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如何统筹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

时间:2019-05-14 17:55: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二五”如何统筹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二五”如何统筹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

第一篇:“十二五”如何统筹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

“十二五”如何统筹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

2010-05-10 14:39:54 来源: 新华网(广州)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学习时报》日前刊发蔡永飞撰写的《“十二五”如何统筹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全文如下: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虽然进程加快,但仍然滞后,突出表现为农民工问题日趋严重。近两亿农民工一到春节就要从城市回到农村、过完春节再从农村返回城市,一方面给运输部门造成了很大压力;另一方面,农民工只能在春节与家里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相聚,对农民工家庭来说很不人道,尤其是,农民工无法定居在城市或者农村,不利于他们参加城市现代化建设,也很难让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难以即时实现这一庞大人群的消费能力,对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都十分不利。

同时,城市化虽然有所进展,但城市建设中问题十分严重,突出表现是多数城市房价居高不下,已经成为威胁社会稳定的一个隐患。加快城市化进程,解决好城市民生问题特别是农民工问题,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城市化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与1994年开始实施的分税制有关。近年来,笔者在全国许多地方调研时了解到,几乎所有地方官员都认为地方政府“财力和事权不对称”,制约了地方的发展。按照现行分税制规定,增值税的75%和所得税的60%划归中央。再加上农村地区免除了农业税,地方政府可用财力严重不足。由于财权减少、事权却有增无减,地方政府只好“另辟蹊径”。当有些地方“创造”了“经营城市”的经验之后,“土地财政”很快成为普遍现象,即靠出卖土地增加政府收入,以此来发挥政府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土地财政”弥补了地方政府财力的不足,为许多地方的城市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城市的面貌,也大大助推了我国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土地财政”的弊端也十分明显。第一,大多数城市向周边农村扩张,使国家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难以落实到位。第二,所谓“土地财政”其实主要是用低价征收农民土地、高价拍卖给开发商,实际上就是政府剥夺农民利益。第三,政府在高价出让土地时,和房地产开发商联手推高了房价。加上许多地方政府并没有按照中央要求加强保障房建设,使城市居民住房问题难以解决,更使农民工无法在城市落脚。从各地实际情况看,由于土地资源不足,土地财政也已经无法持续。由此而言,分税制虽然对中央政府增强执政能力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

为抓住后危机时代转危为机的机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统筹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笔者认为: 第一,调整分税制,增加地方政府收入分成,并按照税收和税源一致性原则改革现行税制,以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为地方政府推进城市化、城镇化提供合理的、可持续的动力。加快城市化、城镇化进程,仍然需要地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为此,国家必须支持并且激励地方政府增强财政汲取能力。从“十二五”开始为一部分城市“放水养鱼”已势在必行。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国市区人口10万到80万的小城市和中等城市实现新的分税制,增值税存量部分每年将中央分成减少5%,五年从75%减少到50%,另外50%归这些城市政府;增量部分全部由这些城市政府收取。同时,将现行税制关于企业在注册地纳税的规定,改变为在税源地交税。以这样两项改革来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激励地方政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从而吸纳更多劳动力,把农民工稳定在城市。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并稳定在城市的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加快小城镇和中心村建设,引导那些“空心村”、“空壳村”的农民集中起来居住,腾出更多土地进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一二十年之后,比如说在小城市人口增加到50万、中等城市人口增加到200万左右,并且产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考虑逐步恢复目前的分成比例。

在人口超过300万的超大城市的近郊区,可将离这些城市半小时左右车程的县城、中心镇,规划为这些城市的卫星城,并采取措施加快建设。可以通过政府的行政命令,将集中在这些城市的大型国企的总部或分部,分散一些到这些卫星城去。同时既引导附近的农民,也引导城市居民包括在城市工作的农民工到这些地方居住。这样既有利于这些城市周边地区加快新农村建设,也有利于缓解这些城市房价居高不下的压力,让虚高、过高的房价降下来。在这些卫星城也应实行新的分税制。

建议在特大城市、超大城市仍然实行现行的分税制,以引导特大城市特别是超大城市过度集中的资源疏散到中等城市去,以加快中等城市的发展。事实上,现阶段像北京、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规模已经过大,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很难提高,应限制其继续扩大。

第二,修订《城乡规划法》,让规划加强城乡统筹,强化城乡规划的刚性。2007年以前,我国只有城市规划法,法律没有要求和规范统筹城乡发展。但把“城市规划法”改名为“城乡规划法”,并不能马上就做到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中。事实上,许多地方的规划仍然是城市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两张皮。特别是在2005年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战略任务之后各地掀起的新农村建设规划热中,基本上仍然是把农村区域单独来规划,而缺乏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城乡统筹。修订后的《城乡规划法》应当规定,小城镇和乡村规划必须包含于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规划之中。中心城市的规划,至少要规划到周边行政区划内每一寸土地;最好能够规划到城市可辐射范围内的所有农村地方。

应当借鉴国外规划法的经验,给城市规划编制设置“公众评议”、“公众听证”的程序,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既让专家参与,也向民众征求意见。应当规定,规划须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而不是人大常委会审议;并要规定人大审议规划须设置辩论、投票表决等程序。同时,应强化政府执行规划的法律责任,把“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有关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之类的规定,修改为“根据情节轻重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规划问题上,政府部门的法律责任必须从严规定、从严执行,保证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不受领导干部长官意志随意性的影响。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现阶段城市化进程中拆迁引发的矛盾问题,将大大减少。

第三,加快《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对城市国有土地使用者收取土地租金作为财政收入,对征收征用农业用地按照土地预期收入给予被征地农民合理补偿。目前在城市国有土地的使用中,无论是公共机关、国有企业还是私人部门、居民个人,都有将属于国有土地的收入据为少数人或者个人所有的行为。应当吸取学者盛洪等人的建议,以法律形式加以规范,将属于全体人民的收入收回来,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现行法律规定,征收、征用农业用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补偿,都按照土地过去的收入来进行补偿,这也是不合理的。应当按照所征收、征用土地可能达到的预期收入水平,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被征地农民补偿。应将《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第25条规定“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用土地方案的实施”,修改为“征地补偿、安置争议没有解决之前不得实施征用土地方案”。应规定允许小城镇、中心村在连片宅基地上开发建设住宅区,在满足本地农民需求的前提下,允许城市居民购买居住。打破城乡居民分隔,允许城乡人口双向流动,让城乡居民在农村区域混居,这样才是统筹城乡发展。

第四,修订《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城市居民可以有条件地到农村承包土地。现行《农村土地承包法》虽然没有明确排除城市居民到农村承包土地,但强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有权依法承包由本集体经济组织发包的农村土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时“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等等,表明当初立法者没有考虑城市居民到农村承包土地的可能性。事实上,在大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的同时,也有一些城市居民想要到农村创业发展。特别是在许多大学生村官来到农村创业发展的情况下,《农村土地承包法》应当明确规定城市居民到农村承包土地的条件和方式。允许城市居民特别是大学生到农村承包土地、参与农业农村建设、成为新时代的农村居民,这是改变农村劳动力结构、发展壮大现代专业农民队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是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步骤,应当得到法律的鼓励和规范。

第五,对享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的城市,要加快民主法制建设。在国家放权让利给那些城市的同时,应当加强制度建设,对这些城市领导者的权力进行更加有效的制约和监督。建议在这些城市实行司法机关垂直管理的体制,使这些城市的法院、检察院能够享有相对于当地党政领导机关的独立性。同时,在这些城市,可按照每10万人口设1名专职人大代表和1名专职政协委员的制度,授权他们专职履行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职能的权力。可在这些城市实施预算管理和监督制度改革,让政府花纳税人的钱公开透明,从而保护领导干部不受腐败的干扰和威胁,专心致志为人民服务。

第二篇:统筹发展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

统筹发展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

李鹤

(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116023)

摘要: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初见规模。但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过度的关注城市利益的扩大,忽视了农村利益的保护而造成了城乡矛盾日益加剧。形成了包括了失地农民返贫,农民工、农二代、留守儿童,价值观的迷失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可以统筹发展的原因及二者良性互动的方式,提出了在城市化建设中进行新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方面建设的模式。

关键字: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统筹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放开了对原有人口流动的控制,大量农民涌入城市,这成为中国特色城市化进程的开端。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已经初见规模。人口城市化水平从1978年17.92%上升到2010年的45.7%,年平均提高1%以上。但是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的城市化遇到了“瓶颈”——城乡矛盾日益加剧。在“十二五”制定之际,总结城市化进程中的不足,探索一条城市化与新农村并行建设的新路子,来缓解城乡日益加剧的矛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以期实现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统筹发展与良性互动。

一、城市化进程对农民的影响综述

只有经过城市化的洗礼之后,人类才能迈向更为辉煌的时代。然而,仅仅看到城市化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而赞叹不已、沾沾自喜是远远不够的。纵观城市化进程,我们不难发现,城市化的建设对农民这一群体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威胁,甚至一些地区的城市化成果是以牺牲了一部分农民的利益而获得的。解决城市化建设中农民利益的保护及增加农村的经济实力,成为城市化进程继续向前推进的关键。

(一)失地农民返贫

为了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扩展的目的,地方政府把向农民征得的农民宅基地等土地复垦后换取同等面积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在征地的过程中没有对农民采用合理的安置方式,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也没有充分尊重农民对土地的财产所有权及使用权,农民在城市化的大潮中还没有享受到城市化和现代化带来的便利,又有一次的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在当前整个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土地被征占意味着农民失去了基本生活保障。

(二)农民工、农二代与留守儿童问题

据统计,全国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的农民工达1.2亿,他们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但是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及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使农民工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生活保障。农民工会产生自我怀疑和自卑,用不理智的方式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人,成为城市社会治安不稳定的因素。出生于80后的“农二代”,他们拥有更多的文化

知识,怀有更远大的理想,对城市的渴望也明显高于第一代农民工,但是户籍制度、城市社保等相关制度的制约使他们“留不下,回不去”。而那些依然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三)价值观的迷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还没有完整的建构。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冲击,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出现了混乱。“信仰逐渐陨灭,理性越来越清晰”,对金钱、地位的追逐远远超过了对“真、善、美”的追求。这种迷失在进程务工的农民工、农二代群体中表现的更加突出。没有精神层面的追求,物质上再丰富也不能给人带来满足,对于整个社会而言这是非常危险的。从自我的迷失、迷惘到对自己失望甚至对整个社会不满,这个过程是非常危险的,对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非常不利,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构成了威胁。

二、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统筹发展与良性互动

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仅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城市生活习惯、思想方式向农村的扩散,而且还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建立和完善、村庄习俗向城市习惯的过渡、社会价值体系的建构等等。城市化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不能人为的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尊重其客观发展的规律。那些用行政手段推进的城市化模式,尽管使城市变大了,城镇人口变多了,城市化率提高了,但是这种被曲解了的城市化造成了社会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公共配套设施严重缺位。单纯的“空间城市化”、人为的推进城市化不是真正的城市化而是一种浪费的城市化。

(一)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发展的原因

城市化是一个发展过程,不是意识形态改变就能一蹴而就的。以我国现在的城市化水平(每年大概1%左右)而言,完成城市化的目标至少还要进行50几年。那么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没有优化农村的建设,而是把社会建设完全的集中在城市的建设的话,那么城乡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另外,我国农村人口不论是占全国人口的比例还是农村人口总数都是最多的。我们在实行城市化的进程中不仅不能忽视这一群体的利益,而且要想方设法的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使城市化的成果能够惠及到农村。这样城市化才能够获得一个稳固的大后方,才能够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基于这样的思想,可以考虑一种新的思路来进行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统筹发展。在努力提高城市化的速度、优化城市化的质量的同时,让城市化促进新农村建设,令新农村建设成为城市化建设的坚强后盾和稳定的大后方,大力实施新型城市化新农村建设“包容性发展”的新战略。总之,我们推行的城市化战略是能够带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建设的新农村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新农村。

(二)实现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

1.以城市化建设引领新农村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进行着城市化的建设。以北京、上海和广州为代表的三大都市圈以及各初见端倪,其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周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城市中的技术、产业可以适度的向农村转移,城市中的民主观念可以向农村渗透,这既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同时对农村的基层民主建设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大城市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的成熟经验,利用规模优势,提升新农村中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改变农村的面貌,建设“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对于农民来说,如果能在自己熟悉的农村也能有所作为,也能拥有更高水平的生活,有完善的医疗和社会保障,那么即使暂时不能够进入城市变成市民,也能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安居、乐业,也更能实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2.以新农村建设促进城市化的推进

新农村建设相当于城市化建设的大后方,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稳定的农村,那么城市化无从谈起。试想一下,大量由于失地而返贫的农民涌入城市,在城市中聚集成若干的“城市贫民区”;大量的农民工、“农二代”在城市化进程中迷失方向、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教育而产生心理畸形,那么城市化如何继续进行下去?而且这些都明显违反了城市化的初衷,城市化成了“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对另外一部分人有益”的过程。所以,只有城市化的进程中,对新农村的建设更加重视才是最佳之选。要对农村加强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逐步培养有新思想、新文化、新理想的新型农民。新农村的建设也为 “逆城市化”做好准备,农村也有城市的现代设施和文明,可以为一部分城市人口向郊外转移提供条件。

三、重视城市化的过渡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一)继续推进新农村的经济建设

要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首先要加大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发展的投入,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加大经济投入才能刺激广大农村的经济、整合农村的资源,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的经济实力。

农技部门要定期派专门人员下基层,向农民传授有关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方面的知识。有关部门要大力配合,最大限度的为农民产销打开门路,比如对符合要求种植的绿色蔬菜、生态养殖的家禽等按合理的价格进行及时的收购。这样不仅增加了农村生产的经济收入,还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形成了城乡之间产销一体的科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优势进行果蔬业、旅游业开发,比如进行农村生态游,农村采摘游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另外,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要注意差别化的建设,不能按照同一个模板复制,而是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建设不同风格、不同优势的新农村。

(二)深入发展新农村的政治建设

新农村建设中,当地政府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加快步伐进行政府职能转变。基层组织应进行村务公开,建立和完善基层民主建设,把权力进行下放,让农民的事由农民自己决定。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不能好心办坏事。农民的生活方式是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要求农民一下适应城市的生活方式是不现实的,所以在新农村的建设中要把握好尺度、循序渐进,新型的农村建设不能成为城市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的照搬照抄。

基层组织的相关部门要对城市化中涉及到的法律、法规进行重新的学习和整理,不但要真正提高领导部门的知法懂法的能力,也要的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使农民能够真正运用法律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在农村中形成一个良好的民主氛围,形成“村干部是农民利益的维护者,村民是新农村的建设者和受益者”的新农村。

(三)逐步完善新农村的文化、社会建设

价值观是心中的信念、是精神的汇聚,是我们做事的指导方向,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的。在新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采取简单易懂、农民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争取在新农村中形成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统一共识。诚然在城市化的建设中,农民工、农二代、留守儿童这些群体都是城市化建设的奉献者,他们的利益确实在某种程度上遭到了损失。虽然国家在短期之内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实,但是我们至少应该在心理和精神层面一定要对这些群体进行安抚,让他们明白他们城市是接受他们的,他们是城市化的功臣。只有在城乡形成统一的价值观体系,才能对城市化、新农村建设乃至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有统一的认识,也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从而成为最稳定的支持力量而不是“摇摆派”。

新农村的建设要坚持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不能走城市建设中牺牲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我们建立的新农村是能够直接过渡到城市的新农村,所以不论从社会的发展模式还是经济建设的方式都要吸取城市化建设中的精华。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进一步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以期实现农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美好愿望。

总之,在城市化的建设过程中兼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可行的,既能保证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又能提升农村的经济实力,同时是解决现阶段城乡矛盾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温家宝:《不失时机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J],求是,2006(18)。

[2]蔡永飞:《“十二五”如何统筹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N],学习时报,2010(5)。

[3]曹利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奋斗目标到行动纲领》[J],探索,2005(6)。

[4]石玉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思想及其启示》[J],经济学家,2005(6)

[5]李炳坤:《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农村经济,2005(11)

第三篇:树立统筹观念建设新农村

树立统筹观念建设新农村

XX村支部XX同志

建设新农村,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小康步伐的一个新举措,有利于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推进文化的传播,有利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笔者就当前新农村建设浅谈几点体会。

一、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塑造农村新风貌

新农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在工作中,不能盲目崇大、崇快,劳民伤财;不能盲目照抄照搬,千篇一律,不重特色。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村庄建设的关系,树立经营村庄的新理念,把发展特色农业与建设特色村落结合起来,把四大支柱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做到量力而行,因村制宜,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的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促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靠一村一户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发挥政治优势,动员各方广泛参与。要积极探索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集体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多方参与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具体参与者和最直接受益者,要以群众为主体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持群众自愿。村落整洁的规划和建设方案都应经过村民讨论,民主决策,切实防止简单从事、强迫命令,尤其是要组织好、动员好村级各示范点“五老”理事会,通过政府指导,理事会具体负责,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要加强宣传力度,变“要他改”为“他要改”,大力激发农民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热情,使新农村建设工作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

三、按照同步推进的要求,加强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按照“五新一好”的要求,同步发展经济,把发展主导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来抓,重点做好富民、强村的两篇文章;同步维护稳定,妥善处理好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步提高素质,通过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建设,打造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同步加强基层组织,以“三民”活动和“三培两带”活动为抓手,着力提高镇村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协调、管理服务和帮助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第四篇:桐庐县“十二五”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桐庐县人民政府印发《桐庐县“十二五”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现将《桐庐县“十二五”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桐庐县“十二五”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为加快我县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桐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杭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

1.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构建新体制,推动产业新发展,把传统农业建设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现代农业;把传统村落建设成现代文明的新社区;把传统农民培育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形成城乡共同繁荣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推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支农惠农的新举措促进产业新发展,以统筹城乡的新理念建设新村镇,以改革创新的新思路构建新机制,以现代化的新要求培育新农民,以和谐创业的新目标倡导新风尚,坚持规划共绘、设施共建、产业共兴、环境共保、品质共享,促进城乡融合互动、优势互补,加快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4.基本原则。

——解放思想、创新发展。始终把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竞争力,鼓励支持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创新和实践,加快形成有利于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坚持以民主促民生,把工作着力点放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完善社会保障、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主动承接、融合发展。大力实施融入战略,加快融入杭州大都市步伐,坚持城乡互动、区域联动、优势互补,充分吸收杭州市区在产业、资金、市场、科技、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变郊县为郊区,实现城乡区域融合发展、共同繁荣。

——以城带乡、统筹发展。坚持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按中等城

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以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统筹的生产要素配臵市场进一步健全,全县发展动力活力显著增强。

——城乡区域规划更加科学。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制定集产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为一体的发展规划,构建“中等城市(县城)—小城市(中心镇)—特色镇—中心村—特色村”梯次衔接、功能配套、以大带小、节约土地的网络化空间结构体系,形成以省级开发区、重点工业功能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农业园区、旅游综合体等为支撑的产业布局体系,促进空间拓展、产业集聚、人口集中、资源节约、生态优化。启动新一轮镇、村规划修编,完善农民集中居住定点规划,制定集中居住区配套规划,完善覆盖城乡的交通、给排水、环保、电力、通讯、社区管理等基础设施规划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布局。

——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快非农产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到2015年,农村非农就业劳动力比重达到85%以上。增强农业的生产、生态、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以上。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到2015年全县7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重点整治村要求。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2.5%以上,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Ⅲ类以上比例保持在70%以上,城镇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控制在1.0以下。

合体建设,规划建设高校综合体和高铁综合体,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文创经济,建成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注重县城与开发区、凤川-江南新城建设的统筹,抓好规划衔接、功能互补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协同推进,优化公共交通网络,促进互动发展。

7.推进乡镇集聚发展。按照小城市定位推进分水、横村、富春江、江南等中心镇建设。明确发展要求,分水镇要发挥副中心优势,进一步打造桐庐西部区域中心型小城市,到2015年镇区常住人口规模超过5万人;横村镇和富春江镇要利用邻近县城的区位优势,承接县城的辐射带动,打造城郊卫星城,到2015年镇区常住人口分别达到3万人和2万人;江南镇作为新城建设的主体,以绿色低碳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增强集聚力和辐射力,到2015年镇区常住人口达到3万人。深入推进中心镇扩权强镇改革,认真落实县以上赋予中心镇的各项政策措施,各中心镇可根据人口规模、经济总量和管理任务等情况,在额定编制总数内统筹安排机构设臵和人员配备。理顺县与中心镇的财力分配关系,财力适度向中心镇倾斜,县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县留成部分返还用于中心镇建设;在中心镇征收的其他规费,除按规定上缴中央和省以外,原则上留给中心镇。加大中心镇范围内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力度,对中心镇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倾斜,支持中心镇成立土地整治和城镇投资开发公司,着力破解用地和资金难题。推进特色乡镇和风情小镇建设,优化完善其它乡镇建设和管理机制,使更多的乡镇建设成为特色乡镇。

8.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加快中心

务体系,以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大学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外来务工人员四类群体为重点,深入实施“充分就业县”和“创业型县”的创建工作,实现城乡就业机构、就业登记、就业培训、就业市场“四个一体化”。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进城务工农民就业指导和权益维护,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稳定就业。坚持非农就业和产业内就业“两轮驱动”,拓宽农民就业渠道,鼓励农民转移就业,到2015年新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农村非农就业劳动力比重达到85%以上。

12.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待遇。完善工资支付保证制度,列入工资支付保证制度的企业覆盖率达到95%。坚持县、乡镇、企业和个人联动,逐步形成多形式、多主体、多渠道、多层次的进城务工人员住房保障体系。保证凡符合有关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均能入学。完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缓解进城务工人员“看病难”问题。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基本形成适应进城务工人员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权益维护,到2015年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加入工会组织的比例达到70%,进城务工党员纳入企业或社区党组织管理。

(二)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农业活力

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坚持走组织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道路。以粮食功能区建设为载体,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深化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设施农业、外向型农业等现代农业,积极提升蜂业、茶叶、蚕桑、水果、竹业、山核桃、香榧、蔬菜、水产等特色优势产业,大

——打造休闲观光型农业。依托秀丽的富春山水和底蕴深厚的农业文化,建设一批集度假、餐饮、观赏、娱乐为一体,融现代农业、乡土风情、娱乐休闲、文化教育和农事体验于一身的休闲观光农业景区,建成杭州市区以及长三角城市后花园。

——打造高端设施型农业。通过发展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的设施化、工厂化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可控化、自动化、智能化。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吸引国外资本、民间资本、工商资本“新三资”投资发展“高、精、准”农业。

13.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进农业布局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到 2015年,建成一个以上省级综合现代农业园区、5个以上省级主导产业园区、15个省级特色农业精品园,每个乡镇至少建有一个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基地)和一个粮食生产功能区。

14.优化农业结构布局。在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优化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重点发展蜂产品、名优茶、笋竹、特种水产、干鲜果、蔬菜、蚕桑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都市农业产业带建设。推进农业上山增效,加快“西北部山核桃、中部竹业、东南部香榧”三大经济林带建设。到2015年产业带内生态生产模式达到70%、良种覆盖率达到98%、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0%、产品优质化率达到90%。

15.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伸拉长农产品产业链,积极发展农产品现代物流,实现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抓好动植物疫病

1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编制低丘缓坡综合利用规划,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低丘缓坡。到2015年,全县土地综合整治面积达到3.55万亩,土地复垦面积达到1万亩以上,累计建设标准农田1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县城新区排山洪工程,江南灌区改造工程。推进“千库保安”工程和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开展标准化水库建设,实施“八溪一江”清水河道工程,进行农田灌溉和排涝机埠更新改造。“十一五”期间基本完成分水江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小流域治理工程,新建、改建农村渠系,加强水利设施远程监控。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防灾减灾预警能力。

(三)整治村庄环境,推进农村建设

健全乡村规划体系,加快交通、通信、市政、信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改善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建设一批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服务健全、管理民主、生活舒适的新型农村社区。

19.加大村庄综合整治力度。加强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十百”工程,继续推进“清洁桐庐”创建和庭院整治,以高速公路、国省道为重点大力实施整村、整镇、整河、整路和区域性连片环境整治,加快推进农村道路硬化、污水治理、水沟治理、卫生改厕、路灯建设、绿化建设、改厨改房等工作,到2015年,完成4 个整乡镇推进村庄环境整治任务,新建10个示范村,7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重点整治村的要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62%。完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和无害化

3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淘汰落后产能,推广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减碳。加强富春江、分水江的水资源保护,加强山地丘陵植被保育,深入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重要堤防加固、山区林道建设、生态公益林建设,2010年基本建成国家级生态县,2011年创成国家级生态县,2015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以上。建设一批绿色城镇、美丽乡村和农村新社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建立城乡一体的污染防治监控管理体系,逐步建设覆盖城乡的数字环保工程。推进规模化养殖综合治理,科学规划畜禽禁养区,加强农村污染企业的整治工作,确保农村饮用水和农产品安全。到2015年主要江河溪库水水质达标率80%以上,规模化养殖场综合治理率达90%以上,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农膜回收率达90%以上。控制肥药对环境污染,组织实施“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推广农村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到2015年,全县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70%以上。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到2015年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达到70%,高标准建成110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森林景观林带和生物防火林带,巩固提高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成果。到2015年建成9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或省级生态乡镇、40个园林绿化村(其中省级8个)、60个生态村。

23.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加大农村供水设施建设,通过乡镇集中供水、村级集中供水和分散式供水三种形式,逐步实施乡镇、村级集中供水管网升级改造,提高集中供水保障率和供水质量,到2015年解决16.9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用水问题,全县农村饮用水达

5明意识,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生活观念、习俗观念、就业观念。

(五)发展社会工程,促进农村和谐

协调发展农村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公共服务对农村的延伸覆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乡风文明程度。

27.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积极支持农村发展学前教育,深入推进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领雁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到2015年,全面普及学前到高中段15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的终身教育体系。80%以上的农村初中、小学达到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要求。农村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8%以上。高质量普及高中段教育,优质高中率达90%以上,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不低于高中段招生比例的50%,95%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毕业时取得初级以上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全县省级教育强乡镇(街道)达到90%以上。

28.健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贯彻落实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重点推进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提升工程、与市级医院对口协作工程、公立医院牵手社区工程,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制度,施行基层医疗机构达标行动。加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建设,健全城乡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调整乡村卫生机构布局,实行结构与功能的改造,优化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设

7廉政文化进农村和“双百结对、共建文明”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促进文明生育。重视农村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进移风易俗。加强农村殡葬管理,推进“绿色殡葬”,农村生态公墓覆盖面达到90%以上。

31.加强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稳定。深入开展“平安乡镇”和“民主法制村”创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构建农村多元化矛盾调处机制和应急处理体系。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基层派出所、人民法庭、司法所建设,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群防群治组织形式和工作机制,建立村级综治工作站。加大农村法律援助和普法教育力度,增强农民法制观念,引导农民以法律途径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

(六)完善农民保障,提高生活水平

按照健全体系、扩大覆盖、提高标准和完善制度的要求,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32.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以建立覆盖全县、制度间可续接、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标,整合现有的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完善城乡养老保险有效衔接办法。研究制定土地流转农民参加社会保险办法。

33.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探索城乡居民医疗保险新措施,加大政府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补贴力度,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和保障水平,人均筹资额达到上年本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2%以上。推动与杭州市区异地医保网络化结算“一卡通”

9组织阵地建设,运用先进互动多媒体技术,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鼓励优秀大学生和复转军人回村工作,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好、发展能力强的农村干部,培养一批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党员。发挥农村指导员的促进作用、农村实用人才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团员青年、妇女的助推作用。

36.推进农村民主管理。创新农村民主管理模式,积极推进以“四民主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级民主政治建设,到2015年,全县所有村(社区)建成“民主法治村(社区)”。推进镇村两级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探索民主选举新方式,在乡镇、社区(村)深化实施“公推直选”制度,推进农村基层民主。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级民主议事日”和村级事务“一事一议”制度。

37.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健全完善多种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留用地制度,多渠道保障被征地农民长久生计。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用足用好留用地资源,大力发展村级物业经济,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深化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业专业合作改革,鼓励和支持三大合作组织以多种形式参与工业化、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实施新一轮薄弱村扶持工程,将集体经济年收入低于10万元的村全部列为扶持对象,进一步扩大扶持覆盖面。

38.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

142.抓好示范,以点带面。选择基础条件好、班子力量强、群众积极性高、有鲜明特色的示范点,积极探索路子,认真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县新农村建设稳步开展、有序推进。

43.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通报新农村建设工作做法、经验和成效。

44.加强培训,提高认识。对全县所有乡镇(街道)党政和村两委的主要领导进行新农村建设专题培训,提高领导新农村建设的本领,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加强党政机关和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的培训,增强新农村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45.开展调研,探索规律。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抓住主要矛盾、关键问题、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找准切入点,使新农村建设切合实际、符合民意。

(二)多元投资,建立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投入机制

46.制定和完善新农村建设政策。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以新型城镇化为主导加快推进全县城乡统筹发展的实施意见》,细化、延伸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完善撤村建居股份制改革的登记、股份转让以及扶持等政策,出台村庄整治建设用地、休闲观光农业旅游设施用地政策,完善农村宅基地整理政策,加强村级不良债务的清理与化解,严格控制新增债务。

47.坚持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351.加大新农村建设的绩效考核。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对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工作业绩考核的指标体系,考核结果与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和提拔任用挂钩。各乡镇(街道)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村级工作业绩考核体系。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督查,建立定期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制度,确保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第五篇: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

近年来,我们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六通八有”和“绵渝路全面小康示范带”建设,结合自身实际,通过理清思路、科学规划、创新机制、增加投入、加强领导、激励群众,在如何运用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县城带郊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围绕农民增收,抓农业结构调整

我们坚持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到首位,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千方百计让农业兴旺发达、农民文明富裕、农村繁荣稳定。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我镇的养殖优势,按照“增猪优猪、大力发展小家禽,积极发展草饲牲畜”的思路,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联合起来,发展畜禽养殖小区,启动了10万头优质生猪和100万只优质肉鸭等小家禽基地建设。狠抓了以猪链球菌病为主的畜禽疾病预防和控制,杜绝了猪链球菌病在我镇的发生,确保全镇出栏肥猪6万头,畜牧产值达921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65以上。采取协会带农户、公司加农户、资金扶农户等多种措施发展农业大户,全年发展壮大种、养、加工、贩运等各类农业大户600多户。按照“支部 协会”的模式,全镇共建立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经纪能人领办的各类农村专合组织11家,带动农户达3000多户,推动了我镇农业向产业化方向的快速发展。以技能培训为手段,共举办各种技能培训27期,培训人员达3970人次,实现向外输出劳动力9430人,就地安置3860人,富余劳动力资源得到有效转变。2005年我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10元。

二、围绕城乡统筹,抓六通八有工程

我们坚持全面推进以“五改两建四化”为主要内容的农民新村建设,城乡差距得以逐步缩小。

在凉帽山、黄磉浩等地,依托城市扩张和拆迁,实施“城区型”新村建设,在王爷庙、太空等村,实施“街村型”新村建设,在磨嘴、大堰等山地村,实施“庭院型”新村建设。2005年,全镇共建成沼气池600口,全部配套“一池三改”技术;实施“红层找水”打井697口,建集中供水站4处,新解决群众饮用水困难4000人;全镇参与新村建设的农户达730户,在凉帽山、黄磉浩等新建标美化街道4.6公里;在磨嘴、王爷庙、佛南等建设通村水泥路16.2公里,在白马庙、白莲山、佛南等地新建、扩建碎石路10.2公里;维修渠系20处,6000多米,新建排灌渠系4.2公里;推广大中型联合收割机21台、耕整机18台、化肥深施器120只、农用水泵150台套、人力播种器85台;全镇光纤电视入户达85以上,电话、小灵通、手机入户达55以上。

积极组织动员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并开展了城乡特殊医疗困难救助探索;动员民营企业、干部教师捐款16万余元,修建农村安身房26户,慰问贫困群众500多人次,救助贫困学生150多人次;狠抓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农保征收保费13.2万元。

三、围绕小康示范,抓项目综合打捆

我们坚持按照“产业兴村、设施强村、生态美村、依法治村、文明建村”的总体要求,借助磨咀、王爷庙两个扶贫新村建设,将国土部门实施的红层找水打井、水利部门实施的集中供水、交通部门实施的村通水泥路建设、农办和建设局等实施的风貌工程、农能办实施的沼气池建设等项目与小康示范进行打捆整体安排,集中力量在绵渝路和县道公路沿线打造全面小康示范带,各项目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实现了综合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先后迎来全省扶贫新村建设现场会、全省农村能源现场会、示范县建设两周年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会等3个省级现场会议,全市基本农田建设现场会、全市沼气池建设现场会等2个市级现场会在我镇作现场参观交流。同时,我镇积极争取省、市、县劳动部门、国税部门在王爷庙村、磨嘴村、佛南村建立计生“三结合”基地,并充分利用市人大联系王爷庙村、市政协联系佛南村、市民盟联系磨嘴村的有利条件,广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四、围绕乡风文明,抓农民素质教育

我们坚持以提高群众素质、促进城乡发展为主题,认真开展以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健康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活动,积极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安全文明村(社区)、小区、文明农户等创建活动,努力提升群众文明程度,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群众、学校师生员工、干部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达11次。在佛南村、磨嘴村评选星级农户1300余户,并在磨嘴村召开了全县星级农户授牌试点仪式现场会。

2005年,我们选聘了6位不同身份的失地农民组成失地农民巡回报告团,在县城郊区12个村成功进行巡回宣

讲,向当地群众宣传征地拆迁安置政策,讲述失地不失业的创业致富成功经验,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将涉及土地款分配的信访问题纳入司法调解轨道,有效地杜绝了重复无效信访,信访案件比去年降低33.5以上。

五、围绕执政能力,抓班子队伍建设

我们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扎实开展“机关效能革命”。

在镇、处、委、村和社区干部中,广泛开展“五比五看”活动:一是比学习,看谁的学习最勤奋;二是比敬业,看谁的业务能力最强;三是比尽责,看谁履行职责最好;四是比自律,看谁的作风最过硬;五是比实绩,看谁的工作实绩最多。通过开展“五比五看”活动,引导教育全镇干部面对新形势,学习新方法,开拓新思路,创造新业绩,树立新形象;切实增强各级干部的政治、责任、大局、发展和服务五种意识,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学习、认知、创新、业务和执行五种能力。

同时,我镇在切实抓好农村工作的同时,还认真抓好了城市社区建设、民营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项工作。新建设社区3个,筹建爱心超市6个,在黄磉浩社区进行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试点;26个集体企业全面改制结束,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198户,民营企业66家;扎实开展平安太和创建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以“四级五定五逗硬”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治安联调工作机制,镇成立了以镇长为主任的矛盾纠纷联调中心,处(委)成立了联调办公室,村、社区成立了联调工作站,并代表市县顺利通过省检。同时,配合县委县政府及县相关部门顺利完成了县城地区20多项重点工程建设,确保了重点工程的顺利开工建设,并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

下载“十二五”如何统筹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二五”如何统筹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中共毛嘴镇委毛嘴镇人民政府近两年来,我们抢抓省、市城乡一体化试点示范机遇,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域仙桃的总体发展规划,壮产业、兴水利、建社区、......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开启了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 金昌市金川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验材料金川区是金昌市政府所在地,是祖国的“镍都”。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脉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辖2镇, 27......

    统筹城乡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建立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求是》 >> 2009年 >> 2009年第23期作者:陈宗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

    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 【内容提要】城市的发展影响和带动着周边村镇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就是建设社会主义......

    贯彻十二五规划 促进新农村建设

    2011年中考热点专题12:贯彻十二五规划 促进新农村建设 热点背景材料: 材料一: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十二五规划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十二五规划(未定稿,请自行修改)目录(内容提要)一 、概述二、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四、国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支持五、结束语......