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城市化建设工作考察材料
显著的成效 宏伟的目标
我们这次考察的城市,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城市化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著。目前,他们又都借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东风,掀起了新一轮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热潮,确立了宏伟的奋斗目标。
——中心城市正在做大。考察期间,每当我们走进一座中心城市,登高鸟瞰城市发展的全貌,眼前的情景总是令人由衷地感叹:蓝天白云下,绿树碧水间,一幢幢透着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各展风姿;一条条宽阔繁华的街道正在向外延伸;一片片新区、开发区呈组团式拉大着城市的框架。杭州作为省会大都市,凭借着强大的产业支撑和名城效应,开发经营城市的气魄大,动作也大,正在形成“一个主城、两个副城,六个旅游区”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建成面积已达150平方公里。苏州地处长江三角州中心,是与杭州齐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该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探索出一条保护古城风貌与适应时代要求相兼容的城市建设路子,目前已构建了“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即在古城以西沿运河两岸规划建设了52平方公里的新区,在古城以东开发建设了苏州工业园区,市区建成面积达82平方公里。位于浙江沿海中部的台州,抓住1994年撤地建市的难得机遇,经过短短几年的艰苦努力,便在城市建设上脱颖而出,市区建成面积已由原来的22平方公里扩大到36平方公里。目前已构筑了以市府大道、中心大道为主干的交通网络;建成了市府大楼、高教园区、开元小区、中心医院等办公、教学、医疗、商住楼群;完成了电信枢纽中心、创业中心、安居二期小区等10多个重点工程。尤其是新建成的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街,以其新颖的设计、合理的布局、独树一帜的风格,成为台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城镇迅速崛起。考察中我们发现,所到之处的小城镇建设同样是先声夺人,成绩斐然。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要数苏州市的昆山、台州市的泽国镇和襄樊市的太平店镇。昆山东邻上海,西连苏州,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312国道横贯全境。有利的区位优势,使得昆山在上海浦东开发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带来的机遇面前如鱼得水,主动接受两地的强力辐射,将世界500强大企业中的27家吸引到自己的开发区投资办厂,不仅带动了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外向型经济的形成,而且将城镇建设推向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现在的昆山,东有4.8平方公里经过匠心改造的老城,西有30平方公里精品建筑荟萃的新区,新老城区珠联壁合,现代气息与古典风韵相互交融,构成了特色鲜明、充满魅力的城市形象。同时,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也展示出这座城市广阔的发展前景。难怪这里的决策者们把昆山长远的奋斗目标定位在现代化大城市上来。台州市的泽国镇位于温岭市的北大门,是台州市首批确定重点建设的10个中心镇之一,也是近年来城镇建设崭露头角者。走进泽国镇,我们看到那宽阔整洁的街道,那矗立的泽国大厦、环天大厦、医院大楼、五洲大酒店等标志性建筑颇具现代城镇气魄。还有那分布于镇内的鞋业商城、五金轴承调剂中心、机床交易中心等25个专业贸易市场,以及那座落在镇周围的大小工业企业,更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和勃勃生机。该镇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多人,城镇化率达到78%。襄樊市虽处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但在城镇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比沿海一些地方逊色多少。该市目前已拥有小城镇310个,建成区总面积达210平方公里,先后有117万农民进入小城镇,占农村总人口的28%。自1998年,该市每年还从市财政拨出400万元重点扶持20个中心镇加快发展,其中就有我们所考察的太平店镇。这个濒临汉水的古镇,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科学规划,逐步形成了一河、四区、五中心的开发建设格局。“一河”,就是在汉水的大沙洲上开发大型游乐场所;“四区”,就是老城居住区、镇东部新居住区、化纤东路新工业区、铁路以东湖北化纤总公司区;“五中心”,就是行政管理中心,主商业中心,副商业中心,文化、教育、体育中心和城市游乐中心。目前,大部分工程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建成面积达4.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6万人,城镇化率达68%。随着小城镇的迅速崛起,这些地方的城市化体系已具皱形。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考察中我们注意到,不管是中心城市还是小城镇,他们并非一味地拉大城市框架,盲目地扩展城镇规模,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完善城市功能放在首要位置。南京作为特大型省会城市,自1990年以来,面对保护改造古城和开发建设新区的双重任务,仍不惜投巨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相继建成了机场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南京段等70多条道路,形成了由城市向周边辐射的公路网络;构筑了“经五纬八”城市道路主干骨架,市内交通状况得到改善。同时,先后完成了电网建设工程、饮用水源改造工程和50万立方米油制气工程,城市供电、供水状况明显好转,供气问题基本解决,气化率达到96%以上。还全面开通了卫星通讯地球站和2.5G信息高速公路内环线、智能网、综合业务数字网,电话普及率达50%,电话用户结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襄樊市的太平店镇,基本做到了设备完备,功能齐全。目前已达到镇内主干道铺装率100%,通电率100%,自来水普及率85%,燃气普及率70%,污水处理率92%。
第二篇:城市化建设工作考察材料
1
城市化建设工作考察材料 3 篇
城市化建设工作考察材料第 1 篇
显著的成效宏伟的目标
我们这次考察的城市,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城市化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著。目前,他们又都借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东风,掀起了新一轮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热潮,确立了宏伟的奋斗目标。
中心城市正在做大。考察期间,每当我们走进一座中心城市,登高鸟瞰城市发展的全貌,眼前的情景总是令人由衷地感叹:蓝天白云下,绿树碧水间,一幢幢透着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各展风姿;一条条宽阔繁华的街道正在向外延伸;一片片新区、开发区呈组团式拉大着城市的框架。杭州作为省会大都市,凭借着强大的产业支撑和名城效应,开发经营城市的气魄大,动作也大,正在形成一个主城、两个副城,六个旅游区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建成面积已达 150平方公里。苏州地处长江三角州中心,是与杭州齐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该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探索出一条保护古城风貌与适应时代要求相兼容的城市建设路子,目前已构建了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即在古城以西沿运河两岸规划建设了 52平方公里的新区,在古城以东开发建设了苏州工业园区,市区建成面积达 82平方公
里。位于浙江沿海中部的台州,抓住 1994 年撤地建市的难得机遇,经过短短几年的艰苦努力,便在城市建设上脱颖而出,市区建成面积已由原来的 22平方公里扩大到 36平方公里。目前已构筑了以市府大道、中心大道为主干的交通网络;建成了市府大楼、高教园区、开元小区、中心医院等办公、教学、医疗、商住楼群;完成了电信枢纽中心、创业中心、安居二期小区等 10 多个重点工程。尤其是新建成的总建筑面积 23 万平方米,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街,以其新颖的设计、合理的布局、独树一帜的风格,成为台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城镇迅速崛起。考察中我们发现,所到之处的小城镇建设同样是先声夺人,成绩斐然。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要数苏州市的昆山、台州市的泽国镇和襄樊市的太平店镇。昆山东邻上海,西连苏州,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312 国道横贯全境。有利的区位优势,使得昆山在上海浦东开发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带来的机遇面前如鱼得水,主动接受两地的强力辐射,将世界 500 强大企业中的 27 家吸引到自己的开发区投资办厂,不仅带动了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外向型经济的形成,而且将城镇建设推向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现在的昆山,东有 4.8平方公里经过匠心改造的老城,西有 30平方公里精品建筑荟萃的新区,新老城区珠联壁合,现代气息与古典风韵相互交融,构成了特色鲜明、充满魅力的城市
形象。同时,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也展示出这座城市广阔的发展前景。难怪这里的决策者们把昆山长远的奋斗目标定位在现代化大城市上来。台州市的泽国镇位于温岭市的北大门,是台州市首批确定重点建设的 10个中心镇之一,也是近年来城镇建设崭露头角者。走进泽国镇,我们看到那宽阔整洁的街道,那矗立的泽国大厦、环天大厦、医院大楼、五洲大酒店等标志性建筑颇具现代城镇气魄。还有那分布于镇内的鞋业商城、五金轴承调剂中心、机床交易中心等 25 个专业贸易市场,以及那座落在镇周围的大小工业企业,更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和勃勃生机。该镇规划面积 17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 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7 万多人,城镇化率达到 78%。襄樊市虽处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但在城镇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比沿海一些地方逊色多少。该市目前已拥有小城镇 310 个,建成区总面积达 210平方公里,先后有 117 万农民进入小城镇,占农村总人口的 28%。自 1998 年,该市每年还从市财政拨出 400 万元重点扶持 20 个中心镇加快发展,其中就有我们所考察的太平店镇。这个濒临汉水的古镇,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科学规划,逐步形成了一河、四区、五中心的开发建设格局。一河,就是在汉水的大沙洲上开发大型游乐场所;四区,就是老城居住区、镇东部新居住区、化纤东路新工业区、铁路以东湖北化纤总公司区;五中心,就是行政管理中心,主商业
中心,副商业中心,文化、教育、体育中心和城市游乐中心。目前,大部分工程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建成面积达4.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 5.6 万人,城镇化率达 68%。随着小城镇的迅速崛起,这些地方的城市化体系已具皱形。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考察中我们注意到,不管是中心城市还是小城镇,他们并非一味地拉大城市框架,盲目地扩展城镇规模,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完善城市功能放在首要位置。南京作为特大型省会城市,自 1990 年以来,面对保护改造古城和开发建设新区的双重任务,仍不惜投巨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相继建成了机场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南京段等 70 多条道路,形成了由城市向周边辐射的公路网络;构筑了经五纬八城市道路主干骨架,市内交通状况得到改善。同时,先后完成了电网建设工程、饮用水源改造工程和 50 万立方米油制气工程,城市供电、供水状况明显好转,供气问题基本解决,气化率达到 96%以上。还全面开通了卫星通讯地球站和 2.5G 信息高速公路内环线、智能网、综合业务数字网,电话普及率达 50%,电话用户结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襄樊市的太平店镇,基本做到了设备完备,功能齐全。目前已达到镇内主干道铺装率 100%,通电率 100%,自来水普及率 85%,燃气普及率 70%,污水处理率 92%。
城市化建设工作考察材料第 2 篇
思想素质过硬,政治立
场坚定。该同志党性观念强,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能够始终与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注重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武装头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塑造了良好的人格形象。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能够正确贯彻中央和上级的路线、方针、政策。
善于抓班子带队伍,组织领导能力较强。该同志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人坦诚,作风朴实,工作认真扎实,处理问题周到全面,善于抓班子带队伍,组织领导能力较强。能够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虚心听取不同意见,坚持重大决策、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定,保证了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注重发挥班长作用,加强各班子成员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增强了班子团结,形成了工作合力。提出并大力倡树尽职尽责、追求完美、充满激情、无私奉献等九种风气,造就了一支听话出活的干部队伍。村两委换届中 22 个社区在全县率先完成了换届选举任务,连续十多年未换届的东南村一次选举成功。
开拓创新意识强,工作业绩突出。该同志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较好地把上级精神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组织实施了党建领
航工程、要素管理法、农村党组织书记任期制交流制退休制三制管理模式、农村干部双述双评制度、农村社区三个组织、一个体系管理模式等 10 多个创新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探索实施了街办、投资方、社区、群众四级联动的拆迁模式,推进了拆迁工作由破题到全面拓宽的转变,先后完成了昌盛街东段、利民街西段等重点道路的拆迁,结束了城区断头路的历史,累计完成了 305 个项目的拆迁,共拆迁土地 1 万多亩、大棚 7500 多个、房屋 50 多万平方米。其中,创新拆迁工作机制、合村并点建设社区、党建要素管理法等创新做法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工作创新奖,农村党组织书记任期制交流制退休制三制管理、三和精神在全市推广。有比较丰富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和较强的驾驭全局能力,善于抓决策、谋全局,抓重点、抓关键,做到各方面工作科学摆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注重抓机制,促落实,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对每一项重点工作,都建立健全了责任明确的组织领导机制、刚性化的执行机制、跟踪督查机制和重奖重罚的考核奖惩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实行动态随机考核、阶段重点考核和年终全面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确定考核成果;制定完善了有为有位的激励机制,运用政治、经济、物质、精神的重奖重罚,应用考核成果,以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激发了街道上下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2008 年以来,全街道
新增工业企业 186 家,形成了柠檬酸、电子元器件、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柠檬酸特色产业基地、山东省电子散热器产业基地、中国电子散热器产业基地。先后建成服务业项目45个,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任现职以来,城关街道连续四年获全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一等奖,该同志连续四次被县委、县政府记三等功,被评为山东省优秀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潍坊市城镇建设十大领军人物等。在今年上半年三托管观摩点评中,城关街道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为人公道正派,严格廉洁自律。该同志在工作上、生活上能够以党员领导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人正派,处事公道,严于律己,能模范遵守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没有发现不廉洁问题。同时,注重发挥带头作用,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注意严格要求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以良好的人格形象带动和影响班子其他成员。
不足之处:工作中有时有急躁情绪,批评同志有时过急。
城市化建设工作考察材料第 3 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区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储波书记、自治区人民政府杨晶主席在我市视察工作时的指示精神,从 10 月 10 日到10 月 17 日,由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市旗县区委书记,分管城镇工作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利用 7 天的时间,赴通辽、8 赤峰、呼和浩特和鄂尔多斯四市就农牧业产业化和城市建设、城镇化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通过几天的考察学习,耳闻目睹了东部盟市城镇建设的巨大成就,感受了东部地区在抓城镇建设方面的宏伟气魄和实干精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次考察学习真正起到了学习经验、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寻找差距、启迪思路的效果,可以说是深受教育、受益匪浅。现将本次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所考察地区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基本情况
通辽市坚持城镇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促进城镇繁荣的思路,统筹人口聚集和产业发展,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吸纳、辐射和带动能力。按照大城市、大产业、大框架的构想,突出中心城区的提质扩容,抓好新城区建设。通辽市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突出特点是实施产业带动,用产业支撑城市发展,有效地搭建信用平台,以企业的资金打造城镇。重点规划了两个品位高、面积大的工业园区,而且引进了一大批企业进驻园区,诸如通顺铝业、霍宁炭素、梅花味精、金锣火腿等。一批具有农畜产品加工、能源转化和医药化工等优势产业的工业园区逐步形成规模,通辽市正在由农牧类型为主的农业城市向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城市迈进。
赤峰市紧紧围绕建设百万人口城市的目标,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以推进工业化和发展服务业为依托,强化产业支撑,科学规化,合理布局,突出发展中心城市,加快发展
旗县城镇,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2004 年,全市城镇总人口达到 145 万,城镇化率为 31.6%。在抓好市区建设的同时,逐步建设形成了建昌营、八里罕、汐子、热水等一批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的小城镇。赤峰市在城镇化建设中的突出特点一是高品位规划新区,园林、广场等规划特色鲜明;二是向国内外企业招标,设计、建设了一批高水准的高楼。这些企业不仅高质量地完成设计和建设,也为当地建筑企业带来了新的建筑、销售理念;三是广泛融资,搭建发展平台。
呼和浩特市按照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利用区位、资源、科教等优势,着力培育壮大乳业、电力、it 制造业、生物制药、冶金化工等优势特色产业。在充分发挥首府作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枢纽作用的同时,加快了市辖旗县的小城镇建设步伐。特别是和林格尔县高起点、大手笔地规划建设了盛乐园工业园区,现在 36平方公里的园区已实现道路、管网等配套,引进了蒙牛、蒙羊等一大批企业。并且内蒙古师范大学新校区也落户园区,为园区的发展注入科技活力,形成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
鄂尔多斯市围绕建设能源重化工基地的目标,坚持三化互动发展战略,优化城市体系,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目前,全市城镇人口达到 73 万,城镇化率达到 50%。该市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的突出特点是投融资渠道抓得实,市政府成 10 立了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公司,采取企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在康巴什新区开发建设中,一次性征用 32平方公里土地,通过城投公司向国家开发银行融资 12 亿元投入新区,供水、雨水、中水、污水、供热、排污、供电、通讯八种管网一次性下地,道路系统一步到位,将生地变成熟地,实现了土地的增值。目前土地挂牌价格升到 20 万元/亩,预期收益 30 多亿元。并且鄂尔多斯市委、市政府大胆地把市政府所在地迁到康巴什新区,带动新区的发展。该市新成立了城市发展公司,通过经营开发工业区,城镇新区新的经营模式,有效地解决了资金瓶颈,步入以城建城的良性发展。同时,加快了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步伐。全市中心城区和旗县将公用设施进行公司制改造,筹集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改善了经营管理。
第三篇:城市化建设考察报告
涌动的城市化大潮——苏浙鄂城市化建设考察报告
初冬时节,根据张世军书记的决策思路和具体要求,市委政研室组织人员赴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就城市化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所到之处,我们并未被南国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而无时不为这里涌动的城市化大潮所感奋。无论在江苏省的南京、无锡、昆山,还是在浙江省的杭州、温州、台州以及湖北省的襄樊,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座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做大、做强、做美,一些县城和重点镇正在竞相崛起,群星拱月般的城市化体系初露端倪;听到的是他们各具特色的城市发展规划和宏伟的奋斗目标;感受到的是他们强烈的城市化意识以及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充满的信心,并从所见、所闻、所感中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显著的成效 宏伟的目标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我们这次考察的城市,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城市化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著。目前,他们又都借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东风,掀起了新一轮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热潮,确立了宏伟的奋斗目标。——小城镇迅速崛起。考察中我们发现,所到之处的小城镇建设同样是先声夺人,成绩斐然。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要数苏州市的昆山、台州市的泽国镇和襄樊市的太平店镇。昆山东邻上海,西连苏州,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312国道横贯全境。有利的区位优势,使得昆山在上海浦东开发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带来的机遇面前如鱼得水,主动接受两地的强力辐射,将世界500强大企业中的27家吸引到自己的开发区投资办厂,不仅带动了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外向型经济的形成,而且将城镇建设推向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现在的昆山,东有4.8平方公里经过匠心改造的老城,西有30平方公里精品建筑荟萃的新区,新老城区珠联壁合,现代气息与古典风韵相互交融,构成了特色鲜明、充满魅力的城市形象。同时,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也展示出这座城市广阔的发展前景。难怪这里的决策者们把昆山长远的奋斗目标定位在现代化大城市上来。台州市的泽国镇位于温岭市的北大门,是台州市首批确定重点建设的10个中心镇之一,也是近年来城镇建设崭露头角者。走进泽国镇,我们看到那宽阔整洁的街道,那矗立的泽国大厦、环天大厦、医院大楼、五洲大酒店等标志性建筑颇具现代城镇气魄。还有那分布于镇内的鞋业商城、五金轴承调剂中心、机床交易中心等25个专业贸易市场,以及那座落在镇周围的大小工业企业,更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和勃勃生机。该镇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多人,城镇化率达到78%。襄樊市虽处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但在城镇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比沿海一些地方逊色多少。该市目前已拥有小城镇310个,建成区总面积达210平方公里,先后有117万农民进入小城镇,占农村总人口的28%。自1998年,该市每年还从市财政拨出400万元重点扶持20个中心镇加快发展,其中就有我们所考察的太平店镇。这个濒临汉水的古镇,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科学规划,逐步形成了一河、四区、五中心的开发建设格局。“一河”,就是在汉水的大沙洲上开发大型游乐场所;“四区”,就是老城居住区、镇东部新居住区、化纤东路新工业区、铁路以东湖北化纤总公司区;“五中心”,就是行政管理中心,主商业中心,副商业中心,文化、教育、体育中心和城市游乐中心。目前,大部分工程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建成面积达4.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6万人,城镇化率达68%。随着小城镇的迅速崛起,这些地方的城市化体系已具皱形。——生态环境明显改观。我们所考察的城市,大多工业化程度比较高,这既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甜头,也带来了环境严重污染的苦头。所以,近几年他们从中吸取教训,在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走可持发展道路方面普遍形成了共识。苏州为实现“水更清、地更绿、天更篮、城更美”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对太湖沿岸的278家企业进行重点治理,1998年基本做到了废水达标排放,使太湖逐步恢复到二级或三级水质。1999年投资12亿元开始对古城河道实施了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使河水变清、变活。而且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种草活动,建起了河道、街道林带和公共绿地,使城市绿化覆盖率从1985年的15.7%提高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从1.5平方米扩展到5.1平方米。杭州为让城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洁起来”,改变“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形象,投资65亿元,实施了“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生态工程,对西湖、运河和市内10多条主要河道进行了全面治理,对环城西路等35条道路进行了绿化、彩化、序化。自1998年起,杭州每年扩绿100万平方米,目前已达到544万平方米。如今的苏杭二州,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更加展示出“人间天堂”的诱人风采。
·考察报告格式 ·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服装企业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发展目标宏伟远大。考察中我们感觉到,这些城市的决策者们无不志存高远,把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蓝图绘制得十分宏伟,战略目标非常远大。以无锡为例,该市现在的建成区面积为97.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11.7万人。规划到2005年,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5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到2012年,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8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8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5%,力争成为全国的重点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该市还根据“积极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大力发展重点中心镇”的总体思路,规划到2012年,构建起“一个主城(无锡)、两个副城(江阴、宜兴)、十五个重点中心镇”的城市化空间框架,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主体、中等城市为辅翼、重点中心镇为基础的梯度组合、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群体呼应、功能协调、优势互补的城市体系。杭州、南京两个省会城市的战略定位更是卓尔不群。杭州市提出,到2012年,逐步建成1个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3个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4个10—20万人口的小城市,7个5—10万人口的重点镇,10个3—5万人口的中心镇,100个3万人以下的一般镇。南京市提出要将6516平方公里的城乡面积全部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以主城为核心,以长江两岸束状交通走廊为市域城镇的主发展轴,以主城向南的交通干线为次发展轴,形成主城——都市圈——市域三个层次的城市总体格局。
得力的措施 配套的政策
我们考察的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在城市化建设上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关键在于他们都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制定并实行了一些配套政策。
1、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他们都把城市规划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有的还专门成立了规划委员会和规划咨询机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贯穿“立足实际,科学合理,尊重规律,适度超前”的指导原则,对规划的具体内容,大到城市的战略定位、城市化体系的空间布局,小到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某些部位的设计,都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聘请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的基础之上,甚至运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规划编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超前性。规划一经制定并经上级部门批准,就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不准在实施中随意更改,以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如杭州市实行用法定图则确定城市控制性详规的制度,明确了市和区、县及各级政府部门实施规划的权力和义务,建立了依法监督机制和行政、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保障了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2、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城市建设筹资渠道。为解决资金短缺这一制约城市建设的“瓶颈”,大多城市都逐步探索并建立起了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在这方面,台州和温州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商品化的方式直接融资,加快城市建设的做法颇具创意,效果也很好。以台州为例,该市在“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指导下,大胆突破传统的投融资体制,把市场机制引入到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运用级差地租原理,以土地有偿出让和房地产经营为手段,积极筹集建设资金。同时,把基础设施由公益型变为经营开发型推向市场,按照价值规律制定使用价格,建立有效的投资回收机制,提高基础设施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台州撤地设市仅四年时间,正是依靠以项目带开发,以路带房,以房修路,滚动发展,将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0.33平方公里。
3、坚持建管并重,创造优良的城市环境。南京、杭州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坚持“建管同步、建管并重”的原则,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建立制度,健全法规,逐步使城市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以高水平的管理促进高质量的建设。首先是不断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设置综合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完善建筑有形市场,着力提高工程报建率、招标投标率、建筑工程交付合格率和质量优良率。其三是强化社区服务,建立以物业管理为核心的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其四是不断健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实行依法治市,保证人民代表在城市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批评监督权,并严格落实城市管理责任制。
4、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提高城市的集聚功能。概括所考察城市的做法,集中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行政区划和管理权限进行调整,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市、县政府在同一个市区的,原则上应撤县设区,并合理确定市辖区范围;县级市城区可根据城市管理需要,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县(市)政府驻地镇、中心镇,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将周边相连的有关乡镇并入,对城区、县城、中心镇的发展规划权适当集中在市县,确保城市网络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二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外来人员,逐步放宽条件,为其办理城市户口;鼓励引进人才、投资移民和进城购房,允许其本人及配偶、子女申请办理城市户口;引导农民进城落户,进城后仍可保留农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可有偿转让,也可折股享受相应的权益,并在教育、就业、兵役、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三是改善城镇投资环境,引导产业向城镇集聚。以县、市政府驻地镇、中心镇为重点,建立设施完善的特色工业园区,在土地出让、规费收取等方面实行优惠,以吸取周边和外地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外企业新上的技改项目,规模超过现有固定资产的,原则上集中到园区内兴建。并采取环保执法、用地控制等手段,严格限制农村工业新的零星布点,引导其向城镇集中。同时,要求大中城市大力促进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前来落户;积极创建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高新技术企业及创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鼓励发展城市商贸、旅游、金融、教育、信息及各类社会服务业,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四是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形成城镇建设集约用地机制。在稳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促使土地使用权有效流转。对按规划向城镇迁建的农村居民点,在确保退宅还耕的前提下,可按还耕面积等量转换到城镇建设规划区选址,并允许乡镇企业在保证将原厂房用地退建还耕的前提下,易地等量置换到工业园区选址建设。同时鼓励盘活存量土地,对城镇建设使用存量土地者,可优惠收取规费。
共2页,当前第1页12
第四篇:城市化建设考察报告
涌动的城市化大潮——苏浙鄂城市化建设考察报告
初冬时节,根据张世军书记的决策思路和具体要求,市委政研室组织人员赴江苏、浙江、湖北等地就城市化建设进行了考察学习。所到之处,我们并未被南国的湖光山色所陶醉,而无时不为这里涌动的城市化大潮所感奋。无论在江苏省的南京、无锡、昆山,还是在浙江省的杭州、温州、台州以及湖北省的襄樊,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座区域中心城市正在做大、做强、做美,一些县城和重点镇正在竞相崛起,群星拱月般的城市化体系初露端倪;听到的是他们各具特色的城市发展规划和宏伟的奋斗目标;感受到的是他们强烈的城市化意识以及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充满的信心,并从所见、所闻、所感中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显著的成效 宏伟的目标
我们这次考察的城市,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城市化建设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显著。目前,他们又都借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的东风,掀起了新一轮加快城市化进程的热潮,确立了宏伟的奋斗目标。
——中心城市正在做大。考察期间,每当我们走进一座中心城市,登高鸟瞰城市发展的全貌,眼前的情景总是令人由衷地感叹:蓝天白云下,绿树碧水间,一幢幢透着现代气息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各展风姿;一条条宽阔繁华的街道正在向外延伸;一片片新区、开发区呈组团式拉大着城市的框架。杭州作为省会大都市,凭借着强大的产业支撑和名城效应,开发经营城市的气魄大,动作也大,正在形成“一个主城、两个副城,六个旅游区”的中心城区空间布局,建成面积已达150平方公里。苏州地处长江三角州中心,是与杭州齐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该市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探索出一条保护古城风貌与适应时代要求相兼容的城市建设路子,目前已构建了“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即在古城以西沿运河两岸规划建设了52平方公里的新区,在古城以东开发建设了苏州工业园区,市区建成面积达82平方公里。位于浙江沿海中部的台州,抓住1994年撤地建市的难得机遇,经过短短几年的艰苦努力,便在城市建设上脱颖而出,市区建成面积已由原来的22平方公里扩大到36平方公里。目前已构筑了以市府大道、中心大道为主干的交通网络;建成了市府大楼、高教园区、开元小区、中心医院等办公、教学、医疗、商住楼群;完成了电信枢纽中心、创业中心、安居二期小区等10多个重点工程。尤其是新建成的总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集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商业街,以其新颖的设计、合理的布局、独树一帜的风格,成为台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小城镇迅速崛起。考察中我们发现,所到之处的小城镇建设同样是先声夺人,成绩斐然。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要数苏州市的昆山、台州市的泽国镇和襄樊市的太平店镇。昆山东邻上海,西连苏州,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312国道横贯全境。有利的区位优势,使得昆山在上海浦东开发和苏州工业园区建设带来的机遇面前如鱼得水,主动接受两地的强力辐射,将世界500强大企业中的27家吸引到自己的开发区投资办厂,不仅带动了该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外向型经济的形成,而且将城镇建设推向一个辉煌的发展阶段。现在的昆山,东有4.8平方公里经过匠心改造的老城,西有30平方公里精品建筑荟萃的新区,新老城区珠联壁合,现代气息与古典风韵相互交融,构成了特色鲜明、充满魅力的城市形象。同时,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和开放程度的逐步扩大,也展示出这座城市广阔的发展前景。难怪这里的决策者们把昆山长远的奋斗目标定位在现代化大城市上来。台州市的泽国镇位于温岭市的北大门,是台州市首批确定重点建设的10个中心镇之一,也是近年来城镇建设崭露头角者。走进泽国镇,我们看到那宽阔整洁的街道,那矗立的泽国大厦、环天大厦、医院大楼、五洲大酒店等标志性建筑颇具现代城镇气魄。还有那分布于镇内的鞋业商城、五金轴承调剂中心、机床交易中心等25个专业贸易市场,以及那座落在镇周围的大小工业企业,更是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和勃勃生机。该镇规划面积17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万多人,城镇化率达到78%。襄樊市虽处我国中部欠发达地区,但在城镇建设上所取得的成就并不比沿海一些地方逊色多少。该市目前已拥有小城镇310个,建成区总面积达210平方公里,先后有117万农民进入小城镇,占农村总人口的28%。自1998年,该市每年还从市财政拨出400万元重点扶持20个中心镇加快发展,其中就有我们所考察的太平店镇。这个濒临汉水的古镇,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科学规划,逐步形成了一河、四区、五中心的开发建设格局。“一河”,就是在汉水的大沙洲上开发大型游乐场所;“四区”,就是老城居住区、镇东部新居住区、化纤东路新工业区、铁路以东湖北化纤总公司区;“五中心”,就是行政管理中心,主商业中心,副商业中心,文化、教育、体育中心和城市游乐中心。目前,大部分工程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中,建成面积达4.6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6万人,城镇化率达68%。随着小城镇的迅速崛起,这些地方的城市化体系已具皱形。
——城市功能逐步完善。考察中我们注意到,不管是中心城市还是小城镇,他们并非一味地拉大城市框架,盲目地扩展城镇规模,而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完善城市功能放在首要位置。南京作为特大型省会城市,自1990年以来,面对保护改造古城和开发建设新区的双重任务,仍不惜投巨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相继建成了机场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南京段等70多条道路,形成了由城市向周边辐射的公路网络;构筑了“经五纬八”城市道路主干骨架,市内交通状况得到改善。同时,先后完成了电网建设工程、饮用水源改造工程和50万立方米油制气工程,城市供电、供水状况明显好转,供气问题基本解决,气化率达到96%以上。还全面开通了卫星通讯地球站和2.5G信息高速公路内环线、智能网、综合业务数字网,电话普及率达50%,电话用户结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襄樊市的太平店镇,基本做到了设备完备,功能齐全。目前已达到镇内主干道铺装率100%,通电率100%,自来水普及率85%,燃气普及率70%,污水处理率92%。
——生态环境明显改观。我们所考察的城市,大多工业化程度比较高,这既给他们带来了经济快速增长的甜头,也带来了环境严重污染的苦头。所以,近几年他们从中吸取教训,在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走可持发展道路方面普遍形成了共识。苏州为实现“水更清、地更绿、天更篮、城更美”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对太湖沿岸的278家企业进行重点治理,1998年基本做到了废水达标排放,使太湖逐步恢复到二级或三级水质。1999年投资12亿元开始对古城河道实施了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力争用三年时间使河水变清、变活。而且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种草活动,建起了河道、街道林带和公共绿地,使城市绿化覆盖率从1985年的15.7%提高到3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从1.5平方米扩展到5.1平方米。杭州为让城市“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洁起来”,改变“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形象,投资65亿元,实施了“蓝天、碧水、绿色、清静”生态工程,对西湖、运河和市内10多条主要河道进行了全面治理,对环城西路等35条道路进行了绿化、彩化、序化。自1998年起,杭州每年扩绿100万平方米,目前已达到544万平方米。如今的苏杭二州,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更加展示出“人间天堂”的诱人风采。
·考察报告格式 ·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服装企业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产业集聚势头强劲。考察中我们了解到,随着城市外延的扩张和内涵的提升,产业集聚势头十分强劲。苏州依托东园西区,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已有4587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外资企业914家,国内企业3673家;合同利用外资106.6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23亿美元。襄樊市的太平店镇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乡镇企业集聚的一片热土。目前全镇共有各类企业449家,其中围绕城镇建厂的就达304家,形成了一个以纺织服装、建筑建材、机械铸造、化工印刷为主体的乡镇工业园区,年产值达29.7亿元。工业园区的兴起,也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全镇注册登记的个体私营户已达3500多家,年产值6.5亿元,从业人员突破1.8万人,并涌现出了一批资产超百万甚至千万元的民营大户。
——发展目标宏伟远大。考察中我们感觉到,这些城市的决策者们无不志存高远,把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蓝图绘制得十分宏伟,战略目标非常远大。以无锡为例,该市现在的建成区面积为97.8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11.7万人。规划到2005年,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5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到2010年,城区建成面积达到18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85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5%,力争成为全国的重点经济中心城市、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国内著名的旅游胜地。该市还根据“积极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大力发展重点中心镇”的总体思路,规划到2010年,构建起“一个主城(无锡)、两个副城(江阴、宜兴)、十五个重点中心镇”的城市化空间框架,形成以特大城市为主体、中等城市为辅翼、重点中心镇为基础的梯度组合、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群体呼应、功能协调、优势互补的城市体系。杭州、南京两个省会城市的战略定位更是卓尔不群。杭州市提出,到2010年,逐步建成1个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3个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4个10—20万人口的小城市,7个5—10万人口的重点镇,10个3—5万人口的中心镇,100个3万人以下的一般镇。南京市提出要将6516平方公里的城乡面积全部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以主城为核心,以长江两岸束状交通走廊为市域城镇的主发展轴,以主城向南的交通干线为次发展轴,形成主城——都市圈——市域三个层次的城市总体格局。
得力的措施 配套的政策
我们考察的这些城市,之所以能在城市化建设上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关键在于他们都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制定并实行了一些配套政策。
1、切实加强城市规划的编制、实施和监督。他们都把城市规划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有的还专门成立了规划委员会和规划咨询机构。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始终贯穿“立足实际,科学合理,尊重规律,适度超前”的指导原则,对规划的具体内容,大到城市的战略定位、城市化体系的空间布局,小到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某些部位的设计,都建立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聘请专家学者反复论证的基础之上,甚至运用高科技手段来提高规划编制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规划决策的科学性和超前性。规划一经制定并经上级部门批准,就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不准在实施中随意更改,以维护城市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如杭州市实行用法定图则确定城市控制性详规的制度,明确了市和区、县及各级政府部门实施规划的权力和义务,建立了依法监督机制和行政、法律责任追究机制,保障了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
2、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城市建设筹资渠道。为解决资金短缺这一制约城市建设的“瓶颈”,大多城市都逐步探索并建立起了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在这方面,台州和温州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商品化的方式直接融资,加快城市建设的做法颇具创意,效果也很好。以台州为例,该市在“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指导下,大胆突破传统的投融资体制,把市场机制引入到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运用级差地租原理,以土地有偿出让和房地产经营为手段,积极筹集建设资金。同时,把基础设施由公益型变为经营开发型推向市场,按照价值规律制定使用价格,建立有效的投资回收机制,提高基础设施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台州撤地设市仅四年时间,正是依靠以项目带开发,以路带房,以房修路,滚动发展,将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0.33平方公里。
3、坚持建管并重,创造优良的城市环境。南京、杭州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关系,坚持“建管同步、建管并重”的原则,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建立制度,健全法规,逐步使城市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以高水平的管理促进高质量的建设。首先是不断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设置综合管理机构,明确职责,提高管理效率;其次是加强工程建设管理,规范工程建设管理程序,完善建筑有形市场,着力提高工程报建率、招标投标率、建筑工程交付合格率和质量优良率。其三是强化社区服务,建立以物业管理为核心的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其四是不断健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实行依法治市,保证人民代表在城市管理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批评监督权,并严格落实城市管理责任制。
4、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提高城市的集聚功能。概括所考察城市的做法,集中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对行政区划和管理权限进行调整,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市、县政府在同一个市区的,原则上应撤县设区,并合理确定市辖区范围;县级市城区可根据城市管理需要,撤镇设街道办事处;县(市)政府驻地镇、中心镇,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将周边相连的有关乡镇并入,对城区、县城、中心镇的发展规划权适当集中在市县,确保城市网络发展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二是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凡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外来人员,逐步放宽条件,为其办理城市户口;鼓励引进人才、投资移民和进城购房,允许其本人及配偶、子女申请办理城市户口;引导农民进城落户,进城后仍可保留农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可有偿转让,也可折股享受相应的权益,并在教育、就业、兵役、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三是改善城镇投资环境,引导产业向城镇集聚。以县、市政府驻地镇、中心镇为重点,建立设施完善的特色工业园区,在土地出让、规费收取等方面实行优惠,以吸取周边和外地企业入驻园区。园区外企业新上的技改项目,规模超过现有固定资产的,原则上集中到园区内兴建。并采取环保执法、用地控制等手段,严格限制农村工业新的零星布点,引导其向城镇集中。同时,要求大中城市大力促进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前来落户;积极创建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高新技术企业及创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鼓励发展城市商贸、旅游、金融、教育、信息及各类社会服务业,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四是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形成城镇建设集约用地机制。在稳定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实行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促使土地使用权有效流转。对按规划向城镇迁建的农村居民点,在确保退宅还耕的前提下,可按还耕面积等量转换到城镇建设规划区选址,并允许乡镇企业在保证将原厂房用地退建还耕的前提下,易地等量置换到工业园区选址建设。同时鼓励盘活存量土地,对城镇建设使用存量土地者,可优惠收取规费。的经验 有益的启示
这次南方之行,虽是来去匆匆,走马观花,但考察归来,经过一番回味思考,觉得他们在城市化建设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很值得借鉴,至少可以从中得到以下有益启示。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城市化意识。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当今世界的历史性潮流。同时,城市化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又是一种全新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充分认识加快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而且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化大城市的观念、区域协调发展的观念和开拓创新的观念。苏浙一带的城市化建设之所以起步早,发展快,从根本上讲,正是得益于人们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因为在城市化进程中,有形的是城建,无形的是观念,观念的更新会给城市化建设注入巨大的推动力。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尊重规律,尊重科学,因地制宜地搞好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化建设的龙头。只有舞好规划这个龙头,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城市化进程。否则,将会给城市未来的发展格局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给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对城市规划要高度重视,谨慎从事。无论是编制城市体系的总体规划,还是编制每个城镇的建设规划,都必须着眼于城市的长远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突出特色、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思路,理顺规划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化、民主化的规划决策机制,注重规划的系统性、超前性。同时还要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注重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象征和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一笔无形的资产。良好的城市形象对改善投资环境,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而,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显得尤为重要。城市形象的塑造,既不能单纯地追求高楼大厦、高架路和立交桥,也不能盲目地照搬照套,贪大求洋。应当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城市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条件,确定符合城市个性特点的建设发展方向,着力在构筑建筑精品,培育文化内涵,保护历史古迹和美化环境上下功夫,形成融现代文明、古代文明、生态文明于一体的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经营开发城市的新路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城市体制特别是融资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为城市的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搞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经济基础是保障,资金是最根本的支撑。面对城市建设的巨额投入,仅依靠财政资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不断拓宽思路,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多渠道筹措资金,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共同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化投融资新机制,以推进城市化的良性发展。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敞开城门,创造条件,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城市化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仅包括城市建设,还包括人口的集聚、产业的集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而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则是城市化的核心内容。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就有可能走入为城市化而城市化的误区。所以,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优化环境,增强城市对人口、产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同时,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对诸如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体制、户籍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产业政策等实行全面改革,为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聚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加快城市化建设,必须加强组织领导,转变政府职能。城市化建设这一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宽,工作量大,系统性强。要顺利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完善宏观决策机制和组织运行机制,并实行领导负责制,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同时,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各部门的关系,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形成强大的合力,避免重复建设、互相扯皮、资金浪费等现象,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为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提供保障。
第五篇:街道2011年新型城市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街道2011年新型城市化建设工作
情况汇报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市加速新型城市化进程,推进“四化两型”建设的关键之年。今年以来,**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区2011年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责任状》的具体要求,积极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的变化,振奋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新型城市化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街道呈现出“发展加快、民生改善、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现将我街一年来的新型城市化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街道全年新型城市化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1、加快经济发展,助推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
我街以“商贸旺区”为工作重点和首要任务,在工作中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协调功能,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各类经济指标任务,全年街道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33千元,招商引资5家,实际到位资金 66300万元,新开工兴建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现代服务业项目7个,新竣工投产的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现代服务业项目5个。街道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助推了街道的新型成市化建设进程。
2、创新城市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今年,我街的城市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三创”各项创建指标,年底达到验收标准的工作目标,狠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三创”各项任务目标的完成落实。在雁峰区城管体制改革推行后,街道以实现“新先锋、新城管”为主要内容,不断创新城市管理的新方式、新机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通过联合区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定期专项整治,突出整治“脏、乱、差”等市容市貌突出问题,加大对街容街貌的综合整治力度。在定期专项整治过程中,街道城管大队不断加强学习,认真学习总结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有效经验和办法,推行城市管理由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管理的新理念,倡导文明执法,引导城市管理转向服务型管理转变,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创新城市管理办法,加强城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街道城市管理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为推进我区新型城市化建设进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3、抓好环境建设,构建“美丽新**”。
为抓好环境建设,今年我街加大了对环境卫生的投入力度,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合理解决影响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的热点难点问题,彻底整治背街小巷卫生差、居民楼栋各卫生死角和道路垃圾杂物乱堆、乱放、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下水道不通、城市“牛皮癣”等居民反映强烈的“脏、乱、差”现象,全面抓好环境卫生管理,构建“美丽新先锋”。据统计,全年我街共与有关职能部门衔接解决清理疏通下水管道、化粪池33处,清运各种垃圾400余车,清扫卫生死角、屋顶垃圾200多处,拆除不符合规定的牌匾、条幅和灯箱等180多个,清理各类“牛皮癣”1050平方米,拆除临建棚55处310平方米,对2000多米下水道进行了清淤。我街创新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努力搞好环境建设,在全区试点采取承包的方式,以门前三包和环卫下社区为切入点,由专业保洁公司负责打扫,街道环卫站两名同志每天清早到各社区进行督查,确保主次干道和背街小巷环境清洁卫生。坚持抓好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每月组织一次对社区城市管理及环境卫生责任落实情况考评,促进社区环境卫生管理到位。我们还利用“千名干部下基层大走访”等机会,将路灯和花坛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安装路灯17盏,维修下水道95米,社区绿化面积270平方米。通过努力抓好环境建设,不仅净化了城市环境,提升了城市形象,也使居民群众的幸福感指数得到较大的提升,环境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4、做好公共服务进社区工作,推动社区规范化建设。今年,街道带动各社区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的“六进社区”活动,各社区新装修的300余平方米的办公用房正式进入使用,办公室、警务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分别挂牌定位,很好的完善了社区的各项服务功
能。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利用各方力量,极大的改善了社区各项基础设施,社区服务功能得到不断加强,提高了社区办事效率,提升了社区形象。努力构建社区至街道一体化的便民社会服务体系,健全社区服务功能,引导社区组织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服务协调意识,建立“责任明确、分工细致、共同协作”的管理框架,使社区最大程度的发挥好三个方面的服务功能:一是认真做好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切实发挥好社区居委会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二是建立“社区未调解上级政府部门就不受理”的信访机制,督促社区加大矛盾纠纷化解力度,充分发挥好社区居委会反映群众诉求、协调居民利益、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区稳定的作用;三是大力开展文明小区、文明楼栋、文明户的创建工作,组织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发挥好社区居委会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形成融洽人际关系的作用。这些举措都进一步强化了社区的服务功能,使我街的便民服务能力和为民办实事能力不断增强,社区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二、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我街的新型城市建设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在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影
响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街道处于衡阳市中心老城区,人口密集,流动量大,城市管理工作任务担子重、压力大,因此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新型城市化建设工作需要开支项目较多,而街道财政收入单一,工作经费十分紧张,制约了我街新型城市化建设工作的进展。
2、经济高速发展与城市管理水平的矛盾较为突出,城市管理水平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队伍素质需要全面提升,亟待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3、街道所辖8个社区发展不平衡,部分社区各项建设相对滞后,亟需加大对社区各项建设的投入。
4、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街道、社区部分干部参与新型城市化建设的主动性不够强。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新的一年里,街道各项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以经济发展为主线,以加快推进我街升级提速促发展为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为全区加速新型城市化进程和“四化两型”建设做出贡献。
1、搞好干部队伍建设。发扬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争创一流的“先锋精神”,坚持工作高标准,扎实做细工作,认真落实责任,努力打造一支一流的先锋城管、环卫队伍。
2、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不断创新城市管理办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完善城市管理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3、促进经济发展,保证经济运行态势良好。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及重点工程项目工作,结合我街道实际,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做为扩大消费,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增强财力的重心,做好企业服务,引导企业健康发展,促进街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4、加强居民素质教育,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继续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居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爱护环境,美化家园,增强城市意识,使居民素质逐步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相适应。探索加强社区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改进管理机制,推进共驻共建,为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工作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