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于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理性思考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原有的计划经济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日益表现出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一面。干部队伍尤其是基层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这种不适应的突出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首先抓住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切实予以解决,努力
维护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
当前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不适应”:
1、工作方法不适应。一是惯于命令。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些干部仍然习惯于过去那种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搞行政命令,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群众的意愿,没有按照市场规律指导工作,强行下达指标,硬性要求完成。二是方法简单。指导经济工作,发展主导产业,不是积极地进行服务引导,而是停留于一般号召。政策落实不到位,有的甚至作风粗暴,主观武断。三是急功近利。少数干部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不顾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意愿,强行要求农民发展一些短平快项目。在农村税费收缴和计划生育等问题上,一些部门和干部急于完成任务,不注重作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工作,而是采取压制强迫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极易伤害群众的感情。
2、工作作风不适应。官僚主义严重。一些乡镇和部门干部作风漂浮,尤其个别乡镇领导干部存在着“走读现象”,下“乡”不下“车”,“挂点”不“蹲点”,忙“会”不忙“位”。利已主义严重。在少数干部身上,宗旨意识在弱化,不能正确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说与做、立功与立德、公与私的关系,工作中不时掺进私心杂念和利已之心。有的基层领导缺乏责任意识,名利思想严重,对工作、对群众漠不关心。形式主义严重。个别地方和干部不实实在在抓工作,惯于搞些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广大群众得不到实惠。会议多、应酬多、检查评比多,难于集中精力来抓经济、促发展。
3、知识结构不适应。一方面是“面”窄。随着法制教育的深入普及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广大群众的政策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基层干部的要求比以往更多。但目前一些基层干部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明显不足,对全球化、信息化、WTO、新科技、新材料等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是“层”浅。一部分基层干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政策法规意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政策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限于一知半解,没有深入研究,深刻领会。有的在贯彻和执行上级政策时,甚至走了调、变了样。再一方面是“用”难。少数干部没有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对政策法规的理解不全面,创造性工作不强;有的在执行政策中随意性大,面对农村一些利益纠纷不懂得运用教育、调解和法律手段进行解决。
4、精神状态不适应。首先是“怕”。当前,一些基层干部缺乏敏锐性、原则性和自觉性,普遍存在着怕冒风险、怨天尤人的思想,“怕”字当头,循规蹈矩,缺乏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其次是“懒”。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懒惰,不善于研究和思考,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个别偏远贫困地区和年龄偏大的干部,由于工资发放难和提拔重用希望小,甚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得过且过。第三是“散”。个别班子成员之间遇事不通气、不商量、不沟通,战斗力不强。个别地方对党员干部疏于管理,缺乏严格的监督制约。
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和干部思想觉悟不高,宗旨意识淡薄,没有摆正自己的公仆位置,没有建立起同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同时,一些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体制、机制等因素也是影响干部队伍作风的直接原因。
(一)思想教育不扎实。近年来,在广大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三讲”、“四教育”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干部思想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但干部教育工作仍然不够扎实。一些地方在实际工作中只管用人,而不重育人;只重视发展经济,而放松了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结果造成“一手硬,一手软”。一些单位和干部在进行政治、业务学习不深入,好做表面文章,应付差事。党内民主生活缺少批评与自我批评,尤其很少进行深刻的思想剖析。受经费制约,基层干部很难外出学习培训,知识更新较慢,视野不够开阔。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方法就不能很好地得以改进和提高,宗旨观念和党性修养就不能及时地提炼和升华,必然导致思想观念陈旧,工作墨守成规,作风漂浮。
(二)职能转变不到位。由于受种种原因影响,各级政府由计划向市场、由命令向引导的职能转变,还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乡镇单位由过去的块块管理改为条块并存,有基础、有效益的职能部门成建制上划,政府应有的职权被严重肢解,处理具体问题常常感到鞭长莫及。而收归条条管理的部门,乡镇一级很难再对其实施宏观管理,极易造成权利、义务不统一,产生新的矛盾。个别上面单位在制定发展目标和有关政策时,往往从部门利益上考虑的多,对基层情况研究的少,没有充分照顾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基层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建设任务,而可支配的财力却极其有限,形成责、权、利的不统一。部分职能部门的管理体制又是条块分割,管理不顺;少数工作多头管理,审批过繁。在对干部的管理上,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和奖惩兑现措施,缺乏奖勤罚懒、干部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一些垄断行业和垂直管理部门人
权、财权不在地方,地方党委、政府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四)相关政策不配套。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乡镇财源建设难度较大,收支矛盾突出。而现行的财政体制补助又无法满足支出需要,许多刚性支出和项目建设缺乏资金来源,一些地方便采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办法向农民伸手,稍有不慎就会加重农民负担。在税收政策上,对贫困地区的各项税收以及个体户、外资企业等没有给予足够的优惠,一些受灾户、贫困户的税收减免政策又难于兑现,地方经济发展背负较重。加之部分外迁户、绝户和举家外出人员的农业税费挂空,以及退耕还林(草)、天然林禁伐等因素造成的财税缺口等,目前尚没有较为科学规范的政策和合适的解决办法,使农村乡镇财政压力较大。
基层干部作风问题一直是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当前,我国业已加入WTO,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和WTO的有关规则,强化干部监督管理,切实改进作风,转换思维方式,规范行为准则,不断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同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当前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思想素质不高,党性修养不强造成的。必须进一步强化和改进基层干部的理论学习,真正把理论学习变成干部思想上的“吸氧仓”,政治上的“加油站”和工作上的“推进器”。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学习,教育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强化宗旨观念,切实改进作风。要坚持分级管理、分层培训的方法,有的放矢,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建立在职自学检查、学习成果交流和干部学习考试考核等制度,激发干部自觉学习的内在动力,增强自我提高的自觉性。
其次,要严格监督管理。实现干部作风的转变,必须从强化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入手,使其置于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要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明确管理监督的主体,建立健全较为系统配套的规范性干部管理制度,形成职责范围、工作任务、考核奖惩有机统一的管理体系,全面考核干部的工作实绩,有效克服和纠正重选拔使用、轻管理监督的现象。要在干部中广泛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增强为基层服务的自觉性,以实际行动塑造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第三,要健全工作机制。一是着力健全党内民主制度。坚持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严格遵循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的原则,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二是不断完善检查考核机制。对各项重大决策和确立的各类事项,要实行跟踪督查,一抓到底。对各项重点工作的考核,要分别建立考核专卷,对考核的方式、内容、程序、结果的评定和运用作出明确规定,确保取得实效。三是切实理顺管理体制。认真处理好条块管理的关系,扎实搞好机构改革,坚决防止相互制肘、推诿扯皮等现象。四是积极建立岗位竞争机制。继续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和公务员公开招考制度,严格考核,公开竞争,提高效率,创造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好环境。
第四,要着力改进方法。改进干部作风,必须根据不同的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方法。第一,县区一级应着重在“引导、造势、治乱、正本”上下功夫。引导,即准确把握政治方向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转变思想,创新观念,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建设;造势,就是在营造发展氛围上下功夫,带动各种生产要素向本地聚集;治乱,主要是有效整治经济管理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坚决惩治阻碍经济建设和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正本,即端正党风,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树立公正、公平的形象。第二,部门要着力于“服从”、“服务”。“服从”就是本部门的工作重点、领导行为、工作方式必须服从党委、政府总体安排,围绕中心,发挥职能;“服务”就是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用足用活上级政策,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特点,为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第三,乡镇一级要搞好“教育”、“示范”、“服务”。“教育”就是在工作中克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多从思想上、理论上和日常业务上提高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示范”就是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给群众树立典型样板;“服务”主要是为农民提供以生产信息、科技应用、销售渠道等为重点的系列化服务,帮助农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
改进干部作风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是解决农村各种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巩固基层政权、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对我们党的建设特别是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改进干部作风放在巩固基层政权的高度来认识,用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规范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把党的建设的各项事业推向新的更高的阶段。
第二篇:对于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理性思考
对于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理性思考
对于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理性思考2007-12-12 17:43:06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对于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理性思考对于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理性思考(2)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原有的计划经济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日益表现出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一面。干部队伍尤其是基层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这种不适应的突出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首先抓住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切实予以解决,努力维护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
当前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不适应”:
1、工作方法不适
应。一是惯于命令。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些干部仍然习惯于过去那种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搞行政命令,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群众的意愿,没有按照市场规律指导工作,强行下达指标,硬性要求完成。二是方法简单。指导经济工作,发展主导产业,不是积极地进行服务引导,而是停留于一般号召。政策落实不到位,有的甚至作风粗暴,主观武断。三是急功近利。少数干部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不顾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意愿,强行要求农民发展一些短平快项目。在农村税费收缴和计划生育等问题上,一些部门和干部急于完成任务,不注重作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工作,而是采取压制强迫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极易伤害群众的感情。
2、工作作风不适应。官僚主义严重。一些乡镇和部门干部作风漂浮,尤其个别乡镇领导干部存在着“走读现象”,下“乡”不下“车”,“挂点”不“蹲点”,忙“会”不忙“位”。利已主义严重。在少数干部
身上,宗旨意识在弱化,不能正确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说与做、立功与立德、公与私的关系,工作中不时掺进私心杂念和利已之心。有的基层领导缺乏责任意识,名利思想严重,对工作、对群众漠不关心。形式主义严重。个别地方和干部不实实在在抓工作,惯于搞些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广大群众得不到实惠。会议多、应酬多、检查评比多,难于集中精力来抓经济、促发展。
3、知识结构不适应。一方面是“面”窄。随着法制教育的深入普及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广大群众的政策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基层干部的要求比以往更多。但目前一些基层干部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明显不足,对全球化、信息化、WTO、新科技、新材料等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是“层”浅。一部分基层干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政策法规意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政策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限于一知半解,没有深入研究,深刻领会。有的在贯彻和执行上级政策时,甚至走了调、变了样。再一方面是“用”难。少数干部没有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对政策法规的理解不全面,创造性工作不强;有的在执行政策中随意性大,面对农村一些利益纠纷不懂得运用教育、调解和法律手段进行解决。
4、精神状态不适应。首先是“怕”。当前,一些基层干部缺乏敏锐性、原则性和自觉性,普遍存在着怕冒风险、怨天尤人的思想,“怕”字当头,循规蹈矩,缺乏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其次是“懒”。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懒惰,不善于研究和思考,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个别偏远贫困地区和年龄偏大的干部,由于工资发放难和提拔重用希望小,甚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得过且过。第三是“散”。个别班子成员之间遇事不通气、不商量、不沟通,战斗力不强。个别地方对党员干部疏于管理,缺乏严格的监督制约。
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和干部思想觉悟不高,宗
旨意识淡薄,没有摆正自己的公仆位置,没有建立起同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同时,一些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体制、机制等因素也是影响干部队伍作风的直接原因。
(一)思想教育不扎实。近年来,在广大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三讲”、“四教育”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干部思想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但干部教育工作仍然不够扎实。一些地方在实际工作中只管用人,而不重育人;只重视发展经济,而放松了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结果造成“一手硬,一手软”。一些单位和干部在进行政治、业务学习不深入,好做表面文章,应付差事。党内民主生活缺少批评与自我批评,尤其很少进行深刻的思想剖析。受经费制约,基层干部很难外出学习培训,知识更新较慢,视野不够开阔。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方法就不能很好地得以改进和提高,宗旨观念和党性修养就不能及时地提炼
和升华,必然导致思想观念陈旧,工作墨守成规,作风漂浮。
(二)职能转变不到位。由于受种种原因影响,各级政府由计划向市场、由命令向引导的职能转变,还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乡镇单位由过去的块块管理改为条块并存,有基础、有效益的职能部门成建制上划,政府应有的职权被严重肢解,处理具体问题常常感到鞭长莫及。而收归条条管理的部门,乡镇一级很难再对其实施宏观管理,极易造成权利、义务不统一,产生新的矛盾。个别上面单位在制定发展目标和有关政策时,往往从部门利益上考虑的多,对基层情况研究的少,没有充分照顾到各个方面的利
对于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理性思考
第三篇:对于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理性思考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逐步显现,原有的计划经济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日益表现出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一面。干部队伍尤其是基层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就是这种不适应的突出体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必须首先抓住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原因,切实予以解决,努力维护改革、发展与稳定大局。
当前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不适应”:
1、工作方法不适应。一是惯于命令。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些干部仍然习惯于过去那种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搞行政命令,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和群众的意愿,没有按照市场规律指导工作,强行下达指标,硬性要求完成。二是方法简单。指导经济工作,发展主导产业,不是积极地进行服务引导,而是停留于一般号召。政策落实不到位,有的甚至作风粗暴,主观武断。三是急功近利。少数干部心浮气躁,急于求成,不顾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意愿,强行要求农民发展一些短平快项目。在农村税费收缴和计划生育等问题上,一些部门和干部急于完成任务,不注重作政策宣传和思想疏导工作,而是采取压制强迫等简单粗暴的方式,极易伤害群众的感情。
2、工作作风不适应。官僚主义严重。一些乡镇和部门干部作风漂浮,尤其个别乡镇领导干部存在着“走读现象”,下“乡”不下“车”,“挂点”不“蹲点”,忙“会”不忙“位”。利已主义严重。在少数干部身上,宗旨意识在弱化,不能正确处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说与做、立功与立德、公与私的关系,工作中不时掺进私心杂念和利已之心。有的基层领导缺乏责任意识,名利思想严重,对工作、对群众漠不关心。形式主义严重。个别地方和干部不实实在在抓工作,惯于搞些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广大群众得不到实惠。会议多、应酬多、检查评比多,难于集中精力来抓经济、促发展。
3、知识结构不适应。一[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方面是“面”窄。随着法制教育的深入普及和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广大群众的政策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对基层干部的要求比以往更多。但目前一些基层干部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明显不足,对全球化、信息化、WTO、新科技、新材料等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是“层”浅。一部分基层干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政策法规意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对政策的理解和技术的掌握限于一知半解,没有深入研究,深刻领会。有的在贯彻和执行上级政策时,甚至走了调、变了样。再一方面是“用”难。少数干部没有将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对政策法规的理解不全面,创造性工作不强;有的在执行政策中随意性大,面对农村一些利益纠纷不懂得运用教育、调解和法律手段进行解决。
4、精神状态不适应。首先是“怕”。当前,一些基层干部缺乏敏锐性、原则性和自觉性,普遍存在着怕冒风险、怨天尤人的思想,“怕”字当头,循规蹈矩,缺乏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其次是“懒”。一些基层干部思想上懒惰,不善于研究和思考,不思进取,无所作为。个别偏远贫困地区和年龄偏大的干部,由于工资发放难和提拔重用希望小,甚至“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求有功,得过且过。第三是“散”。个别班子成员之间遇事不通气、不商量、不沟通,战斗力不强。个别地方对党员干部疏于管理,缺乏严格的监督制约。
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和干部思想觉悟不高,宗旨意识淡薄,没有摆正自己的公仆位置,没有建立起同人民群众的血肉感情。同时,一些带有计划经济痕迹的体制、机制等因素也是影响干部队伍作风的直接原因。
(一)思想教育不扎实。近年来,在广大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三讲”、“四教育”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干部思想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但干部教育工作仍然不够扎实。一些地方在实际工作中只管用人,而不重育人;只重视发展经济,而放松了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结果造成“一手硬,一手软”。一些单位和干部在进行政治、业务学习不深入,好做表面文章,应付差事。党内民主生活缺少批评与自我批评,尤其很少进行深刻的思想剖析。受经费制约,基层干部很难外出学习培训,知识更新较慢,视野不够开阔。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跟不上形势的需要,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方法就不能很好地得以改进和提高,宗旨观念和党性修养就不能及时地提炼和升华,必然导致思想观念陈旧,工作墨守成规,作风漂浮。
(二)职能转变不到位。由于受种种原因影响,各级政府由计划向市场、由命令向引导的职能转变,还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一些乡镇单位由过去的块块管理改为条块并存,有基础、有效益的职能部门成建制上划,政府应有的职权被严重肢解,处理具体问题常常感到鞭长莫及。而收归条条管理的部门,乡镇一级很难再对其实施宏观管理,极易造成权利、义务不统一,产生新的矛盾。个别上面单位在制定发展目标和有关政策时,往往从部门利益上考虑的多,对基层情况研究的少,没有充分照顾到各个方面的利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基层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建设任务,而可支配的财力却极其有限,形成责、权、利的不统一。部分职能部门的管理体制又是条块分割,管理不顺;少数工作多头管理,审批过繁。在对干部的管理上,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和奖惩兑现措施,缺乏奖勤罚懒、干部能上能下的管理机制。一些垄断行业和垂直管理部门人权、财权不在地方,地方党委、政府难以对其实施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四)相关政策不配
第四篇: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理性思考
加强基层工会建设理性思考
中国工会十四大提出“要加强基层工会建设,重视基层、活跃基层,努力增强基层工会的活力”。基层工会是工会组织体制中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处在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复杂的劳动关系,是工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加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不断激发基层工会活力,既是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要求,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需要。
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势在必行
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是新形势对工会工作的必然要求。但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基层工会工作的现状还不适应或不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新建企业与日俱增,职工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进城务工人员大量涌现,使工会组建和发展会员的任务越来越重;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组织快速发展与其工作基础薄弱的矛盾日渐突出,工会基层组织作用的发挥与职工群众的期望值仍有一定距离;境内外敌对势力竭力散布“工会多元论”,破坏我国工会组织团结统一的图谋一天也没有放松。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全总《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工作的决定》,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增强基层活力是加强工会组织建设重中之重的工作。
增强基层工会活力是工会发挥作用,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首先,应把广大职工的思想统一到“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上来,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上来,这是基层工会组织的重要工作;其次,基层工会是落实工会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在协调劳动关系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其作用是其它组织不可替代的;另外,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建设“四有”职工队伍,切实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是基层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题中要义。
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重点是加强企业工会建设
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必须把重点放在企业,必须按照全总《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工会工作的决定》的要求,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机制建设为核心,以职工评价为标准,以企业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企业工会建设。要大力加强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当前企业改革发展的状况和趋势,企业职工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企业工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工作思路、措施和建议,并认真抓好落实,努力把企业工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把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重点放在企业,必须强化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工作。根据企业和职工发展变化的实际,制定企业工会组建工作目标,不断提高工会组建率和职工入会率。在国有、集体改制企业,要加强工会组织的整顿重建,坚持“企业改制到哪里,工会组织就重建、整顿到哪里”;在非公有制企业,要加强工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和作用的发挥;在进城务工人员中,要积极探索组织进城务工人员入会的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继续抓好建设“职工之家”活动,把建会、建家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推动企业工会各项工作的开展,使企业工会组织迸发出活力。
把增强基层工会活力的重点放在企业,必须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工会的指导和服务。上级工会要根据不同情况,在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健全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签订专项工资集体协议、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及其它民主管理制度等方面,加强分类指导,促进工作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的专业化、社会化的途径,在大中型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要理顺企业尤其是混合所有制企业,跨地区、跨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工会组织领导体制。在县区,要切实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组织建设,更好地发挥乡镇(街道)工会在建设和谐乡镇(街道)、和谐社区中的作用。
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必须解决好4个问题
1.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争取行政的支持。实践证明,党委重视、行政支持是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切实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重要保证。近年来,一些地方党委对工会工作高度重视,并将此作为固本强基工程列入了各级党委议事日程抓紧抓好。通过召开党
委工会工作会议,以党委名义下发、批转文件,对积极做好改制企业和新建企业工会工作作了全面部署,要求坚持“以党建带工建,以工建促党建,党建工建一起抓,共同发展”的思路,有效促进了改制企业和新建企业工会工作的健康发展;政府和工会、企业行政和企业工会坚持联席会议制度,共同研究并帮助解决工会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由于党委的重视、政府(行政)的支持,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2.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必须加强基层工会的规范化建设。加强基层工会的规范化建设,是保证工会组织鲜活战斗力作用的重要措施。首先,要完善和规范基层工会组织领导体制,建立健全工会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女职工委员会。基层工会的组织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如企业集团应建立集团(公司)工会委员会;具有一定规模的基层单位,包括企业、事业、机关和其它社会组织,应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宜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的较小单位,应结合职工就业方式和基层单位的分布特点,从便于接受基层党组织领导和便于发挥基层工会作用这一目的出发,本着“划零为整、由小变大”和“地域相同、行业相近”的原则,创新工会的组建形式,大力发展联合工会委员会。同时,选好配强基层工会领导班子,把有事业心、责任感、办事公道、热爱工会工作、对职工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干部选配到工会领导班子中来,并加强基层工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专、兼、群”相结合的工会工作者队伍。
其次,要加强和规范基层工会民主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基层工会群众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要努力健全和规范基层工会组织制度,如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选举工会领导人制度、民主评议工会领导班子制度等;要健全基层工会工作制度,如各项管理责任制度、监督考核制度等等;要强化和规范基层工会维权机制,认真推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制度,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劳动法律监督检查制度等等,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通过卓有成效的规范化建设,使工会真正成为广大职工群众喜爱的“职工之家”。
3.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必须围绕大局,组织职工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组织职工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是各级工会增强活力、发挥作用的有效载体,也是实现工会组织有为有位的有效途径。如围绕经济建设的大局,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和“创争”活动,这既是提高职工队伍素质、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双赢”活动;通过“建家”活动,把基层工会建设成温暖的职工之家。通过开展以“双爱双评”为主要内容的建家活动,推动了《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在外资、民营企业中的贯彻实施,激励了职工爱岗敬业的劳动热情,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通过送温暖活动和对困难职工的帮扶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及时送到困难职工当中。这既是对困难职工的救助,也维护了社会稳定,真正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4、增强基层工会活力,必须不断提高工会干部队伍的素质。提高基层工会干部队伍素质,必须强化三个意识:强化政治意识,坚持理想信念,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要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开展工作;强化责任意识,树立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淡薄名利,乐于奋献;强化群众意识,牢记“两个务必”,发扬优良传统,改进工作方法,置身于群众,怀着深厚的阶级感情,倾听职工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了解他们的安危和冷暖,敢于为职工群众说实话、办实事,全心全意地为他们服务。增强五种能力,即增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改进工作方法的能力、增强处理问题化解矛盾的能力、增强协调沟通的能力、增强独立工作的能力,以适应并不断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作者系河南洛阳市总工会主席)
第五篇:对于人生价值的理性思考
对于人生价值的理性思考
这些天想了很多,主要是有关于自我的一些问题,感觉越想越乱了。当反思变成一种负担,最后干脆以阿q的思维方式结束了这次沉思…
其实这些日子每天还是写了一篇日志的,只是思考问题时不想听到外面的声音而打断思路,所以没把日志传到空间里去。
有时想想自己都觉得好笑,钻了这么些天的牛角尖好像只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借口。回想以往,虽经历坎坷。但机遇往往与艰辛并行,因为自己的不懂珍惜,因为自己的愚蠢,在走过的路上错失了太多的机会。不须把握,只要我把以前任何一个工作坚持下来,任何一件事做好,或许在今天就能看到一个成功的我…
由此看来,我该感到悲哀、伤痛、甚至是失望和放弃。这就延伸到第二个问题了~追求。劳劳碌碌,为五斗米而折腰难道只是为了要让自己得到这些消极负面的情绪么?孔子可不是这样教我们的,孔圣人夸奖颜回时说: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原来孔老夫子眼中的圣人不是在社会坐标上很成功的,而是身处逆境依然能保持乐观心态的人。真正的成功是源自于内心的快乐。想到这,我觉得没先前那么压抑了。原来孔夫子倡导的成功是不被物质生活所累,保持一种内心的恬淡和安宁…
人生百年 孰能无憾?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的遗憾,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以提高自身修养尽力弥补遗憾,而人的自信心来自于内心的淡定与坦然。仁者不忧 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更能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遗憾。保留一颗坦荡的心,这种心境和胸怀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也可以弥补后天的过失。让自己更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让生命更加充盈、饱满。
在这天地幽幽,物序流转中每个人都是渺小,转瞬即逝的过客。那么,该怎样规划这转瞬即逝的人生呢?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以前看过很多关于三十而立的解读。就是说一个男人应该在三十岁的时候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基础,这在我看来立足当今社会可不是一般的困难。读完书就已经二十三四了,还有六七年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在我们这过了三十不结婚的应该很少吧,男人要在三十岁之前讨个老婆回家,谈二三年恋爱,那点可怜的工资应该报销了吧。好不容易打动了姑娘的芳心,老丈母娘又不干了,没房子谁家愿意把姑娘嫁给你呀。于是又得买个房子,四五年时间,每月五千。每年六万,不吃不喝不租房,成天睡马路,在街头捡烂苹果维持生活。充其量干回三十万,就算人家这姑娘白送了不要一分钱彩礼。结婚时还只能住进六十平米的毛坯房。中间还得特别注意安全,万一不小心给你弄出个穷二代这计划至少得搁浅三年。如若不啃点老要在三十岁之前建立事业基础看来是很难的。其实对于三十而立的解读我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孔夫子的三十而立与十有五而志于学是一种递进关系,是指人生的学业已经进行到某一个阶段,可以在精神上独立了。三十而立指的是立人,而非立业。是一种岁月的沉淀,是一种学识的积累,在三十岁的时候建立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不必弹剑而歌来宣扬自身价值。只求能够符合当下的社会道义标准,对自己的内心和社会岗位都有一个无愧的交代。建立一种正直的君子仁爱情怀,让自己有一个平凡而又高尚善良的行事标准。为自己建立起一种从容不迫的自信与坚定。这种自信不需与外界事物形成对立,而是形成一种融合与相互提升的联系。建立一种山高人为峰 海阔天为岸的精神境界。不是指对山川的征服,而是因为环境的高度使自己得到提升,因胸怀的广阔而产生与天空接壤的高度。建立一种谦和忍让的朴素情怀,低调是源于内心的强大,张杨只是不成熟和缺乏自信的表现…
其实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岁月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我们也就把这段时光镌刻成独一无二的样子,它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独有的不朽。关于人生,我只看今朝。今天都没过好怎么
过好明天呢?今天都没弄明白又怎么能明白得了明天?于半醉半醒间笑看万物沧桑,于且行且闲间轻阅红尘万丈…关于人生,我的答案是~为人:做好自己 处事:开心就好
这些天想了很多,主要是有关于自我的一些问题,感觉越想越乱了。当反思变成一种负担,最后干脆以阿q的思维方式结束了这次沉思…其实这些日子每天还是写了一篇日志的,只是思考问题时不想听到外面的声音而打断思路,所以没把日志传到空间里去。有时想想自己都觉得好笑,钻了这么些天的牛角尖好像只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借口。回想以往,虽经历坎坷。但机遇往往与艰辛并行,因为自己的不懂珍惜,因为自己的愚蠢,在走过的路上错失了太多的机会。不须把握,只要我把以前任何一个工作坚持下来,任何一件事做好,或许在今天就能看到一个成功的我…由此看来,我该感到悲哀、伤痛、甚至是失望和放弃。这就延伸到第二个问题了~追求。劳劳碌碌,为五斗米而折腰难道只是为了要让自己得到这些消极负面的情绪么?孔子可不是这样教我们的,孔圣人夸奖颜回时说: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 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原来孔老夫子眼中的圣人不是在社会坐标上很成功的,而是身处逆境依然能保持乐观心态的人。真正的成功是源自于内心的快乐。想到这,我觉得没先前那么压抑了。原来孔夫子倡导的成功是不被物质生活所累,保持一种内心的恬淡和安宁…人生百年 孰能无憾?死生有命 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 与人恭而有礼。以正确的态度面对人生的遗憾,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以提高自身修养尽力弥补遗憾,而人的自信心来自于内心的淡定与坦然。仁者不忧 智者不惑 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更能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的遗憾。保留一颗坦荡的心,这种心境和胸怀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也可以弥补后天的过失。让自己更有定力,有真正的勇敢。让生命更加充盈、饱满。在这天地幽幽,物序流转中每个人都是渺小,转瞬即逝的过客。那么,该怎样规划这转瞬即逝的人生呢?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以前看过很多关于三十而立的解读。就是说一个男人应该在三十岁的时候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基础,这在我看来立足当今社会可不是一般的困难。读完书就已经二十三四了,还有六七年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在我们这过了三十不结婚的应该很少吧,男人要在三十岁之前讨个老婆回家,谈二三年恋爱,那点可怜的工资应该报销了吧。好不容易打动了姑娘的芳心,老丈母娘又不干了,没房子谁家愿意把姑娘嫁给你呀。于是又得买个房子,四五年时间,每月五千。每年六万,不吃不喝不租房,成天睡马路,在街头捡烂苹果维持生活。充其量干回三十万,就算人家这姑娘白送了不要一分钱彩礼。结婚时还只能住进六十平米的毛坯房。中间还得特别注意安全,万一不小心给你弄出个穷二代这计划至少得搁浅三年。如若不啃点老要在三十岁之前建立事业基础看来是很难的。其实对于三十而立的解读我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孔夫子的三十而立与十有五而志于学是一种递进关系,是指人生的学业已经进行到某一个阶段,可以在精神上独立了。三十而立指的是立人,而非立业。是一种岁月的沉淀,是一种学识的积累,在三十岁的时候建立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不必弹剑而歌来宣扬自身价值。只求能够符合当下的社会道义标准,对自己的内心和社会岗位都有一个无愧的交代。建立一种正直的君子仁爱情怀,让自己有一个平凡而又高尚善良的行事标准。为自己建立起一种从容不迫的自信与坚定。这种自信不需与外界事物形成对立,而是形成一种融合与相互提升的联系。建立一种山高人为峰 海阔天为岸的精神境界。不是指对山川的征服,而是因为环境的高度使自己得到提升,因胸怀的广阔而产生与天空接壤的高度。建立一种谦和忍让的朴素情怀,低调是源于内心的强大,张杨只是不成熟和缺乏自信的表现…其实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岁月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我们也就把这段时光镌刻成独一无二的样子,它成为了我们每个人独有的不朽。关于人生,我只看今朝。今天都没过好怎么过好明天呢?今天都没弄明白又怎么能明白得了明天?于半醉半
醒间笑看万物沧桑,于且行且闲间轻阅红尘万丈…关于人生,我的答案是~为人:做好自己 处事: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