响的原因是:在电视里,暴力行为很少受到惩罚,相反倒是男子汉的英雄表现。暴力是解决冲突及达到个人目标的有效方法,而其它解决冲突的方法如妥协、辩论、和解等常常是无效的。在这些情况下,儿童更容易模仿电视暴力行为来解决生活中的冲突。有的儿童则盲目崇尚暴力节目中的英雄,另外一些儿童将看暴力节目看作是一种精神寄托,他们的生活需要“暴力”的刺激,否则就会感到压抑。儿童则倾向于认同媒介中的暴力,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侵犯性行为,如与教师顶撞,与父母频繁发生冲突,或与伙伴打架等。
三、关于减少动画片对幼儿负面影响的几点建议:
1、鼓励幼儿常与人交流。
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不是靠成人说教,而是通过他们相互交往发展的。儿童良好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的最好对象是儿童伙伴,这种作用是成人替代不了的。因为成人的许多言行是孩子难以理解的,因此成人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克服因缺乏儿童伙伴的孤独感。大多数的孩子是好群体生活的,特别是游戏。通过集体教育他们尊重他人,不执拗任性,与小朋友友好相处,互相商量,谦让、分享玩具(购买玩具),关心小弟弟、小妹妹、家长切不要因爱子太深,怕孩子吃亏,将孩子封闭起来;或者偏袒孩子去责怪别人,这样做只能害了自己的孩子。
2、保护幼儿的视力应做到以下几点:
眼与荧光屏的距离要适宜:一般情况下座位与荧光屏的距离是:20英寸的电视机不应小于1.2米,29英寸的电视机不应小于2米,34英寸左右的电视机不应小于3米。
收看电视的时间不易过长,并应有适度的照明:为了保护视力,预防近视,最好在看电视1~1.5小时后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若能在休息时做眼保健操最好,有利于保护视好力。
电视机放置的高度要适当:一般以电视机荧光屏的中心高度比观众的眼睛稍低一些为适宜。
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A是形成眼底一种感光物质的要素,缺少它在夜里看东西就模糊不清。长时间看电视会消耗维生素A,人体内缺少维生素A会降低对暗的适应能力。因此,经常看电视的人,应多吃一些含维生素A较丰富的食物,如胡萝卜、番茄、甘薯、各种绿色蔬菜及动物的肝、蛋黄等。
3、家长应陪幼儿看动画片。
幼儿看电视,家长要尽可能陪伴在旁边,有家长的陪伴与引导,可以避免电视的消极影响,更大程度上发挥电视的教育作用。陪孩子看电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帮助幼儿选择符合某年龄特点、内容健康的电视节目,如选择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大风车”等节目;可以及时解答幼儿看电视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以提醒幼儿保持眼睛与电视机的距离和正确的坐姿;可以适当限制幼儿看电视的时间;陪孩子看电视还可以增强其安全感。当电视中出现恐怖镜头时,家长只要设法转移其注意力或告诉他这是电视里的故事,不是真实的,孩子就不会害怕了。
总之,通过本次调查,使我更进一步了解了动画对幼儿的负面影响,在今后的幼儿教育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使幼儿能健康地成长。
第二篇:动画片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及运用
动画片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及运用
江津区白沙幼儿园龚治勇
在平时与幼儿家长谈话交流中发现,我班的孩子在家的娱乐活动大多是观看电视节目,而节目中又以看动画片为最多。动画片就像游戏一样是孩子童年必不可少的玩伴。动画片所涉及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从宇宙、地球、土地、河流、到科技、军事、再到人伦、艺术、无所不涉,各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原理都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走入幼儿的心里。动画片以孩子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他们在不自觉的情况下掌握了信息,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不仅效果好,而且为儿童的思维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素材。
一、为何动画片会如此吸引孩子呢
1、动画片以不拘一格的视觉造型、多通道的感官刺激征服着孩子,使他们愿意看。
从幼儿的心理特点来说,凡是鲜艳的色彩,生动的画面,有趣的声音,出乎意料的情节发展都能引起幼儿注意。而动画片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有情节的发展,有生动有趣甚至滑稽的对话等等,无一不吸引着孩子的目光,这使得孩子能够深刻记住他所看过的动画内容,这一环节成为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通过看、听记忆了大量可想、可描述的内容,从而能在日常交往中把生动的情节再现在大家眼前。在描述的同时,孩子会惟妙惟肖地模仿人物的语言、动作及表情,在不知不觉中孩子的语言得到了发展。
2、多种多样的动画片始终激发着孩子观看的兴趣。
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精彩的对话语言、丰富的背景色彩赋予了动画片生命与活力。孩子们在主题突出、气氛浓郁的情节中,幻想着、想象着,与孩子的心灵产生了共鸣。动画片有着明显的情感倾向性,高兴与悲伤、爱与憎、轻松与紧张、宁静与激动等情感特质在动画片中都有明显的表现。这也是它为什么能够吸引一代又一代的小观众为之兴奋与陶醉的原因之一。
3、熟悉的情节内容让孩子交往时有了谈论的中心。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动画片以其儿童化的画面、音乐、言语紧紧抓住了儿童的心。卡通的人物形象,有着夸张的变形,举止、言谈表现出儿童特征,其思维是“泛灵”式的,情节的演进也遵循着儿童的逻辑。可以说,卡通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处处散发着天真可爱的浪漫气息,不仅顺理成章地被孩子接受,就是对于成人,它也有不可阻挡的魅力。正因为它有如此大的魅力,才使孩子有了那么多共同的话题。也因为话题所建立的谈话氛围是轻松而愉悦的,因而孩子也乐意与他人交谈。而且你会发现他们用的语言都是普通话。他们能够记住大串的台词,描述不易察觉到的细节,模仿人物所
1具代表的嗓音„„在这儿一定得谢谢动画片,它给予了孩子一个交谈的平台,是它让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了自觉发展的机会。
4、动画片让孩子建立起区分“善”、“恶”、“美”、“丑”的标准。
动画片中优美的场景,善良的人物都是孩子们所喜欢的。他们讲到那些诸如“小鲤鱼”、“喜羊羊”等正面人物时会眉飞色舞;而说到“癞皮蛇”、“灰太狼”时憎恶的表情一览于表。可见,孩子已经建立起了一套辨别“善”、“恶”、“美”、“丑”的标准。动画片让孩子观赏的同时,不自觉地教会了孩子在生活中如何去辨别事物的对与错、美与丑、善与恶。
二、用多媒体手段将动画片带进课堂
1、多媒体以动画片的形式,吸引孩子的注意,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由于个性和环境的差异,幼儿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样一个班级的幼儿群体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便出现了两极分化。如果语言活动中教师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只有几张静态图片等简单教具,那么幼儿群体在语言表达方面会因为没有必要的兴趣支持而表现出消极地应对。因为在这样的活动环境中,能说会道的幼儿没有语言表达的兴奋点,而能力差的幼儿又缺少语言表达的凭借物。为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多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启发其思维。另一方面又能以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参与到语言活动当中,使幼儿群体的语言表达向强极方向运动,从而整体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多媒体渲染欣赏氛围,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力。
在幼儿语言活动中,欣赏优美的儿童诗或者朗朗上口的儿歌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对这些语言材料的理解、欣赏、朗诵,能培养幼儿对语言美的感悟,以及语言表达的语感能力。但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对诗歌和儿歌内在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也就很难在朗读过程中通过想象形成鲜明的画面,语感的培养受到了限制。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以文字、动画、声音三结合的方式,有效地烘托、渲染语言欣赏的氛围,促使幼儿入情、入境。
3、多媒体为孩子建构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运用语言的创造性。
幼儿虽然没有很多的知识和经验,但同时他们的思维也没有很多条条框框限制,他们既可以想象星星、月亮上的世界,也能够幻想昆虫、小草的天地。而“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因此,幼儿在语言方面的创造力也是值得挖掘开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完全可以为幼儿构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激发他们运用语言的创造性。
总之,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整合地运用各种媒介,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来促进、提升孩子更高、更好地发展。
第三篇:浅谈动画片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浅谈动画片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摘要:动画片以其单纯明快的情节和变化多端的形象深受儿童的最爱,动画片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欢乐,是孩子离不开的童年伙伴。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动画制作技术的发展,动画片已全方位的进入了幼儿的生活。本文试着分析动画片受欢迎的原因,讲述动画片给幼儿带来的利与弊,进而探寻怎样发挥动画片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影响,将动画片应用与日常教学中,促进幼儿的积极发展。关键词:动画片;幼儿教育;影响;
动画片的特点是色彩鲜艳,音效强烈,人物造型夸张,因而特别能引起视、听、动觉多种感官刺激。动画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生活——对这个世界的最初认知,对美与丑的感受,对善于恶的判断等。好的动画片能让儿童在笑声中学习知识和增长智慧。但是随着动画片种类的日益繁多,并且若在时间上过多的收看动画片,都会对儿童的身心造成消极影响。在幼儿教育中,要发挥动画片的积极作用,将动画片应用与课堂教学中,争取发挥动画片对幼儿教育的最大效用。
一、动画片受幼儿欢迎的原因
(一)在形象设计上可爱有趣
动画片以卡通形象为主,符合幼儿的审美观念,满足幼儿天生寻求快乐的本性。《喜羊羊与灰太狼》是在国产动画片的一匹黑马。它之所以那么受幼儿喜爱,原因之一是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动物形象,如用蓝色衬托喜羊羊的冷静果敢,用粉色装扮美羊羊的甜美可爱,而懒羊羊因好吃懒做,所以总是慢吞吞、胖乎乎的。这些形象一下子就获得了孩子们的好感。
(二)在语言动作设计上夸张幽默
夸张的形象固然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幽默搞笑的语言和动作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不管内容还是情节设计,都是通过语言和动作传递快乐的。比如《猫和老鼠》中,汤姆猫总是被杰瑞鼠折腾的惨兮兮,搞笑的画面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三)在视觉设计上明亮多彩
审美上,幼儿偏爱于那些看上去吸引人的画面:具有明亮色彩、具有有趣的特点。比如国产动画片《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爸爸长着很小的脑袋,而儿子却顶着个大脑袋,这与现实生活中的常情不符,却丝毫没有让儿童觉得不习惯,反而被主人公这种奇特的外貌所吸引。
(四)在情节设计上符合幼儿的内心世界
动画片一般都包含扬善惩恶的情感,这一点与儿童的价值观相契合。儿童对好坏的分界相当清晰,并且动画片大都有一个共同点:总有一场大小、强弱之战,结果也总是以小制大,以弱胜强。儿童作为弱势生命体,很容易对此发生兴趣。他们热衷于幻想的世界,那些与现实生活不一样的故事,比真实的故事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动画片在幼儿教育中的影响
(一)动画片对幼儿教育的积极影响
1、刺激感官发展。动画片所具有的多元形式,如色彩、形象设计、动作造型、视听设计、语言幽默等,符合幼儿的审美心理特点。动画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儿童的感官以有效的刺激。动画片 《天线宝宝》 之所以受到全世界婴幼儿的喜爱,就是因为它的画面色彩鲜明、线条简单流畅。幼儿在观看这部卡通动画片的时候能使视觉、听觉和肢体运动得到发展,刺激孩子的感官。
2、发展认知能力。大多数的动画片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情节按主题层层展开,既单纯又富于层次感;主角比较固定,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主题鲜明的材料能使儿童注意力集中,围绕一个中心开展思维活动,在无意识中完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例如《海底总动员》中的尼莫,它是教育幼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素材,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可以增长孩子交往方面的知识。
3、促进幼儿的语言学习。动画片以其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富有情趣的对白,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紧紧抓住了儿童的心。动画片人物的夸张变形,情节的演绎也遵循着儿童的逻辑,使孩子有了很多共同的话题,乐意与他人交谈。幼儿通过观看动画片,扩展词汇量,感受语言丰富多彩的一面。比如《懒洋洋当大厨》中懒洋洋有一句台词:“酸甜苦辣咸,快乐天天见”,幼儿一下就能记住这种有个性的语言,也多一些和其它幼儿进行交流的机会。
4、发展艺术想象力。在儿童的愿望世界里,为了能飞行,人可以长上翅膀;为了获取胜利,英雄可以拥有神奇的武器;各种动物可以具有人的神态表情和意愿等。卡通动画片的视觉造型拥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使孩子体验到一种强烈的形式变化感和自由感,从中获取无穷的乐趣。
(二)、幼儿看动画片过度的不良影响
1、影响儿童身体健康。据统计,城市儿童平均每天看动画片的时间超过1.5小时。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需要通过一定量的体力活动促进身体发育,一些孩子因看动画片时间较长,运动过少,造成身体发胖,体质下降。新西兰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每天看电视超过2小时,易染上身体超重,高胆固醇等,影响成人后的健康。过多地看动画片还会造成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2、沉迷动画片使儿童阅读困难。广州市儿童学习能力研究中心对上门接受评估的孩子作了一项手眼协调能力测试,其中一项内容是让孩子在规定时间里抄写一篇短文。结果发现,大多数孩子只能完成测试标准的一半左右,甚至更低。广州市现代教育科学研究中心谢主任分析,因为这一代孩子是在看动画片中长大的,较习惯于接受视觉图像,不太习惯文字阅读与理解,导致一些孩子无法完成需要手眼协调的抄、读、记等学习必备技能,直接表现为学习的不适应。
3、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加强。儿童看了电视发生攻击性行为常常是因为将虚拟世界规则与真实世界规则相混合,有些男孩子喜欢模仿动画人物暴力动作,易造成游戏间危险因素增加。动画片中的施暴行为是为了惩恶扬善,因此在儿童眼里这种“暴力”行为是受到社会鼓励的,这些主人公基本上是以英雄、伟大人物或其他儿童羡慕的人物形象出现,他们的行为极易受到儿童的模仿,将虚构世界规则与现实世界规则混合。
三、发挥动画片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市场上的卡通动画片良莠不齐,既有适合成人看的,也有专供儿童看的。要更好地发挥卡通动画片的教育作用,趋利避害,就需要老师和家长为幼儿的“看文化”把好关,在卡通动画片的选择和使用上可从以下几点考虑:
(一)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观看不同的动画片 岁~2 岁:这一时期,孩子的感知能力还比较差,无意注意的时间也很短,可以适当地看些主题单
一、情节很简单的动画片,画面色彩要比较鲜艳,配乐要优美,要短小。这个时期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可以让幼儿看一些有助于语言开发的动画片。岁~4 岁:建议家长为孩子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神话故事、古老的童话、有关动植物的故事,一方面满足其旺盛的好奇心,一方面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岁~6 岁:这时候的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已经发展得较好,家长可以引导他们看一些科普性质的动画片,拓展儿童的知识面,开发儿童智力。通常幼儿所喜欢的、适合幼儿观看的卡通动画片应具有以下特点:主题单
一、明确,具有教育性;情节简单、紧凑,矛盾冲突激烈;人物形象可爱,性格鲜明,动作夸张,幅度大;画面色彩鲜艳,配乐优美,具有欣赏性;篇幅短小。
(二)家长与孩子的及时交流
由于幼儿观看动画片是接受信息的过程,3-6岁的幼儿学习能力低、鉴别能力弱,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对动画片的选择幼儿往往会不加思索地全盘接受,这样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我们建议在孩子看动画片的时候,家长最好抽出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一同观看。对于情节语言简单的动画,看完之后家长可对故事内容进行简单的提问,还可以复述故事的大概内容、或者全家进行角色表演等等来发展幼儿的语言,使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对于动画片中的主题思想的理解如果出现了偏差,家长就能及时引导并加以纠正。
(三)严格控制幼儿观看动画片的时间
长时间观看动画会导致幼儿视力严重下降,与家人和朋友的交流减少,最终影响孩子的心理和情感发展。因此,我们建议家长应该严格控制幼儿观看卡通动画片的时间。
四、动画片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动画片作为一种教学手段,以娱乐性、教育性、社会性的动画片为教育内容,以幼儿的社会经验为工具,激活幼儿的思维,使幼儿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的方式主动构建语言、思维等,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常规的动画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欣赏阶段、情节复述、你问我答、角色扮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幼儿的掌握程度不同做适当的调整,灵活调整,以便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音乐的动画片教学中,首先引导幼儿理解和认读动画片歌曲和人物对白,让幼儿欣赏和学习完整的动画片歌曲,从而鼓励幼儿朗诵甚至表演歌曲;在故事的动画片教学中,在幼儿完整的欣赏完故事之后,教师引导幼儿理解和认读故事中的重点词语和短句,进而试着能大致讲述故事情节,让幼儿表演故事情节,鼓励幼儿合作表演。创设和日常生活相近的情境和游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动画片创作者而言,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使动画片不仅具有娱乐性,更具有知识性和思想性,使孩子在玩中成长,乐中获益。教育者在选择和使用动画片的时候,不仅要选择能吸引幼儿的感性的动画片,还应该更多的注重对幼儿的理性教育,发挥动画片的教育作用。我们要让孩子们在动画片中除了获得视觉的快感外,还接受文化的启蒙。
参考文献:
[1]郑薏苡.《少年儿童动画片观赏心理的调查研究》.《兰州学刊》.2002.[2] 李淑芳.《动画片与幼儿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3]蒋蓉蓉.《卡通世界的利与弊-谈幼儿观看卡通片的影响及指导》.网络.[4]任频捷,动画片对中国儿童暴力倾向的影响.南京大学出版社(哲学版).2004.
第四篇:动画片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动画片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摘要:动画片在儿童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动画片的特性以及动画片与儿童的关系,阐述动画片对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介绍运用动画片来正确引导儿童的方法。帮助家长正确的引导儿童的发展。关键词:动画片;儿童发展;影响;方法
随着电视的普及和动画制作技术的发展,动画在儿童的成长中所占的地位日益重要,但很多家长仍不能理解动画与儿童的关系,以至于不关心儿童所选择的动画,有的抑制儿童看动画的欲望。那么动画片和儿童是怎样的关系?动画片对儿童又有什么影响?该为儿童选择怎样的动画片?又怎么应用动画片引导儿童?以上这些问题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一、动画片的特性
(一)教育性,教育功能是动画作品的一个基本功能,通过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题材和主题,借动画的艺术性表现,促进幼儿德智美等方面的全方位发展。
(二)知识性,幼儿动画的知识性侧重的是对幼儿智力方面的教育 在幼儿文学中存在丰富的知识题材作品,把其中蕴含的知识,借助于生动形象的动画形式加以表达。
(三)形象性,由于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使得幼儿文艺作品中的形象塑造显得至关重要,这就要求动画片的人物形象具有形象性。
(四)简明性,幼儿动画具备简明性的特点,除了众所周知的角色要少外,主要体现在情节和结构的简明上。
(五)天真性,幼儿动画的天真性特点包括万物有灵的观念 幻想和夸张的特点,以及由此要求的平等尊重的去成人化。
二、动画片与儿童的关系
动画片和儿童之间是一种伙伴关系。在汉语词典里,“伙伴”泛指“参加某种组织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人”“伙”多含有共同、联合的意思,“伴”多含有陪伴、陪同的意思。
由伴看来现在儿童的生活世界和动画片是形影不离的。一方面,电视的大范围普及、电视节目内容的空前丰富。城市人群之间的交往日益减少以及家长工作节奏和工作压力的加大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动画片在家庭中成了一个事实上的badysiter陪伴儿童渡过在家的股东时间。而且现代儿童无时无刻不与动画形象面对面,数量、获取途径以及内容的极大丰富,保证了动画片作为儿童的伴的角色的存在。伴是一方为主角一方为配角的,动画片是配角,儿童是主角
伙是共同、联合的意思,在这层意义上,动画片与幼儿的关系是对等的,是同样层次的,在双方的交往中是有来有回、相互配合的。例如,儿童经常自己扮演角色,我是孙悟空,你是超人,我比你厉害之类的。这使虚拟的动画人物在特殊的场景下幻化成儿童生活中真实的伙伴。
三、动画片对儿童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动画片有利于儿童语言学习
能扩展儿童的词汇量。动画片为儿童词汇的扩张提供了一个语音与图景相结合的教育条件。这有利于儿童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其效果往往好于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教育方式。
能为儿童提供形象化的语言。儿童的认知思维特点决定了动画片中这种形象化的语言对他们有极大的魅力他们在观看动画片时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述个人和周围的一切。
能向儿童展示各种不同风格的语言。动画片是由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个性特征的创作者创作的。儿童通过观看动画片不仅可以学到本民族语言的特殊风格,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其他国家和民族语言的特殊韵味。这对发展儿童儿的语言交际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能锻练儿童倾听的技能动画片给儿童提供了有意识地倾听并在实践中训练倾听技能的机会。在动画情境下,儿童通常会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动机 ,形成有意识倾听的技能。(二)动画片有利于儿童思维发展
1.不拘一格的视觉造型。儿童的思维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对于面前这个世界,会比成人更多地采取同化的手段来把握。对于儿童来说,事物是什么样子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对于自己的意义。动画片的视觉造型拥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使儿童体验到一种强烈的形式变化感和自由感,从中获取无穷的乐趣。
2.多通道的感官刺激。儿童处在生命发育的早期,他们的感官需要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刺激。在儿童时期接受良好的感官训练是日后智力发展的基础。动画片在艺术形式上确实能融视、听、动觉于一体,在较短的时间内以浓缩的方式给儿童的感官以有效的刺激。
3.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大多数动画片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情节按主题层层展开,既单纯,又富于层次感。这对于儿童思维结构的建构、逻辑框架的确立是有益的。动画片所涉及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的。各领域的一些基本知识、原理都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走入儿童的心里,为儿童的思维发展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素材。
4.情感色彩浓厚。动画有着明显的情感倾向性,情感特质在动画片中都有明显的表现。在儿童期,由于理智发展不充分,儿童的情感体验往往比成人来得迅速、强烈,也更容易沉溺于其中。动画片情感色彩浓厚,能引导孩子体验别人的情感,同时加深自己的内在体验。5.儿童化。动画片以其儿童化的画面、音乐、言语紧紧抓住了儿童的心。动画的人物形象有着夸张的变形,举止、言谈表现出儿童特征,其思维是“泛灵”式的,情节的演进也遵循着儿童的逻辑。
(三)动画片有利于对儿童智力发展
首先,动画片色彩鲜艳,生动形象,动态播放,活泼有趣,寓教于乐,儿童乐学;动画片形象直观,言辞简短,易于理解避免说教,娱乐身心,营造自然轻松活泼的氛围,儿童易学。由于儿童的记忆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直观形象的特点,以无意记忆为主,因此,如果能把识记的内容和儿童感兴趣的动画节目联系在一起,并指导儿童积极想象,记忆效果会更好。
其次,动画片具有想象丰富、大胆奇特等特点。动画片里的故事充满了奇思妙想,利于儿童想象,从而促进儿童智力发展。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化,动画片所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为儿童的思维发展积累大量的感性素材,对儿童的思维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有研究表明,经常看动画片的孩子比不看或偶尔看动画片的孩子思维更敏捷。
(四)动画片有利于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
现今3~6岁的儿童多为独生子女,而且大部分家长又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又担心孩子自己到外面玩儿会有危险。因此,儿童最多的娱乐活动莫过于在家自己看动画片。动画片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主要来源之一。
积极健康的动画片能让孩子学会怎样去关心帮助他人,怎样与人交流合作,学会懂得谦让,富有同情心,有利于促进良好社会习惯的培养,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通过对幼儿的观察得出,幼儿能清楚理解动画片的内容并能把从动画片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五)动画片利于儿童行为习惯的养成
动画是儿童生活主要的一部分,儿童喜欢模仿动画中的行为。
当儿童动画片中的主人公出现良好的行为表现,并获得成功、表扬或奖励时,就为儿童树立了一个良好的行为榜样, 当主人公做错了,受到权威的动画里权威的老师或家长的教育后,主人公知错就改也为儿童树立了榜样。通过这些儿童就会明白是非美丑,知晓哪些是适宜的行为,模仿榜样的言行举止,长期坚持,就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六)动画片有利于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
幼儿期是自觉的行为目的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意志、独立品格的形成与否以及程度的高低,主要依赖于成人的外界的教育指导。而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将为儿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动画片中的主人公遇到困难时,儿童会伴随主人公的行动、语言去理解遇到的问题并思考解决遇到的问题的方法,以及当动画片中的主人公遇到困难时的乐观精神,遇到挫折不气馁的态度及百折不挠的意志,都会成为儿童学习的榜样,从而使儿童能从容面对他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所遇到困难,增强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如动画片《海尔兄弟》 则教育幼儿遇到困难时要不惧困难,并且要想方设法地解决困难。
四、对儿童发展的消极影响
一 使得儿童缺乏群体活动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将儿童在封闭在家中加以控制和保护,由于家庭环境的寂寞,活动的单调,儿童只能整天坐着观看动画片,长期如此容易形成孩子孤僻胆小的性格,容易养成不合群的性格特点,社会适应能力差。二儿童理解能力不足,易受动画片的影响儿童看电视主要观看的是动画片类,而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少儿动画片中却充斥着械斗,杀人,流血等各种各样的暴力镜头,很多儿童在观看了动画片后很容易会模仿动画暴力动作,对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不利的。
另一方面,电视对儿童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的形成有着强有力的影响在电视里,暴力行为有时很少受到惩罚;在动画片中,受害者有时并未受到真正的伤害,相反受伤害的角色总是能九死一生甚至是死而复生,这使得儿童认为暴力并不会对人造成真实的伤害,从而认识不到暴力伤害的严重性有些动画片中某个人物被杀死后,其他人物并不在意,甚至会笑,这种影响会使得幼儿变得麻木不仁,缺乏同情心,甚至不能认识到尊重生命的意义。
(三)长时间看动画片,对儿童身体也会造成一定的伤害。电视有高频辐射,长时间盯着电视屏幕,减少了儿童眼球运动的机会,导致视力下降。而且很多儿童都是边看动画片边吃饭,这种习惯会使儿童的胃肠消化功能降低,导致身体健康状况下降。
(四)因为现在的动画片良莠不齐,对儿童的影响好坏兼有。难以把握其对儿童的影响。
五、善用动画 促幼儿和谐发展
(一)把动画片作为一种教育途径与其他教育途径相结合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儿童接触动画的途径已经大大扩展,因此,家长在为孩子挑选卡通动画的时候可以跳出电视光碟的局限,尝试引导儿童看卡通漫画书,这既满足了幼儿看卡通动画的欲望,又可以把儿童从电视中解放出来,增加幼儿思考的机会
(二)正确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动画片。在挑选动画片的时候,家长或教师应事先对选择的动画片有一定了解,适合幼儿观看的卡通动画片应具有以下特点:主题单一明确,具有教育性;情节简单紧凑,矛盾冲突激烈;人物形象可爱,性格鲜明,动作夸张,幅度大;画面色彩鲜艳,配乐优美,具有欣赏性;篇幅短小。
(三)严格控制幼儿观看动画片的时间。长时间观看动画片的儿童由于长时间的不运动,肢体活动减少,造成身体素质严重下降儿童在现实中受到挫折后,可以逃避到动画片中去,在无休无止的观看中,危机感消失了,儿童重又变得 充实和 满足,忘记了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建议家长应该严格控制幼儿观看卡通动画片的时间
(四)许多家长与教师常常为无法将儿童从动画片中拉出来而苦恼。其实 ,家长与教师不必为此着急。儿童急于想了解这个世界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若儿童过分沉迷于这一幻想世界 ,家长和教师可用其他同样表述幻想世界的文学形式 ,如图画故事书、故事讲述等适当地分散幼儿对动画片的注意 ,让幼儿从其他文学形式中去体会、观照幻想世界 ,这样 ,便可减少幼儿对动画片的痴迷程度。
(五)许多家长与教师在儿童看完动画片之后 ,急于让儿童回答一些问题或复述故事,当儿童讲不出来时 ,便十分着急。其实 ,这也大可不必。动画片有不同的类型 ,有一类为抒情型 ,有一类为叙事型。对儿童而言 ,这两类动画片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教师或家长在指导幼儿观看抒情型的动画片时 ,只要让儿童得到某种情感体验便可 ,教师或家长在指导儿童观看叙事型的动画片时应该将重点放在要求儿童有序、完整地复述整个故事上从而达到训练其思维的完整性与严密性的目的。
(五)对同一动画片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理解与表述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只要求能体会动画中的气氛,能够调动情绪,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因为抽象思维已有所发展 ,因此可让他们在观看后再用言语与肢体语言 相结合的方式,发挥想像 ,表述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得到情绪上的愉快,也可适当地培养想像力与表达能力 ,一举多得。
六、结语
动画对于儿童是很重要的存在,在了解了儿童和动画的关系,动画对儿童的影响,希望能让家长了解动画的重要性,关心动画教育,并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儿童,使儿童可以和谐发展。参考文献
[1]吴振尘.幼儿动画的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09.5(47-49)
[2]唐晓娟.关于幼儿与动画片关系的探寻.[J].教育教学研究.2004.4(19-21)[3]刘杰.电视动画对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的影响及其反思.[J].人文科学.2005.6(170-171)[4]曾智.动画片在幼儿语言教育中的作用.[J].幼儿教育.2001.2(13)[5]黄进.卡通片对儿童思维发展的影响.[J].幼儿教育.1998.7 [6]龙明慧.电视动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J].科技教育.2011.8(181-182)[7]侯朝宇.动画电影与儿童的道德教育.[J].电影文学.2010.5(146-147)[8]赵慧君 母远珍.卡通动画片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教育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09.3(89-90)
[9]高超.暴力卡通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及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2007.12(49-50)[10]魏霞.动画暴力对幼儿的负面影响及对策分析.[J].教育观察.2010.11(76)[11]陆琴芳.善用动画,促幼儿和谐发展.[J].考试周刊2009.11(231)[12]郑红伟.如何引导幼儿观看动画片.[J].研究与探索.2002.6(16-17)
第五篇:佛教对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有何影响
佛教对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有何影响
从哲学思想方面来说,佛教思想蕴藏着极深的智慧,它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伦理道德的规范,对心理活动的分析,形成了深刻独到的见解和完整严密的体系。佛教思想的核心是缘起,它否认有至高无上的神,认为事物永远处于无始无终、无边无际的因果中。同时强调个人解脱和普度众生。魏晋时期,佛教的哲学思想与道教合流,丰富了后期玄学的内容。隋唐时期佛教形成八宗,各宗对佛典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有别于印度佛教的中国佛教独有的理论体系。宋明时期,儒家似乎反对佛教,实际上却又从思想上汲取佛教的精髓,形成了新儒---理学,朱熹的“一旦豁然贯通”就是脱胎于禅宗顿悟之说。近代的改良派也从佛教汲取养料批判理学,如谭嗣同所建立的“仁学”体系,思想渊源之一其实就是禅宗。佛教主张生前积德,为后世做准备,其实就是对心境的培养,和老子的道教本质差不多,都讲究超凡脱俗,其实当一个人真的能看破红尘,摒弃世间一切的时候,就是哲学家了,因为他是站在第三方的角度看世界,如同你在看电影一样。至于“禅”,它对人们的影响似乎局限于老年人,只有无可作为的他们才能淡定的打坐参禅。不过这种心境正是当今社会人们所需要的,人们需要静下心来,调整一下思绪,放松自己,思考一下自己有何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