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参观上海幼儿园有感
参观上海幼儿园有感
7月份在副园长带领下我们一行来到了上海,参观了好多上海示范幼儿园,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海《徐悲鸿艺术幼儿园》。走进徐悲鸿幼儿园,首先叫人眼前一亮的是,幼儿园的色彩很鲜亮,顿时让人感觉很舒服。
随处可见的幼儿作品凸显了幼儿的教学特色。色彩工作区,国画工作区,涂鸦工作区适合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的不同需求,即独立,又有联系。听了陈院长的介绍,了解了她们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模式。感觉非常的规范,对于不断变换的教师队伍,采取了新教师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骨干教师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式。要保证幼儿园的教学特色,聘请华师大的美术老师对教师进行手把手的教学,做到老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从而保证了教师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我们作为殷都区区直幼儿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请安阳师院的美术老师来给我们做系统培训。让我们自己也得到提高。通过参观学习上海部分幼儿园,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但要有温柔的性格,有爱心,有耐心。而且要在工作中有不可缺乏的创新精神,各个幼儿园都有他们的特色,他们在培养孩子们各个方面上都有着很多创新之处,值得我们学习借鉴。-1-
当然,我有理由相信,在幼儿园领导的正确指引下,随着我们各项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通过全园老师的共同努力,我们殷都区区直幼儿园一定能够越办越好,到时候,我们也热情欢迎同行们到我们幼儿园来参观
第二篇:上海参观见学有感
上海参观见学随感
此次我们学校组织去上海参观见学,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在参观见学的过程中,我有了很多的感悟。在此将我的感悟分享一下。
首先给我的第一个感触,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是衡量一个大学十分重要的一个因素。此次我在参观见学的复旦大学,近日刚刚通过了教育部的审核,颁布了《复旦大学章程》,现在正在校内公示阶段。此次新公布的章程中,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表述消失,增加“始终 遵循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精神”。因为复旦人认为如果能够坚持章程,至于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会因是否出现在章程中而影响到这一目标的受重视程度。并且学术的自主开展研究,共守学术规范,维护学术诚信也被提上议程。我想这对于复旦以及其他的学校都有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另外学校为了让学术委员会更好的发挥作用,在新版章程中也明确“学校党政领导不参加学术委员会”。未来学校的学术机构设置必须先由学术委员会通过,然后才能在有校领导来决策。而且对于其决策的结果学术委员会具有一票否决制。我想这也让大家看到了复旦人的决心和信心吧。
第二个给我的触动比较大的是我参观的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新修建的图书馆。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图书馆是整个交通大学中最昂贵、最豪华的建筑。当我走进馆内,好像被一种力量所吸引,让人有一种不愿意出来的感觉,愿意几天在里面不出来。无论是从图书馆内的自习环境,还是从馆内藏书的数量,都不无让人感到了震撼。图书馆内的包括小组讨论室,多媒体制作室等小的讨论和展示空间给人以很深的印象。而且使用只需要刷自己的图书卡即可使用,对于团队研究课题,成果展示都给予了极大的方便。参观了交大的图书馆我已经想象不出更好的形容词了。的确,图书馆是一所大学学生的第二课堂,对于一个大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想分享的就是关于同济大学深度参与了上海中心大厦的建筑工作,待上海中心大厦建成后相信会和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以及环球金融中心划出浦东新的天际线。实际上,很多普通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在超高层建筑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都能够带来不可想象的麻烦。一个“垂直的外滩”高度600多米。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建筑的难度不简简单单的做着加法,而是一个二次曲线甚至是一个指数函数的难度在向上递增。那么高的建筑要能够具体到每一层,每个小的空间,每一个支柱,每一个钢筋,但是这些都足以想象这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浩大的工程。所以同济大学此次有大批的教授、老师和学生参与了大楼细节工作的设计。可以说这些设计细节很多都从书本上无法学习到,因为本身这样的建筑就是世界上独一无二,没有前任的经验可以用来借鉴。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搬到这样一个超级工程上来都显的苍白无力。所以建设难度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但是就是有这样的挑战相信他们在完成了这一巨作后一定会有很深的感触。
虽说此次访学还有很多其他的感悟,但是这三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方面给我的感悟我觉得是最深刻的,最震撼的。在这里通过随笔的形式来分享给大家。
第三篇:参观上海图书馆有感
参观上海图书馆有感
到上海已经快三年了,却还没有去过上海图书馆,借着这次《文献检索》实践课的机会,让我有幸去了一趟有着大量藏书和浓厚学术氛围的上海图书馆。那天,我们一行6人辗转在公交站与地铁站间,总算是在一个多小时后来到了上海图书馆,虽然路上花费的时间长,但是不虚此行。
在这次行动中,我们办理了图书馆阅读证,感受到了强烈的学术氛围,体验了上海图书馆的网络资源检索系统,翻阅了馆藏书本,参看了相关资料,对上海图书馆进行了深入了解。
上海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图书馆,它创建于1952年7月,于1996年12月对外开放,已拥有图书、报刊和科技资料近5200万册及15万余张老唱片等非书资料,馆藏历史文献370万册,距今1400年的《维摩诘经》是上图最早的藏品。上海图书馆还拥有家谱342姓氏计1.8万余种,是国内外收藏中国家谱最多的图书馆,拥有朱卷(包括会试卷、乡试卷及贡卷)8000余种,在这些珍贵的馆藏中,有国家一级文物700种,二级文物1300种。而且馆内拥有设施完善的阅览室、个人研究室、展览厅、学术活动室以及报告厅、多功能厅和音乐欣赏室等,为读者提供了宽敞、舒适的学习环境,和珍贵的资源共享。
在文献共享方面,上海图书馆会为用户提供文献服务,包括各种类型和载体的文献查寻、广域检索、馆际互借及至最终传递。阅读者可以根据需要办理不同等级的阅读证,入馆进行阅读,检索,借阅等一系列活动。此次,我们还了解了上海图书馆与文献检索课程相关的一些信息。例如,数字资源检索服务,上海图书馆具有工程索引(EI)、化学文摘(CA)、科学文摘(SA)、科学引文索引(SCI)等世界权威的检索类数据库;七国二组织的专利全文、中国专利全文以及美国、欧洲、世界、中国专利等各类二次文献数据库,英国、美国等国家、各行业协会标准、美国四大套政府报告等数据库;国内外学位、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内外期刊全文数据库;以及各类专业网络资源信息。
有了这些数据库,使得上海图书馆的网络资源极为丰富,只要检索一个关键词就能出现很多可供参考选择的文献,为搞研究、搞学术的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总的来说,上海图书馆是一个很有文化内涵的地方,人性化的检索和借阅等服务,以及丰富的多样的馆藏,都带给了我极大的学习体验和方便。
第四篇:参观上海学校有感
说的好,做的更好
——上海之行有感
赵军伟
10月24日至10月27日,借教育部学校优质化项目工程的平台,我有幸赴上海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习交流。参观了上海曹光彪小学、华师大附小、上海爱国学校这三所学校,聆听了校长、德育主任的有关介绍,那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特色的德育活动,让我回味良久。深深感受到位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上海大都市的学校在德育中的思索和追求,以及在如何体现德育工作的时代性和实效性上的探索。以曹光彪小学为例谈谈我的体会。
一、收获
曹光彪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建校于1995年。参观了学校之后,我们才发现名校“速成”不是梦。卢校长说:分数在我们学校不是质量的目标,而是质量的依据,只有从分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减负才有广阔的空间,学生才能获得了更多发展自己兴趣和才能的时空。所以学校坚持“工作有创意、教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指导思想,努力在“五育并举”中形成助人成功的“奠基教育”特色。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头脑奥林匹克参赛队7次代表中国小学生赴美参加世界决赛,6次捧杯,4次夺冠。
学校倡导说得好,做得更好,从校训“行胜于言”可以看出,学校实行全员德育,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健康、快乐”地发展,培养“充满爱心、充满自信”的学生,实现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所追求的育人目标,形成学生“重实践,不空谈”,脚踏实地地在“做中学,学中做”的好习惯,千方百计让学生“问”起来,“动”起来。学生感到学校生活是快乐的,那他就会喜欢学校,喜欢学习。也正因
此,曹光彪小学提出了别具一格的学风——好学会玩善合作。“玩是智慧,玩是体力,玩也是身心发展的需要,玩还是很重要的学习方式,所以他们把‘会玩’放在与‘好学’同等重要的地位。
曹光彪小学的每位学生都不会忘记陪伴着他们成长的“仪式教育”。一年级“迈好入学第一步”新生入学仪式,二年级“争做可爱红领巾”入队仪式,三年级“让我们学会感恩”十岁集体生日仪式,四年级“我是学校小主人”仪式,五年级“金色的童年、成功的起点”毕业典礼仪式。孩子们在仪式教育中展现自我,倾情投入,收获成功的喜悦„„曹光彪小学倡导的“仪式教育”活动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学校根据学生每个阶段的发展需要,创设相应的情景而开展活动,通过仪式过程中所凸现的氛围去引导、影响学生的认知和言行。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学校将各种主题教育以生动活泼的形式、通过规定的仪式显现,使那些抽象的、口号式的教育变成学生生活的内容、具体的行为及形象化的表达。在仪式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情感的陶冶,达到心悦诚服的教育效果。
二、体会
几天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德育需要创新,思想必须解放。
1、解放思想,从墨守成规中走出来,德育才会生动有效。解放思想是从质疑和反思开始,要从改变习以为常,误以为正确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做起。
2、德育需要真实的内涵,呼唤鲜活的教育。因为真实是感动的前提,真实是德育的追求,鲜活是生命的动力,鲜活是德育的创新。
3、科学精神和务实态度是走向现代化的两条腿。现代人应该有自已的智慧和心灵,能独立思考而又敢于自由表达,不怕失误和挫折。
三、反思
反思我校德育现状,有以下问题:
1、形式大于实质。学生没有得到实际教育,咱们的德育教育没有长期性,是单纯的为活动而活动。
2、急功近利。我们的教育总是因为问题而解决问题,没有系统的安排,没有主线,零零散散。
3、学生需要的教育与学校制定的教育内容不符。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搞什么活动都是全校性的,要以年级制定方案,循序渐进。
4、班主任、科任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与驾驭教育的能力存在差异。从听的两节课中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老师是在享受教育,学生的能力、习惯、情感得到了培养,真正做到了润物细无声,而我们的课堂呆板、生硬,老师劳累。
5、教育与教学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德育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经常是德育和教学两条线,教学重于德育。面对考试、成绩,如何将德育融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做到以德启智,以德促智,使德育与智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四、方向
1、转变思想。首先每位老师要转变思想,改变对德育工作的看法,教育者自身的示范效应是无可替代的,无论是举止言淡,音容笑貌,都会使受教育者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者本身不规范自己,那么你用什么去规范别人呢?身教重于言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正是搞好德育、教育的前提。以教育为首,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样才能把教育落到实处,才能行而有效。
2、转变方式。教师和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之后,我们必须要转变教育方式,如:我们经常教育学生不要乱扔垃圾,让护导队员去抓,批评、教育、扣分等,最终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我们应该从学生入校就教育孩子为什么不能扔,该怎么做,把工作提前做好,而不是发现问题后再去教育。行为的规范使学生的言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和约束,因而往往不能立即为学生所接受。上午的行为规范了,说不定下午的同一行为再次就犯,人们生活在多复杂的大环境中,社会上的各种不良行为时刻在对教育者的良好教育加以抵销,所以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不倦教海。
3、转变教育内容。我们的教育是无序的,我们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对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进行调查,制定出德育主线,由政教处、年级组、班级制定出各年级分层教育内容,学校还要制定出完整的评价体系。
4、我们的德育工作要以弟子规为抓手,系统的理出思路,按照“礼爱孝谨信”具体细化,制定出年级的活动主题。
5、班级文化进一步提升。我们现在的班级文化近乎应付,没有班级特点,师生不能把班级当做自己的家,教室的版面也限制了师生的发挥能力,为确保“让每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个角落都育人”,要开展班级文化创新设计大赛,充分利用教室的有限空间来展示班级特色,营造浓郁的文化气息,为学生营造温馨的育人环境。
6、活动与奖励评价机制相结合。曹光彪学校有曹光彪奖学金、芬芳奖学金,我们也有每年一度的“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评选”,我们不能让这个活动流于形式,要让这个活动贯穿全年,与平时的年级主题活动相结合,让每位老师、每位学生时刻都以这个为目标,让活动的意义真正落到实处。
7、建立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要开辟多种渠道,如校园网、微博等阵地,把教育活动的资料、教案、方案等整理出来,供师生分享。
德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打好德育的基础,必须从小处着眼,从日常的行为规范抓起,从日常的小事抓起,严格要求,不放过任何细小的不良倾向和不规范的言行。发现苗头,要及时进行教育,讲清道理,将之克服在萌芽状态中,要使受教育者懂得:“莫以恶小而为之,莫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将简单的事做好,做久就能是不平凡,就能形成学校的德育特色。
第五篇:参观上海科技馆有感(精选)
参观上海科技馆有感
根据培训中心的安排,今天参观上海科技馆。
途经滨江大道时,车子停了下来,给我们半个小时拍拍照。据说,这儿晚上夜景很美,游人如枳,可能因为现在是早上,游人不多,我们看到的只是浑浊的黄浦江水,与两岸美丽的风景和宏伟的建筑极不相称。我们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了一个合适的位置拍了照,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曾经来过这里,抑或是为了作个纪念。拍完照,我们上车直奔上海科技馆。
在车上,听来过的同志说,上海科技馆是上海市政府在新世纪投资兴建的第一个重大社会文化项目,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以提高公众科技素养为宗旨,是上海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2001年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就是在此举行的。
到了门前,才感觉到这个科技馆的建筑的确很恢弘,远观不方便,近观又看不到整体,所以只能是感觉。进了大厅,从宣传架上拿几本小册子翻翻,知道科技馆由天地馆、生命馆、智慧馆、创造馆、未来馆等五个主要展馆和临展馆组成,设有地壳探秘、生物万象、智慧之光、视听乐园、设计师摇篮、儿童科技园、自然博物等七个展区和立体巨幕、球幕、4D等三个影院。因为11点要到球幕影院观看《月球漫步》,所以,只能走马观花式地在五个主要展馆内转转,以至于在地壳探密展区根本就没有体验到各种地质的变化;在生物万象展区,也没有感受到雨林地形、热带植物、奇妙物种和生命的奥妙;在智慧
之光展区也无暇去尝试演示多种科学现象;在视听乐园展区的感觉也只不过是眼花缭乱;陈列逾三千件的人类、动物、古生物珍贵标本,讲述生命传奇的自然博物馆倒是让我感觉人类的伟大。说实在话,在科技馆里,大到宇宙苍穹,小到生物细胞,众多科学原理和科技成果在这里得到声情并茂的展示,的确能够给人以启迪和教育。IMAX立体巨幕影院、球幕影院以及四维影院也完全能够给人以全新感受和强烈的震撼。但我们只是认真地观看了球幕影院播放的《月球漫步》,其余的只是作为风景浏览了个大概。说时间紧张只是借口,科学素养的贫乏才是真正的原因,有许多我们是看不懂的,看不懂的我们也懒得去探究,因为我们缺乏好奇心,因为这对我们课堂教学、学校管理没有多大作用。参观之前,我对同行的人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孩子、青少年学生来看看,但他们又有多少人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呢?常州市前黄中学的学生是幸福的,今天,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得以参观学习,而全国绝大多数学生是没有这样机会的。一是因为经济条件的制约,不要说农村的学生,就是城市的学生如果距离上海很远,他们的学校和家长也绝对不会出资允许他们来参观的;第二个原因主要就是人为因素,在“安全第一”的思想指导下,即使科技馆教育功能再大,学生再感兴趣,学校领导也只能因噎废食。
那么,对那些和我们一样,有机会来参观学习的人来说又学到了什么?作为上海市最主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上海科技馆以“自然·人·科技”为主题,以促进全体市民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宗旨,融展示与参与、教育与科研、合作与交流、收藏与制作、休闲与旅游于一体,以学科综合的手段及寓教于乐的方式,使每个来参观的观众能在赏心悦目的活动中,接受现代科技知识的教育和科学精神的熏陶。然而,许多人的收获就是感受到人类的伟大、祖国的伟大、科技的发达,除此之外恐怕也就甚少了。
科学素养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科技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真的希望有识之士能够关注一下国民的科学素养问题,尤其是关注一下青少年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因为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